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女的是好性感的呢
中文名称:赶尽杀绝
英文名称:Shoot 'Em Up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2007年
**导演:迈克尔·戴维斯 Michael Davis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译 名 赶尽杀绝/火线保镖/史密斯先生/无名火
◎片 名 Shoot 'Em Up
◎年 代 2007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动作/冒险/喜剧/犯罪/惊悚
◎语 言 英语
◎字 幕 N/A
◎IMDB评分 74/10 (13,002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465602/
◎文件格式 XviD+MP3
◎视频尺寸 640x272
◎文件大小 1CD 49 x 15MB
◎片 长 86min
◎导 演 迈克尔·戴维斯 Michael Davis
◎主 演 史蒂芬·麦克哈蒂 Stephen McHattie Hammerson
克里夫·欧文 Clive Owen Smith
莫妮卡·贝鲁齐 Monica Bellucci Donna Quintano
保罗·吉亚玛提 Paul Giamatti Hertz
Greg Bryk Lone Man
Ramona Pringle Baby's Mother
Jane McLean Madam Maddie
Jason Reso Senator's Guard (as Jay Reso)
Laura DeCarteret Woman in Museum
◎简 介
硬汉与baby?显然,这不是好莱坞独创的戏剧形式,但只有在美国才能将这种形式化的强烈反差发挥到淋漓尽致。史密斯先生,没有人知道他来自何处,去往何方,有的时候,他就像是龟缩在街角的最普通的流浪汉,为了一点残羹剩饭可以和野狗大打出手……很少有人能够了解,他其实是这个世界最残暴、最无情的男人--至少有一位准妈妈知道,所以她才会在大腹便便的时候就将孩子的生命托付给他。史密斯对于这样的委托有点嗤之以鼻,一个孩子能引来多大的杀身之祸?
在经历了几次的枪林弹雨,孩子的生母也一命呜呼之后,史密斯先生终于意识到原来自己当初的想法实在是太简单了,即使是这个世界上最无辜的生命,也有可能招致最邪恶的报复。当史密斯再一次在枪战中带着婴儿成功生还后,他了解到追杀他们的其实是一个专门培养神秘的暗杀高手的犯罪组织,头头叫赫兹,出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他要抹杀这个婴儿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一切痕迹。
在子弹聚集成的疾风骤雨中,面对着每一场无法想象的枪战时,一直独来独往惯了的史密斯也颇感吃不消,他找来旧相识,一个名叫DQ的妓女帮他照顾孩子,两人结成了暂时的伙伴。他们想要知道的是,这其中到底牵涉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为何会有人想要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婴儿的性命。这个临时组合在一起的“爸爸”、“妈妈”虽然不太靠得住,但他们至少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拼尽一切,也要保住孩子。可是,他们遇见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对这个婴儿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为什么?
一句话评论:
在这个由暴力搭起的芭蕾舞台上,即使是纯粹的邪恶也可以带来很大的乐趣。
——《洛杉矶周刊》
对于这样一部向动作**立正看齐的影片,千万别去考虑其中的逻辑关系和背后动机,实在是没什么必要。
——《滚石》
你要是渴望故事中的角色有层次感、有深度的话,那么你可能要失望了,但是真正的动作影迷是不会唾弃这部影片的。
——《好莱坞报道》
当影片结束后,你很可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看一部**,还是在打电动游戏。
——《西雅图邮报》
幕后制作:
动作**的中国起源
导演迈克尔·戴维斯之所以会想到制作这样一部动作**,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对吴宇森执导的《辣手神探》中的一个场景印象太过深刻了,他还记得主角周润发是怎么拿着一把枪、抱着一个婴儿在医院里横冲直撞的……戴维斯说:“将一个冷酷的男人与这个世界上最纯真的生命放在一起?如此大的视觉反差轻而易举就能带来戏剧化的紧张感和伟大的想象力。”戴维斯执导的《一周八天》和《百个女生一个男生》都曾受到评论界的一致好评,于是他自己把在《辣手神探》中看到的这段情节在内容上进行扩充,就变成了一个**点子,故事差不多就是讲述了一个男人在一个房间中与敌人互相射击,而他在帮忙运送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这位拥有超凡想象力的**人表示:“至少我认为这个想法对于一部影片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赶尽杀绝》的原创剧本也由迈克尔·戴维斯一手包办的,他继续说:“这部影片与那部吴宇森执导的《辣手神探》属于同一个**类型,主角差不多都是这个世界上最暴躁、最冷酷的男人……这里的史密斯先生发誓要保护一个小婴儿,即使这么做会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把这样的故事前提融进各种枪战中,差不多就成就了《赶尽杀绝》。”
迈克尔·戴维斯在没做导演之前,是专门画内容题板的**制作人员,所以他的脑子里永远有一堆独特、古怪的故事点子,对所有动作**的枪战场面也算是了如指掌,他表示:“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所有最酷的元素都融合到枪战中去。”除了影片开头部分在子弹的洗礼中,产妇诞下一子;另外还有一组史密斯和伞兵同时从一架飞机上跳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即使如此还不忘互敬子弹的镜头,以及史密斯用子弹让旋转木马不要停下,使得一个暗杀他们的狙击手没办法开枪打中躺在上面的婴儿……最后,这里还有一组堪称结合了暴力和性的精髓,那就是史密斯和DQ枪林弹雨中做爱。戴维斯补充说:“为了维持住整个故事的真实性,最困难的部分还是如何找出一个合理的原因,来揭开这帮人追杀婴儿的真相。”
人人都爱007
