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是什么意思

解是什么意思,第1张

百科名片

解,中国汉字。“解”字有多音多义,并且是中国百家姓之一。

目录

基本信息

汉字释义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常用词语

姓氏中的“解”一姓氏源流

二迁徙分布

三郡望堂号

解氏名望

地望分布

古汉语中的“解”

“解”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基本信息

汉字释义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常用词语

姓氏中的“解” 一姓氏源流

二迁徙分布

三郡望堂号

解氏名望

地望分布

古汉语中的“解”

“解”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宋体“解”字

拼音:jiè、jiě、xiè 部首:角 五笔输入法:qevh 笔画数:13 笔顺编号:3535112533112[1]

编辑本段汉字释义

基本解释

解(jiě) 1、剖开,分开:解剖。分解。瓦解。解体。 2、把束缚着、系着的东西打开:解开。解甲归田。解囊相助。 3、除去,除,废除,停止:解放(a、使广大人民群众脱离压迫;b、解除束缚而得到自由)。解除。解饿。解乏。解惑。解疑。解围。解脱。解雇。解聘。解散。解毒。 4、溶化:溶解。解冻。 5、讲明白,分析说明:解释。解析。解说。劝解。解嘲。 6、懂,明白:理解。见解。 7、调和,处理:解决。和解。调解。排解。 8、高兴,开心:解颜而笑。 9、排泄:解手。 10、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11、演算方程式:解方程。 12、文体的一种,如韩愈《进学解》。 13、系结。 解(jiè) 1、发送。 2、押送财物或犯人:押解。起解。解差。解回北京。 3、系结 解(xiè) 1、古同“懈”,松弛,懈怠。 2、古同“邂”,邂逅。 3、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卖解的。跑马卖解。 4、(解湖)湖名,在中国山西省。 5、姓。解姓。 6、系结。[1]

详细解释

解(jiě) 动 1、会意。从刀,从牛,从角。表示用刀把牛角剖开。 2、分解牛,后泛指剖开。 解,判也,从刀,判牛角。——《说文》 鹿角解。——《吕氏春秋·仲夏》 皆众理解也。——《汉书·贾谊传》 解牛之时。——《庄子·养生主》 所解数千。 磔然已解。 四肢解尽。——清·方苞《狱中杂记》 2、解体,离散。 解,散也。——《广雅》 恐天下解也。——《汉书》 又如:土崩瓦解;解札(裘毛败坏散落);解泽(散布恩泽);解落(散落分离);解续(分合);解窜(离散逃窜);解结(溃散))。 3、分解,熔化。 冰皮始解。——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急解令休止。——《聊斋志异·促织》 4、解除,解围。 解燕国之围。——《战国策·燕策》 颜太师以兵解。——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5、解开。 闭约而无解。——《荀子·非十二子》 解纲。——《仪礼·大射仪》 解带为城。——《墨子·公输》 解辫请职。——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解鞍少驻初程。——宋·姜夔《扬州慢》 解其棕缚。——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6、解释,说明。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唐·韩愈《师说》 解其惑也。 经吾婉解。——清·林觉民《与妻书》 7、晓悟;明白。 终不解矣。——唐·韩愈《师说》 惑之不解。 8、脱去;松开。 解衣以活友。——马中锡《中山狼传》 解屦不敢当阶。——《礼记·曲礼上》。疏:“脱也。” 9、打开,开放。 严城解扉。——《后汉书·耿纯列传》 又如:解帆(开船);解菜(解素。开荤)。 10、解手,大小便。如:大解;;小解;解利(下痢,患痢疾)。 11、缓解。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12、助动词。能,会,得。苦雨终风也解晴。——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解(jiě) 名 1、文体中的一种。如:扬雄的《解嘲》,韩愈的《进学解》。 2、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如::求解。 道家以为修道者死后魂魄脱离尸体而成仙,称为“尸解”〖dissection〗 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史记》 3、见解,见识。 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南史》 4、另见jiè、xiè。[1]

