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老师同台给学生表演“摩擦起电”,这样的学习氛围你羡慕吗?

三个老师同台给学生表演“摩擦起电”,这样的学习氛围你羡慕吗?,第1张

这样的学习氛围我非常羡慕,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推崇的。

对于学生来说心智尚未成熟,因此在生活中学习能力是有限的,作为老师主要的任务就是教导孩子汲取更多的知识,因此通过更多有效的方式也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这次的事件中可以看出三名老师同台给学生表演摩擦起电的实验现场,笑声不断,十分欢乐。

三个老师同台给学生表演“摩擦起电”

在福建福州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一所学校的物理数学历史三门学科的老师同台给学生表演摩擦起电的原理,在表演现场,两名男性老师充当工具人,一名女性数学老师站于讲台中间,用床单进行快速的摩擦。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在这节课中不仅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眼界,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来说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这样的学习氛围我非常羡慕。

对于成年人来说可以很清晰的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但是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仅仅通过文字并不立体,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理解的学问,因此通过科学小实验的方式来让我们了解电荷的转移是非常不错的方法,在这堂课上我们可以看出老师与学生各司其职。不仅体验了大胆的猜想以及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而且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在年幼时期能够碰到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是令人很开心的一件事,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够懂得做人的道理。

第二章 牛顿定律

一、主要内容

本章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平衡,失重和超重等概念和规律。其中重点内容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在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应用,这其中要求学生要能够建立起正确的“运动和力的关系”。因此,深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则是本章中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的基础。

二、基本方法

本章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有:力的分解与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是所有矢量进行加、减法运算过程的通用法则;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时,常需要将某一个物体从众多其他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的“隔离法”,隔离法是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基础,而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又是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因此,这种从复杂的对象中隔离出某一孤立的物体进行研究的方法,在本章中便显得十分重要。

三、错解分析

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物体受力情况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其原因通常出现在对弹力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方面,特别是对摩擦力(尤其是对静摩擦力)的分析;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准确地把握,如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时,常表现出用矢量公式计算时出现正、负号的错误,其本质原因就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没能正确掌握,误以为物体受到什么方向的合外力,则物体就向那个方向运动。

例1 甲、乙两人手拉手玩拔河游戏,结果甲胜乙败,那么甲乙两人谁受拉力大?

错解因为甲胜乙,所以甲对乙的拉力比乙对甲的拉力大。就像拔河一样,甲方胜一定是甲方对乙方的拉力大。

错解原因产生上述错解原因是学生凭主观想像,而不是按物理规律分析问题。按照物理规律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由哪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合外力决定的。甲胜乙是因为甲受合外力对甲作用的结果。甲、乙两人之间的拉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是相互作用力,甲、乙二人拉力一样大。

分析解答甲、乙两人相互之间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甲、乙两人身上。

评析生活中有一些感觉不总是正确的,不能把生活中的经验,感觉当成规律来用,要运用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

例2 如图2-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三个力,F1,F2和摩擦力,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为()

A10N向左 B6N向右 C2N向左 D0

错解木块在三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当撤去F1后,另外两个力的合力与撤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正确。

错解原因造成上述错解的原因是不加分析生搬硬套运用“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某时刻去掉一个力,则其他几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去掉这个力的大小,方向与这个力的方向相反”的结论的结果。实际上这个规律成立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去掉其中一个力,而其他力不变。本题中去掉F1后,由于摩擦力发生变化,所以结论不成立。

分析解答由于木块原来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所受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依据牛二定律有F1-F2-f=0此时静摩擦力为8N方向向左。撤去F1后,木块水平方向受到向左2N的力,有向左的运动趋势,由于F2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所受摩擦力仍为静摩擦力。此时—F2+f′=0即合力为零。故D选项正确。

评析摩擦力问题主要应用在分析物体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的情况,所谓运动趋势,一般被解释为物体要动还未动这样的状态。没动是因为有静摩擦力存在,阻碍相对运动产生,使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表现为一种趋势。由此可以确定运动趋势的方向的方法是假设静摩擦力不存在,判断物体沿哪个方向产生相对运动,该相对运动方向就是运动趋势的方向。如果去掉静摩擦力无相对运动,也就无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就不存在。

例3 如图2-2所示水平放置的粗糙的长木板上放置一个物体m,当用于缓慢抬起一端时,木板受到的压力和摩擦力将怎样变化?

