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镜中花,水中月

《秦腔》——镜中花,水中月,第1张

唐代裴休在《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中说道:"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镜中花,水中月也由此而来。

镜中花,水中月原意:水中月镜中花同镜花水月,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清明后的深夜,幽窗之外的星星之火,涟漪在手心里的是那怎么也喝不下的半杯清水。简朴的文字缜密地映射在心底,不觉掀起万丈波涛。那些浸透了黄土色墨中的肺腑之息,仿佛也借了这寂静的深夜暖入人心,在春天的尾巴上料峭寒意。

与夏天义不同,引生对白雪的暗恋贯穿了整个秦腔,也走过了无数春夏秋冬。这绵绵无期的情意时有时无,让你觉察不到所谓的爱恋。

作者曾如此描写过白雪的美艳:“白雪著美名,年纪未弱冠。态惊鸿,貌落雁,月作眉,雪呈颜,杨柳腰,芙蓉面,颜色赛过桃花瓣。笑容儿可掬,愁容儿堪羡,背影儿难描,侧身儿好看,似牡丹带雨开,似芍药迎风绽。似水仙凌清波,似梨花笼月淡。似嫦娥降下蕊珠宫,似杨妃醉倒沉香畔。两泪娇啼,似薛女哭开红杜鹃。双足缓步,似潘妃踏碎金莲瓣。看妙舞翩翩,似春风摇绿线。听轻音袅袅,似黄莺鸣歌院。玉树曲愧煞张丽华,掌中影羞却赵飞燕。任你有描鸾刺凤手,画不出倾国倾城面。人你是铁打钢铸心,也要成多愁多病汉。”

这超越古今,媲美唐汉的容颜,也许只有在引生这个清风街的疯子眼中才奏效。引生,自引而生,他仿佛是具有了一身举世皆浊我独清的神力,仿佛是超越了三界,独立于五行。他生于清风街,却又像神明一样高于清风街的众人,只有那让人沉醉的白雪能够拉他堕入凡尘。

引生对白雪的爱,从一开始由嫁与他人的恨,到而后几番维护的情。伴随着时代大背景的变迁,显得无足轻重,却必不可少。

可以说,这部并不表现爱情的小说,在引生对白雪的暗恋中描写的细致入微、可歌可泣。这也许是贾平凹想表现的一种禁忌之恋,又或者说是对自己少年时掩藏在心中的爱一种无言的交代吧!

何人与我共风尘,谁人与我立黄昏。深夜的灯火点点闪烁,映照着整个北京,像极了引生心中不灭的光亮。他并不耀眼,却如嚼碎的饼干,碎末随处可见,不可忽视。

爱情,并不像所谓的时代一样具有刚性,相反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至柔至真,总显得刚烈无比,让人不得不分出心神关注,不得不花大力气理解。

夜已深,响彻的光影已经湮灭与黑暗。也许,明日的清晨,所有的温暖都将回归,引生对白雪的爱也会一直长存。

1、最后三娘养子薛倚金榜题名,一家团圆。此时薛倚的大妈、亲妈又丢弃自己的家都来认丈夫和状元儿子,三娘劝张氏和刘氏回家照顾现在的老伴与孩子。

2、明代,儒生薛广,往镇江营业。家中有妻张氏,妾刘氏、王氏。刘氏生一子,乳名倚哥。又有老仆薛保。薛广在镇江,遇到同乡,请同乡带回家500两白金。

3、未曾想此人贪图白金,买了一口空棺材放在荒郊野外,谎称是薛广灵柩,回乡报丧,张氏等人悲痛大哭,派薛保把灵柩运回安葬。后来家道中落,张、刘先后改嫁。三娘王氏深鄙之,发誓要和仆人薛保一起含辛茹苦,抚养倚哥,将之送入学堂,自己则靠织布换口粮。

