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万提斯是一个伟大而倒霉的作家。他出生在一个穷医生的家里,小的时候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却有机会读了很多骑士小说,头脑里形成了非常狂热的为国献身的理想。他参加了无敌舰队,投入了抗击土耳其侵略的战争。在战争中,他表现出足够的勇敢,但是,他的身体不够强壮,武艺也不太高明。一个有十足的勇敢而有没有高强武艺的人,就比较容易倒霉。在和土耳其两军对阵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地首先跳上了敌人的军舰,而后继者没有跟上来,他被土耳其士兵包围,身负重伤,左手残废。这是他第一次英勇作战。接着他又跨海参加了占领突尼斯的战役和其他一些著名的海战。在这些战役中,他屡立战功,得到了元帅的嘉奖。可是当他拿着元帅的保荐书,做着即将成为将军的美梦时,在归国途中遇到海盗,被俘后卖到了阿尔及利亚,在那里做了五年的苦工。一个做着将军梦的人沦为了奴隶。他两次谋逃没有成功,后来还是一个神父募集了一些钱,把这个年轻人赎回来。当他回到自己国家的时候,很不幸,他的国家已经忘记了这位英雄。他连一个普通的工作都找不到,好不容易在无敌舰队里找到了一个军需职位。一次,他下乡催征谷物,被乡绅诬陷,锒铛入狱。从监狱里出来以后,他改作税吏。他把收上来的税存在银行里,偏偏这个银行倒闭了,塞万提斯因此第二次入狱。从监狱里出来以后,穷困潦倒,一文不名。他住的地方,环境非常恶劣,楼下是酒馆,楼上是妓院。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他开始了他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堂吉诃德》的写作。有一天,天气很冷,他打开门,发现有一个人躺在门前气息奄奄。出于一种怜悯之心,他把这个人背到自己家里。没想到,这个人死在了塞万提斯家里。他因此涉嫌谋杀,第三次被捕入狱。在这之后,他又因为女儿的事情,被法庭传讯。接连不断的打击铸造了伟大的作家。到了1613年,他写出了《堂吉诃德》第一卷,名声大噪。当时在西班牙一些城市的街头,如果碰见一个人拿着书,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笑,如果他不是疯子,就一定在读《堂吉诃德》。
二、塞万提斯为什么要创作《堂吉诃德》?
在中世纪,拉丁口语已在平民间消失,不再是他们的通用语言。由于拉丁文是学术和文学的专用语言,若要接受教育,先得学会仿若外国语的拉丁文,于是学术和文学变得遥不可及。不识字者比比皆是,绝大多数是文盲。最不寻常的是,即使那些有钱有势的人也是文盲,因为他们不懂拉丁文。
慢慢地,一种以地方语言创作的文学,也就是以全面母语而非拉丁文书写的文学日渐勃兴。法国最早的传奇故事称为romans,即是以这些故事所用的语言为名。这其实是一种贬抑,如果你说说这是一本roman,意味它是一本不入流的本土作品。roman这个词后来演变成法文中的“故事”。由于内容不外乎骑士、英雄事迹和俊男美女的爱情,这样的故事就被定位为浪漫小说(romance)。这就解释了romance(罗曼史)这个词 双重涵意:既是一种从拉丁文演变而来的语言,也是一种毫无深度可言的小说主题。浪漫即是肤浅。
在中世纪的欧洲,骑士小说大行其道。塞万提斯深受其害,若不是做英雄梦去参了军,他的生活说不定是另外一番景象。在生活的现实面前,他越来越感觉到这些骑士小说荒诞不经,容易让人误入歧途。
江湖不是: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光寒十四州。
他年名上凌云阁,岂羡当时万户侯?
