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小海”引客 “烹海味”留客——英林镇湖尾村的乡村旅游之路

“赶小海”引客 “烹海味”留客——英林镇湖尾村的乡村旅游之路,第1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新形势下,湖尾村乡村旅游要怎么走下去?”近日,在晋江英林镇湖尾村党群服务中心,下村干部黄月红、湖尾村党支部书记苏文宣及村两委干部聚在一起,商讨湖尾的未来。就在不久前,湖尾村获评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及“农家乐特色村”。

 作为滨海渔村,湖尾村有着丰厚的旅游资源。趁着天气晴好,记者徜徉于湖尾村,领略那份独特的滨海景观。乳白的沙滩、棕黑的礁石,雕刻着各色浮雕的亲海栈道,以及凌波亭、“海誓”礁、赶小海3D互动彩绘摄影等网红打卡点,让人流连忘返。踱步在村巷间,红砖古厝和番仔楼彰显着这里的侨乡印记,见证着湖尾华侨远渡重洋的奋斗历程。村中古厝或改造成海鲜餐馆,或打造成研学基地,或因地制宜设计成微景观。

 苏文宣告诉记者,2017年,湖尾村推出“赶小海”体验项目,一时间客似云来。为了丰富文旅功能,湖尾村还充分利用闽南古民居和滨海原生态特色资源,研究编制《英林镇湖尾村乡村旅游规划方案》,投入资金超1000万元,打造集滨海观光、滩涂体验、运动休闲、餐饮娱乐等吃、喝、玩、乐多位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区。近三年,湖尾村年平均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年平均旅游收入超1000万元。

 随着湖尾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为了适应新需求,村两委主动转变“运营模式”。“我们缺乏专业人才,包括景区安全员、活动对接人员、运营推广人员等。村两委精力有限、专业受限。”黄月红说,几经思考、讨论,湖尾村决定引进专业的运作团队。

 今年,湖尾村与泉州乡旅景区托管运营公司正式达成合作。“经过前期的宣传策划,端午小长假期间,‘晋江赶海1号’项目试营业,日均游客达3000人次。”该公司总经理林少程说,为了更好地推广湖尾村,他们还邀请了100多家旅行社(门店)负责人前来体验。

 随着冬季来临,来“赶小海”的游客日渐稀少,但前来湖尾的食客却络绎不绝。

 早在20年前,湖尾村的海鲜美食就远近闻名,而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醉美湖尾”的名号更响了。在村两委的引导下,不少村民选择在家开办海鲜餐馆、大排档。鼎盛时期,湖尾村有20多家海鲜餐馆、大排档,两三百名村民从事餐饮业。

 近段时间,村两委经过数次商讨,一致认为海鲜餐饮大有可为。“我们计划利用村里的红砖古厝、番仔楼,打造一个海鲜餐饮区。”苏文宣说,目前,村里正着手修缮两座古厝,待完成后再引导海鲜排档经营者入驻。“这是一次‘试水’,如果效果好,我们会再扩大规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苏文宣表示,湖尾村将继续发力,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化水平,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生活美起来。

各个地区的风格个性迥异,却和谐的共处于中华大地,融合成美妙的中国味道,而这分和谐便是中国精神的精髓,至高的艺术境界是和而不同,不同而和。

每个地区所独有的特点都是一份瑰宝,每个地区的元素都是真正的中国原创,若能对中国地区元素进行渗透品味,进而加以创新,或从中寻找灵感,与当代设计进行有机结合,便是与时俱进着的当代中国设计。本期将进入中国闽南地区品味其独特。

闽南(Hokkien),闽南即指福建的南部,地域上的闽南包括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但从地域和文化等多方面来说,闽南特指的是泉州、厦门、漳州三地, 俗称闽南金三角。

古式大厝

古式大厝是泉州最为典型的民居住宅类型。材质:瓦、石、红砖。

特点:穿斗木构架作承重结构,多采用硬山屋顶,弯曲起翘屋脊,脊角“燕尾式”华丽动人。

闽南的红砖墙反映着其地域的风格特性,这种特色和江南一带水乡的白墙黑瓦形成了鲜明的地域上的对比。但无论如何变化,以红砖作为基调主色,是闽南的显著特点,形成了所谓的闽南风格。

