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学习||李志欣校长《“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

“云”端学习||李志欣校长《“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第1张

2020年4月25日晚7:00—10:00,聆听李志欣校长“云”端至善学院《“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的精彩分享。收获颇多!

李志欣校长,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山东省英语特级教师,山东省2010年度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山东省2011年度十大教育创新人物。

与李志欣校长相遇是在2018年10月的一次如沐春风的《办一所不愿回家的学校》的讲座培训,感受教育故事处处皆是,让心灵的天空顿时明媚起来。2018年10月拜读李志欣校长专著《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让心灵打开一扇窗,成长不断起舞。2018年10月有幸去李校长北京育英学校密云分校学习培训,相约了一场有温度的“全学习”教育盛宴,感受最品质校园,最美校园文化。2019年7月,我与李校长又一次在《教师博览》读书论坛相遇。与李校长交流中,深深感到李校长对教育的执着追求。一个字“做”。一个词“深耕”!一句话“没有学习,就没有创新。”

2020年4月25日,在特殊的疫情期间,相遇“云”端至善学院,聆听李志欣校长3小时180分钟的讲座。他从五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第一部分,实施“零”作业,缘起于绝地反思

第二部分,“零”作业,教学改革实际操作与务实解读

第三部分,“零”作业,解放教师职业生命兴趣

第四部分,“零”作业,让学生活出生命的味道

第五部分,“零”作业背景下学校文化生成

体悟到“零”作业教学改革实践,无不让我们思考。

学校开展的“零”作业改革尝试,收获良好的效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李志欣校长说,“零”作业只是一次教育的回归行动,以它为切入点,目的是想牵动诸如课堂、课程、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与机制等学校教育因素和文化的观念与实际操作的全面创新与转变。“零”作业更预示着我们教师立志减负的决心,在苦苦追求更符合生态和规律的教育。

在“强制”执行下,老师由被迫,到习惯,到自觉,到真心拥护,因为他们从实践中已深深体会到,“零”作业不仅解放了学生,解放了老师,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诞生了异彩纷呈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产品,生成了自己的学校文化。

教育中的任何一项改革,其终极目的必须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张扬和终身幸福。“零”作业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最终是要在学生那里发生教育的意义。“零”作业教学改革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学生。

“零”作业,撇开名利的诱惑,把童年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享受童年,享受教育,让学生活出生命的味道。

破解教师职业生命的密码

李志欣校长针对教师说一句话:“今天应该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他认为,学校一定要创造机会让老师的智慧都能生成思想,并在思想的关照下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追求人文修养掌握学科思想,唤醒学习兴趣;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有科学的教学流程与策略,有个性化的教学智慧;热爱生活,心灵自由。也可以说,这样的教师不仅是敬业、勤奋、奉献的人,而且是守住灵魂的人,是自我解放的人。这样的人,思想有多远,他的行动就有多远。

开启“全学习”生态系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校园是孩子们的世界,也是老师们成长的土壤。“全学习”生态系统应对老师的学习及成长有全方位的设计,支持教师发展,引领老师们健康高效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为其提供更好的资源及技术,提升老师们的幸福感及品味需求,必然会由内而外的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全学习”生态系统,丰富学习的内客,优化学习的状态,重塑学习的逻辑,为孩子的能力发展、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学习环境与文化就是教育运行的土壤,从育人目出发,让文化价值观、课程设计与空间融台,让校园空间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全方位促进学习。

学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新的时代必然会塑造出新的学校形态。

学校既要主动对接时代需求,也需要坚守。要坚守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本原,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创造权交给老师,让学校真正成为学习的乐园。

3个小时高屋建瓴,思想深邃的讲座,全程效果好,有上万人线上聆听学习。深深感到李志欣校长的教育情怀!视野规划!砥砺前行!在全国掀起“零”作业教学改革实践的大浪到“全学习”理念下的升级实践,倍感李志欣校长的执着与智慧,这何曾不是勇气与锐气。何曾不是担当与使命。何曾不是向美好希望的远方再一次出发。为我们照射进希望的曙光,指引我们成长启航。在教育的沃土上不断书写传奇教育故事,脚踏实地地走出了一片独具魅力的教育风景!教育是无止境的相遇。这一次次相遇,注定不一样的教育风景!邂逅成长的密码,何曾不在每次美好相遇中。我理解了,教育是慢的,成长是痛的。收获那份幸福是快乐的,完美的!

