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元的诗句古诗

关于中元的诗句古诗,第1张

1 关于中元的诗句

关于中元的诗句 1 关于中元的诗句

中元作(唐)

李商隐

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夜寄道侣(选 一)

(唐)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中元夜百花洲作

(北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节有感

(清)王凯泰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2 形容“中元祭祖”的诗词有哪些

1、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中元节有感》(清)王凯泰

2、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长安杂兴效竹枝体》(清)庞垲

3、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日赠张尊师》(唐)令孤楚

4、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中元日观法事》(唐)卢拱

5、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中元观法事步虚虚》(唐)殷尧藩

6、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中元作》(唐)李商隐

7、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中元夜》(唐)李郢

8、陶枕单衾障素屏,空斋独卧雨冥冥。 辋川旧拟施为寺,内史新邀写得经。 窗竹弄秋偏寂历,盂兰乞食信飘零。 年来会得逃襌理,长日沈冥不愿醒。——《中元日斋中作》 (明)朱曰藩

9、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 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 晼晚兰径滋,萧萷庭树幽。 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 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 子亦翫文史,及此同优游。——《中元雨中呈子晋》(宋)朱熹

10、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壸。 从来酷署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中元夜百花洲作》 (宋)范仲淹

3 中元祭祖的诗词有哪些

献果高坛祭祖先,设斋庭训忆灵前。

一年又是中元日,祝愿亡灵脱苦渊。 中元祭祖是佳期,烧帛化钱月影移。

织女牛郎初七会,来年还有好初七。 故人幽梦长,生死两茫茫。

每到中元节,坟前一炷香。 泪洒秋叶值中元,近隔咫尺不相见。

萌荫恩泽传万代,养育之情重于山。 纸钱烈焰入云端,先人恩情述不完。

坟前教得小儿拜,潸然泪流似涌泉。 岁至中元祭祖先,皓轮寄泪化冥钱。

兽烟数处香缭绕,斋果三时痛连绵。 冥界凡尘两无奈,仙山梦里几茫然。

凄风冷夜相思路,依旧人间孝占前。 浮生薄命总苍茫,别是中元触绪伤。

恍惚箫声迷耳目,依稀故影湿幽窗。 重寻蝶梦来生续,减尽黄花昨日香。

那更乱蛩悲未歇,又添清泪数千行。

4 中元泪古诗

示儿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5 中元见月赏析诗词

《中元节有感》(清)王凯泰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清)庞垲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日赠张尊师》

(唐)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中元日观法事》

(唐)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

(唐)殷尧藩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6 带有“元”字的诗句有什么

带有“元”字的诗句有:

1 元,始也。——《说文》

2 元,体之长也。——《左传·襄公九年》

3 始加元服。——《仪礼·士冠礼》

4 狄人归其元。——《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归国子之元。——《左传·哀公十一年》

6 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

7 牛曰一元大武。——《礼记·曲礼》

8 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新唐书》

9 执元德于心而化驰若神。——《淮南子·原道》

10 元首起哉。——《书·益稷》。

11 元,君也。——《广雅》

12 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总成尘。——宋·文天祥《得儿女消息》

13 开始;起端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14 又如:元始天尊(道教所尊的最高天神。据说他生于太元之先。故名);元初(起初);元由(原由。事情的起始和原因);元因(原因)

15 根源;根本。如:元本(根本);元序(最根本的秩序,指礼仪);元极(万物之本原)

16 指元气。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指人的精神,精气;中医名词,指人体的正气,与“邪气”相对。如:元炁(元气);元阳(男子的精气)

17 道家所谓的道

元,无所不在也。人能守元,元则舍之;人不守元,元则舍之。——《子华子·大道》

18 又如:元神(佛道经过修炼的灵魂。成仙得道的人,其元神可以离开肉体自由来往);元君(道教对女子成仙者的尊称);元龙(元阳,道教指“得道”)

19 指帝王年号

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史记》

20 朝代名。1206年,成吉思汗建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国,建都大都(今北京)。1368年,朱元璋军攻占大都,元亡。自定国号起,元凡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元至正间。——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21 又

元政紊弛。

22 又如:元人百种(书名。即元曲选)

23 数学名词。数字和若干字母的有限次乘法运算式中表示,变量的字母称元。如:一元二次方程

24 民众,百姓。如:黎元;元元;元元之民(众百姓)

25 在各国多种硬币中,仿古德国银质硬币塔勒的任何一种硬币。如:金元

26 ∶中国基本货币单位

〈形〉

27 第一,居首位的

二世元年七月。——《史记·陈涉世家》

天汉元年。——《汉书·李广苏建传》

阳嘉元年。——《后汉书·张衡传》

隆庆元年。——《明史》

28 又如:元题(第一道题);元辰(元旦;吉日);元首(迷信占卜名称之一,六壬课中的第一课,是大吉大利,如愿的课);元妃(国君或诸侯的嫡妻);元子(天子和诸侯的嫡长子);元女(长女)