编辑本段常用词语

解馋、解嘲、解愁、解除、解答、解冻、解毒、解放、解放军、解雇、解恨、解决、解开、解渴、解密、解剖、解气。[1]

编辑本段姓氏中的“解”

解在百家姓中排在83位。

一姓氏源流

解姓的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掘《万姓统谱》所载.周成王弟叔虞之子良.含采于解邑(在今山西省解县),后人以邑为解氏。圆. 2、以地名为氏.《姓氏急就篇·注》,曰:解.地名,在河东.因地为姓.故晋国多解氏.又.“解”为春秋时周王畿内地.有二处:大解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小解在今洛阳市西.春秋时居于大解,小解者.以解为氏. 3、古代有复姓解毗氏.亦作解批,传说为炎帝时参卢之后.后简化为解氏

二迁徙分布

解姓的望族居住在平阳(今天的山西临汾县)和雁门(今天的山西代县)。

三郡望堂号

郡望: 平阳郡:三国时期魏国置郡,治所在平阳,即今天的山西临汾县西南。 堂号: 梁都堂:晋代人魏时担任梁州刺史,考察政绩的时候为天下第一。被封为梁都侯。 四、历史名人 1解处中:五代时期南唐画家,江南人。擅长于画竹,尤其喜欢画雪中的竹子,经常冒着风雪到野外写生。人们对他所画的竹子评价甚高。 2解潜:宋代镇抚使,在绍兴作官时大力发展农业,招募人来耕种荒田,收成很好,绍兴的屯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后来因为疾病而死。 3解桢期:明朝时期书法家,书法好,被认为天下第一。后来在朝廷做官,职务为中书舍人。 4解缙:明代翰林学士。洪武进士,担任中书庶吉士,曾经上书万言,针砭时政,皇帝很欣赏他的才能,升迁为御史。永乐初年任翰林学士,主编《永乐大典》,这是世界上最完备的一部百科全书,另有著作《文毅集》。 5解帖哥:元代广东宣尉史,定兴人,跟随父亲征战有功,被任命为广东宣尉史。 6解扬:周代名官。 7解开:明代学者,字开元,吉水人。他和弟弟解阖一起隐居在山中,他们的文章都写得很好,被称做二解。 8解琬 唐代元城人。景龙年间(公元707-710年)官御史大夫,兼辣朔方行军大总管,守边二十余年,务农习战,为长治久安之计。 9解修 晋代着地人.仕魏历琅邪太守,梁州刺史,考绩为天下第一.封梁邹侯. 10解叔谦南齐人。事母至孝,访药愈母。

解氏名望

除了上面提到的解姓名人之外,春秋时晋国名士解狐,三国时魏国梁州刺史解修,晋代雍州刺史解系,宋代上将军解晖等亦是解姓家族中的杰出代表。

地望分布

解州(读hàizhōu) 山西临汾县西南

编辑本段古汉语中的“解”

在古汉语中,“解”通“蟹、懈、獬”。 解通蟹——《吕氏春秋·恃君》:“大解、陵鱼。”此解为“蟹”义。 解通懈——《诗经·大雅·黑民》:“夙夜匪解。”解即懈。 解通獬——古语“解绸獬豸。”解即獬。[2] 在数学方程方面指的是未知数的取值: 解 一(jiě,音杰) ①涣散,流失。《素问生气通天论》:“失之则内守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素问·脉解》:“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 ②解释。《素问·刺齐论》:“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 ③消除。见“解惑①”。 ④指骨解,即骨间隙。《素问·气穴论》:“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传注十二络脉,非独十四络脉也,内解泻于中者十脉。”《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 ⑤理解,晓悟。《素问·著至教论》:“涌而未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灵枢·禁服》:“细子得受业,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 ⑥排除。指病证消失。《素问·评热病论》:“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 ⑦分离,分开。《灵枢·*邪发梦》:“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⑧解开。《灵枢·九针十二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 ⑨滑利。《灵枢·大惑论》:“肠胃大则胃气行留火,皮肤湿(涩),则分肉不解,其行迟。” 二(xiè,音懈)通“懈”。松弛。《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三(hài,音害)地名。今山西省临汾西南。《三国演义》:“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