错解以木板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重力、摩擦力、支持力。因为物体静止,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错解一:据式②知道θ增加,f增加。

错解二:另有错解认为据式②知θ增加,N减小则f=μN说明f减少。

错解原因错解一和错解二都没能把木板缓慢抬起的全过程认识透。只抓住一个侧面,缺乏对物理情景的分析。若能从木块相对木板静止入手,分析出再抬高会相对滑动,就会避免错解一的错误。若想到f=μN是滑动摩擦力的判据,就应考虑滑动之前怎样,也就会避免错解二。

分析解答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如图2-3物体受重力、摩擦力、支持力。物体在缓慢抬起过程中先静止后滑动。静止时可以依据错解一中的解法,可知θ增加,静摩擦力增加。当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可以同错解二中的方法,据f=μN,分析N的变化,知f滑的变化。θ增加,滑动摩擦力减小。在整个缓慢抬起过程中y方向的方程关系不变。依据错解中式②知压力一直减小。所以抬起木板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小。压力一直减小。

评析物理问题中有一些变化过程,不是单调变化的。在平衡问题中可算是一类问题,这类问题应抓住研究变量与不变量的关系。可从受力分析入手,列平衡方程找关系,也可以利用图解,用矢量三角形法则解决问题。如此题物体在未滑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所受三个力围成一闭合三角形。如图2-4。类似问题如图2-5用绳将球挂在光滑的墙面上,绳子变短时,绳的拉力和球对墙的压力将如何变化。从对应的矢量三角形图2-6不难看出,当绳子变短时,θ角增大,N增大,T变大。图2-7在AC绳上悬挂一重物G,在AC绳的中部O点系一绳BO,以水平力F牵动绳BO,保持AO方向不变,使BO绳沿虚线所示方向缓缓向上移动。在这过程中,力F和AO绳上的拉力变化情况怎样?用矢量三角形(如图2-8)可以看出T变小,F先变小后变大。这类题的特点是三个共点力平衡,通常其中一个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大小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均改变。还有时是一个力大小、方向不变,另一个力大小不变,方向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

例4 如图2-9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现用水平外力F推物体,在外力F由零逐渐增加的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物体所受摩擦力怎样变化?

错解错解一:以斜面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力如图2-10,物体受重力mg,推力F,支持力N,静摩擦力f,由于推力F水平向右,所以物体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摩擦力f的方向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f+mgsinθ=Fcosθ ①

N-Fsinθ-mgcosθ=0 ②

由式①可知,F增加f也增加。所以在变化过程中摩擦力是增加的。

错解二:有一些同学认为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则有F增加摩擦力减少。

错解原因上述错解的原因是对静摩擦力认识不清,因此不能分析出在外力变化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确定摩擦力方向。由于外力的变化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趋势有所变化,如图2-10,当外力较小时(Fcosθ<mgsinθ)物体有向下的运动趋势,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F增加,f减少。与错解二的情况相同。如图2-11,当外力较大时(Fcosθ>mgsinθ)物体有向上的运动趋势,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外力增加,摩擦力增加。当Fcosθ=mgsinθ时,摩擦力为零。所以在外力由零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加。

评析若斜面上物体沿斜面下滑,质量为m,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我们可以考虑两个问题巩固前面的分析方法。

(1) F为怎样的值时,物体会保持静止。

(2)F为怎样的值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以加速度a运动。

受前面问题的启发,我们可以想到F的值应是一个范围。

首先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当F较小时,如图2-10物体受重力mg、支持力N、斜向上的摩擦力f和F。物体刚好静止时,应是F的边界值,此时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可近似看成f静=μN(最大静摩擦力)如图建立坐标,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当F从此值开始增加时,静摩擦力方向开始仍然斜向上,但大小减小,当F增加到FCOSθ=mgsinθ时,即F=mg·tgθ时,F再增加,摩擦力方向改为斜向下,仍可以根据受力分析图2-11列出方程

随着F增加,静摩擦力增加,F最大值对应斜向下的最大静摩擦力。

要使物体静止F的值应为

关于第二个问题提醒读者注意题中并未提出以加速度a向上还是向下运动,应考虑两解,此处不详解此,给出答案供参考。

例5 如图2-12,m和M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下滑,则M和m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多少?

错解以m为研究对象,如图2-13物体受重力mg、支持力N、摩擦力f,如图建立坐标有

再以m+N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2-14,(m+M)g·sinθ=(M+m)a③

据式①,②,③解得f=0

所以m与M间无摩擦力。

错解原因造成错解主要是没有好的解题习惯,只是盲目的模仿,似乎解题步骤不少,但思维没有跟上。要分析摩擦力就要找接触面,摩擦力方向一定与接触面相切,这一步是堵住错误的起点。犯以上错误的客观原因是思维定势,一见斜面摩擦力就沿斜面方向。归结还是对物理过程分析不清。

分析解答因为m和M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可以将(m+M)整体视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2-14,受重力(M十m)g、支持力N′如图建立坐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x:(M+n)gsinθ=(M+m)a ①

解得a=gsinθ

沿斜面向下。因为要求m和M间的相互作用力,再以m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2-15。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因为m,M的加速度是沿斜面方向。需将其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如图2-16。

