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研究·浪漫主义

文艺美学研究·浪漫主义,第1张

文艺美学研究·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同现实主义一样是文艺创作中基本的创作方法之一。它是文艺家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运用幻想、夸张的方式,来艺术地反映生活,突出表现主观情思的一种创作方法。其特点表现,

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在题材上注重对象的神奇性。浪漫主义注重反映现实中不存在的理想事物,重在表现超常的理想,因此,就多以远离凡俗的神话传说和奇闻异事为表现对象。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取材天宫地府,神山仙境,表现的是神猴,山妖,海怪,作者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幻想世界。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说: 艺术“应该是一面集中的镜子,它不仅不减弱原来的颜色和光彩,而且把它们集中起来,凝聚起来,把微光化为光明,把光明化为火光。”他的作品如《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等,所描写的对象很少是平凡的事物,他用幻想的浪漫手法,赋予形象以超人的力量和神通,表现了他的社会理想。

第二,在主客体关系上追求主观态度的强烈外露性。在主客体关系的处理上,浪漫主义不注意主 置的隐蔽性,而是追求主观态度的强烈外露性。在浪漫主义的作品中,文艺家的主观思想感情往往占有重要位置:他们或直接出来说话,有充分的自我情思表现;或是主观感情的真实远远大于生活事实的真实。郭沫若作为浪漫主义诗人,在其创作中突出自我的地位,有时甚至无限夸大“自我”这一主体力量,在《天狗》一诗中写道:“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诗人在这里把“自我”作为时代精神的化身,与整个自然融为一体,显示了狂飙突进的“五四”精神。

第三,在艺术表现上注重描写的幻想夸张性。浪漫主义创作主要是由理想出发,虽写现实,却也是为了把现实提高到理想的高度。所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不大注意形象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性,在艺术描绘上喜好幻想夸张。为了表现奇人、奇事、奇境,创造了一系列奇异的形象,这样,作家就不能不借助于艺术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在创作中,浪漫主义在对象上不顾已然的事实,放任幻想飞扬,从而使形象具有生活中不存在的神奇色彩。如在《西游记》中,作者通过大胆的夸张、幻想,创造了孙悟空这一超凡的形象,他神通广大,驰骋于天国,能七十二变,一跃一万八千里,叱咤风云,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显示了浪漫主义作品的艺术魅力。

另外,浪漫主义在思潮上有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之分。这种区别的关键所在是理想的性质和对现实的态度不同。一切向前看,有益于人类历史进步的理想的表现及对现实采取积极进取态度的,可以称之为积极浪漫主义;反之则为消极浪漫主义。

答案:郭沫若的学者、剧作家、诗人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首先,作者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和独到的历史眼光,常常可以在错综纷纭的历史现象中,分辨是非,提炼出卓越的、与众不同的见解,作为他历史剧创作的思想基础,使他的剧本的主题思想具有一种发人深省的力量。例如《蔡文姬》、《武则天》的创作,赋予这两个历史上遭到很多非议的人物以“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高尚品格和“人定胜天”的坚强信念,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表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塑造了崭新的历史人物形象。这样,作者就把他的历史学家的眼光和剧作家的形象思维活动高度结合起来了。

其次,郭沫若的历史剧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蔡文姬》作为历史剧,其主要事件和人物都是有历史事实为根据的,但这并没有妨碍作者去充分运用他的想像力进行大胆的艺术虚构。作者的成功,就在于他这种虚构不仅符合历史的必然性,还充分考虑到艺术对美的追求,他是在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统一的基础上去驰骋想像力的。例如,作者安排董祀与蔡文姬是亲戚关系,为的是使董祀有理由和蔡文姬在思想上作深入的接触,以便更好地展现历史人物的精神面貌;把左贤王处理成爱国主义者,也有利于更准确地表现历史上我们各民族间的关系。由此可见,郭沫若是在更多考虑整个历史的典型环境的基础上,自由地发挥他的艺术想像力的,因而他的历史剧具有一种热情洋溢的浪漫主义气息。

再次,浓郁的诗的意境也是构成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作者是著名诗人,他对于诗有特殊的敏感,也很善于在剧中酝酿和组织诗的场面,造成诗的效果。例如,在《蔡文姬》一剧中,作者把《胡笳十八拍》中许多动人心弦的章句,镶嵌在剧情发展的重要关口,大大加强了全剧的诗的气氛和艺术感染力,特别是在诗章的伴唱运用上,作者不仅把它作为深刻揭示剧中人物内心独白的有力手段,而且把读者和观众更进一步引向剧中规定的情境,缩短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

