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传奇』,无论灯光,场景,服装,编舞,美轮美奂,确实令人叹为观止。虽情节与史实不符,加入太多浪漫情调,但与舞蹈相合,整部剧堪称精妙。
剧分为四幕,各幕又可分为数小节,略为记述,以备留忆,并与同好者分享之。因舞蹈较多,特根据其不同风格取一名字记录,可稍具想象,如有不妥,切勿喷笑。
第一幕:远赴中国
开场,马可波罗所在商船在大风中遭难。
舞蹈,名之为『海难求生舞』
于教堂里受命,出使中国。
舞蹈,名之为『烛台照神舞』,格调庄严。
长途跋涉,到达蒙古草原,遇见萨仁姑娘。
舞蹈,名之为『草原跃马舞』,明快有力,草原之气扑面。
疲累病倒,蒙古人竭力施救,萨满巫师出场。
舞蹈,名之为『萨满跳神舞』,古怪有趣,令人失笑。
与萨仁姑娘相恋。
舞蹈,名之为『白鹤求爱舞』,服装极美,偏偏不忍移目。
第二幕:到达元大都
开幕舞,名之为『仕女宫廷舞』
与真金太子结识,拜见忽必烈,共同赏舞。
舞蹈,名之为『绿裙迎风舞』,蒙古舞,欢快明爽
舞蹈,名之为『白衫拂尘舞』,汉人舞,优雅婉转。
舞蹈,名之为『翠衣吹铃舞』,维吾尔舞,娇俏活泼。
马可波罗与真金太子友谊之舞。
舞蹈,名之为『相见恨晚舞』
群体舞,象征各民族团结友爱。
舞蹈,名之为『民族相谐舞』
忽必烈皇帝授予马可波罗官职,命巡访南方。
第三幕:巡游南方
第一站,开封。繁华都市。
舞蹈,名之为『市井生活舞』,热闹有趣,一派生气。
第二站,云南。异域风情。
秀木成林,鸟兽合鸣。马可波罗梦见了草原上的萨仁姑娘。
舞蹈,名之为『翠鸟织梦舞』
第三站,扬州,烟雨江南,为官三年。
舞蹈,名之为『青荷款款舞』。烟雾起,清新不可方物。
舞蹈,名之为『儒衫折扇舞』。与书生交往趣事。
在真金太子的帮助下,与萨仁姑娘重逢。
舞蹈,名之为『窈窕抒情舞』。
舞蹈,名之为『相逢如梦舞』。双人舞。
接到圣旨,命马可波罗护送蒙古公主远嫁波斯。
舞蹈,名之为『佳期难留舞』。
第四幕:离开中国
泉州码头,各国商人群集,繁华富裕。
舞蹈,名之为『求财舞』。商贾群舞,加插杂技。
舞蹈,名之为『青瓷舞』。青瓷远销海外,当时抢手。
萨仁姑娘来送,伤心欲碎。
舞蹈,名之为『黯然销魂舞』。
尾声:寄情明月
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年华老去,遥念当年的萨仁姑娘,老泪纵横。又入梦境。梦见白鹤,一对曾经年轻的恋人。
舞蹈,名之为『白鹤伤情舞』。
剧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带你走进秋天作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带你走进秋天作文1秋高气爽,几朵淡淡的云镶在蓝天上,优雅、自然。天空是那么高,仿佛怎么望也望不见个项,只觉天旋地转,定了神,一切恍恍惚惚,迷茫、无知,哎!过不久,这一年又溜了。
在秋天的晨雾中,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似在云海雾海里探花—啥也看不清。走在路上,秋风飒飒,秋叶萧萧,那飞舞的枯叶,跳着“死亡之舞”在地上安息了,这些带有点淡淡的忧伤,令人回想起辛酸往事,秋天总是令人回忆,忍不住感慨一下千古兴亡事。
也有人说:“秋天是思念的。”一到秋天,空洞的心总会被满满的思念占据,正如王建在《十五夜望月》里提到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中的秋思,也许全世界的人都有这种思人情绪。读着前人写的秋,你可曾体会到他们那无形的思念?说不清,写不尽,唯有将情思隐在纸上。是的,秋天总令人感到空洞,这时思念就趁虚而入,钻进了你的心窝里。
秋天有着它特殊的美——凄美。树大都老了,像老人一样一点一点掉“头发”,光秃秃的,老态龙钟,一切沉沉欲睡。我没有真正领略过大自然秋天的壮丽景色,但是从诗词之中,字里行间中可以感受得到。且不说“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或“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就是一句“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也能直抒胸臆了。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鼻子酸酸的,为什么一到秋天,就会有悲伤忧郁的情怀缠绕心头呢?这太凄凉了,但也是一种美——凄美。谁言道只有那些“华丽”、“漂亮”的美才算是真美?我认为凄美有资本去藐视那些世俗的美。凄美是一种不平凡的美,是美的升华,是秋的本色。
带你走进秋天作文2走进秋天,你就会走进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秋天总会给人一个清爽、静谧、神秘的感觉。当你走进秋天,走进浩瀚的小兴安岭之中,就会被眼前美丽壮观的景象所吸引、所迷恋。秋天的森林、田野有一种别样的风采,秋天的山色是一幅妙笔生辉的山水画;秋天的原野是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独特的色彩、奇异的景观、旖旎的风光,会使人应接不瑕、流连忘返。
走进秋天,你就能看见层林尽染、姹紫嫣红的五花山了。欣赏过五花山色的人们都会说,“五花山的景色真是太美了,美的不知用什么来比拟”。是的,五花山是深秋最后一抹靓丽的景致了,也是外地游客们最喜欢欣赏的。沸腾的群山经过夏天的舒枝展叶开始渐渐暗了下来。仿佛到了秋天一下就变得沉静起来,但这沉静并没有持续多久,更多的象是一种续势待发。秋意渐浓,各种树叶尽情展示着妩媚的风姿。忽然一夜秋风来,五花山色遍地开。各色秋叶,漫山遍野,尽展秋色,异彩纷呈。深红的枫叶炽热欢快,金黄的落叶高贵庄重,银白的桦树朴素雅致,翠绿的红松浓郁明丽。五花山璀璨的风光拉开了秋天的幕布,你便会观赏到这诗情画意般的绚烂风景,就会看到五颜六色的群山了,呈现给游客们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走进秋天,你就会听到潺潺的溪水声了。令人欣赏的便是这里的充沛丰盈的水系了。河道宽窄适度、蜿蜒曲折,水流时急时缓、跌宕起伏,为水域漂流运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此时的河水碧波荡漾,清澈透明。走在溪边小径上,一路清凉沁人心脾,踏栈道木桥,观鱼儿们成群结队的嬉戏,听鸟儿们的叫声在山谷间回荡,看放牧人挥舞着长鞭,赶着牛羊,哼唱着动人的小曲,悠闲自得的样子,怎不叫人心旷神怡、精神愉快呢!山临水而立,水绕山而行。五花山倒映溪间,更加美丽壮观。曲折蜿蜒的溪水与岩石碰撞后,迸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一路欢快地奔入了大海。
走进秋天,你便会闻到了山野中成熟果实的飘香。野生的蓝莓果、猕猴桃、山葡萄、山梨、沙棘果等诱人的芳香吸引了采山的人们。他们二三人一组,或三五一群,拎筐背篓采集着大自然的恩赐,收获着丰收的喜悦。来到山野,不仅能品偿到山果的浆香,而且还会感受到大自然秀丽的山川,澎湃的河流,优美的景色,你就会拥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陶醉在暮色的金秋之中,忘却的是回家之路。
带你走进秋天作文3我们走进秋天,那稻穗儿、向日葵、苹果、葡萄、玉米、高粱,都成熟了,那美丽的野菊花也香了那一条条田间的羊肠小路。
稻穗儿成熟了,那金黄的脸儿犹如一颗颗美丽的金子,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向日葵成熟了,个个低头弯腰,仿佛像一个个老爷爷正弯着背行走。
苹果被秋风吹凉了,个个都穿上了一件红色的棉袄,仿佛一盏盏红灯笼挂满了每个枝头。了每个枝头。
葡萄也被秋风吹凉了,个个都披上了一件紫袍,仿佛葡萄也被秋风吹凉了,个个都披上了一件紫袍,仿佛一颗颗美丽的紫珍珠一样,一串串的多美啊!
玉米举着红缨儿开心的合不拢嘴,似乎忘掉了一个夏天的烦恼。
高粱红着脸笑了,似乎被别人表扬过一样高兴的合不拢嘴儿。
秋天野菊花也香了,我走在田间羊肠小道上,轻轻一闻那野菊花的香味,好比一朵朵玫瑰、金银花、喇叭花、仙人掌花一样好看,一样美丽。
秋天,有那金黄的稻穗儿,秋天,有那金黄的稻穗儿,油黄的向日葵,火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的玉米,红彤彤的高粱,是这样的美丽!