由式②,③,④,⑤解得f=mgsinθ·cosθ

方向沿水平方向m受向左的摩擦力,M受向右的摩擦力。

评析 此题可以视为连接件问题。连接件问题对在解题过程中选取研究对象很重要。有时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时以单个物体为研究对象。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将不知道的相互作用力去掉,单个物体作研究对象主要解决相互作用力。单个物体的选取应以它接触的物体最少为最好。如m只和M接触,而M和m还和斜面接触。

另外需指出的是,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有时需要分解力,有时需要分解加速度,具体情况分析,不要形成只分解力的认识。

例6 如图2-17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A=6kg,mB=2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F=10N,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则

[ ]

A.当拉力F<12N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N时,开始相对滑动

C.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D.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错解 因为静摩擦力的最大值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fmax=μN=02×6=12(N)。所以当F>12N时,A物体就相对B物体运动。F<12N时,A相对B不运动。所以A,B选项正确。

错解分析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一致是对A选项的理解不正确,A中说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是以地为参考物,显然当有力F作用在A物体上,A,B两物体对地来说是运动的。二是受物体在地面上运动情况的影响,而实际中物体在不固定物体上运动的情况是不同的。

分析解答 首先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2-18,在水平方向只受拉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F=(mA+mB)a ①

再以B为研究对象,如图2-19,B水平方向受摩擦力

f=mBa ②

代入式①F=(6+2)×6=48N

由此可以看出当F<48N时A,B间的摩擦力都达不到最大静摩擦力,也就是说,A,B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所以D选项正确。

评析 物理解题中必须非常严密,一点的疏忽都会导致错误。避免错误发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按规范解题。每一步都要有依据。

例7 如图2-20,用绳AC和 BC吊起一重物,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30°和60°,AC绳能承受的最大的拉力为150N,而BC绳能承受的最大的拉力为100N,求物体最大重力不能超过多少?

错解以重物为研究对象,重物受力如图2-21。由于重物静止,则有

TACsin30°=TBCsin60°

TACcos30°+TBCcos60°=G

将TAC=150N,TBC=100N代入式解得G=200N。

错解原因以上错解的原因是学生错误地认为当TAC=150N时,TBC=100N,而没有认真分析力之间的关系。实际当TBC=100N时,TBC已经超过150N。

分析解答以重物为研究对象。重物受力如图2-21,重物静止,加速度为零。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TACsin30°-TBCsin60°=0 ①

TACcos30°+TBCcos60°-G=0 ②

而当TAC=150N时,TBC=866<100N

将TAC=150N,TBC=866N代入式②解得G=17332N。

所以重物的最大重力不能超过1732N。

例8 如图2-22质量为M,倾角为α的楔形物A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B物体从楔形物的光滑斜面上由静止释放,在B物体加速下滑过程中,A物体保持静止。地面受到的压力多大?

错解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2-23,因为A物体静止,所以N=G=(M+m)g。

错解原因由于A,B的加速度不同,所以不能将二者视为同一物体。忽视了这一点就会造成错解。

分析解答分别以A,B物体为研究对象。A,B物体受力分别如图2-24a,2-24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运动方程,A物体静止,加速度为零。

x:Nlsinα-f=0 ①

y:N-Mg-Nlcosα=0 ②

B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为a,

x:mgsinα=ma ③

y:Nl-mgcosα=0 ④

由式①,②,③,④解得N=Mg+mgcosα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地面受到的压力为Mg十mgcosα。

评析 在解决物体运动问题时,在选取研究对象时,若要将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做为研究对象,应该注意这几个物体必须有相同的加速度。

例9 如图2-25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两小球均保持静止。当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小球A与下面小球B的加速度为 [ ]

A.a1=g a2=g

B.a1=g a2=g

C.a1=2g a2=0

D.a1=0 a2=g

错解 剪断细绳时,以(A+B)为研究对象,系统只受重力,所以加速度为g,所以A,B球的加速度为g。故选A。

错解原因 出现上述错解的原因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不正确。由于剪断绳时,A,B球具有不同的加速度,不能做为整体研究。

分析解答 分别以A,B为研究对象,做剪断前和剪断时的受力分析。剪断前A,B静止。如图2-26,A球受三个力,拉力T、重力mg和弹力F。B球受三个力,重力mg和弹簧拉力F′

A球:T-mg-F=0 ①

B球:F′-mg=0 ②

由式①,②解得T=2mg,F=mg

剪断时,A球受两个力,因为绳无弹性剪断瞬间拉力不存在,而弹簧有形米,瞬间形状不可改变,弹力还存在。如图2-27,A球受重力mg、弹簧给的弹力F。同理B球受重力mg和弹力F′。

A球:-mg-F=maA ③

B球:F′-mg=maB ④

由式③解得aA=-2g(方向向下)

由式④解得aB=0

故C选项正确。

评析 (1)牛顿第二定律反映的是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对应关系。合外力不变,加速度不变。合外力瞬间改变,加速度瞬间改变。本题中A球剪断瞬间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就由0变为2g,而B球剪断瞬间合外力没变,加速度不变。

(2)弹簧和绳是两个物理模型,特点不同。弹簧不计质量,弹性限度内k是常数。绳子不计质量但无弹性,瞬间就可以没有。而弹簧因为有形变,不可瞬间发生变化,即形变不会瞬间改变,要有一段时间。

例10 如图2-28,有一水平传送带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现将一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上,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传送带将该物体传送10m的距离所需时间为多少?