而是: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塞万提斯创作《堂吉诃德》的初衷就是为了讽刺那些害人不浅的骑士小说。情感上大家都是浪漫主义,生活应该如此;而一次次的挫折无不宣示着现实主义,生活就是如此。
就这样,在塞万提斯笔下,一位居住在村庄,因读骑士小说入迷而失去理智,身材削瘦、面貌清癯的绅士,在年近五旬时,将自己改名为堂吉诃德 德 拉曼却,不顾亲人和家业,带上了同村一位粗夯的农夫,踏上了征途。他的目的就是要将读过的游侠骑士们做过的事情,也做一遍:全身披挂,手持武器,骑着骏马,周游世界,行侠冒险,建功立业,名垂史册。
三、堂吉诃德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他的骑士称号是自封的,他的坐骑罗西纳特羸弱不堪,他的心上人杜尔西内娅是一位村姑,相貌平平,连名字也是堂吉诃德自己取的,姑娘本人更是对此事一无所知。之所以要找一位心上人,是因为堂吉诃德认为,没有心上人,游侠骑士就像无叶的树、无基的屋和无形的影,无异挖去他的双目和夺走照明他的太阳。杜尔西内娅在堂吉诃德心中,美丽非凡,华贵无比,在每次战斗中都能赐予他无穷的力量。
他干过不少荒唐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和风车的恶战。这个故事发生在他和桑丘刚刚踏上征途的时候,之所以出名,也可能因为好多人看书都是只看了开头,这本书真的很长。他把风车看成了耀武扬威的巨人,把风车翼看成了巨人的手臂,他催促罗西纳特向前,奋力将长矛刺入风车,却被旋转的风车翼将长矛绞成几截,人仰马翻。事后他也承认了那些都是风车,但是是因为邪恶的魔法师为了剥夺他的胜利,将巨人变成了风车。
他解救过一位被主人鞭笞的少年,并让主人答应不再惩罚少年,且要付清所有欠薪。但是在他离开后,这位少年被主人打得更惨。
他把寄宿的旅馆看作城堡。曾在一个夜晚,突然疯病发作,觉得遭到巨人袭击,他把房间墙上装葡萄酒的皮袋全部刺破,并说满地流淌的葡萄酒就是巨人流出的血,那些皮袋就是巨人的头颅。
他很喜欢挑衅路上偶遇的的人。这些人包括异族人、游牧人、理发匠、囚徒、神职人员、出殡的人,马戏团的人和运送猛兽的人等等。他干过的最惊险的事莫过于挑战了一头狮子。他让别人打开锁住狮子的牢笼,想与狮子一决高下。周围的人包括桑丘都逃之夭夭,大家都认为这一次他必死无疑。好在狮子懒散的看看了堂吉诃德继续酣睡,于是堂吉诃德有惊无险的再次向世人彰显了他的无上勇气。
他号称自己能配制一种菲亚拉弗拉斯香油,只需一滴,就能药到病除。就算被砍成两半,只要将两截身子拼在一起,再将香油喝上两口,也会完好无恙。桑丘在受伤后喝过几口这种香油,吐得一塌糊涂,以后宁死也不再喝。
他经常自作多情,认为别的女人怎能不对他这样的游侠骑士“一见倾心”,而总以被揍、被玩弄结局。
在书中众多人物甚至在世人眼中,堂吉诃德是个十足的疯子。但这只是他的一面,若以张宏杰正面和侧面的观点来看,我认为堂吉诃德的另一面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这一切都源于堂吉诃德是一位有信仰的人。
当然,他信仰的是骑士道。对于游侠骑士,剑就是法律,勇气就是权力,意志就是命令。
堂吉诃德认为黄金世纪一去不返,他痛恨当今这个世道。当今之世,懒惰战胜了勤劳,勤勤恳恳干活的人反不如游手好闲之徒,恶习胜过了美德,居功自傲的人反而比勇敢的人吃的开,就连尚武的人也只重空谈,不愿实干了。他费尽心机只是为了让世人明白,不恢复崇尚骑士道的太平盛世是个大错误。游侠骑士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他们保卫弱女,拯救孤儿和幼童,惩罚凶徒,安抚良民,维护公平和正义。他深信等他的事迹在世上流传的时候,幸福的年代和世纪就会到来。
信仰若是有着无穷的力量,那么着更是体现在了堂吉诃德身上。他的确毫无保留、全力以赴的践行着骑士道。
做事看发心。堂吉诃德无私的帮助着每个需要他帮助或者他认为需要他帮助的人,虽然有时候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伤及无辜或弄巧成拙,但他的确没有坏心,怀揣着一颗无比善良正义之心,且不计回报。
堂吉诃德是一位不贪图享受,不贪念钱财,却很能吃苦的人。他认为骑士就应该以风雨为伴,以荒郊野外为伍,要受得了风吹日晒,忍得了寂寞孤独,吃饭不求美味,只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付出。至于穿衣和休息,他说:
堂吉诃德非常勇敢。他敢于直面挑战,他经常一个单挑一群,住过荒山,下过深渊,甚至挑衅猛兽,把生死置之度外。当他面对挫折和不幸时,他说:“魔法师可以剥夺我的好运,但休想夺走我的勇气和胆量”。
在不疯的时候,堂吉诃德是一位见解很高极其睿智之人。如他说“你们有没有想过,在战争中立功受奖的人比战场上阵亡的人要少多少?”他说“人世间的快乐,犹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也像野地里的鲜花,很快就会枯萎”。他还说“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人当皇帝,有人当大主教。生命到了尽头,戏也就演完了。死神给大家剥去扮演各种角色的戏装,大伙儿进了坟墓,有都是一个样子。”