4、倚哥在学堂被同学欺侮是无母之儿,气愤回家,遂不认三娘为母亲,言语冲撞,三娘怒不可遏,拿刀斩断机布,以示决绝。所幸薛保竭诚劝导,母子俩才和好如初。薛广在镇江生意衰败后,弃商从戎,官至兵部尚书。十几年后薛倚金榜题名,成为新科状元。

5、之后,父子相认一家团圆,相携荣归故里。而此时薛倚的大妈、亲妈又丢弃自己的家都来认丈夫和状元儿子,三娘劝张氏和刘氏回家照顾现在的老伴与孩子。并告诉她们:欲尝甜瓜自己种,自种苦瓜自己尝。

1、秀才倪俊,欲赴京应试,缺乏川资。托母向亲家符谦告借,符谦嫌贫爱富,欲昧婚约。其女符金莲送姑归家,符谦借此诬告倪俊抢亲,贿通知县臧昂,将倪俊收监。

2、壮士袁龙,抱打不平,杀人入狱。乘机打死禁卒,开狱放囚,上少华山聚义,劫倪入夥不从。

3、袁龙为报昔日之仇,抢来臧昂之未婚妻尹碧莲欲杀,倪俊救赦;袁龙误认为倪俊爱美,又难出口,故以杀碧莲逼婚,倪俊佯允;洞房之中,坐以待旦。碧莲羡其正义,慕其善良,欲许终身,倪俊拒之,并赠尹“富贵图”一幅,约为兄妹,下山而去,送回尹家。

4、倪俊上京赶考,得中状元,归郡祭祖,与金莲、碧莲同拜花堂。

5、倪俊别母、妻赴京应试,经少华山,因倪曾有恩于少华山大王袁龙,被袁请上山去,求其入夥,倪不从。

6、殷照磨有女碧莲许婚于臧润和,碧莲不愿,求父携其出逃,至少华山,被袁龙劫上山寨,父女失散。袁逼碧莲与书生倪俊成婚,倪因已婚,无意再娶,在洞房终夜烤火,坐以待旦。碧莲感其情,求其暧于。次日倪俊携碧莲辞袁龙下山,倪赠富贵图一帧而别。

1、前部以须生、小旦唱工为主,后部以大净、须生做工为主。陈德胜、张福庆、李炳南、常俊德、王庚寅、赵福海、耿忠义、秦鸿德等的代表剧目之一。事出《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四至第七十八回;明代杨慎有《太和城》杂剧。演述太和城守将庆忌谋反,吴王姬光命孙武子往剿。要离献策,愿以断臂苦肉之计刺杀庆忌。庆忌果然不疑,乃胜。庆忌被刺后,其妻殷夫人举兵报仇,也被孙武子以五雷碗收伏。含折子戏《刺庆忌》、《五雷碗》。

2、秦腔《太和城》秦腔传统本戏。甘肃、陕西均盛行。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清嘉庆古钟有铸目。

应该是《草坡面理》吧。

金兀术:你听!孤家自出番以来,掠去你国二圣,以在我国坐井观天,将军身为征讨大元帅,不能救回二圣还朝,此为将军不忠;令堂老夫人依门盼望,将军不念白发之情,此为将军不孝;众将官趴卧雪地,累受困杀饥饿,此为将军不仁;他们命丧疆场,白骨悬天,将军不能班师回朝,此为将军不义。将军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罪被你全占,焉敢疆场嚼舌?

岳飞:岳老爷自幼在学读书,只知孝双亲,那顾奉其君。自从兵临疆场,头戴我王四两青纱,只知奉其君,那顾孝双亲。众将官趴卧雪地,累受困杀饥饿,只因他们同吃皇家奉禄,当报皇王水土之恩。他们命丧疆场,白骨悬天,本帅不能班师回朝,只因你这金贼未灭,干戈未平,灭了你这金贼,救回二圣,与阵亡将士每年春秋二祭也就够了,怎见得本帅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罪者何在乎?

金兀术:岂不知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盖十世兮不失义,自大夫出五世兮不失义,倍臣赤国命三世兮不失义,天下有道则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有德者君子,无德者失之”,孤家领兵伐之,岳将军何不尊其天命乎?