郭沫若是中国新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经历了南昌起义和抗日救亡运动,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郭沫若一生有三任妻子。第一任妻子的名字是张琼华。1912年,他们在父母的安排下结婚了。其实他们没有感情。正因为如此,郭沫若在享受了五天的新婚生活后离开了家,当时并没有和张琼华离婚。就这样,孤独的张琼华一直在郭沫若的故乡孤独地等待,饱受守寡之苦,一直等了68年。因此,他们没有孩子。

郭沫若的第二任妻子是日本女人。她的名字是FukoSato。1916年,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与外川智子佐藤住在一起。当时,佐藤外川智子的家人非常反对他们在一起。因此,外川智子佐藤为了和郭沫若在一起,毅然断绝了和父母的关系。后来,郭沫若把外川智子佐藤改名为“安娜”。就这样,他们幸福地在一起生活了20年,生了5个孩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郭沫若不辞而别回国,与安娜断交。

此后,佐藤富子为了追随郭沫若的脚步,长期居住在大连。居住在中国的外川智子佐藤曾经因为思念母亲而要求去她家做客,但直到1974年,80岁的外川智子佐藤回到日本,她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个要求才得以实现。后来,外川智子佐藤也去医院看望了郭沫若。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名叫于立群,在郭沫若回国后不久就同居了。起初,郭沫若是于立群的妹妹于立臣,他们相处融洽。传言余立臣曾经打掉过郭沫若,后来发现郭沫若有个日本老婆,选择了自杀。后来,经朋友介绍,郭沫若认识了于立群,并逐渐成为恋人。就这样,郭沫若离开佐藤副总裁不到两年就和于立群结婚了。

郭沫若和于立群有六个孩子,其中两个自杀了。他们是郭民英和郭世英。

郭民英从小就有很强的音乐天赋。没有自知之明,他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然而,在学校,郭民英被批评为资本主义者,这是一段非常难过的时光。1965年春夏之交,郭民英无意继续深造,黯然离开中央音乐学院。后来,郭沫若把郭民英送到了海军。就这样,郭民英凭借他的音乐天赋很快融入了军队生活。但谁也没想到,年仅24岁的郭民英在参军后不久就悄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据说去世前一天,他还照常工作,没有任何异常。郭民英去世时,郭沫若75岁。

郭世英是郭沫若和于立群的第二个儿子。受父亲文学的影响,他的诗歌追求现实自由。在北大哲学系学习后,郭世英一直是学生中最激进、最博学、最有思想习惯的人,这使得郭世英在同龄人中与众不同。他成立了一个诗歌协会,但他的研究被中断了,他被送到了农村。1968年,由于“才华出众”,郭世英因刑讯逼供被红卫兵逮捕,不久从四楼坠楼身亡,时年26岁,而郭沫若当时已76岁。郭沫若一年失去两个儿子,晚年备受考验。

郭沫若和于立群在一起生活了近40年。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们在一起,所以于立群也被称为“抗日战争的妻子”。经历过两次婚姻的郭沫若选择了于立群作为他爱情的终点,并且非常珍惜这段婚姻。但在郭沫若晚年,两个儿子相继自杀,这对夫妇受到了极大的打击。1979年2月,也就是郭沫若去世的第二年,于立群在北京的住所自缢身亡。

郭沫若一生辉煌,无数次自救,却没能救回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也算是人生的辛酸吧。

郭沫若属于浪漫主义诗派的诗人。他的诗想象神奇,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自己的理想,如《凤凰涅槃》、《炉中煤》等诗,神奇的想象令人神往。

他的代表诗集《女神》,诗风豪壮、雄健、颇具阳刚之美。郭沫若的诗可以说是新诗中豪放的先驱,他也有许多清丽婉约之作。

《郭沫若诗歌》收录了郭沫若先生的诗歌精品数十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非常值得一读。

郭沫若的创作就是一部由作者的自我冲动向外扩张以唤醒宇宙万物生之律动灵之共鸣的生命交响曲。主体精神的无限扩张,使自我超越于自然之上,成为无限的存在,宇宙不朽,人的主体精神在向宇宙的无限伸展中必然导致人的不朽。

他的作品洋溢着的对力、生命力、创造力的崇拜和赞美,向读者展示了郭沫若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他用生命现象所显示的生命冲动和新陈代谢的自然法则,来否定现存的不合理秩序和制度,用对完美的人生理想的追求来表达对生命发展进化的追求。

《女神》的时代精神

1.《女神》的反抗精神《女神》的时代精神,首先表现为强烈地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地破坏和扫荡旧世界的反抗精神。《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尊崇自我的战斗者。《天狗》中“我”所喊出的似是迷狂状态的语言,正是猛烈破坏旧事物的情绪的极好表现。这种情绪是与“五四”时期思想解放的大潮流相一致的。因此,诗中的“我”是时代精神的代表者。

