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的名画有哪些 最著名的是哪幅

毕加索的名画有哪些 最著名的是哪幅,第1张

毕加索作品有:《斗牛士》、《科学与慈善》、《熨烫衣服的人》、《两姐妹》、《马上的姑娘》、《亚威农的少女》、《读书》、《穿衬衣的女子》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格尔尼卡》。

1、《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轻柔地勾勒着自黑暗中涌现的侗体,坚定的延伸,流露出年轻女子的傲慢与自信。鬼魅般地流动着纤细隐约的美感。整体气氛的传达幽柔细致,使得神秘的躯体在氤氲中垂怜着病态美;拼贴艺术形成的主因,源于毕加索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而神来一笔的产物。实际上拼贴并非首创于毕加索,在19世纪的民俗工艺中就已经存在,但却是毕加索将之引至画面上,而脱离工艺的地位。

2、《亚威农的少女》彻底否定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视三度空间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绘画。毕加索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这一点在当时来说,是人类对神的一种亵渎行为。同时它废除远近法式的空间表现,舍弃画面的深奥感,而把量感或立体要素全体转化为平面性。这幅画,既受到塞尚的影响,又明显的反映了黑人雕刻艺术的成就。强化变形,其目的也是增加吸引力。毕加索说:“我把鼻子画歪了,归根到底,我是想迫使人们去注意鼻子。”

3、《读书》(La Lecture),展示了毕加索(Pablo Pieasso)的金发情人瓦尔特(Marie-Therese Walter)胸口半露地搭着披肩、膝上搁着一本书,坐在椅子上头倚着红色椅背打瞌睡的模样。该画在2011年2月8日于英国伦敦再次成交,以九百万英镑为底价,六分钟内有至少7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投标,最后由俄罗斯客户通过电话买下,成交价为两千五百二十万英镑。

4、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扩展资料:

毕加索作品风格:

1、空间色彩。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30岁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亲或可憎,或诚挚或装假,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

2、立体主义。

一般说来,《亚维农的少女》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而立体主义运动则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1912年之前的所谓分析立体主义。画家们继承塞尚对绘画结构进行理性分析的传统,试图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

1912年以后,立体主义运动进入第二阶段,通常称为综合立体主义。此时在画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于装饰性。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上的风格,但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是同一个人

全名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毕加索作为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是一位最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20世纪的艺术家、特别是西方艺术家,几乎没有未受过他的影响的。毕加索的艺术成就除去绘画以外,还涉及到各种材质的雕塑、陶艺、书籍装帧等方面。毕加索从9岁起就开始作画,无论质还是量,都是惊人的,他的作品约达六万件,仅油画一项就在万件以上。这位天才横溢的艺术家在极其漫长的创作活动的每一刻,似乎想做的都让他准确无误地做到了。

父:荷西·路易兹-布拉斯科

母:玛莉亚·毕加索-洛培兹

1881 10月25日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8/9 7/8岁 在父亲(美术教师)指导下画画。

1889 8岁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画的是斗牛士。

1895 14岁 进入巴塞隆纳的隆哈美术学校,其父于该校任教。入学考试是古典艺术与静物写生,依规定可有一个月时间完成,毕加索在一天之内就完成了。

1896 15岁 作品"初次领圣体"参加巴塞隆纳美术与工业展。

1897 16岁 进入马德里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但常不去上课,比较喜欢去"普拉多美术馆"参观。在那里,他可以接触到西班牙大师的作品:葛雷柯、委拉斯盖兹及哥雅等。 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898 17岁 经常出入"四只猫"酒馆,开始与前卫艺术圈往来。结织卡萨吉玛斯及日后成为其私人秘书的沙巴特斯。

1900 19岁 在"四只猫"酒馆举行首次个展。与卡萨吉玛斯首次前往巴黎,居住于蒙马特区。

1901 20岁 好友卡萨吉玛斯因失恋自杀,触发毕加索以蓝色调作画,蓝色时期开始。在弗拉画廊举行巴黎首次个展,开幕前就卖出15张画。

1902 21岁 完成"蓝色自画像"。

1903 22岁 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1900-1903年间三度回西班牙。

1904 23岁 定居于巴黎"洗衣船"。邂逅费尔南德.奥立维并同居,常去观赏马戏团的演出,粉红色时期开始。

1905 24岁 以马戏团题材创作"卖艺人家"等。画展受到重视。结识洁楚·斯坦因兄妹。

1906 25岁 在罗浮宫看到伊比利亚半岛的雕塑展,印象深刻。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