29 大

夫基事之元命,必与天下自新。颜师古注:“元,大也。”——《汉书》

30 又如:元功巨勋(巨大的功勋);元庸(巨大的功劳);元勋(大功勋)

31 善;吉。如:元夫(善士);元元之民(善良的百姓);元正(善良正直)

32 本来;向来;原来

元犹原也。——《春秋繁露·垂政》

必先原元而本本。——《潜夫论·本训》

33 又如:元物(原物);元金(金属);元丝课(一种标准银锭);元名(原名);元身(原身);元心(本心,本意)

34 黑色。清朝避康熙(玄烨)皇帝的讳。改“玄”为“元”

自此而元焉。——清·洪亮吉《治平篇》

35 又

至曾元时。

36 又如:元黄(黑色与**。引申为吏治);元色(黑色);元玉(玄玉。黑色的玉);元狐(玄狐)

7 中元祭祖的诗词有哪些

献果高坛祭祖先,设斋庭训忆灵前。

一年又是中元日,祝愿亡灵脱苦渊。

中元祭祖是佳期,烧帛化钱月影移。

织女牛郎初七会,来年还有好初七。

故人幽梦长,生死两茫茫。

每到中元节,坟前一炷香。

泪洒秋叶值中元,近隔咫尺不相见。

萌荫恩泽传万代,养育之情重于山。

纸钱烈焰入云端,先人恩情述不完。

坟前教得小儿拜,潸然泪流似涌泉。

岁至中元祭祖先,皓轮寄泪化冥钱。

兽烟数处香缭绕,斋果三时痛连绵。

冥界凡尘两无奈,仙山梦里几茫然。

凄风冷夜相思路,依旧人间孝占前。

浮生薄命总苍茫,别是中元触绪伤。

恍惚箫声迷耳目,依稀故影湿幽窗。

重寻蝶梦来生续,减尽黄花昨日香。

那更乱蛩悲未歇,又添清泪数千行。

8 以元字开头的诗句

河湟 杜牧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韩碑 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永遇乐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春雪 白居易 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 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

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 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

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 上林草尽没,曲江冰复结。

红干杏花死,绿冻杨枝折。 所怜物性伤,非惜年芳绝。

上天有时令,四序平分别。 寒燠苟反常,物生皆夭阏。

我观圣人意,鲁史有其说。 或记水不冰,或书霜不杀。

上将儆政教,下以防灾孽。 兹雪今如何?信美非时节。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白居易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 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手拄青竹杖,足蹋白石滩。 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

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 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

