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七碗茶诗》
唐·卢仝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作品译文
一碗喝下去滋润了嘴唇和喉咙;
两碗下肚打破了孤独烦闷的心情;
三碗喝下后搜肠刮肚寻章摘句,只记得文字五千卷;
四碗喝下轻微发了些汗,平生经历的不平事,都向浑身的毛孔发散;
五碗喝下后感觉全身的肌肉和骨头清爽无比;
六碗下肚感觉飘飘欲仙,通达神灵;
七碗就吃不得了,只觉得两腋下习习清风徐徐生出。
作品简介
《七碗茶》是唐代诗人卢仝在少室山茶仙谷茶仙泉隐居时所做的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重点的一部分,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广为传颂。
创作背景
河南沁园景区有五十五眼泉。西湖的桃花岛,四面环水,百竹拥翠,岛下有一泉眼,从入岛的拱桥边喷出,翻涌数尺之高,落入泉组河。其水质清澈甘甜,旧时人称桃花泉。
中唐时的沁园已变成河东、河南、河内的官僚宦族和文人墨客的休闲场所和宴游文化中心。
家住河内济源思礼村的卢仝,(约795-835)号玉川子,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虽出身名门望族,家境却十分贫寒。他耿直孤僻,淡泊名利,尤厌恶官场的孽政弊息,不入科考,隐居山野,刻苦攻读。不被高官厚禄所诱,拒绝仕途,以清贫耿介闻名。朝廷闻知卢仝的才学,曾两次征他为谏议大夫(官位五品),但他憎恶朝廷宦官专权,卑视官场龌龊,都未应命而谢绝。正如他《冬日》诗中所曰"上不识天子,下不识王候。"(《全唐诗》卷588〈卢仝诗集〉)。韩愈尤以喜爱卢仝的才学和狷介高洁的节操,在任河南令时对卢仝时有接济。因此,卢仝一生与韩愈、张籍、孟郊、贾岛混在一起,成为唐代韩孟诗派的重要人物,继而成为中国的"茶仙"。
沁园的所在地博爱县许良镇与沁阳市的山王庄镇至济源市的五龙口镇和九里沟,全长三十多公里,是南太行脚下最美、最有故事的风景带。不满时世,却又放骇自我的卢仝常邀好友,在这一带观景饮游。因此,九里沟的卢仝茶台遗存尚在,沁园里的"韩茶"、"卢泉"和"七碗茶歌"的故事流传至今。
唐元和四年,家住河内孟州的河南令韩愈与河内济源的卢仝一起逍遥河内的沁园。两人与艺妓坐饮,歌舞一阵,便唤侍女上茶。而唐时的河内人,只喝当地的菊花茶和冬凌茶。卢仝虽也是河内人,毕竟为"茶仙",龙井、毛尖无所不用,所以菊花茶虽然淳和甘甜,却缺少清苦之美,因此大为不快。韩愈是来这里移竹的常客,对竹林植物甚是了解,就带卢仝在竹林里采摘一些了竹串子,建议将其泡茶试饮。结果竹串子未经泡制,泡出的茶苦涩有余,清香不足,卢仝很是苦恼。片刻之后,卢仝突然提议出去看泉,韩愈不解其意,跟在后边。只见卢仝每到一泉,捧水就喝,结果五十五泉看完,肚子喝的鼓胀,逗韩愈捧腹大笑。稍后,卢仝让侍女将桃花泉水盛起,再次烹煮,让韩俞酌饮。韩愈品后,顿解其意,不尽乐道:"甘苦相济,清雅漫延,别有滋味,好茶、好茶!"原来,竹串子的药理,就是生津和血,清热去火,和肺解毒,加上桃花泉的甘甜和矿物成份的药化反应,竹串子茶变得柔绵、清心,益脾、养神,的确为上佳饮品。
以后的日子,韩、卢二人常邀张籍、孟郊、贾岛等朋友多次来桃花泉煮饮,歌赋词呤,留下了很多佳话和诗篇。
唐元和六年,卢仝收到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寄送来的茶叶,又邀韩愈,贾岛等人在桃花泉煮饮时,著名的"七碗茶歌"就此产生。卢仝的茶歌所表达的饮茶感受,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而是将"竹串子茶"的药理、药效溶入其中,醒神益体,净化灵魂,激发文思,凝聚万象,制造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境界。
作品赏析
《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二碗帮人赶走孤闷;第三碗就开始反复思索,心中只有道了; 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写出了茶之美妙。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专心的喝茶竟可以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
作者简介
卢仝(音tóng 〈形〉)(约795~835年),号玉川子,济源(今河南)人,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唐代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
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这首《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 茶圣"陆羽相提并论。
至今的九里沟还有玉川泉、品茗延寿台、卢仝茶社等名胜。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实践。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徐祯卿《秋夜试茶》诗云:
静院凉生冷烛花,风吹翠竹月光华。
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字笋茶。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课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中国四大茶道流派
贵族茶道
由贡茶而演化为贵族茶道,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于茶、水、火、器无不借权方和金钱求其极,很违情背理,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富有。源于明清的潮闽工夫茶即贵族茶道。
雅士茶道
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他们有机会得到名茶,有条件品茗,是他们最先培养起对茶的精细感觉;茶助文思,又最先体会茶之神韵。是他们雅化茶事并创立了雅士茶道。受其影响此后相继形成茶道各流派。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禅宗茶道
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
世俗茶道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清场,杂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熏得几分人间烟火,焉能不带烟火气。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
道茶礼仪:
第一、茶具一定要洁净,包括茶杯、茶壶、托盘及装茶叶的罐、盒。
第二、取茶叶要用专用的器皿----竹制或木制的茶勺,也可用不锈钢或陶制的勺代替,不要用手抓
第三、要用双手敬茶,杯把在客人的右边。敬茶时要用茶托盘,如果没有,也要用小茶碟,一手托着小茶碟底部,一手扶着茶杯,双手捧上。手指不能触及杯沿。
第四、第一杯差要敬给来宾中的年长者,如果是同辈人,应当先请女士用茶。
第五、浅茶满酒。说的是给客人斟酒要倒满,敬茶只需七八分满。
茶文化:
茶作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而且在日本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这两个基本点,在唐人陆羽 《茶经》中都明显得到体现。