闽南古厝墙的构造和装饰的最大特点是墙石混砌,其次是白色花岗岩与红色清水砖在色彩形成既和谐又对比的效果。闽南古厝大多采用清水墙勾缝的形式,在墙面上有些闽南古厝采用“规则”红砖与“规则”条石并按照一定排列样式混砌,以造成另外一种形式感。

骑楼

沿街面用柱廓式骑楼,楼高有二层,三层,四层高低差落;单座建筑多为纵向进深布局,楼与楼相连成十里商业长街。

前面临街设店面,里面和楼上多作居住及货物堆放用房,厨房、卫生间设置后面,经营和生活都很方便。特点:夏天能遮骄阳,雨天可避风雨。

手巾寮

手巾寮厝是泉州古民居较为普遍的沿街巷建造类型。呈一种纵向延伸呈带状形式。面宽3至4米,单间木构。具有层层引深的气氛。

它由门口厅、天井、正厅、厅后房、小天井、大房、后房、窥脚、后尾或后落组成。有二落、三落进深,宅内留有一条前后连环的巷路,这种小型的民居住舍小巧亲切,装修也很简洁。

洋楼

又称“番仔楼”,造型新颖,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当地的传统形式与外来的风格相结合, 门窗 、外廓及装饰洋味尤为突出。

建筑材料:有水泥(洋灰)、钢筋、水泥花砖、花玻璃等。

如石狮市郊的拱星别墅,南安林路厝,鲤城青龙巷李宅,它们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代表着中西文化初期接触的杰出成就。

土楼

土楼坐南朝北,土木结构形式,圆形分水县山屋顶。墙基根(墙脚)厚12米,以山石叠砌门楣,上部以土夯筑。东、西、北三面壁拱券门,为出入口处,门楣上嵌辉绿岩石匾。

每个门都有两重门板装置,外门板上装有封钉铁皮,以防外犯火改。外墙与门设有枪眼等防御性设施,内部为穿斗式木构架的三层楼房屋,周环走廊设有木扶栏。土楼中庭筑有棱形的四合院式平屋,分别设七个阶梯上通楼房。

庭中凿一口大井作生活用水,周以石板构成圆形八卦图,计房百余间,建筑独具一格。

堡土楼

依山构筑,基本特征是高大、厚实的堡墙,墙上筑有跑马道和碉式角楼,墙内建有祖堂、厢房、护厝、厨房等建筑单元。布局合理对称,防御居住兼备,因地制宜设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构筑;基本上以村或家族为建制单位,功能齐全,居住、教育(配套有书院、书斋)、仪事等功能完备;装饰、装修上富有闽中地方特色,木雕、灰塑、彩绘等品味高、传统文化色彩浓郁。

石筑民居

完全以花岗岩石为建筑材料的民居构成了泉州沿海民居住宅的独特风貌。由于当地盛产花岗岩,所以它理所当然地被作为一种价廉物 美的 建筑材料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惠安、晋江、南安等地大都因地制宜,把那些班驳突兀,峥嵘嶙峋的石头变成了一组组泉州市石建筑的奇观。无论是墙基、墙身、柱础、柱子、楼板,还是门窗、石栏杆、石级梯,甚至整条街坊,处处精雕细琢,处处流露出泉州人民对石头的特有感情。

细节一:燕尾脊

闽南古厝的屋顶正脊或者为马鞍脊,或者为燕尾脊,都是中间凹陷两端微翘的优美曲线。燕尾脊更正式,两端探出高昂翘起,尖细,有轻灵飞动之势。

如果是五开间房屋,屋顶再多出两条燕尾,仿佛一大一小两双翅膀在飞翔。在中国各地,民居很少使用燕尾檐。为了防御台风,房屋通常建得低矮沉着,但檐角高翘,带来一种向上飞起的动感。从色彩看,底部是白石壁脚,上面是红砖红瓦,红白对比,明艳动人。

细节二:剪瓷雕

古厝屋脊上那高高飞扬的腾龙以及色彩艳丽的花草所组成的绝妙屋顶,它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让人惊叹不已。

双龙戏珠、八仙过海、桃园结义、双凤朝阳……这一出出的好戏、一个个精美的造型,其实是用破瓷碎碗粘贴而成的,这项艺术俗称堆剪,也被称作剪瓷雕,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的手工技艺。