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 龛间长丈余,门户无扃关。

俯窥不见人,石发垂若鬟。 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

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 如擘山腹开,置寺于其间。

入门无平地,地窄虚空宽。 房廊与台殿,高下随峰峦。

岩崿无撮土,树木多瘦坚。 根株抱石长,屈曲虫蛇蟠。

松桂乱无行,四时郁芊芊。 枝梢袅清吹,韵若风中弦。

日月光不透,绿阴相交延。 幽鸟时一声,闻之似寒蝉。

首憩宾位亭,就坐未及安。 须臾开北户,万里明豁然。

拂檐虹霏微,绕栋云回旋。 赤日间白雨,阴晴同一川。

野绿簇草树,眼界吞秦原。 渭水细不见,汉陵小于拳。

却顾来时路,萦纡映朱栏。 历历上山人,一一遥可观。

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 栾栌与户牖,恰恰金碧繁。

云昔迦叶佛,此地坐涅盘。 至今铁钵在,当底手迹穿。

西开玉像殿,白佛森比肩。 抖擞尘埃衣,礼拜冰雪颜。

叠霜为袈裟,贯雹为华鬘。 逼观疑鬼功,其迹非雕镌。

次登观音堂,未到闻栴檀。 上阶脱双履,敛足升净筵。

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钿。 黑夜自光明,不待灯烛燃。

众宝互低昂,碧佩珊瑚幡。 风来似天乐,相触声珊珊。

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 点缀佛髻上,合为七宝冠。

双瓶白琉璃,色若秋水寒。 隔瓶见舍利,圆转如金丹。

玉笛何代物?天人施祗园。 吹如秋鹤声,可以降灵仙。

是时秋方中,三五月正圆。 宝堂豁三门,金魄当其前。

月与宝相射,晶光争鲜妍。 照人心骨冷,竟夕不欲眠。

晓寻南塔路,乱竹低婵娟。 林幽不逢人,寒蝶飞翾翾。

山果不识名,离离夹道蕃。 足以疗饥乏,摘尝味甘酸。

道南蓝谷神,紫伞白纸钱。 若岁有水旱,诏使修苹蘩。

以地清净故,献奠无荤膻。 危石叠四五,磊嵬欹且刓。

造物者何意,堆在岩东偏。 冷滑无人迹,苔点如花笺。

我来登上头,下临不测渊。 目眩手足掉,不敢低头看。

风从石下生,薄人而上抟。 衣服似羽翮,开张欲飞骞。

岌岌三面峰,峰尖刀剑攒。 往往白云过,决开露青天。

西北日落时,夕晖红团团。 千里翠屏外,走下丹砂丸。

东南月上时,夜气青漫漫。 百丈碧潭底,写出黄金盘。

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 周回绕山转,下视如青环。

或铺为慢流,或激为奔湍。 泓澄最深处,浮出蛟龙涎。

侧身入其中,悬磴尤险难。 扪萝踏樛木,下逐饮涧猿。

雪迸起白鹭,锦跳惊红鳣。 歇定方盥漱,濯去支体烦。

浅深皆洞彻,可照脑与肝。 但爱清见底,欲寻不知源。

东崖饶怪石,积甃苍琅玕。 温润发于外,其间韫玙璠。

卞和死已久,良玉多弃捐。 或时泄光彩,夜与星月连。

中顶最高峰,拄天青玉竿。 (炯左换鼠)(鼠令)上不得,岂我能攀援。

上有白莲池,素葩覆清澜。 闻名不可到,处所非人寰。

又有一片石,大如方尺砖。 插在半壁上,其下万仞悬。

云有过去师,坐得无生禅。 。

9 古代关于钱的诗句

浔溪棹歌 董恂

米凭转斗接青黄,加一钱多幸已偿。

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

--------------------------------------------------------------------------------

咏浣纱溪 王昌龄

钱塘江上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

题袁氏别业 贺知章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

过襄阳楼 元稹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

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

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早晚暂教王粲上,庾公应待月华明。

--------------------------------------------------------------------------------

臣工 诗经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王厘尔成,来咨来茄。

嗟嗟保介,维莫之春。

亦又何求,如何新畲。

於皇来牟,将受厥明。

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

刺巴郡守诗 汉无名氏

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

披衣出门应,府记欲得钱。

语穷乞请期,吏怒反见尤。

旋步顾家中,家中无可为。

思往从邻贷,邻人言已匮。

钱钱何难得,令我独憔悴。

白头吟 两汉乐府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

平陵东 两汉乐府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

疾邪诗 赵壹

河清不可恃,

人命不可延。

顺风激靡草,

富贵者称贤。

文籍虽满腹,

不如一囊钱。

伊优北堂上,

肮脏倚门边。

在那交通闭塞的时代,生命行将终结之际的重逢应该不是不期而遇,而是他寻遍千山万水找到她,他想再见到那个女子。

——题记

李商隐:心心复心心[1]

作者:王雷

他与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无可奈何地度过了“失败”的一生:

报国无门,腐烂的晚唐不需要他的热忱与智慧;济民无力,体制与权力已经将他压榨得窒息;无心于派系利益的纷争,却因对政治风候的反应迟钝被迫卷入党争漩涡;将爱情视为黯淡生命中的一抹明艳,爱情却成了生命中最悲情的叹息。

身世是悲剧的,经历是凄凉的,爱情是落寞的,心境是绝望的,李商隐却在其短暂不如意的人生中,创作出了诸多文辞清丽而又意韵幽深的诗篇。

那些在权力场中无限风光的人们如今早已堙没在 历史 的灰飞烟灭中了,玉溪生却成就了不朽与恒久,成功与失败之间又有什么样清晰的界定呢?

1、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2]

李商隐的族谱在政治地位上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若干世之前的先祖是李唐王室的旁枝末叶,家境是早已衰微不堪了,祖辈几代官职不过县令,父辈也只是地方的小官吏,并辗转幕府谋生。

义山幼时跟随父亲漂泊江浙,本来应该是在父亲温暖的怀抱中享受关爱的年龄,父亲却离开了人世。他随母还乡中原,江南成了童年的记忆。

他在《上崔华州书》中自谓:“五岁诵经书,七年弄笔砚”。回乡后跟随“味醇道正,词古义奥”的堂叔受经习文,练就得文才斐然。

文宗大和三年(829年)移居洛阳,结识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

白居易一直非常欣赏李商隐,他懂得李商隐的价值,他甚至希望来世可做李商隐的儿子,李商隐后来得子小名也就唤作“白老”,只可惜“白老”智商平平,才情平平。

令狐楚更是对李商隐的才华赞叹不已,让他和自己的公子令狐绹一起,亲授骈俪章奏之学,予以他经济上的资助,后来又聘请他幕府做巡官。令狐楚不仅对他有知遇之恩,而且还更像一位父亲一样的角色引导着他的成长。他对令狐楚也甚为感激,他认为令狐楚的教导比功名更有意义。

大和六年(832年)二月,令狐楚任河东节度使,李商隐随之入太原幕府。

大和七年(833年)六月,令狐楚调任京职为吏部尚书,李商隐返乡,学道玉阳山。在这里,他和一位娇艳的女子相爱了,这是他付出了全部身心的初恋,相爱却不能长相守,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也留下了持久的伤痛。