编辑本段“解”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

1toescort(prisoners,goods,etc)fromoneplacetoanother 2toforward;tosendsomeoneincustodyto;todispatch 1tountie;toseparate 2todispelorrelieve 3tounderstand 4tosolveorexplain 5torelieveoneself 6[Mathematics]solution 1aChinesefamilyname词条统计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

宋体“解”字、基本信息、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常用词语资料来源

在线新华字典网

2

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70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开放分类:

汉字,文字,百家姓,方程

每隔四年

有这么一个神奇的赛事

它能吸引全球人的目光

成为全世界万众瞩目的焦点盛事

它跨越种族,不论男女老少

直击每个人的情绪沸点

那便是 —— FIFA世界杯

回望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

那时还没有疫情肆虐

露天广场、酒吧、夜宵摊

满是激情洋溢

不同的青睐队伍,却是共同的兴趣爱好

不管认识与否

大家都能欢笑着齐聚一堂

共同围观这精彩赛事

时隔四年,如今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

正展开激烈角逐

驰骋绿茵,追 “足”胜利

疫情虽无情,但热爱不止息

尽管历经 3年新冠疫情风波

球迷们对于足球赛事的期待却不会减弱

值此国际大型赛事举办之际

让我们重燃生活激情,点亮冬日灰霾!

@长治球迷们:

科创城邀你一起来看世界杯啦!

共观激烈赛事、为支持球队喝彩

邂逅足球爱好者、竞猜胜利球队 ……

聚在一起就是 FUN~

座位与饮料零食已贴心备好

更有大屏播放,精彩不停息

舒适的观赛体验,热烈的现场氛围

随时加入狂欢,一起放肆嗨皮!

来科创城 ·天街

这个冬天,让欢乐不打烊

▲科创城·天街效果图

科创城 ·上寓

用心筑家,用爱服务

与您共赴理想生活

建面约 45-65㎡loft/soho百变公寓

坐拥 18000㎡天街商业

美好一步到位,繁华触手可及

▶项目地址◀

捉马西大街与回化路交汇处南侧

1号楼一层底商(8-10号 商铺 )

▶开发商◀

长治创高置业有限公司

▶VIP LINE◀

400-818-0066转075857

科创城·上寓

在售

参考价格: 参考均价 11000 元/㎡

楼盘地址: 捉马西大街与回化路交汇处西南角

楼盘电话: 400-818-0066 转 075857

陕西著名旅游景点导游词(少点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兼用来打更。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通向城头的马道,便于战马上下。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因此守卫异常严格。

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城墙的长乐门、安定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时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到了明神宗万历10年,将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5米,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小得多。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楼体呈长方形,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文武盛地”,北为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声闻于天”。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故宫角楼月亮又圆又美,你被这景观迷住了么?

大自然景象无奇不有,有的震撼人心,有的沁人心脾,有的惊心动魄。我们爱玩爱笑爱美景,对于美好的东西,总是处于敬畏之心。我们走过很多景点,见识过很多美景。有些景色没法用言语、文字甚至是照片来保存,但是却能一直存在我们的心底。比如,故宫角楼的明月,那种静谧、朦胧,甚至还带有神秘的感觉,会成为一辈子的回忆,久久不能忘怀。我很心动这种美景,这就像一次美好的邂逅,动人心怀。