吴宇森执导的《辣手神探》,只能说是制作《赶尽杀绝》的一部分灵感,而其真正的灵魂,则来源于迈克尔·戴维斯还在学校念书的时候用打字机自己创作的一个差不多100来页的詹姆斯·邦德小说,小说的名字叫《死亡的化妆舞会》(Masquerade of Death),带着异常唬人的假象,完全模仿的是007系列小说的创造者伊安·弗莱明的腔调,戴维斯说:“从那之后,我就一直梦想着制作一部纯粹的动作**,从年轻时代创作的小说,到现在一个完整的剧本。”戴维斯专门为这部影片所包含的11个动作场面画了17000张草图,制作了一个差不多15分钟的动画短片。事实证明,他的这种做法是最有效的宣传和推广,立即就吸引了包括苏珊·蒙特福德(Susan Montford)、唐·墨菲(Don Murphy)和里克·拜纳塔(Rick Benattar)在内的几位制片人的注意,而拜纳塔和戴维斯一样,也是一个狂热的007迷……戴维斯继续说:“可能是因为这部动画短片浓缩了影片的所有精华,它完全将我想象的一切表现了出来,说实话,除了高潮就是高潮,即使是在制作的过程中,也是让人抑制不住的兴奋。”同时戴维斯还承诺,这部“高潮”短片将会被收录在《赶尽杀绝》的DVD中。
好莱坞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浮华世界,即使你有可能是其中最有才华的一位编剧,但是如果得不到质的突破,就只能停留在“写手”的阶段,永远都当不上**人。当迈克尔·戴维斯还在南加州大学念书的时候,就显现出了超人一等的卓越才华,而制片人唐·墨菲就是在那个时候和戴维斯熟识的:“我亲自担保,拉苏珊·蒙特福德和里克·拜纳塔‘下水’为影片做制片……但除此之外,我们都感觉《赶尽杀绝》里讲述了一个真正特别的故事,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色。可以说,能够接手这样一部影片,算得上是我们能够选择的一个‘捷径’,因为它取笑的是美国观众现在最迷恋的一切--包括枪、乳房和暴力。” 蒙特福德则补充道:“我们都决定将戴维斯制作的那部短片送到新线公司去,结果他们喜欢极了。”
新线公司的高层在看了迈克尔·戴维斯的动画短片后,马上就灵敏地察觉到了这部**所蕴含的无限潜能,随即同意负责影片在院线上的发行,制片人唐·墨菲说:“新线公司给了我们绝对的自由,认为我们能够找到伟大的演员来主演这部影片。而戴维斯本人对这个故事的想象和激情,在动画短片中已经表现地非常明显了,我们都知道,他就是为这部影片而生的。”确实,戴维斯终于赢来了那个“突破”。
迈克尔·戴维斯最喜欢将《赶尽杀绝》描述成一部工人阶级的“詹姆斯·邦德”**:“故事中的主角史密斯先生看起来与詹姆斯·邦德完全不一样,早年的经历使得他在心理上受到了巨大的伤害,最终让他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归属感的孤独的人,那种感觉就好像看到了未成名前的洛基的超级让人挫败的悲惨生活,因为除了他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他。史密斯生活在一座被废弃的无人居住的破败建筑物里,他一无所有,而007却拥有这样或那样的先进武器和帮手。史密斯惟一的才能就是射击,所以他喜欢吃胡萝卜,因为对他的视力有好处。他还养了一只会开门的宠物鼠……史密斯是非常有创造才能的,我最喜欢看到出身艰苦环境的人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聪明的生活方式,以及他独特的思维方式。”所以,戴维斯还给史密斯设计了许多聪明的对白,让影片的内容和主题更加连贯。
制片人苏珊·蒙特福德也对这部影片的美好市场前景充满了信心:“只要你爱**,就没有理由不喜欢它……因为它参考了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翁所拍摄的西部片,以及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的所有法国黑帮片,当然,这里最不可或缺的还是吴宇森的动作**。影片中的主角史密斯可以说是那种比较典型的动作片英雄,只是被迈克尔·戴维斯那古怪的想象力重新塑造了一番。DQ则是一个充满着悲剧色彩的妓女形象,同时也充当了妈妈的角色。史密斯神秘、无情且不合群,但是他却非常有智慧,他和DQ都是那种典型的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为了生存不择手段。当这个小婴儿出现后,迫使两人走到了一起,并把他们的生活全部给搅乱了。至于赫兹,属于那种非常迷信的黑帮头头,戴着眼镜,梳着背头,就像是BTK系列杀人犯,你几乎就要把他错当成普通的居家男人了。”
在选择演员方面,迈克尔·戴维斯决定为这部影片寻找一个梦幻般的组合……而他对于史密斯这个角色的第一选择,非克里夫·欧文莫属,因为他之前不但主演过《罪恶之城》和《局内人》这样的动作**,还曾一度成为007的热门候选,戴维斯说:“欧文是那种非常硬朗的动作英雄,所以我们也没有想到真的这么走运,他会同意出演影片。”恰逢欧文刚刚放弃另外一部影片,正好有机会可以饰演史密斯。他和戴维斯见面之后,两人似乎异常地合得来,当他们谈到在英国度过的那段时光后,戴维斯立刻拍板欧文肯定能够为史密斯这个角色带来与众不同的味道,首先因为他的英国口音,大家对这一点似乎特别“迷信”,认定英国人对黑色幽默似乎掌握了非常独特的窍门,戴维斯说:“欧文的英国口音可以让这个角色的线条更加地分明。”
精彩对白:
Mr Hertz: My god Do we really suck or is this guy really that good
赫兹先生:老天,是我们真的很烂,还是这个人真的很棒?
DQ: Who are you
Mr Smith: I'm a British nanny, and I'm dangerous
DQ:你是谁?
史密斯先生:我是英国奶妈,而且我很危险。
Mr Hertz: Guns don't kill people! But they sure help
赫兹先生:枪不会杀死人,不过至少它们很有帮助。
Woman: You wanna buy bullets with food stamps
Mr Smith: It's as good as cash
女人:你要用救济粮票买子弹?
史密斯先生:它们就像钱一样好用。
Mr Hertz: Oh, you have caused me no end of trouble!
赫兹先生:哦,你带给我无休无止的麻烦!
Mr Hertz: [refering to Mr Smith's techniques] National sports pistol champion at age 10 Recruited by the arm Sound like black ops got him and trained him
赫兹先生(指的是史密斯的射击技巧):10岁的时候就获得国家射击,服过兵役,听起来就好像他接受过美国特工的训练。
Mr Smith: Nothing could be more painful than listening to you jabberin' on and on
史密斯先生:没有比听你含糊不清地嘟囔个不停更让人痛苦的事了。
Mr Smith: Something funny
史密斯先生:很有趣吗?
Mr Smith: Why do you wanna kill this woman
史密斯先生:为什么你想杀死这个女人?