最后我借用李校长讲座中的一则小诗作为结语

如果有一天:

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

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

你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长,只是开始修养自己的性情;

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 黎巴嫩 纪伯伦

学习无止境,成长在路上!!

                                    辽宁 鞍山    李斌

            2020428于医院病房陪护父亲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教师博览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博览读后感1

 学校给老师发了几本《教师博览》的书,我先冒着试试看的心情,开始阅读《教师博览》,初次翻阅就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它。细看发现书中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关于教育前沿咨询的栏目“视野”,有关于各个领域的名家名人介绍栏目“人物”,有关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手记栏目“耕耘”,还有关于人生、人文、科技、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是神圣的,但更是平凡的。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作为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我们在感受教育的普通和平凡的同时,也领略了教育的伟大与神圣。

 《教师博览》有一篇陈永林写的文章《上学的路有多远》。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叫梅子的小女孩,生活在重男轻女的时代,哥哥和弟弟都上学了,梅子也想上学,就自己卖雪糕挣钱。有很多善良、有爱心的人。如梅子的妈妈、哥哥、弟弟、村长、小石头、小南瓜、陈福根老人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无私地对梅子伸出了援助之手,特别是王婆婆,她一辈子没生育,吃五保。王婆婆从不舍得乱用一分钱,如今却花一角五分钱买妹子的冰糕。

 虽然他们单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所有人的力量加在一起,帮助梅子实现了上学的梦想,并让梅子有了个后来的成功。正如梅子说的:“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那我的上学路遥远得看不到头,是你们,让我的上学之路变得这么近,近得只要走几十步”。生活中,当我们碰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也应该毫不吝啬地伸出自己热情的双手,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们。一个人的爱心或许只是一滴水,但无数个爱心交织在一起,就能汇成一片爱的大海!

 《教师博览》让我们能够深入教师的情感世界与智慧世界,看到了教育的一种境界、一种风景,也激励更多的教师能够象这些普通的老师作者一样,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读书是幸福的事,读书人是幸福的人!

教师博览读后感2

 《教师博览》原创版讲述的是教师自己的故事,有教育名家自己撰写的专业发展历程,用刘良华教授的话说,是“教育自传”,也有对热点教育问题与现象的讨论或深度报道,还有展示教师教学之余丰富精神生活的故事、随笔等。非常喜欢本期《教师博览》的刊首语中的这段话:“我们认定,做了教师,一辈子就必有不离不弃的三件事:教学、阅读与思考。教学是教师的本职,阅读是教师的本分,思考则是教师的本能。

 教师的生命在教学中丰盈,在阅读中强大,在思考中深刻。”这段话,道出了教师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三件事,也告诉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就取决于这三个方面。每一个有追求的老师,都应该记住这段话,让自己拥有一种明智、沉思、有德性的教育人生。

 《教师博览》每一期都会有一篇班主任工作札记,这期有南京市的郭学萍老师的一篇《四季如歌》。有人说,做班主任最辛苦,操心着四五十个人的大事小事;有人说,做班主任最幸福,感受着四五十个人的成长快乐。郭老师说:“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快乐在一起。”也许正是她的这种心态,所以她的四季如歌。她的一系列革新措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秋天,新接手一个班级使,她让孩子自己决定班级的大小事务,她对孩子说:“你们才是班级的主人。”她让孩子自己找同桌,然后绑定评比红星小组。冬天,她带孩子玩雪,然而乐极生悲,孩子们打了起来,她别出心裁地让孩子写“怎样克服自己情绪”的小论文。在她的带领下,班级充满了活力和凝聚力,在夏天的时候,孩子们秘密写起了“班级小说”。