啊!秋天是多么五彩缤纷!你是多么光彩啊!你是多么崇高啊!你不仅是美丽的季节,而且还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要感谢秋天,因为秋天给我们带来了食物,给这个世界充满了美丽。
啊!秋天,你是多么的伟大!
带你走进秋天作文4转眼间,夏天的炎热与此起彼伏的蝉鸣声早已不存在,取代而之的是秋天,秋天是甘甜的,秋天是喜悦的,秋天是清香的,秋天是美丽的。
秋天是甜的,秋天的果园硕果累累,瓜果遍地,十分讨人喜爱。嫩绿的苹果脸蛋迫不及待地涂上红通通的胭脂,密密麻麻地挂在树枝上,石榴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石榴,石榴姐姐咧着嘴儿哈哈大笑,一粒粒白里透红的石榴子儿,像珍珠似的亮晶晶。真是叫人口搀,金灿灿的柿子高高的挂在树枝上,就像掌灯结彩的红灯笼正在迎接秋天中最重要的节日,中秋节……。
秋天是喜的,秋天的田野是丰收的,放眼望去,田野像是浓妆艳抹的新娘,大地妈妈为他穿上了鲜艳绣花的嫁衣,棉花宝宝穿上了洁白的公主裙,稻谷妹妹穿上了金灿灿的晚礼服,高粱姐姐穿上了黄澄澄的旗袍,旁边的农民伯伯正在忙碌的接他们回家,一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秋天的收获,秋天带给人们喜悦,秋天带给人们丰收的果实……
秋天是香的,路边的野花凋谢了,取而代之的是各色的菊花,有红色,白色,粉色,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如霞,真是争奇斗艳,色彩斑斓,千姿百态,有的像绽放的礼花,有的像四射的喷泉……一阵微风吹过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秋天是美的,秋天景色迷人,天变得更蓝了,蓝天中嵌着几朵白云,望着天空上的燕子起程南飞,一会排成人字形,一会排成一字形,真是为浩瀚的天空又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秋天是果实累累的季节,秋天象征着丰收,秋天象征着喜悦。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凉爽,秋天给我们带了幸褔,秋天给我们带来了欢快。
带你走进秋天作文5我喜欢炎热的夏天,但我更喜欢果实累累的秋天。秋天一来,秋意就越来越浓了。
你们知道哪里看秋景会更美呢?告诉你,那就是农民伯伯的家乡—————乡下。
秋天来了,在秋风的吹拂下,乡下换上了新衣裳。走进秋天的果园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扑面而来,快看,苹果换上了红艳艳的新衣裳,红红的真象胖娃娃的脸,它拨开叶子,象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那黄澄澄的鸭梨,一个个挂在树上,象一个个**的小灯笼。看,那山上的大红枣都悄悄的穿上红衣服,从高往下看,漫山遍野都是一片深红色,真不愧是“满山红”呀!它赛过秋天的枫叶也赛过了早晚的云霞。快来,快来,来看看那又大又紫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挂满葡萄架子。
走进秋天那丰收的田野,都种着金黄的玉米,玉米顶端的红缨子犹如玉米帅气的小辫子。看,玉米的小肚子鼓鼓的,可能是它存了一夏天的烦恼。那绿叶遮住了它的脸,可能害怕我们看到他那金**的脸!瞧,高粱看到秋天来了都笑红了脸,也有可能是农民伯伯给他灌多了“啤酒”,醉的把脸都染红了。
走进秋天的花园,菊花开的真热闹呀!你看看那碧绿的叶子,衬托着花瓣,红的、黄的、澄的、紫的……五颜六色的。看那一串红象一堆燃烧的火焰,一些白菊花好似象牙啄就的精美工艺品。花朵硕大,冰清玉洁,镶嵌在一串红的周围,红白衬托,互相映衬……
秋天就象一幅美丽的画卷。我喜欢这美丽的秋天,难道你不喜欢吗?
带你走进秋天作文6夏的脚步,在树叶金**世界中结束了,在蛐蛐的呼唤声中,秋天漫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捧着金色的果实,向人间招手。
走在大街上,早已没有了昔日那滚烫的热浪和令人望而生畏的烈日,有的,只是那迎面吹来的凉爽的秋风风中和着满满的稻香,初秋,好清爽!
带着愉悦的好心情,和着清爽的秋风,我踏上了回老家的旅途。
刚下车,就看见了铺满落叶的乡间小道,不,应该是“黄金之路”。路面上铺满的落叶,如果仔细感受它会有4—5厘米的厚度,脚踩在上面,软绵绵的。从小路此端到彼端,已经看不到泥土的颜色,仿佛是秋姑娘知道我要来而特地铺设的“金色地毯”,秋姑娘,好热情!
路过一片枫林,昔日那绿得发亮的树叶,已经是,哦,一个红的`发火的世界,美丽的秋姑娘,你是在说你热情似火吗?
正当我无尽感慨之时,迎面吹来了一阵凉爽的风,几片火红的枫叶,随风飘曳而下,如同天女散花般的壮观,和着风,小草也翩翩起舞,枫树一齐拍手“刷,刷”,声音优美极了,阳光从枫叶的间隙中侵泻而下,在大地上映出了斑斑点点的红光,而这一切,都使原本神秘优美的枫林,平添了一丝浪漫。好一个诗情画意的秋天!
回到家时,已经临近正午,但是勤劳的人们,大多还在稻田里忙碌。我放下书包,漫步在田间的土埂上,两边,都是金黄的稻谷,我蹲下身去,仔细地观察着:这金色的谷粒,每一粒都晶莹饱满,稻穗都齐齐的低着头。我想,这就是秋姑娘对勤劳人们的馈赠吧!再看看人们,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微笑,流露出对丰收的喜悦,洋溢出对收获的满足。
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让我们走进秋天的怀抱,去感受丰收的喜悦吧!
带你走进秋天作文7鸟儿的歌声将我从梦中唤醒,早安,我的秋天!
揉揉睡眼,伸伸懒腰,接杯凉水喝下,其中混合着秋天特有的味道,真甜。穿上风衣,我就早早的出门了,踏着一路落叶,听着沙沙的声音,嗅着一股清香,我来到了公园。
因为天最近凉了些,公园里散步的人也不多了,小路边长出齐小腿高的草,因为是早秋,所以自然还没有枯黄,草叶上全是露珠,我走了进去,染湿了裤腿却不凉,反而很舒服,风夹杂着悦耳的声音吹过,嗯?怎么会有唱歌的声音,看看小路上,一位老爷爷一手提鸟笼,一手握着收唱机,伊伊呀呀的唱着,一位老奶奶正好路过,听着声音,嘴里也哼开了小曲,好快活。
我躺在草丛里,任露水染湿我的衣服,仿佛是在接受大自然的洗礼呢!抬头看向天空,它被什么东西挡住了?是树,一片枫叶挂在枝头,它已经红透了,现在正在遥遥欲坠,又吹来一阵风,终于它还是落了下来,打着旋,慢悠悠的落在我的脑门上,我笑笑,将它从头上取下,放在地上。
一滴、两滴、三滴……不断的有水珠落在我的身上,下雨了!伸出手,接住从天而降的小精灵,感受它的温度,是那么冰凉,但是让人很舒服,更多的雨滴落了下来,滴在我的额头上,我的鼻子尖上,雨越下越大,不得不回家了,也许是她想留住我吧!和它们打声招呼“我走了”。
回到家推开窗门,风迎着我扑面而来,我和秋风撞了个满怀,吸吸鼻子,吸入这清新的空气,呼出往日在繁华都市里让窒息的气息,看着窗外迷人且朦胧的秋天,我又笑了。
走进秋天,走进一个美丽的童话。走进秋天,走进一个清爽的世界,真好!
带你走进秋天作文8上中学了,我几乎终日忙碌不停。如同电脑程序员一样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茫茫书海,何处是岸?
又熬过了一个夜晚。
今天,我决定不再浪费这属于我的周末。
扔掉书本,走出房间,迎着朝阳,漫步在乡间小道上,踩着落叶,意境那般唯美。树叶竟是悄悄的变黄了,清风拂来,落叶便轻舞飞扬。瞧,那正在飞舞的金灿灿的小扇子,不正是刚从树上掉下来的银杏叶么?