故宫本来就是大家想往的著名景点之一。据数据调查显示,很多初次或者刚开始选择旅游的人,超过一半的人会选择北京作为首次旅游景点。然而到了北京,必须前往的景点之一就是故宫。它记录了我国古代辉煌的历史,体现了皇家的雍容华贵和大气辉煌。故宫的建筑极具东方文化特色,其中故宫角楼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故宫一共有4座角楼,分别位于故宫城墙的四个转角位置。故宫角楼造型优美,并且融洽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成为令人向往的美景。

月亮,在我们的历史文化当中,不同情境下,它代表的意义特别丰富。它可以代表优雅和美丽;它还能寄托情思,表达人们对于家乡和亲友的思念;落寞时候,月亮代表着失意;思考时候,月亮又代表了永恒。加上月亮本身看上去柔和静谧,月光柔情似水。所以从古至今,我们都喜欢欣赏月光月景,特别是十五如同白玉盘般的月亮。这样的月景遇上故宫独特的角楼,该碰发出什么样的火花呢?那种震撼,只能说是可遇不可求。

很多摄影者拍摄了不少关于故宫月亮的照片,有故宫圆月,也有角楼残月。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那圆月穿过角楼时候,神兽与圆月相互守望,不知道是神兽衬出了月亮的安宁,还是圆月增加了神兽的寂寞。一切都那么神秘,如同穿越千年一般,恍如隔世,让你不知身处何方,又不知道该去何处。

关于北京故宫的导游词(100字左右)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参观举世闻名的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故宫总共有四个门,南边的是午门,北边的是神武门,东边的是东华门,西边的是西华门。

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是太和殿。它是故宫三大殿之首,建在五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殿高36米,宽63米,面积2380平方米。大殿正中,两米高的台子是金漆雕龙宝座。清明两代皇帝即位、诞辰以及春节、冬至等庆典均在此举行。

继续向前走,就到了中和殿,皇帝有事去太和殿之前,到这休息,接受大臣的朝拜。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保和殿,它也是三大殿之一。清朝每年的除夕和元宵会在此宴请皇亲和大臣。

今天的旅行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牛郎织女的几个版本:

一、河南省南阳市伏牛山区

南阳牛郎织女传说是流传最久,最具有历史价值的传说。

河南省南阳市宝天曼伏牛山区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古树参天,鸟兽群集,石人山南麓奇峰竞秀,满目涌翠,西峡龙潭沟瀑布群水石相依,风景独秀,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相传牛郎由于得到千年古牛的指点,与织女在这里相遇并相爱,从此过着和谐甜美的生活。他们生了两个孩子后,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凡后大怒,派下天兵捉拿织女,牛郎大哭。老牛却让牛郎披上自己的通灵牛皮追赶,牛郎忍痛照做,后登天去寻织女,为了纪念这个通人性的千年老牛,牛郎曾经住过的山就叫做伏牛山。

而在南阳市城南20里的宛城区溧河乡,有一个叫牛郎庄的自然村,与许多资料中关于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的记载相吻合。该村人也说,传说中的牛郎就是他们村的人,是一个叫孙如意的年轻人。牛郎织女的传说就源于此地。

在牛郎庄发掘出了“神牛冢”石碑,随后村中修建了牛郎织女像,一到七月初七这里就香火旺盛。

牛郎庄中祖辈流传下来的牛家宅,据说是牛郎曾经的居住地。

牛郎庄祖辈流传下来的饮牛坑,据说是牛郎当年放牛饮水的地方。这里无论是旱涝年份,该坑一直保持这个状态。

传说中的鹊桥所在地,据说该桥以前是石头桥,“文化大革命”中被毁,随后建碑纪念。

因为牛郎织女被拆散后,传说中织女的出生地史洼村还保留着和牛郎庄不通婚的习俗。

至于人物原型方面,相关人士指出,牛郎织女其实都是凡人,是地道的南阳人。牛郎是南阳城西二十里的桑庄人,织女是城南二十里史洼村(俗称织女村)人。织女私奔嫁给了牛郎,织女家人发现后把他们拆散了。牛郎寻找妻子来到史洼村附近住下,随后便形成了现在的牛郎庄。