2.《女神》的爱国主义精神《炉中煤》以煤自喻,表示甘愿为祖国贡献出全部的光和热;《棠棣之花》、《凤凰涅盘》、《女神之再生》等作品都是以自我献身的形式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所激发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爱国激情,通过诗的形式被反映在《女神》之中了。

3.《女神》的进取精神这是在感受了新的革命世纪到来的气息所产生的不可抑止的欢欣情绪,也是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表现。所以,《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对光明、对力量的歌颂,色彩明亮,声调高亢,气势磅礴。《太阳礼赞》表达了诗人对新生太阳的激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歌唱了把地球推倒的伟力;《晨安》的兴奋之情更明显,一气喊出二十七个“晨安”,把自我与世界贯通,表现了一代新青年的宏大气魄;《笔立山头展望》等作品也都表现出求新弃旧的进取心。

《女神》的艺术特色1.《女神》在形式上的创造《女神》实践了郭沫若自己关于“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创作主张,使诗的形式得到了完全的解放。《女神》不追求任何一种固定的现有的格式,任凭感情驰骋,自然流露,依据内在的感情节奏,自然地形成诗的韵律。它的五十余首诗,每首诗都是一种新的格式。《天狗》诗句短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一种割不断的绵绵情意,正好适合表现眷念之情;《凤凰涅磐》的诗句参差不齐,长短并用,富于变化,或长吁,或短唱,节奏感十分强烈,表现出一种悲壮气氛。

2.《女神》的比喻、象征手法《女神》常使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借助某一形象来寄托、抒发自己的感情,使感情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这是郭沫若诗歌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在《女神》中,无论是古代神话、历史故事中的人物,还是人格化的自然景色,其形象的选择都十分巧妙、恰当、新颖,与要表达的感情内容相一致,山岳海洋,日月星辰,风云雷电,也都唱的是“郭沫若之歌”。《天狗》用民间传说中天上破坏者的形象来表现对世界的反叛和破坏情绪,《炉中煤》用受压于地下的、乌黑低贱的“黑奴”——煤的形象来表现劳苦者的爱国之情,十分新颖而恰当。

3.《女神》的豪放风格是新诗中豪放派的先驱。在《女神》中虽也有“丽而不雄”的风格的作品,但能代表《女神》特色的,是惠特曼式的“雄而不丽”的风格。它的想象新奇,语言粗犷,气势磅礴,声调激越,笔调恣肆。它的美是一种壮美,男性的阳刚之美。

《女神》 郭沫若

郭沫若的创作生活道路是多变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落是“五四”时期。主要作为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以《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这是郭沫若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他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表现,自我实现的程度很高。这当然跟“五四”时期特定氛围有关,那种宽松、自由、充满朝气的环境也有利于形成郭沫若浪漫的人格与创作风格。

第二个段落是三、四十年代,郭沫若变为“诗人—社会活动家”。由“文学革命”、“两个口号”论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郭沫若常因其文名簇拥到政坛,虽然其浪漫的个性并不宜于政界,却也以相当多的精力投入社会活动。他的创作告别了“五四”时期那种朝气,而逐步强化了现实感,而浪漫主义的想像力和激情也衰落了。从文人普遍感时忧国的时代风尚看,郭沫若这种转变是必然的,甚至也是必要的,然而这种转变并不适合郭沫若那种天才型、文艺型性格。郭作为浪漫诗人的心理、性格不能不被现实政治所扭曲、束缚,这一时期虽然也创作过《屈原》历史剧这样有影响的作品,但总的来说,郭沫若的创造力与时递减。

第三个段落是中国内地解放后,郭身居高位,杂务缠身,虽仍不时动笔,但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不足观。

综观郭沫若的一生,前后期有很大变化,但郭主要以诗名世,是诗人、文人,并非政治家。他留给人们的也主要是诗。所以评价这样一位人物,应着眼于其诗,特别是《女神》等早期诗作。后期郭沫若最为人诟病的是表现太趋时,但考其心理性格特征,此“趋时”仍可说主要是文人表现,大可不必以政治人物的标准去要求和衡量。况且郭毕竟是一个曾经非常真实过的人,那是一种比较彻底正视人性一切方面的真实,一种令传统的沉闷心态难于忍受的真实,这就很难能可贵了。一个社会所要求的文学产品必然是多方面的,既要有哲人式的深邃,也要有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和真诚的抒情,我们应当承认,现代文学的这两方面都还太少。正因为这样,我们应以宽容和知人论世的态度去评说郭沫若其人其诗,理解和珍惜《女神》等“五四”文化遗产,而不是苛求这样一位天才诗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926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