有些人是不喜欢这样的境遇的,可我很开心。我一直都希望能在一个落叶纷飞的世界里闲逛,任思想遨游,一个人,静静地,静静地,没有街市的吵闹,没有繁华的喧嚣。
这个时候,天是蓝的,水是绿的,空气是清新的,只是草儿耐不住时光的蹉跎,提前披上了黄纱;这个时候,几片朝霞,一缕炊烟,是阿婆招呼早饭的声音,然而那几丝轻愁依然萦绕心间,不肯离去。远方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捧一捧落叶,狠狠地撒向天空,然后,就着落叶,哼着歌儿,跳支新疆舞,风儿将带去我对你们的问候和思念。
秋天来了,果实成熟了,微风轻抚,果香弥漫整个山村,秋天的朝阳竟带着浓浓的温暖。
徜徉在金黄的稻田里,咬着一个黄澄澄的大梨子,望着远处那方不曾打理的庄家,原来,春种一粒粟,还要农民伯伯细心的耕耘,才能秋收万颗子。可见稻花香里说丰年,可喜却不易啊。
近处的人家,牛羊哞咩、鸡咯狗汪;上空,南飞的大雁,一会排成个“一”字,一会排成个“人”字;远方,割稻机“嗡嗡”的叫个不停;小道上,叽叽喳喳的孩子追来逐去。秋天竟是这般的热闹。这么让人眷恋……
带你走进秋天作文9九月,秋姑娘身着盛装向我们款款走来。随着她轻盈的脚步,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季节。
迎着金色的朝阳,我们来到河边的花园。这里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格桑花、百合花、金盏菊、秋海棠……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紫的如霞,红的似火,黄的若金,白的胜雪……“花中皇后”——月季花正在怒放,玫红的,粉红的,浅黄的,嫩白的,有的成片成片地盛开在花田间,有的成团成团地簇拥在花树上。远远望去,多像一群漂亮的少女穿着色彩艳丽的长裙,在阳光下舞动着曼妙的身姿!那美妙的舞姿和淡雅的清香,引来无数五颜六色的蝴蝶和蜜蜂在她身旁上下翻飞……
踏着清凉的露珠,我们来到村边的果园。这里硕果累累,瓜果飘香。紫葡萄,红苹果,粉蜜桃,黄鸭梨,你拥我挤,缀满了枝头,压弯了树枝,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果香。又圆又大的红石榴挺着大肚子,乐呵呵地挂在枝叶间,咧开了嘴,露出了亮晶晶、水灵灵、似珍珠、如玛瑙的石榴籽。摘下一颗石榴籽放在嘴里,轻轻一咬,果汁四溢,满口清香。满树的大红枣在枝叶间晃动着脑袋,羞红了脸。秋风吹过,把浓浓的枣香吹得远远的……
和着清爽的秋风,我们来到郊外的田野。这里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红的高粱,黄的玉米,白的棉花,一排排,一行行,排着整齐的队伍,个个精神抖擞,时刻准备着接受农民伯伯的检阅呢!谷子成熟了,金灿灿、沉甸甸的谷穗笑弯了腰;玉米成熟了,一台台收割机正唱着欢歌,穿梭在田间,而粗大的玉米穗早已迫不及待地扯开了衣裳,露出金黄的颗粒,向人们炫耀它饱满的精气神;花生成熟了,刚离开大地母亲怀抱的它们,像一个个胖嘟嘟的小宝宝,簇拥着,欢跳着……
啊,走进秋天,就走进了满眼的诗情画意……
带你走进秋天作文10灿烂的季节,在第一片树叶飘飞落在脚下的时刻悄然离去,留下一地丰硕的喜悦,把金色的梦想融入斑斓的季节。一个秋的景象,一种秋的豪情,一份秋的情怀,便跃然眼中,入目的是怡然秋韵,入耳的是阵阵秋歌,入梦的是春华秋实……
走进秋天,看到的天空是蔚蓝的,看到的田野是金黄的,看到的枫叶是火红的。此时的秋天,是一首诗韵浓情的秋歌,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是一支笙歌悠扬的秋颂。
黄灿灿的野菊花是秋的色彩,那一丛丛金黄,如情人深情凝视的眸子;满山的枫树是秋的精灵,那一簇簇火红,如层林尽染的晚霞;大雁是秋的使者,那一排排南飞的厣阵鸣唱,如恋恋风情的悲歌。此时的云淡了,风轻了,天高了,山远了,月圆了,金桂也飘香了。
走进秋天,醉望微澜秋水,水天如一色,醉闻秋风呢喃,秋雨唱秋歌,醉卧晚秋斜阳,枫爽醉红叶。无处不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无处不令人心醉情迷,走过秋天,就是“冰清玉洁,寒梅傲雪”的肃穆庄严;走过冬天,就是“冰消雪融,春风拂柳”的温暖惬意;走过春天,就是“乌啼蛙鸣,青荷浮水”的和弦写意;走过夏天,就是“金风送爽,丹枫迎秋”的又一个轮回。
走进秋天,犹如走进一个童话的世界,在秋天的梦里,有阳光的故事,有金黄的宝贝,还有一片片自由的叶子……秋天也是一个多情的季节,倾诉着浪漫的秋日絮语,弹奏着丹枫如火的秋歌,飞舞着季节轮回的翅膀,把丰硕的果实,爱的喜悦无私的献给大地,献给热爱秋天的人们。
走进秋天,走进生命的轨迹,当萧瑟渐近,金华渐远,宇宙便开始谱写孕育万物的又一个生命轮回的序曲,走过冷寂,走过温煦,走过浓烈,将又一个斑斓的季节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一个含蓄的秋天。
中元节(俗称鬼节)
旧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地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地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来源
佛教徒庆祝中元节的仪式称为“盂兰盆会”,庆祝中元节不仅是为了拜祭死去的亲人,对佛教徒来说,这也是纪念目莲的日子,藉以表扬他的孝道。
目莲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根据《大藏经》的记载,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四娘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指示,于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食物。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
道教徒相信,从农历七月初一起,阴间打开鬼门,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间来接受奉祭。人间为了免受鬼神的干扰伤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设“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以安抚那些无主孤魂。
庆祝方式
道教与佛教信徒庆祝中元节的意义虽不相同,但在新加坡庆祝仪式大同小异,祭拜时以食物作祭品,焚烧金银纸等等。因此,每逢中元节,在路旁和组屋楼下,到处可看到善男信女焚烧金银纸,建屋发展局还特地为此设置金银纸焚烧炉,为居民提供便利。
目前,新加坡人普遍的庆祝方式是邻里之间组织大规模的中元会,中元会每年选出一位炉主,主持中元会事务,以及向会员收月捐等。中元节一到,这些月捐便用来购买祭品。拜祭完毕后,所有祭品均分给会员,每人一份。
中元节的宴会热闹精采,宴会上投标“福物”,把庆祝气氛推上高潮,投标所得,用来补贴第二年购买祭品的费用。当晚也选出新的炉主。
中元节虽然是一个宗教节日,但是由于节日本身劝人尽孝,对非信徒来说,也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把这个节日当作是追念祖先及已故亲友的节日。
我们希望,新加坡人在祭祀祖先鬼神之余,也应该多关心和多帮助那些孤苦老人、贫困的人及其他不幸者。
中元节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中元和盂兰盆节之外,民间还称七月十五为鬼节,与清明、十月一合为三鬼节。民间的鬼节与佛教的中元节、盂兰盆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就这样,僧、道、俗三流合一,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节俗活动。
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便描写了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有感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
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
尽管经过千余年主动的顺俗和被动的归化,佛教的踪影还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众的中元节俗活动中。首先是那名目。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盂兰与盆合起来是救器,即“救倒悬器”;另外,盂兰盆也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中元节
俗称鬼节。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过去,民间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节
中元节,定於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腊日主要的内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著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这一天。
道教的中元节既是道教的宗教节日,也成为民俗节日。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后称之为三官大帝。他们各有责司,天官为上元赐福,地官为中元赦罪,水官则称下元解厄。道书中说,凡是这三天,三官都要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其中地官所管为地府,当然所检的重点是诸路鬼众了。所以这一天,众鬼都要出离冥界,接受考校。道门中於这一天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这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
七月十五日又是佛教盂兰盆节。「盂兰盆」乃梵语音译,原义是解倒悬,传说佛的徒弟目健连,苦於其母生前作恶,被罚下地狱深处,无由解脱,去问佛有什麽解救法门,佛告诉他,於僧徒解制日(在中国是七月十五)斋僧,可救鬼魂脱离地狱之苦。依佛教仪轨,四月中开始坐夏,即入寺院清修,日间不准外出,七月十五日结束,叫做解制日,可以出来接受信众布施,所以有此一说。中国佛教徒为之造出《盂兰盆经》宣扬其事,后来形成设斛食祭鬼的习俗。这样一来,中元节的特点,是道佛两教之义相融,例行中元祭祖、祀孤魂、超度亡灵、设食祭鬼的活动,在民间成为最大的「鬼节」。
中元的民俗活动,围绕著祭祖、祭野鬼,有城隍出巡祭厉(横死鬼魂),道观和佛寺举办普度法会,超度亡灵,民间则多上新坟。随著华人来到东南亚等地区,也将中元节的风俗带到那些地方。马来西亚槟城的中元活动具有很广的群众基础,远近闻名。刘仲宇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民间习俗,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把祖先。有的人家在门前或街道巷口焚烧纸钱。旧社会在这天,城内有人把城隍庙寝宫的木架城隍爷抬到暑三日,这叫“城隍出行”。人们在行宫过庙会,搭台吕戏。当时行宫设在现东:角,地名叫贺家园子。
中元节
七月歌台
在华人民间的传统习俗里,中元节是个重大的祭祀祖先,普度众生的日子,家家户户必大事庆祝一番。
每逢农历七月,我国的华族必定会隆重举行“庆赞中元”,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或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采、设坛、酬神。寺庙也分别建醮,街头巷尾上演地方戏曲或歌台助兴,呈现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
中元节的“普度”仪式,因组织形式上的差异,可分为几类,如街普(也称弘普)、市普、庙普(或称公普)等等。所谓街普,指的是以街坊为主的普度;市普是以市场为主的普度;庙普就是庙宇所主持的普度。
庆祝中元十分普遍
在本地,街普多以一座组屋,或街道为中元节普度单位;市普以巴刹、小贩中心、购物中心、商店为主体;至于庙宇,不庸致疑。
在我国是普遍流行,除此之外,本地的工厂和工业大厦,一般都有普度组织。
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准提高,庆祝中元也十分普遍,排场也十分讲究,一些民间组织或公司的中元会也纷纷成立,从这种趋势来看,这个华人传统习俗,在本地是一年盛似一年。
在新加坡,一般的市普、街普都会拜祭大烛大香,一排一排的排开去,有的高十几二十英尺,很是壮观。
在祭棚内,还请糊纸店糊一尊身长丈六,或丈二的普度公,青脸獠牙,异常怕人,放在布棚里供奉,面前烧三条大香,两条大烛,祭礼的方式或荤或素,愈多愈妙,有烧猪、鸡、鸭、白米包、水果、罐头、糖、油、盐、素食品等家禽肉食类,干粮杂果、素食斋品等,全都奉上,而且都插上三角的五色旗和香,色彩缤纷一片。
至于庙普又有的不同,庙普内设有祭坛,中央挂着“盂兰盆会”或“三宫大帝”的大镜子一面,至于神桌上,则置有三个斗灯、神像、香炉。斗灯内盛有白米、古铜镜、古剑、小秤、剪刀、尺、凉伞及点燃的煤油灯,古人相信这样可避邪。
祭坛前的长桌上,则供奉牲醴,及用面粉为材料,捏造成飞禽走兽、鱼蟹水族类及其他供应品,极尽丰盛之能事。
投标福物花样繁多
除了祭品外,这些地方性组织的普度会上,还少不了福物,福物有的是中元会组织的会员及热心人士的捐赠,花样繁多,有神像、俗称“乌金”的火炭、米桶、扑满元宝、大**、发糕、酒、电器用具、儿童玩具,应有尽有。
拜祭过后,免不了的便是进行精采的投标福物了,这也是本地中元普度的特色之一。
投标时多由炉主出马,声似洪钟地把出标人的价钱喊出,总听见宴席间,这里、那里、一时高喊出价标福物的声音,比起彼落,好不热闹,而出价者也十分阔气,因为一般人相信,“标”一件东西可带来一些财气,所以大家十分慷慨开价,尤其是商界人士。
