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角度出发,你在一开始谈恋爱时就应该和对方说明白了,如果对方没有意见,那你就没有以后的问题,如果你没和对方挑明,那我看你的以后很难,我觉得在现在这个社会,还没有一个人可以谈无性生活的恋爱,可以是丁克,但是必须有性生活,这样两个人的感情会更深。
跪了
其实无性恋根本不存在 要么就是喜爱人兽或者其他第四性取向
所以说 很简单的 多同他接触 满足他所需 尽可能的站在他的立场为他着想 理解他
就很容易找到突破口了。
柏拉图式恋爱是一种追求精神的恋爱关系,那像是这样的爱情可以长久下去吗?柏拉图式恋爱是属于无性恋爱吗?
柏拉图式爱情能长久吗
1、柏拉图式爱情能长久能否长久也是因人而异,柏拉图式爱情,也称为精神恋爱,只爱灵魂不爱肉体的一种方式。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爱情,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
2、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双方平等的爱情观。爱情具有平等性,不存在依附或占有关系,相爱的双方是自愿、绝不勉强的,即无怨无悔地爱你所喜爱的人。
柏拉图式爱情是无性吗
“柏拉图式的爱情”是有爱无性的爱情。柏拉图在《柏拉图对话·会饮篇》中提出了一种超验的爱,即不包括人类肉体之交的爱。柏拉图认为,人身上有两种生殖力,身体上的生殖力和心灵的生殖力。身体上的生殖力,即肉体上延续后代,但肉体上的两性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只有心灵的生殖力,才是真正的爱情。
无性恋爱正常吗
对大多数人来说,性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平常。然而,2012年8月,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的学者发现全球有大约7000万人感受不到性吸引,这就是无性恋者。
这个小众的性倾向人群约占世界人口的1%。
无性恋是一种良性且稳定的性取向,很多学者认为无性恋是除异性恋、双性恋、同性恋外的第四种性取向。无性恋[asexuality]是指持续性缺乏性兴趣或对他人缺乏性吸引,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缺乏或丧失浪漫吸引。不具有性欲望、无法感受到来自任何性别的性吸引,这是无性恋者最显著的特质。性吸引[sexual attraction]是有关情色和肉欲的引诱程度,浪漫吸引[romantic attraction]则是指一种迷恋的感情和情感上的依恋。简单地说,无性恋者和其他三种性取向的显著区别是,性吸引和浪漫吸引在无性恋者身上可以相互分离。无性恋者恋爱的动力源于浪漫和依恋,发生性关系在他们的体验中是可有可无,甚至是毫无必要的。
有性恋者如实描述自己的体验:“大多数人看见或抚摸心仪的人时会有内心波动,无欲者却体验不到。如果说我还需要一份恋情的话,那么可能是我为了找人做伴、倾诉,或出于安全、现实利益考虑而为之。我不会介意对方的性别或外貌。”
在无性恋论坛上,时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调侃:“与其做爱,不如吃蛋糕”、“我觉得最好的爱情就像《怦然心动》里面的,两个人依偎在高高的梧桐树上,这样的场面很温馨,很干净。”在豆瓣“无性恋”小组中,不少无性恋者为了精神恋爱,而成全肉体交合,尽可能的完成性活跃义务。然而,他们更向往“酷儿柏拉图式”的关系,纯粹、克制。一个男性无性恋者的自白:“可以欣赏一个女性的美,就好像我懂得欣赏一副杰出的艺术品。我明白她们看起来很美,但是,我真不想和一个艺术品做爱。”
事实上,无性恋并不等于柏拉图式恋爱和性冷淡。