岳飞:岂不知孟子曰“天时不如地理,地理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复环而攻之,必有 得天时者也。是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戈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威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御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叛之。用天下之所顺,攻其亲戚之所叛,故君子有不战,战则胜矣。

金兀术:岂不知,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纣王登基宠爱一妃,名曰妲己,将文王 囚在幽里城受罪,后有武王领兵伐之,他乃以臣伐君古来有之,并非孤家一人!

岳飞:尔怎比尧舜之子,五代之苗裔,将尔好比炎炎泰山,烈烈之犬,炎炎泰山怎挡爷住, 烈烈之犬只落得绑架而回,将尔好比金弓玉弹,土鸡瓦犬,金弓射不了箭,玉弹怎打人,土鸡不能鸣,瓦犬怎看户。将尔好比网中之鱼笼中之鸟,网中之鱼自不忍己,笼中之鸟孰不能高飞,杀尔野花淡淡无颜色,嫩草着霜把头低。

金兀术:呔!孤拿好言相奉,你为何恶语伤孤?

岳飞:慢不说岳老爷骂尔,就是这匣中宝剑杀尔何妨?

金兀术:哈哈,哈哈,嘿嘿,嘿嘿!!!!

岳飞:

金兀术:岳飞休讲大话, 休卖浪言精神。

孤比天边明月, 尔比井内孤灯。

麒麟怎比走兽, 凤凰怎比飞禽。

草坡你我大交锋, 再看谁输谁赢。

岳飞:尔比蛟龙出水, 爷比当世英雄。

双手摘星换斗, 能以伏虎斩龙。

莹火怎比明月, 螳螂怎挡车轮。

草坡你我大交锋, 杀尔风卷残灯。

金兀术:听罢言来冲冠发, 咯噔噔的咬钢牙。

岳飞尔的胆儿大, 竟敢领兵把孤伐。

孤和你好好来讲话,谁是你恶语叫骂咱。

草坡你我动相杀, 杀尔收兵卷旗转回家。

岳飞:头戴金盔八爪牙, 身穿锁子连环甲。

护心宝镜冰盘大, 虎皮战靴足下踏。

跨下乘坐白玉兔, 利矛战枪手内拿。

草坡你我动相杀, 好似韦陀战护法。

金兀术:听罢言来冲冠烈, 听孤把话对你说。

大宋江山归孤手, 焉敢领兵把孤灭。

岳飞:月光站立灯光灭, 偶遇机会好时节。

草坡你我动相杀, 杀尔好似汤泼雪。

金兀术:听罢言来冲牛斗, 岳飞尔好无来由。

十万里江山归孤手,焉敢领兵挡马头。

岳飞:吃王爵禄受王封, 为国臣子把忠留。

草坡你我动相杀, 杀尔好似宰耕牛。

金兀术:岳飞休讲大话, 未见尔的好杀法。

岳飞:非是本帅夸大口, 杀尔丢盔撂了甲。

金兀术:孤不信

岳飞: 显手法

金兀术:你一来

岳飞:

金兀术: 再看两家动杀法

岳飞:

金兀术:前三皇后五帝年深久远, 说尧汤并禹舜数百余春。

周文王夜梦见飞熊走兽, 渭水河访子牙才收钓钩。

岳飞:尔怎比周文王兴周灭纣, 岳老爷领人马征剿番奴。

我国里人赛龙马赛走兽, 怎比得你国里蛤蟆泥鳅。

金兀术:出番来领大兵孤王为首, 小鞑子一个个手扳角钩。

把你国好美人被孤所捋, 岳鹏举在疆场自不知羞。

岳飞:在疆场爷与你宝剑一口, 骂了声骚鸡犬自己刎头。

金兀术:岳飞把孤太小量,

岳飞:海水何用尔升斗量 。

金兀术:孤比雪山高万丈,

岳飞 :太阳一照化长江。

金兀术:麒麟抬头把宝亮,

岳飞:张口无气吞太阳。

金兀术:如不然马上再较量,

岳飞:较较量来又何妨?