通常中元会的负责委员,都会把这笔开标的可观款项,拿来充为慈善基金,或会员的福利基金,同时,也可为下一年的中元会活动,做好准备金,如请歌台或地方戏曲助兴。
中 元 节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中元和盂兰盆节之外,民间还称七月十五为鬼节,与清明、十月一合为三鬼节。民间的鬼节与佛教的中元节、盂兰盆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就这样,僧、道、俗三流合一,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节俗活动。
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便描写了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有感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
尽管经过千余年主动的顺俗和被动的归化,佛教的踪影还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众的中元节俗活动中。首先是那名目。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盂兰与盆合起来是救器,即“救倒悬器”;另外,盂兰盆也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中 元 节
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为图吉利,今天山西人民特别是晋北人民又把它改称为面塑节。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我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与道教相抗衡,佛教确定七月十五日是盂兰盆节。佛教提倡慈悲为善。古印度雨季的三个月里,佛教仪规禁止僧尼外出,说是外出容易伤害草木虫蚁,要求僧尼在寺内坐禅修学,接受供养。这段时期称为安居期。佛教传到我国以后,根据我国的季节变化,规定安居期为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后来又依据经书产生了“目犍连救母”的佛教传说故事。大意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目犍连,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里受苦受罪,惨不忍睹。使尽一切办法相救,均告失败,只好求助于佛祖。释迦牟尼解释说,其母生前罪业颇大,非一人之力可救,告诉目犍连要在七月十五日,僧众安居终了之日,备好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借助众僧之力,才可使其母亲解脱苦难。目犍连遵嘱照办,果然凑效。这种佛教活动,被称为盂兰盆会。盂兰是古印度梵语的音译,意为倒悬,形容亡人之苦。盆是汉语,指盛放供品的器皿。盂兰盆即指这样的佛教活动,可以解脱先亡人的倒悬之苦。
我国佛教借助儒家传统的“孝亲”礼俗,将七月十五日演化成了宏扬佛法的“孝亲节”。不仅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也受到了官方民间的普遍欢迎,因而对七月十五日的民俗活动影响也最大。
五台山佛教界,在七月十五日要照例举办盂兰盆会,念经超度亡灵。周围一些信教群众要到寺庙摆供、响炮、祈祷,为祖宗赎罪,祝亡人解脱。
在民间,家家要上坟祭奠祖宗。
晋南地区习惯用纸做灯,焚烧于坟前,意喻亡人前程光明。祭奠祖宗的食品喜用包子。如果先人亡故满三年者,儿女们要在这一天脱去孝服,改穿常衣,俗称换孝。
晋北地区上坟祭奠祖宗,喜用馍馍,面粉制作,圆形,中间点一个红点。摆完供,烧完纸,回家时要从地里挽几棵谷子和麻,用绿色纸条缠绕,立置窗前,供奉面人一尊。节后移置房顶,根朝里,谷穗露在外面,称为拣麻谷。民间流行的说法是保佑五谷丰登。然而供奉面人的仪规,分析起来,似乎是早期人殉习俗的遗迹。
七月十五日祭奠亡人,最隆重的要数放河灯了。民家习惯用木板加五色纸,做成各色彩灯,中点蜡烛。有的人家还要在灯上写明亡人的名讳。商行等单位,则习惯做一只五彩水底纸船,称为大法船。传说可将一切亡灵,超渡到理想的彼岸世界。船上要做一人持禅杖,象征目犍连。也有的做成观世音菩萨。入夜,将纸船与纸灯置放河中,让其顺水漂流。人们依据灯的漂浮状况,来判断亡魂是否得救。如果灯在水中打旋,被认为让鬼魂拖住了。如果灯在水中沉没,被认为亡魂得到拯救,已经转生投胎了。如果灯漂得很远或靠岸,被认为亡魂已经到达彼岸世界,位列天国仙班了。总之,一切都是良好的祝愿。
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每到七月十五日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齐集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场,竞观河灯。各色彩灯顺水漂移,小孩子紧盯着自家的灯能漂多远。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不断祈祷。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
七月十五日,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七月十五日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中元节与酒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我国古代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道教出现以后,所祀奉之神有天官、地官、水官、并将“三元”与“三官”相配,说上元天官生日为正月十五日,中元地官为七月十五日,下元水官为十月十五日。所以道都七月十五日要设坛醮祭。道教和佛教,在这天的活动,都是具体的规定和做法。民间的祭奠,则相对较自由,供品唯恐不够先人和孤魂野鬼享用,那些供品。由是形成了民间的节日。北齐的时《颜氏家训》,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宋时的《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清时的《帝京岁时纪胜》等等书籍中都提到了中元节、盂兰盆节。有的书中说,中元节前几天,市面上就有卖冥器的,卖时鲜瓜果的,卖油饼馅饼乳饼丰糕的,色彩斑斓,叫卖声不绝于耳。还有在水面上放灯的习俗,意为招水中孤鬼来享祭。儿童们玩着纸扎的荷花灯,大的有七八尺,引人注目。到城外去祭墓的,络绎不绝,较之清明节尤胜。
中元节
我是知道有中元节的,在文学作品中看过,以为那是流行于黄河流域的民俗,别的地方或许也有这种习俗,但想来总不如黄河流经的地方来得地道。在我的感觉中那天的夜晚总应是雾蒙蒙的,在朦胧中各家的祭祖饭在烛光和香火的映照下显得十分诱人,在迷雾中孩子们的河灯在沉没之前也消失了,驶向天国。成人们在干什麽作品中多没有提,我想他们多半是在为祖先和孩子们扎河灯然后为他们做饭,这是一种圆融的场面,鬼节应该是个快乐的节日。
真正了解到中元节习俗是到新加坡以后的事,当然我所了解的不过是新加坡的中元节,一个与河灯毫无关系的中元节。
元节在新加坡的俗称叫鬼节,规范来说中元节应该是阴历的七月十五,因为阴历七月十五是岁时节令的中元,所以这一天的节日叫中元节。因佛教的盂兰盆会也是在阴历七月十五举行,一些地方又把这一天叫“盂兰盆节”。佛家对七月十五非常重视,在那一天要举行很多活动,"放灯照冥”就是起中的一个小仪式,这一仪式传到民间变成神秘而浪漫的放河灯。放河灯的目的尽管众说纷纭,但总是与鬼魂有些联系,如肖红在“乎兰河传”一文里提到的’七月十五是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到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脱着一盏河灯,就得脱生’
同佛家的’放灯照冥‘被百姓根据自己纯朴的愿望吸收改良为民间的放河灯一样,中元节跨越了冥界与国界,来到新加坡,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加坡的中元节你找不到河灯的影子,庆赞中元的时间也从阴历七月十五一天扩大为阴历七月的一整月。这一个月人们尽量不动土,不置业,也尽量不出游,这一个月的飞机票也是全年低的,一些不信邪的人就利用这个机会出国游玩。当然信邪的人还是占大多数,新加坡的阴历七月正是酷暑季节,但不管天气多热,泳池里的人总是稀稀落落的,人们在这一个月里会加多一两件金饰来避邪,他们也会注意说话,尽量避免说出不吉利的字眼来。小孩子尤其惨,据说小孩子的眼睛特别灵,可以看到些不该看到的东西,为了不让小孩受到惊吓,很多父母在七点一过就把小孩关在家里。
新加坡人相信阴历七月一日是鬼门大开的日子,在以后的一个月里鬼魂可以自由出入阴阳两界,在这一天后半晌儿的时候,信的人家会在自家门前的草地上插两根蜡烛,在蜡烛的旁边再插上三七二十一根香,把事先准备好的阴币,佛咒、糖茶之类的供化放在蜡烛的前面,然后点烛焚香拜三拜,祭拜完毕就拿了阴币,佛咒到焚烧桶去烧。这焚烧桶就是汽油桶把顶盖去掉,再在侧面打几个洞做成的,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鲜玩艺儿。焚烧桶的出现是因为政府认为向以前那样在自家插的蜡烛前直接烧纸太影响卫生又很难清理,于是每年一到七月政府就会在组屋前摆放些焚烧桶供人们烧纸用。一些人不能认同自家烧的纸同别人家的混在一块儿的观念,他们只好到杂货店买专为自家用的小化纸桶。更多的人好象突然间受不了烧纸的烟熏火燎,特别是初一,十五,二十九这三天,空气中弥漫的是烧纸的味道,天空中飘扬着的是烧纸的灰烬。很多人为此向政府投诉,政府只好劝请大家少烧点,说是叫礼轻情意重。有一家公司抓住这个商机,研究出新型焚烧桶让大家试用,据说反应良好,或许明年我们就会用上价值一千五百新币的新型焚烧桶了,听说新产品是箱形,所以应该叫焚烧箱才对。
各家各户庆中元的时候,一些华人公司也会集体庆赞中元。公司庆中元的排场要比小家小户来得大,贡品很多,有整袋整袋的大米,各式各样的罐头,饼干和水果,讲究点的还要画龙点睛地来只金猪。这些贡品都摆在一个木制的台子上,台子前立着几根碗口粗细与人齐高的蜡烛与香。让员工们感到兴奋的是,老板点烛焚香除了要鬼兄弟们保佑生意兴隆外还要向他们求四个吉数来买**。这四个数是全公司共享的,买的时候也有学问,最常见的是顺买,到买和通吃,据说中的机会很大,或许鬼兄弟真的有些灵通吧。
1 关于清凉的诗句
关于清凉的诗句 1 描写清凉的诗句
秋晚 白居易
烟景淡蒙蒙,池边微有风
觉寒蛩近壁,知暝鹤归笼
长貌随年改,衰情与物同
夜来霜厚薄,梨叶半低红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晏殊词《踏莎行·碧海无波》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2 形容凉爽的句子
形容凉爽的句子1、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风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
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望在稻田里缓缓飞翔。2、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
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3、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4、漫长而炎热的夏天终于过去了,凉爽怡人的秋天来到了。
3 ()凉爽(成语)
关于凉爽的成语及解释如下:冬暖夏凊:凊:凉冬天使温暖,夏天使凉爽比喻适合时用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冬温夏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风清月朗:风凉爽,月明亮井冽寒泉食:冽:清澈;寒:清冷只有在井很洁净、泉水清冷明澈的情况下才喝水即只喝干净凉爽的水比喻刚正的君主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沁人心脾: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沁入肺腑: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清清爽爽:指整洁干净或清新凉爽秋高气肃: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
4 形容凉快的古诗词
1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3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4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山居秋暝》6 译文: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7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8 译文: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
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
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9 作者简介: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
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秋夜曲》10 译文:月亮初升时秋露已经稀微,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别的衣裳。
