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美学,这件很个人化的事情

谈谈美学,这件很个人化的事情,第1张

作为设计师的我,日常最喜欢讲的一句话是:每个人的审美都不同。是的,大家都会说审美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但,你能确定每个人真的都有审美能力么?

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当他跟我聊起我学的专业时,他总是无法了解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生活会如此的忙,不就是画几张图纸么,建筑不都长一个样子么,就是一个方盒子啊,几片墙基隔窗,能用就行了。我当时是…………

我瞬间才明白对于序贯朴素生活的中国人民而言,花费不必要的钱在居住上是不值得的,对于他们来说,房子只是一个生存问题。他们没有想过不一样的房子,不敢想象住在另一种房子中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不管是二十几岁的我们这一代,还是五十几岁的父母那一代人,对房子的可能性并没有多大的期望,很多人也就只能按照看见的周边人住的房子来设计自己的房子,中国设计的抄袭特性自此所向无敌。

美,是一种自我感觉舒服,适应自己生理与心理舒畅的感觉。在这个维度上的美才是我们说的很个人的审美,而不是未经思考的习惯,不是对昏黄灯光与昏暗房间的习惯,不是对喜庆的红绿配服饰的习惯,也不是一定要有大电视机的超大的气派客厅。在选择一个房子抄袭时,最起码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吧。试想,一个拥有超大落地窗的,开窗超多的房子放到大东北,结果是暖气终日都开不够,天天在屋里瑟瑟发抖,这是适合的么,是美的么?

服装讲究适合穿者的身材、样貌、个性、出席场合,在这些前提下谈论美才是有意义的。建筑也是一样,依据当地水土条件、气候、使用者等的前提下,再去谈论是不是美。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建筑并不仅仅是必需品,同时是提升生活质量的有效利器,也可以是奢侈品。

PS:下图为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建筑界后辈们顶礼膜拜

南京,是一座古今交融的城市,从六朝古都到世界文学之都,留下了云锦织造、金箔锻制、金陵竹刻等令人惊叹的中华民族艺术瑰宝。也许是基于浓厚的文化氛围,南京是对新鲜事物,新的文化艺术有着极高的吸纳力,使其成为了融合多元文化精华的艺术之城。驾驶着全新揽胜星脉穿梭于金陵城中,称得上是一场艺术的盛宴,一次精神的洗礼。

SUV界的艺术品

南京的美从不单一,城市的古韵与现代风巧妙结合,古今碰撞,新老并秀,成就了南京独特的协调美。作为揽胜品牌的“美学先锋”,全新揽胜星脉对于美学的理解亦恰巧如此。既保留了揽胜家族的纯粹与典雅,又以简洁灵动的线条,满足了年轻人对时尚的追求。

全新揽胜星脉采用了全新设计的进气格栅,似乎透露出了一种中国文化特有的古韵。前大灯造型设计简约化,并采用了像素式LED前大灯,具备流水式转向灯功能,尽显科技感。

揽胜星脉有着一个非常有辨识度的设计,那就是它的车顶、腰线和尾部下沿的延长线,最终会汇聚到一个点上,拥有揽胜家族中最低的风阻系数032Cd。这也使得揽胜星脉即便只有4米8的车长,也能具备灵动大气的车身姿态。

当然,悬浮式车顶、伸缩门把手、隐藏式排气管和简明的车尾徽标设计,都进一步体现了揽胜星脉浑然一体的视觉美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试驾的车型还配备了可主动调节高度的空气悬挂,当悬挂调到最低,并配合22英寸铝合金轮毂,动感低趴的性能感瞬间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极简·豪华

全新揽胜星脉的内饰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升级,甚至第一眼让人有种陌生感,新车取消了独立的空调控制副屏和经典的屏显旋钮设计,中控岛台的设计也趋于极简化,除了换挡档杆以外已经看不到多余的实体按键,看起来还颇有新势力的感觉。

中控部分仅保留了一块114英寸的触摸大屏,曲面设计观感十分和谐。内部搭载了InControl OS 20信息娱乐系统,而且超过80%的指令,均可在2次点按之内触达。体验一轮下来,在驾驶过程中进行操作确实没有明显不顺手的感觉,按键位置清晰,一触即达。

对于车内豪华氛围的营造,全新揽胜星脉依然具备顶级水准,前排采用了豪华温莎打孔真皮座椅,带20向电动调节,包括靠背两侧的包裹度都能进行调节,并且还支持按摩和通风加热等功能。四温区自动恒温空调以及空气净化系统,让车内始终保持洁净舒适的环境。尤其是面对越野路况的沙尘乱飞,车内完全不用担心。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揽胜星脉还配备了MeridianTM环绕音响系统,其自带的主动降噪功能可以说是旅途中必备神器,尤其在非铺装路面上行驶时所产生的胎噪,都能主动抑制,保证车内的舒适体验。

公路、越野,全地形精通

揽胜品牌最为人称道的在于其驾驶品质以及越野性能方面,此次的南京试驾也恰好能充分感受到全新揽胜星脉在驾驶层面的魅力。

由园博园驶向四方艺术湖区,途经有着南京“十里画廊”美誉的七珍线,风景清幽秀丽,同时蜿蜒曲折的道路也是体验全新揽胜星脉操控的最佳场地。

轱辘哥驾驶的这台全新揽胜星脉搭载了英杰力30T直列六缸双增压发动机,拥有400PS的最大功率和550N·m峰值扭矩,配合48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无论是起步还是加速都能带来细腻且澎湃的动力输出。

在车速感应式电子助力转向系统(EPAS)和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的加持下,全新揽胜星脉面对连续的弯道都能轻松自如地滑入车道,有着清晰地指向性和循迹性,能够带来相当强的驾驶信心。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在连续下坡路段发挥了出色的作用,能够明显感受到制动距离并没有因下坡路段而延长,而且转向能力和稳定性都保持在最佳状态。

没有开过揽胜去越野,你永远也不知道原来越野也可以如此从容和轻松。

驾驶着全新揽胜星脉驶入九华山,深谷、密林,碎石遍地,根本不知道前方会面对怎样的复杂路况。但全新揽胜星脉搭载的ATRS全地形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我的顾虑。

打开3D全方位车身影像系统,不仅有360°周身视图,还有清晰的透明底盘,以及涉水深度、倾斜角度等都能一目了然,安全感油然而生。

Terrain Response®第二代智能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支持6+1种驾驶模式,当你打开越野模式,将底盘高度调节为越野,系统会智能提升发动机、变速箱、中央差速器和底盘的性能。再加上电子空气悬架和自适应动态系统,碎石路段也能达到如履平地的效果。

当车速在35km/h至30km/h之间,车辆的ATPC全地形进程控制系统就会启用,能够帮助驾驶者在越野路段中保持稳定车速行驶,就算没有黄金右脚,和老练的越野经验,也能应对泥泞沟壑烂路等中低强度的越野路况。

越野的目的是为了抵达更美好的远方,而全新揽胜星脉正是为你熨平前路,带来轻松舒适旅程的完美座驾。

于揽胜品牌而言,星脉算是一款相当年轻的车型,是品牌先锋设计和年轻化的体现,在诞生之初就带来了跨越时代的美学设计,如今看来依然足够超前。而全新揽胜星脉的推出,又进一步实现了智能科技豪华体验的进阶,让“新现代豪华主义”的魅力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My车轱辘,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邂逅”这个词明媚且轻软,犹如一缕缕暗香疏影,横斜在红尘的渡口,让人闻之心动。人世间美好的相遇,多半由邂逅两个字在心底衍生。