如今每年七月初七,牛郎庄不仅传承着“炸巧果”、“乞巧”、“祭祀”等习俗,并且在这一天早上,老人还要把公鸡杀掉,怕它提前报晓而缩短牛郎织女相会的时间。

每年的七月初七前后,白河东岸的牛郎庄及其周围村民,都要到牛郎庄烧香祭祀、祈福求子。

牛郎织女传说最早起源于古人的星辰崇拜,是人们把天上的星宿神化与人格化的结果,对此南阳也存在物证。上世纪70年代,在南阳白河西岸的白滩汉墓发掘出一块“牛郎织女星座”汉画像石,右边牛郎执鞭所牵之牛,从体态、神态及行走来看,无疑是经过驯化的耕牛——南阳黄牛;左下角织女的跽坐状,也是汉代妇女操机织布的劳动姿态。

《牛郎织女传说源自南阳》一文报道,引起了众多南阳及外地文化界知名人士、学者的关注。其间,郑州轻工学院副院长、民俗学专家陈江风教授,湖北襄樊市某高校学者杜汉华,河南历史学会会员白万献,南阳集邮协会副会长杜全山,著名作家二月河,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及南阳籍军旅作家夏廷献等,对“牛郎织女传说”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刘魁立特为“七夕起源地南阳”明信片题词:“民间传统节日是人民生活的美丽花朵”。著名作家二月河认为:“牛郎织女乃中国之爱神,中国之美神,中国人文之精神。”南阳应积极申报发源地,发掘“七夕”现代生活的内涵,让古老的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机。今年1月,借助“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南阳”明信片发行之际,二月河又亲笔题写了:“考证牛郎织女,构建和谐社会”。

2012年10月,南阳市文化局具体实施了“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南阳”的申报工作,最终成功,由此在文化上认定了"牛郎织女传说源于南阳"的说法。

二、山东省沂源县

天上银河 ,地上沂河。沂河的源头沂源三原:生命之源 沂水之源 情爱之源。

沂源县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原临沂地区,今淄博市,山东省最长的内陆河沂河发源于此,沂源因此而得名。沂源县是山东古人类发源地、山东屋脊生态高地、中国北方溶洞之乡和牛郎织女之乡。织女洞与牛郎庙,是中国唯一一处以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古建筑遗址。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

据有关专家考证,《诗经》中周王朝的“大东”所描述的地理位置,横跨今山东临淄、曲阜一带,而位于沂河上游的沂源县正介于临淄和曲阜之间,在地理位置上是“大东”的核心地区。今天的沂源县燕崖乡大贤山上的织女洞及与之隔河相望的牛郎庙,是一处与牛郎织女传说故事最为吻合的地方。其最初的修建时间可追溯到中国的唐代,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以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古建筑遗址,在国内同类资源中具有垄断性。

牛郎织女”的故事传遍天下,家喻户晓。出在哪里,却几乎无人知道。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考证,发现“牛郎织女”故事原来出在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乡。

首先,当地有实景。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乡拥有中国内唯一一处传说与实地实景相对应并存有古建筑遗址的珍稀景观—建于唐代的织女洞和牛郎庙。二者隔沂河东西相对,一河两岸的山水格局,与天上“牵牛星-银河-织女星”遥相呼应,有着惊人的相似,形成了天人合一、天地神奇的独特景观。牛郎庙原先是一幢两层阁楼式建筑,后经多次重修,始具规模,建有三间正殿,青砖绿瓦,彩绘斗拱,建筑宏伟。庙内大殿塑有牛郎及其子女像,旁卧金牛塑像一尊。院内古柏参天,清幽别致。其中,“沂河”更是与“银河”绝妙谐音。