 孩子们边写,边回忆童年里的人和事,回忆着童年的酸甜苦辣。郭老师用她细腻的笔触告诉我,孩子毕竟是孩子,哪有孩子不犯错呢?真羡慕郭老师,羡慕郭老师的学生,他们共同演绎着完整的生活,而我们,眼中似乎只剩下成绩,甚至总是被教育过程中的些许无奈折磨得焦头烂额。读完此文,突然觉得,不管做不做班主任,只要用心教育孩子、关心孩子,总是能体会到教育的幸福感吧。只要我们释放自己内心的教育热情,也能拥有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师博览读后感3

 学校每日的晨读,我总是喜欢看《教师博览》。因为她内容广博,风格清新,品位高雅,常常能我的引起共鸣。

 近日在《教师博览》中看到一篇文章,名为《老师的样子》,面对这篇趣文,我不禁哑然失笑,也为长久以来教师为自己定格了的形象而失落。

 文中这样写道:

 在超市,碰到学生,问:“作业做完了吗?”——这是老师的样子。

 “六一”节,在欢乐谷碰到排着队准备玩过山车的学生一家,摸摸学生的头说:“你看你多幸福,爸爸妈妈这么陪着你玩,要用好成绩来回报哦!”——这是老师的样子。

 暑假,在丽江古城遇见父母带出来旅游的`学生,老师擦擦学生鼻子上的汗珠问:“好玩吗?”“好玩!”学生答。老师说:“好玩回去要写日记把它记录下来和同学分享哦!”——这,也是老师的样子。

 朋友强烈抗议:“拜托,老师能不能不要总是这个样子?”于是,再和这位朋友出门,我提醒自己换个样子。一进电梯,一个学生便对我行了个队礼,我点头回礼。看着他手中拿着的两本漫画,我表现出孩子一样的好奇:“这本书好看吗?”学生诚惶诚恐地回答:“我的作业做完了!”

 字里行间,虽说也表现出老师对学生殷殷关切之情,但却也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教师关注的更多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在学生的眼中,老师永远是教学者,而非朋友。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是老师一贯夫子式的教导使自己在孩子们的心目定格了,“师生平等”早已被这种夫子式的教导淡化掉了。朋友相见,学生会举着手中的漫画书:“可有趣了,你想看吗?”而师生相见,回答却只能是诚慌诚恐的“我的作业做完了”。

 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陌生人会那么自信地对我们说:“你们是老师吧?”每当听到此话时我心中总一种被人看穿的窘迫和失落,在这儿我找到了答案:是教学中一向地循规蹈矩让我们失去了个性,教学目标的单一在我们所有教师的面颊上打下同一的烙印;以前我也曾疑惑,为什么平易近人的老师还是让学生敬而远之,我想还是我们不分分场合的“谆谆教导”拉开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我们没有成为孩子们的“共同遭遇者”,没有真正成为课上与学生同学,课下与学生同玩的伙伴,教师的形象在孩子心中已形成了定格。这是我们做教师的一种失败,也是我们做人的一生中失败。为什么时候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形象,做生活中普通人,而不再是教师呢?

教师博览读后感4

 几年前,源于一次教研会上一位周校长向我推荐了您——《教师博览》。翻开她,呵!里面那数不清的学问、道不尽的经验、讲不完的故事,给我浮躁的心送来丝丝凉爽,让我日久紧张的神经产生缕缕愉悦。我,如同聆听智者的教诲,与一切伟大的、平凡的思想交流着。

 从此,信赖上您了,几年来,一向把能猜透我的心境的您当作我的良师益友。

 汲取《教师博览》营养几年,发觉她不像其他教育杂志那样过于单调,她立体、多维、丰满、博大,这源于她立足于教育、面向社会、博览中外、荟萃精华的办刊宗旨。

 心累时,《耕耘》走进了我的思想世界,告诉我工作的美丽和教师的快乐。教育我、鼓励我,正视现实,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应教育的全面的改革,用心进取,努力工作,更新知识,以知识性,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满足和激励。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伙伴关系,以爱和宽容,以平常平等之心理解学生,接纳学生,尊重学生。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自我减压。调节好紧张的生活节奏,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加强体育锻炼,开阔视野,增强心理承受潜力,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