这个词犹如一个时光宝盒,收藏着所有的经典桥段。一旦开启,那些蛰伏的碎碎念念,那些令人心动的雅致旧物,便如同只只彩蝶在眼眸、在心底振翅欲飞。

邂逅,是与美的相逢。如果可以穿越时空,我最想邂逅两个人:一个是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芸娘”;一个是被世人称为“生活美学家”的袁枚。

世人认识芸娘大多是因为沈复的《浮生六记》,六记中仅存的四卷,我最喜欢以芸娘为核心的《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这两卷。

懂文辞,善解语的芸娘是一个浑金玉璞成为一体的女子,她热爱自然,流连于风花雪月;喜欢交朋友,闺蜜众多而且大多生动有趣;闲来也会和沈复斗嘴取乐,温厚的性情使她常常处于下风;见到美好的事物便如醉如痴……

芸娘虽出生在古代,骨子里亦有不同寻常的热情与浪漫,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她喜欢美景、美文、美人,沈复帮她挖掘出很多作为“人”而不只是“妇人”的快乐。也许,真正的爱,应该就是这样吧,不是愿意给你更多,而是愿意带你领略更多,帮你变成一个更善于体验生命乐趣的人。

芸娘是风雅感性的女子,她用自己的聪慧和沉静,把与沈复清寒不易的生活,过出了清暖温柔的味道。

再读《浮生六记》,在文字中邂逅芸娘——这个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诗意女子。心底里依然喜爱她对诗词歌赋的小小才情;喜爱她对平淡烟火的满满热情;喜爱她把繁琐的日常经营得意趣横生;喜爱她对沈复一生的深情和痴情;喜爱她对花木园林艺术的精妙入神;喜爱她对起居饮食到衣服器皿的适宜雅洁……

一个男人生命中如若遇到“芸娘”一样的女子,愿用她的深情、长情和才情谱写属于他们的“浮生六记”,他一定会对此女待以倾城的柔情,给她安暖的余生!

逍遥唯有随园,任性最是袁枚。懂情调、懂生活的袁枚辞官后,重金买下小仓山“随园”。辞官后,他决心做一个洒脱不羁的人,把随园打造成"一个随心所欲的居所”。本着“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奇峰怪石,重价购来,绿竹万竿,亲手栽植……”的园林设计宗旨,他把随园打造成了南京最美的风景。

在清代乾隆年间,袁枚与纪晓岚素有“北纪南袁”之称。袁枚爱美景,也爱美食,且懂得吃,他写的舌尖上的中国文化食谱——《随园食单》,受到世人的追捧。

袁枚用自己热爱的方式过好一生,把自己活成了自己最好的作品。他的生活美学,他的美食文化,传承了一个又一个百年。

有时候,一次短暂的邂逅,便会有一些蕴藏的美感,惊艳了你的眼眸。一日,偶遇一家普通的饭店,因为店内诠释了袁枚极富格调,极有风情的生活美学理念,整个室内便因品味和雅趣熠熠生辉。从我遇见它的那一刻,我就被店内的风格深深吸引住了眼眸。

室内的每一处装饰,都有它独到的`风雅,独有的清幽。隔着流年的纱幔,我仿佛看见,袁枚——这个数百年前的诗人、散文家、生活美学家,手捧令世人艳羡了数百年的《随园雅集》,在室内低眉浅语;看到他身着长袍时的从容飘逸;看到他把生命中的每一寸光阴过到极致;看到他把每一个烟火日常过出风雅意趣。

在清代颇有声誉“南袁北纪”中的袁枚,这个清代的才子,这个生活美学家,鲜衣怒马一辈子;轰轰烈烈一辈子;随意享受生活中的美学一辈子,一生激情飞扬,把生活过得活色生香,他应该是人生最大的赢家。

严格来说,我和文字也是一种美丽的邂逅,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我都在用文字接受并传达着美好的事物。

常常幻想某一天,我亦会在时空之门邂逅芸娘,和她一起去南京畅游袁枚的随园。去随园看风生竹院,月上芭蕉;与她持轻罗小扇,并坐小窗,看飞云过天,变态万状;与她赏秋菊,谈园艺;与她共饮藏在荷花苞内的清韵茶;与她西窗下聆听雨打芭蕉落闲庭……

人生最美是邂逅。如若邂逅芸娘,我定会和她成为推心置腹的好友,她会带我看她在假山花草间,用细线绑置的栩栩如生的草虫;我会给她看我在青花瓷盆内养的“空山无人,水流叶绿”的石头,看我用一湄好水滋养的一山烟岚……

1 求与美有关的古文、文言文和名言警句

一、“五色令人目盲”: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主要 是依据他的朴素辩证理论,一般地讨论作为艺术美鉴赏对象的“五色”、“五音”, 如果变成了过分的感官享受和毫无节制的满足,就会失去鉴赏艺术美的初衷,甚至 会失去其审美价值,而成为一种事与愿违、伤害身心的精神负担和审美“灾害”。

老子的美学观,与其哲学观中“道”的学说和政治观中的“无为”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他认为凡是那种“服文采、带利剑”(五十三章)之美,就和一切有为的东西一样,只能对人有害,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十二章),都是说“有为”之美必然损害人的本性。在老子看来,真正的美不在声色、富贵等外在的东西,而只能是自然本身,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十九章)之道才能体现。这样的美,就表现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十一章)。即是说,最完美的音乐是从没有声音处听到的,最美好的形象是从没有形象处显现的;一旦有了具体的声音、形象,反而破坏了自然的完美。这就是合乎“道”的美。老子的这些见解,接触到审美的境界问题,揭示出审美活动中一种超越对艺术的简单感知的审美体验,开了中国古代美学追求“自然”、“真美”、“意在言外”、“全声之美”等理论的先声,也奠定了与儒家美学双峰对峙的道家美学的基础。

二、“乐由心生”:

《乐记》中对音乐的本质有着精辟的论述,肯定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它认为:

“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荀子有《乐论》一书,可相印证。

以上都是可以各看到一个系统的,下面是些散句:

1、见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史记·吴太伯世家》“

2、美,甘也。——《说文》

3、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龚自珍《病梅馆记》

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八佾》

5、钟嵘的《诗品》也从诗的角度系统地论述美。他反对人为的声律,提倡自然声律,保持诗歌的自然美。其“自然英旨”指的是自然精美,也就是真美。

6、

7、

8、

9、

人之美是美的重要表现形式,不可忽也,。

2 美学散文 美学散文

以下是我的文章。

舞之灵 未到隆冬,大地便开始寒风凛凛,这个在高原上驰骋的舞之灵,循着大地母亲的召唤下降临了……当厚厚的浓雾被晨风撕破,当清鲜的空气因晨光拉开帷幕,当孤独的鸟儿为憧憬儿啼啭……埋藏在天空深处的匣子,在这个爱与美交织的人间天堂的诱惑下,悄然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匣门,一个个多姿多彩的舞之灵在晨露中畅怀!它们像一根根纯洁的鹅毛,在微风中飘舞;似一缕缕轻如鸿毛的柳絮,轻风扶杨柳;如一朵朵洁白如玉的杨花,晶莹剔透……它们白而不纯,但颇带几分乐趣——瞧,刚刚还是银花满天,现在大地便银装素裹。它们在天空中飘飘荡荡,轻歌曼舞;既是天女散花,又如群仙起舞;它们如鹅毛一样轻,似柳絮一般柔,像杨柳一样白。