1907 26岁 创作"亚维农的少女"。到民俗博物馆看非洲雕塑。参观两个塞尚回顾展。结识布拉克。

1908 27岁布拉克第一次举行立体派画作展。

1909 28岁 解析立体派开始。与布拉克成为邻居。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1 30岁 首次把印刷字母放到构图中。邂逅艾娃·谷维。

1912 31岁 与费尔南德分手。完成第一个拼贴作品"藤椅静物"。与布拉克合作纸贴画,发展出合成立体主义。

1915 34岁 艾娃因肺结核逝世。

1917 36岁 至意大利为俄罗斯芭蕾舞团作舞台设计,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瓦。

1918 37岁 与欧嘉结婚。因芭蕾而与上流社会接触。与马蒂斯举行联展。

1919 38岁 认识米罗。

1921 40岁 长子保罗(1921-1975)出世。

1922 41岁 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1924 43岁 以装饰性立体派风格作许多静物画。

1916/7-1924年间多次为芭蕾舞台作设计。

1925 44岁 创作"舞",首次影射与欧嘉的紧张关系。参加超现实主义的首次展出。

1926 45岁 以集合物手法作"吉他"系列。

1927 46岁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雷莎·华特。

1929 48岁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构成。作系列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画作,显现姻婚危机。结识达利。

1931 50岁 于柏吉卢城堡设立雕塑工作室。参加超现实主义于美国的首展。

1932 51岁 以玛丽-德雷莎为模特儿。

1933 52岁 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 (佛拉系列版画)。费尔南德.奥立维出版回忆录。

1934 53岁 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发表用织物做模型翻制的雕塑作品。

1935 54岁 6月与欧嘉及保罗分居。9月玛丽-德雷莎与毕加索的女儿玛亚出生。

1936 55岁 邂逅南斯拉夫女摄影师兼画家多拉·玛尔。

1937 56岁 创作"格尔尼卡"。

1939 58岁 同时画玛丽-德雷莎与多拉的同姿势肖像。

1943 62岁 邂逅22岁的方斯华姿·吉洛。作集合物"牛头"。

1944 63岁 加入法国***。

1945 64岁 于慕洛完成第一批石版画。

1946 65岁 与方斯华姿·吉洛同居。访马蒂斯。

1947 66岁 方斯华姿·吉洛生子克罗德。首次在陶艺家哈米耶工作室中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艺。

1949 68岁 方斯华姿·吉洛生女帕乐玛。为世界和平会议作"鸽子"石版海报。

1950 69岁 获颁列宁和平奖章。

1953 72岁 于玛都拉陶艺工作坊邂逅杰奎琳·洛克。

1954 73岁 与方斯华姿·吉洛分手。马蒂斯逝世(毕加索曾说:"只有马蒂斯才是真正的画家")。开始创作德拉克洛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

1955 74岁 欧嘉逝世。

1956 75岁 与克鲁佐共同拍摄**"毕加索之谜"公映。写信给***,抗议俄罗斯入侵匈牙利。

1957 76岁 画委拉斯盖兹"宫女"变奏40余张。

1959 78岁 作马内"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1961 80岁 与35岁的杰奎琳结婚。

1963 82岁 绘制"画家与模特儿"系列。巴塞隆纳的毕加索美术馆开幕。布拉克逝世。

1964 83岁 方斯华姿·吉洛出版回忆录,造成毕加索与克罗德及帕乐玛决裂。

1966 85岁 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举办大型毕加索回顾展。

1970 89岁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画作捐赠给巴塞隆纳毕加索美术馆。

1、童年时期

14岁时创作了《姑妈佩帕的肖像画》,随后象征主义的出现影响了毕加索的现实主义画风,在一系列的风景画作品中,在色彩上运用高纯度的色彩来表现。以写实画风为主,色彩明亮,代表作有《斗牛士》、《科学与慈善》。

2、阴郁的过渡时期

毕加索受到在西班牙孤单旅行与他朋友自杀的影响,在该时期的艺术创作作品中多以冷色系为主,例如蓝与蓝绿的色调。在这段时间用色阴暗,并有时以贫困、凄惨的人群为主要创作题材。代表作品有《生命》、《俭朴的一餐》、《盲人的晚餐》、《赛乐丝汀娜》等。

3、粉红色时期

在巴黎,由于在爱情的滋养下,毕加索创作时大面积地使用欢快、明亮、愉悦、鲜亮、粉红色的色彩情感来表达,在爱情过渡中的甜蜜,其创作主题常常以马戏团、杂技表演者为主,描绘这类人群的生活状态。代表作有《拿烟斗的男孩》、《斯坦因画像》。 