恋母情结在小的时候,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直到长大后还未摆脱恋母情结就相对复杂起来。所以小时候恋母最明显的,就是表现为特别粘着母亲,比如喜欢和母亲睡觉,不愿意和母亲别离,哪怕很短的时间等等。
2、恋母情结表现为神经焦虑症
由于认知过程或思维方式的错误,恋母情结在长大还未扭转过来,就会表现为神经焦虑症。焦虑症是以持续的焦虑或发作性惊恐状态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神经症,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负性情绪,在心理上体现为过分的担心、烦躁和顾虑重重。通常表现如坐立不安、常变换姿势、不知所措等、心悸、脚闷、皮肤溯红、苍白、多汗、恶心等,但这些只是焦虑症的表面症状。
3、恋母情结表现为追求年龄大的女人
很多长大后,仍有恋母情结的男人,由于在心理上的认知,容易对年龄大的女人产生好感或性欲,故而表现为追求比自己年龄大很多的女人,但绝非平常的姐弟恋,比如女人比男人大了快一轮,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也屡见不鲜。
4、恋母情结表现为缺乏主见和独立性
恋母情结对拥有者的危害也是较大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影响自身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如果没有人从旁指导,或者率先示范,就会畏怯不前,甚至在性生活方面也缺乏独立的主见和冲劲等等。导致在社会以及工作上容易处处碰壁的后果。
恋母情结的危害有哪些
1、不承担责任、没有主见、缺乏进取精神
有恋母情结的男人,因为非常害怕失去妈咪的爱,所以一直是试探着母亲的态度,处处希望妈咪满意,抑制自己的要求和愿望。由于过于依附母亲,思维方式和言谈举止都容易女性化。在社会上也是一个懦弱的人,缺乏自主意识。
2、恋爱时难以形成稳定的恋爱关系
在恋爱时,有恋母情结的男人往往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表现得循规蹈矩,按照母亲的标准去寻找恋爱对象;另一种是“花花公子”型,因害怕承担责任而对任何女人都难以长情。
3、走入婚姻之后难与妻子形成圆满的关系
外表上循规蹈矩的男人结婚之后,在和妻子的关系上往往不融洽,往往过于看重自己的母亲而忽略妻子的感受,往往听不得妻子说一句母亲的坏话,为此,会常常与妻子怄气。夫妻关系的裂痕也会越来越大,最后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4、容易造成宝贝自私的个性
有恋母情结的男性,习惯于单方面获得,不懂得自己应主动地去为他人服务。
5、影响心中的男女关系模式
造成恋母情结的妈咪通常是比较强势的、独断的,即使是宝贝已经成年,仍然有潜意识要控制宝贝的欲望。在婚姻中,父亲的角色也相对弱势,这会影响宝贝心中的男女关系模式。在他成年后寻找伴侣时,也会下意识选择跟母亲有些相似的比较强势的女人。而强势的妻子更不能容忍丈夫对母亲的无条件服从,两个强势的女人容易产生激烈的冲突。夹在妻子和母亲之间的男人容易养成压抑的性格
**艺术家都是心理学大师,通过光影声营造出幻想的世界,让人直面那些无法直视的人性。
精神分析便是直面人性的艺术:欲望的真实、情感的真实、人性的复杂矛盾冲突……在精神分析中,人们得以直面潜意识如同直视骄阳,从不自知的状态下看清自己,不再受潜意识所控制。以下 25 部精神分析主题**花费阿苏大量精力和时间汇总而成,希望大家喜欢。
一、《佛洛依德》
1962年由约翰·休斯顿导演,超级帅哥蒙哥马利主演。
阿苏点评:叙述了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初期研究,阐述了俄狄浦斯情结。这部**只有英文版,展现出精神分析初始时的发展状态,以及弗洛伊德求学、思考、怀疑自己直至寻找到精神分析的道路。
二、《玛丽公主》
法国导演柏诺瓦·贾柯2004年执导。这是阿苏看过的最经典的精神分析**,暂时没有之一。
阿苏点评:这部**讲述的是弗洛伊德晚年的故事,根据法国玛丽公主的日记改编。
法国公主玛丽·波拿巴因长期受抑郁症和性冷淡的困扰,每隔半年就要做一次手术,脾气怪异,性格倔强,私生活混乱。她在弗洛伊德的陪伴下成长,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将精神分析的疗法精细的展现在观众面前。玛丽公主后来成为法国精神分析的***,很有个性和嚣张的公主范,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在学会选举中直接推荐自己的情人做领导,而且反对无效,牛逼冲天啊!在二战期间,弗洛伊德由于固执,差点就挂了,玛丽公主心急如焚,不断地动员老头子,最后因为安娜被盖世太保带走,弗洛伊德六神无主,同意离开维也纳,并动用自己所有的资源,包括希腊、法国、墨索里尼、罗斯福,最终将弗洛伊德从盖世太保手中拯救出来。
影片还原了一个真实平凡却充满智慧的小老头弗洛伊德,固执可爱温柔,还会发点小脾气。玛丽公主聪明强悍,以自我为中心。但作为一个公主,悄悄躲在楼梯间保护弗洛伊德那一幕,我看得眼泪都流下来了。
整个法国的精神分析发展都与玛丽公主有关,她在影片中的情人鲁文斯坦,这个人是拉康和法国第一批精神分析师的分析师和老师。
三、《穆赫兰道》
著名导演大卫·林奇最具知名度的佳作。
阿苏点评:《梦的解析》的经典诠释,什么叫凝缩,啥是移置,显梦和隐梦的关系……导演的情节设计和拍摄手法让人惊叹。“你看到的都不是真的。”此**错综复杂,像一个迷宫,最后才真相大白。一般第一遍看不懂,仔细琢磨,看个三五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那种感觉和味道,啧啧。
四、《搏击俱乐部》
大卫·芬奇导演,不是大卫·林奇哦,男主角是布拉德·皮特。
阿苏点评:这部片子很经典,充斥着幻觉、暴力、死之本能、失忆、自我催眠,压抑之后的巨大自我毁灭和反抗。
杰克是一个幼年惨遭父母遗弃的30岁大男孩。深藏在内心的被压抑的愤怒,被他所在的缺德汽车公司点燃。然而独自生活的他又不得不依附着那样一个畸形的公司生存,每天重复着缺德而又机械的工作,最后通过幻觉和暴力来表达愤怒。两个分离的人格不停地上演着不一样的生活,然而他却不自知。
五、《爱德华大夫》
1944年由著名悬疑大师希区柯克执导,大明星英格丽·褒曼和大帅哥格利高里·派克主演。
阿苏点评:大学推荐心理学本科生必看的**之一。这是一个有关心理分析的惊险故事,是**史上第一批以精神分析学为主题的影片之一,上映后曾引起很大的争议,但这不妨碍它成为四十年代的经典影片之一,它对后来的精神分析影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梦是可以恢复记忆的最佳线索,你是谁?在逃避些什么?这些秘密都深埋在你的脑海里,只是你不愿去面对。人有时会不愿面对现实,因为事实会触痛他们的伤口,因此他们为了忘却一切,反而会生病。梦可以告诉我们你到底在逃避些什么,但只能显示出片段,将此片段加以组合成型,恢复原来的样子,然后再找出其中的意义,而且越奇怪的梦越有帮助。”
六、《西北偏北》
还是希区柯克的经典之作。
阿苏点评:影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亦被看作**史上的悬疑片典范。此片也因为它“文化上、历史上、美学上”的重要价值,被选为美国国家**保护局典藏。精神分析中俄狄浦斯情结的经典注解,也体现了一个男孩到男人的成长和救赎。
