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诗经》,第1张

 许晓梅    第二单元

 教学指要

 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诗经》《离骚》至汉魏晋诗歌的语言形式各不一样,本单元以语言的节奏作为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诸种语言节奏的划分方法,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了解古代诗歌从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的形式方面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也是诗歌容量逐渐加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逐渐复杂的过程。《诗经》《楚辞》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现实生活。《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最有思想艺术价值的国风,它们大多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言志抒情诗,赋比兴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教读《〈诗经〉三首》,应引导学生了解《诗经》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其写实精神;理解《诗经》的“六义”、重章迭句等特点。《离骚》是文学史上的名篇,由于时隔久远,会给鉴赏造成一定困难。理解字词固然重要,但还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感受屈原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上,放在品赏诗作的艺术手法艺术价值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及学习《无衣》《静女》,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2、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3、学习《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背诵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德育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把握《无衣》《静女》中的重要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2、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炼性。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分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氓》中的比兴手法的分析,就可让学生讨论明确。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发展学生思维。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诗经》的相关内容。

 2、诵读课文,粗通大意,概括三首诗的内容提要。

 教学教程

  一、解题

 先请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谈谈对《诗经》的了解,然

 后教师补充总结。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又可分为卫、郑、秦、陈、桧、齐、曹、邶、唐、周南、召南等15国风,共160篇,是各诸侯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雅”是西周王朝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大雅”用诸侯朝会,31篇,“小雅”用于贵族宴享,74篇。“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二、指导学生诵读课文

 1、放录音

 第一遍,让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2、指名学生朗读

 3、教师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4、可再指名同学朗读,大家指正。

 5、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遍课文,进一步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如岂日/无衣?反问语气,升调。

 与子/同袍。肯定语气,降调。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表现军情紧急,快连)(感叹,降调)

  三、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诗歌内容,注意一些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及通假字。

 《氓》将(qiang):愿,请。咎(jiu):灾祸。

 贿(hui):财物。极度:标准。

 德:心意、情意。耽:沉溺。

 言:1言既遂矣助词,无实义

 2静言思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于”通“吁”,于嗟,叹息。“泮”通“畔”,边岸。

 “说”通“脱”,解脱。

 《无衣》衣:上衣。袍:长袍,相当现在的斗蓬或披风。

 裳:下衣。

 《静女》俟:(si)等待。娈(luan):美好。

 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说”通“悦”。

 怿(yi):喜爱。“归”通“馈”,赠送。

 荑(ti):茅草芽。洵(xun):诚然,实在。

 2、概括三首诗的内容大意。

 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后,明确:

 《氓》是一首叙事诗,经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

 《无衣》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是一首爱国歌曲。表现了士兵们同甘共苦,互相关心,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和乐观精神。

 《静女》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一次令人心跳的约会,表现了男青年对女友的一往情深。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诗经》中的三篇“风”,掌握了四言诗的诵读节

 奏,粗通了课文的内容,那么课文的具体内容该怎样理解呢?我们下节课共同探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氓》的情节。

 2、《氓》的艺术表达手法。

 3、《氓》的女主人公形象。

 4、《氓》中运用的对比方法。

 教学步骤

 一、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二、指名学生概括课文的内容提要。

 三、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梳理课文的行文思路。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后,明确:《氓》全文共六章,是按“恋爱——婚变——决绝”这样的思路叙述的。

 板书:恋爱(一、二章)

 婚变(三、四、五章)

 决绝(六章)

 2、作者运用第一人称顺着婚恋三部曲的顺序来写,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写作方

 法?

 明确:回忆和对比。

 四、重、难点解决过程

 1、学习“恋爱”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

 (2)教师提问: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3)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男青年急躁、任性,姑娘则温柔、体贴。

 “乘彼垣”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4)提问:“尔卜尔筮”等四句表明恋爱终于有了结果。这是一段怎样的姻缘?

 明确:神灵显示,这是一段天赐良缘。“以我贿迁”,娘家以丰厚的嫁妆祝佑着女儿的幸福。姑娘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了男青年。至此,一个完整的叙事段落结束。

 (5)让学生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

 ·从女主人公的这段回忆来看,她的婚姻是否像我们经常看到的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明确:·(板书)感情基调:热情、幸福

 ·不是。从她的回忆看,二人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6)要求学生朗读一、二节。

 2、学习婚变这一部分。

 (1)小组朗读这一部分。

 (2)提问: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手法?

