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吹笛秋风外,北固山前月色寒,亦有江南未归客,何人吹笛秋风外.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何人吹笛秋风外,北固山前月色寒,亦有江南未归客,何人吹笛秋风外.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第1张

秋夜闻笛

萨都剌(1272-1355) 元朝

主要作品

彭城杂咏

燕姬曲

越台怀古

秋日池上

送人之浙东

赠弹筝者

过高邮射阳湖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作者] 萨都剌   [朝代] 元代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标签: 咏史怀古 感伤 咏史 豪放 词 其他 情感 目的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译文

站在高高的石头城上,放眼望去,苍天的尽头与吴、楚两国连线在一起,一片空旷。昔日六朝胜地的繁华,如今已荡然无存,只有江河青山依旧。遥想当年,战火纷飞,硝烟不断,生灵涂炭,白骨遍野如雪。多少英雄豪杰都已经随着时间的长河席卷而去,只有浩瀚的长江依然奔腾不息,滚滚东流。

孤寂的行宫内院,东风吹过,昔日皇帝车架经常碾压的道路,早已是年年岁岁芳草萋萋。每当日落天黑的时候,松树林里空寂冷落,只见幽幽的冥火时隐时现。可在当年有多少如花似玉的歌妓 在这里青丝变成了白发,送走了一世的青春年华。如今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给人留下的只有无限的伤感。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注释

⑴念奴娇:词牌名,因全词共一百字,又称百字令。

⑵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昔为六朝都城。

⑶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放眼望去,天边连着吴楚,天地相接,一片空旷。吴楚,今江、浙一带地区。

⑷六朝形胜:指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地形优越壮美。

⑸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这三句话写战争的激烈场面。旌旗,泛指旗帜。樯橹,桅杆和划船工具,这里代指船只。

⑹江:长江。

⑺避暑离宫:在离宫避暑。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⑻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东风吹到皇帝车架走的路,每年都长出青草。辇路,宫殿楼阁间的通道。

⑼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日落以后,松树林里没有人,只见鬼火时隐时现。松径,松林间的小路。明灭,忽隐忽现,时隐时现。

⑽尊:同“樽”,酒杯。

⑾繁华:鲜花盛开,喻青春美丽。

⑿暗换青青发:乌黑的头发变灰变白。

⒀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这句话用刘禹锡《石头城》“淮水城头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说明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秦淮,流过石头城的秦淮河。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抚今追昔,以苍凉的韵调,以富有悲剧意味的形象,咏出了风云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写出了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感慨,也表现对战争残酷惨烈的心痛。

上阙:重点写的是昔日在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战争,写景,咏史,抒怀。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写出了石头城空荡凄惨的江山,发出了世事变迁的慨叹。诗人由眼前的“望”起笔,登上高高的石头城,看到的是什么?是昔日六朝胜地的空旷和“无物”。一个“无物”蕴含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悲惨的过去!叫人怎能不抚今追昔,怎能不追述起那八百多年的纷纷战火!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当年站在橘子洲头看着眼前的大好江山咏出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雄浑诗句,然而萨都剌目睹“六朝形胜地”所感发的却只能是“唯有青山如壁”,原因何在?无非是连年不断地战火摧残了山川的壮美,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如此一来,下文追述历史上的连年战乱也就顺利成章了。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这三句话以简洁的文字,以极富于代表性的事物“旌旗”、“樯橹”、“白骨”——“旌旗”“蔽日”,“樯橹”“连云”,“白骨”“如雪”,清晰鲜活地再现了历史上曾经接连不断的战争的激烈场面。旌旗,泛指旗帜。樯橹,桅杆和划船工具,这里代指船只。不论怎样,历史都会过去,那些龙争虎斗的英雄豪杰也不可避免的被历史的洪流席卷而去,正如诗人所写的那样,“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下阙:写的是凄凉冷清的行宫,多少歌舞粉黛在这里送走了青春,耗尽了年华。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往昔皇帝避暑的行宫,如今已是“东风辇路”皆芳草萋萋,早已没有了从前的富贵繁华。“避暑离宫”前边加上“寂寞”,写出了“离宫”已是人去楼空,空冷孤寂。“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有力地衬托了行宫内院的孤寂与萧条。内院里宫殿之间的通道上,每到春风吹来,都要长出青青的野草,这还是皇上和宫女们饮酒歌舞享乐的地方了吗?不仅如此,诗人还以“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渲染行宫内院人事皆非的空冷、阴森气氛。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有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曾在这唱歌跳舞、推杯换盏、对镜施粉理鬓的享乐中耗费了时光年华,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诗人对自已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警醒。