若谷设计原创文章,转载前请获得主编许可。(信息部分来自于百度文库)

闽南建筑本身就有很久的历史,不仅拥有深入的文化底蕴,往往拥有不同的习俗和空间布局,更重要的是当地的居民非常聪明,能够就地取材,灵活运用该区域的石材,木材,泥土等。以下就是关于闽南最有特色的建筑以及闽南红砖建筑的起源。

闽南建筑本身就有很久的历史,不仅拥有深入的文化底蕴,往往拥有不同的习俗和空间布局,更重要的是当地的居民非常聪明,能够就地取材,灵活运用该区域的石材,木材,泥土等。以下就是关于闽南最有特色的建筑以及闽南红砖建筑的起源,如果大家想要了解这些知识,可以花几看看下面的介绍。

闽南最有特色的建筑

闽南最有特色的建筑很多,比如土楼,番仔楼,红砖古厝等等,都具有非常久的历史,也是民居中的瑰宝。

1、土楼

方圆错落、大型居民结构的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 房屋 。福建土楼是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

2、番仔楼

中国古代的烽火台、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英国的白金汉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美国纽约的沃尔华斯大厦,这些世界鼎鼎有名的建筑,都微缩在了一栋楼里,你见过吗?在福建的福建漳州绍安县城里的天然楼,就融入了这些元素。“天然楼”建于1930年, 建筑面积 600多平方米,是仿 哥特式建筑 ,共四层楼高、17个房间,外形将中国传统风格与欧陆格调融为一体。如今,经历过抗日炮火的天然楼,还依然挺立在那里,墙体没有剥落、裂缝,地板砖完好如初,风采依旧。

3、厝桥

廊桥俗称“厝桥”,意思是“像房子的桥”。福建的廊桥主要分布在宁德屏南和寿宁。建于宋代的万安桥,是目前最长的廊桥。而位于屏南棠口村的千乘桥被誉为最美的廊桥。

闽南红砖建筑的起源

福建博物院副研究员楼建龙认为,早在宋代,这种建筑已经在闽南地区开始推广和建造。红色的建材是专用于皇家宫殿、庙宇及帝王宗祠这一类建筑,被称为宫廷色,本为“庶民不许”,却在闽南民间大量使用,这除了与闽南人长期从事海外贸易,民间积累了巨大财富以及炫奇斗富、讲求排场的乡风有关外,由于福建沿海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山高皇帝远”,加上闽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特性,使得外形富丽堂皇,被称为“皇宫起”的违禁红色建筑在闽南一带悄然风行。

红砖建筑以三间张双落大厝为基本单元,大量使用红砖红瓦,广泛应用白色 花岗岩 做台基阶石,屋顶多为两端微翘的燕尾脊,壁、廊、脊等细部装饰十分精致,不仅外观独特,而且在装饰与色彩纹样等方面都与其他区域的建筑截然不同,既有“东方家园”雅称,又有“中西合璧”美誉,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以上的介绍就是闽南最有特色的建筑以及闽南红砖建筑的起源,很多人对闽南建筑只停留在很浅的认识阶段,还不知道这些建筑的特色以及文化内容,更不知道到底有哪些魅力。通过上述的分析,大家应该很快知道这些建筑的特征以及文化特色,为将来的古典建筑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建筑之中,有关闽南建筑,可是具有一定的辨识度。让人们看过一眼之后都会有与众不同的感觉伴随,现在有很多的闽南人往外进行发展,这种的建筑风格也慢慢的被扩散了,有关明末时期就已经传播到了台湾。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建筑之中,有关闽南建筑,可是具有一定的辨识度。让人们看过一眼之后都会有与众不同的感觉伴随,现在有很多的闽南人往外进行发展,这种的建筑风格也慢慢的被扩散了,有关明末时期就已经传播到了台湾,清代时期更是远到南洋,如今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能够看得到闽南的建筑风格,那么到底闽南建筑风格是啥呢?有关闽南建筑的特色名称也可以多认识一些。

闽南建筑风格是啥

闽南建筑风格从整个外观来看,不管是村子里面的民居还是附加的 豪宅 ,又或者是寺院里面的庙宇,大部分都是使用红砖还有珠红色的墙壁,给人们所留下的都是深刻而且又比较强烈的闽南印象。

