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徽州古村落的诗句

描写徽州古村落的诗句,第1张

  民俗风情

  古老的徽州大地,明清时代的徽商,叱咤风云商界三百余年;又因徽商贾而好儒,形成了父

  子同朝宰相的局面,"十户之家,无废诵读",徽商经济实力和政治背景,创造出灿烂的徽州文化。

  今天,徽州文化研究成为与"敦煌文化、西藏文化"并列成为中国

  三大地方学之一,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徽州文化物质层面表现为:

  1、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徽州古民居--古老水系的神奇和合理的风水

  学应用;

  2、传统文化宋明理学的物化精髓:古徽州牌坊、古祠堂、古建园林、

  古代老街;有"中国天然摄影棚"之美誉;黄山影视外景地。

  3、古老朴实的徽州民俗--其精神层面更是独具深刻内涵,宋明程朱理学、朴学、经学、艺术 这些

  无不向您展示古老徽州文化的魅力!

  《牡丹亭》作者汤显祖曾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身处在古老朴实徽州土著村落的古民居之中,和当地山越族居民一起生活,品尝农家野味土菜、慢

  品徽州茶道、走访当地农家。观赏"中国戏曲文化活化石"之称的--傩戏、中国最具地方特色的徽州古老

  戏曲--黄梅戏,体味徽州民俗风情,感受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古朴情结!何等惬意。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

  、新安医学、新安画派、黄山楹联 、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派盆景 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方

  言 徽菜、徽州教育等等。它是一部反映我国古代码民间生活的百科全书。在全国领取风骚800年之久,

  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徽州民俗风情

  仗鼓舞

  流行于休宁五城、榆村和屯溪黎阳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又名“得胜鼓”。传说是为了纪念唐代大将张巡、许远抗击安禄山叛军得胜,而击鼓欢庆。此舞由数十人表演,击鼓者打扮成武士,短打紧身,十字披红,颈挎仗鼓(扁圆形皮鼓),右手紧握短而粗的鼓槌,左手持健铃,随着行进步伐击鼓面或敲鼓边。另有十数人手持檀木夹板,边行进边击拍,发出清脆的响声。队列前面有一对大红灯笼,一人持纛,上书“得胜鼓”三字,后随一队蜈蚣旗幡,整个场面威武雄壮,令人振奋。

  跳钟馗

  一种民间舞蹈,又称“嬉钟馗”,流行于今徽州区岩寺镇、歙县朱家村一带。据说明万历年间就有此习俗。每年端午节,这些地区都要“嬉钟馗”,以求驱邪降福,保佑村民平安。古时“嬉钟馗”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后来发展到由人扮演钟馗,在村中巡游嬉耍。近年来,歙县郑村镇的田村,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这项活动,煞是热闹。

  叠罗汉

  流行于歙县叶村的一种民间游艺。表演时演员下穿红彩裤,上身赤膊光膀,面部绘有脸谱。演员均为男性,表演浑朴粗犷。演出前举行祭台仪式,焚纸烧香、罗汉扫堂,然后从演员相继登台或在广场上表演。演员不说不唱,在大鼓敲击的简单节奏下,分别表演童子拜观音、斜角旗、仙人桥、石猴出山、六柱牌坊、凉心水阁、水帘洞、刘海戏金蟾等造型。表演时先易后难,特别是水帘洞中演员的筋斗及六柱牌坊20余位演员叠成的六层造型,最为精彩。

  抬阁

  流行于休宁、屯溪的一种民间游艺,又称“抬角”。抬阁共分上、中、下三层,将俊俏儿童装扮成一出出故事造型,安置在三层抬阁上,底盘由四至八名彪形大汉抬着。抬阁的四周用纸扎成龙、凤、鹤、祥云、水花等彩灯,巡游时彩灯内点燃蜡烛,映照着服装鲜艳的儿童,远远望去,酷似天仙下凡。抬阁上的人物不唱不做,但配上鼓乐开路、锣钹断后,热闹非凡。今屯溪隆阜还经常组织抬阁队上街,近年创作了《戴震还乡》,以纪念一代宗师。

  目莲戏

  徽州一古老剧种,流传于黄山市各地及邻县,尤其盛行于祁门、石台一带。该戏剧本《目莲救母劝善戏文》,为明代祁门人郑之珍编撰而成,分上、中、下三卷(100折),故事主要写傅相之妻刘青提,亵渎神明,被打入地狱,其子傅罗卜救母心切,遍历地狱十殿,终于母子团圆。旧时每逢夏历闰月之年,徽州民间多演此戏,以求驱邪避灾。