这时的他毕竟还是年轻,年轻的好处在于还有幻想,功名排山倒海的诱惑力毕竟还存在着。

开成二年(837年),他又一次上京应试了,这一年,恰巧的是礼部侍郎高锴为主考,令狐绹为左补缺。高锴向令狐绹询问:“八郎之友,谁最善?”令狐绹说了三次“李商隐”,李商隐也籍此金榜终有名。

不幸的是,父亲一般的令狐楚也在这一年病逝。进士及第本来应该成为李商隐命运的转折,为他提供了一个才华可能被施展的平台;然而令狐楚的故去更是他命运的转折: 如果令狐楚还在,那么李商隐他后面的尴尬境遇也许可以避免,李商隐的悲剧命运也许会有稍许的改观,然而 历史 已经不能重新书写了。

开成三年(838年),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聘请李商隐入幕,李商隐答应了。由于欣赏李商隐的才华,再加上进士及第的文人被时人视为前途无量,王茂元将妾生之女嫁与李商隐。

一个是家族孤寒却被看好的青年才俊,一个虽是地方长官之女但系庶出,这门婚姻李商隐不能算是高攀的。王氏之所以在研究李商隐的生平中那么显眼,除了李商隐为其制作的一些悼亡诗之外,最大的缘由就是因为她使得李商隐在不经意间触犯了党争的禁忌,政治性因素占了很大比重。

李商隐在王氏之前已经经历过一场生死离别的爱情,李商隐虽未能够明媒正娶那位女子,但那位女子在他心目中已经是自己的第一位妻子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3]。王氏应该是长相还可以,年纪较李商隐年轻不少,通情达理,还为他生下了一双儿女,又及早地离开了人世。日久是会生情的,敏感而又善良的李商隐,从来没有抱怨过这段将他的政治前途宣判为死刑的婚姻。

从文宗开成三年(838年)到武宗会昌六年(846年),是他牵涉到牛李党争的一段时期。当时党争尖锐,旧幕主令狐楚与其公子令狐绹属牛党,皆有恩于李商隐;而李商隐再次入幕的王茂元却被视为是李党的。也就是说,作为令狐门人身份的李商隐又与王氏结为姻亲,他也自然被视为“背恩”、“无行”之徒。

进士及第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方能授予官职,当他去考博学宏词科的时候,本来是已被录取了的,但在吏部报中书省复查时他的名字又被删去了,理由是“此人不堪”。

武宗时代李德裕为相,李党得势,宣宗即位之后,李党屡遭贬谪,牛李党争也随着李党首领李德裕被贬崖州、死于寓所而告终结。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令狐绹知制诰,为翰林学士;四年(850年),令狐绹任宰相;五年(851年),令狐绹兼礼部尚书。李商隐屡次向他陈情,表白立场,希望得到援引,但令狐綯“ 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

在宣宗大中年间,李商隐在三次离家远游做幕僚中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十几年。大中元年到二年间(847年—848年)入桂林郑亚幕;大中三年至五年春(849年—851年)入徐州卢弘止幕;大中五年冬到十年(851年—857年)在四川梓州柳仲郢幕府。大中十二年(858年),李商隐因病去职回归故里。

他沉沦幕僚,他奔波宦海;他真诚永毅,但他无能为力;他满腹的理想才情,换取的是穷愁潦倒的生命哀音;他“笑啼俱不敢,几欲是吞声”[4];他官不挂朝籍,进士释褐,两为俗吏,三入幕府,陈情依人。

最终,或是在858年岁末,抑或是在859年年初,李商隐寂寞地死去,带着他的半世怅惘与一生遗恨。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5],崔珏用他这广为流传和征引的诗句注解了李商隐悲苦而短暂的生命。

不久,859年十二月裘甫反唐,884年黄巢义军被镇压,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先后长达25年之久。

907年,唐亡,结束了它曾经脆弱的辉煌和经由粉饰的太平。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6]

李商隐的诗中有很大一部分,反映了下层民众贫彻骨的生存现状和矛盾丛生、危机四伏的 社会 现实。

尤其是现身说法,通过对自己身世境遇的慨叹,深刻地揭示出当时整个知识分子阶层的精神苦闷和心灵上的悲愤,从而传递出荒凉清冷的晚唐气息。

他在抨击时弊的同时表达出了深广的忧愤,从《杜工部蜀中离席》、《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淮阳路》、《汉南书事》等诗歌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杜甫的影子。

其五言古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在主题风格方面,直可与杜甫的《北征》相匹比。他展示了一幅令人怵目惊心的画面:

京郊农村是何等的凋敝荒芜,农民生活是何等的凄惨悲苦。敏锐地触及到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民生疾苦、盗贼横行等 社会 问题,他还深刻地警示出官逼民反的现状,提出治乱“ 系人不系天 ”的进步观点。