“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这里诗人用其藉以说明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可见伤感无限。

这首词采用宋代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全部韵脚,但因萨都剌思笔流畅,再加之采取倒叙的手法,工笔描写世事的变迁,抒发人生之感慨,使作品思路开阔,境界宽广,自然天成,堪为豪放派之大作。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作者萨都剌简介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 (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萨都剌的其它作品

○ 上京即事

○ 满江红·金陵怀古

○ 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 赠弹筝者

○ 萨都剌更多作品

1关于古筝的诗句

听夜筝有感

---白居易

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

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高楼夜弹筝

---常建

高楼百馀尺,直上江水平。

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

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岐路洛阳城。

---李峤

蒙恬芳轨设,游楚妙弹开。

新曲帐中发,清音指下来。

钿装模六律,柱列配三才。

莫听西秦奏,筝筝有剩哀。

2关于古筝的古诗词

断虹落屏山,斜雁着行安。

钉铃双琢木,错落千珠拌。 愁龙啼玉海,夜燕语雕阑。

只应桓叔夏,重起为君弹。 ---杨维桢《鸣筝曲》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梁/沈约:《咏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唐/李端:《听筝》 花脸云裘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凭君向道休弹去,自尽江州司马头。 ----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蒙恬芳轨没,游楚妙弹开, 新曲帐中发,清音指下来。

钿装模六律,柱列配三才, 莫听西秦奏,筝筝有剩哀。 ——唐/李峤:《筝》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玉涯《秋夜曲 > 《春日行》 ---李白 佳人当窗弄白日, 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 此曲乃是《升天行》。

---------------------------- 《京中客舍闻筝》 十二三弦共五音, 每声如截远人心。 当时向秀闻邻笛, 不是离家岁月深。

西子的诗 ----------------------------------- 遥望琼枝翠,春意暖欲燃。 绿杨芳草路,飞红绣罗裙。

追忆飘摇雨,历历卿心扉。 欲取名琴弹,送予知音赏。

纤指香凝弦上飞,声声柔情寄琴语。 高山流水觅知音,谁伴婵娟曲中醉。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行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锦瑟》李商隐 忽闻江上弄衰筝, 苦含情。 遣谁听? 烟敛云收, 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 人不见, 数峰青。 ——苏轼《江城子》 蝶恋花 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 不与离人遇。

睡里销魂无说处, 觉来惆怅销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沈鱼, 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 断肠移破秦筝柱。 秦弦络络呈纤手, 宝雁斜飞三十九 ——贺方回 风鬟飞乱, 寒入秦筝雁 ——洪景伯 何人金屋, 巧啭歌莺, 慢调筝雁 ——赵虚斋 旧曲重寻, 移遍秦筝雁 ——晁次膺 菩萨蛮 哀筝一弄湘江曲, 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 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 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 山眉黛低。 虞美人 曲阑干外天如水, 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

长向月圆时候, 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 旧意谁教改。

一春离恨懒调弦, 犹有两行闲泪, 宝筝前。 夜筝 唐·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 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 别有深情一万重。 出帘仍有钿筝随, 见罢翻令恨识迟。

--卢纶《宴席赋得姚美人后筝歌》 弦危中妇瑟, 甲冷想夫筝。 --李商隐《送千牛将军赴阙五十韵》 齐瑟弹东吟, 秦弦弄西音。

--李白《古风》之五十四 万松亭下清风满, 秦声一曲此时闻。 --刘禹锡《伤秦妹行》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玉涯《秋夜曲》 筝声清脆迎君来, 胡乐哀柔送夫归。 不见佳人身边伴, 仙韵难解相思泪。