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11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子夜秋歌》12 译文: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13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秋登宣城谢眺北楼》14 译文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15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5 谁知道描写夏天凉爽的词语啊
骄阳似火,酷暑难耐,烈日当空,赤日炎炎,暴风骤雨 无冬无夏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夏雨雨人 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夏炉冬扇 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夏虫语冰 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夏虫不可以语冰 比喻时间局限人人的见识冬温夏凊 凊:同“清”冬天给父母温被,夏天给父母扇席,指对亲人无微不至指冬暖夏凉 冬温夏清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冬扇夏炉 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冬日夏云 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冬裘夏葛 泛指美服春风夏雨 春风:春天的和风;夏雨:夏季的细雨春风和煦,夏雨滋润,养育万物比喻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形容刻苦自勉春诵夏弦 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6 描写夏的诗句
1、《初夏》宋朱淑真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2、《初夏绝句》宋陆游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5、《初夏即事》宋王安石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西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6、《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7、《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8、《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9、《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10、《初夏睡起》宋杨万里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1、《夏昼偶作》唐柳宗元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12、《池上早夏》唐白居易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13、《首夏》唐鲍溶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虽留有馀态,脉脉防忧煎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14、《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唐杜牧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15、《夏日登鹤岩偶成》唐戴叔伦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16、《夏日游晖上人房》唐陈子昂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17、《三月晦日偶题》宋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18、《客中初夏》宋司马光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19、《初夏淮安道中》元萨都剌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著枝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准时20、《夏日杂诗》清陈文述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21、《夏日》唐白居易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尽日坐复卧,不离一室中中心本无系,亦与出门同22、《夏雨后题青荷兰若》唐施肩吾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7 描写清凉的诗句
秋晚 白居易 烟景淡蒙蒙,池边微有风觉寒蛩近壁,知暝鹤归笼长貌随年改,衰情与物同夜来霜厚薄,梨叶半低红《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晏殊词《踏莎行·碧海无波》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8 有哪位亲知道有哪些有关夏天的诗句
呵呵~~网上copy的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白居易《宴散》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山亭夏日》)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秦观《纳凉》)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陆游《幽居初夏》) 1、《初夏》宋朱淑真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2、《初夏绝句》宋陆游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5、《初夏即事》宋王安石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西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6、《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7、《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8、《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9、《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10、《初夏睡起》宋杨万里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1、《夏昼偶作》唐柳宗元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12、《池上早夏》唐白居易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13、《首夏》唐鲍溶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虽留有馀态,脉脉防忧煎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14、《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唐杜牧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15、《夏日登鹤岩偶成》唐戴叔伦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16、《夏日游晖上人房》唐陈子昂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17、《三月晦日偶题》宋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18、《客中初夏》宋司马光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19、《初夏淮安道中》元萨都剌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著枝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准时20、《夏日杂诗》清陈文述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21、《夏日》唐白居易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尽日坐复卧,不离一室中中心本无系,亦与出门同22、《夏雨后题青荷兰若》唐施肩吾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写夏天蓝天白云唯美的古诗词(篇一)
1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李白《折荷有赠》
2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欧阳修《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3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4空擎承露盖,不见冰容,惆怅明妆晓鸾镜。——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
6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苏轼《贺新郎·夏景》
7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李白《折荷有赠》
8湖间旧时饮者,今与谁俱?山山映带,似携来、画卷重舒。——赵汝《汉宫春·着破荷衣》
9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韦应物《夏花明》
10菱叶萦波荷s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采莲曲》
1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2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13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1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
15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王维《送康太守》
16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樊旬《仲夏》
17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18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施肩吾《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19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厉鹗《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20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
写夏天蓝天白云唯美的古诗词(篇二)21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22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23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____杜甫《为农》
24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25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绝句漫兴》
26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27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28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____司马光《客中初夏》
29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 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30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
31娇痴不怕人猜。——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