其次,居住有其人。牛郎庙旁边的村叫牛郎官庄, 村里的人大部分都姓“孙”,与牛郎(孙守义)刚好同姓,这个村子明朝年间就有,村里人以牛郎后代自居,并历代传承牛郎织女故事,至今沿袭着养蚕、织布、取双七水等习俗。每至七夕节,牛郎官庄的妇女都会兴致勃勃的用纸折出金元宝,供奉在织女洞中。

第三,文献有记载。最早在西周的诗经小雅·大东篇就有:“跂(qi)彼织女”、“睆(huan)彼牵牛”的记载,据考察大东的位置是泰山以东,临淄、曲阜一带,而大东的核心位置正是沂源。

第四,石碑有见证。沂源县燕崖乡整个大贤山上的石碑非常的多,只是因为先前被破坏过,现存完好的为数不多,但是所有的石碑上所刻的内容,都与牛郎织女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其中有一块石碑,它对牛郎织女的记载是美且清晰的,这块石碑是嘉庆20年所立,石碑上面所刻的两首诗叫登织女台,作者是王松亭,诗的第三和第四句“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间”。非常形象的描写了在天成象、与地成形的意境。还有一块石碑“织女洞重楼记”是明万历七年(1579)所立。碑文记载说:“志云唐人过谷,闻洞内札札机声,以故织女名”,讲得就是织女的来历,意思是说在唐代时有人从此经过,听到洞内有札札的机杼声,以为织女在织布,所以就修建了此织女仙洞,碑文的第二句——“对岸并起牛宫,于是乎在天成象者,于地成形矣……”。

再者,据考证,牛郎织女景区内还有织女泉、织女台(天孙台)以及罕见的叶籽银杏、角度不整合面等自然和地质奇观,都与牛郎织女传说有关,具有浓重的文化色彩。叶籽银杏,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叶籽银杏所结的果实是长在叶片上的。奇怪的是并不是这棵树上的所有果实都是长在叶片上的,只有这个枝干上结的果实是叶籽银杏,就是织女洞附近无生殿上方弯的很漂亮的一枝,这些果实约占这棵树的20%,而这枝正好是冲着织女洞的方向,也许这是老树为牛郎织女的爱情做的一个见证吧。这里还有一汪清泉,传说是王母娘娘留下的泪珠,被人们津津乐道。在此处殷红的樱桃也被赋予了一个浪漫的名字,被叫做爱情果。

三、山西省和顺县

山西和顺是地处太行山之巅的一山区小县,因为一个优美的民间传说而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长久占有一席之地。此前,和顺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后来又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春天再次被山西文化部门命名为“山西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示范保护地”。

在和顺当地乡间,一直传承着许多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古老地名与景物名称。诸如牛郎洞、金牛洞、喜鹊山、南天门、天河池等与故事主人翁相对应的地名,一段段优美的故事被当地百姓传诵着。

和顺县牛郎织女传说和文化是一份难得的宝贵人文资源,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聪明的和顺人正在凭借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此间整体形象,增强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

和顺县加快传统文化资源的抢救、开发与利用,唱响“牛郎织女”文化品牌。由省城晋剧名家主演的新编晋剧《鹊桥会》今夜开始在山西省演艺中心演出。在和顺城乡,“民间剪纸作品展”、“民间布艺绒画中药画展览”、“民间手工艺品展”等相继举办,一批包括牛郎织女、华夏圣母、凤台小戏、五谷画、剪纸、刺绣等人文历史、典故传说和民间艺术,被当地的能工巧匠展露出来。