正是:贤愚千载谁知是,满目蓬蒿共一丘。
关于爱情,他说“择偶成家非常需要眼力,而爱情又往往会迷人心眼,让你看不清事实的真相,出了偏差。婚姻是一条绳索,一旦套上自己的脖子,就打成了死结,除了死神这把镰刀能割断外,谁也无法解开。”
在桑丘即将上任总督时,堂吉诃德给的忠告尤其高明。他说:
堂吉诃德的这些建议,我用先贤的话再说一遍就是: 宦海风波险恶,一朝沉浮。暗室欺心,神目如电,作人当知畏。做人处事,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勿起非议。一德二命三风水,以德为先。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一以贯之,忠恕而已。晚餐是鬼食,酗酒误事。
在桑丘离任后,遭到了别人的闲言碎语。堂吉诃德安慰他道“只要自己问心无愧,随别人说去吧,想要封住爱嚼舌头那些人的嘴,就等于想在旷野安上大门那么难。你当总督发了财,就有人说你是个贪官;你当了官还是两袖清风,别人就说你是个笨蛋、傻瓜。”
若你要说堂吉诃德是疯子,巨人、魔法师包括他心中无与伦比的美人杜尔西内娅都是他臆想出来的,压根不存在。他会辩解道:
说起话来,堂吉诃德总是头头是道,立论正确,谈吐高雅,而他的行为,却又常冒冒失失,疯疯傻傻,荒谬绝伦。挥霍无度的人比吝啬鬼更容易成为慷慨之士,同样的道理,莽汉比胆小鬼更容易成为真正的勇士。
堂吉诃德用生命践行自己的信仰,他是真正的勇士,他特立独行,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像尼采所说的那样,在自己身上,他克服了这个时代。
不要再嘲笑堂吉诃德,甚至我们还远远不如他。他有正确的信仰,他敢于行动,他百折不挠,他不求回报。
行善总比作恶更应该受到赞扬。
四、唯利是图和大智如愚的桑丘 潘沙
堂吉诃德为了让桑丘跟着自己,承诺了金钱、马驹和那个遥遥无期的海岛总督。桑丘可不是什么浪漫主义,他是彻底的现实主义,我觉得他肯定从来没相信过真能当海岛总督的鬼话,虽然最后由于公爵的戏弄,还真让他当了一段时间。
要不是在第一次跟随堂吉诃德出门时,在黑山捡了一只皮包,里面有一百多枚金币,并偷偷的据为己有。在堂吉诃德第二次出门时,桑丘一定打死都不会再跟着了。
桑丘说:
在桑丘看来,从巴西里奥(穷人)的锅里,永远也不可能捞到从卡马乔(富人)的肉锅里那么多好吃的东西。他说“
若你认为桑丘只是个好吃懒做,粗鄙不堪的笨蛋,可就大错特错了。首先利己的人一般都不会太笨,因为他不会让自己吃亏。其次,桑丘很会说歇后语,说笑话。很多人都乐于和他相处。最后,在他任命总督期间,他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断案和治理才华,而且清廉无比。仅只就是包拯和海瑞的结合体。
例如,有一次两位老人因为债务纠纷来找桑丘断案。一位老人说欠了十多个金币没还,另一个说还了,自己能以基督徒的名义起誓。欠钱的老人起誓时,将自己的手杖交给债主拿着,说自己确实借了钱,但已亲手归还了。起誓后,又拿回了手杖。这时,连债主都觉得欠钱的人是个基督徒,一定不会说谎,想必是自己忘了钱什么时候还的以及怎样还的。桑丘思忖了一会,让欠钱的人把手杖交给债主,然后告诉债主,债还清了。欠钱的人问:难道我的手杖值十枚金币?桑丘说:值。然后他下令当众人的面,劈开手杖,里面果然放着十多枚金币。众人问桑丘,怎么知道手杖内藏着十多枚金币。桑丘回答,那老者先将手杖交给对方,然后发誓说,他确实还了金币;发完誓,又将手杖要回,于是就想到他准是将金币藏在手杖内。
在任职期间,桑丘还提出了对庄稼人多加照顾,维护绅士的权利,奖励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尤其要尊重宗教和教士等执政方针。
桑丘一方面很像《西游记》中的八戒,其貌不扬,能吃能睡,会开玩笑,大家和他在一起很开心,另一方面在需要他办正事时,又睿智无比。
五、结语
书很长,但也就讲了堂吉诃德短短数月的历险经历。其中很多内容还是书中角色所讲的小故事,可谓书中有书,那些故事也极其精彩,基本与爱情有关,有点类似莎士比亚的传奇剧,先悲后喜,大团圆的结局。
堂吉诃德在第三次回家后一病不起,呜呼哀哉。塞万提斯如此设计只是为了不让其他作者再续写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已逝,但人们追求公平和正义的信仰不会改变,对美好时代、幸福生活的期待不会改变。世界依然需要堂吉诃德式的精神。
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上帝;在大地之上,平安归于善意的人。