-《相思》 端居正无绪, 那复发秦筝。 --张九龄《听筝》 明月照人古, 开帘弹玉筝。

--常建《高楼夜弹筝》 宝筝钿剥阴尘覆, 锦帐看消画烛幽。 --廖融《退宫妓》 清筝何缭绕, 度曲绿云垂。

--李白《邯郸南亭观妓》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崖。 --李商隐《无题四首》 多景楼上弹神曲, 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 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 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 啄木飞来霜树杪。 --苏轼《甘露寺弹筝》 弹筝北窗下, 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 心伤曲不道。 --萧纲《弹筝 鸣筝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崖。 ------李商隐《无题四首》 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杨子江头月满船。 ------元萨都刺《赠弹筝者》。

3关于“古筝”的古诗词有哪些

1 梁沈约《咏筝》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2 唐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3 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花脸云裘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凭君向道休弹去,自尽江州司马头。

4 唐李峤《筝》

蒙恬芳轨没,游楚妙弹开,

新曲帐中发,清音指下来。

钿装模六律,柱列配三才,

莫听西秦奏,筝筝有剩哀。

愁龙啼玉海,夜燕语雕阑。

5 元杨维桢《鸣筝曲》

断虹落屏山,斜雁着行安。

钉铃双琢木,错落千珠拌。

愁龙啼玉海,夜燕语雕阑。

只应桓叔夏,重起为君弹。

为什么古代的人弹古筝都不用弹片的?

古代的琴或琵琶都是用那种蚕丝做成的,质地比较柔软。不像现在的金属弦。不然他们肯定受不了的嘛!

4形容古筝优美的诗句

鲁迅有《赠人》(其二)诗:“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3 古筝诗词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鸣筝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

弹筝北窗下,

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

心伤曲不道。

萧纲《弹筝》

多景楼上弹神曲,

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

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

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

啄木飞来霜树杪。

苏轼《甘露寺弹筝》

秦筝吐绝调,

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和断,

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

宁知颜如玉。

沈约《咏筝》

佳人当窗弄白日,

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

此曲乃是《升天行》。

李白《春日行》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张九龄《听筝》

明月照人古,开帘弹玉筝。

常建《高楼夜弹筝》

宝筝钿剥阴尘覆,锦帐看消画烛幽。

廖融《退宫妓》

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

李白《邯郸南亭观妓》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崖。

李商隐《无题四首》

出帘仍有钿筝随,见罢翻令恨识迟。

卢纶《宴席赋得姚美人后筝歌》

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

李商隐《送千牛将军赴阙五十韵》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李白《古风》之五十四

万松亭下清风满,秦声一曲此时闻。

刘禹锡《伤秦妹行》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玉涯《秋夜曲》

5宋朝有关古筝的诗词有哪些

菩萨蛮<宋张先>

哀筝一弄湘江曲,

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

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

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

山眉黛低。

虞美人<宋晏几道>

曲阑干外天如水,

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

长向月圆时候,

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

旧意谁教改。

一春离恨懒调弦,

犹有两行闲泪,

宝筝前。

6吟咏古筝的诗词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听崔七妓人筝 白居易

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

听夜筝有感 白居易

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

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筝 白居易

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

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工。

甲明银得勒,柱触玉玲珑。

猿苦啼嫌月,莺娇语(讠尼)风。

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

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

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

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

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

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

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

灯下青春夜,樽前白首翁。

且听应得在,老耳未多聋。

高楼夜弹筝 常建

高楼百余尺,直上江水平。

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

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听筝 张九龄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

筝 李峤

蒙恬芳轨设,游楚妙弹开。

新曲帐中发,清音指下来。

钿装模六律,柱列配三才。

莫听西秦奏,筝筝有剩哀。

观搊筝(一作祖咏诗) 王湾

虚室有秦筝,筝新月复清。

弦多弄委曲,柱促语分明。

晓怨凝繁手,春娇入曼声。

近来唯此乐,传得美人情。

闻邻家理筝 徐安贞

北斗横天夜欲阑,愁人倚月思无端。

忽闻画阁秦筝逸,知是邻家赵女弹。

曲成虚忆青蛾敛,调急遥怜玉指寒。

银锁重关听未辟,不如眠去梦中看。

7适合刻在古琴上的诗句有哪些

白居易《琴》

置琴曲几上,慵坐但含情。

何烦故挥弄,风弦自有声。

适合刻在古琴上的诗句还有:

1、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2、《竹里馆》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白居易《履道春居》“微雨洒园林,新晴好一寻。低风洗池面,斜日拆花心。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

4、常建《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5、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李治《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7、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8、窈窕涉女,琴瑟友之。——《诗·周南·关雎》

9、妻子好合,如鼓琴瑟。——《诗·小雅·常棣》

10、月色满轩白,琴声亦夜阑;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随自爱,今人多不弹;为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这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发出的感喟。

8关于“古筝”的古诗词有哪些

1 梁沈约《咏筝》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2 唐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3 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花脸云裘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凭君向道休弹去,自尽江州司马头。4 唐李峤《筝》蒙恬芳轨没,游楚妙弹开,新曲帐中发,清音指下来。

钿装模六律,柱列配三才,莫听西秦奏,筝筝有剩哀。愁龙啼玉海,夜燕语雕阑。

5 元杨维桢《鸣筝曲》断虹落屏山,斜雁着行安。钉铃双琢木,错落千珠拌。

愁龙啼玉海,夜燕语雕阑。只应桓叔夏,重起为君弹。

为什么古代的人弹古筝都不用弹片的?古代的琴或琵琶都是用那种蚕丝做成的,质地比较柔软。不像现在的金属弦。

不然他们肯定受不了的嘛。

9描写弹古筝的诗句

3 古筝诗词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鸣筝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

弹筝北窗下,

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

心伤曲不道。

萧纲《弹筝》

多景楼上弹神曲,

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

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

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

啄木飞来霜树杪。

苏轼《甘露寺弹筝》

秦筝吐绝调,

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和断,

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

宁知颜如玉。

10有关古筝的诗词

白居易 《夜筝》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苏轼 《甘露寺弹筝》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李白 《春日行》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白居易 《听夜筝有感》 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