“七夕”来源于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而这故事的起源地正是山西,是山西省晋中地区的和顺县,这里是牛郎织女浪漫爱情故事发生、发展的重要地域(并非说是唯一的地域),是七夕风俗传承与发展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地域。和顺县的南天池与牛郎峪不到10平方公里的境域中至今保留着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景物20处之多,从地名来看,天河梁、牛郎峪、南天池与磨子峪(簪峪)是地方志中早有记载的地名或村名,其余地名及相关景物名称均长期流行于民间,如今能见到的有牛郎沟、牛郎洞、天河池、牛郎庙、织女庙、南天门、金牛洞、老牛口、牛头山、相思背、喜鹊山、八仙洞、哪吒塔、驴打滚等等,还有如今已毁圮无踪的王母娘娘庙、李天王塔、磨簪石等。村民世代传承着生动鲜活的牛郎织女故事和七夕风俗活动,其整体环境与牛郎织女故事的情节十分融洽和谐。经有关专家多次实地考察,2006年12月13日,中国民间文艺协会正式命名和顺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2008年6月7日,国务院以国发(2008)19号文件将和顺县“牛郎织女爱情传说”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源于这样的故事,山西民间习惯称七夕节为“天河配”。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时,山西民间还曾保留着扎像贺节的风俗,人们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表示牛郎织女相会,在像前供献瓜果桃李以示祝贺。

七夕节里,民间流行姑娘媳妇向织女讨教手艺的活动,称为“乞巧”。山西南部民间习惯用当年的新麦秸编成一座桥,配饰以牛郎、织女、老牛、男孩与女孩、喜鹊等形象置放案头;或用彩色纸剪成上述景物贴在墙上,向织女祈祷后,拿七根绣花针并列手中,用一根彩色线穿针孔,一次顺利穿过七个针孔者就被认为乞得了巧。曲沃县盛行男女孩童以星星草投放水中乞巧。晋北民间百姓习惯白天在院里晒一盆水,任灰尘飘落,晚上盆水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姑娘媳妇把绣花针涂油之后轻轻放置水面,能使针浮水面者便认为乞得了巧。晋西北一些地方人们在盆水中放置豆芽,在阳光下经过水的折射,水底倒影会显示各种形状,或蜈蚣或水蛇,或猪狗或鸡鸭,倒影愈丰富逼真就意味乞巧愈多。长治一带的女孩,七夕节前一天要逮一只吐丝的蜘蛛圈在盒子里,第二天观察其结网疏密状况,网愈密则认为乞巧越多。

在山西,男孩也要在七夕节向牛郎讨教耕耘本领。晋南一些地方,青年男子七夕节在木板或石板上覆土,上作茅屋小景,屋旁田地中种粟生苗,称为“谷板”。晋中、晋北流行将小麦或豆类浸水生芽,七夕节用彩线缠芽,谓之“种生”。晋西北牧童要为耕牛编戴花环,称之“为老牛过生日”。

山西境内七夕前后多降雨,民间把七夕节看成是“下雨天”,称织女渡河会牛郎,悲喜交加,禁不住泪如泉涌,泪落人间,便是雨水,遂有“七七不出门,出门被雨淋”之谚。此日,少女们有捣凤仙花染红指甲习俗,据说老年人见了便双目清亮、头脑不昏。山西旧时讲究七夕看天河预测米价,七夕天河昏暗则米价涨,天河明亮则米价贱,民间有“天河目米价,太乙照时康”之说。现代的七夕节,山西民间已没有那么多讲究,只是在姑娘媳妇中间还流行着一些乞巧活动;不少地方仍保留着制作“巧食”的习惯,用白面或糕面加糖、油,做成各种食品;还有一些地方家家吃西瓜,并在西瓜上镂刻图案花纹,称之“花瓜”,这些习惯都是七夕风俗的遗存。

