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渔歌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 )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风景,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生活

上阙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下阙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江雪》这首诗描绘了老翁孤独、失意、高傲、凛然不可侵犯,在绝境当中依然坚持自我的独立人格的一种心情。

原诗: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释义: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扩展资料: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最终导致“永贞革新”的失败。也正因如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此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公元805年—815年)。

他在永州,一呆就是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

于是他“自放山泽间”,与山水为伴。这首《江雪》便是他谪居永州时所写的诗作。天地间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只有一位老渔翁,独自在那江心垂钓,一切显得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及。光是想象着这画面,便让人不觉屏住呼吸,只怕那呼吸声点破了这一片寂静,将那超脱物外的清高孤傲拉回现实。

——江雪 (唐代柳宗元五言绝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欢和淡泊名利的情怀。

张志和《渔歌子》全诗: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意思是: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在江边垂钓,不必回家。

扩展资料: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后来李珣、孙光宪等诗人用过此调。

《渔歌子》,又名《渔歌曲》《渔父》《渔父乐》《渔夫辞》,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原为单调廿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后来此调多用为双调。“子”即“曲”,《渔歌子》即《渔歌曲》。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26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