古代众多的茶道专著,尽管年代不同,流派不同,在泡饮技艺上却有一个共同点,即一切外部表现形式都是为反映茶的大自然美,反映茶的“鲜香甘醇”,绝非为表演而表演。因此中国茶道要求:(一)茶具必须清洗洁净;(二)主张用轻清之水煎茶,有条件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化水煎茶;(三)讲求水沸适度。(四)要求使用名贵优质茶具,并规定首先要将茶碗烫热或烤热,以便于茶汤香气充分升扬。
茶道
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茶道法则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日本茶道
表现形式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1 李白关于茶的诗句有哪些
比起茶,李白更喜酒,他笔下关于茶的诗作不多,倒是其他诗人更喜茶,诗作如下:
1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唐代:李白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2 《一七令·茶》
唐代: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3 《山泉煎茶有怀》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4 《琴茶》
唐代: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5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2 李白关于茶的诗句有哪些比起茶,李白更喜酒,他笔下关于茶的诗作不多,倒是其他诗人更喜茶,诗作如下: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唐代:李白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一七令·茶》 唐代:元稹 茶。
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山泉煎茶有怀》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琴茶》 唐代: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3 李白 茶诗句大全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
〖唐〗 李白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其名谁定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4 关于品茶时的专用诗句有哪些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2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
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3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诗,在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关于采茶的,我们来看唐朝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 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 煮茶、煎茶需要洁净的茶具, 5“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6“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茶盏》); 讲究用轻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鹗在《茶》中就曾写道:7“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
晴窗分乳后(分乳即泡茶),寒夜客来时”;更需水沸适度: 8“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过程是别具情趣的, 其中宋代苏轼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画情景细致入微,又兼传神写意,颇有独到处: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凄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到江边汲水,江畔寂寥无人,正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象。
踩在钓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随入;小杓。
5 描写品茶的诗句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杜耒《寒夜》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 钱起《与赵莒茶宴》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古琴曲《 流水》月色满轩白,琴声亦夜阑;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随自爱,今人多不弹;为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白居易《废琴》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6 《论语》中关于品茶的诗句有哪些《论语》中没有关于品茶的诗句。
关于品茶的诗句:
1、《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唐)李白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2、《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
(唐)杜牧
笙歌登画船,十日清明前。
山秀白云腻,溪光红粉鲜。
欲开未开花,半阴半晴天。
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
3、《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馀,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4、《即事》
(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5、《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7 求有关品茶的诗句一 诗 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2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