在全民载歌载舞的好景象中,它们大展身手,舞态婀娜多姿,令人一览有余。仰望蓝天,微云正朝着我们笑。

我想:在那白茫茫的一片里,一定乘载着一个个自由翱翔的梦……即使它已过去,但下一站依旧精彩,春暖花开怎么不是一幅美妙的春意图呢?。

3 诗经野有蔓草 美文翻译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①,

零露漙兮②。

有美一人,

清扬婉兮③。

邂逅相遇(4),

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

零露瀼瀼(5)。

有美一人,

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

与子偕臧③。

①蔓:延。②零:滴落。漙(tuan):露水多的样子。③清扬:眉清目秀的样子。婉:美好。④邂逅(xie hou):无意中相见。⑤瀼 :露水多的样子。③臧;善,美好。

郊野青草遍地生,

露珠盈盈满草叶。

有个美丽的姑娘,

眉清目秀好动人。

不期而遇见到她,

正如我心情所愿。

郊野青草遍地生,

露珠盈盈满草叶。

有个美丽的姑娘,

眉清目秀好动人。

不期而遇见到她,

与她同行共欢乐

~

4 求一些短小的文言文例如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

阮宣子论鬼神有无者或以人死有鬼,宣子独以为无,曰:「今见鬼者,云着生时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复有鬼邪?」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世说新语》的确值得看几遍,有意思得很中国古代的文人,值得佩服的--诗酒风流的唐代文人,独具风骨的魏晋文人虽然也很喜爱宋代的全盛,但总觉得是失了特色活不出一个时代的风格,始终类于前人后世的绝交书便再没有如《与山巨源绝交书》那般字字无情而字字有情了后世之人穷途末路之哭,也不过就是效仿阮籍了后世酒酣耳热之际也没有豪迈的乐府诗章了封建的全盛止于唐,文人的自满自得止于唐之后便是民族间说不清的国仇家恨,文字里也多了悲戚的味道在我这个极端的人眼里,看不到五代之后的事情,那些林林总总不过是一个悲惨结局的繁华开端,我不否认其间的文人的成就,毕竟这其中就包含了东坡这个旷古绝今的大家,但作为一种形式,我个人更钟情于乐府和将乐府诗推上巅峰的李白相对于李白的乐府诗,词[长短句]这种乐府就显得陈腐,苛于音律格式,精彩有余潇洒不足这点来说,唐代文人和魏晋人物在精神方面是一脉相承的,只是魏晋时潇洒是小众,至唐则是主流但唐的人物也没有魏晋般可歌可泣,《世说新语》称不上有多高的文字造诣,其重要的就是叙述了魏晋一个个人物的生活细节,在各个方面丰满着他们的形象,魏晋文人都是充满个性的人物他们的个性之美,最引人注目: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王浚冲为尚书令,着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魏晋人物的独特风骨是一种几似于道骨仙风的气度,就竹林七子来说大部分还是崇道鄙儒的,他们独特的审美观也是形成于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姿容的飘逸与文字的忧伤相结合,便是典型的魏晋审美观自然,醉酒狂歌,仙风道骨是谈不上积极的,但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文学魅力与美学风格,在晋代腐败的社会政治中,却显得弥足珍贵。

5 求一些短小的文言文

阮宣子论鬼神有无者。或以人死有鬼,宣子独以为无,曰:「今见鬼者,云着生时

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复有鬼邪?」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

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

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

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

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

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世说新语》的确值得看几遍,有意思得很。

中国古代的文人,值得佩服的--诗酒风流的唐代文人,独具风骨的魏晋文人。虽然也很喜爱宋代的全盛,但总觉得是失了特色。活不出一个时代的风格,始终类于前人。

后世的绝交书便再没有如《与山巨源绝交书》那般字字无情而字字有情了。后世之人穷途末路之哭,也不过就是效仿阮籍了。后世酒酣耳热之际也没有豪迈的乐府诗章了。封建的全盛止于唐,文人的自满自得止于唐。之后便是民族间说不清的国仇家恨,文字里也多了悲戚的味道。在我这个极端的人眼里,看不到五代之后的事情,那些林林总总不过是一个悲惨结局的繁华开端,我不否认其间的文人的成就,毕竟这其中就包含了东坡这个旷古绝今的大家,但作为一种形式,我个人更钟情于乐府和将乐府诗推上巅峰的李白。相对于李白的乐府诗,词[长短句]这种乐府就显得陈腐,苛于音律格式,精彩有余潇洒不足。这点来说,唐代文人和魏晋人物在精神方面是一脉相承的,只是魏晋时潇洒是小众,至唐则是主流。

但唐的人物也没有魏晋般可歌可泣,《世说新语》称不上有多高的文字造诣,其重要的就是叙述了魏晋一个个人物的生活细节,在各个方面丰满着他们的形象,魏晋文人都是充满个性的人物。他们的个性之美,最引人注目: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

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王浚冲为尚书令,着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

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

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

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

「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

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魏晋人物的独特风骨是一种几似于道骨仙风的气度,就竹林七子来说大部分还是崇道鄙儒的,他们独特的审美观也是形成于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姿容的飘逸与文字的忧伤相结合,便是典型的魏晋审美观。自然,醉酒狂歌,仙风道骨是谈不上积极的,但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文学魅力与美学风格,在晋代腐败的社会政治中,却显得弥足珍贵。

6 王国维的三重境界,文言文来的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王国维

王国维的这三境界是我就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次有幸拜读后,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当你遨游其中使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王国维一生在考据、哲学、文学评论等多方面成就俱佳,然而他对自己写词的工夫尤其自得,曾说过这么一段雄视百代的话,他说:「余之于词,虽所作尚不及百余阙,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王国维说这话的时候刚满三十岁,只写过百来首词,就轻易把八百年来的词人几乎全不放在眼里,写作能写到这等份上,先不说历史评价如何,就算清狂自信也够透彻的了。这位生于一八七七年,卒于一九二七年,在他五十岁的壮盛之年,跳入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没顶而死,其一生就是对人生问题不断追索讨问的过程。有人说他是逊节于清朝的遗臣,有人说他是忧心世道的烈士,也有人说他只是受不住罗振玉这位师长的长期欺压,一口怨气咽不下去,就投水自尽了。王国维戏剧性的死亡对历史学者而言是举足轻重的,但对于写作或画画的人而言,他所留下的文字比他个体生命的终始短长更重要。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是王国维文学批评的代表作,在清代众多的词话中,《人》以其见解之新颖,理论之独创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独树一帜,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在中国学术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虽为论词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广泛,不限于词,“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夏承焘《词论十评》),它突破清代词坛浙派、常州派的门户之见,独创一派。这《人》是在探求历代词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自己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的切身经验,提出了“境界”说,为王国维艺术论的中心与精髓。境界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个观点,即文学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实际和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是主观和客观,理想和现实,情感和理智的统一所谓境界「非独谓景物」,「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造境,有写境」,即有创造的境界,有写实的境界。在此,对境界的含意作了明确的说明,继而又对境界的构成作了具体阐述,「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虽写实象,亦理想家也」,这就是说,境界是诗人模写自然又表现理想构成,成功之诗必然是理想与写实的密切结合。譬如书中对于「境界」的阐释有:

——词以境界为最上。-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能 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集结了六十四篇短评的《人》,是王国维写词的心得,也是他的艺术观之总结,文章虽短,但篇篇四两千斤,字字珠玑可贵,力可扛鼎。他用传统的词话形成以及反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是他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和传统诗词的最大区别是:他不再仅仅关注人的伦理世情,去重复离别相思、宠辱升降的主题;而是将个人自我抛入茫茫大块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让自我去面对注定的人类悲剧,甚至将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灵魂拷问,去追究人生无根茎的命数。它是王国维的生命底蕴,精神生气的灌注,不同于“羔雁之具”,模拟之作,是作者对宇宙与人生、生命与死亡等基本人生问题讨问和思索的结晶。这也是我对《人》唯独钟爱原因。我喜欢他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欣赏他那三境界和他那对人生不断探索的不懈精神;更羡慕他“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的那份洒脱与自由。

最后我想借用他人对《人间词话》的一段评论结束我的这篇读后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看成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因此,它理所当然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

亲,回答不容易的,请采纳

20世纪是身体美学迅速扩张的世纪,人体借助大众传媒的崛起之势跃升为最重要的审美对象。迄今为止的绝大多数相应话语都仅仅把身体当作审美客体,这至少在逻辑上是不完整的。

身体美学作为一个词组有以下意义:⑴以身体为审美主体的美学;⑵以身体为审美客体的美学;⑶以身体为审美主体且同时以身体为审美客体的美学。

在如此广阔的领域里,身体也会在它与万物的相关性中被提及,但从来没有被主题化过。这在于中国古代对于美的观念的限度。一般认为,汉语“美”的原始语义是“羊大为美”和“羊人为美”。“羊大为美”不仅指羊自身肥大健硕,而且指这种羊给人的味美感觉。美在这里和人身体的感觉特别是味觉建立了关系。味觉是品味,是区分和比较。它不仅是对于对象进行感觉,而且也是对于感觉进行感觉。如果说“羊大为美”偏重于美的生理性和自然性意义的话,那么“羊人为美” 则突显了美的宗教性和社会性意义。它主要指人戴着作为图腾的羊头跳舞,娱人娱神,达到人神相通。在此舞蹈自身所带来的身心快乐是重要的。但如此理解的美不仅要从人那里获得规定,而且要从神那里获得规定。如果我们只是鉴于“羊大为美”和“羊人为美”来解释中国人的美的观念,那么这无疑是片面的。事实上中国人美的观念主要表达在儒家、道家和禅宗的思想之中。儒家认为美在礼乐,道家主张美在自然,禅宗提出美在意境,如此等等。在这种种关于美的规定之中,我们看到它们都不是从身体及其本性出发的。相反如果身体自身要具有审美的特性的话,那么它必须获得这些规定。

与中国古典美学相似,西方的传统美学也遗忘了身体现象。对于美学基本问题的探讨的学科在古希腊是诗学。诗学和哲学的其它学科一样,都是对于人的不同理性区域的研究。亚里斯多德将人类的理性分为三个方面: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和诗意理性。理论理性相关于认识,实践理性相关于行为,诗意理性相关于创造。所谓诗学就是关于诗意或者创造理性的科学。其基本内容包括了诗歌的一般本性,它的创作和欣赏等。诗歌在根本上被理解为对于世界的模仿,而模仿本身是人求知的本能,由此它最后被理论理性,亦即被洞见所规定。基于这样的思想,身体问题根本不在诗学的考察之列。

作为感性学的美学在近代才得以建立。美学学科的命名者鲍姆嘉通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为知意情三个方面,相对于认识的有逻辑学,相对于意志的有伦理学,而相对于情感或者是感性认识的却没有一门学科。为此他创立了美学,并认为美学的对象是感性认识的完善,亦即美。因此美学不仅是感性认识的科学,而且是作为完善感性认识的系统学科。身体在感性学中是以矛盾的形态出现的。一方面感性的完善包括了身体的完善,另一方面美学必须否定身体,要控制、改善和引导身体。基于这种特性,美学不仅是理论的,而且也是实践的。

自近代以来,美学作为感性学一直关联于人的感性、感官和感觉。感觉有快感和不快感之分,而在快感之内又有肉体的快感和精神的快感之别。美学研究人的精神的快感,它主要是对于美和艺术的感觉。但感性自身除了感觉之外,它还包括了感性对象,亦即可感觉之物。最后感性还表现为感性活动,也就是人的生活世界本身。于是美学作为感性学,作为一门关于美的科学,研究美、美感和艺术,具有非常开阔的视野。因此关于美学的一般理解包括了美的理论、美感的理论和艺术理论等。但在美学中,艺术哲学具有独特的位置,以致人们用它来替代美学。作为对于艺术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主要兴起于德意志唯心主义时期。此时的哲学作为主体性哲学的典型形态,设定了主客体的二元思维模式,并因此成为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艺术被理解为人所创造的感性的精神世界。

不管人们在近代如何理解美学,它都始终置于理性哲学的框架内并被理性所规定。对此我们看到了几种不同的思想体系的设定。康德的批判哲学分为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和判断力的批判。其中,包括了美学的判断力批判是其哲学的拱心石,是自然与自由的过渡。美在此被描述为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无利害的快感。谢林则认为美和艺术是哲学的最高官能。因为艺术是一种理智直观,所以它能达到主客观的同一。与此不同,黑格尔主张美和艺术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与作为表象的宗教和作为概念的哲学相比,作为直观的艺术处于绝对理念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且要被宗教和哲学所克服。在这些理论体系之中,美和艺术被理解为感性的,并相关于理性。在这种感性被理性所规定的意义上,德国唯心主义美学和一切近代美学一样是理性主义的美学。它们当然是没有身体和身体性的美学。

身体的美学意义是在现代思想中被发现的。因为现代思想的主流是思考存在的不同意义,所以它们都是“非”理性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的,并由此是广义的感性主义和审美主义。所谓的美和艺术都置于存在之中。马克思认为美是人的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艺术作为意识形态依赖于经济基础。尼采强调美是“创造力意志”的直接表达,并因此是人的生命力的实现。海德格尔主张美和艺术是存在的真理自身设入作品,诗意是人在此大地上的居住方式。在这些现代美学思想中,人的形象突显出来,他或者是马克思劳动的人,或者是尼采生命冲动的人,或者是海德格尔立于林中空地中的人。特别是在尼采的人形象中,身体的肉身性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审美意义。这在于尼采关于美和艺术的本原的探讨在根本上是身体性的。美和艺术首先是人类学的,它是人的生命的冲动;其次是生理学的,它是身体的力量,是肉体和血液的作用;最后是心理学的,它是创造力的感觉。尼采的身体美学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一方面是对于西方传统古典理性美学的反叛,另一方面是给予后现代美学的遗产。

在后现代,正如没有传统意义的哲学一样,也没有传统意义的美学。因此后现代的美学是“非美学”和“反美学”。基于反本质主义和反基础主义的立场,后现代在根本上反对传统美学的霸权主义对于美的本质、美感的本质和艺术的本质的思想追求。美和艺术的意义就是无规定性的和非确定性的,是复杂的、多元的和断裂的。于是美学问题就是语言和文本的解释问题,是话语分析的一个独特的领域。从此出发,后现代也打破了现实和艺术的界限,消解了原本和摹本的二元模式。在后现代美学的多元话语中,关于身体及其欲望的话语成为了主导性的话语之一。这在于它自身是无规定性的和非确定性的。但后现代的身体美学不同于现代的身体美学。现代的身体是现实给予的,后现代的身体是话语构建的;现代的身体是被存在所规定的,后现代的身体是被欲望所规定的。