七、《精神病患者》
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代表作之一。
《精神病患者》,又名《惊魂记》,采用黑白胶片和小成本电视**的制作模式拍摄。影片公映后获得巨大成功。
阿苏点评:故事描述一名**公款的女郎在逃亡期间投宿于汽车旅馆,却在浴室中被精神分裂的狂人杀死。她的妹妹和男友加入警方的调查,在逐步侦查下终于揭露狂人的真相。里面涉及到恋母情结、死之本能、象征等等。后来还有三部续集,讲述这个杀人犯的历史。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
八、《后窗》
又是希区柯克导演,惊悚片哦。它是理性探究“窥视”主题的代表作之一。“男人观看女性,女性则观看自己。”——约翰·博杰
阿苏点评:窥视癖(偷窥)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本能。弗洛伊德认为窥视癖满足了人内心潜意识的需要。成为心理医生、成为摄影师或模特画家,都是偷窥本能的一种升华。人们通过视觉的隐秘偷窥来得到性的满足感,如同孩子总喜欢知道那个不能看的抽屉里到底藏着什么一样,那是多么令人激动与兴奋的一刻。
九、《雨人》
巴里·莱文森1988年执导,由达斯汀·霍夫曼和汤姆·克鲁斯主演。
阿苏点评:浓浓的兄弟情。自闭症患者哥哥雷蒙以及弟弟查理的心理世界。**揭开了他们童年创伤的秘密和心理防御机制,从而探究查理对雷蒙情感转变背后深沉的心理原因,看完有种悲喜交加的感受。
十、《黑天鹅》
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
阿苏点评:“两个女人呆在一起,就像在两只同一个篮子里的猫一样。”《黑天鹅》讲述了一个关于母亲和女儿的共生关系。女主角是一个资深芭蕾舞演员,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与另一个舞者的竞争状态中。随着一场重大演出的日渐临近,许多的麻烦也随之加剧。并且她不确定竞争对手是一个超自然的幻象,亦或只是她自己出现了错觉。一个女孩与母亲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厄勒克特拉情结(恋父仇母情结)……影片也运用了拉康学派的镜像理论,幻觉、自虐在影片里随处可见。
十一、《危险方法》
大卫·科南伯格导演,凯拉·奈特莉、维戈·莫特森和迈克尔·法斯宾德等联袂出演的剧情**。
阿苏点评:影片讲述弗洛伊德、荣格和萨宾娜的关系,以此来呈现精神分析发展初始的故事,这部**真正的主角并不是弗洛伊德,而是一位名叫萨宾娜·斯比因的犹太裔俄罗斯女子。作为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病人,这位女子给了两位心理学家极大的启发,却也促使荣格最终在理念上与恩师弗洛伊德分道扬镳。里面有精神分析初期的叛逆人物奥托格·罗斯,他弑父情结的典型代表,当时他倡导释放本我,引发巨大的争议,对荣格有一定的影响。
十二、《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
2006年的德国**,由汤姆·提克威执导。看完之后感慨不已。
阿苏点评:一个从小被遗弃在巴黎最肮脏、最恶臭不堪的地方——鱼市场上的孩子,嗅觉超乎常人,异常灵敏,闻过一遍的香水就可以直接复制出来。童年缺失导致的人生悲剧,因为忽视和痛苦,导致同情心的丧失,快感区域上行固着在嗅觉上。主角对完美香水有强迫性追求,通过谋杀13名处女达成理想,最后当他可以为所欲为时,却以生命作为代价赎罪。
十三、《老男孩》
韩国导演朴赞郁拍摄的经典**。“笑,人人陪笑;哭,独自落泪。”
阿苏点评:心理承受力低的朋友慎看,这**虐心啊。**和杀戮,精神分析永恒的主题,俄狄浦斯情结的经典表达,俄狄浦斯挖掉自己的双眼,吴大秀割掉舌头,那碎了一地的玻璃,如同破碎成无数块的心:因果、罪恶、**、赎罪……一个是姐弟的**之爱,一段是父女的**之情。为了姐姐而复仇,设计吴大秀父女**,大秀宁愿做狗也不愿意让女儿知道真相,亲手剪掉了自己的舌头,而幕后黑手李宇真在大仇得报之后开枪自杀,大秀事后找催眠师选择遗忘的方式去面对,在信里说:“纵使我是禽兽,难道我就没有资格生存吗?”影片最后的那个笑容,让人心碎。
十四、《贝壳和僧侣》
1926年的无声老**,法国杜拉克导演,先锋派**代表作。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超现实主义的故事片。时间很短,只有三十多分钟。
阿苏点评: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性无能的僧侣,他渴望得到的一个女人,恰恰是另一个人的情人。此人不断变化为传教士、将军和监狱看守同他作对。导演对主人公的性心理作了充分的探索,运用一系列非现实的画面来表现人物的性梦幻世界,并设计许多超常的动作来刻画性压抑者的变态行为,如主人公无故打碎了酒窖里一个又一个的玻璃球,或者穿上一件拖到脚跟的大衣在大街上乱逛:暴力、杀戮、恐惧、美女不断变幻……全片没有情节,也无人物性格塑造,仅用意识流的方式去呈现,充满弗洛依德主义的潜意识迷狂的幻觉场面,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象征性地表达。
十五、《毕业生》
1967年由迈克·尼科尔斯执导。
阿苏点评:影片通过描写大学毕业生本恩的移情性恋爱经历,体现了恋母情结、阉割焦虑、救赎和成长等相关精神分析主题。影片最后的名曲《斯卡保罗集市》特别动人。坐在公交车上,音乐响起,好有感觉。
十六、《天地无伦》
拉里·克拉克导演。是一部反映青少年“青春残酷”的影片。
阿苏点评:一部充满着性、暴力、仇恨和爱的**,家庭悲剧,俄狄浦斯情结的深刻呈现,性本能是人类永恒的动力和悲剧所在。人生还能更悲催些吗?一切都有希望。
十七、《美国丽人》
萨姆·门德斯导演的第72届奥斯卡金奖**,凯文·史派西主演。
阿苏点评:影片中一个正在经历中年危机的男性心已死去,却遇到一位让其神魂颠倒的小女孩,是他女儿的同学,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洛丽塔情结”的真实注解,面对着死亡焦虑和生活乱麻的中年男性,通过迷恋青春女孩来重新燃烧自己,也有对女儿**的投射,妻子的出轨,女儿的叛逆,最后一声枪响,原来最恨同性恋的其实就是同性恋。影片中充满了**、弑父、同性恋、压抑、逃避、杀戮,拍得非常之美。
十八、《国王的演讲》
《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由汤姆·霍珀 执导,科林·费斯、杰弗里·拉什主演的英国**,第8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阿苏点评:一个国王竟然有当众讲话焦虑,无法对国民进行电台演讲,只能找心理医生来解决问题。国王为何有这样的问题呢?原来有一个苛刻高要求的爸爸,当他试图表达时,前国王说:放松、好好加油、快点!那种语气和表情,多么高压的姿态和氛围,让人死的心都有了。国王也有童年创伤,也有俄狄浦斯情结哦。不能正常言语的原因,是恐惧自己内在的弑兄和弑父情结,恐惧自己的优秀而能取代他的哥哥。当他处于愤怒生气的状况下,在骂脏话的时候,表达却非常流利。他将自己的攻击性压抑之后,表达就会出现结巴的问题。最后,在心理医生和演讲家的帮助下,国王一步步地走了出来。
十九、《吮拇指的人》
美国导演迈克·米尔斯。男主角凭此片得了柏林**节影帝,一部温情成长的影片。
无论今年几岁,长大成人真不是件容易事!