朱红色予人温暖亲切之感,在绿色大地上,红砖建筑尤为突出。世界上欧洲的英国、法国与德国多用红砖,而中国大部分地区多用青砖,这种建筑风格是否为外来的影响,也成为考古学界饶有兴味的课题。

闽南建筑的特色名称

闽南建筑特色名称非常多,比如红砖古厝,石头厝,悬空寺,厝桥等,都具有显著的特征。

1、厝桥,廊桥俗称“厝桥”,意思是“像房子的桥”。福建的廊桥主要分布在宁德屏南和寿宁。建于宋代的万安桥,是目前最长的廊桥。而位于屏南棠口村的千乘桥被誉为最美的廊桥。

2、红砖古厝,红砖古厝是福建省四大民居之一。它分布于闽南、闽中的沿海县市,红砖红瓦,白色石基,中间凹陷两端微翘的燕尾脊,精美的石雕木雕装饰,华丽古典,规模宏大,像极了皇宫和庙宇。其红砖居民群落所蕴含的建筑艺术、文化内涵十分深厚,被誉为闽南传统建筑的标志。

3、石头厝,福建平潭,盛产石头和台风,为了抵御台风和海浪,在那个贫困的年代,人们只能拿山上的不同颜色的石头做建筑材料,当彩色的石厝错落有致的坐落在这座海岛上,阳光撒向这片土地时,五彩石头的房子仿佛有了生机,像一座童话中的彩色城堡一样,拥有迷人的魅力。

4、悬空寺,永泰悬空寺,又称广岩寺,明宋时期扩建为寺。依岩藏洞,巨石当瓦,构筑奇异,用百余根杉木纵横交错地支架与悬崖峭壁前沿,背依千片岩,面临百丈深谷,宛若空中阁楼。

有关闽南建筑风格是啥和闽南建筑的特色名称,上面已经给您做出了一些介绍,其实有关风格方面问题还是分为很多种的,另外对于闽南的建筑风格不仅仅是展现出来建筑的外观,其次在道观还有民间宅地都是能够凸显出来的。对于建筑的特色名称也是比较多,每一种名称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显著特征。

说到 福建

我们总是会先想到厦门,

却忽略了一个与它只有20分钟动车距离,

被誉为 中国最美海岸之一 的城市。

这个城市 深藏在闽南

独居在厦门隔壁,

它是 如此的低调

却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北承福州 ,南接厦门

东望宝岛台湾

是全国首个 东亚文化之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

上丝绸之路起点

列入国家“一带一路”

战略的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还是 闽南文化的源头

也是马可波罗眼中的 “世界第一大港”

它虽然是一个小城市,

但却是国际闻名的 花园城市

经济总量连续十九年居福建省首位,

有着长达 421公里的海岸线

被誉为 “中国八大最美海岸” 之一,

它保留着完好的 闽南古厝

有中西风格相融合的建筑,

它甚至比厦门还有 文艺 风情,

所有的建筑都带着 古色古香 的风格。

也有美景和 美食 ,

但几乎鲜为人知,

它就是—— 泉州

相比于厦门,

福建本地人似乎更喜欢去泉州。

不仅消费比厦门低,

那里的海滩没有熙攘的游客,

清澈见底的海水不输三亚;

青石板铺就的红砖巷道里,

保留着与台南相似的 古早味

行走在泉州的街巷,

你会心甘情愿地迷路。

泉州,又称 鲤城、刺桐城

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听说泉州老城区中,

一砖一瓦特具 历史 感。

2021年7月25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由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泉州的 街道 的转角处,

随意听见浓厚的 闽南语

穿梭在整片整片的 骑楼 里,

不经意间邂逅一间 庙宇

或遇到几栋早已褪色的 老楼

难怪连白岩松都说:

泉州,

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01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三步一庙,五步一堂。

1、开元寺

开元寺始建于唐代,有1300年 历史 ,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在大殿边闭目聆听下那缭绕梵音,也会让人心生一份安宁。

最出名的是宋代两座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仁寿塔和镇国塔,塔身浮雕精美,是泉州的名片和象征。