在感情里面,无性恋者不想与对方拥有性生活,不像柏拉图一样主动禁欲。柏拉图恋爱是指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的精神恋爱,强调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精神交流,彼此之间并非无性吸引力。
无性恋与性冷淡是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因为有时候两者会互为因果,但两者还是有着细微差异。性冷淡是指存在性欲,但表现较弱,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医学手段改善。性冷淡者除生理上表现为对性爱抚无反应或者快感不足,而且在心理上也会表现为对性爱的恐惧、厌恶或者羞耻,并导致显著痛苦和亲密关系紧张。无性恋者则多表现为性欲正常,有正常的性需求与性快感,但为了避免与他人进行性接触,他们更愿意通过自慰解决。根据问卷调查,无性恋群体中,从来不自慰的人只占到总数的2849%。也就是说,至少70%左右的无性恋者在生理上与心理上有能力进行性行为。
人类的性是最复杂的心理和行为之一,个体差异往往会超出人们的认知。性心理学家保罗·霍尔提醒性多数群体对性需求的误解:“社会把性作为一种命令”、“人们不是把健康的性生活看作可选择的增味品,而是视为核心,就像健康饮食(一样重要)——这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需要吃东西才能生存、运动,但是我们并不需要性爱(才能生存、运动)。有些人无欲,是可以理解的。性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观念,有些人性欲低或者没有,但只要不(因此)产生心理压力,就不能说是行为障碍,我们不应该对其做道德的评判。”
无性恋爱者是什么意思
所谓无性恋者,并不是说他们身体或心理有问题,或者性别取向不确定,也不是害怕或无能力建立亲密关系,更不是暂时地失去对性的兴趣,而是他们根本就对性爱(无论同性还是异性)丝毫不感兴趣!他们中的有些人处于单身状态中,也有些人是已婚并且还有孩子,但后者声称在他们的婚姻里,只有很少的性,对他们来说,性不是常用来表达爱的方式,而更多地用亲吻、拥抱、一起活动等方式来表达。
首先 如果是异性 你还要治么?好像没必要
其次如果是同性恋 那么 没得治 因为不是病
所以 你不用纠结这个问题,生活里很多人到老了也不知道自己是同性恋的比比皆是,到老了才发现他的真爱不是他老婆的也有很多。
所以 ,想结婚生子就找个姑娘或是帅哥处对相。如果就是想找个跟自己一样的也不错,最起码你和他或她在一起时很开心快乐。
对男人女人双性人都没有感觉。不想恋爱,对爱情没特别的感觉,对孩子也没感觉,对性也没感觉。
换句话说就是没需要,不想结婚要孩子。一个人过的觉得很舒服很自在,是想要保持一辈子的感觉。
但是对亲情和友情还是很在意的。
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个群体:无性恋,他们和同性恋者一样普遍。
导语:
**《非诚勿扰》里,葛优扮演的男主角与一位妙龄女子相亲,哪哪都合适,就是对“那事儿”,女人完全不感兴趣。“那事儿就那么有意思”女人说出这句话时,全场哄笑——人们把她看做一个怪胎、病号,却不知道,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个群体:无性恋,他们和同性恋者一样普遍。
八零后女摄影师Annie,红裙、细眉、丹凤眼、长直发,身形小巧、蜜糖肤色。如果她独自出现在酒吧吧台,通常半小时内,就有男生过来搭讪。
这是一个容易让人动心的漂亮姑娘。但是想要真正走近她并不容易。
她的“秘密”藏在右手中指那枚细细的黑色指环上。
它像一道结界,隐隐地把她和这个星球上大多数人区别开;同时也像一个小小的发射塔,无声又顽强地为她发出寻找同类的信号。
小A的世界
那枚黑戒传达的信息是:“你好,我是无性恋”——在无性恋圈,尤其是欧美无性恋圈,右手中指戴黑戒是公认的亮明身份的标志。
在英文中,无性恋对应的单词是Asexual。中文世界,Annie以及她的无性恋同类们多称自己为小A;英文世界里,无性恋者则称自己为Ace。他们办聚会时,桌上常会摆着一面画着黑桃A或红桃A扑克牌的小旗。