 明确:议论、抒情。

 (3)提问: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比兴的艺术手法。

 (4)提问:比兴的艺术手法我们在初中就学过,请同学们回忆一直,举一两例并说说比兴手法的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第四章紧承上节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开头就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下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却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三、四章用起兴的诗句,以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6)提问:第三章在行文上有什么什么作用?

 明确:由前两章的叙事转入这一节的抒情和议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暗示着女主人公悲惨命运已经开始。

 (7)提问:结合文章的三、四、五章考虑: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认识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

 明确:(板书)悔恨、沉痛、但是不哀伤。

 (8)齐读这一部分。

 3、研习“决绝”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

 (2)提问: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在这一章她做出了选择,什么样的选择?

 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这反映出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板书)清醒、刚烈。

 (4)提问:同学们可议一议,想一想,这一章用的是什么样的写法明确:对比(板书)

 (5)提问:把什么同什么作了对比?

 明确:将昔日的“信誓旦旦”与今日的结局作对比。

 (6)关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在文中的其他章节还有多处,请同学们找一找,试举几例。

 明确:·氓婚前与婚后的态度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与氓对婚姻的态度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性格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感情形成对比。

 (7)齐读第六章。

 4、提问:从文中,我们可看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明确:(板书)勤劳、温柔、坚强。

 5、提问:女主人公在回忆往事和做出清醒的决择时,并没有做任何的修饰和渲染,那么,是如何表达的呢?

 明确:直接陈述。

 教师补充:也就是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关于“赋”的手法的运用,我们在初中就学过。如《木兰诗》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6、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恩爱,无情的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人。

 六、小结:

 全诗大致按事实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第三章为全诗的转折,诗中肯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及对比的手法,将抒情、叙事、议论熔一炉而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诗韵律和谐,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们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们尊敬,而男青年的作法则应遭到我们的唾弃。

 七、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背诵《无衣》《静女》。

1 诗经关于书的诗句

诗经关于书的诗句 1《诗经》里关于读书的名句有哪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译文:没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于劝解人要善始善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于《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译文:品行和才学像高山一样,令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

扩展资料

关于读书的其他名句

业精于勤,荒于嬉。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进学解》。

译文: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能荒废在游戏玩耍中。

在这句话下面还有一句话,“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不经大脑的随性中(更应该为随于骄奢*逸等思想体现的小事,致使偏离本意,南辕北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唐朝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译文: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2关于读书的诗经名句

关于读书的诗经名句: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译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译文: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细细体味此言,觉得其中的确蕴涵了深刻的哲理和警示。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甫田之什·车舝》译文:赞颂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译文:就好像切制,就好像锉平,就好像雕琢,就好像磨光。

5、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柏舟》译文:我心不象石一块,哪能任人去转移。

我心不是席一条,哪能打开又卷起。6、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十月之交》译文:即、高岸变成深谷,深谷变成大土山。《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扩展资料《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

3关于读书的诗经名句

关于读书的诗经名句: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

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文: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细细体味此言,觉得其中的确蕴涵了深刻的哲理和警示。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甫田之什·车舝》

译文:赞颂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译文:就好像切制,就好像锉平,就好像雕琢,就好像磨光。

5、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柏舟》

译文:我心不象石一块,哪能任人去转移。我心不是席一条,哪能打开又卷起。

6、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译文:即、高岸变成深谷,深谷变成大土山。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扩展资料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

4关于书的古诗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香。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

5关于书的古诗句

1、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描写书的精美诗句。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7、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8、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10、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描写书的精美诗句。

6请给我几句关于“书”的诗句,谢谢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7有关书的格言或诗句

关于书的格言(一) 1 书如灯,只有你打开它时,才能发现它的美丽。

2 当书被借时,总要喋喋不休千叮咛万嘱咐,深怕自己心爱的“孩子”在外会遭千般苦万般难,当一本书被弄得伤痕累累遍体鳞伤归还时,就像自己的孩子寄宿在他人家被他家的孩子欺负,嘴上虽然说不要紧,心里却心疼得要命。 3 平价书犹如凡夫俗子容易接近,高价书却像王公大臣处处盛气凌人。