32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曲池荷》
33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3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35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36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朱彝尊《长亭怨慢·雁》
37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韩愈《送刘师服》
38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元鹏《山中四咏》
39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____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40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关于夏天优美的古诗词大全 分享关于夏天优美的古诗词大全(篇一)
1梅雨过,萍风起。——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2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3明镜盖红蕖,轩户临烟渚。——葛立方《卜算子·赏荷以莲叶劝酒作》
4绿杨堤畔闹荷花。——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5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6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7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陆游《幽居初夏》
8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9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绝句漫兴》
10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1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欧阳修《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12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夏日山中》
13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14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王令《暑旱苦热》
15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关于夏天优美的古诗词大全(篇二)16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
17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即景》
18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夏日登车》
19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客中初夏》
20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21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晚晴》
22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23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24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苏轼《贺新郎·夏景》
25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 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26新荷跳雨泪珠倾。——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27晚来妆面胜荷花。——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28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29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30回首当年汉舞,怕飞去、谩皱留仙裙折。——张炎《疏影·咏荷叶》
期待夏天的浪漫唯美古诗词文案期待夏天的浪漫唯美古诗词文案篇一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3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杜甫《夏夜叹》
4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李世民《度秋》
5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6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7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8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白朴《得胜乐·夏》
9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____曾几《三衢道中》
10向浅洲远渚,亭亭清绝。——张炎《疏影·咏荷叶》
1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____杨万里《小池》
12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13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14映湖光,逞新妆。——薛昂夫《西湖杂咏·夏》
15昔年于此伴萧娘。——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期待夏天的浪漫唯美古诗词文案篇二16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17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 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18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李商隐《晚晴》
19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2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21窣窣珠帘淡淡风,香里开尊俎。——葛立方《卜算子·赏荷以莲叶劝酒作》
22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2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4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 李商隐《晚晴》
25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
26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27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28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29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____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30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藏在古诗词里的夏天唯美诗句 精藏在古诗词里的夏天唯美诗句(篇一)
1喜静看、匹练秋光,倒泻半湖明月。——张炎《疏影·咏荷叶》
2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3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4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 戴敏《初夏游张园》
5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6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张元干《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7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醉书》
8乳燕雏莺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9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____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10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1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2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13明镜盖红蕖,轩户临烟渚。——葛立方《卜算子·赏荷以莲叶劝酒作》
14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白朴《天净沙·夏》
15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17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18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____白朴《天净沙·夏》
19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20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藏在古诗词里的夏天唯美诗句(篇二)21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22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23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2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
25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 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26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____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27向浅洲远渚,亭亭清绝。——张炎《疏影·咏荷叶》
28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29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李世民《度秋》
30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____高骈《山亭夏日》
31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杜甫《夏夜叹》
32映湖光,逞新妆。——薛昂夫《西湖杂咏·夏》
33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34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王维《送康太守》
35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36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唐·韩愈《送刘师服》
37窣窣珠帘淡淡风,香里开尊俎。——葛立方《卜算子·赏荷以莲叶劝酒作》
38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39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王令《暑旱苦热》