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3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诗,在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关于采茶的,我们来看唐朝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 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 煮茶、煎茶需要洁净的茶具, 5“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6“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茶盏》); 讲究用轻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鹗在《茶》中就曾写道:7“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
晴窗分乳后(分乳即泡茶),寒夜客来时”;更需水沸适度: 8“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过程是别具情趣的, 其中宋代苏轼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画情景细致入微,又兼传神写意,颇有独到处: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凄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到江边汲水,江畔寂寥无人,正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象。
踩在钓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随入;。
8 关于茶叶的诗句1、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
2、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煜若春敷。
---杜育《荈赋》
3、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4、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
---颜真卿《月夜啜茶联句》
5、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钱起《与赵莒茶宴》
扩展资料
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司马相如在其所著的《凡将篇》中,记录了当时的20种药物,其中的“荈、诧”就是茶。成文于秦汉时期的《尔雅》一书中也载有“槚、苦荼”。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所发现的有关茶叶的最早文字记载。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陆羽所著的《茶经》。此书初稿完成于公元8世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全书分三卷十章7000余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茶叶的百科全书,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
跟着我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茶圣陆羽。
中国人常说平常生活不过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然是一种饮品,但是他们算在中国人家常生活之中,足以见得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几千年以来,中国也是最早发现茶、烹食茶的国家,这种源于上古时代的古老饮品,早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液,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每当人们手捧一杯袅袅香气的名茶之时,关于茶的故事你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将带大家了解在茶界被称为传奇人物的“茶圣陆羽”。
弃婴之命
陆羽何许人也他或许能够称之为史上最伟大的弃婴。公元733年,在唐朝的一个深秋清晨,复州竟陵城外,西郊的一座小石桥下,鸿雁哀鸣之际,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龙盖寺的智积和尚正巧化缘路过此地,他发现了那个在草滩中冻得瑟瑟发抖、差点断了气的婴儿,出家人的慈悲之心,让他将这个弃婴带回寺中收养。智积是唐朝有名的高僧,他见这个婴儿与他颇有缘分,便有意让他继承自己的衣钵,为此积公花费苦心地为他取名为。这个弃婴名字来源于周易八卦,《唐国史补》中记载这个卦象:“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此后这个弃婴名为陆羽,字为鸿渐。
按照正常的发展历程,从小在寺庙中长大,被和尚抚养成人的陆羽,本应该对于红尘毫无留念,一心只为侍奉佛法。然而陆羽的成长轨迹却反其道而行,他虽然整日在寺庙中跟着师傅颂书念经,最让他感兴趣的,却是师傅煮得那一手好茶,所以从小接触茶艺之术的陆羽,他的人生目标,并非成为像师傅一样的高僧,而是能够煮得一手好茶。只是智积和尚将他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了陆羽身上,自从知道陆羽无心佛学后,智积为了打磨陆羽的性子,让他放弃对于茶艺的追求,闲暇时间都派遣他与师兄弟一起打扫庙中杂物。
在陆羽12岁这年,他实在无法继续忍受庙中枯燥无味的杂活与经文,他从庙里逃了出去,由于路与相貌丑陋,严重口吃,为了生计他只能到当地的一家戏班子里当起了丑角演员。做演员的同时,陆羽凭借自己的才华,还当上了戏班子里的编剧、作曲家。他所排演的戏曲,受到了官吏李齐物的赏识,一来二去之间,这两人竟然结成了忘年交,李齐物觉得凭借陆羽的一生才华,不应该就局限于这戏台之上,便将他送到了邹夫子门下进行读书。
寻茶之路
邹夫子的书院坐落在竟陵城外的火门山上,陆羽习完功课之时,常常喜欢独自一人在野外采茶煮茶。邹夫子也经常与陆羽坐在一起品茶、论茶,他见陆羽已经爱茶成性,所幸为他在后山南坡凿了一眼井,让他用这里甘洌醇厚的井水来煮茶。火门山的求学之路,正式拉开了陆羽成为“茶圣”的序幕。公元752年,陆羽学成下山,开始了游历四方的人生岁月。怀抱着对于茶的浓厚兴趣,陆羽踏上了“寻茶之路”。
公元755年,恰逢安史之乱爆发,陆羽只能跟随流亡的难民辗转于江浙等地,在流亡的这些岁月里,他在湖州结识了茶僧皎然,又与孟郊、刘长卿等众多文人高士结为忘年交。随着他的交友面积渐广,陆游收集到了许多与茶叶相关的历史与生产资料。就这样在名川大山之间游历了5年,当陆游到达湖州之时,他决定从此以后闭门著书。他将自己品尝的江流泉水,采摘的各地名茶,做过比较的优劣茶叶,烹茶、煮茶的技法,编于一本著作之中。再加上他本人本就在文学知识方面造诣高深,终于铸造出了这本留名于后世的《茶经》。
陆羽的茶圣之名