阿苏点评:吸吮拇指代表口欲期的固着,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出现问题,在紧张焦虑的状况下退行到婴幼儿的阶段,通过吸吮手指获得安全感,其实男性的抽烟何尝不是如此呢。男主角贾斯丁17岁了还在像婴儿一样吮吸大拇指,戒不掉,周围人都要疯掉了。基努里维斯做心理医生哦,涉及到青春期少年的成长困惑和过程,揭示青少年心理问题中的家庭原因对其的影响。有点小温馨,看的时候会很有共鸣哦。“因为人们都讨厌问题,为解决问题人们都在寻找完美解决方案,但实际上没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没有答案的状态下生活,带着问题生活和面对,这个选择怎么样?
二十、《钢琴教师》
法国**,迈克尔·哈内克导演,此片有风险,要看需谨慎,耶内里克的名作。
阿苏点评:此片与《黑天鹅》有得一拼。女儿和母亲的关系,总是一段扯不清的心理痛苦纠缠。一个叫埃里卡的女子在母亲极端变态严苛的钳制下,心灵是如何被扭曲,情爱是如何被变异的。被压抑和禁止的东西总是对人有过度的吸引力,女钢琴教师和英俊年轻的男学生来了一场虐恋,在母亲的面前毁灭自己(殴打的那一幕)。遭到男主角无情的抛弃,影片最后一个孤独眺望的女人用刀深深地插进自己的胸口,独自离去。
二十一、《毁灭》(又名《烈火情人》)
法国路易·马勒导演,是欧洲**的绝美之作。
阿苏点评:讲述父亲、儿子和儿媳三角关系。将一部直面人类最大的禁忌——**的影片拍得如此精美、如此震撼。在罪与罚、痛与快之间体现一种心灵的裂变,并为这种裂变寻求到有意识的,更多的是潜意识的,也就是人称其为人的心理依据。
二十二、《一条安达鲁狗》(1929)
大师路易斯·布努艾尔的超现实主义影片。
阿苏点评:根据佛洛依德梦的解析的象征理论拍摄出来的无意识流**。它是法国先锋派**运动中出现的超现实主义**的一部代表作。影片无任何情节,只有一组组无逻辑无理性的镜头,以及奇特怪诞形象的不谐调接合:男人想去拥抱他渴望的女人,却被系着南瓜的长绳绊住。从手心的洞中爬出的蚂蚁,一只死驴血淋淋地堆在钢琴上,一个男人拿着一把剃刀割裂女人的眼球…
二十三、《致命ID》
《致命ID》是美国导演詹姆斯·曼高德推出的一部以杀人游戏为主要内容的惊悚剧情**,由约翰·库萨克、雷·利奥塔和阿曼达·皮特主演。
阿苏点评:一个童年受过巨大的心理创伤的罪犯,在汽车旅馆残忍地杀害了6个人。他的头脑里存在着10个不同的人格:一个不知道生命意义的警察、一个想退休的妓女、一个杀害警察的罪犯假冒警察、另一个罪犯、假扮旅馆老板的小偷、理想化的女性大明星、机械木讷听话的父亲、性格暴躁的母亲、一对情绪激动的情侣、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10个人格在幻想的汽车旅馆里互相残杀,只剩下一个人格存在,最后的结局让你大吃一惊。
童年的创伤让人的性格扭曲,内在的负罪感、痛苦冲突、无法直面自己的感受,导致人格的分裂和分化,成年后的杀戮。没有重新还原的治疗往往都是无效的,内在创伤的修复不只是人格的整合,而是人格的重建,否则都是沙上建房子。“当我走上楼梯,我看到一个不在那里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里,我希望他会永远消失。”
二十四、《提线木偶》
韩国导演权英乐的作品。
阿苏点评:我们是潜意识的提线木偶,也可能是他人的提线木偶。男主角任志勋是一个精神科医生,利用催眠进行治疗。女主角贤贞是他的好朋友的女朋友,一个提线木偶师,看似温柔娴淑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控制欲极强,残忍杀戮的人格。
影片在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中进行,恋母情结、恋父情结交替出现,底层的创伤没有得到治疗,男主角的嫉妒占有控制欲出现后,通过催眠占有女主角,在咨询关系中发生性关系,让贤贞成为他的性奴隶,这实际上是一种极度缺乏安全的表现。贤贞对于亲密的恐惧、依恋的渴求和性的需求被严重压抑着,当全身心奉献而被抛弃后,重演了原生家庭的悲剧,内在阴暗的人格出现,通过杀戮完成控制。
二十五、《洛丽塔》(也名《一树梨花压海棠》)
1962年出品的**,由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Kubrick)执导,改编自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在1955年发表的同名小说洛丽塔。故事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未成年少女洛丽塔之间的不伦之恋。后来1997年又重新拍了一遍。
阿苏点评:萝莉一词原型就是来源于此片。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它的悲剧深渊乃是源于——“欲望”。在所有涉及色情的语言之下,是作者关于“欲望”主题的严肃叙事。男性的中年危机,通过追求少女来得到生命的活力,在**的驱使下变相地谋杀了妻子,最后女孩却与另一个中年男人合谋逃离了继父的控制,引发一系列悲剧。
文:苏剑锋丨壹心理专栏作者
什么是恋母情节Oedipus complex
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中文翻译为伊谛普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通俗地讲是指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无论什么年纪,都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在心理上还没有断奶。喜欢和母亲在一起的感觉。恋母情结并非爱情,而大多产生于对母亲的一种欣赏敬仰。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男孩女孩都可能有恋母情结。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会在某一年龄段有恋母情结,而在儿童时期几乎所有人都有恋母情结。
但是太过严重的恋母情结,或者过了一定年纪以后,仍旧无法改变改变非常依赖母亲的状况,对孩子日后的人生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恋母情节的危害