从身体的视角来审视美学的历史,我们发现,传统美学一方面忽略了身体的意义,另一方面包含了思考身体的可能性。这在于感性总是作为身体的感性,它是一个在已思考中尚未思考的问题。现代对于作为存在的身体和后现代对于作为欲望的身体为身体美学则提供了许多思想的资源。

当然,我们也有必要将从身体射出的眼光来看看当代审美的现实和思考它的美学界。众所周知,美的现象在当代世界中变得越来越普遍和重要。自然美更直接地进入人的日常生活领域。人们不仅要求居住的空间的满足,而且强调其生态环境。不再只是具有特权的文人雅士,而且一般的民众也向往大自然,旅游到高山和海边,亲身体验山水之美。至于社会生活本身,人们正在倡导一种审美文化,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充满审美的情趣。当然各种形态的艺术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走出了象牙之塔,它已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同时大众文化的兴起使每一个人在工作之余不仅被动地享受艺术,而且主动地创造艺术,如同一位歌唱家和舞蹈家那样。

当代生活世界中的美的现象一个特殊的标志就是所谓的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的生活化。生活是人的衣食住行,是劳作与交往,它是功利性的。而审美是非功利性的。生活中当然包括了审美的因素,但只有艺术才是纯粹的审美活动。因此生活和审美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不过这种历史上产生的疏远在现代社会走向了相互关联,亦即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化。这不是某种生活态度和审美态度的变化,而是一种历史的生成,也就是生活变成美的,而美变成了生活的。

由于美的现象在当代生活中的特性,对于它的言谈成为了日常语言的一个熟悉的言语事实,对于它的思考的“美学”现在成为了哲学学科中最为人所知的学科之一。比起传统学科的认识论和伦理学所关注的问题,也许惟有美学思考的“什么是美”这样的问题对于人们更具有吸引力。美学一方面是形而上的思辩,如对于所谓美的本质、美感的本质和艺术的本质的追寻等;另一方面是形而下的分析,如一些审美现象的描述、审美经验的归纳等。一般而论,人们将美学分为哲学美学,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美学等。哲学美学是关于美学基本问题的哲学思考,它将美学的基本问题置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中。如同心理学美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审美现象一样,社会学美学则是分析审美现象的社会学意义。现代还不断产生了许多美学的新兴学科,如生态美学、环境美学和景观美学等。

但身体美学呢?它对于中国当代美学来说仍只是一个问题,还不是一个主题。

3. 身体美学当然主张身体成为美学的主题之一。人们对于美的范围有许多分类。传统美学将它划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现代美学则将自身的触角伸向了日常生活世界和科学技术领域,关注生活美和科技美。但身体不仅与它们相关,而且就是它们的聚集点。我们可以说,身体美是自然美的顶峰,是社会美的载体,是艺术美尤其是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美的中心。日常生活的美和科学技术的美也与身体美学建立了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因此身体美学的构建不仅突显了身体美的独特意义,而且能导致审美领域的某种交叉和重构。

基于身体美的这种特性,身体美学不仅要求身体作为美学的主题之一,而且重申从身体的本性出发探讨身体和与之相关的审美现象。这首先要让身体成为身体自身。它不能再被分割,变为不同的美的领域中的一个碎片,而是要独立出来,显示为完整的有机的身体。其次要从身体自身出发来理解身体。因此我们不能只是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身体,而是要从身体的角度来透视身体自身。最后以此为基础去观看身体在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的相应的审美表现。

这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身体自身作为自身显示出来。我们关于身体及其审美表现有各种各样的观念,这些观念既可能是日常的,也可能是理论的和逻辑的。它们作为思想的原则规定我们去描述、理解和解释身体,如同开辟了各种思想的道路。但它也许是迷津,阻碍了我们思考身体自身。因此在此需要的是无原则的批判,即抛弃各种作为原则的关于身体的先见和偏见。

让我们思考身体自身。任何一个存在于此的身体当然是自然给予的,是父母生育和基因遗传的;但同时也是文化塑造的,是社会和历史的成果。因此身体是自然与文化的双重产物,而且是一个始终自身更新的作品。

这一作品的直接呈现是肉身,即血肉之躯。它表明,身体是活的生命的存在。这往往导致将人理解为动物或者具有动物性。其实这只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判断。人与动物无疑具有相似性,但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缝隙,即人的肉体不是动物的肉体可以置换的。这就是说,人的肉体从一开始就是人的肉体,而不是动物的肉体,因此人最初并不是一般的动物或者只是具有动物性。同时人的身体是有感觉、意识和语言的,这充分地标划了人的身体的独特性。人感觉和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并且说出自己的身体。于是人的身体不仅现实地存在于此,而且在感觉和意识领域里呈现出来。由于语言,身体既是自然的,又是文化的,成为了自然和文化相互生成的本原性的场所。我们看到身体一方面是现实给予的,另一方面是被话语建构的。

人的身体的肉体性表现为它的欲望。其生死爱欲就是吃喝性的欲望。人的欲望指向所欲望的。因此它一方面驱动人感觉人自身,形成身体的内感觉,另一方面迫使人感觉人之外,形成身体的外感觉,如视听和触摸等。但欲望由于对所欲望的渴求的实现便使自身变成了身体的活动,亦即手和脚的活动。于是人的身体的感性不仅是感官和感知,也不仅是它们作为自身的感性对象,而且也是人的感性活动。其最根本的是人的经济活动,即通过劳动而满足吃喝性欲望的身体性行为。这种身体的感性活动甚至规定了身体的感觉及其对象。鉴于这种情况,人的身体不能片面地理解为身体的感觉或者是被感觉的身体,而是要理解为身体的活动和活动的身体。

作为感性活动的身体,身体始终是指向身体之外的。这也就是说身体存在于它的世界之中。身体不仅有一个世界,如它周边的世界,各种人与物等,而且就是这个世界。这意味着世界不是外在于身体,对于身体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身体最直接的显现形态。正是在世界中,身体与物打交道,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他人的身体打交道,形成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与神打交道,形成了人与精神的关系。

身体与其世界中的人和物的交互关系促使了身体自身的成长,从而构成了身体的历史。在这样的历史中,身体并非否定自然性而达到文化性,如同人们所设想的逐渐远离动物而成为人自身,而是身体的自然性和文化性的交互生成。在历史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身体的自然性和文化性在一种相互对立中激发了各自的活力。因此伴随着文化性的越来越丰富,身体的自然性也越来越多样。这种身体的历史生成就是身体的审美化。

这表现为,身体的欲望及其实现完成了从自然到文化亦即人化的过程,即它们不仅是自然的,而且也是文化的。例如饮食由充饥到美食甚至成为礼仪性的宴会,性欲由生殖到色欲再到生死般的爱情等。让我们对于身体的这些基本本能的审美化作更细致的描述。