《茶经》为何能够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经典这不仅是因为陆羽历经三十载完成了这本巨著,更因为陆羽将中国古典美学与茶文化相结合,突破了茶作为一种解渴之物的局限功能。《茶经》成书总计共三卷10章,这本书籍从茶叶的起源到种茶的方法,再到制茶、烹茶、茶器具、茶产地、茶之道等10个方面,以科学的角度论述了茶文化的发展历程。这对于中国的茶文化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
原来的解渴饮茶,逐步上升为了一种高雅文化,“茶道”也因此而问世。在提升人们饮茶美学的同时,《茶经》还带动了中国茶叶的经济发展。由于《茶经》一书社会名流们争相传抄,成为了一部备受好评的著作,使得社会对于茶叶的消费需求量增大,从而推动了茶叶生产的经济发展,陆羽也因此被世人尊称为“茶圣”。正因如此,至今在茶叶贸易中,仍然能够看到那些商人,在店里面供奉着“陆羽神像”,保佑自己的生意发达。
留有茶香满人间
当然陆羽在茶文化上的成就无人能比,甚至名震朝野,但是他却不愿意拿自己的一生才华来换取功名利禄。唐代宗年间,喜好饮茶的皇帝听闻了陆羽盛名,曾两次下诏,愿以高官厚禄聘请陆羽在宫中任职。然而陆羽是一个不喜好功名利禄之人,他纵然有着一身的茶学知识,但是他所爱之物仍然在于寻天下之好茶,所以他宛然拒绝了皇帝美意。逍遥自在地在山川河流之间,品名泉,烹清茶。在陆羽所做的这首《六羡歌》中,足以窥见他的个人志向。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公元804年,陆羽在他的第二故乡湖州逝世。湖州当地的人们,为了表达对于陆羽的喜爱与崇敬之情,先后修复了与陆羽相关的一些古老遗迹,比如陆羽墓、皎然塔、望归亭等建筑。那个“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的茶圣陆羽,早已经长眠地下千年。但是他让茶成为了中国的茶饮,他也让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让茶的清香溢满人间。
只需要请人喝茶到底就行。喝茶喝出风雅之士,茶头,茶仙三张茶道系称号后,可以用茶仙卡在自家开设茶室。然后再请人喝N次茶后,会要求举行一次大茶会,会后大家吃够白食说上一肚子奉承话后得到终极称号:茶圣。然后再制作出5+的茶具可以有茶人结局-风雅之士。
会发生的情节:
1、有茶人来和你交谈,玩射箭小游戏。
2、有奸商来向你高价推销一个茶壶,这时要玩茶壶记忆小游戏。
3、南蛮商人来访,询问一个茶壶的价值,如果骗她说是高价的话,恶名会大幅上升。
4、大茶会情节,从而获得茶圣称号,这时如果选择结束游戏的话会出现茶圣结局。
扩展资料:
制作茶器经验:
0级茶具5点经验,制作的茶具每提升1级,得到的经验提升1点,1级茶具6点经验,4级茶具9点经验,7级茶具12点经验。
买文具请教职人增加30点经验。
买染料请教职人增加50点经验。
经验在1000点左右才可以比较容易地做出增加20魅力的茶具。
剧情触发:
1、现在茶具制造方面遇到了瓶颈,于是去寺院散心。
2、笔/纸/砚,向京町的本弥阿光悦请教茶具的诀窍。
3、5色染料:茜/蓝/山桃/红花/紫根,再次去请教本弥阿光悦。
4、弥阿光悦来茶屋拜访,把一个普通的茶壶改造成6级以上的优秀作品。
1茶圣陆羽的著名诗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 。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陆羽的诗句名言
1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2啜苦咽甘,茶也。
3凡炙茶,慎勿于风烬间炙,熛焰如钻,使凉炎不均。
4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5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6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7茶为累也,亦犹人参。
8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
9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
10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11苦茶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12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13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
14荡昏寐,饮之以茶。
15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
2陆羽茶经为武夷山茶叶写过的诗1、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2、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3、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4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5、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6、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
7、茶者。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8、黔中生恩州、播州、费州、夷州,江南生鄂州、袁州、吉州,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其恩、播、费、夷、鄂、袁、吉、福、建、泉、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9、《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10、啜苦咽甘,茶也。
11、茶者,南方之嘉禾也。
12、要解口渴,就喝汤水;要排忧解闷,就喝酒;要清醒头脑,就喝茶。
13、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3茶圣陆羽的著名诗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 。
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
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
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陆羽的诗句名言1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2啜苦咽甘,茶也。
3凡炙茶,慎勿于风烬间炙,熛焰如钻,使凉炎不均。4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5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6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7茶为累也,亦犹人参。8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