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样,书也是人类退步的滑梯。关键在于你迈出的脚步是向上还是向下。

5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书的生命是永恒的,但书的生命因人才具有永恒。关于书的格言(二) 1 碰到一本找了很久的书并真正地拥有它,就好象一个小伙子心仪一位美丽的姑娘,一直都找不到机会开口表白,突然间,美丽的姑娘紧紧地抓住了小伙子的手,并且含情脉脉,那种幸福真是难以言表。

2 读一本好书如饮千杯美酒,愿意酣畅淋漓地醉上一回,醉得铭记一生,醉得此生不悔。 3 看到别人捷足先登,欢天喜地买走了书店里自己梦想了好久的最后一本书,并被告知此后再无此书时,真感觉像是梦中牵手了千百回的邻家小妹,却被别人迎娶过门,遗憾终生。

关于书的格言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狄德罗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卡莱尔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 ———弥尔顿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爱默生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 关于书的诗句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诗经》不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的内容

一、祭祖颂歌:

上古祭祀活动盛行,许多民族都产生了赞颂神灵、祖先,以及祈福禳(ráng)灾的祭歌。我国古代也特别重视祭祀,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之作。但这些作品也有其历史和文学价值。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从《生民》到《大明》,周人由产生到逐步强大,最后灭商,建立统一王朝的历史过程,得到了完整的表现。五篇史诗,反映了周人征服大自然的伟大业绩,社会制度由原始公社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化,以及推翻商人统治的斗争,是他们壮大发展的历史写照。因此,它们与后世的庙堂文学有明显的区别。

讲解《大雅·生民》(ZP42)

克禋克祀:郑玄笺:“禋之言烟,周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阴也”。夏以水菜(后来三晋节俭)、殷人(东夷、郑卫宋齐、楚)尚声,周人重气。

履帝武敏歆:闻一多先生说 :履帝武敏是一种象征性的舞蹈,“所谓帝是代表上帝的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其事可乐,故曰:‘履帝武敏’,犹言与尸伴舞而甚悦喜也。‘攸介攸止’介林光义读为‘愒(qì)’:息也,至确。盖舞毕而相携止息于幽闭之处,因而有孕也”。(《神话与诗》)

这里实际描写的是古时求子求爱的仪式。

宋周去非《岭表代答》:人每岁十月旦,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其庙前会男女无夫家者,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蹈,谓之踏摇。男女意相得,则男咿嘤奋跃,入女群中负其所爱而归,于是夫妇定矣。这是原始狂欢节求爱求子仪式的遗存。而“履帝武敏”当是许许多多形式中的一种。

清陆次云《峒蹊纤志》:苗人每遇节令,男子吹笙撞鼓,妇随其后,婆娑进退,举手顿足,疾徐可观,名曰踹堂之舞。不过苗人此舞,已经失去原始时代舞蹈的意义。他们只是在象征性地表演祖先的狂欢舞而已。苗人是伏羲氏之后,传说伏羲也是因为他的母亲华胥履迹而生。

履帝迹生子的神话,实际上是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母系社会的折射,而且反映了由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的历史背景。反映了殷周时期的历史图景,以及人们敬天祭祖的宗教观念。

艺术上:本诗采用铺叙手法,歌颂后稷功德,似乎是一篇《后稷本纪》。后稷出生、转弃、稼穑、祭祀过程,生动细致。用方、苞、种、裦、发、秀、坚、好、颖、粟,描写谷物生长过程中的十种状态。用旆旆、穟穟、幪幪、唪唪描画豆、谷、麻、瓜四类作物的长势。以舂、揄、簸、蹂、释、烝,叙谷物处理的六个步骤。精细而形象。孙鑛《评诗经》:“次第铺叙,不惟记其事,兼貌其状,描摹如纤,绝有境之态。”

传奇色彩:履帝迹而怀孕,生而如肉团,剖之不开,弃之见异,生而会立,天生知农,天降嘉种。

二、农事诗:

我国农业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开始了农业种植活动,新石器晚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标志着农业的初步发展。周人将自己的始祖与发明农业联系在一起,可见农业在周人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诗经》时代,农业生产已占有重要地位。《诗经》中的作品,不仅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打上了农业文明的烙印,而且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与之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

周初的统治者极为重视农业生产,一年的农事活动开始时,要举行隆重的祈谷、藉田典礼,祈求上帝赐予丰收,天子亲率诸侯、公卿大夫、农官到周天子的藉田中象征性犁地。秋天丰收后,还要举行隆重的报祭礼,答谢神灵的恩赐。《诗经》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作品,就是耕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这类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周初农业经济繁荣,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讲解《七月》

《七月》是一首农事诗,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共8章88句,380字。其最伟大的价值是史料价值,研究古代农业发展状况、古代气候的学者都必须参考。

艺术上,这首诗受到的称誉过多,说它“无体不备,有美必臻。”“洵天下之至文”、“真是无上神品”,这些赞词,都缺少发展的眼光。清代崔述:“读《七月》,如入桃源之中,衣冠朴古,天真烂漫,熙熙乎太古也”。评价比较中肯。的确,这首诗不着意构筑,信口而出,用赋的手法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把风俗景物和农夫生活结合起来,朴实、生动地描摹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这便是《七月》的艺术特点。

三、燕飨诗:

《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周代是农业宗法制社会,宗族间相亲相爱的关系是维系社会的重要纽带。周之国君、诸侯、群臣大都是同姓子弟或姻亲,周统治者十分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利用这种宗法关系来加强统治。燕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在这些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诗经》中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也都表现出浓厚的宗法观念和亲族间的脉脉温情。

讲解《小雅·鹿鸣》。

本诗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后来也被用于贵族宴会宾客。宴饮中的仪式,体现了礼的规则和人的内在道德风范。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关系;而对不能循礼自制,纵酒失德的宴饮,则是否定的。礼乐文化是周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载体。燕飨诗以文学的形式,表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一些侧面。

全诗以鹿鸣起兴,首章言奏乐,二章言饮酒,末章则并奏乐、饮酒而言之。从情绪上说,是一章比一章亲近;从气氛上说,是一章比一章热烈。至末章则达到“和乐且湛”的高潮,层次十分清晰。

四、怨刺诗:

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这些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所谓“变风”、“变雅”:《礼记经解》说:“温柔敦厚,诗教也”。温柔敦厚是后世经学家纳入伦理轨道后对《诗经》作品的主观解说,即指“乐而不*,哀而不伤”。《诗经》确有不少含蓄蕴藉的作品,但也有一些直吐怒骂之作。这些作品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其特点是“多具忧世之怀”,“有忧生之意”。刘熙载《艺概》)如小雅中的《节南山》、《雨无正》反映了厉王、幽王时赋税苛重,政治黑暗腐朽,社会弊端丛生,民不聊生的现实。国风中的《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鄘风·相鼠》、《齐风·南山》、《陈风·株林》,或讽刺不劳而获,贪得无厌者,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和不平。在周室衰微,礼崩乐坏,政教缺失,人伦废绝,刑政苛酷的时代背景下,公卿列士、贵族大夫及社会各阶层人士,悯时丧乱,忧世忧生,以诗来针砭时政和社会弊端,感叹身世遭遇。

五、战争徭役诗:

战争与徭役为主要题材的叙事和抒情诗称为战争徭役诗,这类诗大概有30首。战争与徭役在作品中一般被称为“王事”: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小雅·采薇》)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唐风·鸨羽》)王事靡盬,忧我父母。(《小雅·北山》)

参加战争和徭役,是周人必须履行的义务。战争徭役诗的主旋律:由于周人重农尊亲,所以从总体上看,战争和徭役诗,大多表现为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为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从而凸现了较强的周民族农业文化的心理特点。《诗经》反映战争徭役有两种情况:

其一、对周边民族的抵御与进攻(积极防御)。自西周建国,不断受到外来侵扰,北方的玁狁(戎狄),东南的徐戎、淮夷,南方的荆楚。这些部族尚处于游牧阶段,未进入文明的门口,文化水准的差异及对子女财帛的垂涎(xian),使他们对农业为主体的较为富庶的周民族发动进攻。于是就有了战争诗。《小雅·采薇》《秦风·无衣》(与玁狁)《大雅·常武》《大雅·江汉》(与荆楚)周族创造的是农业文明,周人热爱和平稳定的农业生活环境。因此,更多的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是出征玁狁的士兵在归途中所赋。北方玁狁侵犯周朝,士兵为保家卫国而出征。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说明其所怨恨者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犯者充满了愤怒,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戌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际无限哀伤。

其二、对内镇压叛乱的。武王灭殷之后,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国,并让管叔、蔡叔、霍叔监督武庚。武王死后,周公当政,武庚、管叔和蔡叔及徐国、奄国相继背叛,周公率兵东征。经历了三年的激战,最后平定了叛乱。如《豳风·东山》。《豳风·东山》反映的完全就是士卒的厌战情绪了。出征三年后的士兵,在归家的途中悲喜交加,想象着家乡的景况和回家后的心情。“我”久征不归,现在终于脱下戎装,穿上平民的衣服,再不要行军打仗了。归家途中,触目所见,是战后萧索破败的景象,田园荒芜,土鳖、蜘蛛满屋盘旋,麋鹿游荡,萤火虫闪烁飞动,但这样的景象并不可怕,更令人感到痛苦的,是家中的妻子独守空房,盼望着“我”的归来。遥想当年新婚时,喜气洋洋,热闹美好的情景,久别后的重逢,也许比新婚更加美好?这里既有对归家后与亲人团聚的幸福憧憬,也有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整首诗把现实和诗人的想象、回忆结合在一起,极为细腻地抒写了“我”的兴奋、伤感、欢欣、忧虑等心理活动。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如果说在战争诗中,除了厌战思乡之情外,还有少数激奋昂扬之作的话,《诗经》中的徭役诗,则完全是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了。无论是大夫为天子、诸侯服役,还是下层人民为国君服役,都表现出服役者的强烈不满。如《卫风·伯兮》,即写一位妇女由于思念远戌的丈夫而痛苦不堪。女为悦己者容,所爱的人不在面前,梳妆打扮还有什么意义呢?率真质朴地写出了思妇内心的相思哀痛。《王风·君子于役》也以思妇的口吻抒发了对役政的不满。黄昏时候,牛羊等禽畜都按时回家,而自己的丈夫却不能回来,即景生情,因情寓意,在田园牧歌式的农村小景中,渗透了思妇的无尽相思和悲哀。

六、婚恋诗。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有单相思的诗:《周南·关睢》;男女相互爱慕的诗:《邶风·静女》;女子对男子的思念:《郑风·子衿》、《郑风·出其东门》;争取婚姻自由的诗:《鄘风·柏舟》;弃妇诗:《卫风·氓》和《邶风·谷风》。

讲解《氓》和《谷风》。

《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全篇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巧妙地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在女主人公悔恨地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和婚后被虐、被弃的遭遇中,表现出刚强自爱、果断坚决的性格。

《谷风》以具体的事实诉说自己的劳苦贤淑和丈夫的薄情寡义,指责了丈夫的喜新厌旧,得新捐故的恶劣行为。客观地反映了妇女的悲惨命运。

《诗经》的艺术特点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的开端: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赋、比、兴的手法: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诗经》中“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如《小雅·鸳鸯》:“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兴句和后面两句的祝福语,并无意义上的联系。《小雅·白华》以同样的句子起兴,抒发的却是怨刺之情:“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这种与本意无关,只在诗歌开头协调音韵,引起下文的起兴,是《诗经》兴句中较简单的一种。《诗经》中更多的兴句,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的内在联系。或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题旨,构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缺的部分。《郑风·野有蔓草》清秀妩媚的少女,就像滴着点点露珠的绿草一样清新可爱。而绿意浓浓、生趣盎然的景色,和诗人邂逅相遇的喜悦心情,正好交相辉映。再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茂盛的桃枝、艳丽的桃花,和新娘的青春美貌、婚礼的热闹喜庆互相映衬。而桃树开花(“灼灼其华”)、结实(“有蕡其实”)、枝繁叶茂(“其叶蓁蓁”),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出嫁后多子多孙、家庭幸福昌盛的良好祝愿。诗人触物起兴,兴句与所咏之词通过艺术联想前后相承,是一种象征暗示的关系。《诗经》中的兴,很多都是这种含有喻义、引起联想的画面。比和兴都是以间接的形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后世往往比兴合称,用来指《诗经》中通过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