吃的本能是基于人的身体的生命特性。人的身体需要获得身外的食物,以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生长,而避免衰弱、疾病和死亡。这种欲望表现为饥饿感,亦即要求通过吃将食物变成身体自身的营养。因此吃的首要的意义是充饥。充饥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生存的第一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饥寒交迫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于是满足充饥的活动甚至成为了推进人的生活乃至一个社会的动力。但当充饥满足之后,人的饮食行为就不再只是满足畅胃的需要,而是满足口舌的需要了。此时吃便成为了在与充饥同时的美食行为。它是对于食物的味道的品尝。人们不仅要求有一些食物,而且要求有精美的食物;不仅要求食物是有营养的,而且要求食物是形色香味俱全的;不仅要求食物是多样的,而且要求食物是变化的,如此等等。在此人们往往只是为吃而吃。这种美食的兴起直接导致了鉴赏趣味的发展和提升。由此人们不仅品谈食物,而且也品谈自然、人物和艺术。但吃最后还演化成为一种礼仪。这里吃的行为自身包含了许多吃之外的意义。中国人在春节时用食物祭祀先祖,让不在场的人和在场的人聚集在一起。西方基督教的圣餐中的葡萄酒和面饼是基督的血与肉,信徒们的领受不仅是对于基督的纪念,而且也是与上帝的共在。至于现代生活中各种私人的和公共的宴饮则具有许多不同的意义:聚会、庆祝、迎接和告别等。

如果说食欲是为了个人的身体不致死亡,那么性欲则是为了种族的身体不致消失。于是性首先便表现为生殖。人是要死的,但这个要死的人却在自己的子孙后代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死而复生,且生生不息。在生殖行为中当然有性欲的要素存在,但真正的性欲及其满足的快乐是与生殖相对分离的。由此性行为不再作为生殖的中介,而是作为性欲本身,如此的性欲及其满足便以自身为目的。这时性表现为纯粹的肉体感官愉悦,它就是人们讲的色情之乐。但既不是生殖,也不是色情,而是唯有爱情才是性的最高升华。爱是给予,因此相爱就是给予与被给予。为什么 个体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意识到了自身的界限及其残缺,他只有在异性中才能使之达到完满。由此异性的存在便是自身渴望和追求的根据。它使人超出自身,在两性的合一中结束不完满并达到完满。在此过程中,每人对于他人而言都是给予者和被给予者。这种给予和被给予是全部身心的。异性不仅渴求精神的沟通,也渴求肉体的交媾,从而成为一体。但这个爱的一体是给予与被给予的统一。于是在爱中便开始了伟大的生成,男女成为了新人。他们既各自展开自身独特的个性,同时又丰富相互灵肉共生的关系。

这是食欲和性欲在人的身体成长的历史中展现出来的自然性和文化性意义。它当然也是身体自身审美化最突出的表现。但身体的审美化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作为被感觉的身体,如形体、容貌、气质、风度等。此外衣服特别是时装对于身体的美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就某一身体部位而言,衣服既是遮蔽,也是显露。其次是作为感觉的身体,如视觉、听觉和触觉等。除了对于身体之外的感觉,人还有对于身体之内的感觉,如心跳的快慢,呼吸的疾缓,体温的冷热以及一些不可言说的感觉。最后是作为感性活动的身体,它包括了由食欲和性欲所推动的人的身体的活动。这既表现在日常生活世界里人的衣食住行和人际交往,也表现在艺术、体育等专门领域的身体的表演。

但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身体在其历史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它们是反审美的、非审美的和伪审美的。这首先是“无身体”的思想。人们在思考身体和它的相关物时,往往遗忘了身体自身。身体在此是缺席的和不重要的。特别是在“身心”和“内外”的二元模式中,人们重心轻身,重内轻外。于是心灵美高于身体美,内在美高于外在美。他们忽视了身心的互动及其统一。其次是对于欲望的误解。人们或者认为欲望是丑恶的,对它限制,主张禁欲主义;或者认为欲望是美好的,对它放纵,主张纵欲主义。但欲望本身只是欲望,无所谓美丑。欲望的问题在于它是否超出了其历史性的边界。因此关键是检查欲望给并予它一个历史性的度。再次是关于身体的技术化。在我们这个技术时代里,除了自然性的身体和文化性的身体,还出现了技术化的身体。人们不仅能够美容和美体,塑造“人造美人”,而且能够改变性别,重分男女。技术化在介入身体的生产的同时,也介入了身体的消费。借助于技术满足人的身体最自然的欲望在现代已是公开的秘密了。

鉴于时代的这种状况,关于身体的美育问题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其核心是关于身体的审美塑造。实际上,人们早就在从事身体美育的工作。如关于被感觉的身体的美育有体育和健美;关于感觉的身体的美育就更为多样,对外在感觉的训练有绘画和音乐,对内在感觉的训练有静坐和瑜珈;关于活动的身体的美育有各种礼仪等。这种种美育类型的目标就是促使人的身体的自然性和文化性的同步生长。

当然,身体美学并不试图提出某种具体的美育理想。它的根本问题只是对于身体的审美现象的批判,由此思考身体的美学意义。从无原则批判出发的身体美学无非主张身体的自由和解放,同时主张感觉的自由和解放。审美化的身体既不是禁欲主义的囚徒,也不是纵欲主义的奴隶,而是欲望、技术和智慧三种话语的游戏之所。在这样的意义上,身体美学必须思考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欲望、技术和智慧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关系。

将身体当作众多审美客体之一并非新鲜的主张,这种意义上的身体美学的兴起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美学革命。身体美学首要地指以身体为主体的美学,这种意义上的身体美学不是美学的一个学科,而是所有回到了其根基的美学本身。它的诞生意味着美学在漫长的迷途之后终于回归了身体之根。以身体为主体的美学迟至19世纪下半叶才由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来,并且在20世纪仍未在西方美学中占据主流地位,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

冰心曾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母亲、妻子、女儿…不论是何种身份,身居何处,女人都在这世界盛放着绝美色彩。

对于设计圈自带芬芳的她们来说,美又为何物?

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又是最美好的呢? 

阳春三月,墅城会策划,blingblinglab与日立中央空调 · 乐享家共同主办的「38女神节人文美学雅集|美好生活的样子」在深圳 · 微时光美学生活馆美好发生。雅集现场,多位女性设计师/艺术家/诗人与美学摄影师等领域的师者雅集,分享和传播她们的生活美学。

花道雅集以张芷月老师一曲优美典雅的古典舞蹈揭开帷幕,众人瞬间从城市的喧闹中安静下来沉浸其中,享受着音乐赠予的岁月静好。

一场女性视角下关于生活美学/当代艺术/人文设计/传统文化的思享会在谢襄榕的主持下,也正 如 春天里的桃花,热烈地展开了 。

日立品牌城市形象中心总经理 胡蓉

“满堂的女神,让我想起最初参加公司的一个会议,满座皆是男士,自己显得格格不入。那时身边也有人跟我说,你不适合做这一行。但是我现在仍然在日立经营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美好生活的实现来源于勇敢和坚持 。

为大家分享《王朔致女儿书》里的一段话:

你必须内心丰富/

才能摆脱这些表面的相似/

煲汤比写诗重要/

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

头发和胸和屁股比脸蛋重要/

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深圳市派尚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 周静

“ 建筑是有形的故事,房子是生活的容器。

今天谈论的主题是美好生活,作为一名设计师,我将用我负责的一个项目——”桂林围炉山谷“来传达我的看法。

围炉山谷的所在地,拥有桂林城徽象鼻山的象山区,群山合抱,林木青葱;周边田园阡陌,鸡犬相闻。

这是一个度假项目,但并不营造花里胡哨的繁杂景点,一切的定位与空间,都聚焦在「聚假」的生活方式上,展现和提供一种不同于此前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投入到情感场域中,唤醒人们对情谊的珍惜。