 在我失望时,您劝解我“很多东西都是一种人生经历,而错误失败往往给得更多”;当我得意时,您又告诫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还给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勉励。您总能使一切愿和您交朋友的老师都能得到满足,得到智慧,得到力量,得到激情;是您带着我认识了好多优秀的同行,《人物》里让我欣赏了很多有着鲜活个性的著名的人物,还有我喜欢的有创新有情感的好文章;是您引领我在课堂上,以充满遐思的语言、表达富有好处的新课改的新理念,以充满智慧的对话,催生出富有创意的新结果;是您让我深深感悟着教育的幸福!

 更喜于《读书》里一篇篇古诗文的重读,让我对以前熟悉或不熟的古诗更近的接触,使我更加喜欢古诗的韵味。让我了解很多人士是怎样读书的。

 每当想起这些,我心中涌起的便是对您深深的感激之情,我在校园里处处都能听到对您——《教师博览》的赞扬。有这样的良师益友,我怎能不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师博览读后感5

 在南港中心小学任教一个月来,可以说这是最迷茫的一个月,没有人的带领,只有自己摸索和年长教师的已有经验。对于充实自己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但自从看了教师博览之后,我对我的教师这一终身的职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教师博览,博览群书,这本书及各大家之名作,他们对教育的现实批判,也是我这个初出茅庐者对教育又一个深层次的看法。但这里更多的是许多名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这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所学习到的几个观点。

  1、对学生的认识

 我们所教的是一群小学生,一群处在贪玩年纪的孩子,我们应该最大的去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引发他们的积极性,这一点我想大多数老师都明白并能做到,但是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很多老师用的是强制性的管理模式甚至是粗暴的行为方式,靠这种方式是能管到这群活泼的孩子,但是同时也抑制了他们多方面的发展,致使他们以后只能成为一名的普通人。

  2、对老师的认识

 对于教师自身,我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师,教书育人,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做人。而在这种教的过程中要充满着爱的氛围。才能使老师开心教学生自觉学。说到爱学生,我想每位老师都会说我们爱学生啊,对,我们是爱他们,但是有几个学生是知道老师是爱他们的呢,老师爱他们为什么学生不知道呢,这或许就要体现在老师和学生平时的相处的点点滴滴中了。

  3、对学生成绩的认识

 从一开始当老师的时候,我不知不觉就会受教师的氛围和自己成长过程的影响,把学生的成绩看做第一,现在仔细想来是我错了,或许不是我一个人错了,学生的成绩体现的只是他学到的部分知识,是不是学到心里去了。并不能展示其他的,我认为在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习正确的思想,怎样做人,终身爱国主义思想。次之才是知识。这并不是说知识不重要,而是现当代的教育模式问题了,应试教育,致使现在很多教师看重的是成绩,所学的知识也是要考试的内容,对于学生兴趣的开发,课外知识的补充少之又少,这也是学生上课无聊的重要因素,学生上课感到无聊,就会有其他的动作,课堂纪律就会乱,一乱老师要讲的内容就会讲不完,老师就会用最直接粗暴的形式来管理学生,这样纪律是会好多了,但也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老师方面来讲,这都是为学生好,是爱学生的表现,可是学生接受我们的这种爱吗?这又回到了爱的问题上,所以我个人觉得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教育改革,只有彻底的改革,适应我们现在孩子的发展。,切实的从孩子和教师的角度出发,引领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潮流。

 以上是我阅览教师博览之后的最真实的感受。在这个资源匮乏的乡村教学,能带给我们知识的只有教师博览了,让我们在片狭窄的天空中,能看的更广阔。走的更远!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博览中的开心幽默值得称赞,在眼睛疲劳的时候看一看笑话,是个不错的选择,也有让老师看下去的欲望。希望教师博览能越做越大,继续让老师看到一个新的视野,新的方向!