他揭露统治者的骄奢*逸和昏聩庸弱时,无情辛辣的嘲讽直指帝王。

如《骊山有感》、《马嵬二首》、《华清宫》等直接讽刺批评了唐玄宗;《富平少侯》和《陈后宫》等讽喻唐敬宗的荒嘻无知;《华岳下题西王母庙》谴责了唐武宗的求仙行径:

他痛恨藩镇割据的状态和朝廷对藩镇姑息纵容的态度,他在反对藩镇叛乱时义正词严,与此同时他不遗余力地歌颂平叛英雄。

《随师东》虽为少作,却也显出了作者的不凡气度:“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他在《韩碑》中赞扬了中兴贤相裴度,在《复京》中称赞李晟将军。

他在甘露之变后以饱含悲愤的心情写下了《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诗作,展示了各方力量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与斗争,表达了“安危须共主君忧”的愿望。

他还更进一步探析兴亡的缘由,思索治乱之关键,总结出勤俭兴邦、奢逸亡国的 历史 教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8]

现实是无情的,苦难是沉重的, 情感 的压抑,理想的落空,脆弱的个体在无助中寻求心灵最佳的避难所,义山向佛便不在意料之外了。 他在与佛僧酬唱中讴歌自然之性灵、寄托自己的心绪。

在《别智玄法师》中,他感叹“东西南北皆垂泪”。

《奉寄安国大师兼简子蒙》在“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的背景下,抒发的是“日下徒推鹤,天涯正对萤”的情怀。

《高松》更是别有一番俗人不及之雅致:“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

《暮秋独游曲江》虽是一首悼亡之作,但“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已经深深地侵染着禅宗的韵味了。

王安石这样高度赞赏地点品他: “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

南宋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说:义山诗 “富于才调,兼极雅丽,包蕴密致,演绎平畅,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曲尽万变之态。”

张采田曰 “隐词诡寄”

刘熙载评论义山的风格时用了 “深情绵邈” 四个字。

叶燮认为李商隐的诗 “寄托深而措辞婉”

冯浩在为李商隐注解时说他 “埋没意绪”

朱长孺指出了义山诗歌内容和用词方面的特色: “纤曲其旨,诞漫其词”

鲁迅的评价亦颇中肯綮: “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

《幽居冬暮》是他的临终绝命诗:

自己已是衰暮颓年了,如同羽翼被摧折的鸟儿,再也无法展翅高飞了。幽居在寂寞的郊园,目触的景致是雪和冰,这是一个生命的严冬。

时光疾驰,暮年已至,然而匡正国家仍是平素之心愿。这是与一个帝国休戚相关的冬天与日暮,只可惜了一位卑微知识分子徒劳地哀叹,这该是何等凄冷的感受和寂寞的心情?

3、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在李商隐曾经学道的玉阳山,有两座道观: 玉阳观和灵都观。

李商隐住在玉阳观,灵都观里有一位年轻、美丽、聪慧、机敏、坚毅、歌舞兼擅的宋姓女子,她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这一对璧人很快地相爱了,这是彼此的初恋,他们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真诚与热情,这是无人能够取代的,也是至死不能忘记的。

这位女子的身份原本是侍奉公主的宫女,公主入道为女贵主,她亦随公主入道成为女冠,也即女道士、真人。

这场刻骨铭心的爱情被视为不伦之恋,它既无视一切习俗礼教,又违背了道教戒律,因而它无论曾经怎样地轰轰烈烈,都将注定是一场悲剧。

李商隐被逐出道观、赶下玉阳山;宋真人被迫堕掉腹中的胎儿,之后又被遣返回宫去作守陵宫女。

在《镜槛》一诗中,我们看到了这位面如芙蓉、纯如翡翠的女冠,她仪态优雅,精通音律,她的笑容妩媚可人,她的妆扮楚楚动人,然而“五里无因雾,三秋只见河”,这位女子可望不可即,诗人不可遏抑地爱上了她。

《闻歌》表达了诗人的爱慕与相思:“此声断肠非今日”。

《日高》诗云:“轻身灭影何可望,粉蛾帖死屏风上”,更进一步抒发了他心甘情愿为宋真人做出任何牺牲,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在《一片》中他终于鼓起勇气表白了:“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岁华流转,光阴易逝,我亲爱的人啊,不要辜负了这绚烂之极的青春,和我一起享受爱情的甜美与幸福吧。

《嫦娥》用“碧海青天夜夜心”来暗示心上人:不要被那陈腐的教义教规锁住了自己梦,不要把自己的真情尘封起来,更不要让世俗伦理道德的羁绊来扼杀我们自由的灵魂。

无题诗中“云浆未饮结成冰”,年轻的李商隐饱尝相思之苦, 情感 处于饥渴状态。

他们相会了,却来去匆匆。破晓的钟声已经敲响,你不得不返回道观,你一定是倚着墙边的那株梅树,微笑着回味昨晚的幽欢缠绵,又微笑地等待我们再次相聚。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9],我们无法结为人们所认可的“合法”夫妻,我们只有在梦中相见,然而好梦易碎,爱情的路怎么如此地艰难而遥远。《咏云》又是一场欢聚之后的伤感的清晨离别。