比如洽谈区选择了下沉围坐的沙发形式,以内嵌地面的为中心点,形成围合式洽谈空间,配以舒适的木质、藤编家具,以渔家围炉的概念打造一个让人感觉温暖、轻松、融洽的洽谈空间。

月照心舍创始人与花疗师 林禹岑

“我特别推崇林语堂先生 闲适、怡然、超脱、享受人生的生活哲学 。

而现在所做的也正是对此的实践。微时光/月照心舍”是我与闺蜜一起创办的,咖啡、沙龙、养生集合一体的空间,正是我们内心的乌托邦。

在这里,我的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同时也能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美好的活动中,正如我们此刻相聚在一起。“月”代表着柔美和圆满,空间里也有很多关于月亮的设计元素,传递着我们对女性朋友的祝福。”

blingblinglab新女性生活美学 张蕾

“很庆幸我一直在美学领域工作,一路走来遇见了很多美人美事美物。

blingblinglab新女性生活美学,是墅城会精心策划的新平台,专注于传播新女性思想/当代艺术/人文设计/诗意世界/生活美学。

感谢在座每一位的参与, 希望每一个个体都能遇到闪闪发光的自己 。

分享法国女作家西蒙·波娃的一句名言:女人打扮得越漂亮,她就越受到尊重;她越是需要工作,绝佳的外貌对她就越是有利;姣好容貌是一种武器,一面旗帜,一种防御,一封推荐信。

希望我们每一位,都能自带芬芳,遇见美好。”

日立中央空调·乐享家推广部程霞

“遇见美好。

乐享家经常会举办各种茶艺交流会、品酒会、音乐会等,希望聚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感受艺术与生活碰撞的美好,这些美好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也可以是味觉的。同时还会邀请领域专家,为大家分享更深刻和专业的见解,让参与者不负此行。

乐享生活,乐享家。

这正是我们公司传达的理念:美好生活,倾心感受,方不负此生。”

深圳市翰柃坊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 漆欣荣

“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在设计这个领域,我认为女人是弱者,比如去投标的时候,即使方案比别人好,但也显得特别被动。所以我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我们真正的价值和快乐是有机会获得平等的教育,有工作的自由,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幸福,有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接受被物化,附庸。

我希望在新时代,我们 女性可以葆有爱和独立,相互鼓励和支持,让自己发光的同时,也能对社会有卓越的贡献。 ”

广田集团设计院设计总监 黄嘉钰

“在我看来,女性在设计圈也有独特的优势,她们能将感性和理性完美结合,赋予设计 更细腻的质感和更能温暖人心的力量。

其实有些时候,显示出弱者的一面,也未必是坏事。

因为弱者也有柔性的力量,而这些力量更能引起共情。”

尚层|挚艾室内设计工作室创始人 陈女青

“室内设计风格是多元化的,以人为本,摒弃了很多框框的束缚,将人的舒适度放到最大。

而女性的美和个性也是有千万面,不管是哪一面,取悦自己、让自己的舒适感最大化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认识这一点,是出来工作12年后的某一天,正值孕期的我随同先生一起前往苏州度假,在那里,我第一次品茶、抚琴、焚香。那一天,时间好像都慢了下来,往日深圳的快节奏被抛到九霄云外,我也才真正顿悟到人生的意义何在:

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足够自信和强大,可以勇敢的对别人说, 我不需要你的喜欢,我做我自己就好 ,努力让我自己变得快乐幸福就好。”

申远空间设计总监 文现

“我在上海生活过14年,也在苏州待过一段时间,因为公司调动,来到了深圳。

我发现,深圳的女孩子很飒很酷,很独立也很漂亮,正如这座被誉为设计之都的城市。

作为一名设计师,我很庆幸一直从事着自己热爱的职业,设计正是用不同的设计语言呈现生活美学,比如我喜欢将东方美学带到现代理性当中,营造出 有美感、有诗意、有意境 的空间体验。”

深圳市嘉木汇成国际空间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 梁凯惠

“今年正好是我步入设计这个行业的第十年,平时很忙,每天工作的时间基本有16个小时以上,所以真的很少有时间去感受生活美好的样子。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女汉子,吃苦耐劳,好强奋进。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却忘了好好犒赏一下自己。

希望在未来,我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也能 仰望星空,好好感受生命的每一天 。”

深圳市方界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 田婧婧

“我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特别享受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光。

对于美好生活而言,我觉得一个美好的家居空间必不可少。

家其实就像一个容器,该往里面放置哪些东西,取决于你想要过怎么样的生活。比如我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到处飞,所以我希望我的家不用过多的色彩点缀,简洁大气的设计风格就很好,可以让人感到轻松愉悦。

生活也是如此,要 懂得舍弃和平衡 ,才有更美好的际遇 。”

深圳森艺设计顾问事务所创始人 林苹

“美不是概念,是一种状态,一个动词,一种经历。

我们要做的是,不急不躁,珍惜当下。

如复旦大学教授陈果所言: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

香港环亚联合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冯大玉

“生活美好的程度与年龄无关,而是与自己的感受有关。

30岁可以说是我人生的分水岭,30岁之前我曾经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设计总监,工作非常忙,几乎二十四小时待命,没有自己的生活。然而而立的年纪,我生了一场大病,我就开始思考现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

在思考一番之后,我开启了新的人生,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剪掉了我的长发,开始好好享受旅行带来美好,开始勇敢追求爱情,并完成了结婚生子这一人生大事。

现在回过头来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烦恼,我们能做的是勇于面对和感受当下,毕竟 生活就是一场体验 。

最后为大家分享我写的一首诗:

慢慢走/

彼岸不远/

背影向着靡晚/

海深光还热呢。”

苏颖设计工作室创始人 苏颖

“我目前在很用心地经营着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平时工作很忙,所以关于生活上的美好体验感悟并不多。但所幸的是,我从事的是一份 发现美,创造美 的工作 。

我的设计风格是多变的,不同的家装设计风格可以呈现不同的美,而在美的背后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和居住者的故事,正是这些,让我有更多思考和拓宽自己的视野。

未来我希望可以内外兼修,不断提升自己。

当然也希望在生活上创造更多美好的感受,毕竟设计灵感来源生活。”

深圳市嘉合缘设计师事务所创始人 肖丽

“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邂逅美好。

我特别喜欢我们家的花园,就在大门外,每天一推开门美好的景象就会映入眼帘:太阳升起,与大片的桃花相映衬;我家里小猫会从不知哪个小角落窜出来,跟在我身后,远处还可以看到美妙的山景。我会在其中进行锻炼,一天的能量就从这儿开始了。我认为锻炼对于现代女性来说非常重要,良好的体格才能助力我们更好地应对家庭和工作。我也喜欢养花和古琴,以此来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

概括来说, 真正美好的生活,是由真善美组成 :

真诚待人,

乐行善事,

用心欣赏身边的美人美事美物。 ”

恩家(深圳)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张彬

“提起“女性”相关的话题,历来就会有很多争议,而今天正值三八妇女节,关于女性的讨论更是铺天盖地,我就在思考,“女性”是不是在这样的节日里被刻意消费了呢?

而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作为女性又应该如何保持理性享受美好的生活?