4、立体主义时期

这是它创作生涯中最为辉煌的时刻,在其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他经常采用灵活多变的、层次分明的、空间造型感的平面造型手法,把形体的结构随心所欲地组织起来。

抛弃了传统的画风,画中没有情节,也没有环境描写,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代表作有《亚威农少女》、《费尔南德头像》。

5、蜕变时期

这一时期绘画风格主要偏向于原始的艺术领域,采用简洁化形象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毕加索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转入写实的表现形式。

在1930年,他的绘画风格又转向超现实主义,表现了梦幻与现实之间的真实生活。画风极其抽象,表现出痛苦与兽性,代表作有《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格尔尼卡》。

6、田园时期

画风粗狂且和谐统一,手法运用极其娴熟,代表作有《卡门》、《贡戈拉的二十首诗》系列。 

扩展资料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

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

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

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

-巴勃罗·毕加索

毕加索的著名作品有《亚威农少女》、《卡思维勒像》、《格尔尼卡》、《和平鸽》、《戴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等。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

史学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扩展资料:

一、《亚威农少女》

《亚威农少女》是由西班牙画家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创作于1907年的一幅油画。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这幅画画面上一共有5个少女,或坐或站,搔首弄姿,在她们的前面是一个小方凳,上面有几串葡萄。人物完全扭曲变形,难以辨认。

画面呈现出单一的平面性,没有一点立体透视的感觉。所有的背景和和人物形象都通过色彩完成,色彩运用得夸张而怪诞,对比突出而又有节制,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二、《卡思维勒像》

《卡思维勒像》是西班牙画家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创作于1910年的油画作品,清楚显示了毕加索是怎样将这种分析立体主义的绘画语言,用于某个具体人物形象的塑造的。

三、《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帕勃洛·鲁伊斯·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长776米,高349米,现收藏于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

该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暴杀害无辜的事件创作的一幅画,采用了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渲染了悲剧性色彩,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四、《和平鸽》

有一天傍晚,鲁西恩在屋顶挥动红布招呼鸽子飞回来,德国警察竟将其推下屋顶,致使坠地死亡。德国兵又将一只叫“萧莱士”的鸽子掐死,用车拖走鲁西恩的尸体。

密许老大爷极端悲愤,请其邻居——绘画大师毕加索为鸽子“萧莱士”画了一幅像。1949年,毕加索将此画献给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五、《戴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

《戴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是毕加索的作品,于2018年1月30日至2月2日在香港展出。

2018年2月28日,作品以498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3亿元)成交价拍出。

参考资料:

亚威农少女

卡思维勒像

格尔尼卡

和平鸽

戴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

伦敦又下雪了。

在这样阴沉的安静的只有树枝战栗的周末,终于收起了前几日被暖阳关照的躁动和兴奋。泡一杯柠檬水在手边,想写写最近去看的毕加索画展。

这次画展中的部分作品是创作完成后的首次集体亮相,重要程度自然不言而喻。我在一个晴朗的午后从学校步行到泰特现代艺术馆,一路上耳机里播放着张法中先生讲毕加索,当是预习了。

想想最初认识毕加索,大概是在小学美术课本上,然而十几年前,祖国二线小城市的美术课无疑是一场聚众胡闹,课本上的大师作品永远是同桌口中的“什么玩意儿,画得还没我好”。那时自然不能理解《格尔尼卡》的悲伤,《昂蒂布的夜渔》的酸涩,更加不懂什么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的概念,甚至会对现代艺术产生某种贱兮兮的误解。

大学时翻过些毕加索的传记,他本人简直是一部行走的《渣男是怎样炼成的》,毕加索一生的创作都离不开女人,甚至可以说没有那些前赴后继可怜可笑的女人,就不会有不疯魔不成活的艺术大师。换一个情人换一种创作气质,也有可能是为了尝试新的创作,他不得不高频率地更换情人。他甚至会让两个争风吃醋的女人在他面前大打出手进行决斗,甚至会故意透露自己与情人厮混的行踪给正室妻子,让她时不时出来捉捉奸刷刷存在感。从女性视角来看,这必须是个教科书级别的渣男了, 故意让爱他的人不好受,这种恶意和愚蠢,难以原谅。

当然,作为艺术家的毕加索是个毋庸置疑的天才,生前就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挂进了卢浮宫。这次在伦敦展览的主题为:Picasso1932:Love, Fame,Tragedy (毕加索1932:爱,名望和悲剧)