再来看看诗人的《碧城三首》。我们抬头见到的是星沉海底的窗外,当云雨飘过银河,我们隔河相望。你如那晶莹剔透的露珠,太阳出来你就要离去,我多么希望你能像珍珠一样,我可以不分昼夜地将你珍藏,挚爱一生永不分离。我在寂寞中回忆我们曾经拥有过的无限热烈忘情的欢爱,爱情的结晶也随着“检与神方”而失去。

在《圣女祠》中他追问:你何时才能再回到我的怀中?《寄远》一诗向世人宣告了他们爱情的永恒,无论沧海桑田如何巨变,也不能阻止他们彼此间的情深意切。那首名垂千古的无题诗出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们将永远相爱,此情永不移。

《重过圣女祠》时已是“一春梦雨常飘瓦, 尽日灵风不满旗”的寂寥凄冷景象了,曾经恋人的身影依然如在眼前。

诗人晚年在长安与宋华阳重逢,他回首过往,又写下了多首无题诗,“一寸相思一寸灰”,是经历过怎样的 情感 的人才会发出的哀艳与悲伤。无论怎样,“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0]这便是结局了。

李商隐是一位纯粹的诗人,他将他一切 情感 和精神的世界都寄寓给了诗。

他站在晚唐暗沉的暮色里,他热爱真实温暖的生活,但现实给他的是咀嚼不尽的酸楚与孤寂。

他悲伤着,隐忍着泪水,孤独地行走在人间,他的诗里是零落的梦想,是疼痛的相思,在精致的艺术世界中,他感动着世人。

参考:

1《全唐诗》卷372孟郊《结爱》,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196页。

2 《全唐诗》卷540李商隐《夕阳楼》,第6239页。

3 《全唐诗》卷422元稹《离思》,第4654页。

4 《全唐诗》卷540李商隐《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第6254页。

5《全唐诗》卷591崔珏《哭李商隐》,第6915页。

6 《全唐诗》卷581温庭筠《商山早行》,第6796页。

7 《全唐诗》卷541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第6299页。

8 《全唐诗》卷539李商隐《咏史》,第6223页。

9《全唐诗》卷540李商隐《中元作》,第6240页。

10 《全唐诗》卷539李商隐《锦瑟》,第6194页。

作者:王雷,洛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老师,英 美文 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从事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 关于中元的诗句

中元作(唐)

李商隐

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夜寄道侣(选 一)

(唐)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中元夜百花洲作

(北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节有感

(清)王凯泰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2 形容“中元祭祖”的诗词有哪些

1、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中元节有感》(清)王凯泰

2、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长安杂兴效竹枝体》(清)庞垲

3、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日赠张尊师》(唐)令孤楚

4、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中元日观法事》(唐)卢拱

5、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中元观法事步虚虚》(唐)殷尧藩

6、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中元作》(唐)李商隐

7、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中元夜》(唐)李郢

8、陶枕单衾障素屏,空斋独卧雨冥冥。 辋川旧拟施为寺,内史新邀写得经。 窗竹弄秋偏寂历,盂兰乞食信飘零。 年来会得逃襌理,长日沈冥不愿醒。——《中元日斋中作》 (明)朱曰藩

9、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 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 晼晚兰径滋,萧萷庭树幽。 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 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 子亦翫文史,及此同优游。——《中元雨中呈子晋》(宋)朱熹

10、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壸。 从来酷署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中元夜百花洲作》 (宋)范仲淹

3 中元祭祖的诗词有哪些

献果高坛祭祖先,设斋庭训忆灵前。

一年又是中元日,祝愿亡灵脱苦渊。 中元祭祖是佳期,烧帛化钱月影移。

织女牛郎初七会,来年还有好初七。 故人幽梦长,生死两茫茫。

每到中元节,坟前一炷香。 泪洒秋叶值中元,近隔咫尺不相见。

萌荫恩泽传万代,养育之情重于山。 纸钱烈焰入云端,先人恩情述不完。

坟前教得小儿拜,潸然泪流似涌泉。 岁至中元祭祖先,皓轮寄泪化冥钱。

兽烟数处香缭绕,斋果三时痛连绵。 冥界凡尘两无奈,仙山梦里几茫然。

凄风冷夜相思路,依旧人间孝占前。 浮生薄命总苍茫,别是中元触绪伤。

恍惚箫声迷耳目,依稀故影湿幽窗。 重寻蝶梦来生续,减尽黄花昨日香。

那更乱蛩悲未歇,又添清泪数千行。

4 中元泪古诗

示儿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5 中元见月赏析诗词

《中元节有感》(清)王凯泰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清)庞垲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日赠张尊师》