2、承天寺

承天寺没有开元寺的名气大,却独有一份清净幽然。

精致的飞檐画壁充满了艺术感,空气中有淡淡的香火味,如今已不复昔日的古朴,但仍然清幽宁静。

3、清净寺

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一进门,心瞬间就静了下来。

门楼穹顶的伊斯兰文古兰经,彰显着另类的异域风情,不需要繁复的花纹与色彩,就是那么几根柱子立在那,加上一幢简单的圆顶建筑,千年的 历史 都沉淀其中。

4、泉州府文庙

府文庙 历史 悠久,集宋, 元、明、清四朝建筑形式,规模宏大,规制完整,建筑优美。

它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2016年的央视春晚的东部分会场就设在这里。

5、天后宫

天后宫是所有妈祖庙中现存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现仍保留一些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

在天后宫的门前还有一处德济门遗址,曾是刺桐城雄伟的镇南门,是宋元时期刺桐城的象征。

6、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古老的清真寺隔壁,也称关岳庙,关帝庙的规模不算大,却是香火最旺盛的寺庙之一。

泉州商人以拜关公财神爷为信,每到节假日,整座寺庙便被烟雾袅绕,庙前人山人海,热闹却不喧嚣。

7、南少林寺

这座位于泉州清源山东麓的古刹,始建于唐朝,经历三兴三废,是南派少林武术的发源地,距今已有上千年的 历史 。

02

走进泉州的古城渔村,

静静诉说着 历史 的印记。

1、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城墙下的居民区里,生活着当年抗倭军队的后裔,这里的惠安女也有自己独特的装扮,花头巾、露脐袄、肥脚裤。

古城的老街是清一色的石头街,老街两旁是朴素的民居,石房子、红砖厝、木结构房子都没有太多的装饰,这些不同年代的建筑透出岁月的斑迹,沉淀的光芒还在。

2、永宁古城

永宁是一座具有600多年 历史 的古卫城,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历来为闽东南地重要港口及海防重地。

在老街上漫步,很多旧日的繁华依稀可见,大量古色古香的木楼群,保存完好。

3、五店市

来到泉州,不可错过晋江的五店市,这里堪称闽南红砖古厝的博物馆。

这里是泉州的传统街区,建筑都是红砖瓦的结构,颜色非常漂亮,屋檐廊柱上有比较精细的雕刻。

4、蟳埔村

离泉州老城10公里外的晋江入海口,在一排现代化的高楼旁边,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蟳埔村。

这里居住的是古时阿拉伯人的后裔,虽经历代与当地汉族通婚,但中亚的遗风尚存,在港口可以看到头戴斗笠又围着头巾的蟳埔女,扛着上百斤的海蛎装卸。

03

走进泉州的老街,

体验最市井的烟火气。

1、泉州西街

西街对于泉州的意义,就如同山塘街之于苏州、河坊街之于杭州,东关街之于扬州。对大多数慕名而来的人来说,这里是认识泉州的第一站。

在不到一公里长的街道上,矗立着开元寺、东西塔、小西埕、红砖古厝、番仔楼等景点……漫步其间,你会发现这里每一条小巷的古味,都能让你感受到时间的倒流。

2、涂门街

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的中心地带,是泉州文化遗产最丰富的一条街,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

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分布着清净寺、府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世家大厝、三十二间巷等。

3、石狮老街

石狮老街被称为“八卦街“,共有“九街十一巷”。各街之中糕点炸物、果蔬鱼肉、服装鞋帽、宗教佛具……林林总总,应有尽有。

在这里,泉州人的特色与口味、特定节日的好料与风俗都能感受得到,是体验泉州最真实生活的好去处。

4、水门巷

老泉州人每天的生活,很多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在这条100多米长的小巷子里,拥有各式各样的早餐店,面线糊、猪血汤、信杯饼以及简单的豆浆油条,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04