  抛绣球

  近年来黟县西递村举办的一项民俗旅游活动。该村的清代民居“大夫第”,在临街的一面,悬空挑出一座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的“绣楼”。这本是原房主、朝列大夫胡文照给夫人、**们歇凉观景用的。如今人们把它作为抛彩球的绣楼,则别有一番清代小说中的“抛彩球择婿”,而且给游客一个“喜兆”,中彩球的游客,将会幸运长驻,万事如意。

  上九庙会

  农历正月初九日为唐朝忠烈张巡和许远殉难日,徽州区岩寺镇每年于此日举行庙会纪念,俗称“上九会”。会期三天,初八日开始,初十日结束。庙会期间,举行游神、祭神活动,搭台唱戏,各地商贩亦前来赶会,摆设摊点,各种农副土特产品和农具、日用百货应有尽有。现“上九会”已失去原来纪念张巡、许远的意义,取消了游神活动,成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会。

  重阳庙会

  屯溪近郊的临溪镇传统庙会。前后举办3天,农历九月初九为正日。这天,四乡八镇的善男信女成群结队赶来朝拜周王菩萨,并带来各种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进行交易。庙会期间,搭台唱戏,从日落唱到日出,通宵达旦,煞是热闹。建国后,庙会成为地道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的交易会。

  徽州婚嫁

  旧时,徽州婚嫁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有九道程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说媒者一般为年长女性,称“媒婆”。行聘俗称“送担”,女方接礼后当天回礼,婚事即定。定亲后,由男方选定结婚日期通知女方,称“请期”。请期后搬行嫁。迎亲当天,由姑妈或舅妈用两根丝线把新娘额头的汗毛绞去,谓之“开脸”,亦称“拉面”。接着便是迎亲、拜堂、闹洞房。婚后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回拜父母,谓之“回门”。此为“明媒正娶”。另有童婚、纳妾、换亲、抢亲、入赘、冲喜、灵前婚等特殊婚姻形式。20世纪50年代后,父母包办婚姻逐渐被自由恋爱代替,婚事简办。80年代后,有采取旅游结婚和集体婚礼形式的。

  http://wwwhsccitscom/mstc-hzmx2htm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菜、徽州方言等等。

徽商

徽商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俗称“徽帮”。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南宋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经商致富,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程十万”。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城的一半,人称“祝半州”。

新安理学

新安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起重大影响的学派,其奠基人程颢、程颐及大成者朱熹,祖籍均在徽州(今黄山市屯溪区 ),因徽州的前部称为新安部郡故这一学以“新安”定名。朱熹亦自称“新安朱熹”。

徽州方言

徽州方言颇具特色,是一种与普通话差别很大的土语群,有歙县话、绩溪话、休宁话、黟县话、祁门话、婺源话六类方言区。

蜀口曹氏外科

蜀口曹氏外科为清末年间歙县六大医家之一。因曹氏祖居今徽州区潜口镇蜀口村,是以传名。祖传六代,历今百余年。

岩寺

岩寺,历为皖南重镇,也是皖南山区最大的盆地之一,现为黄山市徽州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岩寺位于丰乐河畔,是南路登临黄山的天然门户,素有“黄山南大门”之称。这里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呈坎古村落

呈坎宝纶阁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北部,1996年5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瑶村

瑶村地处徽州区的东大门,与古城歙县交界。1987年撤地建市时,从歙县郑村镇划归徽州区岩寺镇管辖。瑶村座落在岩寺城东,慈张线和皖赣铁路穿村而过。全村由山上红、芭蕉坦、里光山、瑶村4个自然村组成。

潜口的龙灯

潜口的龙灯,俗称“龙烛”,即在各地通称的“板龙”。明清以来,潜口村每年在春节间晚上定期举行“嬉龙烛”活动。龙烛有龙头、二段、龙尾和龙烛排,其中龙头、二段和龙尾都有公家保管,其他的龙烛排均有各户自备保存。

茶道

徽州人一年中,饮茶不断,但比较集中成习的有“朝茶”、“午茶”、“夜茶”。徽州人讲究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宾;注重环境、气氛,追求汤清、气清、心清,和境雅、器雅、人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627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