金兀术:马 来

岳飞 :杀!!

西秦腔调话秦腔

刘俊民

2020年8月25日

说戏剧,首先想到的是样板戏,儿时之恋,势难忘怀。但在网络时代的文学创作中,似乎谈论、缅怀秦腔的远远多于被誉为国剧的京剧。现代革命京剧样板戏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传播广泛的,最普及的,最深入民心的。但你现在要谈,不但年轻人说你有文革情结(多为贬义),就是一些当年参与表演普及,现在又返回老式京剧的人,也多有不愿。好像那种辉煌,那种难以后续的精彩,已成哀叹,有什么难以叙述的苦衷。可若谈老式京剧,常常见到的多是老生常谈,恐怕鲜有人像谈论秦腔那样,像谈论样板戏那样,或者像谈论其他地方戏种那样,发自内心地,以怀念儿时母亲的菜肴般的情感,充满激情,充满怀旧之恋。

秦腔虽有个“百戏之祖”的美誉,虽在秦地深入民间与民心,但却备受莫名其妙的刻薄。也许正因秦腔在其流域以外备受歧视,造就了一个遍及华夏大地,甚至遍及海外的怀旧与抗争的群体。他们不但缅怀,还要发声,声如撼天动地的秦腔。这声音,很难充耳不闻。我以伴随我儿时岁月的样板戏的浸*,及后来样板戏遭遇的不公,来体会秦腔群体的吼声,不但理解,而且强力支持。有这样一个群体,不但用感情,而且用生命的血脉来维护自己的文化根源,秦腔的生命力,尽管多次经历过高峰与低谷,依然可望长期传续。

秦腔,也叫西秦腔。或者,更应说,西秦腔,又叫秦腔。西秦大致位于今甘肃兰州西固,始于十六国时期。由陕西鲜卑族(应为匈奴部落之一)建于今甘肃兰州西固一带。秦腔说是流行于八百里秦川,其实范围很广,陕西、甘肃、宁夏,甚至青海以西。据说早在秦汉时期已形成,所谓秦地,即秦国初始甘肃天水一带的领地,后扩展到陇西以西,遂有后世的前秦、后秦及西秦之谓。但失于文献考据,仅作坊间流传。

另外,逻辑上讲,如若秦腔称呼在先,不会又有西秦腔之说。有西秦腔之说,估计西秦腔说在先,后世又称回秦腔。这既是语言简化的必然,也是秦地文化中秦川称谓的泛衍的必然。说八百里秦川,人人耳熟能详。说三秦之地,便鲜有人知。故,以一秦而惯之,西秦腔便成了秦腔。

说秦腔于隋唐以后开始,虽无史据,但北朝乐府民歌有些记载。如流行于北朝时期,可能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敕勒歌》也可旁证。“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以敕勒族为地名,位于今山西北部朔州一代。多美的民歌,难不成也算是秦腔欢音?

另外,还有据传始于隋唐的长安鼓乐与秦腔相伴,二者相辅相成,肯定会广播民间。尽管长安鼓乐被誉为最古老、规模最大、系统最全的中国民间乐种,但其只有乐,而无声(就是没有唱词和唱腔)的存在,十分特立独行,令人费解。尽管如此,其民间俗乐一脉,很难忽略其与秦腔的共生共进关系。

北朝(160多年基本为鲜卑族统治)乐府载有一民歌,《幽州马客吟》。幽州也是古称,大约在今山西垣曲县一带。其歌词中有“驱羊入谷,自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呼天。” 你看把她的动作用“踏地呼天”来形容,说是有秦腔的气势,算是秦腔苦音,估计也不无道理。

更何况,采撷鲜卑民歌更广的鲜卑乐府民歌。不论是民俗,还是尚武之风,鲜卑民歌都广泛流行于北方大地,广播于西域。比如当时北方民族的马上军乐《梁鼓角横吹曲》,鼓角相加,想象中气势如虹。可惜那些鲜卑的歌唱,被记载下来的是译成汉语的歌词。如“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折杨柳歌辞》,其中“虏家儿”即鲜卑自称。唱得多么自然随意,多么民族自信。