(唐)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中元日观法事》

(唐)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

(唐)殷尧藩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6 带有“元”字的诗句有什么

带有“元”字的诗句有:

1 元,始也。——《说文》

2 元,体之长也。——《左传·襄公九年》

3 始加元服。——《仪礼·士冠礼》

4 狄人归其元。——《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归国子之元。——《左传·哀公十一年》

6 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

7 牛曰一元大武。——《礼记·曲礼》

8 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新唐书》

9 执元德于心而化驰若神。——《淮南子·原道》

10 元首起哉。——《书·益稷》。

11 元,君也。——《广雅》

12 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总成尘。——宋·文天祥《得儿女消息》

13 开始;起端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14 又如:元始天尊(道教所尊的最高天神。据说他生于太元之先。故名);元初(起初);元由(原由。事情的起始和原因);元因(原因)

15 根源;根本。如:元本(根本);元序(最根本的秩序,指礼仪);元极(万物之本原)

16 指元气。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指人的精神,精气;中医名词,指人体的正气,与“邪气”相对。如:元炁(元气);元阳(男子的精气)

17 道家所谓的道

元,无所不在也。人能守元,元则舍之;人不守元,元则舍之。——《子华子·大道》

18 又如:元神(佛道经过修炼的灵魂。成仙得道的人,其元神可以离开肉体自由来往);元君(道教对女子成仙者的尊称);元龙(元阳,道教指“得道”)

19 指帝王年号

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史记》

20 朝代名。1206年,成吉思汗建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国,建都大都(今北京)。1368年,朱元璋军攻占大都,元亡。自定国号起,元凡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元至正间。——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21 又

元政紊弛。

22 又如:元人百种(书名。即元曲选)

23 数学名词。数字和若干字母的有限次乘法运算式中表示,变量的字母称元。如:一元二次方程

24 民众,百姓。如:黎元;元元;元元之民(众百姓)

25 在各国多种硬币中,仿古德国银质硬币塔勒的任何一种硬币。如:金元

26 ∶中国基本货币单位

〈形〉

27 第一,居首位的

二世元年七月。——《史记·陈涉世家》

天汉元年。——《汉书·李广苏建传》

阳嘉元年。——《后汉书·张衡传》

隆庆元年。——《明史》

28 又如:元题(第一道题);元辰(元旦;吉日);元首(迷信占卜名称之一,六壬课中的第一课,是大吉大利,如愿的课);元妃(国君或诸侯的嫡妻);元子(天子和诸侯的嫡长子);元女(长女)

29 大

夫基事之元命,必与天下自新。颜师古注:“元,大也。”——《汉书》

30 又如:元功巨勋(巨大的功勋);元庸(巨大的功劳);元勋(大功勋)

31 善;吉。如:元夫(善士);元元之民(善良的百姓);元正(善良正直)

32 本来;向来;原来

元犹原也。——《春秋繁露·垂政》

必先原元而本本。——《潜夫论·本训》

33 又如:元物(原物);元金(金属);元丝课(一种标准银锭);元名(原名);元身(原身);元心(本心,本意)

34 黑色。清朝避康熙(玄烨)皇帝的讳。改“玄”为“元”

自此而元焉。——清·洪亮吉《治平篇》

35 又

至曾元时。

36 又如:元黄(黑色与**。引申为吏治);元色(黑色);元玉(玄玉。黑色的玉);元狐(玄狐)

7 中元祭祖的诗词有哪些

献果高坛祭祖先,设斋庭训忆灵前。

一年又是中元日,祝愿亡灵脱苦渊。

中元祭祖是佳期,烧帛化钱月影移。

织女牛郎初七会,来年还有好初七。

故人幽梦长,生死两茫茫。

每到中元节,坟前一炷香。

泪洒秋叶值中元,近隔咫尺不相见。

萌荫恩泽传万代,养育之情重于山。

纸钱烈焰入云端,先人恩情述不完。

坟前教得小儿拜,潸然泪流似涌泉。

岁至中元祭祖先,皓轮寄泪化冥钱。

兽烟数处香缭绕,斋果三时痛连绵。

冥界凡尘两无奈,仙山梦里几茫然。

凄风冷夜相思路,依旧人间孝占前。

浮生薄命总苍茫,别是中元触绪伤。

恍惚箫声迷耳目,依稀故影湿幽窗。

重寻蝶梦来生续,减尽黄花昨日香。

那更乱蛩悲未歇,又添清泪数千行。

8 以元字开头的诗句

河湟 杜牧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韩碑 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永遇乐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春雪 白居易 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 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

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 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

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 上林草尽没,曲江冰复结。

红干杏花死,绿冻杨枝折。 所怜物性伤,非惜年芳绝。

上天有时令,四序平分别。 寒燠苟反常,物生皆夭阏。

我观圣人意,鲁史有其说。 或记水不冰,或书霜不杀。

上将儆政教,下以防灾孽。 兹雪今如何?信美非时节。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白居易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 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手拄青竹杖,足蹋白石滩。 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