错解由于物体轻放在传送带上,所以v0=0,物体在竖直方向合外力为零,在水平方向受到滑动摩擦力(传送带施加),做v0=0的匀加速运动,位移为10m。

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有f=μmg=ma,a=μg=5m/s2

错解原因上述解法的错误出在对这一物理过程的认识。传送带上轻放的物体的运动有可能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二是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度后,无相对运动,也无摩擦力,物体开始作匀速直线运动。关键问题应分析出什么时候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才好对问题进行解答。

分析解答以传送带上轻放物体为研究对象,如图2-29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在水平方向受滑动摩擦力,做v0=0的匀加速运动。

据牛二定律F=ma

有水平方向:f=ma ①

竖直方向:N-mg=0 ②

f=μN ③

由式①,②,③解得a=5m/s2

设经时间tl,物体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0=v0+at ④

解得t1=04s

物体位移为04m时,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物体04s后无摩擦力,开始做匀速运动

S2=v2t2 ⑤

因为S2=S-S1=10—04=96(m),v2=2m/s

代入式⑤得t2=48s

则传送10m所需时间为t=04+48=52s。

评析本题是较为复杂的一个问题,涉及了两个物理过程。这类问题应抓住物理情景,带出解决方法,对于不能直接确定的问题可以采用试算的方法,如本题中错解求出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m用2s,可以拿来计算一下,2s末的速度是多少,计算结果v=5×2=10(m/s),已超过了传送带的速度,这是不可能的。当物体速度增加到2m/s时,摩擦力瞬间就不存在了。这样就可以确定第2个物理过程。

例11 如图2-30,一个弹簧台秤的秤盘质量和弹簧质量都可以不计,盘内放一个物体P处于静止。P的质量为12kg,弹簧的劲度系数k=800N/m。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s内F是变化的,在02s以后F是恒力,则F的最小值是多少,最大值是多少?

错解

F最大值即N=0时,F=ma+mg=210(N)

错解原因错解原因是对题所叙述的过程不理解。把平衡时的关系G=F+N,不自觉的贯穿在解题中。

分析解答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02s前F是变力,02s后F的恒力的隐含条件。即在02s前物体受力和02s以后受力有较大的变化。

以物体P为研究对象。物体P静止时受重力G、称盘给的支持力N。

因为物体静止,∑F=0

N=G=0 ①

N=kx0 ②

设物体向上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

此时物体P受力如图2-31受重力G,拉力F和支持力N′

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N′-G=ma ③

当02s后物体所受拉力F为恒力,即为P与盘脱离,即弹簧无形变,由0~02s内物体的位移为x0。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则

将式①,②中解得的x0=015m代入式③解得a=75m/s2

F的最小值由式③可以看出即为N′最大时,即初始时刻N′=N=kx。

代入式③得

Fmin=ma+mg-kx0

=12×(75+10)-800×015

=90(N)

F最大值即N=0时,F=ma+mg=210(N)

评析本题若称盘质量不可忽略,在分析中应注意P物体与称盘分离时,弹簧的形变不为0,P物体的位移就不等于x0,而应等于x0-x(其中x即称盘对弹簧的压缩量)。

有关于神舟十三号飞船上三名宇航员的日常生活纪录片深受大家的喜爱。

从最初的神州五号到如今的神舟十三号, 我国的航天工程走过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岁月。 每当人们从电视上看到火箭发射的场景时就很激动, 搭乘着载人飞船的火箭升空,标志着我们与宇宙 探索 的更进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 现在不仅可以观看发射过程,连飞船返航过程都有专题视频 。视频中飞船返航时进入大气之后像是变成了一个 燃烧的火球 ,使得大家不禁为航天英雄们担忧,害怕会发生什么意外。对此许多人表示疑惑, 为什么同样都要穿过地球的大气层,飞船发射时不会燃烧,返回时却会猛烈燃烧呢?