1987年他签下了影片《莫里斯的情人》(Maurice),出色的表现为他赢得了当年威尼斯国际**节的最佳男主角奖;紧接着他又拍了几部影片,在《即兴演奏》(Impromptu)中塑造了音乐家肖邦的形象;在《苦月亮》(Bitter Moon)和《去日留痕》(Remains Of The Day)中,他温文尔雅、腼腆纯真的英国绅士形象深入人心,被称为“天生的贵族”。同年戈雅奖得奖的西班牙影片《浪漫骑士》中,他更是出演诗人拜伦一角。其间他还刻画了不少现实生活中的名人,包括《香槟查理》中的查尔斯海德西克,以及英国**电视艺术学院奖提名影片《欲望城》中的休考尔蒙德利一角。 在影片《浪漫骑士/风中划船/风之斗》(Rowing With The Wind)中扮演拜伦的格兰特认识了英国女星伊丽莎白·赫莉(Elizabeth Hurley),两人13年的恋情拉开了序幕。 1994年,一部小制作的英国影片《四个婚礼与一个葬礼》(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成就了休·格兰特,也成为了净利润最高的英国影片,共收益244亿。分别获得英国奥斯卡和金球奖的他一夜之间红透好莱坞,接演了《相约在今生》(Sirens)、《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等经典之作,与茱莉安·摩尔(Julianne Moore)主演的《怀胎九月》(Nine Months)是他进军好莱坞的力作。来到美国后的《浮华暂借问》(Restoration)、《山丘情人》(The Englishman Who Went Up a Hill But Came Down a Mountain)《非常手段》(Extreme Measures)等影片中,格兰特虽然演技不俗,却没能引起足够的注意。1995年6月格兰特召妓的新闻被曝光,一时间街知巷闻,传得沸沸扬扬,他的大好前程似乎从此崩塌。出人意料的是,1999年凭借与茱莉亚·罗伯茨(Julia Roberts)联袂出演的《诺丁山》(Notting Hill),格兰特成功地东山再起,此后的《BJ单身日记》( Bridget Jones' Diary)和《一个男孩》(About A Boy)、《两周情人》(Two Weeks Notice)等佳作一部接一部问世,人们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两周情人》的片酬是1250万美元,格兰特无疑是当今英国最成功的喜剧演员,尽管他对此既不理解也不是特别高兴。
电视作品方面则有《浪漫骑士》The Lady and the Highwayman(1988)、《酒国春秋》Champagne Charlie、《回首梦已远》Judith Krantz's Till We MeetAgain (1989)、《儿子们》Our sons (1991)。
一、、我们看到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现实、耽于幻想、行动盲目的这样一个人。他因读骑士小说入了迷而想入非非,丧失了基本的理性。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企图以自己的游侠行为来复活过时的骑士制度,把单抢匹马打抱不平当做主持正义、改造社会的途径。他沉浸在幻想中,完全丧失了对现实的感觉和判断:他把穷旅店当作城堡,把妓女当成贵妇,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在他眼里,处处有妖魔为害,事事有魔法师捣乱,因此他到处不分青红皂白,对着臆想出来的敌人横冲直撞,乱劈乱刺。结果呢?虽然他是出于善良的动机,怀着满腔的真诚,但却只能是四处碰壁,受尽嘲弄和伤害,使自己成为一个滑稽可笑的人物。 最令我们为堂吉诃德感到辛酸的是他的爱情梦幻。《堂吉诃德》中写了许多的爱情故事,但这样的爱情故事没有一件是发生在堂吉诃德的身上。他梦幻中的心上人杜尔西内亚,可以说是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但我们又看到她无时不在堂吉诃德的左右――他成功时梦到她,失意时想到她,寂寞时想到她,热闹时也想到她。他可以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污辱,但他不能忍受别人对杜尔西内亚美貌的怀疑; 他在冒险途中遇到过无数个美女,但他认为没有人能和他的杜尔西内亚相比。直到最终他被击败,他还在为杜尔西内亚的美丽辩护――为此,他不惜放弃自己的荣誉和生命。堂吉诃德在最后一次返乡途中,念念不忘的不是自己已经被毁掉的名声,而是爱情给他造成的伤害――这种伤害当然只有他想象中的杜尔西内亚给得了他。堂吉诃德没有爱情,有的只是一个爱情梦幻,至多算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但他为此却受尽了磨难,尝尽了屈辱,这又是多么的可笑、可悲、可叹! 其次,我们又可以看到堂吉诃德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痛恨专制残暴,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清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许这就是他那理想化的骑士道,但他对此是如此的迷恋和执着,如此的不可思议,已完全变成偏执;而且这种偏执不是一般性的,在他心目中它已经是全部了。