《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如《秦风·蒹葭》,三章兴句写景物的细微变化,不仅点出了诗人追求“伊人”的时间地点,渲染出三幅深秋清晨河滨的图景,而且烘托了诗人由于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怀想“伊人”的心情。在铺叙中,诗人反复咏叹由于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可求而不可得的凄凉伤感心情,凄清的秋景与感伤的情绪浑然一体,构成了凄迷恍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三、重章叠句:《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如《周南·芣苡》三章里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芣莒的整个过程。复沓回环的结构,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芣苡的不同环节分置于三章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唱三叹,曼妙非常。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一云:“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诗经》的叠句,有的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如《豳风·东山》四章都用“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开头,《周南·汉广》三章都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结尾。有的是在同一诗章中,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如《召南·江有汜》,既是重章,又是叠句。三章在倒数第二、三句分别叠用“不我以”、“不我与”、“不我过”。

1 唯美古文

白头吟--卓文君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筛筛。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满著名的一首,最喜欢的就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可惜文君一片痴心……怨歌行---班婕妤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好吧,我承认这首哀怨了……但是我就很佩服班婕妤这种有才情的女子 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无句不愁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啊~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当时就是被这句迷住的别诗四首 其一 苏武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用浅显的语言说出了一种人生中的宝贵体验:这就是当一个人要失去某件东西时,会超乎异常地体会到它的珍贵。留别妻 苏武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刚读到的时候真的爱死了,整首背下来,现在还记忆犹新……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娇女诗----左思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划。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织。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抵掷。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槅。

翰墨戢函案,相与数离逖。动为垆钲屈,屣履任之适。

止为荼菽据,吹吁对鼎铄。脂腻漫白袖,烟薰染阿锡。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形象生动别赋(节选) ----江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

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

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这篇赋,其实我自己是有点看不懂的。

胡诌几句,觉得最好的便是开篇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语言浅显,蕴意深刻。

就这些吧,累死我了……。

2 唯美的古文短记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挐 一作:余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此文为《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

3 关于古文中最浪漫伤感的情话诗句是哪一句

1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释义: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2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击鼓》

释义: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3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曰不见兮,思之如狂。——《凤囚凰》

释义:有位美丽的女子啊,我见了她的容貌,就此难以忘怀, 一日不见她,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

4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

释义:问世间感情是什么,直教人生死相许。

5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释义:我国古代文人歌颂忠贞不渝爱情的著名诗句。

6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释义:人生都是有情痴的,此恨意无关风月。

7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释义: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8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

释义: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

9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释义:但愿我是那天上的星星,你是那天上的明月,好让我们皎洁的光辉能够永远相随。

10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释义: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

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4 爱情文言文、诗意等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这样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5 求浪漫唯美的诗词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 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1、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日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王风。采葛》 2、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3、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几景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元好问《摸鱼儿》 4、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之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5、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眸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栏删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6、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淋铃》 7、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天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逝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 8、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荫。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苏轼《春宵》 9、别音容两渺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10、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曾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父台。

十六君远行,瞿嵣滟屿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怀故人,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到远,直至长风沙。

————李白《长干行》 11、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蛟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12、人人要结后生缘,侬只今生结目前。一十二时不离别,郎行郎坐总随肩。

————清黄尊宪《山歌》 1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14、作夜星辰作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勾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唐李商隐《无题》 1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李商隐《无题》 16、舞雪歌云,闲淡妆匀,蓝淡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情性,好精神。

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宋张先〈行香子〉 1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8、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晚唐盖嘉运《伊州歌》 19、花退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迁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小,多情却被无情恼。

————宋苏轼《蝶恋花》 20、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捻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21、冷雨敲窗不可听,挑灯闲读《牡丹亭》。人间也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明冯小青《题牡丹亭》 22、人无千日好,花无白日红。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

————元曲《儿女团圆》 23、拊心消息过江淮,红泪淋浪避客偕。千古知言汉武帝,人生难得始为佳。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24、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918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