40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1 关于家乡夏天美的诗句
关于家乡夏天美的诗句 1描写家乡夏天的优美句子
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光伤了自己的翅膀。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那是一个久旱不雨的夏天,炎热的太阳烤得田里的老泥鳅都翻白了,村边的小溪,溪水一下低了几寸,那些露在水面的石头,陡地变大了。
绿树浓荫街上的柳树像得了病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马路上发着白光,小摊贩不敢吆喝,商店门口的有机玻璃招牌,也似乎给晒化了。
家乡的夏天,静谧,葱茏,秀丽,多姿。
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它在告诉我们:“春已归去。” 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地上的土块被晒得滚烫滚烫的,几只黑褐色的大肚蟋蟀,安着弹簧似的蹦来蹦去。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
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从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
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2描写夏天美的诗句
《夏时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雨后题青荷兰若》唐·施肩吾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夏日登车盖亭》宋·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描写家乡夏天的优美句子
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光伤了自己的翅膀。
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那是一个久旱不雨的夏天,炎热的太阳烤得田里的老泥鳅都翻白了,村边的小溪,溪水一下低了几寸,那些露在水面的石头,陡地变大了。
绿树浓荫街上的柳树像得了病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
马路上发着白光,小摊贩不敢吆喝,商店门口的有机玻璃招牌,也似乎给晒化了。 家乡的夏天,静谧,葱茏,秀丽,多姿。
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它在告诉我们:“春已归去。” 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地上的土块被晒得滚烫滚烫的,几只黑褐色的大肚蟋蟀,安着弹簧似的蹦来蹦去。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
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从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 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4描写夏天美的诗句
描写夏天的优美诗句: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4、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5、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6、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7、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8、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9、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10、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5关于"夏天"优美的现代诗句有哪些
余光中 浅蓝色的夜溢进窗来 夏斟得太满 萤火虫的小宫灯做着梦 梦见唐宫 梦见追逐的轻罗小扇 梦见另一个夏夜 一颗星的葬礼 梦见一闪光的伸延与消灭 以及你的惊呼 我的回顾 和片刻的愀然无语 《野葡萄》除了夏天 我还能在哪里等待 希望如愿 绿意正在蔓延 整个山间 风吹不起浪 几串饱满的思绪 向高处攀登 尽可能 让一切 一切的力量 散布在广阔山野 希望 你来采摘 黑黑的 晶亮的目光 ———————————— 《夏天的韵味》一、夏日声音 天井打开了 谁在天井外唤我 用夏天潮湿的声音 在声音的揉搓中 我的一些什么被偎热 三个季节的积累 一个季节的喷发 我在声音里飘逸 走在夏天 就走进一曲缠绵的音律 走在夏天 被夏天柔软着 在夏天疏通血脉 一次次地接受 冲破禁锢的暗示 一次次地在心底堆积 准备诉说的语言 渴望在夏天迷失 忘却来时的道路 听着夏天 这个步伐趔趄的汉子 怎样发出叹息 二、《在夏天种树》手掌潮湿的时候 我匍匐在夏的草地上 种树 一棵 用自己的树枝 以及树叶 刮风的 树 一棵 在拥抱中长大的树 把眼泪流溢在树冠 把叹息埋在树根 树的中间部分 是对人的渴盼 在白昼消失 在夜晚种树 承受着星光和月牙的照耀 树木 由于种植在夏天 就学会了隐语 仅仅用树枝的晃动 表达自己 三、《夏日的湖》有一种幸福叫做被征服 有一种感觉叫做上路 有一个季节叫做夏天 有一处美丽叫做夏天的湖 夏日的湖 宁静的几乎没有声音 夏日的湖 美丽的几乎让人仰视 走在湖边 湖水荡漾出一千种姿态 游在湖里 像是抚摩着自己的皮肤 夏天 使湖水神秘起来 游动着 一些 会说话的鱼儿 夏天 使湖草茂盛起来 生长着一些欲望 和欲望编成的陷阱 夏天 使湖水妩媚起来 女子们游走在湖畔 像是仙女来自天宫 行走在夏天 亮光在前走动 光吸引着光芒 流溢着另一个湖泊 构成另样的美丽 其实 刻意追求的东西 早就消失了韵味 不管是夏天 还是冬天1、在夏天的原野上 在夏天的原野上 我们的步伐悠闲而又美丽 我们年轻 风吹着 散文诗一样的情调 抵达我的心灵 与夏天的原野一起摇曳 我们是幸福的恋人 有一种无言的默契 我有长长的读后感 你有潇洒的风韵 我们宁静在夏天的风里 我的畅想 恬恬欲醉 我的猜想 浪漫而已惆怅 夏天的原野有一万种风情 我爱 起于水 为一种情绪潸然泪下2、坐在夏天的月光里等你 夏日,即将远去 你在远方向我呢喃 苦了夏 苦了期盼 等你,坐在夏天的月光里 月色擦不去云影 我的心无法宁静 痴心守护 梦中见*雨迷蒙 何时能见你跋涉的背影?我向原野的深处走去 进入你的思绪 默默地感受时间的份量 久久地不肯离去雨水洗净盛夏的天空 微蓝泻露了一地的寂寞 铅笔纪录下那年的故事 别离场景老**般回放 你说对不起我爱你然后落下泪 我不知所措更不了梦将残愁将驻 从你走后的第一个夏天 我就试着用最美的诗句记载关于我和你 无奈指尖冰冷 写不出温暖的话语 哦宝贝可是我还是不明白 不明白你为何选择离开 我是否继续等待 路旁的梧桐叶飘了又绿月光在门外徘徊 终有一天迷失的心也会回来。
6关于夏天荷花美的诗句
《子夜吴歌之夏歌》
唐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
明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荷花》
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7夏天美好的诗句
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自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zhidao桥忽见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七月半俗称鬼节,盂兰盆节它是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
今年的中元节是在8月8日 (也是中国男子节 立秋 星期二)
请你参考:
http://sitebaiducom/list/wannianlihtm
------------------------------------------------------------------------------------------------------
中元节
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便描写了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有感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
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
尽管经过千余年主动的顺俗和被动的归化,佛教的踪影还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众的中元节俗活动中。首先是那名目。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盂兰与盆合起来是救器,即“救倒悬器”;另外,盂兰盆也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中元节
俗称鬼节。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过去,民间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节
中元节,定於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腊日主要的内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著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这一天。
道教的中元节既是道教的宗教节日,也成为民俗节日。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后称之为三官大帝。他们各有责司,天官为上元赐福,地官为中元赦罪,水官则称下元解厄。道书中说,凡是这三天,三官都要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其中地官所管为地府,当然所检的重点是诸路鬼众了。所以这一天,众鬼都要出离冥界,接受考校。道门中於这一天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这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
七月十五日又是佛教盂兰盆节。「盂兰盆」乃梵语音译,原义是解倒悬,传说佛的徒弟目健连,苦於其母生前作恶,被罚下地狱深处,无由解脱,去问佛有什麽解救法门,佛告诉他,於僧徒解制日(在中国是七月十五)斋僧,可救鬼魂脱离地狱之苦。依佛教仪轨,四月中开始坐夏,即入寺院清修,日间不准外出,七月十五日结束,叫做解制日,可以出来接受信众布施,所以有此一说。中国佛教徒为之造出《盂兰盆经》宣扬其事,后来形成设斛食祭鬼的习俗。这样一来,中元节的特点,是道佛两教之义相融,例行中元祭祖、祀孤魂、超度亡灵、设食祭鬼的活动,在民间成为最大的「鬼节」。
中元的民俗活动,围绕著祭祖、祭野鬼,有城隍出巡祭厉(横死鬼魂),道观和佛寺举办普度法会,超度亡灵,民间则多上新坟。随著华人来到东南亚等地区,也将中元节的风俗带到那些地方。马来西亚槟城的中元活动具有很广的群众基础,远近闻名。刘仲宇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民间习俗,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把祖先。有的人家在门前或街道巷口焚烧纸钱。旧社会在这天,城内有人把城隍庙寝宫的木架城隍爷抬到暑三日,这叫“城隍出行”。人们在行宫过庙会,搭台吕戏。当时行宫设在现东:角,地名叫贺家园子。
中元节
七月歌台
在华人民间的传统习俗里,中元节是个重大的祭祀祖先,普度众生的日子,家家户户必大事庆祝一番。
每逢农历七月,我国的华族必定会隆重举行“庆赞中元”,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或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采、设坛、酬神。寺庙也分别建醮,街头巷尾上演地方戏曲或歌台助兴,呈现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
中元节的“普度”仪式,因组织形式上的差异,可分为几类,如街普(也称弘普)、市普、庙普(或称公普)等等。所谓街普,指的是以街坊为主的普度;市普是以市场为主的普度;庙普就是庙宇所主持的普度。
庆祝中元十分普遍
在本地,街普多以一座组屋,或街道为中元节普度单位;市普以巴刹、小贩中心、购物中心、商店为主体;至于庙宇,不庸致疑。
在我国是普遍流行,除此之外,本地的工厂和工业大厦,一般都有普度组织。
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准提高,庆祝中元也十分普遍,排场也十分讲究,一些民间组织或公司的中元会也纷纷成立,从这种趋势来看,这个华人传统习俗,在本地是一年盛似一年。
在新加坡,一般的市普、街普都会拜祭大烛大香,一排一排的排开去,有的高十几二十英尺,很是壮观。
在祭棚内,还请糊纸店糊一尊身长丈六,或丈二的普度公,青脸獠牙,异常怕人,放在布棚里供奉,面前烧三条大香,两条大烛,祭礼的方式或荤或素,愈多愈妙,有烧猪、鸡、鸭、白米包、水果、罐头、糖、油、盐、素食品等家禽肉食类,干粮杂果、素食斋品等,全都奉上,而且都插上三角的五色旗和香,色彩缤纷一片。