舌尖上的泉州

懂生活的城市自然也懂 美食 ,在这座传统而有活力的 美食 之城,人们总能找到他情绪上的归属。

面线糊、海蛎煎、牛肉羹、满煎糕、烧肉粽、四果汤、姜母鸭、花生汤、猪血汤、土笋冻、润饼菜、蒜蓉枝 等。

想品尝泉州 美食 ,小吃扎堆的西街、老字号一条街的金鱼巷和生活氛围浓厚的天后宫,都是泉州老城里最值得一去的 美食 聚集地。

泉州,

就如同一本被遗忘的旧书,

偶然捡到,便爱不释手

这里有福建最远古的味道,

感受它的孤寂的同时,

你也会感受到它的倔强,

和带着古典主义的浪漫。

从山脚下的村庄,一路开车向山上前进。连续的盘山道,曲折蜿蜒。行驶在岭南的丘陵上,前方就快要到了我的故乡。

观山村,一个闽南普通的山村。这里是“泉州南安第一侨乡”、“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摇下车窗,迎面柔顺的微风吹来,嗅着混合花香和树木的味道。望着眼前熟悉的景色,有3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

大概40分钟,也不知道拐了多少道弯,车到了故乡的家门口。眼前这栋典型的闽南红砖古厝就是我故乡的家。

上面是这样介绍闽南地区的古厝。

记得小时候父亲跟我说过:“咱们家的房子,是在你出生的那年开始盖的。”

“当时村里的路都只是单行车道的泥土路,甚至有的地方都没有路。也没有其他机器设备,所有的材料都要靠人工一点一点从山脚下抬到村里。”

“那个时候经济状况也不好,只能每年赚一点钱投入到故乡房子的建设。前后总共用了9年的时间才盖好房子。”

现在我已年近40,也更加能体会父亲当时跟我描述的这个场景。

年轻的我当时还不理解如何才是坚持做一件事,也不理解家对于我们都饱含着什么意义

这栋承载着我们家30几口人的房子,也记录着我们一家人的喜怒哀乐和柴米油盐。

这是一段尘封的历史,更是一辈人酸甜的记忆。

闭上眼仍能想起爷爷坐在门厅的竹椅上,喝着茶,望着孙子孙女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

夜晚望向浩瀚无际的天空,星光闪烁。耳边知了的声音叫个不停。

清晨鸡鸣声会叫你起床,山村里经常会大雾弥漫,犹如仙境。

古厝的结构基本如下图。

民间普遍称呼这种古厝为三间张和五间张,其按进深大小可分为“一进”、“二进”、“三进”、“四进”、“五进”五种。

其中二进的大厝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三进或三进以上的称大三间张或大五间张。我们家是典型的一进五间张。

在古厝门楣的匾额上,随处可见镶刻着这些醒目的大字:“金墩衍派”、“清河衍派”、“陇西衍派”、“军城传芳”、“江夏传芳、”“金墩堂”等等。

它们不但说明如今闽南地区居民主要是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强调祖先渊源的形式,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家族宗亲文化的传承。

李姓家族分为两大支脉,分别为陇西衍派和梧桐衍派。我们的门楣牌匾上是陇西衍派。

村里的族人都会分辈分,什么“成”字辈,“瑞”字辈……

通常有些人比你年轻,但你甚至叫他爷爷。外地来的朋友也会被我们喊得一脸懵逼。

过年的时候,在全国各地经商的闽南人都会携着家人一起回到故乡过年,探亲。

平日里的留守村也一下变得热闹起来。

在这个时间段也是村里各家各户活动最多的时候,有结婚的,有祭祀的,有赚钱回家乡扬眉吐气的,还有盖了新房乔迁的。

每家的活动村子里的亲朋好友都会来参加,大家也是通过这样的宴请流水席的沟通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加强宗族的情感。

在中国封建社会典型的农村生活模式中,必然包含了家居、家族教育、祭祀三要素。

而闽南古厝巧妙地结合了居住、家族教育系统、宗庙祠堂三位一体的生活模式,以深远的睿智思考着如何繁衍家族,和谐共存。

可以说古厝是中国家庭的集合,是中国文化的缩影。

提起泉州石狮的 旅游 景点,最熟悉的就是姑嫂塔、六胜塔这样的标志性建筑。闽南红砖古厝在这座小城里也随处可见,但有这样一栋洋楼,虽然 历史 不久,但却以其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被评为泉州十大魅力古民居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低调的位于石狮市宝盖镇龙穴村,不被游客打扰,即使在五一小长假,也罕有人至。