此外, 蛋糕 也是无性恋的标志之一,在无性恋论坛上,你时常会看到蛋糕图,意为“与其做爱,不如吃蛋糕”,算是他们对这个遍地是性的世界丢出的一句调侃式宣言。
目前在国内,无性恋的概念鲜为人知。在Annie戴黑戒的三年时间里,她一次也没有遇到过前来相认的小A。Annie的约会对象也一直是有性恋。
要向有性恋解释清楚什么是无性恋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你很难让麻瓜承认巫师的存在一样。
Annie告诉那些追她的男孩自己是无性恋后,对方的第一反应常是惊呼出声:“既不喜欢男人也不喜欢女人,难道你不爱任何人吗”
“我会解释说,其实无性恋只是感受不到性吸引,不想和别人发生性行为。很多无性恋也会爱人,而且在精神方面也分喜欢异性、同性或者双性。”Annie如此说完后,对方往往会好奇,“既然没有性,那你们的爱情和友情有什么区别吗”“有区别,比如一些无性恋会接受和恋人拥抱牵手,但他们不会和朋友这么做。”
如此几轮沟通之后,还是有人会对Annie循循善诱:“性是人类本能,你不可能是无性恋,你不过是没碰到对的人。”大胆点的会直接说“我会把你变成有性人的”,脸皮薄的则建议Annie去医院看看,接受专业治疗。
“一些有性恋似乎不愿意相信,无性恋是一种正常的存在,它不是性冷淡,也不是性无能,更不是因为遭遇过性侵犯,身心有创伤的结果。总之一句话:无性恋不是病,不需要被治疗。”Annie一度对此非常沮丧,“那时候会觉得,为什么我会是无性恋我没有选择,我只能学着接受别人的不理解,接受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
和同性恋一样普遍
即使在学术界,对无性恋的研究也刚刚起步,属于小众、冷门的研究领域。研究的学者主要来自心理学、社会学、性学、性别研究等学科。
半个世纪前,“性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金赛博士曾经意识到有人存在“无性恋”倾向,但并未进行深入研究。他在1948年和1953年的性取向研究 报告 里提出,人群中存在没有性关系和性反应的人,并为他们创建了一个全新独立的分类“X”。他认为成年人里有15%的人群性取向属于“X”。
之后,学界一直有人研究无性恋,真正让无性恋进入公众视野的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博克大学(Brock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安东尼·博格特(Anthony Bogaert)。2004年,他发现英国1994年发布的一个性吸引力调查报告里,接受调查的18876名英国居民中有1%表示,他们无法从任何人身上感受到性吸引力。
博格特据此发表论文,提出无性恋的定义是“感受不到任何性吸引力”,并估测无性恋约占世界人口的1%,按这一比例,当前世界上有7000万人是无性恋者。两年后,他发表新论文,强调无性恋并不是一种生理或心理障碍。2012年,他出版著作《了解无性恋》(Understanding Asexuality),书中称,无性恋在统计上可能和同性恋一样是普遍的存在。
相比同性恋,大众对无性恋的认知程度无疑要低许多。同性恋至少符合“所有人都需要性”的主流观念,只是欲望对象是同性,而无性恋则偏离主流更远。国内著名性学家李银河说,“多数的爱情经常是带着性吸引的,但如果有人喜欢这种非性的状态,为什么不可以呢既然喜欢,就照这种方式去生活。社会会越来越宽容和多元化,大家总有一天不会因此而感到大惊小怪。”
我爱你,只是不以那种方式
很多无性恋并不知道自己是无性恋。Annie算是其中自我觉醒比较早的一类人,但也经过了漫长时间,才确定了对无性恋身份的认同。
她最初意识到自己和周围人不大一样是在读高中时。彼时班上女生会对着帅哥发花痴、流口水、讨论想要扑倒谁,而她顶多觉得某男生长得好看,但从没想过要和谁亲密接触。有男生追她,说她性感,让人血脉贲张,她完全理解不了对方的思维。
上大学时,她谈了恋爱,男友远在欧洲,两人也聊过性话题,但因为异地,只是纸上谈兵,并无实际 经验 。
