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龙的霸气的诗句

描写龙的霸气的诗句,第1张

有关龙的诗歌:

  斯须九重真龙出,

  一洗万古凡马空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当年双桧是双童,

  相对无言老更荒

  庭雪到腰埋不死,

  如今化作雨苍龙

  (苏轼《塔前古桧》)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用兮,吾将远适以自疏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绂而奔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大意为:

  为我驾起那娇健的飞龙,

  乘上玉与象牙装饰的车辆

  心志不一岂能共处,

  我将自己离去,适彼远方!

  我的车队有千辆,排列整齐,

  队伍威武,隆隆驱驰

  每辆车有八条蜿蜒的神龙牵曳,

  车上飘动着五彩的云旗)

  在诗人的另一组诗《九歌》中,屈原将民间祀神的巫歌进行了艺术的加工,注入了自己的挚热的情感,使诗句充满了奇幻瑰丽的浪漫色彩和摄人魅力诗中描写的仙人大都有驾龙的神车,因而诗中有不少涉及龙的诗句

  汉以后,赋体流行由于得到汉代帝主特别是汉武帝的倡导,赋体发展很快,但同时内容与风格上却变得绮丽空虚、百般铺陈,成了歌功颂德的文体汉及汉之后瑞符之说大行,而瑞符又以龙为最,于是龙成了赋歌咏的主要题材唐宋时期的赋中也不时出现所谓的“龙赋”,但大都空洞无物,有的纯粹是一种阿谀艺术上也无大可取之处只有个别大家手笔的龙赋别有一番气象,如白居易的《黑龙饮渭水赋》,尽管完全是诗人的想象,但给人栩栩如生、神态毕现之感,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宋王安石作《龙赋》,以龙喻人,别开生面

  在古代七言与五言诗歌中,直接咏龙的不多见《全唐诗》仅录唐初李硚一首:“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超”北宋韩崎也有咏龙诗一首:“育德知何宅,逢辰或见灵

《尔雅翼》∶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唐白居易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

潭上驾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

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

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

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

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盆冷。

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

不知龙神享几多,林鼠山狐长醉饱。

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杀豚将喂狐。

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

龙移

唐韩愈

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

唐李峤

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

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趋。

骊龙

唐唐无名氏

有美为鳞族,潜蟠得所从。标奇初韫宝,表智即称龙。

大壑长千里,深泉固九重。奋髯云乍起,矫首浪还冲。

荀氏传高誉,庄生冀绝踪。仍知流泪在,何幸此相逢。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

潭上驾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

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

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

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

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盆冷。

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

不知龙神享几多,林鼠山狐长醉饱。

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杀豚将喂狐。

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

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854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