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仕女图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及其原因

唐代仕女图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及其原因,第1张

仕女画发展的早期——汉魏晋时期,画家笔下的仕女多是秀骨清相,薄衣广袖。在这一时期绘画理论著作中称仕女画家为“青工绮罗”。到仕女画发展到中期的唐五代时期,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始有“仕女’”之称。画家创作的仕女形象也演变成张萱画中所描绘的形象,以求更加符合于当朝统治者的审美趣味。在唐代,精工仕女的画家有张萱、周肋等,张萱是周昉的的老师,其工细妍丽,代表了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但因时代久远,张萱的绘画作品多数都散佚无存。现存的《捣练图》卷、《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武后行从图》虽或为后人摹本,但仍可令人窥见其绘画技艺之一斑。

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簪花仕女图》,是唐代画家周昉的代表作。画家描绘了几位贵族妇女游园赏花的情景,只见她们都是高髻簪花、晕淡眉目,露胸披纱、丰颐厚体,一派悠闲自得的生活姿态。

如今,“骨感美”成了审美标准和潮流,可为何在唐代人们却以胖为美呢?

其实,唐代的开国皇帝李氏一族本是北方血统,有着北方人的彪悍与强壮。初唐时,长安城里大多为北方人,南方人较少,男女审美习惯也就随之改变而青睐较为健硕丰腴的女子。到了盛唐以后,原先的阳刚之美渐被南方的圆润丰满所取代。

此外,由于唐代社会十分开放,随着大量的胡人迁至中原,唐代便有了一股胡化风气,中原画家对胡人形象和他们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有了较多的了解,胡人的形象也就成为艺术家描绘模塑的原型。鉴于人种特征和生活饮食习惯,胡人的形象都被设定为鼓腹肥健,加之胡服装束,强化了人物形体的风韵,在唐代朝野崇尚胡风的推助下,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模仿。

唐明皇时期,崇尚佛学,追求的则是优美的曲线和圆润饱满,就连敦煌莫高窟的几处菩萨都是以现实贵妇的原型塑造的。

待到“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粉墨登场,更是对正在形成中的以浓丽丰肥为美的画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难怪画家笔下的仕女们是如此丰盈肥厚。

总结:

也有人说唐代的仕女图都是以杨贵妃为原型创造的,杨贵妃一百三十多斤,所以所有的仕女形象就胖了,唐代张萱的《捣练图》、西域的壁画《弈棋仕女图》、唐代画师所著《虢国夫人游春图》、周舫《簪花仕女图》这些唐代的画中女性形象都比较丰盈,可以说在唐朝以丰腴为美。

弈棋仕女图反映了唐朝开放自由的社会风气。根据查找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图中的贵妇人体态雍容丰满,神态优雅娴静,衣着华丽名贵的丝绸,坐在木榻上,凝视着棋盘,体现了妇人可以自由参与社会娱乐活动,这也正是唐朝开放自由的社会风气外在表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2419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1
下一篇2023-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