道教皈依

道教皈依,第1张

通常把信仰道教但并未出家修行的信士成为居士。真正信仰道教并且按照道教传统的修炼方法修道者,是要行拜师礼,道教将这个仪式称作“皈依道场”。没举行正式皈依仪式的不能成为真正性质的居士。

应该说现在道教的居士相当于早期天师道的五斗米信民,只是信教者不在交纳五斗信米,而直接改为皈依仪式。皈依一词在南北朝道经中已经频繁出现,所谓的皈依即皈依道、经、师三宝也。在南北朝时期的《九天生神章》里便有“三宝尊神,九天至真”的说法。到隋唐时便产生了三皈依戒,唐代孟安排在《道教义枢》里说:“三宝者,法门栋干,群品津梁。乃万物之福田,三清之良径。归依正本,其在兹乎?”

居士皈依道教前,要给度师敬三杯茶,第一杯茶是不能喝的,度师接过来后放在桌案上,称之“思茶”,寓意思考斟酌;第二杯茶,度师接过后品一口,寓意“过茶”,即同意收徒;第三杯茶接过来后,度师中指及大指沾茶水点于信士身上,称为“信茶”,寓意从此以后信仰道教。下来才能举行皈依科仪。”

功白 稽首三宝礼,功德福无边。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步虚 天尊说经教,接引于浮生,勤修学无为,悟真道自成。

举 大罗三宝天尊。

吊挂 金凤衔珠降九天,恩泽圣光遍尘寰。皈依三宝遂称愿,紫府书名垂玉篇。玄功道妙超今古,福及子孙数万年。遵师重道勤修行,功行圆满学神仙,香供养道经师宝天尊。

功说文 夫此三宝者,乃天地之枢纽,神仙之根柢。发行之初门,建心之元兆。运气含灵,冥真入理,包罗有象,朕形无外。持之者,天地神明庆快,心智耳目开张,万物敬畏,六府和乐,众真卫护,群生父母,长世不遗,人神交泰。可以保神,可以守身,可以治国,可以得仙。是故修崇,称扬宝号。

举 道经师宝天尊。

功说文 伏闻,礼敬三宝,供养法师,令人世为君子,贤孝高才,荣贵巍巍,生为人尊,门族昌炽。实乃万物之福田,三清之良径。真香才拈,圣号举扬。

举 三宝演化天尊。

功说 道经师者,众常通也。抑恶举善,戒人天也。愿以此道,教诸天人。此三皈者,谓身有善恶,神有恐怖,命有寿夭,盖一切众生之必有也。今以此三悉皈于道者,谓受行法戒,一则生死常善,不堕恶缘;二则神明强止,不畏邪魔;三则见世长寿,不遭横夭。以今信士某皈依玄教,乞脱迷津。虔修斋供,称扬无上至尊宝号,恳求忏悔,灭罪消愆。仰赖东华教主存案记名,太乙雷声普化天尊勘功察过,尚某人有退道心。还须天尊施果报之浅深,法众皈依,称扬宝号。

举 清静三宝天尊。

提纲 金鼎香浮太素烟,望中隐隐见真仙。灵风登引浮云篆,万里祥光透碧天。

功起 稽首皈依道,道德阐灵文。一贯传真理,五篇抉灵根。谨烧道宝香供养,宝香供养元始尊。稽首皈依经,经法著三乘,浩劫云成字,太初气结文,谨烧经宝香,宝香供养灵宝尊。稽首皈依师,师恩永垂文,玄基开大教,至理剖群凝,谨烧师宝香,宝香供养道德尊,香供养道经师宝天尊。

提纲 道香德香师宝香,妙洞真香灵宝章。三炷真香焚炉内,诚心拳拳达上苍。

功起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焚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迳达(三、六)九天。

威灵咒 天地开张,九气分灵。丹书赤文,元始上清。今日上告,万仙定生。愿我得仙,请投玉名。奏简上宫,列簿青华。早得飞腾,天地同灵。九祖重亲,腐骨更荣。魂升南宫,受化仙庭。请以玉钮,表盟至情。请如所告,金龙驿传。臣等皈命,与道合真。