教师博览读后感6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这纷繁浮华的人世间,我认为最富有爱心的人莫过于两类人:

 一是医生,医者父母心,救死扶伤是他们的天职,医生拯救的是人的生命,所以人们称其为“白衣天使”;

 二是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铸就的是人的灵魂,所以人们赞其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一颗充满爱的心,尤其是我们教师更要时刻准备着奉献我们的爱心,因为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而应对形形色色富有个性又有差异的学生,如果我们的教师不能爱生,就会出现偏爱好生,歧视差生,甚至出现工作敷衍塞职,讽刺、体罚学生,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所以教师职业必然要求每个教师要真心实意去爱每一个学生,要个性“偏爱”、个性关注那些所谓“双差生”,用爱心换取学生的真心,尊重、理解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只有做到热爱学生,我们的教师才会真正的去关心每一个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当教师的苦与乐,去忧虑着学生的忧虑,关心着学生的关心,期望着学生的期望,快乐着学生的快乐;才会更加热爱教师职业,教书育人,忠诚奉献;才不会出现诸如以教谋私,热衷于搞有偿家教的事件发生。更多的是为了学生带病上班;为了转变一个后进生费尽心机;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排忧解难……学生调查证明,令学生终身难忘的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文化知识,而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的事例,如雨天教师借给的一把伞;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等……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学生,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入骨髓的甜蜜,久而久之,这份情感就会演绎成一团幸福,时刻慰藉着我们的心灵。几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让我渐渐地理解了教师职业的内涵,也让我深深领悟到——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爱学生,学生才能爱我们,只有用爱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古语说得好:“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更就应懂得这样的道理,多一分真诚就多一分关怀,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温暖!只要走上那三尺讲台,应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应对那一张张神情专注的面庞,你的心中自然而然的有一种情绪在涌动,那就是——爱,至高无上的师爱!

(一)学校交稿时间:九月十五日

(二)学生征文内容:

1、谈刊物或其中某个栏目、某篇文章对自己的教育、启发和影响;

2、就刊物中某篇文章写读后感或评论;

3、记叙读刊用刊活动中的人和事;

4、记叙与刊物有关的其它内容。

(三)其他:

体裁以记叙文、议论文为宜,题目自拟,字数以1500以内为宜。

四、选送数量与要求

各中小学在对参评文章认真评选的基础上,择优选送市教育局参评。每校选送的参评文章每组不得少于2篇,不多于5篇。

五、奖项设置

市教育局将组织人员对各校选送的文章进行筛选,每个组别分别选送30篇至省里参评。省里将分别设一、二、三等奖,颁发获奖证书,并对获奖作品的指导教师颁发指导证书。

六、有关要求

1、本次征文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特长和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各校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积极组织老师和学生参加,认真进行评选。

2、参加“新蕾杯”征文的文章必须贴好活动徽标(见《江西教育》《教师博览》《高中生之友》《初中生之友》《小学生之友》杂志2012年第6期、第9期),各组的活动徽标不能交叉使用。

3、参评文章需在标题下方详细注明县(市、区)、学校、班级、学生姓名以及指导教师姓名。必须用a4纸打印,一式两份,并填写参赛作者信息表(见附件)。

4、各校将参评文章于10月9日前将纸质稿和电子稿交至瑞金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联系人:凌老师,联系电话:2523340,邮箱:rjjjk@163com(邮件主题统一填写:××学校新蕾杯征文)。

      黄自先生作曲的《踏雪寻梅》是我最喜欢的歌曲之一,这首歌曲格调高雅,意蕴美妙,就像是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坝桥过,铃儿响叮当……”我每每教唱到这首歌曲时,总是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样的画面。我尤其钟爱最后一句歌词:好花采得供瓶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真是喜欢这句歌词里描述的那种感觉,喜欢这样的有花陪伴的好时光。

                              善意的玩笑

       然而说起我与花相伴的缘分,则要追溯到几年前的一个教师节。那天,我意外地收到了一束花,是用快递寄过来的,看不出寄件人的地址。我欢喜又忐忑,好奇之余,还有一种虚荣心被满足的欣喜。究竟是谁送的呢?在我经历了两天后来回想起来啼笑皆非,无比丰富的心理活动后,小姑突然发信息给我,原来是她寄给我的,就是想以这种方式祝我教师节快乐,并跟我开一个善意的玩笑。哈哈!