诚然,虽然绝大多数人都在电视上观看过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和返航的视频,但是应该尚未 深入了解飞船发射与返航的步骤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看看飞船究竟是如何“冲出地球”,又是如何返回家乡的。

首先, 飞船在发射前就需要做许多准备 。我们知道一般是用运载火箭将其送入轨道, 所以开始前检查火箭的燃料加注以及启动火箭自检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

苏联的H-1运载火箭 为例,几次发射之后都在空中爆炸解体,虽然设计问题是主要原因,但是与火箭发射前的检查工作也是密切相关的。

火箭点火成功之后最初是垂直上升的,这个时间大概只有10秒左右 。这之后火箭就会开始“程序转弯”,这样是为了将载人飞船安全送入既定轨道。大概两分钟以后火箭助推器就会分离,从最初我们看到的长度缩短一大截。等到达大气层边缘时,整流罩也会自行分离。 以神舟七号为例,成功点火583秒时,飞船和火箭彻底分离,根据观测这时的飞行高度大约是200公里。

简单来说, 飞船发射大致要经历三个过程。第一是垂直上升,这一阶段是在积累初始速度。第二则是程序转向,此举除了协助运载火箭完成轨道偏转之外,还旨在降低大气阻力。第三是入轨机动,依靠轨道最高点附近的平行方向点火来实现。

返航的过程则要更加复杂一些,毕竟再入大气层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以神舟十二号为例,它与空间站分离之后,还需要绕行很多圈来调整降落的高度和角度 。调整完毕之后轨道舱才会与返回舱分离,这时返回舱正式进入减速变轨,以79公里/秒的速度下降。

待到降落高度至80到100公里之后,飞船会进入大气层,这时的飞船就会变成我们看到的那一团火球 。不仅如此, 因为黑障效应,飞船还会和地面指挥短暂失联,大概到40公里的位置才能再次建立连接。 经过减速之后,飞船的速度逐渐降为 200米/秒 ,最终在距离地面 10公里的位置时弹出降落伞 。这就是大家看到的最后返航场景,降落伞底部拖着一个“黑乎乎”的铁块,做着落体运动。

通过以上我们知道了飞船发射和返航的详细步骤,相信大家已经发现了为什么飞船在发射时不会燃烧,返回时却会剧烈燃烧。 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分别是速度和大气的差异

首先, 我们一起来看看速度有何不同。 人类仅用肉眼去观察肯定察觉不到发射和返航的速度有什么差异,但是 根据计算就能发现,发射时抵达大气上层边缘时,才开始缓慢加速。 像我们前文提到的助推器分离阶段, 其速度大约只有2公里/秒。 因此其实飞船飞入地球时的速度远小于返回时的速度, 速度的差异是造成二者燃烧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

飞船的时速越快与大气之间的摩擦力就越强。 而摩擦力正是飞船外部燃烧的原因,巨大的摩擦力使得飞船表面迅速升温,其温度甚至可以高达 2000 。飞船返回时受到的摩擦力比发射时受到的摩擦力小,所以升空时飞船表面的温度并不会特别高,就更不可能出现燃烧现象了

其次,就是大气层的原因。 大气层是越向上越稀薄的,越靠近地表越稠密,其阻力不言而喻。 大气圈最底层也叫摩擦层,在这个范围内物体的运动会明显受到地表摩擦力的作用。

飞船发射是从大气稠密部分到大气稀薄部分,并且在稠密部分时飞船的整体速度并不快,再者有程序转向这种减轻阻力的步骤,使得产生的摩擦力很小。

但是飞船返回就不一样了,它是从宇宙的真空环境重新进入地球,并且速度大概是79公里/秒的。 大家可能对这一数值没有概念,举个例子如果我们从北京坐高铁去天津,需要花费30分钟,而假如乘坐这样速度的飞船的话,仅仅需要15秒就可以到达了。 再者从大气的分布来看,越向下越稠密,这时高速下落的飞船必然会和稠密的大气疯狂摩擦,最终致使表面温度骤然升高,产生燃烧现象。

由此可见, 燃烧情况不同本质就是因为“摩擦力的大小不同” 摩擦力一方面受到速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受到大气密度的影响。 可以说飞船发射时和返回时面对的境况完全相反,所以燃烧情况不一样也很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 虽然大气的摩擦阻力看起来很“讨厌”,但是我们现在的飞船降落都需要依靠大气来尽力减缓自己的速度。 像嫦娥五号返回舱重回地球时,甚至为了降低速度,曾经两次进入大气层,最终带着月壤成功返航。

至此,我们对飞船发射和返回时燃烧情况为什么会不同有了一定的认识。 其实这种燃烧现象,是航天工程当中一直在进行攻克的一大难题。科学家们称这种现象为“热障效应”, 具体来说就是飞船在稠密大气当中进行超音速飞行时,激波和本体之间的高温压缩气体会加热。而机体和空气又会强烈摩擦,再度将机体表面的热度提高,使其 超过表面金属材料的极限温度,产生了燃烧、高温的现象