提纲 恭对道前,请称职位。

功称职接圣班 一元昭示,元始天尊;二仪初分,灵宝天尊;三才定位,道德天尊。四生慈父,玉皇赦罪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五方五圣,五老天尊。六律调和,天皇大帝;七元解厄,斗姥元君。八卦放光,后土皇地祗。九天自然,生神上帝。十方太上,灵宝天尊。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宫九府,应感天尊。四灵四圣,四大元帅。五方五宿五斗星君。六经天钹,除灾利物天尊。七真演化,蓬莱诸仙。八仙显化,灵应天尊。九皇九真,上道星尊。十王慈仁,金定玄通天尊。天下名山洞府,古今得道祖师。神仙兵马,无鞅数众。是日云空过往,纠察真宰,临庭兵马,助道神员,法筵有感,合座威灵,悉仗真香,普同供养。

功跪说俯文 伏以,祥云浮顶,宝地莲开。皈依至诚,表文宣来。臣今奏为某信士皈依玄教,乞脱迷津。是日众等,登临宝殿,讽诵仙经,称扬圣号,虔就早(午、晚)朝拜,进呈皈依疏文一函。恭对敷宣。

表白跪宣疏文毕说 向申疏文,宣白云周。

提科 就于坛前,用凭火化。

功说 还有宝诰,众当持诵。

众接 志心皈命礼,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毕功起 稽首皈依天地前,炉起祥烟。三界十方尽遥观,万圣临轩。天仙地仙,水府三官,四功曹,值府使,奏表传言,若人,若人皈依天地前,福寿,福寿无边。

退之一旁,信士拈香 、化表。

功归位刹班说 疏文一卷上下封,罡风凛凛透九重。驾起离宫三味火,功曹直奏某某宫。实乃臣等登上宝殿,拜进皈依疏文一函,仰烦值受事功曹,赍捧疏文,上诣某某宫呈进。伏愿,疏文上达,恩命下颁,仰凭道力,为上良因,志心称念,飞云捧送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提起五支香五柱香香谱图解,大家都知道,有人问道家烧五支香什么意思,另外,还有人想问上五支香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五根香24香谱,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道家烧五支香什么意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支香五柱香香谱图解

1、五支香五柱香香谱图解:道家烧五支香什么意思

五支香占事

一、请香:

点燃5支香,男用左手,从右向左插一排;女用右手,从左向右插一排。(心诚则灵)五柱香长短解释。

二、香位分法:

从左向右依次为:白虎、朱雀、勾陈、玄武、青龙。(按焚香人分左右)堂口5根香图解。

从左向右依次为:西、南、中宫、北、东。

左为地,中间为人,右为天。

左为寿,中间为福,右为禄。五柱香谱图解大全。

左为鬼,中间为神,右为仙。

左为阴宅,中间为家主,右为阳宅。五柱香怎样看香火图谱。

左为小辈,中间为长辈,右为平辈。

从左向右依次为:厕,井,床,灶,门。烧香五根香图解。

左1为外鬼,左2为家鬼,中为堂口,右2为家神,右1为游神。

左边2支香为右厢房,中间3支为正房,右边2支香为左厢房。

左侧为女家属,中间为家长,右侧为男家属。

三、断法:五支香怎么看吉凶。

1香灰外弯为男,香灰内弯为女。

2香灰越长年龄越大。

3香火依次向右升高为仙家。香火依次向左升高为清风游魂。香火从左右向中间升高为神佛菩萨。

4香灰朝两边分开,大多数病人年命不保,让其另寻高人便是了,劫数因果是最可怕的。上香5支代表什么意思。

5香灰突然并齐掉落,提示有人干扰了大堂行事,应立刻停止。五柱香谱二十四法图。

6有问题的香是的香,的香,偏斜的香,熄灭的香,不旺的香,香灰发黑的香,香烟异型的香等。其对应的香位就有问题。

7左1为:因伤见血或车祸而死。

左2为:溺死鬼。

左3为:服毒而死。

左4为:烧死鬼。

左5为:吊死鬼。

8香火旺、齐、烟直为吉,反之不吉。

9香火折断有大灾。

10香点不燃,仙家不同意所为。

五根香24香谱

11香灰烫手,仙家责怪心不净,应立刻整顿身心以谢罪。若是求事者被烫,则表明其身上有别的仙家跟随,情况较复杂,应盘问清楚,视具体情况而定。仙家上5支香代表全堂。

2、五支香五柱香香谱图解:上五支香是什么意思?