        玩笑归玩笑,但是那一束美丽鲜活的花却照亮了我原本有些沉闷抑郁的生活。鲜花来自淘宝网上很红火的“花点时间”网店,小姑送给我的是包月款的,也就是一个月之内,每周会收到一束鲜花。每束花并没有多少昂贵的花材,也就是非洲菊、康乃馨、玫瑰、向日葵、月季等等,然而却胜在清新自然,还有很多花正含苞待放。

       当我把鲜花插进花瓶,放在办公桌的案头时,那一束亭亭玉立、芬芳鲜活的鲜花瞬间就给不大的空间增添了一份温馨与美好!我看着这束鲜花,突然就有一种感觉:生活是美好的,我是独一无二的,我和我的生活都值得被好好对待。就这样,那几束鲜花伴着我度过那段沉闷抑郁的时光,给了我新的勇气和希望。

                              陪伴与改变

       今年适逢百年不遇的疫情,全民奉命居家抗疫,我在居家之余,总希望生活能多一点美好,多一份色彩,于是,我想起了那几束记忆中的鲜花,就上网找到了“花点时间”网站,并订购了包月的鲜花。

       在我的翘首盼望中,第一周的鲜花终于收到了,因为有赠送活动,所以我收到了两束鲜花。一束是香雪兰,清新淡雅。一束是月季和非洲菊,绚丽奔放。一束放在客厅,一束放在餐厅。家里立马就变得活色生香,有了格调,有了色彩。有花相伴的感觉,真好!

       说来你还别不信,自从订购了鲜花以后,我比以前更注重家里的布置与环境了。餐桌一角以前常放着许多乱七八糟的瓶瓶罐罐,我也总是懒得整理收拾,但是有了鲜花,我就觉得那餐桌与这么漂亮的鲜花太不相称了。于是,三下五除二地整理干净,该扔的扔,该换的换,餐桌立马就变成了一个温馨高雅的所在。顺带着我又整理了客厅、卧室、厨房等等,还清除了几处以前总视而不见的卫生死角。家里到处干净整洁,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花香,别提有多舒心了!

       都说养花能怡情养性,一点也不假。可能是心情变好的原因吧,在这个特殊的、超长的寒假里,经常感冒的我竟一次也没感冒过,我每天最爱的享受就是坐在书桌前,伴着花香,泡上一杯绿茶,静静地阅读,徜徉在文字的海洋里,外界的一切烦恼和嘈杂仿佛都被屏蔽了。因为有了鲜花的陪伴,让我感觉“宅”在家里的日子也像这鲜花一样温馨、美好。

       闲暇之余,我总爱伫立花前,细细端详,我喜欢绚丽奔放的非洲菊,鲜艳饱满的玫瑰,清新可人的香雪兰,清纯淡雅的百合花……我总是惊叹于花朵的美丽多姿,感慨于造物主的神奇。是啊!花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连拿破仑都说:花朵衰败的地方,人类无法生活。其实,养花就是养心,爱花其实就是爱那一份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从养一盆花开始……    

       而美好的事物在让人赏心悦目之余,总是让人忍不住要去亲近,守护这份美丽。不由得想起曾经在《教师博览》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一位班主任为了帮助学生养成随时保持桌面整洁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别出心裁地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上养一盆鲜花,最终达到“种下一盆花,收获一份担当”的育人目的。因为要守护一盆美丽的鲜花,而能让学生自觉地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这是一种何等智慧高妙而又温润无痕的教育!

       林清玄说,好的教育,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如果我们也能像这位老师那样,在教育中少一些教条的说教,而是多创设一些能让学生与美好事物接近的机会或环境,唤醒学生内心向真、向美、向善的欲望和需求,那么,或许我们的教育就会多一份自然和人文,多一份美好和温暖。

        那么,就从养一盆花开始吧!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是一位资深的爱花人,他在散文《养花》中写道:“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是的,花不必贵,鲜活就好,花不必奇,自然就好。有花相伴,茶也清香,书也悦目,心也舒畅,不亦乐哉!此生,惟愿与鲜花相伴两不厌,共度好时光!