孩子缺乏独立性,不承担责任、缺乏进取精神。有恋母情结的孩子,因为害怕失去妈妈的爱,所以一直试探着妈妈的态度,处处希望妈妈满意,抑制自己的要求和愿望。由于过于依附母亲,思维方式和言谈举止都容易女性化。以后长大步入社会后也是一个懦弱的人,缺乏自主意识;
孩子容易养成自私的个性有恋母情结的孩子,习惯于单方面获得,不懂得自己应主动地去为他人服务;
长大后无法拥有稳定的恋爱关系恋爱时,有恋母情结的人往往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表现得循规蹈矩,按照妈妈的标准去寻找恋爱对象;另一种是“花花公子”型,因害怕承担责任而对任何人都难以长情;
无法拥有美满的婚姻关系外表上循规蹈矩的人结婚之后,在和爱人的关系上往往不融洽,往往过于看重自己的母亲而忽略爱人的感受,往往听不得爱人说一句母亲的坏话,为此,会常常与爱人怄气。夫妻关系的裂痕也会越来越大,最后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婆媳关系也会有很大的问题;
影响心中两性关系的模式造成恋母情结的妈妈通常是比较强势的、独断的,即使是宝贝已经成年,仍然有潜意识要控制宝贝的欲望。在婚姻中,父亲的角色也相对弱势,这会影响宝贝心中的男女关系模式。在他成年后寻找伴侣时,男孩会下意识选择跟母亲有些相似的比较强势的女人。而女孩可能会习得母亲强势的个性。男孩婚姻中,强势的妻子更不能容忍丈夫对母亲的无条件服从,两个强势的女人容易产生激烈的冲突。夹在妻子和母亲之间的男人容易养成压抑的性格。女孩婚姻中,将会重复父母婚姻的模式,甚至一些女孩可能会因此厌恶男性,无法步入婚姻殿堂。
恋母情节对孩子日后两性关系的影响
相信很多情侣间都有这样的感觉,恋爱的时候,亲密感得很正常,订婚之后就会减少,结婚后更加少,生完孩子便几乎没有亲密地交流了。这其实是男人的“恋母情结”在作祟!
有恋母情结的男人,在幼年时和爸爸争夺妈妈,而妈妈把注意力投注在了孩子身上,孩子会有一种“胜利感”,他会觉得自己打败了父亲。同时他也会有愧疚感,觉得很羞耻。如果儿子在与爸爸妈妈的“三角关系”中变成了一个“获胜者”,这样就会导致他未来的两性关系出现问题。
在成年后还保留浓厚的恋母情结的成人,往往在个性上是极为不成熟的,母亲的过分爱怜会造成孩子的幼稚、依赖、孤僻、不合群,不会与同龄人交往,男孩缺乏阳刚之气,女孩往往太过强势。
随着时间流逝,孩子拥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子女以后,他们的年纪长大了,心理却还没有成长。这就相当于是一个“大孩子”再带着小孩子,他们自身都还是十分幼稚懵懂的,又怎么能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呢?这就造成了问题的代代遗留!
该如何防止过度恋母情结的发生?PHILOSOPHY
母亲改变自己的心态
不要给孩子强化和暗示,即表露出孩子的特殊性、重要性。感情“粘合度”要降低,不要被过去不幸的心理背景所左右,不能感情用事,过于迁就。6-13岁属儿童的“情感断乳期”,要及早培养孩子独立性。
分床制
6-7岁开始让孩子单独睡一个小床(有条件者可以从幼儿开始),这样也有助于提高母子睡眠的效果。
注意培养独立性
如3岁左右入幼儿园时开始沿用园内习惯:自己吃饭,自己睡觉。上小学开始规定新的独立生活内容及新的生活方式。利用孩子对新生活的向往,提出要求。
培养独立性和自信心
对于生活中必要的自我照顾小事,要让孩子自己做,不要总怕做不好,有危险,一看做错了就插手。要肯付出成长的代价和“学费”,谁都不会喜欢一个生活能力极差的“大小孩”,那样也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及交往愿望。
观察法
带着孩子到有教养的亲朋好友、邻居家去走走,利用其信用性战胜自身弱点,又可扩大孩子交往范围,转移和淡化“依恋母亲”的情感。与人交往是孩子的一种基本需要,千万不要扼杀这种需要,局限这种需要。
环境疗法
把孩子的小房间或小床布置得有儿童特色,有他喜爱的东西、陪伴物,使之喜爱自己的小天地。还有“角色互换法”、“活泼脱敏法”、“厌恶疗法”等需要心理医生用集体疗法等方式帮助训练。
“恋母症”有一定的“粘合力”,母子难分难解。不下大决心,采取一定方法训练,是难以奏效的。在实际生活中要因人而异,坚持训练,不怕反复,直到形成独立性的新习惯,这也标志着母子心理健康地渐渐成长。
轻度儿童分离焦虑是短暂的正常现象,等新习惯形成后会自动消失,不需特殊训练和治疗。年龄越大越难改正,需要采用一定方法来矫正。
两性关系中的恋母情结、恋父情结,心理学上是这么认为的:
一、婴儿心理的发展:妈妈对婴儿“自我”意识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而爸爸对婴儿认识和链接外界关系有着引导的重要性。
1一元关系。婴儿在最初的六个月前,TA的世界和妈妈的世界是一体的,至今无法解释母婴之间存在的神秘的心灵感应这一现象。婴儿的想法就是妈妈的想法,妈妈的感受就是婴儿的感受。
2二元关系。六个月后,婴儿开始意识到自己和妈妈是完全的两个人,以此开始有了“我”和“你”的意识。
3三元关系。六个月到三岁左右,婴儿开始留意“我”和“你”之外的其他人,开始认识到爸爸的存在,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世界的多元化。
二、俄狄浦斯情结也叫恋母情结。
在儿子的潜意识里,儿子和妈妈本来就是从一元关系的“一体”中发展过来的,到二元、三元关系中妈妈的重要性并没有改变,依然是除“自我”以外最重要的关系。
三元关系中,妈妈成了儿子在两性关系中选择伴侣的榜样,找妻子就成了找另一个更好的妈。而爸爸并不能取代妈妈的重要性。
儿子的这种与妈妈的双重强联系,是天然的无法被代替,这使得恋母情结深深烙印在儿子的潜意识里。
三、伊莱克特拉情结也叫恋父情结。
在女儿的潜意识里,女儿和妈妈本来是“一元”关系中的一体,到二元、三元关系中妈妈和女儿逐渐成了“竞争”爸爸的爱的关系。
这种复合情绪会让女儿很矛盾,所以这也是女人之所以为矛盾生物体的原因。
女儿想取代妈妈的地位,独占爸爸的爱,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而且女儿也是爱妈妈的,所以女儿只能在未来的两性关系中找一个与爸爸一样的丈夫,或者能弥补父爱的丈夫。
但女儿这种恋父情结比起儿子的恋母情结来说,并没有那么深刻的烙印。
以上就是心理学中经常见到恋母情结,而恋父情结少见的原因了。
#我是麋鹿,关注微信公众号麋鹿心成长,公众号ID:xinchengzhangNcifang,一起用心的视觉打开新的人生大门!#