即为天地五行香,简称阴阳五行香。五行香有两种摆放方法,一种方法是按五方摆放。中间为教主香,左为青龙香,右为白虎香。前为朱雀香,后为玄武香。另一种摆法一字横排五支香。五行香是巫医为人预测吉凶或召请神灵用的一种烧香法。左支香为青龙,第二支香称为白虎,第三支香称为关口香,第四支香称为香,第五支香为报马香。报马香为教主通风报信香。保护香高又亮,断其有灾,青龙香高又亮断其有吉。

3、五支香五柱香香谱图解:五根香24香谱

现今流传的香谱主要是观音四十八香谱图、神传二十四种香谱、七十二香谱图。其中,“神传二十四种香谱密示吉凶”又称佛教二十四香谱图,但是,它的出处却非佛教。

世间民俗佛道不分,此香谱图均符合世间消灾求安的愿望,但世人欲求乐,却不知行持乐因,世人欲离苦,却反而行持苦因!所以,闻思修行极为必须。即使香谱一时灵验,也难离苦得乐。五柱香烧香图解大全。

在佛法讲这是邪命,佛是不会算命与看风水等,扶乩多是灵鬼假冒仙佛神圣。鬼之劣者,或无此通力。其优者则能知人心。故能借人之聪明智识而为之。然此鬼之灵,但能于人现知之心,借而为用。于识田中有,现知中无者。或此义非己所知者,便不能引以示人。其去业尽情空之他心通,实有天渊之远。但其气分似之。又恐汝等或为乩教所迷,故不得不引及而并言之……其所开示改过迁善,小轮回,小因果等,皆与世道人心有大裨益。至于说天说佛法,直是胡说。吾等为佛,不可排斥此法,以其有阻人迁善之过。亦不可附赞此法,以其所说佛法,皆属臆撰,恐致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愆。——印师

以上就是与道家烧五支香什么意思相关内容,是关于道家烧五支香什么意思的分享。看完五支香五柱香香谱图解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迅先生“名言”,出自《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中的一段文字:

“《狂人日记》实为拙作,又有白话诗署‘唐俟’者,亦仆所为。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现,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收入《书信》),载《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53页。 )

看了这段文字,我们从中能够找出鲁迅先生对道教的“肯定”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据有关记载,1918年5月15日,鲁迅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首次使用笔名“鲁迅”与“唐俟”,分别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与新诗三首。鲁迅好友许寿裳后来回忆道:“我那时在南昌,读到《狂人日记》就非常感动,觉得这很像周豫才的手笔,而署名却是姓鲁,天下岂有第二个豫才乎?于是写信去问他,果然回信来说确是‘拙作’,而且那同一册里有署名唐俟的新诗也是他作的。”(注:《鲁迅的生活》,载许寿裳著,马会芹编:《挚友的怀念——许寿裳忆鲁迅》,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版,2001年5月第2次印刷,第88页。)《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就是鲁迅的回信,其中不仅回答了署名问题,而且还介绍了《狂人日记》的创作思路。《狂人日记》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向“吃人”,旧文化宣战的檄文,虽然鲁迅在回信及《狂人日记》之中,并没有直接说道教“吃人”,但“以此读史”,即以“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观点读史,“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问题说得明明白白!(注:参见《科学与现代中国文学》的有关论述:“早在本世纪初,鲁迅就指出过与道教密切相关的道家思想对国民精神的危害尤烈。1918年,他发表《狂人日记》不久,曾在写给挚友许寿裳的信中表白了自己的创作因由:/‘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而知者尚寥寥也。’/可见,鲁迅在开始小说创作之前,经过了长期认真的思考,对于改造国民精神,批判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发现’。这就是以道教根柢为主的精神愚昧等宗教迷信,与以乡村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下层社会之间的‘多种问题’。”“只有洞悉这种道教的‘根柢’作用,才能彻底明确所谓“礼教吃人”的全部批判内涵。”~

道家上香是有规律的,一般只有三种:1/3/9。后面还有12,不过12是从9脱化出去的,代表礼节而已。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道家是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最深远的学派。

道教跪拜礼的正确方法:

1、双足双手着地,头磕下去要头着手。但为了方便起见,一般头磕下去不必定着于手。道士叩拜,要足站八字,双膝与手同时着地,左手按在右手上,手心皆向下,成十字形,头与脊背同时向下伏,形似青蛙卧状,切忌臀高于背。如臀高于背,则成后高前低,不但不雅相,也为止失仪。

2、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指插于右手虎口内,按住右手子纹;右手大指趋于左手大指下,按住午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握子午诀。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常行稽首作揖,只自然抱拳而已。

作揖躬身时,两足成八字自然站立,两膝切忌前屈,头、腰成自然弯曲状,如月牙;两手自然下垂于丹田处抱拳,边直身边行走,手上至口齐为度。抱拳拱手礼,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明礼仪,是于今日流行的握手、拥抱等完全不同的文明礼仪形式。

道教朝拜礼仪:

一是澄心存神,敬对祖师。全身放松,两目平视,双臂自然下垂,中指与裤缝对齐,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

二是两手结太极阴阳印,男左女右,即女子右手在上,男子左手在上,举至眉际,一般高以不超过眉际为度。

三是左手放于心窝,同时右手下行,腰徐徐下蹲;右掌向下按于拜垫中央。

四是左掌向下,覆盖于拜垫中央右手之上,与右手交叉成十字。两手按于拜垫中央后,两膝随即跪下;同时整个身体拜下,额头平贴于地面。注意跪拜时勿抬臀,而是全身俯伏如灵龟状。

五是左手拾起,依前放于心窝处,同时右手按住拜垫将身撑起,头与两膝离垫起身。

六是两手仍结太极阴阳印,同前举起额前。此为一礼。

七是如是三次,是为三礼,如遇重大场合,则为九礼,名说“大礼”。

现在有些不研究道教的人文和宗教的人,看到道教中有许多方术修炼的内容,就想当然地将道教判定为巫术迷信,认为道教不是宗教,或者只是类似萨满教那样缺少宗教超越精神的低级原始宗教。这是一个误解。

道教传统文化中确实有许多讲养生修炼、与传统中医学相关的内容。如存思、导引(含武术)、辟谷、行气(含胎息)、按摩、咽液、房中、 祝由、外丹、内丹等等方术。也有一些古代民间流行的方术,如符咒术、堪舆术、占卜术、五雷法等等。甚至还有不少有趣的杂技魔术表演,如吞雾吐火、入水不溺、穿墙隐遁、撒豆成兵、踩高跷、奔日月等等。道教的斋醮法事中,也穿插不少音乐、舞蹈、礼拜、唱赞、游行等各种戏剧性表演,同时展示了精美的服饰、绘画、雕刻和造型艺术。

道教是在中国本土产生的古老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上述这些方术有些来自中国的原始宗教和民间文化,有些出自历代高道法师的创造,还有些是汉唐时期陆续从西域和印度传来的。总之,道教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这对我们了解古代中国人民的信仰和生活习俗,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文化交流状况,是难得的活着的资料宝库。

道教法术虽然吸收了中国原始宗教或民间信仰的部分内容,但我们不能认为它就是萨满教或巫术。因为道教是在道家哲学思想指导下,接受儒家的道德礼仪规范,并吸取融摄了大乘佛教真空观、心性论和因果观念,集诸家之长而成就的宗教。它是一种合道理、且伦理化的高级宗教;是以人的精神和肉体生命的升华和超越为其终极目标的信仰形式。早在汉代,当时的黄老道家思想融合先秦老庄哲学和阴阳五行家的宇宙论,形成一种以自然演进为特征的气化论宇宙观和世界秩序观念。这种观念后来成为道教教义的理论基础,灌注在道教的养生修炼及其它各种方术中。

这些方术的程序都按照自然道法,亦即元气生成万物的宇宙论和阴阳五行的世界模式论来设计和展开。仅以道教斋醮法事及符咒术为例:在法事中的道坛设置高度、范围;施用符文的时节、方位、颜色;感召的神灵名称、数额、服饰,以及念咒行法的次序等等。我们都可发现其中有一套整齐规范的节奏和尺度,是依据某种人类理智的设计,而非随意所为。如果将正统道教与民间巫师的法术书放在一起,研究道教的专家稍加比较就能看出它们的区别。