1932被称为毕加索 “奇迹的一年”(Year of Wonders), 这一年,他迈入50岁,陪在他身边的是22岁的情人Marie-Thérèse Walter,很显然,这位年轻的少女成为毕加索诸多重要作品的原型和创造力的源泉。

这段野史很有意思,据说当45岁的毕加索在巴黎地铁站偶遇17岁的Walter时,激动地拉住少女,告诉她:我是毕加索!你和我将一起去做伟大的事情。果然,艺术家的嗅觉灵敏异常,那些关于情人的作品都为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名望。

我无意复述关于这些作品的背景和鉴赏,那些鲜明的隐喻(例如少女脸上男人的阴茎),热烈的欲望和层次丰富的情绪,本就该见仁见智。总之在看完整场画展后(布展按时间顺序,梳理那一年十二个月的作品),真的非常非常疲惫,几乎看到八月的作品时就已经没有一点力气去看墙上的文字介绍,导览器里的英文解说也变成我看画发呆的背景乐。

看到最后几个展厅,色泽突然暗淡阴沉,不再是女人的裸体所流露出的炽烈欲望,而是一种深色调的,被锋利的线条勾勒出的棱角。这段时期的主题关于救赎,据说那段日子他的情人在河里游泳受了重伤(也有说情人自杀)。当然那段时期的作品也被拿来做政治解读,但是我更愿意相信和情人有关的说辞,毕竟这些作品都被他当作日记,而他也大方承认: Essentially there is only love Whatever it may be

最后一点点联想是关于美术与文学。

其实艺术都是相通的,比如在理解文学作品或美术作品时,都会不自觉地去寻找和分析意象,体察创作者的情绪,试图达成某种共鸣。毕加索的作品扭曲破碎,让传统审美土崩瓦解,决裂古典艺术中对“像”的狂热追求。

这很容易让我联想到柏拉图对诗的判断,他认为模仿理念的才是好诗,而对现实模仿的诗是落后的,该被淘汰的。现代派诗歌所追求的语言陌生化大概和毕加索扭曲的画作如出一辙,这种陌生化不是故意刁难,而具有更形而上的意义。 正是由于对原材料进行夸张的冒犯,才能强迫欣赏者对其进行特别的理解,想要唤起对“异化的人”的反抗。

即便在当今世界,依然存在某些社会对文明具有顽固不破的垄断,拥有强制的知识传播系统,将一以贯之的价值观源源不断地写进每个人的脑子里,而艺术的价值正在于对抗某种高度正确的意识形态、商业原则、丛林法则,给人们精神上的解放任其游荡,起码在“生活”而非“生存”的层面得到绝对的自由。

讽刺的是,追求“自由”总让人过分担忧,因它毫不隐晦地暗示着,这普遍存在的奴隶身份啊。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百科名片

  毕加索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中文名: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外文名: Pablo Picasso

  国籍: 西班牙

  出生日期: 1881年10月25日

  逝世日期: 1973年4月8日

  职业: 画家 剧作家 诗人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编辑本段

  人物介绍

  基本信息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毕加索的全名:帕布罗迭戈荷瑟山迪亚哥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诺克瑞 毕加索作品斯皮尼亚诺德罗斯瑞米迪欧斯西波瑞亚诺德拉山迪西玛特立尼达玛利亚帕里西奥克里托瑞兹布拉斯科毕加索(令人发囧的名字)

  主要生平

  1881—1900年 童年时期

  1881年 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

  1894年 首度展出作品;

  1895年 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

  1897年 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900—1903年 蓝色时期 (人生的低潮)

  1902年 完成“蓝色自画像”; 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作品(20张)

  1903年 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1904—1906年 玫瑰时期 (粉红色时期,遇见自己的爱情)

  1904年 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同居; 《拿烟斗的男孩》1905年 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1906年 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1907—1916年 立体主义时期

  1907年 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 1909年 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2年 把上胶的纸贴到画上,进一步发展立体主义;

  1917—1924年古典时期

  1917年 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肖像》;

  1918年 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 毕加索精力充沛的作品(13张)

  1920年 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

  毕加索作品1922年 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1925—1932年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7年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马姬;

  1929年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作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系列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

  1932—1945年 蜕变时期

  1932年 创作《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读书》(La Lecture) 1932年——《读书》[1],展示了毕加索(Pablo Pieasso)的金发情人瓦尔特(Marie-Therese Walter)胸口半露地搭着披肩、膝上搁着一本书,坐在椅子上头倚着红色椅背打瞌睡的模样。该画在2011年2月8日于英国伦敦再次成交,以九百万英镑为底价,六分钟内有至少7宁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投标,最后由俄罗斯客户通过电话买下,成交价为两千五百二十万镑。