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 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

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 龛间长丈余,门户无扃关。

俯窥不见人,石发垂若鬟。 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

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 如擘山腹开,置寺于其间。

入门无平地,地窄虚空宽。 房廊与台殿,高下随峰峦。

岩崿无撮土,树木多瘦坚。 根株抱石长,屈曲虫蛇蟠。

松桂乱无行,四时郁芊芊。 枝梢袅清吹,韵若风中弦。

日月光不透,绿阴相交延。 幽鸟时一声,闻之似寒蝉。

首憩宾位亭,就坐未及安。 须臾开北户,万里明豁然。

拂檐虹霏微,绕栋云回旋。 赤日间白雨,阴晴同一川。

野绿簇草树,眼界吞秦原。 渭水细不见,汉陵小于拳。

却顾来时路,萦纡映朱栏。 历历上山人,一一遥可观。

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 栾栌与户牖,恰恰金碧繁。

云昔迦叶佛,此地坐涅盘。 至今铁钵在,当底手迹穿。

西开玉像殿,白佛森比肩。 抖擞尘埃衣,礼拜冰雪颜。

叠霜为袈裟,贯雹为华鬘。 逼观疑鬼功,其迹非雕镌。

次登观音堂,未到闻栴檀。 上阶脱双履,敛足升净筵。

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钿。 黑夜自光明,不待灯烛燃。

众宝互低昂,碧佩珊瑚幡。 风来似天乐,相触声珊珊。

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 点缀佛髻上,合为七宝冠。

双瓶白琉璃,色若秋水寒。 隔瓶见舍利,圆转如金丹。

玉笛何代物?天人施祗园。 吹如秋鹤声,可以降灵仙。

是时秋方中,三五月正圆。 宝堂豁三门,金魄当其前。

月与宝相射,晶光争鲜妍。 照人心骨冷,竟夕不欲眠。

晓寻南塔路,乱竹低婵娟。 林幽不逢人,寒蝶飞翾翾。

山果不识名,离离夹道蕃。 足以疗饥乏,摘尝味甘酸。

道南蓝谷神,紫伞白纸钱。 若岁有水旱,诏使修苹蘩。

以地清净故,献奠无荤膻。 危石叠四五,磊嵬欹且刓。

造物者何意,堆在岩东偏。 冷滑无人迹,苔点如花笺。

我来登上头,下临不测渊。 目眩手足掉,不敢低头看。

风从石下生,薄人而上抟。 衣服似羽翮,开张欲飞骞。

岌岌三面峰,峰尖刀剑攒。 往往白云过,决开露青天。

西北日落时,夕晖红团团。 千里翠屏外,走下丹砂丸。

东南月上时,夜气青漫漫。 百丈碧潭底,写出黄金盘。

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 周回绕山转,下视如青环。

或铺为慢流,或激为奔湍。 泓澄最深处,浮出蛟龙涎。

侧身入其中,悬磴尤险难。 扪萝踏樛木,下逐饮涧猿。

雪迸起白鹭,锦跳惊红鳣。 歇定方盥漱,濯去支体烦。

浅深皆洞彻,可照脑与肝。 但爱清见底,欲寻不知源。

东崖饶怪石,积甃苍琅玕。 温润发于外,其间韫玙璠。

卞和死已久,良玉多弃捐。 或时泄光彩,夜与星月连。

中顶最高峰,拄天青玉竿。 (炯左换鼠)(鼠令)上不得,岂我能攀援。

上有白莲池,素葩覆清澜。 闻名不可到,处所非人寰。

又有一片石,大如方尺砖。 插在半壁上,其下万仞悬。

云有过去师,坐得无生禅。 。

9 古代关于钱的诗句

浔溪棹歌 董恂

米凭转斗接青黄,加一钱多幸已偿。

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

--------------------------------------------------------------------------------

咏浣纱溪 王昌龄

钱塘江上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

题袁氏别业 贺知章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

过襄阳楼 元稹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

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

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早晚暂教王粲上,庾公应待月华明。

--------------------------------------------------------------------------------

臣工 诗经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王厘尔成,来咨来茄。

嗟嗟保介,维莫之春。

亦又何求,如何新畲。

於皇来牟,将受厥明。

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

刺巴郡守诗 汉无名氏

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

披衣出门应,府记欲得钱。

语穷乞请期,吏怒反见尤。

旋步顾家中,家中无可为。

思往从邻贷,邻人言已匮。

钱钱何难得,令我独憔悴。

白头吟 两汉乐府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

平陵东 两汉乐府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

疾邪诗 赵壹

河清不可恃,

人命不可延。

顺风激靡草,

富贵者称贤。

文籍虽满腹,

不如一囊钱。

伊优北堂上,

肮脏倚门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79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