摘要:恋母情结是一种儿童早期的心理固结,是儿童初步认识父母及肯定他们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家庭地位意识的时期。造成男人有恋母情结的通常都是妈咪比较强势的、独断的,即使是宝贝已经成年,仍然有潜意识要控制宝贝的欲望。有恋母情结正常吗?恋母情结是怎么产生的?恋母情结有哪些危害呢?一、什么是恋母情结
恋母情结(Oedipuscomplex),中文翻译为伊谛普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伊底庇斯情结。通俗地讲是指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喜欢和母亲在一起的感觉。恋母情结并非爱情,而大多产生于对母亲的一种欣赏敬仰。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男孩女孩都可能有恋母情结。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会在某一年龄段有恋母情结,而在儿童时期几乎所有人都有恋母情结。
二、恋母情结形成的原因
由于婴儿时代和童年早期的环境状况,每个孩子都渴望从异性父母身上得到性欲的满足,而怨恨同性父母。原始社会和文明社会都有反对**的原理禁忌,因此这些渴望在暗中被感觉到,却永远地埋藏在潜意识深处。
有时候,压抑的俄狄普斯情结突破潜意识的封锁,溜到意识里来了。不过它们是以仿造形式出现的。这种形式显然比较不会被我们所反对。俄狄普斯情结以伪装的形式表现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常可以看到的是,某个男人与一个年纪大他许多的女人结婚,一个女孩为了某种原因杀害了她的母亲。有的人畏惧婚姻,有的人又表现出太过想结婚(或离婚)。这些例子都是社会提供给我们的表现形式。
俄狄普斯情结像其他精神分析理论元素一样,暗示着一般人有极为原始的感觉存在。对多数人而言,这种观念对于他们的道德背景简直是一种侮辱,他们很不容易接受这种感觉。即使有人只是稍微暗示到“**”这两个字,他们马上就会产生很强烈的厌恶。因为这个缘故,俄狄普斯情结的理论对许多人常造成非常大的惊吓。
三、恋母情结的心理特征
1、恋母情结可以理解成,不健全的家庭抚养模式,隔离了与外界的互通,从而导致孩子无法在异性或者是其他异性上获得满足感。当这种对异生的渴望被阻之后,只能将此渴望转移到母亲身上。毕竟,母亲也是一个异性。恋母情结是人类普遍的情况。只有当孩子进入到外部环境之后,这种依恋才会转移。
2、人类普遍的模式是对年轻与具备生殖能力的异性更感兴趣。孩子也不例外。同时,更加成熟的为人处事风格,更加习惯化的生活模式,对人的影响也很大。
3、对母亲的异常的独占欲,控制欲,以及强烈的性渴望。存在这些欲望之后,便会以不同的方式为表现。有的人会转变成偷窥行为,有些人会转变成恋物行为,有些人会转变成单身居家的情况,等等,不一而同。他们一方面存在着高度的兴奋,另一方面存在着高度的焦虑与罪恶感。这种双重的感受存在于任何一个有着恋母情结的成年人当中。
四、恋母情结的表现
1、不承担责任、缺乏主见和独立性
恋母情结的男人一般从小到大基本什么事情都是妈妈一手安排,所以即使长大了,很多事情都是要妈妈拿主意,要经过妈妈的同意才敢去做,有时需要抑制自己的欲望和想法,由于过于依附母亲,思维方式和言谈举止都容易女性化。在社会上也是一个懦弱的人,缺乏自主意识。面对困境或者失败,很难独当一面,只会逃避责任。
2、特别粘母亲
恋母情结在小的时候,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直到长大后还未摆脱恋母情结就相对复杂起来。所以小时候恋母最明显的,就是表现为特别粘着母亲,比如喜欢和母亲睡觉,不愿意和母亲别离,哪怕很短的时间。甚至有的恋母严重的就算结婚了还要跟母亲住一起,什么事情都跟母亲商量,甚至有时都不会跟自己妻子商量,所以恋母情结的男人会是婆媳矛盾的根源。
3、追求年龄大的女人
拥很多长大后,仍有恋母情结的男人,由于在心理上的认知,容易对年龄大的女人产生好感或性欲,在他成年后寻找伴侣时,也会下意识选择跟母亲有些相似的年龄大点的女人。而年龄比自己大的妻子更不能容忍丈夫对母亲的无条件服从,所以家庭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多。
4、恋爱时难以形成稳定的恋爱关系
有恋母情结的男人一般在找对象方面有这俩种情况:一种是要经过妈妈的同意,表现得循规蹈矩,只要母亲觉得不好的女朋友一般不会长久;另一种是“花花公子”型,因害怕承担责任而对任何女人都难以长情。
五、恋母情结的危害
1、不承担责任、没有主见、缺乏进取精神
有恋母情结的男人,因为非常害怕失去妈咪的爱,所以一直是试探着母亲的态度,处处希望妈
咪满意,抑制自己的要求和愿望。由于过于依附母亲,思维方式和言谈举止都容易女性化。在社会
上也是一个懦弱的人,缺乏自主意识。
2、恋爱时难以形成稳定的恋爱关系
在恋爱时,有恋母情结的男人往往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表现得循规蹈矩,按照母亲的标准去寻
找恋爱对象;另一种是“花花公子”型,因害怕承担责任而对任何女人都难以长情。
3、走入婚姻之后难与妻子形成圆满的关系
外表上循规蹈矩的男人结婚之后,在和妻子的关系上往往不融洽,往往过于看重自己的母亲而
忽略妻子的感受,往往听不得妻子说一句母亲的坏话,为此,会常常与妻子伛气。夫妻关系的裂痕
也会越来越大,最后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4、容易造成宝贝自私的个性
有恋母情结的男性,习惯于单方面获得,不懂得自己应主动地去为他人服务。
5、影响心中的男女关系模式
造成恋母情结的妈咪通常是比较强势的、独断的,即使是宝贝已经成年,仍然有潜意识要控制宝贝的欲望。在婚姻中,父亲的角色也相对弱势,这会影响宝贝心中的男女关系模式。在他成年后寻找伴侣时,也会下意识选择跟母亲有些相似的比较强势的女人。而强势的妻子更不能容忍丈夫对母亲的无条件服从,两个强势的女人容易产生激烈的冲突。夹在妻子和母亲之间的男人容易养成压抑的性格。
六、什么样的人容易有恋母情结
1、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
2、从小对母亲的依赖性过强,父亲没有起到适当的教育作用的人。
3、家庭缺乏性教育的孩子。
七、恋母情结怎么办
1、从妈妈做起