  1933年 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

  1934年 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

  1936年 西班牙内战暴发。认识多拉。玛尔,并创作《多拉·玛尔的肖像》; 毕加索的黑白作品(2张)

  1937年 创作完成《格尔尼卡》;

  1938年 创作《女孩与小船》(《girl with a boat》)

  1942年 创作版画《大自然的故事》

  1943年 邂逅22岁的弗朗索娃·吉洛;

  1944年 加入法国***;

  1945年 开始尝试石版画创作;

  1946—1973年 田园时期

  1947年 儿子克洛德降生。在陶艺家哈米耶工作室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艺术品;

  1948 毕加索作品年 为世界和平会议作“和平之鸽”海报和《贡戈拉的二十首诗》;

  1949年 创作《卡门》系列;

  1950年 获列宁和平奖章;

  1953年 在玛都拉陶艺工作坊邂逅杰奎琳·洛克;

  1954年 开始创作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

  1956年 与克罗鲁佐共同拍摄**《神秘的毕加索》公映;

  1957年 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毕加索75岁纪念展”,创作版画《斗牛系列》;

  1958年 毕加索为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大厦创作了壁画《伊卡洛斯的坠落》;

  1959年 创作仿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1961年 与35岁的杰奎琳·洛克结婚,并庆祝毕加索80大寿;

  1963年 绘制《画家与模特儿》;

  1966年 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举办大型《毕加索回顾展》。创作《流沙系列》;

  1968年 创作《塞莱斯蒂纳》和《可笑的男人》系列版画;

  1970年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赠结巴塞罗纳毕加索美术馆:

  1971年 巴黎国立现代艺术馆举办了《毕加索诞生90周年回顾展》;

  1973年 92岁,4月8日逝世于坎城附近的幕瞻市。4月10日葬于佛文纳菊别墅花园里。

  编辑本段

  代表作品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代表作品有:《亚维农的少女》 ,《卡思维勒像》,《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格尔尼卡》。

  编辑本段

  艺术成就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女孩与小船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迁至巴黎的毕加索,既落魄又贫穷,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这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也正是在此时,芳华十七的奥丽薇在一个飘雨的日子,翩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中。于是爱情的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在《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轻柔地勾勒着自黑暗中涌现的侗体,坚定的延伸,流露出年轻女子的傲慢与自信。鬼魅般地流动着纤细隐约的美感。整体气氛的传达幽柔细致,使得神秘的躯体在氤氲中垂怜着病态美;拼贴艺术形成的主因,源于毕加索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而神来一笔的产物。实际上拼贴并非首创于毕加索,在19世纪的民俗工艺中就已经存在,但却是毕加索将之引至画面上,而脱离工艺的地位。首张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与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

  后期画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毕加索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毕加索是整个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1973年,他静静地离去了,走完了九十二岁的漫长生涯,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影响评价

  影响

  毕加索毕生致力于绘画革新,利用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的成果,并吸收民族民间艺术的营养,创造出了很有表现感的艺术语言;他的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在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独特的力量。他的私人收藏,包括他自己及朋友的作品,都已捐赠给了法国政府。巴黎建有毕加索博物馆。

  评价

  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莎士比亚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历史学家乔治·斯蒂文森说,后人从这些文字资料中大概勾勒出莎士比亚的生 活轨迹:13岁时家道中落,此后辍学经商,22岁时前往伦敦,在剧院工作,后来成为演员和剧作家;1597年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1582年,18岁 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他生前没出版过自己的剧作。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3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他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1612年左右他告别伦敦回到家乡定居。1616年 4月23日病逝,葬于镇上的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1623年,演员J海明和H康代尔把他的剧作印成对开本,收进36出戏(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号称“第一对开本”。从1772年开始,有人对于莎剧的作者不断提出过疑问,并且企图证实作者是培根、C马洛、勒特兰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证据。

  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2年左右)。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1623年,演员J海明和H康代尔把他的剧作印成对开本,收进36出戏(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号称“第一对开本”。

毕加索—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1881--1973)

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死的时候是91岁。也许你要奇怪,为什么我们要把他叫做“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呢?这是因为在90岁高龄时,他拿起颜色和画笔开始画一幅新的画时,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一样。

年轻人总是在探索新鲜事物,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他们热心于试验,欢迎新鲜事物。他们不安于现状,朝气勃勃,从不满足。

老年人总是怕变化,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最拿手,宁愿把过去的成功之道如法炮制,也不冒失败的风险。

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0787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8
下一篇2023-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