因此, 想要保障飞船内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就需要在飞船外部套上“金钟罩”,这种金钟罩其实就是由热防护材料做成的,对飞船内部形成保护。 经过科学家仔细研究,发现使用 “烧蚀防热” 是最好的方法。

我国神舟飞船所使用的烧蚀材料能够承受2000 的高温,其表面看起来像是蜜蜂的蜂巢一样,其名字也叫“蜂窝增强低密度材料”。

这种材料在 飞船再入的530秒当中能够将飞船内的温度保持在30 左右,具体原理就是它能“吸热” ,并且这种材料的吸热效果非常好,用它来做热防护可谓再合适不过了。

并且,这种烧蚀材料是一次性的,毕竟在飞船再入大气的时候它已经燃烧得差不多了,所以很难被二次利用。再者这种材料的价格也很昂贵, 每公斤的价格就要8000元人民币。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涂满飞船的返回舱,需要耗费多少, 因此航天工程的“烧钱程度”确实很恐怖。

航天院的工程师在介绍上文所说的烧蚀材料时表示, 他们研制这一材料整整耗费了15年的时间,就是为了最后回来的这530秒,前后仅是记录档案都有满满的十几盒,每盒的文稿不少于十册。

不少人表示疑惑,热防护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假如热防护没做好会有什么后果? 美国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爆炸就揭示了烧蚀材料以及热防护的重要性。

这一事件发生于 2003年的2月1日,根据相关报道显示:当天的8点44分时,重达100吨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正在穿过大气,时速大约是28000公里。 这时大气与机体之间的摩擦,使得 表面快速升温至1400 。一分钟以后,当人们从地面可以观测到哥伦比亚号时,发现有碎片掉落。 又过了约4分钟之后,飞船与地面失联。

调查报告显示, 哥伦比亚号在高度60公里的位置开始解体 。它的解体爆炸, 使得飞船内的7名宇航员全部丧生。

随后,工程师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之后发现, 发射时一块泡棉脱落,撞击到了飞船左翼,砸出了一个约25厘米的洞。 机翼本身是由隔热片覆盖着的,这个洞意味着有一处隔热片损坏了。因此, 飞船再入大气时,高温气体就顺着这个洞进入了机身内部,最终导致飞船爆炸解体。 可见,那个泡棉是主要原因, 隔热板的“脆弱性”也是推手。 所以,热防护对于保障宇航员的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容不得一点马虎。

这一事故使得大家开始关注新型隔热材料,毕竟 哥伦比亚号上的隔热瓦本身是一种十分脆弱的陶瓷材料。 虽然对高温耐受能力极强,但是这样一碰就碎的情况使得它为飞行、返航增加许多不确定因素。 如何保障飞船在返航时的安全性,是科学界一直在 探索 和实验的事情。

民间有句古话是“上山容易下山难”, 航天工程也有这个问题,姑且可以理解为“上天容易下地难”。 为什么这么说呢?前文中所说的热障就已经很危险了,但飞船返回过程中还会遭遇其他现象, 其中有一种现象被称为“黑障”

黑障 指的是, 飞行器周围形成的高密度等离子体鞘层造成的与地面失联的现象。 这种鞘层会反射或者吸收电磁波, 使得信号彻底中断,从而影响地面指挥部对返回舱的追踪定位。

一旦发生什么意外,飞船内的宇航员算得上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并且在高速下落的影响下,宇航员会出现头晕甚至晕厥的现象,如果发生意外想要依靠宇航员操作来控制返回舱是很难的事情。

在地球上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和爱的人一起看一场流星雨。 其实部分耀眼的流星就是没有穿“隔热防护衣”进入大气的小飞船。 它们能发出这样耀眼的光, 实际上就是与大气摩擦燃烧自己的结果。 初进入大气的流星其实体积质量还是很大的,不过后续的摩擦燃烧明显是起到了“减肥”效果。

一、神机妙算

表演过程——表演者把10张信纸装进10个普通的信封裏,分发给观众。让每人把自己的出生年、月,兴趣爱好写在信纸上,在装入信封。表演者又拿出一副生肖扑克牌,让观众再拣出自己的生肖牌,一同装入信封。表演者把信封收回叠起放在桌上,随即拿起一个信封,即可猜出信封内信纸上所写的内容。

秘密解释——表演者收完信封,把事前约定者的信封放在最下边,表演者第一次拿起的信封是下一个要猜的人,猜的却是约定者写的内容。猜对后,即打开信封观看,记准后,再拿起第三个人的信封,猜答刚看过的第二个人写的内容,就这样依次类推,猜到底。