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杨巨源 《雪中听筝》 玉柱泠泠对寒雪,清商怨徵声何切。

谁怜楚客向隅时,一片愁心与弦绝。王湾 《观筝》 虚室有秦筝,筝新月复清。

弦多弄委曲,柱促语分明。晓怨凝繁手,春娇入曼声。

近来唯此乐,传得美人情。刘禹锡 《同留守王仆射各赋春中一物,从一韵至七》 莺。

能语,多情。春将半,天欲明。

始逢南陌,复集东城。林疏时见影,花密但闻声。

营中缘催短笛,楼上来定哀筝。千门万户垂杨里,百转如簧烟景晴。

刘禹锡《冬夜宴河中李相公中堂命筝歌送酒》 朗朗鹍鸡弦,华堂夜多思。帘外雪已深,座中人半醉。

翠蛾发清响,曲尽有馀意。酌我莫忧狂,老来无逸气。

顾况 《李湖州孺人弹筝歌》 武帝升天留法曲,凄情掩抑弦柱促。上阳宫人怨青苔,此夜想夫怜碧玉。

思妇高楼刺壁窥,愁猿叫月鹦呼儿。寸心十指有长短,妙入神处无人知。

独把梁州凡几拍,风沙对面胡秦隔。听中忘却前溪碧,醉后犹疑边草白。

吴融 《李周弹筝歌》 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乃知此语未必然,李周弹筝听不足。

闻君七岁八岁时,五音六律皆生知。就中十三弦最妙,应宫出入年方少。

青骢惯走长楸日,几度承恩蒙急召。一字雁行斜御筵,锵金戛羽凌非烟。

始似五更残月里,凄凄切切清露蝉。又如石罅堆叶下,泠泠沥沥苍崖泉。

鸿门玉斗初向地,织女金梭飞上天。有时上苑繁花发,有时太液秋波阔。

当头独坐摐一声,满座好风生拂拂。天颜开,圣心悦,紫金白珠沾赐物。

出来无暇更还家,且上青楼醉明月。年将六十艺转精,自写梨园新曲声。

近来一事还惆怅,故里春荒烟草平。供奉供奉且听语,自昔兴衰看乐府。

只如伊州与梁州,尽是太平时歌舞。旦夕君王继此声,不要停弦泪如雨。

常建 《高楼夜弹筝》 高楼百馀尺,直上江水平。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王昌龄 《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萨都刺 《赠弹筝者》 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少,杨子江头月满船。

晏几道 《菩萨蛮》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缘。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叙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断虹落屏山,斜雁着行安。钉铃双琢木,错落千珠拌。

愁龙啼玉海,夜燕语雕阑。只应桓叔夏,重起为君弹。

杨维桢 《鸣筝曲》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李端 《听筝》 花脸云裘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凭君向道休弹去,自尽江州司马头。李白 《春日行》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薛能 《京中客舍闻筝》 十二三弦共五音,每声如截远人心。

当时向秀闻邻笛,不是离家岁月深。李商隐《锦瑟》 忽闻江上弄衰筝,苦含情。

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越台怀古

[作者] 萨都剌   [朝代] 元代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

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

《越台怀古》作者萨都剌简介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 (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秋日池上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历史http://WWWlishixinzhiCom) 萨都剌的其它作品

○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 上京即事

○ 满江红·金陵怀古

○ 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 赠弹筝者

○ 萨都剌更多作品

萨都剌诗词选

彭城杂咏 燕姬曲 秋日池上 过高邮射阳湖 送人之浙东 赠弹筝者 百字令·登石头城

--------------------------------------------------------------------------------彭城杂咏

雪白杨花扑马头,行人春尽过徐州。

夜深一片城头月,曾照张家燕子楼。

--------------------------------------------------------------------------------燕姬曲

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

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娇欲滴。

春风驰荡摇春心,锦筝银烛高堂深。

绣衾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

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著人倦梳洗。

夜来小雨润天街,满院杨花飞不起。

--------------------------------------------------------------------------------秋日池上

顾兹林塘幽,消此闲日永。

飘风乱萍踪,落叶散鱼影。

天清晓露凉,秋深藕花冷。

有怀无与言,独立心自省。

--------------------------------------------------------------------------------过高邮射阳湖

飘萧树梢风,淅沥湖上雨。

不见打鱼人,菰浦雁相语。

--------------------------------------------------------------------------------送人之浙东

我还京口去,君入浙东游。

风雨孤舟夜,关河两鬓秋。

--------------------------------------------------------------------------------赠弹筝者

银甲弹冰五十弦, 海门风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 扬子江头月满船。

--------------------------------------------------------------------------------百字令·登石头城

石头城上,

望天低吴楚,

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

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

连云樯艣,

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

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

东风辇路,

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

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樽前,

繁华镜里,

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

秦准一片明月。 本文来自:情诗网(wwwqingshinet) 原文链接: http://wwwqingshinet/shiku/gsk/yuan/3941html

偶于维扬牛相公处觅得筝

唐白居易

楚匠铙巧思,秦筝多好音。

如能惠一面,何啻值千金。

玉柱调须品,朱弦染要深。

会教《魔女弄》,不动是弹心。

唐白居易

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工。甲明银玓瓅,柱触玉玲珑。

猿苦啼嫌月,莺娇语妮风。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

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

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

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

灯下青春夜,尊前白首翁。且听应得在,老耳未多聋。 妮:通“讠尼”

夜筝

唐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岳飞《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李端《听筝》

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萧纲《弹筝》

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

苏轼《甘露寺弹筝》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沈约《咏筝》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和断,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沈约《秦 筝 曲》

罗袖飘郦拂雕桐,促柱高涨散轻宫,

迎歌度舞遏归风。

遏归风,止流月,寿万春欢无歌。

翩翩白鹭伴诗癯,船系青山暮,

一曲瑶筝写幽素。(《越调小桃红夜安》)