1、文章《名人讲课趣闻》作者:周继红 摘自《教师博览》 1996年03期 中就写有但并此内容,但并不完全一致。

此文章更早,可见最早并非出自《朝闻道》(2009年)。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SBL199603017htm

2、《朝闻道》作者:玉槐堂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以下见于《朝闻道》

“梁启超先生记忆力超强,用手一敲秃脑袋便能背诵出一大段诗词。

梁实秋晚年对他的女儿回忆老师梁启超先生,讲到动情处,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不能自已,还说,他对中国文学的兴趣,就是被梁启超的一篇演讲鼓动起来的。

梁启超先生名扬天下,讲课也叫人称绝。他给清华大学学生上课,走上讲台,打开讲义,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简短的开场白:“启超是没有什么学问 ”接着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点头,“可是也有一点喽!”既谦逊又自负。

先生讲到紧要处,便成为表演,手舞足蹈,情不自已。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讲到欢乐处,则大笑,声震屋梁;讲到悲伤处,则痛哭,涕泗滂沱。听课的也深受感染。他记忆力非凡,四书五经、历史典籍、诗词歌赋,往往张口即诵,讲课时旁征博引,运用自如。有时偶尔顿住,用手敲一敲光秃秃的脑袋,立即想起,大段大段继续往下背。”

3、《往事不寂寞》李菁/著,女儿梁文蔷忆梁实秋 中回忆父亲在清华毕业前一年请梁启超演讲的情形

文中“在清华的8年学习中,对父亲影响较大的一位应该是梁启超。那时梁思成是父亲的同班同学,梁思永、梁思忠也都在清华。毕业前一年,他们几个学生商议想请梁启超来演讲。通过梁思成这层关系,父亲他们很顺利地请来了梁启超。当天梁启超上讲台时,开场白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又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又自负的话是很难听得到的。演讲的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父亲回忆说,梁先生情感丰富,记忆力强,“用手一敲秃头便能背诵出一大段诗词”;讲到动情处,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不能自已。梁启超的激情和文采给父亲留下深刻印象。父亲晚年回忆,他对中国文学的兴趣,就是被这一篇演讲所鼓动起来的。”

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9-04/17/content_17621294htm

仅作参考,如果真是要完全一样,而不是讲究原始来源,应该就是《朝闻道》http://readdangdangcom/content_990159

人活着总是在追求快乐,没有哪个人愿意为了忧愁而四处奔波。可是在这追求的途中却滋生了太多的悲伤与忧愁。有时,这忧愁甚至盖过了快乐的所有。我曾经怀疑过,我们这样不知疲倦地追寻,到头来得到的会是乐吗?为了这样的快乐,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肆意地挥逝着青春

站在这片欲望森林的边缘,我们的心是变得快乐了,还是变得忧伤了呢?想起儿时的自己,想起那些骑在父亲身上嬉戏的快乐岁月,还有那些弥漫着母亲做的桂花糕的点点滴滴,似乎曾经那些不起眼的日子才更加快乐,更加舒心。可是我一直奔跑在追寻快乐的路上,为何感到的只是渐行渐远呢?

一天天地成长,一天天地追寻,这物欲的城市曾带给我浪漫,繁华,甚至是喧嚣,可是随之而来的还有不尽的贪念与欲望。渐渐地,我们失去了对大地的热忱,失去了对自由的向往,失去了麦田里的守望,用微笑伪装自己内心的痴狂,用冷漠筑起心灵的城墙,然后面朝大海,却再也不见春暖化开……

满天的繁华掩盖不了黑夜背后的孤独,同样,生活的华丽也掩盖不了我们内心的空虚。我们的快乐不是物欲的追寻,不是盲目的奢华。快乐在于心,在于心灵的澄澈,在于内心的充实与满足,在于成长中的堆满失败与欢笑的泪水的纯真与朴实。

静静地,撇开那一缕世俗的忧愁,试着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感知生活的美好,在快乐和那恢弘的天地间,那如水的歌声中,在那澄澈的心坎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2392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1
下一篇2023-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