跟着导航七拐八拐找到这座别墅,侧面就已令人着迷。景胜别墅现在是外围免费开放参观的,但里面还有别墅主人的后代居住,所以内部是无法进入的。有人居住的房子,才能保留一丝生活气息,才是对建筑最好的保护。

大门牌匾上的字已经模糊,看不大清楚,在门前有两块石碑,有别墅的大致介绍。轻轻走进这栋别墅,仿佛走进了70年前的岁月,不忍去打扰。据资料显示,景胜别墅占地面积1565平方米,坐西朝东,为面阔五开间四周带回廊的四层楼房结构。外墙开设左右两个门楼,墙体为闽南典型砖石砌筑,门楼外形虽模仿传统木结构样式,却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大门门楣镶嵌泉州书法家张鼎题写的“曝麦观书”石匾,也是楼主倡导耕读传家的一种思想。他虽然事业有成,腰缠万贯,却能以淡泊平和的心态,希望后辈尽其所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观书”“曝麦”也可继承祖德,弘扬家声。

景胜别墅的主人高祖景年轻时就漂洋过海,前往菲律宾谋生,后成为菲律宾有名的烟草商。1947年,发达后的高祖景耗资近20万美金,在家乡动工建造这座豪宅,由他的妻子和二儿子亲自负责监工,历时两年多方才落成。景胜别墅落成时,高祖景从菲律宾带回一台16毫米**放映机,在新居前空地公映《一江春水向东流》《啼笑因缘》等故事片,这是在石狮第一次放映有声**,故成为石狮**发展史的一则佳话。

景胜别墅落成后,高祖景邀请泉州诗人、书法家张鼎将其家族渊源、奋斗历程、人生感悟及其对后辈的期望浓缩创作成四首七言绝句,让人镌刻在青石板上,随后镶嵌在大门两侧作为家规以教育启示后人。四首七言绝句内容如下:

一、乡居龙穴水山清,渤海分支世胄荣。剪马曾传先代训,射雕应继旧家声。

二、少小耘田壮远游,岷江拓业几春秋。腰缠万贯非容易,历尽辛勤运尽筹。

三、世界风云几变迁,艰危历遍庆安全。归来松菊存三径,满室团圆相卮天。

四、自来积善有余庆,楼阁轩昂姓氏芳。更教儿孙耕与读,观书曝麦绍前光。

而当内部装修至二楼时,石狮开始“解放”了,高祖景的妻子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带着儿子离开老家,返回菲律宾。此后,高祖景一家再也没有回到家乡,这座自己劳心建造的豪宅他们一天也没居住过。

细观整个别墅,构造精巧。为防盗在回廊楼梯口设置可推拉的铁栅栏,房子的门窗上也装有铁制的防护网。别墅的墙面是到处都有某疯狂年代的特殊印记。好在这座豪宅并未因此而荒废,现主人据说是高景胜的侄子,从1960年起入住此处,由于看护得当,除了墙面的涂鸦外,其他地方基本没有遭到破坏。

最为特色的就是回廊天花板上的这些装饰,每两根梁柱所隔成的一个方框正中均设一个。有狮子、凤凰、人物骑马等各种样式,即使经历了70年的岁月颜色稍有脱落,但仍可以看到当时设计之巧妙,猜想这个可能是用来做灯具?

放大了来看这些装饰物的细节,一尊佛陀骑在天马之上,天马还脚踩祥云。

狮子脚踩地球之上,不知是否有“石狮”地名之寓意。

檐沿设有雕饰动物滴水口,使屋顶平台不易积水。

正面中部回廊凸出,顶层有雕花山形排楼,第三层平台中间建有一座重檐六角亭,堪称传统闽南红砖建筑与西洋建筑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

中午到访,大门紧闭,也不方便推门打扰,内部结构无法窥见,但从外部的建筑规模可推测内里必定也是极具实用价值。这座70年的老洋房,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侨民衣锦还乡、炫耀财富的特殊心态,也蕴含着叶落归根、安享晚年的传统观念。只不过,如同景胜别墅的命运一样,不管是那个时代还是现代的侨民建筑,大都只是徒然伫立,做着无谓的炫耀。它们的主人,能够真正回来享用的,没有几个。

泉州十大魅力古民居之一,深藏在石狮不知名小村内游客稀少,70年前主人耗资近20万美金建成,却一天也没住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0220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