中国牛郎织女的故乡---江苏太仓市南码头,至今还在织女庙就可见证这一切。

四、湖北省郧西

湖北省郧西县中部,有一条由北朝南的蜿蜒河流,叫天河。天河是郧西境内的第三大河流,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条叫天河的河流,它在世界地图上独享“天河”之名,郧西的天河,流淌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古老天河在郧西,七夕传说源于天河。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也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这个传说始终和七夕节相连,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天河鹊桥相会之时,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天河发源于秦岭东南部陕西照川,全长69公里,是汉水的重要的支流之一,流经郧西627公里。天河东边是杨家河、归仙河,西边是美女河、仙河,正好与天象相对。而天河边的石公公、石婆婆、悬鼓观、天池庵等景点却都与星象图相反,说明了郧西人对冲破天河阻隔的期盼。有天河,就有牛郎织女的传说,就有独特的七夕民俗。在郧西,人们将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代代相传。老人时时告诫后辈:男儿要像牛郎一样勤劳、质朴、善良、执着,女儿要像织女一样智慧、忠贞、节俭、孝顺。这条天河仿佛一下让人迷失,不知该从哪里游走。因为郧西的天河是有灵性的,她完全充当了导游角色,天河的方向就是人想要去的方向。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人们过“乞巧节”。那天,妇女们组织开展各种劳动竞赛,以在竞赛中提高技艺。夜幕降临,人们来到河边燃放河灯,顺河漂流的盏盏河灯,寄托着人们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承载着人们对家庭、亲人的祈福,同时,也是在为牛郎指路以尽快与织女相会。“河灯亮,河灯明,牛郎织女喜盈盈”的民谣,在郧西县境内广为流传。

七夕在中国,天河在郧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经·小雅·大东》中这段有关织女、牵牛星宿的记载,被专家认为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萌芽和胚胎。还有一首与织女有关的《诗经.周南·汉广》中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据史料记载,这些诗中的“汉”即指汉水,又指天汉(银河)。郧西有汉水,《郧西县志》介绍,境内有汉水。汉水沿县境穿行918 公里,是郧西南与陕西、本省的郧县的界河,上起陕西旬阳仙河口,下至本县河夹归仙河口鹰嘴石与郧县。“天河”是牛郎织女相会之地,郧西境内有天河,全长65公里,它发源于陕西照川,经城关、观音出天河口入汉江,是汉江的第三大支流在天河口流入汉江。对于天河的记载,目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明嘉靖(1522年——1566年)《湖广郧阳府志》(薛钢纂修、吴廷举续修)中已有天河的记载:“天河,在县西一里。水出虎鸣峪山而下以达于汉,望之如天上来,故名”。郧西有天河、临汉水,而且是唯一的汉水连天河之地,有名称,也有实物。因此,仅从地名上讲,郧西与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相连紧密。

郧西的“郧”,在字典中专释地名,“陨”乃陨石,意即坠落的流星;“西”乃方向,织女星就在银河的西岸。“郧西”二字意味天上织女星落在郧西,织女与牛郎相亲相爱。郧西境内的天河,不仅在河名上与牛郎织女故事中的天河吻合,而且与天河流域的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观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天河流域,郧西县城东南边的石门湾山上有尊貌似女像的山石被称作“石婆婆”,在西北部的华盖山上也有座似男人像的山峰被称作“石公公”。

郧西人祖祖辈辈都认为这两块山石是牛郎、织女的化身。在天河上游的河中间有块兀立的巨石叫“金钗石”,传说是王母娘娘拔簪划天河时遗落在此的金簪化石。郧西县城西部的悬鼓公园里还有一个如“悬鼓”的山石,传说是女娲炼石补天的石头,也有传说是织女下凡洗浴时放置衣服的仙石。天河东面有一座海拔1069米的娘娘山,山顶的娘娘庙里供奉着王母娘娘的神像。悬鼓观东北方向的石梯子山上有一座尼姑庵,叫“天池庵”。以前,这里是香火旺盛的地方。一边是观一边是庵,一边是女一边是男。经考证,是淳朴的郧西人为了纪念牛郎、织女而修建的。“要吃大米到竹溪,要娶媳妇到郧西”,郧西是美女之乡。郧西女子的俊美、心善、手巧是人们公认的。专家认为,牛郎织女确有其原型,后演变成了神话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0773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8
下一篇2023-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