自西晋末年十六国至隋的300多年间,战争频繁,民不聊生。战士亦悲苦,且连沙场马革裹尸都不存在,所谓战死者尸骨遍野。军民如此苦难境地,恐怕是酝酿秦腔苦音的客观环境吧。“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 苦中亦有奋战的素养,苦里奋战,方有欢音的时刻。这是我理解的秦腔。

任何民间形成的东西,都有其历史的传承。要么本地发展起来,要么外地传入,而被本地接受,进而发展。说秦腔是汉族最古老的戏曲,恐怕忽略了其诞生于北方这一北方少数民族文化长期活跃繁盛的历史吧?

如鲜卑一族自西晋以后至隋(大体为秦腔萌发时期),其生活、文化影响便横跨辽东至西域长达300年。其后有唐,更是各民族大交流时期,胡风压倒汉风,改造了汉风,然后消融于汉风。听秦腔的欢音,常常会联想到东北二人转的旋律。若说没有关系,有点难以接受。

清乐胡乐相融,以西域琵琶来定音,而成所谓燕乐二十八调,早已把中原汉族的四十八宫调演绎得宫廷与民间多不相识。宋朝时,北方民族文化甚至影响到大宋天子要立法约束汉族官员,禁止他们效仿。元曲以压倒优势遍布中原大地,甚至江南。足见北方民族文化对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

有考据说,最早的秦腔记录不是在八百里秦川,而是在江南人写的《钵中莲》传奇中发现的,其曲牌名字为“西秦腔二犯”(注意,此为“西秦腔”,而非“秦腔”)。这一是说明秦腔的传播流域已直下江南,二是说来源地因其文学发达欠缺,而由文学更为发达的接受地所予以文字记载,促其传播与传承。

西秦,如前所说,乃鲜卑人地域(夏商时期已常为猃狁所居)。说西秦腔完全是汉族戏曲未免勉强。汉族人被迫西迁,虽然自带文化,但绝对不可避免地受所移居地域固有文化的熏陶影响。民族融合与文化融合必不可免,说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融,汉族以群体体量的优势接续了西秦古腔,使其得以世代相传,香火缭绕,应该更合适。

乘兴填词一首,聊表心意。

清平乐

秦腔

秦腔唤晚,秦地风吹满。

欢苦双音情欲断,踏地呼天声远。

鼓角一唱悲寒,琵琶再唱欣欢。

秋叶秋花零落,茸茸芳草秦川。

注:《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芳草茸茸去路遥,八百里地秦川春色早,花木秀芳郊。”

(此文非考据,个人看法而已。)

《玉堂春·三堂会审》

演唱:戚雅仙

那一日梳妆来照镜,院中来了沈延林

他于鸨儿巧计生,哄骗我苏三递假信

说道公子新得中,得中皇榜第一名

派人接我回南京,又谁知就此骗进了沈家门

在沈家住了半月整,那皮氏大娘起毒心,

一碗药面送上门,下毒害死沈延林

他吃一口来吭一声,七孔流血命归阴

那皮氏说我害人命,拉拉扯扯到官厅

头堂官司审的好,二堂官司就冤难审

洪洞县受贿一千两 ,衙役分脏八百银

上堂先打四十板,这无情的板子难容忍

扩展资料:

《三堂会审》节选自越剧传统剧《玉堂春》 。越剧《玉堂春》是戚派代表剧之一,《三堂会审》亦是戚派花旦选段中的名家名段。

《玉堂春》是中国戏曲中流传最广的剧目之一。由红枫、孙旭、傅骏、金风、李卓云等集体编导,刘如曾编曲,合作越剧团出演。

开始演出时受当时思潮影响,认为王金龙是做了官的统治阶级,苏三是苦难妓女,阶级不能调和,戏演到《三堂会审》结束,不让两人团圆。后来才到“监会团圆”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5032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