三五夜花前月明,十四弦指上风生。(《金元散曲》)

李白《春日行》

佳人当窗弄白日,

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

此曲乃是《升天行》。

张九龄《听筝》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常建《高楼夜弹筝》

明月照人古,开帘弹玉筝。

廖融《退宫》

宝筝钿剥阴尘覆,锦帐看消画烛幽。

李白《邯郸南亭观》

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

李商隐《无题四首》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崖。

卢纶《宴席赋得姚美人后筝歌》

出帘仍有钿筝随,见罢翻令恨识迟。

李商隐《送千牛将军赴阙五十韵》

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

李白《古风》之五十四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刘禹锡《伤秦妹行》

万松亭下清风满,秦声一曲此时闻。

玉涯《秋夜曲》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听筝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岐路洛阳城。

《弹筝》梁简文帝

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遒。

《和弹筝人诗》梁孝元帝

琼柱动金丝,秦声发赵曲。

刘征含阳春,美手过如玉。

《赠弹筝者》元萨都刺

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

《筝》宋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筝》宋晏几道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筝张祜

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

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

翠佩轻犹触,莺枝涩未迁。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

筝李峤

蒙恬芳轨设,游楚妙弹开。

新曲帐中发,清音指下来。

钿装模六律,柱列配三才。

莫听西秦奏,筝筝有剩哀。 一作:筝筝有剩衣

筝元稹

莫愁私地爱王昌,夜夜筝声怨隔墙。

火凤有凰求不得,春莺无伴啭空长。

急挥舞破催飞燕,慢逐歌词弄小娘。

死恨相如新索妇,枉将心力为他狂。

偶于维扬牛相公处觅得筝唐白居易

楚匠铙巧思,秦筝多好音。

如能惠一面,何啻值千金。

玉柱调须品,朱弦染要深。

会教《魔女弄》,不动是弹心。

筝唐白居易

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工。甲明银玓瓅,柱触玉玲珑。

猿苦啼嫌月,莺娇语妮风。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

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

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

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

灯下青春夜,尊前白首翁。且听应得在,老耳未多聋。

夜筝唐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小重山 南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弹筝南北朝·萧纲

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

甘露寺弹筝 宋·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咏筝南北朝·沈约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和断,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秦 筝 曲沈约

罗袖飘郦拂雕桐,促柱高涨散轻宫,

迎歌度舞遏归风。

遏归风,止流月,寿万春欢无歌。

翩翩白鹭伴诗癯,船系青山暮,

一曲瑶筝写幽素。

三五夜花前月明,十四弦指上风生。

春日行唐·李白

佳人当窗弄白日,

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

此曲乃是《升天行》。

听筝唐·张九龄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退宫妓唐·廖融

宝筝钿剥阴尘覆,锦帐看消画烛幽。

邯郸南亭观妓 唐·李白

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

无题四首晚唐·李商隐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崖。

宴席赋得姚美人后筝歌 唐·卢纶

出帘仍有钿筝随,见罢翻令恨识迟。

送千牛将军赴阙五十韵唐·李商隐

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

古风之五十四 唐·李白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伤秦妹行唐·刘禹锡

万松亭下清风满,秦声一曲此时闻。

秋夜曲 唐·王涯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听筝唐·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岐路洛阳城。

弹筝梁·简文帝

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遒。

和弹筝人诗梁孝元帝

琼柱动金丝,秦声发赵曲。

刘征含阳春,美手过如玉。

赠弹筝者元·萨都刺

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

筝宋·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筝宋晏几道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筝晚唐·张祜

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

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

翠佩轻犹触,莺枝涩未迁。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

筝唐·李峤

蒙恬芳轨设,游楚妙弹开。

新曲帐中发,清音指下来。

钿装模六律,柱列配三才。

莫听西秦奏,筝筝有剩哀。

筝唐·元稹

莫愁私地爱王昌,夜夜筝声怨隔墙。

火凤有凰求不得,春莺无伴啭空长。

急挥舞破催飞燕,慢逐歌词弄小娘。

死恨相如新索妇,枉将心力为他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728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