体现在道教方术中的这种理智,当然不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的合逻辑的工具理性,而是中国文化独具的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理,或曰“天理”、“道理”。其核心理念是以阴阳五行的分合演进来解释宇宙与生命的起源和发展变化之因。

它是一种气化论的宇宙观和生命观。近两千五百年来,这种理念是中国各家学派共同秉持的基本观念;它是中国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和各种实用技术的理论内核。而道家及道教对此理念的形成和承续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如果我们抽掉这个理论内核,中国数千年来的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成果,都将变成无理可言,徒具其名的陈迹,沦为某些人可以任意叫骂的“封建迷信”。这样的文化虚无主义如果变成现实,恐怕是任何有情感的华夏子孙都不愿见到的。

中国传统宗教和文化是一种自发演进形成的原生文化,其形成的路径和成果与西方文化和科学完全不同,但各有特色。因此我们可以说,道教的养生术及其他方技是非科学的,但绝不是无理智的,更不是全无效验的。与道教理论基本相通的中医药学,也是非科学但有效验的。中国人用它治病数千年,繁衍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没有发生过欧洲历史上那样毁灭性的黑死病。

诸如糖尿病(消渴症)、天花等古代人类的杀手,中国人很早就能有效防治。治病的方法最早见于道教学者的著作中。当然,古代道术和中医与当代科学和西医的有效性相比,已经有些差距。但这只是时代不同和文化背景不同所致。我们决不能据此将人类历史上一切非西方科学的信仰和文化都斥为迷信,一笔抹煞。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先生在其《中国的科技与文明》书中,对道教方术在中国古代化学、医药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巨大贡献,给与了高度的评价。认为道士是中国古代最具有创造力的人士。火药就是炼丹道士最早发明的,后来道士又用它驱鬼。最初的金属溶解技术、镀金技术也是炼丹道士发明。最初的雕版印刷品是道教的符箓。罗盘原来是风水师所用的工具。

中国的四大发明,至少有三项与道教有关。还有麻醉草药,最初也可能是求仙道士入山采得;发明麻沸散的名医华佗,被道教尊为神仙,至今仍被供奉。历史上著名的中医药家,如《肘后方》作者葛洪、《本草集注》作者陶弘景、《千金要方》作者孙思邈、《食疗本草》作者孟诜等,都是道教徒和方术家。如果没有“迷信”方术的道士,中国何来上述这些发明?在西方中世纪,宗教曾是科学之敌。而在古代中国,道士曾经是技术创造之母。由此可见,宗教与科技的真实关系,绝不像某些所谓的“科学打假”人士想象的那样简单。

人类历史上形成了西方和中国两种各有效验的不同理智和文化体系,这是人类之福。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各自取长补短,形成新的原创性文化。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的飞跃发展,就是吸收了西方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的结果。同样,许多近代西方学者,从莱布尼兹到荣格都曾从中国儒教、道教典籍中得到启发,创造了他们的新理论。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是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的真理。为人类多保留一种有效的精神文化体系,不是更好吗,为什么都要统一到西方那里去呢?

我们已说过,道教的方术不是巫术,而是有理可讲的道术。其实就算是巫术,也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不必一听到这个词语就神经紧张或精神亢奋。巫术是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现象,从原始部落到当今科技最发达 的欧美国家,都有信从巫术的人。既然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就应该以科学态度去观察了解和分析研究它,解释其存在的样态及原因。而不应假借科学之名一棒子打死它。

西方近现代有许多研究巫术的人类文化学家,最著名的英国学者弗雷泽,他的著作《金枝》被誉为“人类文化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弗雷泽将人类文化的进展分为巫术、宗教和科学三个阶段。在谈到巫术与科学的关系时,他有一个令人振聋发聩的观点。他认为巫术与科学是近亲,巫术曾为科学的发展铺平道路。他说:“巫术与科学在认识世界的概念上,两者是相近的。二者都认定事件的演替是完全有规律和肯定的。

并且由于这些演变是由不变的规律所决定的,所以它们是可以准确地预见到和推算出来的。一切不定的、偶然的和意外的因素均被排除在自然进程之外。对那些深知事物的起因,并能接触到这部庞大复杂的宇宙自然机器运转奥秘发条的人来说,巫术与科学这二者,似乎都为他开辟了具有无限可能的前景”。(《金枝》第四章,徐育新等译本,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