至于庙普又有的不同,庙普内设有祭坛,中央挂着“盂兰盆会”或“三宫大帝”的大镜子一面,至于神桌上,则置有三个斗灯、神像、香炉。斗灯内盛有白米、古铜镜、古剑、小秤、剪刀、尺、凉伞及点燃的煤油灯,古人相信这样可避邪。
祭坛前的长桌上,则供奉牲醴,及用面粉为材料,捏造成飞禽走兽、鱼蟹水族类及其他供应品,极尽丰盛之能事。
投标福物花样繁多
除了祭品外,这些地方性组织的普度会上,还少不了福物,福物有的是中元会组织的会员及热心人士的捐赠,花样繁多,有神像、俗称“乌金”的火炭、米桶、扑满元宝、大**、发糕、酒、电器用具、儿童玩具,应有尽有。
拜祭过后,免不了的便是进行精采的投标福物了,这也是本地中元普度的特色之一。
投标时多由炉主出马,声似洪钟地把出标人的价钱喊出,总听见宴席间,这里、那里、一时高喊出价标福物的声音,比起彼落,好不热闹,而出价者也十分阔气,因为一般人相信,“标”一件东西可带来一些财气,所以大家十分慷慨开价,尤其是商界人士。
通常中元会的负责委员,都会把这笔开标的可观款项,拿来充为慈善基金,或会员的福利基金,同时,也可为下一年的中元会活动,做好准备金,如请歌台或地方戏曲助兴。
中 元 节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中元和盂兰盆节之外,民间还称七月十五为鬼节,与清明、十月一合为三鬼节。民间的鬼节与佛教的中元节、盂兰盆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就这样,僧、道、俗三流合一,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节俗活动。
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便描写了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有感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
尽管经过千余年主动的顺俗和被动的归化,佛教的踪影还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众的中元节俗活动中。首先是那名目。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盂兰与盆合起来是救器,即“救倒悬器”;另外,盂兰盆也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中 元 节
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为图吉利,今天山西人民特别是晋北人民又把它改称为面塑节。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我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与道教相抗衡,佛教确定七月十五日是盂兰盆节。佛教提倡慈悲为善。古印度雨季的三个月里,佛教仪规禁止僧尼外出,说是外出容易伤害草木虫蚁,要求僧尼在寺内坐禅修学,接受供养。这段时期称为安居期。佛教传到我国以后,根据我国的季节变化,规定安居期为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后来又依据经书产生了“目犍连救母”的佛教传说故事。大意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目犍连,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里受苦受罪,惨不忍睹。使尽一切办法相救,均告失败,只好求助于佛祖。释迦牟尼解释说,其母生前罪业颇大,非一人之力可救,告诉目犍连要在七月十五日,僧众安居终了之日,备好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借助众僧之力,才可使其母亲解脱苦难。目犍连遵嘱照办,果然凑效。这种佛教活动,被称为盂兰盆会。盂兰是古印度梵语的音译,意为倒悬,形容亡人之苦。盆是汉语,指盛放供品的器皿。盂兰盆即指这样的佛教活动,可以解脱先亡人的倒悬之苦。
我国佛教借助儒家传统的“孝亲”礼俗,将七月十五日演化成了宏扬佛法的“孝亲节”。不仅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也受到了官方民间的普遍欢迎,因而对七月十五日的民俗活动影响也最大。
五台山佛教界,在七月十五日要照例举办盂兰盆会,念经超度亡灵。周围一些信教群众要到寺庙摆供、响炮、祈祷,为祖宗赎罪,祝亡人解脱。
在民间,家家要上坟祭奠祖宗。
晋南地区习惯用纸做灯,焚烧于坟前,意喻亡人前程光明。祭奠祖宗的食品喜用包子。如果先人亡故满三年者,儿女们要在这一天脱去孝服,改穿常衣,俗称换孝。
晋北地区上坟祭奠祖宗,喜用馍馍,面粉制作,圆形,中间点一个红点。摆完供,烧完纸,回家时要从地里挽几棵谷子和麻,用绿色纸条缠绕,立置窗前,供奉面人一尊。节后移置房顶,根朝里,谷穗露在外面,称为拣麻谷。民间流行的说法是保佑五谷丰登。然而供奉面人的仪规,分析起来,似乎是早期人殉习俗的遗迹。
七月十五日祭奠亡人,最隆重的要数放河灯了。民家习惯用木板加五色纸,做成各色彩灯,中点蜡烛。有的人家还要在灯上写明亡人的名讳。商行等单位,则习惯做一只五彩水底纸船,称为大法船。传说可将一切亡灵,超渡到理想的彼岸世界。船上要做一人持禅杖,象征目犍连。也有的做成观世音菩萨。入夜,将纸船与纸灯置放河中,让其顺水漂流。人们依据灯的漂浮状况,来判断亡魂是否得救。如果灯在水中打旋,被认为让鬼魂拖住了。如果灯在水中沉没,被认为亡魂得到拯救,已经转生投胎了。如果灯漂得很远或靠岸,被认为亡魂已经到达彼岸世界,位列天国仙班了。总之,一切都是良好的祝愿。
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每到七月十五日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齐集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场,竞观河灯。各色彩灯顺水漂移,小孩子紧盯着自家的灯能漂多远。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不断祈祷。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
七月十五日,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七月十五日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中元节与酒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我国古代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道教出现以后,所祀奉之神有天官、地官、水官、并将“三元”与“三官”相配,说上元天官生日为正月十五日,中元地官为七月十五日,下元水官为十月十五日。所以道都七月十五日要设坛醮祭。道教和佛教,在这天的活动,都是具体的规定和做法。民间的祭奠,则相对较自由,供品唯恐不够先人和孤魂野鬼享用,那些供品。由是形成了民间的节日。北齐的时《颜氏家训》,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宋时的《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清时的《帝京岁时纪胜》等等书籍中都提到了中元节、盂兰盆节。有的书中说,中元节前几天,市面上就有卖冥器的,卖时鲜瓜果的,卖油饼馅饼乳饼丰糕的,色彩斑斓,叫卖声不绝于耳。还有在水面上放灯的习俗,意为招水中孤鬼来享祭。儿童们玩着纸扎的荷花灯,大的有七八尺,引人注目。到城外去祭墓的,络绎不绝,较之清明节尤胜。
中元节
我是知道有中元节的,在文学作品中看过,以为那是流行于黄河流域的民俗,别的地方或许也有这种习俗,但想来总不如黄河流经的地方来得地道。在我的感觉中那天的夜晚总应是雾蒙蒙的,在朦胧中各家的祭祖饭在烛光和香火的映照下显得十分诱人,在迷雾中孩子们的河灯在沉没之前也消失了,驶向天国。成人们在干什麽作品中多没有提,我想他们多半是在为祖先和孩子们扎河灯然后为他们做饭,这是一种圆融的场面,鬼节应该是个快乐的节日。
真正了解到中元节习俗是到新加坡以后的事,当然我所了解的不过是新加坡的中元节,一个与河灯毫无关系的中元节。
元节在新加坡的俗称叫鬼节,规范来说中元节应该是阴历的七月十五,因为阴历七月十五是岁时节令的中元,所以这一天的节日叫中元节。因佛教的盂兰盆会也是在阴历七月十五举行,一些地方又把这一天叫“盂兰盆节”。佛家对七月十五非常重视,在那一天要举行很多活动,"放灯照冥”就是起中的一个小仪式,这一仪式传到民间变成神秘而浪漫的放河灯。放河灯的目的尽管众说纷纭,但总是与鬼魂有些联系,如肖红在“乎兰河传”一文里提到的’七月十五是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到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脱着一盏河灯,就得脱生’
同佛家的’放灯照冥‘被百姓根据自己纯朴的愿望吸收改良为民间的放河灯一样,中元节跨越了冥界与国界,来到新加坡,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加坡的中元节你找不到河灯的影子,庆赞中元的时间也从阴历七月十五一天扩大为阴历七月的一整月。这一个月人们尽量不动土,不置业,也尽量不出游,这一个月的飞机票也是全年低的,一些不信邪的人就利用这个机会出国游玩。当然信邪的人还是占大多数,新加坡的阴历七月正是酷暑季节,但不管天气多热,泳池里的人总是稀稀落落的,人们在这一个月里会加多一两件金饰来避邪,他们也会注意说话,尽量避免说出不吉利的字眼来。小孩子尤其惨,据说小孩子的眼睛特别灵,可以看到些不该看到的东西,为了不让小孩受到惊吓,很多父母在七点一过就把小孩关在家里。
新加坡人相信阴历七月一日是鬼门大开的日子,在以后的一个月里鬼魂可以自由出入阴阳两界,在这一天后半晌儿的时候,信的人家会在自家门前的草地上插两根蜡烛,在蜡烛的旁边再插上三七二十一根香,把事先准备好的阴币,佛咒、糖茶之类的供化放在蜡烛的前面,然后点烛焚香拜三拜,祭拜完毕就拿了阴币,佛咒到焚烧桶去烧。这焚烧桶就是汽油桶把顶盖去掉,再在侧面打几个洞做成的,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鲜玩艺儿。焚烧桶的出现是因为政府认为向以前那样在自家插的蜡烛前直接烧纸太影响卫生又很难清理,于是每年一到七月政府就会在组屋前摆放些焚烧桶供人们烧纸用。一些人不能认同自家烧的纸同别人家的混在一块儿的观念,他们只好到杂货店买专为自家用的小化纸桶。更多的人好象突然间受不了烧纸的烟熏火燎,特别是初一,十五,二十九这三天,空气中弥漫的是烧纸的味道,天空中飘扬着的是烧纸的灰烬。很多人为此向政府投诉,政府只好劝请大家少烧点,说是叫礼轻情意重。有一家公司抓住这个商机,研究出新型焚烧桶让大家试用,据说反应良好,或许明年我们就会用上价值一千五百新币的新型焚烧桶了,听说新产品是箱形,所以应该叫焚烧箱才对。
各家各户庆中元的时候,一些华人公司也会集体庆赞中元。公司庆中元的排场要比小家小户来得大,贡品很多,有整袋整袋的大米,各式各样的罐头,饼干和水果,讲究点的还要画龙点睛地来只金猪。这些贡品都摆在一个木制的台子上,台子前立着几根碗口粗细与人齐高的蜡烛与香。让员工们感到兴奋的是,老板点烛焚香除了要鬼兄弟们保佑生意兴隆外还要向他们求四个吉数来买**。这四个数是全公司共享的,买的时候也有学问,最常见的是顺买,到买和通吃,据说中的机会很大,或许鬼兄弟真的有些灵通吧。
最有气势的中元庆赞要数社区或小贩中心举办的,不但有摆贡品,点烛焚香等祭拜仪式,还有唱歌台与中元节喊标等活动。唱歌台的主要目的是娱乐鬼兄弟,据说早期的歌台是唱大戏,现在已改成唱歌,而且多数是流行歌曲。中元节唱歌台的歌手多是不大出名的,因为有出场费所以竞争很激烈,为了吸引人去看,女歌手往往穿着暴露,有几个还剃了光头,男歌手则是长发披肩,紧身裤加网眼衣。尽管歌者用尽法宝,看歌台的人却越来越少,不算前几排留给鬼兄弟的座位,其余的座位也坐不满,人们似乎越来越无法接受这有些粗糙的歌台文化。当然也有一批歌台发烧友努力地唱着反调,这些人多是上了年纪的,他们会每天翻报纸查看歌台信息,跟着歌台跑。不知道有没有鬼魂跟着歌台跑,也不知道从大戏改成流行歌曲他们喜不喜欢,但我觉得歌台的娱鬼成分越来越少,媚人的成分却越来越多了。
除了歌台,另一项值得一提的活动是中元节喊标。喊标是在祭拜仪式结束,中元宴席吃到一半的时候进行的。主办单位会尽量找些演艺界小有名气的人来喊标,他们的喊标多是义务的,主要是做点善事,顺带着也宣传宣传自己。用来喊标的福物多数是被镀成金色的民间流传有好彩头的吉祥物,最常见的是金龙与黄梨,也有匠心独具的,比如腾飞的金马上驮个金黄梨叫‘马上旺来’。福物本身没有什么价值,投标者投的就是一个好彩头,把福物摆在家里就等于把好彩头带回家里;福物上也多粘上些幸运数,标得福物的人可买**赌赌运气。至于投标所得的钱,一部分用来充当第二年中元庆赞的费用,一部分则捐给仁慈医院等福利机构,大有人鬼共渡意思。
近年来中元庆赞面对很大问题,首先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年轻一代无法接受这种尽管土气却很有民族风味的文化,中元庆赞后继无人。其次,有些人突然间无法忍受烧纸的烟熏与歌台,喊标的噪音,频频向政府投诉。政府似乎也很买这些人的账,在不断改进焚化桶的同时,今年还明令庆赞活动必须比往年提前半个小时于十点半前结束。由于活动提前结束,使歌台发烧友们不能尽兴,投标所得的款项也大大缩水,除去第二年庆赞中元所必须的款项,捐给福利机构的已所剩无几。这让人有点人不如鬼的感觉,但七月是他们的节日,活人只好退让了。
我在新加坡已渡过五个中元节,开始的时候很好奇,甚至有些恐惧,渐渐地反到喜欢上这个节日,还学着新加坡人的样烧纸祭拜,希望过世的父亲会到新加坡来过这个节。鬼魂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离别,尤其是阴阳之间的离别。
中元节
中元节——农历7月15日 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然而,相沿至今的中元节却在7月14日。据说在宋朝末年,人们正准备过节的时候,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节日就这样提前了。
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