因偏执而行为变得疯狂,于是大家都把他当疯子,觉得他可笑。但他从不怕人们议论与讥笑,更不怕侮辱和打击,虽然四处碰壁,但却百折不悔,一片赤诚,无论什么都不能使他改变初衷。对于他来说,人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说,他之所以珍重自己的生命,无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活着是为别人,为自己的弟兄,为了铲除邪恶,为了反抗魔术家和巨人等压迫人类的势力。他坚信自己的理想,愿意一片挚情地为这个理想而尽忠。 再有,我们可以这样说,堂吉诃德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折服,他是一个永不妥协的斗士。堂吉诃德敢于为主持正义、清除罪恶而忘我斗争,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不怯懦,永不退缩。他把磨坊的风车当作巨人,毫不犹豫地挺枪拍马冲过去;他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不顾一切的提矛杀去;他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纵马大加杀戳。他跟比斯盖人进行恶战,跟杨维斯人进行搏斗; 他为一个被曾经诱骗她的人无情抛弃的女人,而和抛弃她的人进行决斗; 他甚至敢单枪匹马面对一头凶猛的狮子而毫无畏惧之心。 总之,堂吉诃德敢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捍卫道德、正义和信仰,即使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这种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实在是足可令人敬佩的。 总结以上几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 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 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二、、堂吉诃德形象的主要意义是什么呢? 我们可从两方面来看: (一)、堂吉诃德的形象彻底完成了作者赋予其的打倒骑士文学和骑士制度的使命。 13世纪,骑士小说在欧洲颇为流行。到了16世纪后,欧洲大部分国家已经没有它的市场了,可是在西班牙仍然大量兜售,而且泛滥成灾。这种小说结构千篇一律,情节荒诞离奇,都是虚构一个英勇无比的骑士,经历数不清的惊险遭遇,遇上说不清的爱情纠葛,为国王、贵族去拼命,而最后总能大获全胜。宫廷和教会利用这种文学,鼓吹骑士的荣誉与骄傲,鼓励人们发扬骑士精神,维护封建统治,去建立世界霸权,而许多人也沉湎在这种小说中不能自拔。 一直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塞万提斯亲身体会了中世纪的封建制度给西班牙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因此他憎恨骑士制度和美化这一制度的骑士文学。他要唤醒人们不再吸食这种麻醉人的鸦片,从脱离现实的梦幻中解放出来。塞万提斯曾一再宣告自己的创作动机是要“攻击骑士小说”,“要扫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在群众中的声望和影响”,“把骑士小说那一套扫除干净”。 作者正是通过塑造堂吉诃德这一典型形象,通过描写堂吉诃德的荒唐行径,以及他屡屡碰壁、事事失败的遭遇,生动地说明了骑士的长矛、甲胄已经进了历史陈列馆,逆时代车轮而行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作者利用堂吉诃德这一形象无情地嘲笑和抨击了腐朽荒唐的骑士制度和流行的骑士小说,指出它对人的毒害,从而给骑士小说以致命的打击。实际上,它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自《堂吉诃德》问世以后,西班牙的骑士小说便销声匿迹了。 (二)、堂吉诃德身上寄托了作者人文主义的理想,体现出了其时代意义。 《堂吉诃德》这部小说产生在“文艺复兴”这一新旧交替的转折时代里,它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作者把这些人文主义思想通过主人公堂吉诃德的行为、或借了他的口传达出来,也就是说,作者把这些人文主义思想灌注到主人公堂吉诃德身上了。 