相信那些盲目崇拜科学而贬低巫术的人,读到这段话时会大吃一惊。西方最伟大的科学家竟然认为巫术与科学都能准确地预见和推算出未来?这不开玩笑吧。我还想告诉这些人,其实从古至今之所以有那末多人信从巫术,并非因为他们都愚昧无知,易受欺骗,而是因为信从巫术的确能为人们带来某种功效。巫术行为在实现人们的真实愿望方面或许是无效的,但在抚慰和满足人们情感需求方面却有效。事实上,人类有许多心理或情感的需求,是只能或只需用巫术来满足的。

例如对某个强大敌人的仇恨和畏惧,你无法打败他,只能诅咒他。诅咒不能实际伤害敌人,但可以帮助恢复自我的心理平衡,缓解畏惧和仇恨情绪导致的精神失常。

巫术在心理治疗方面的作用,也适用于印度教(秘教)、道教等保留较多原始宗教成分的东方宗教。西方学者有这方面的研究和著作。如二十世纪分析心理学大师容格对道教内丹典籍《太乙金华宗旨》和《慧命经》德文译本曾有精辟的评论,写过一本《金花的秘密》。

其中对人类无意识层的心理活动进行了探索。另外,据说欧洲有学者在将道家学说用于安慰濒危病人的临终关怀研究。美国有华裔学者尝试用房中术治疗男性功能病。也有学者举办道教养生院。欧洲一些国家有太极拳、武术、气功等练功团体。东南亚国家有华人宗教团 体尝试用方术戒除毒瘾。大体上,发掘东方宗教传统方术用于养生治病,特别是现代社会常见的心理性、精神性、功能性疾病,以补西方医学之不足,在海外已经展开。

其实,人类的生存状况是无比复杂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该如何应对的处境。古人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是这个意思。为了应对复杂的生活处境,人们发展出多种多样的精神和智慧形式。

巫术、宗教、科学、伦理、习俗等等,都是人类应对生活问题的智慧形式。单靠某一种智慧,无论它是高级还是低级的,科学的还是非科学的,都不足以应对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世界上最愚昧的不是信巫术或信宗教、信养生的人,而是盲目信从某一种智慧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人。“迷信”这个词的本意就是盲目信从。

问题不在于你信什么,而在于你怎么信。如果将科学知识当作僵死不变的教条,而不是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那么科学也会变成有害的迷信。正如将肉身凡胎的道士当作大仙顶礼膜拜一样。历史上真正有创造力的道人,其实都是些谦虚质朴,韬光隐晦的老实人。真正有成就的科学家,也是那些在书斋和实验室里认真做踏实学问的人。决不会频频上媒体张扬炫耀,拿着科学大棒四处寻找打击对象。

客观的看,道教的养生及修炼方术中,包含着今天仍然有效的合理成分,或有待研究改造的元素;当然也有不少已经失效,但部分普通民众仍然相信的无害的内容。个人认为,对那些合理成分应该继承弘扬,需要改造的内容可以研究,有些已经失效但无大害的方术也不必一概禁止。

在一些合法宗教场所,由职业道士从事不违法害人的相关活动,可以默许。在专业学者的著作中分析研究,鉴别真伪,更应鼓励。要允许人们研究探索新的养生治病之道,探索过程中会有失误有歧途,失误了及时纠正就是。但不允许探索就永远不会有新发明新创造。国外在这方面已走到了我们前面,国内因政策、资金和专业人才限制,几乎没有。恰恰是因为没有认真研究探索的人,才会给骗子留下余地。

昨天要消灭中医,今天又辱骂道士,恨不得将中国文化一笔勾销了事。对这样的人真的应该进行科普教育,不是教给他们科学常识,而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家应有的品德。

最要不得的态度,就是盲目崇拜西方科学,而对中国自己的宗教和文化妄自菲薄,横加挑剔,动不动就拿不符合科学说事,诬蔑贬低为“封建迷信”和“巫术”。科学是个好东西,没有人反对发展科学。

我们要对道教多多研究,从而正确地认识和看待道教文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2960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0
下一篇2023-06-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