二、摸牌猜点

表演过程——表演者把扑克牌让观众洗一下,去掉怀疑。再让观众抽出一张牌,将牌面对准观众,牌背面对住表演者,用右手摸几下,便可猜出牌上的点数。

秘密解释——表演者在右手食指与中指之间暗夹一枚新图钉,接过群众抽出的牌后,左手握牌,右手假装去摸,通过图钉盖反光,可以清楚看到牌头上的花色点数。

三、徒手悬牌

表演过程——表演者拿出一副扑克,翻洗后,将左手伸向观众交待没有夹带后,用大毛巾将手擦下后,把手巾铺在桌上,左手心向下按於桌上,右手将桌上的牌一张一张插入出左手掌下,牌成扇形,插完后,左手离开桌面,扇动几下,牌也不会离手。最后用右手猛击左掌,牌才纷纷落下。

秘密解释——表演者事前在左手表带裏插一根竹筷子,当手交待后,用毛巾擦手时,暗把筷子抽出来,左手掌心朝内,掌背朝底,先拿一张牌插在手心与筷子之间呈十字形,其他牌可插在牌缝中。左掌心向下压住筷子,牌不会落下,左手掌向下垂直时,牌就离筷子落下。

四、碎牌变钱

表演者预先准备一张人民币,把它折叠成一小块。左手食指与中指并拢一起,捏住扑克牌的下端,折叠的人民币捏在食指、中指、和纸牌中间。交待牌时,人民币被遮盖住然后当面把牌撕碎,双手合拢,将碎牌夹带出来,留下叠成小块的人民币,展开在手心,把钱交待给观众,即告成功。

五、墙上点灯

秘密解释——事前在墙上钻一个小孔,孔内放一块樟脑,把灯芯画在小孔处,火柴一点,樟脑就著了。

六、纸变面条

秘密解释——表演者先用一尺见方的毛边纸将一碗用油拌过的凉面条包起来,用细线扎好,挂在桌子后面,再将同样的纸当观众面撕成碎条放在桌子上靠近挂面条的地方,然后把纸条和包面条的纸包放入碗内,开水一冲,纸湿后下沈碗底,面条就可挑出让观众尝一尝。

七、碗中出花

秘密解释——用式样花纹相同的两只搪瓷碗,把用红、绿绢作成的红花、绿叶的花梗,扭两个在弹簧上,其中一个弹簧的末端焊在圆铁片上,圆铁片固定在一个碗底。在此圆铁片的中心焊上一个拱形铁丝圈。另一朵假花带弹簧的末端焊在中间有孔的小铅饼上,这朵花反扣在固定的碗底的那朵花上,将拱形铁丝穿过铅饼中间的小孔露出来,用半截火柴横插在铁丝圈中,使弹簧不能扩张,两朵花压缩固定在一个碗底。表演时可将两碗口向下冲撞,表明是真碗,然后将碗底有花的碗扣在桌上,另一碗口朝上,用几枚硬币放入空碗中摇动,使能听到硬币相撞声,然后将扣著的碗覆盖在空碗上,再摇几下,仍有硬币声,趁机推掉火柴梗,揭开两碗,便有两朵花在两碗出现。

八、空碗来酒

秘密解释——用两只同样花纹、同样大小的瓷碗,先将一个碗口磨平磨涩,盛满清水,用一块与碗口大小一样的圆有机玻璃片,顺碗边推进去,不留汽泡,玻璃片吸在碗口上,扣著放可以滴水不漏。扣放时,碗口下应先垫一根火柴,便於拿碗。演出时有水的碗扣放在下,空碗仰放在上。表演者拿起两碗在空中晃动,表示空碗,因有机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的,不易看破,表演者趁转身回桌边时,把两碗倒置,空碗扣在下边,有水的碗仰放在上边,暗暗除玻璃片,这样便可以把有水碗内的酒(水)当众倒入另一空碗。

短视频运营的工作中是内容策划、用户运营、渠道推广及数据分析。

1内容策划:一个视频想要爆火,必须有实质性的内容与丰富的剧情,选材与拍摄是其中重中之重。具体来说,内容策划就是规划短视频内容,准备选题及拍摄制作等相关工作,也是短视频运营人员的工作重心所在,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最多,毕竟泛娱乐化的视频时代去同质化是短视频运营突围的最好方向。

2用户运营:用户运营也是短视频运营人员的又一工作重点,应该说这是所有做运营工作的工作重点,了解用户画像和用户喜好,进行分析才能更加精准的开展粉丝营销,更容易吸引精准的产品用户,从而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样才能讲行更好的粉丝营销,实现转化变现:从而形成自己的社群,实现长期的营销转化。

3渠道推广:将视频推广各大平台从短视频要快速的从流量变现,变成自己想要宣传的效果。从客户方面来看,我需要的是要看到短视频投入的效果。

4数据分析:每天都要看公众号、微博的运营数据,短视频运营也是一样,所有的平台都需要数据化运营。找出影响点的因素,针对我们制作的短视频进行优化。

5对于大公司来说,一个短视频通常由策划,导演,拍摄,演员,剪辑一起完成的,运营的职责多偏向于选题策划,撰写脚本以及后期数据的分析。而对于小公司来说短视频运营的工作更可能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去做。