她真正探索自己的性取向是在和初恋分手之后。那时新约会的男生就在本地,情到深处滚床单在对方看来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她并无欲望。
“到底怎样才是从身体上想要一个人”她从网上搜性心理知识看,发现了AVEN(The Asexual Visibility and Education Network),这是国际上最知名的无性恋宣传和科普论坛。
AVEN成立于2001年,创始人是时年19岁的美国大一新生大卫·杰(David Jay),他希望给无性恋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同时让大众知道并接纳无性恋。AVEN刚成立时注册人数只有50多人,十三年过去,这个数字已超过了8万。
Annie仔细看完论坛里关于无性恋的介绍后,惊呼“这说的就是我啊”,但内心还是有一丝不确定,“会不会是能让我有性趣的人还没出现”
问题是,此后她遇到过长得帅、身材好、走在路上回头率比她还高的男伴,但除了希望更亲密,她还是没有扑倒对方的想法。“那么性感的人都无法让我有性趣,还有什么人可能呢”她开始接受自己是无性恋的事实,“感觉尘埃落定”,也渐渐明白,在有性恋的世界里,爱和做爱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会觉得,如果你对他们没欲望,就是对他们不够喜欢,内心会很受挫”,而她则想说,“我爱你,只是不以那种方式。”
“找同类会不会好点”
她注册了国际无性恋交友社区,在浏览了一遍交友帖后,她放弃了只在小A圈内找伴侣的想法。“我在性格、 爱好 、外貌、生活和饮食习惯上都有要求,如果非要找无性恋,可选范围太小、效率太低。”
那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和Annie一样,孤鸿也是通过浏览AVEN的无性恋科普 文章 和论坛讨论帖,确定了自己是无性恋。
那时她28岁,谈恋爱一年半。“我26岁才第一次谈恋爱。对于中国女生来说,在有恋爱经历之前对性不感兴趣好像很正常,大家都认为恋爱之后自然就会感兴趣了。但在我身上不是这样。”她觉得男友英俊迷人,并不吝赞美男友身材,但她就是没有欲望和男友做爱。起初她觉得或许是因为自己此前并无性经验,对性产生兴趣可能需要一个过程,问题是,她始终没有性趣。但她通常还是会同意男友提出的滚床单请求。
她解释说,无性恋中有部分可以为了满足对方而发生性行为,因为他们对性不反感。但也有部分无性恋对性行为非常厌恶,和任何人都不愿意发生性行为,甚至都不希望和别人有牵手、拥抱这类的亲密身体接触。她就属于前者,虽不会主动想要性爱,但能配合男友。“打个比方说,这就像有项活动,你自己不会主动想做,但如果朋友邀请你去,你也能得到乐趣。但如果朋友天天喊你去,你大概会厌烦。”
她自认已经比其他许多无性恋幸运。在知道她是无性恋之后,孤鸿的男友并不意外,“感觉长久以来的困惑得到了解答”。为了更好地了解孤鸿,他后来也注册了AVEN。
2013年初,两人结婚了。婚后,他们偶尔还是会因为性的问题而“双方都很难过”,孤鸿的老公看重性爱中的激情和亲密感,希望她有时能主动,能更享受性爱。孤鸿感慨说,“在无性恋和有性恋的恋爱关系里,永远有一道鸿沟,是无法跨越的——有性恋不仅想要性爱,还想要双方都充满激情的性爱,而无性恋在激情这方面基本是满足不了对方的,因为他们没有那种本能的渴望。”
但整体而言,孤鸿还是很满意现在的婚姻生活,“我们在学着接受双方在性方面的差异,这是无法改变的,也不是任何一方的错,这就像其他一些夫妻在性格或生活习惯上有不同而难免发生摩擦,但只要不严重影响感情,双方都互相理解,互相妥协,还是可以解决。”
也有少数无性恋者在同类中找到了伴侣。AVEN的创始人大卫如今就和一位无性恋姑娘在一起。他们亲吻、拥抱,同床共枕,但不做爱,“我们对此都没有意愿”。
“你连欲望都没有,还是男人吗”
在和恋人磨合之外,困扰无性恋的另一难题就是如何让父母接受自己的无性恋身份。和同性恋一样,无性恋也把公开身份叫做出柜。
豆瓣无性恋小组的组长、成都女孩秋秋潘目前就很困扰怎么跟父母出柜,“就算说了,他们多半也理解不了,还是会催我找对象结婚”。