1、作者的这种人文主义思想首先表现为反对封建骑士制度和骑士小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家,基本上都是人文主义者。他们的代表作品都表现出反封建反教会的主题。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也是这样。反对骑士制度和骑士小说,实质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反对贵族特权,反对那些倒行逆施、不合时代潮流的行为。塞万提斯通过塑造堂吉诃德这个形象,无情地嘲弄和抨击了这些行径,扫荡了这些毒害人们的思想,加速了骑士小说的消灭。正是堂吉诃德形象的巨大成功,才取得甚至超出作者预想的效果。 2、作者的这种人文主义思想还表现为反对专横残暴,追求自由平等。堂吉诃德同情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痛恨专制残暴,向往自由,把维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消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理想。他诅咒他的时代是“万恶的时代”,“世风日下,邪恶横行”; 他主张“一切东西都平等”,认为“自由是天赐的无价之宝”,他放走苦役犯是因为“人是天生自由的,把自由的人当奴隶未免残酷”; 他还认为人的社会地位的尊卑是暂时的,只有“美德”才是真正的高贵。他尊敬妇女,主张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恋爱自由; 他赞扬巴西琉追求爱情的勇敢和机智。这些都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心声。 堂吉诃德对自由、对平等、对爱情、对司法制度,甚至对文学艺术都有新的人文主义见解。在他的荒唐行为中潜藏着高贵合理的因素,使人觉得他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这也正是读者所喜欢他,同情他的重要原因。 3、作者的这种人文主义思想还表现为小说所采用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中世纪,封建阶级和教会别有用心地漠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他们的作品滥用梦幻、象征等神秘主义手法,歌颂上帝和天堂。由于“人的发现”和“自然的发现”,人文主义作家否定了中世纪不重视活生生的现实而重视虚无的天国的荒谬。他们热爱现实生活,深入现实生活,表现现实生活。人文主义文学表现了丰富多彩的人间生活,揭示了错综复杂的现实矛盾。塞万提斯认为文学应是“人生的镜鉴”,“只是摹仿自然,自然便是它唯一的范本”。(2)《堂吉诃德》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小说围绕堂吉诃德的三次出游,随着他的行踪所及,以及他的所见、所闻和所思,真实地反映了16至17世纪初西班牙广阔的社会生活,暴露了封建制度下各种丑恶与腐朽,表现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小说出现过店老板、妓女、囚犯、公爵、闺秀、农妇、商贩、仆人、牧师、公差、理发匠和牧童等各式人物。从田野到森林,从农村到城市,从客店到城堡,从陆地到海岛,我们可以饱览西班牙的城乡风光和人民的风俗习惯。作家把统治阶级与广大人民进行对比:一方面是统治者的豪华奢侈,贵族子弟倚仗权势,强占民女; 另一方面是千千万万的农民衣不蔽体,食不裹腹,从而批判了迫害人的封建制度。《堂吉诃德》通过具体,生动的描绘,真实地反映了西班牙王国已经百孔千疮,不可救药的政治局面。 堂吉诃德游侠冒险的思想基础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他希望出现一个理想的“黄金时代”,但现实社会却是“多灾多难的时世”。所以他立志改变这种丑恶的现实,决心“解救一切苦难,经历一切危险”,于是我们见到了这个充满人文主义理想的堂吉诃德。 三、、最后,谈谈关于对堂吉诃德形象的不同认识与理解的问题。 堂吉诃德的性格是如此的复杂,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读者对他可能有各不相同的理解。《堂吉诃德》刚出版时,人们只把它看作一个逗人发笑的滑稽故事,一个小贩叫卖的通俗读物。它最早受到重视是在17世纪的英国,英国小说家菲尔丁强调了堂吉诃德的正面品质,他指出,这个人物虽然可笑,但同时又叫人同情和尊敬;到了18世纪,法国人则把这个西班牙骑士改装成一位有理性、讲道德的法国绅士。到了19世纪,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堂吉诃德又变成一个悲剧性的角色,既可笑又可悲 记得采纳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