我认为,不要被条条框框束缚,做好当下的选择,不管以什么身份,都活出自我活出精彩,就像今天在座的各位,可以是优雅的插花师,可以干练的设计师,也可以是30岁的美丽妈妈,正是这些标签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却又与众不同。

正如我们的公司名所诠释的一样:“恩家”其实就是n种的译音,代表着无数种可能,勇敢去尝试吧,美好也有 千万种可能 。”

深圳市乐安居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方瑜容

“ 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就是美好生活的样子。”

泽雅珠宝创始人 龙丹

“如何拥享美好的生活,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密宗的一个窍诀: 利他乃窍诀 。

因为我们执着自我的利益,才会自私自利,被眼前的障碍,而真正明白了众生与我们无二,证悟了清净本性就没有这些束缚和障碍,眼下要从利益他人的真诚发心而去积累福报资粮,才可以圆满我们修行乃至成就的果报。“”

伴着阵阵花香,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巧妙搭配,修剪枝叶,一盆盆生机盎然的花艺作品呈现在眼前,成为当天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皆说女人如花,愿每一位女性都向阳而生,无惧岁月,优雅绽放,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心怀美好,终将遇见美好。下期再会!

房媛媛

房媛媛,生于1986年9月,江苏徐州人。文艺美学硕士,主修西方美学,对德国哲学家、美学家西美尔笔下的时尚及奢侈现象有专业研究。求学期间阅读积累大量文字,25岁决定写作,先期创作游记、散文等,于《彭城周末》、《都市晨报》、《旅游》等报纸杂志开设影评及游记专栏,代表作有《冰雪封城》、《一回眸,一邂逅》、《海的那一边》等,具有广泛的读者影响力。后写文学评论,出版**评论集《别拿**说事儿》,作品通过一些个人的观影体验,倡导**这门艺术形式带给人们怎样积极的审美感受,认为个人对**的喜爱源于一种生活的积累、审美的习惯和敏锐的感受力。

中文名:房媛媛

别名:虫它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徐州

出生日期:1986年9月

职业:宣传编辑

毕业院校:江苏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

代表作品:《别拿**说事儿》

个人简介

房媛媛,生于1986年9月,江苏徐州人。文艺美学硕士,主修西方美学,对德国哲学家、美学家西美尔笔下的时尚及奢侈现象有专业研究。求学期间阅读积累大量文字,25岁决定写作,先期创作游记、散文等,于《彭城周末》、《都市晨报》、《旅游》等报纸杂志开设影评及游记专栏,代表作有《冰雪封城》、《一回眸,一邂逅》、《海的那一边》等,具有广泛的读者影响力。后写文学评论,出版**评论集《别拿**说事儿》,作品通过一些个人的观影体验,倡导**这门艺术形式带给人们怎样积极的审美感受,认为个人对**的喜爱源于一种生活的积累、审美的习惯和敏锐的感受力。现主要致力于小说创作,作品力求探讨现代都市人对“自我”和“身份”的迷茫,如短篇《瞬间虚无》及长篇《你说我的情欲一无是处》。即将陆续推出旅游类小说及各类小品文。

基本信息

中文名:房媛媛

别名:虫它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徐州

现居地:上海

出生日期:1986年9月

职业:宣传编辑

毕业院校:江苏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

代表作:《别拿**说事儿》

主要经历

2012年7月至今:中交三航局上海浦东分公司政工部宣传员

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就读于江苏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

2005年9月至2009年6月:就读于南京财经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学

主要作品

《别拿**说事儿》

房媛媛谈创作

周国平说:一切真正的写作都是从写日记开始的。

是的,日记都没什么意义。但偏偏每一个好作家都有一个相当长久的纯粹私人写作历史,这决定了他们后来成为作家不仅仅是为了谋生,而是因为写作乃是一种心灵的需要,是改不掉的积习:作家跟自己说了太久的话,因而很乐意向别人说一说。

我推崇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写作,区别于半吊子作家:对炫耀写作技法、追求无目的的新意、故意把叙事风格化和低级趣味化的兴趣,要超过了他们对写作之意义的认识和追求,并以此为荣,认为写出有趣好读的东西就够了。但一个人的写作肯定跟一路走来的思考有关。除了华丽的辞藻,还需要深度。深度的来源,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就是作家的敏锐度。正如马塞尔·普鲁斯特所说:“事实上,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作者将其提供给读者,以便于他发现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帮助他就发现不了的东西。”

创作于我而言,最初依托的是热情。那过程就犹如拿着一把手术刀,去剖析人物内心最隐秘的东西。最难的不是如何表达或者怎么把这个故事讲圆,而是作者对这个世界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所谓作家,首先应该是致力于把自己的脑子写透的人,因为你对自己的剖析会对别人有用,会让别人看到很多东西,发现自己。我觉得如果写作者有什么用的话就是这个用处,不是编造出一个谎言或者是一个美丽的东西让读者忘却自己,而是使其更尖锐地面对自己。

因此,我不停地写,有时候从一个人、一件事、一处风景写起,落笔的时候却不知觉跳到文化或艺术的板子上,丝毫不管这晃晃悠悠的随意性。因为我知道,独特的个人体验和出其不意的思考才是最让我感到快乐的源泉,就像在冰火两重天的季节泡温泉一样。我始终记得那句话:“作家大概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当别人被训诫说,世界有多残酷、你们一定要勇敢地去面对的时候,作家们却堂而皇之地继续做着他们的白日梦,只有他们的白日梦不断,这个世界的白日梦才不会断,人们才有偶尔逃脱的出口。”是啊,写作者每天都在自己亲手创作的乌托邦里摸爬滚打,世界在我的笔下可以更残酷,更自由,更美好,什么事情都可以往极致里一路写过去。总之,创作的世界里能够满足我的一切想象。

于是,有段时间,我深居简出、埋头写作。但逐渐感觉吃力,这种吃力是创作力的枯竭,也就是说忽然写不出东西了。开始的时候在路边花坛上也能文思如泉涌,后来必须独自静静坐在电脑前面,再后来需要开着音乐增加灵感,最后就开始喝咖啡了现在,咖啡喝了,脑袋却经常空空。我才明白,对于出卖头脑谋生的人,感性直接的外界刺激是获取灵感的重要来源,即使遭遇尔虞我诈也是日后一笔别样财富。艺术,或者文学创作,果真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所以我一个猛子扎进生活中。但随着生活的深入,我开始深切体会到,可以随心所欲伏案写作而不必介意时间,每日集中精力写故事,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又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没错,写作是孤独的工作,一个人对着一片虚无创造出拥有色彩和激情的世界。写作更是辛苦的工作,有时候一坐下来就是7、8个小时,却仍旧有可能对所写作品不满意。

对此,我时刻用推理小说家劳伦斯·布洛克的话鼓励自己:“如果你是一个厨师,你不可能认为自己炒的第一碟菜,就能够拿到高级餐厅给客人吃;如果你是一个做椅子的木匠,你会认为你做的第一张椅子,就可以拿去卖吗?既然如此,干嘛搞创作的人,就总自以为自己第一次下笔,就足够耀古烁今,倾倒众生?”可不是嘛,写作,有灵感、有热情、有天份,都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有定力。如此坚持,才有可能从写作中获得满足感,比如写了一段漂亮的场景叙述,或者一段很长、很真实的对话,或者一篇大快人心的简短小故事。那时,才得以重新获得写作的力量,一路写下去。

创作的过程是无法与人分享的,唯有熬过那些被孤独照得通体透明的日子,才有可能得到正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0364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