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对人气质培养的作用

芭蕾舞对人气质培养的作用,第1张

芭蕾舞对人气质培养的作用

 芭蕾作为当今世界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长期练习不仅能够增强练习者身体的协调性,塑造优美的形体,而且还能够增强动作的韵味,提高艺术表现力。这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言行举止和谈吐修养,进而内化和提高人的气质。下面我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芭蕾舞对人气质培养的作用,欢迎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一、芭蕾舞简介

 芭蕾是法语“ballet”的音译,因其女演员要穿足尖鞋跳舞,所以,俗称“足尖舞”。芭蕾舞起源于十五世纪意大利的盛大宴席活动,素有“西方艺术的结晶”和“舞蹈艺术皇冠之珠”的称谓。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位时,就确立了芭蕾舞的脚位、手位。十九世纪初是芭蕾发展史的黄金时代,欧洲各国芭蕾的发展更加注重民族精神和气质的表现,形成了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俄罗斯学派和丹麦学派等不同的风格的芭蕾学派。芭蕾的发展跨越了几个世纪,先后经历了早期芭蕾、前浪漫主义芭蕾、浪漫主义芭蕾、古典芭蕾、现代芭蕾、当代芭蕾等几个重要发展阶段。芭蕾艺术的足迹遍及全球,成为可以跨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语言的全球艺术,其技术的严谨性和规范性造就了芭蕾艺术独特的审美价值。

 二、芭蕾对人气质培养的作用

 1塑造端庄姿态。

 气质看似无形,实为有形。它是通过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个性特征、言行举止等表现出来的。气质外化在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芭蕾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开”强调的是身体关节部位的外开,尤其是肩、胸、胯、膝、踝这五大关节。外开可以延长肢体线条,增强动作延伸感。而“绷”是指舞者在舞蹈进行中始终绷直腿部、脚部,以及脊椎、颈椎部位,展示出一种挺拔修长之美。“直”就是要求表演者身体挺拔直立。“立”是指追求“十字架”中心上提且严格保持垂直。这种舒展、挺拔、优美、端庄、的体态既给人以精力充沛之感,又蕴含着极大的艺术魅力。著名芭蕾表演艺术家,侯宏澜增说过:“通过芭蕾芭蕾舞的站姿、形体训练等,使学习者逐步拥有完美的体态,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难以言说的独特气质。”

 2丰富情感世界,提高表现力。

 气质美同样反应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我国汉代《毛诗序》中这样表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是说有什么激动人心的事,人用“语言”、“嗟叹”、“咏歌”等手段都不能充分表达这种感情,最后用手舞足蹈这种方式表达出来。这说明舞蹈最善于表达情感,是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

 芭蕾属于视觉艺术,必须通过动作、姿态及表情来让欣赏者观赏到其情感的变化。这就要求演员用舞蹈动作明确得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人物的情感形象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即提高舞蹈动作表现力和舞蹈情感表现力。舞者需要细细品读作品中角色的内心情感世界,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通过动作、姿态和表情的变化去刻画该角色情感的变化。

 3提高审美素养,提高自信。

 芭蕾起源于宫廷,是一种外国宫廷舞蹈。所以,芭蕾舞本身具有高雅的气质。舞的本意是旋转,蹈的内涵是踊跃,即舞蹈通过各种旋转和踊跃来传情达意,将心理感受和生理运动紧密融合在一起,达到昭示美、塑造美、弘扬美的目的。美是芭蕾舞的魅力所在,如果把舞蹈比作一个艺术的桂冠,那么芭蕾就是这个桂冠上最闪亮的钻石,它是舞蹈里面最精美也最迷人的集大成者。芭蕾舞演员在塑造舞蹈形象的同时要不断地进行审美的思考,体现出舞者在审美创造的崇高追求。她们不断地在实践中体会芭蕾舞特有的艺术内涵,从而逐步内化和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

 4体验民族文化,陶冶情操。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既是文化的印证与象征,也是文化的折射与反映。袁禾教授在《舞蹈》中曾指出:“舞蹈是人体的艺术,是具有灵魂的人自身的文化。”舞蹈艺术与文学一样,具有同等充分的视角,能够像作家和诗人一样表达现代人的内心世界。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这些富有东方特色的、富有民族风韵的中国芭蕾舞,其中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内涵与民族风格。舞蹈的世界是包容的世界,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对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借鉴、融合过程中,舞蹈者不断体验民族文化的内涵,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与内涵,陶冶情操。

 气质在现在的社会所表现的,是一个人从内到外的一种内在的人格魅力的自然流露与升华。一个人的真正魅力主要在于特有的气质,这种气质对同性和异性都有吸引力。芭蕾带给人一种盛气凌人、高不可攀的感觉。它是内涵的外露,是彰显的气质,是独特表现的个人魅力。芭蕾舞演员或者练习者整个人散发出一种挺拔和风度,举手投足间展现出优雅、自信的气质修养。

;

漫主义芭蕾是受浪漫主义运动影响之后出现的新式芭蕾。

浪漫主义运动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欧洲和北美兴起的一股新的文艺思潮,它的目的在于推翻古典主义在文学艺术领域中的统治地位,歌颂情感、崇拜自然、接近民众、反对理性、蔑视形式主义。浪漫主义始于文学,它反映了对资产阶级变革的失望。

1、内容和题材的变化。超凡脱俗的仙女、幽灵代替了神话传说和古代英雄故事中的人物。反映一种对现实不满和失望的情绪,一种追求超越尘世的对另一世界的情趣,或以死亡摆脱对现实的失望,或以一种不切实际的追求代替对生活的愿望。其中代表作有《仙女》(1832)和《吉赛尔》(1841)。《吉赛尔》汇集法兰西风格,成为浪漫主义芭蕾的顶峰,此后逐渐出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现象。

2、舞蹈技巧和表演都有了重大发展,脚尖舞技巧成为女舞蹈家表现手段的一个重要因素出现,男子舞蹈技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3、在演出形式上,采用了瓦斯灯的照明和大幕,改革了芭蕾服装和舞鞋,产生一种诗意轻盈的风格。

3、在演出形式上,采用了瓦斯灯的照明和大幕,改革了芭蕾服装和舞鞋,产生一种诗意轻盈的风格。

浪漫芭蕾是芭蕾史上的第二个阶段,起源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受浪漫主义影响,这个学派的艺术家们创作出了大量的不朽之作,主要特征是表现神秘莫测的自然境界,如终于传达人们在世俗空间中难以如愿的理想,有浓重的抒情色彩和想象成分。

中文名

浪漫主义芭蕾

起源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

主要代表作

仙女、吉赛尔、海盗、葛蓓莉亚

类型

法国流派

主要代表作有:《仙女》《吉赛尔》《海盗》《葛蓓莉亚》等。

浪漫发展史上的第二个时期。浪漫芭蕾是法国流派芭蕾的兴盛时期,其总体特征与整个法国文化一样,可谓高贵典雅、严谨规范、轻盈飘逸、情怀浪漫,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743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