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感恩故事或励志故事

名人感恩故事或励志故事,第1张

1、孙中山患肝癌不忘感恩

有一天,孙中山先生病了,住院治疗。当时,孙中山已是大总统、大元帅了,对医务人员仍很尊重,讲话很谦逊。

平时,无论是早晨或是晚间,每当接到护士送来的药品,他总是微笑着说声:“谢谢您。”敬诚之意溢于言辞。

1925年,孙中山患肝癌,弥留之际,当一位护理人员为他搬掉炕桌时,他安详地望着她,慈祥地说:“谢谢您,您的工作太辛苦了,过后您应该好好休息休息,这阵子您太辛苦了。”

听了这番话,在场的人都泣不成声。世界上,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和等级差异,尊重每一个职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孙中山做到了。

2、八吊钱,一辈情

梅兰芳能成为京剧大师,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之外,他的背后还有个特殊的智囊团。成员多是京城名流,因为酷爱京剧,自发组织起来。

为他出谋划策、创作剧本、联系演出,出钱出力,事无巨细,几乎无所不包。这些人都是梅兰芳的超级“粉丝”,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梅党”。

李宣倜便是“梅党”中人。清末时他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任三品御前侍卫,人称“三爷”。梅兰芳出身贫寒,幼年丧父,跟随祖母生活。

他自幼入科班学艺,10岁起登台演出,自此崭露头角。李宣倜对梅兰芳极为赏识,帮他修改过不少唱词,还接济过梅家,两个人由此结下了一世情缘。

梅兰芳15岁那年,不幸染上了白喉病,仍每日带病坚持演出。当时的医疗水平可想而知,若治疗不及时,白喉病会危及生命。

李宣倜得知情况后,不由得心急如焚,马上跑去梅家,找到梅兰芳的祖母质问:“小孩都病得这么重了,干吗还让他登台演出,,这不是要孩子的命吗”

祖母顿时泪下,叹息道:“三爷,您有所不知,我们全家都靠这孩子每天唱戏赚的8吊钱来养活。他一天不唱,一家人就揭不开锅,我也是迫不得已啊!”

李宣倜当即吩咐:“那好,从明天起,你每天派人到我家去取8吊钱来,马上送孩子去治病,治好了为止。”对于贫病交加的梅家而言,这无异于雪中送炭,梅兰芳的祖母大为感激。

果然每天到李家去取8吊钱。全家的生活来源有了保障,梅兰芳就不必再去演出,每天待在家里安心养病。40天后,梅兰芳病情痊愈,重新登台。

李宣倜接济梅家,完全是出于爱才心切,以他当时的显赫地位,自然没把这300多吊钱放在心上,但梅兰芳却对此番恩情终生不忘!

岁月沉浮,人生的际遇总是很难捉摸,更何况是在乱世之中。两人在晚清时结识,经历了清朝覆灭、民国建立,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与日本人合作。

李宣倜却在汪伪“南京国民政府”任职。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名满天下时,李宣倜已沦为“汉奸”,妻离子散,穷困潦倒。他蜗居在上海的一间小公寓里,无依无靠,晚景凄凉。

富贵时的朋友早已消散,别人对他唯恐避之不及,但梅兰芳从不避嫌,不光每月资助他200元生活费,还经常派上海的弟子去陪他聊天解闷。

梅兰芳每次到上海演出,必先把李宣倜接来吃饭,依然毕恭毕敬,喊一声“三爷”。1961年,李宣倜病重,弥留之际,梅兰芳侍奉床前,紧握住他干枯的双手。

动情地说道:“三爷,您放心,身后之事,我一人承担。”老人闻言,潸然泪下,不久之后安然辞世。他生前是“汉奸”,几乎没有朋友,身边也没有亲人,全部后事均由梅兰芳亲力亲为。

操办妥当。两个月后,梅兰芳也溘然长世。后来,篆刻大师陈巨来在回忆录中提起此事,感叹“苟梅先死二月,则李尸臭矣!”陈巨来和梅兰芳、李宣倜是同时代的人。

与两位当事人都有过交往,算是这段往事的见证人。他的话也许过于直白,却更让人对这段情义升起敬重。梅李二人的情分,因赏识而起,以报恩而终,有始有终,像极了戏文里的故事。

颇有些人生如戏的味道。李宣倜当年给梅家每天8吊钱时,断然想不到日后之事,而梅兰芳却始终谨记在心,用一生来回报。

民国是大师辈出的时代,却独有“梅党”,足可见梅兰芳的魅力所在。他留给世人的,不只是灿烂夺目的艺术,还有熠熠生辉的品格。

3、陈毅孝母

陈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陈毅还是一个非常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在路过家乡时,他就抽空去探望已经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母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看见陈毅进了家门,母亲非常高兴,陈母刚要向儿子打招呼。

忽然想起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于是她赶紧示意身边的人把尿裤藏到床下。陈毅见了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长问短。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知道瞒不过去了,只好说出了实情。

陈毅听后,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这时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来,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他们,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

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每天都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却不忘家中的老母亲。

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

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4、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

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

成就了一番霸业。《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

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

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5、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781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