来自百度文库:严格说包缝机的机针与上下弯针的对位是有要求标准的。如:机器部件有松动或不同缝料就得按机器的实际情况来处理。 机针的高度定位 当机针上升到最高点时,针尖至针板平面(2线、3线9-10毫米)、(4线左机针为9-10毫米,右机针为8-9毫米)、(5线链线机针为75-58毫米,包边机针为9-10毫米)。 机针与下弯针、链线勾的定位 当下弯针、链线勾摆动到最左边位置时,机针在最低时下弯针尖到机针的距离(3线为35-4毫米)、(4线28-31毫米左机针)(5线35-4毫米),弯针的倾斜角度均为3-6度,其之间的间隙均为005毫米;5线链线勾针尖到机针的距离为25-3毫米,勾针角度为5-7度。 机针与上弯针、上叉针的定位 当上弯针、上叉针滑杆到达最高位置时,(2线上叉针至机针的距离为4-45毫米),(3线机针尖在下走到与上弯针接触时上弯针尖至机针的距离为4-45毫米),(4线上弯针针孔在两机针正中间),(5线同3线),上弯针与下弯针交叉时的间距均匀为010毫米。

说到神曲。除了《小苹果》之外《我的滑板鞋》一定是不二首选。我的滑板鞋由庞麦郎演唱,唱着有一天他买到了梦寐以求的滑板鞋的快乐心情,集嘻哈,电子,叙事民谣等元素为一体的有趣又有内容。魔鬼的步伐,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365语录台词网特意为你收集整理了庞麦郎我的滑板鞋完整版歌词,我的滑板鞋时尚时尚最时尚!

  洗脑神曲《我的滑板鞋 》完整版歌词

作词: 庞麦郎  约瑟翰 

作曲: 庞麦郎  约瑟翰 

演唱:庞麦郎

  庞麦郎我的滑板鞋MP3在线试听

有些事我都已忘记

但我现在还记得

在一个晚上我的母亲问我

今天怎么不开心

我说在我的想象中有一双滑板鞋

与众不同最时尚跳舞肯定棒

整个城市找遍所有的街都没有

她说将来会找到的时间会给我答案

星期天我再次寻找依然没有发现

一个月后我去了第二个城市

这里的人们称它为魅力之都

时间过的很快夜幕就要降临

我想我必须要离开

当我正要走时我看到了一家专卖店

那就是我要的滑板鞋

我的滑板鞋时尚时尚最时尚

回家的路上我情不自禁

摩擦 摩擦

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

月光下我看到自己的身影

有时很远有时很近

感到一种力量驱使我的脚步

有了滑板鞋天黑都不怕

一步两步一步两步 一步一步似爪牙

似魔鬼的步伐 似魔鬼的步伐 似魔鬼的步伐

摩擦 摩擦

我给自己打着节拍

这是我生命中美好的时刻

我要完成我最喜欢的舞蹈

在这美丽的月光下在这美丽的街道上

我告诉自己这是真的这不是梦

一步两步一步两步 一步一步似爪牙

似魔鬼的步伐 

摩擦 摩擦 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

摩擦似魔鬼的步伐 似魔鬼的步伐

一步两步一步两步 一步一步似爪牙

似魔鬼的步伐 摩擦 摩擦 

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

  《我的滑板鞋》 一出现,就迅速被封为新一代洗脑神曲,摩擦摩擦,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摩擦摩擦。。

1今天不开心 因为我的滑板鞋不时尚!

2只有我一个人被咩咩语音唱的我的滑板鞋洗脑了么。。每次看到各种滑板鞋的段子一遍笑的不能自己,一边脑海里响起咩咩唱的小曲儿

3在学习室循环了一个下午的滑板鞋,我的滑板鞋,时尚时尚最时尚——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确认一下有没有插耳机——一步两步一步两步——一步一步似爪牙——

4由于我每天在家里唱《我的滑板鞋》,老婆听得抓狂,脸色很不爽,为了表示对她的关心,我问道:今天怎——么不开心?

现在问题来了?你有病啊?没病!没病走两步!一步两步一步两步 一步一步似爪牙 我的滑板鞋时尚时尚最时尚 回家的路上我情不自禁 摩擦摩擦

太与时俱进了,柯南现在一拿出滑板,弹幕全是摩擦摩擦,我的滑板鞋最时尚…………

5听一天我的滑板鞋了,被它洗脑了!!哪天录一个这首歌的跳舞视频,比小苹果精神,满脑子都是,摩擦摩擦,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摩擦摩擦。。我的鞋底快坏了!!

以上这篇我的滑板鞋歌词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精彩不容错过。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365语录台词网汇集和分享最新最热门的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917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