90后男生横横已经迈出了柜子——他在今年6月打电话告诉父母,自己是无性恋,并且是同性浪漫倾向,也就是说,他喜欢同性,虽然并不想和同性发生性关系。
说之前,他估计会和父母聊比较久,特意搬了一个椅子到宿舍楼下的电话亭,坐着给家里打电话。因为过于紧张,他说的时候整个胃都在抽搐,而电话那端父母的反应一直很平淡,直到他说出“以后不会有小孩”这句话,父母才紧张地打断他,“你胡说什么”“感觉父母不是很在意我是不是无性恋,他们只在意我以后要不要小孩,会不会影响他们抱孙子。”
想到今后的路,横横内心有许多担忧。2011年,AVEN等无性恋社区联合调研,结果显示,无性恋中女性的人数远多于男性。而无性恋中喜欢同性的比例也大大低于喜欢异性的比例。这意味着,横横这种喜欢男性的男无性恋是小众中的小众,“没有欲望,可能成为我今后恋爱的一个大难题,尤其对于像我这样男性同性浪漫倾向的人来说”。
身为无性恋,男人的处境的确比女人更为艰难。1980年生人李维至今还记得前妻说过的话,“你连欲望都没有,你是男人吗”
他和前妻是相亲认识,算是他的初恋。在此之前,他只在学生阶段暗恋过女生。他强调和前妻结婚是出于喜欢,但也承认交往几个月就领证有父母逼婚的因素。
他对性无感,但想要孩子。等到妻子终于怀孕之后,他和妻子的亲密接触就只停留在亲吻。时间久了,妻子怀疑他要不是同性恋要不就是有外遇。两人剧烈吵架,妻子整夜哭泣,他整夜沉默。婚后第二年,忍无可忍的妻子和他离婚了。
离婚后,他有天在网站上浏览新闻,看到“无性恋”这个词,又查了相关科普网站后,“活了32年,终于知道了自己是谁”。
在国外,有些无性恋会通过试管婴儿或领养的方式要一个孩子。“如果更早知道自己是无性恋,或许不会着急结婚,会找一个能接受无性恋的女生。”李维说。
无性恋的你,也可以幸福
在无性恋圈,像李维这样“结婚、性不和谐、离婚”的情况并不少见。在论坛上看过一些类似的倾诉帖后,Annie决定如果找不到对的人,就一个人好好生活。
不过就在几个月前,Annie恋爱了。她和男友在网上相识,对方是有性恋。线下初见时,他礼节性地夸赞Annie的黑色戒指简洁优雅,Annie顺势告诉了他这枚戒指背后的含义。“他开始会有些担心,但因为很喜欢我,还是和我正式交往了,后来我的坦诚和努力沟通完全打消了他的疑虑。”Annie和孤鸿的情况类似,她也不会主动想扑倒男友,但可以配合对方的性要求,“我们现在在一起很开心”。
Annie和孤鸿先后加入了豆瓣的无性恋小组。小组里不少人对无性恋的概念有误解,经常有人在组里问“我到底是不是无性恋”,还有同性恋来组里征人形婚,大概是觉得无性恋不需要性生活,这样就不用履行婚姻里的性生活义务,比找有性恋负罪感要小。
因为希望通过普及无性恋的知识帮助无性恋者认识自己,也让有性恋知道如何正确对待身边的无性恋,她们各自翻译了一些国外无性恋科普的帖子发在小组里,也由此注意到对方的存在,成了网友。
除了在豆瓣做无性恋科普之外,孤鸿还在现在就读的美国大学里,做过三次无性恋知识的讲座。
有听众听她说“无性恋也需要自慰”,觉得十分惊讶,“无性恋不是没有性欲吗”孤鸿解释说:有些无性恋会有纯生理上的性欲,但只通过自慰解决,并不想与他人发生性行为。而对有性恋来说,自慰只是一种生理上的释放,不能满足他们心理上对性爱的需求。
“在无性恋群体内部,每个无性恋对性的态度、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就像有性恋中有人性欲高,有人性欲低,有人对性保守,有人开放一样。说到底,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任何两个人在一起,都需要相互磨合。即使是有性人的感情,也并不见得就能一帆风顺。长久关系需要考虑人生目标、生活方式、政治观点、个性搭配等多项因素的契合程度,性和谐只是其中一项。由这点看来,无性和有性的关系是差不多的。”
孤鸿和Annie都建议无性恋者,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性取向。“无性恋只是你这个人的一小部分,就像你是蓝眼睛一样。它决定不了你的人生,你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