9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10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11苦茶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12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13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
14荡昏寐,饮之以茶。15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
4关于茶的诗句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夏日闲居 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题山居 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郊居即事 唐贾岛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
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 即目 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即事 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访友人不遇 唐李咸用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
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维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酬乐天闲卧见寄 唐刘禹锡 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
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自述 唐元稹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雪中偶题 唐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宋代苏轼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唐朝茶诗 1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并序 李白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婵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说明:这首诗写名茶“仙人掌茶”,也是“名茶入诗”最早的诗篇。作者用雄奇豪放的诗句,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等作了详细的描述。
因此这首诗成为重要的茶叶资料和咏茶名篇。 2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皇甫冉 采茶非采芽,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玉孙草,何时泛宛花。 3重过何氏五首(选一) 杜甫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靖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说明:这首诗是写一个春日的傍晚,作者在何氏家的平台上饮茶。
兴致来时,便倚着石阑在桐叶上题起诗来。旁边还有翡翠鸟,晴蜓与之作伴。
此情此景,简直可以绘成一幅雅致的“饮茶题诗图”。 4会稽东小山 陆羽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
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说明:陆羽曾到过绍兴监制过茶叶,他当然会到以“剡溪茗”出名的嵊。
5关于茶的诗句古诗1、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顾况《焙茶坞》
2、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皮日休《茶中杂咏·煮茶》
3、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4、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六羡歌》
5、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6关于茶的古诗20首1、山泉煎茶有怀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译文: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译文:越人送给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叶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一饮后洗涤去昏寐,神清气爽情思满天地。再饮清洁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飞雨落洒于轻尘中。三饮便得道全真,何须苦心费力的去破烦恼。
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愁看毕卓贪图饮酒夜宿在酒瓮边,笑看陶渊明在东篱下所做的饮酒诗。崔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3、品令·茶词
宋代: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译文: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4、满庭芳·茶
宋代:黄庭坚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
译文: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
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司马相如虽有渴疾,一觞一咏,引来群贤宾客。相如起做灯前,酒兴文采,风姿挺秀。竭尽胸中万卷诗篇,文辞充沛,犹如三峡落水。相如酒醉,很晚才归家,文君并没入寝,两人相对,坐在小窗前面。
5、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唐代:柳宗元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译文:芳香的茶树丛掩隐在青翠的湘妃竹林里,叶上那滴滴神露凝聚着纯洁的光华。更有这山寺的得道高僧深知茶道,在清晨采回了这珍奇的细嫩茶芽。晨雾紧贴着石涧奔湍的山泉蒸腾而上,采茶之处离山崖之顶也不过咫尺之差。
盛茶的器具有圆有方,色泽绝非一般,茶叶品质如圭如璧,真是美玉无瑕。我吩咐家人用华贵的茶具去煎这难得的奇茶,淡淡的余香弥漫到远处的人家。这纯和的茶香让我的灵魂得以净化,并以自然的本真荡去内心的昏邪。
它如同佛祖如来那甘露一般的斋饭,一下子熏香了毗耶城和整个天下。这香茶是蓬瀛仙客的友伴,谁不惊叹,恐怕更珍贵于天上神奇的仙酒流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