妈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理,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也不要给孩子包办一切,让孩子更独立自主,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感情“粘合度”要适当降低,妈妈可以适当地缩短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让孩子用更多的时间与爸爸、爷爷奶奶等人接触,培养广泛的亲情。有时候妈妈可以让孩子到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亲戚家做客或者小住,消除孩子对妈妈的依赖感。
2、分床睡,减少亲昵行为
一些家长会让宝宝晚上和自己一起睡,以便晚上照顾踢被子的宝宝。但是当宝宝年纪稍大时,爸妈就应该要考虑与孩子分床睡了。另外,妈妈不要经常对孩子再做一些对待婴儿般的亲昵动作,比如过多地亲吻、拥抱或者抚摸身体等等。让孩子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慢慢长大了,不需要妈妈像对待婴儿那样对待自己,即便如此,妈妈还是爱着自己的,这样也能很好地淡化对妈妈的依恋。
3、增强爸爸的角色
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幼儿从3个月起,父亲能多陪伴宝宝的话,宝宝在1岁前以至于以后的行为障碍都会更少,而且爸爸对孩子的果敢、坚强、独立等人格特征和处事方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应有意识的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引入爸爸的形象。
4、培养孩子独立性
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只担当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全职保姆,过分的包办只会让孩子依赖他人,致使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克服孩子对妈妈的依赖感,首先就要让孩子有独立的思想和自理的能力。宝宝3岁左右便开始进入幼儿园,这是让宝宝与妈妈分离并且培养独立性的最好时机。
5、扩大圈子,多交朋友
妈妈可以多为孩子找一些小伙伴,培养孩子对同伴的感情,转移对妈妈的过分关注。孩子上幼儿园,社交的圈子从家庭转移到学校,这是孩子交朋友的好机会,妈妈可以适当地教孩子一些礼貌待人的方法和社交的小技巧,让宝宝能够成功地与他人建立友谊,使孩子能够在他人身上得到关注和爱,自然也就会减少对妈妈的依恋。
《致命ID》是一部探讨分裂人格者心理的**。影片从一开始就表现了不同人格之间的关系和厮杀,最后真正邪恶的人格是那个孩子的设定,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仔细回味,不难发现motel剧情部分写照着一个分裂人格内心的世界。
在剧情的开端,男孩自我告白式的颂诗、剪报上那被丢弃在汽车旅馆的孩童、诗的内容暗示母亲是为妓女,种种迹象表明了一种心理分析人格不健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童年生活的阴影。一场暴风雨,穿插式的叙事方式,暗示着某种分裂、紧张、无逻辑的想象,是导演赋予分裂人格的间接诠释。分裂人格者正进行的实验剧场表演,不停地冒出新芽,没有逻辑似的时间与空间,气氛是雷电交加,大雨滂沱的夜晚。罪犯被诊断出拥有十种人格却不自知,而故事就是那十个人格所化身的人物,至于人的出生日期都一样,那是因为那些人全都是他的人格,不是真实的人。这不经意相聚的十个角色实际上是人格分裂者兀自的妄想。
影片一开始一大段对人格分裂症病情描述、对罪犯童年母亲是妓女的交代也是不容忽视的。心理分析学家认为人格分裂者会有三种病态的倾向:其一是恋母情结,其二是恋尸性格,其三是自我迷恋。因母亲身为妓女,将他关在汽车旅馆的记忆,于是幻想出一个汽车旅馆的场景,一个巴黎的妓女,十分厌恶妓女的假旅馆老板。恋尸性格的隐喻出现在那看似诡异的钥匙不停伴随尸体,其它分裂出来的人格有些代表懦弱、有些意味自尊心强、有些是劣根性、有的则是理性般的自我反省能力。他有时回想起母亲,偶尔爱恋着他,用警探的人格说着“我没去过巴黎”试图勾引着母亲,却被拒绝;有时她决定置母亲死地,便故意让她遭到横祸;片中警察说自己有时会失去意识,大概就是转换成光头胖子的另一个人格去了;而他在弥留之际说的“我一直都在想你”可能就是恋母情节的体现吧; “婊子没有第二次机会”,随着罪犯那阴冷的笑容凸现,那种不寒而栗恰如其分让观众再度回味那个杀人场地,与其说这位人格分裂症的罪犯依靠幻想在进行自我摧毁,不如说他真正想处理掉的正是妓女母亲这一角色!许多的剧情都是一个人格分裂者的心理层面形象化,一但我们一一审视,便能体验许多的暗示与隐喻。
现实中,他蕴藏十个分裂的人格,每当换了眼神、换了面容,也就无法认识另一个自己。他的心理医师试图治疗他,引导他自我知觉并自行整合人格。于是他在自己的幻想场景中挣扎、净化过多的人格,以讨伐罪恶般一一杀之。剧中每死了一个人就少了一种人格。最后一个活着的人,就是光头胖子的最终人格。所有的凶杀案都在光头胖子脑中进行,而凶杀案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多余的人格。医生是希望他能保留住最好的人格把坏的去除掉,没想到最后剩下的人格却是真正邪恶的人格,把试图治疗他的心理医生给杀了。
在充满人格分裂的幻想场域,如惊悚片般的剧情正上演,不间断离奇的谋杀,直让人错以为是场骇人的杀戮。一旦我们领悟剧情不过象征着心理状态,便可了解许多剧情的转折,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其实是最深刻描绘内心交战的过程。真正让这部**跳出条条框框,带来一场骗局的正是尸体消失的一段情节,巧妙的暗示了这场骗局不过是多重人格并发症的病人所幻想出来的一切。人的思考总是无逻辑地跳跃,尤以分裂人格者,或许他不停的想要逃离锁链,但他走了一圈却回到了MOTEL被捕,他的理性战胜了某个自己。如此我们了解到《致命ID》是一部探讨分裂人格者心理层面的**。
结局颇值得一提,孩童最后以不可思议的魔鬼形象出现,让整部片更充满了多元阅读的可能。首先,孩童的人格杀害象征母亲的妓女是基于童年的记忆,一种永远挥不去的仇恨,是根深蒂固的。另外一种解读,孩童的人格无法铲除,代表着犯人最终还是无法彻底根除自己分裂人格中最坏的劣根性。当然,你也可以解读成自始至终犯人便如导演狡猾的手法一般,不停隐瞒他的意图,让我们看不见那个凶手是谁,误以为一切迷团都已经解开,导演的功力实在不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