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服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俨然发展成为了一种“潮流趋势”,其中的原因不仅是由于汉服本身很美,也体现了我们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
今天,我们挑选了一些描写汉服的古诗词,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古人笔下的衣着服饰究竟是什么样,了解汉服与现代服饰在形式特点上有哪些不同。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
总的说来,汉服的款式基本分为三种类型,即“上衣下裳(cháng)”制(上衣和下裳分开)、“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
这里的“制”则指的是汉服的形制,即形状,款式。
上衣下裳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清平调》
在众多描写杨贵妃容貌之美的诗篇中,诗仙李白的这一句“云想衣裳(cháng)花想容”可谓是惊动古今。
以云霞比喻衣服,以花比喻容貌,运用反复作比的手法塑造了杨贵妃超凡脱俗的美人形象,读后画面感十足,令人叹服。
诗句中“衣裳(cháng)”二字不仅具备现代汉语衣服的含义,同时,它也是汉服最经典的一种款式——上衣下裳。
在《毛传》中,上曰衣,下曰裳。古代的人们上身穿的称为“衣”,下身穿的便是一种外形类似裙子一样的“裳”。(“裳”字也写作“常”。《说文》中:“常,下帬也。”这里“帬”字是裙的古体字。)
其实咱们现代服饰也有这种款式,衣裳的含义也扩大化,泛指各种衣服。
“深衣”制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节选)
在《毛传》中,“青衿”释义为学子之服。“衿”指衣领,“青青子衿”意为穿着青色交领深衣的学子。
整句诗歌意在思念有情人(或友人),后来在曹操的《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则被引申为渴望得到有才能的人,自此,“青衿”也成为了古代读书人、贤才文士的代称。
“青衿”其实是古代“深衣”制的一种,作为各朝代国子生的常服,即它的穿着人群主要集中于青少年,类似于咱们现在的校服。
“深衣”也称为“袍服”,它是汉服上衣与下裳连在一起的一种款式,因穿着特点能将身体裹住深藏不露,且外形雍容典雅,“被体深邃”,故而得名。
深衣也是华夏民族传承时间最久的传统服饰之一。
“襦裙”制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汉乐府《陌上桑》(节选)
《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叙事诗,讲述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名叫秦罗敷,她在采桑路上遇见一位太守,太守被罗敷的美色打动,想趁机借自己的权势追求罗敷,没想到罗敷非但没有答应他,还把他奚落了一番,展示出了罗敷聪明坚贞,情操高尚的形象。诗中细致地描绘了罗敷的服饰美——“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用浅**带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在这句对罗敷服饰的描写中,“下裙”、“上襦”同样也是汉服的常见款式之一,深受古代妇女所喜爱。
交领右衽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屈原《离骚》(节选)
《离骚》是楚国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饱含了诗人壮怀激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全诗结构宏伟,辞采华丽,开创了中国文学史“骚体”的诗歌形式。
选句中“衽”本义为衣襟,全句意为衣襟铺地,跪坐倾吐衷肠。刻画出了诗人正气凛然,不愿同流合污的形象,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
在古人的穿着服饰中,最典型的衣领款式便是“交领右衽”,即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领”;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则称为右衽,反之称左衽。
广袖圆袂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 白居易《长恨歌》(节选)
汉服的袖子又称“袂(mèi)”,且一般是宽大畅松的圆形袖口,代表着天道圆融。
《长恨歌》中“风吹仙袂飘飘举”一句用服饰来写杨贵妃的仪态,风吹衣袖,仿若跳舞,美不胜收。同时也显示出了汉服雍容大度、典雅庄重、飘逸灵动的风采。
一般情况下,穿着汉服是不用扣子的,如果有扣子,也会将其隐藏起来。古人通常采用带子打结的方法来系住衣服,而汉服整体垂下的衣体则喻示着公平正直和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
汉服的设计理念承载着深厚的意蕴和外在的形式美。这些独特的细节设计都完美诠释了汉服“天人合一,飘逸洒脱”的风格。
着我华夏之裳,兴我礼仪之邦,汉服,不仅仅是件衣裳,汉服背后还承载着诸多礼仪文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很多流传已久的传统手艺都在逐渐消失,了解并且熟知这些手艺的人少得可怜,很多传统手艺甚至都已经流失了。但随着现在新的一代的觉醒,很多逐渐流失的传统手艺都被逐渐的找了回来,也通过如今的网络媒介走向了更多的人,获得了更多人的喜爱与青睐。云南这个女子所做的,正是在利用她自己的方式传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更多人的人了解并深深的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现在的这一辈年轻人从小就生活在科技等各方面都非常出色的年代,从小就见惯了各种科技制品,对于传统文化不甚了解甚至不屑了解,云南女子这样做就可以让他们提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更加的了解自己的国家。
虽然现在工业大生产的效率非常的高,传统手艺随之被取代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可以说,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这些传统手艺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艺术,现在大家继续拾起这些传统手艺,也并不是为了其他的,只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毕竟传统文化历史悠长,虽然我们一直在说取之精华去其粕糟,但我们也不应该将它忘记。
汉元素在最近几年也受到很大一部分人的欢迎,汉服也成为了很多人的一个穿衣喜好。穿着汉服出门的人也从早几年的不被理解到现在被更多的人接受和理解,这一切的功劳都还是要归功于很多像云南女子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正在努力的将中华传统文化展示出来,让更多国人看到,也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绚烂多姿。这样有创意有意义的行为更应该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让更多的人看见。
描写汉服的句子
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何惧道阻且长,看我华夏儿郎。(作者:孙异)
华夏复兴 衣冠先行 始于衣冠 达于博远(作者:汉服)
岂曰无衣?与同袍。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作者:佚名)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陌上长歌,与子同衿。(作者:娃娃天晴)
我身在五千年歌哭之地,你也是我华夏儿郎。你知道文明所承,国族不亡。双肩所责,你将推向何方?你竟不觉,祖先的血液,在你心中流淌!为何我总听到,她若即若离的吟唱:一国之芳兮,一国之殇!她有秦之古朴,汉之肃穆,唐之飘逸,宋之娟丽,明之端庄。瑜瑾在握,为何要凭他们去宣扬?!他们在何处?而你在何方?!(作者:浴兰汤兮沐芳)
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作者:佚名)
描写汉服的诗词
《秦宫诗》
唐李贺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
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
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霞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巻起黄河向身泻。
皇天厄运犹曽裂,秦宫一生花底活。
鸾箆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
这是李贺写汉代美少年秦宫的诗,古代描写男子汉服的诗好象不多见。
《和贾至散人早朝大明宫作》
唐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本诗足见唐天子的服饰之华美以及大唐的气势。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鞒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1、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何惧道阻且长,看我华夏儿郎。
2、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为什么我真诚的告白,你总当它是笑话一场?为什么我淌下的热泪,丝毫都打动不了你的铁石心肠?在哪里,那个信义之乡?在哪里,我的华夏儿郎?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不愿我华夏衣冠倒靠日本人去宣扬。
3、我总有一个渴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记住吧,记住吧,曾经有一个时代叫汉唐,曾经有一条河流叫长江,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曾经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4、一直以来有个梦想,希望在每个传统节日里,所有的汉族儿女都能穿上属于我们民族的衣服——汉服。衣裾飘渺,不再有遗憾。
5、关于汉服和霹雳布袋戏,恰如一场美丽的邂逅。初见惊艳,再见倾心。最后所留的是初心莫负,方得始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