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三卷经典送你去远方

【故事】三卷经典送你去远方,第1张

三卷经典送你去远方

——我的读书故事

郭良锁

邮箱:1225754187@qqcom

永无岛——童年的阅读

你是一个60后,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母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童年时代,几近荒芜,只知道疯狂的淘气。因这淘气,几乎把你的小命给丢了。后来,在一次到生产队排队分菜的时候,因分菜的人回去吃晚饭还没有来,你们十几个半大小子缠着赵辰寿老爷爷讲故事。老人给你们讲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至今记忆犹新。尤其是老人叙述鲁智深表演他的禅杖时有一句“那禅杖舞得一里之外,地里的白菜都飞旋起来”,极尽形容、极尽喧染,辅以手势,连同生产队队部的灯光,蓝天上的星光,还有三五个大人吸烟的火光,都被老人精彩的叙述吸引住了。大家屏声静气,生怕不小心给丢了哪一句。

这便是你文学上最早的启蒙。以致你们反倒埋怨分菜的伯伯们出来得太早了,要不,你们还能多听一个“鲁智深”或“李智深”的故事。

上了村里的小学,你拥有的第一本小人书是《小英雄戴碧蓉的故事》。那时有人到学校售书,同学们个个都买。你回家向母亲要了九分钱,拿下《小英雄戴碧蓉》。当时,这九分钱是从这个抽屉到那个抽屉里翻了个遍,才好不容易凑够的。母亲说:“能不买的就尽量不要买!”可见,你家里当时经济之窘迫。你想:我不买,拿什么跟小朋友们换着看呢?后来这第一本也不知怎么弄丢了。你很想念它。

后来,你省吃俭用买了不少小人书,什么《桐柏英雄》《奇袭》《火红的年代》《敌后武工队》《小兵张嘎》,到现在仅留下几本《敌后武工队》珍藏着。一天,你又弄到了文字版的《小兵张嘎》,比小人书情节丰富多了。从此,告别了小人书,开始啃起了大部头的小说《林海雪原》《苦菜花》,这是你的家藏,仅有的两本红色经典。据说是你大哥当兵时,部队上给发的,你看到这两本书时,首尾已少了不少页码,可见看过它们的人一定不少。

后来又看了不少红色经典,诸如《吕梁英雄传》《烈火金刚》《铜墙铁壁》《上海的早晨》《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还有一本《虹南作战史》,你用自己的《山村枪声》换了厚厚的这本《虹南作战史》,前面写解放前的部分还好看点,到后来就没有多大意思了。大了一点以后,才知这是“三突出”式的一部长篇小说。

上中学了,恩师知道你爱阅读,送了你一本《青年佳作》,并且写了几句话:“刻苦求学,前途光明。”

常春藤——煮汤听万籁

常春藤,几度春风拂你面?青风老师那一副古道热肠,自己买书赠书,一个《静悄悄的革命》从那时就开始了吧?春寒料峭的正月,忻州师院的一个办公室娓娓道来《苏菲的世界》;热情似火的夏日,与师长深夜长谈……

浪漫-精确-综合,寻寻觅觅找到了一个又一个真理。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不断涌现,你是何等有福!

导师引领着,走进经典,走出经典。

时间:2020年1月3日18:30——21:30

地点:忻州师范学院名师工作室

内容:《人是如何学习的》……

2019年:前半年《解释学与教育》。从6月22日始《我们如何学习:全视角学习理论》。期间有几次是《改变教育的12个关键词》“阅读要深刻而透彻,这种深与透不是表现为理论的艰深和系统的宏大,而是精确理解,深刻领会,内化到自身认知结构中,要‘活出来’,与实践打通,与自身生命打通。三点非常关键:批注,书写与实践。无批注,就无真正的对话;无书写,就没有真正的吸收;无实践,就没有真正的理解。”

2018年,这一年,你几乎是风雨无阻。在常春藤读书会,你们穿越时空,与大咖对话。从佐藤学到杜威,从牟宗三到王阳明,从干国祥到杜威明,从王志江到肖川……线上线下,聆听、对话,朝向做一个智慧的教育者。读书会让她的每一个成员从一个阅读者成为一名啃读者,不知不觉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与之同频共振,你们不一样!

读书会也让你结识了一群尺码相同的人。郝晓东,领头雁自不必多言,他播阅读火种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一直走进了《中国教师报》社;王小龙,悟性高,笔耕不已;冯一飞、王晓娟夫妇古道热肠,自觉担当,默默付出,无怨无悔。刘荣国,来自教育圈外,多才多艺,热情有加;郭小琴,巾帼不让须眉,几近退休仍然追求不已,让人心生敬意。郝月柱一方诸侯,知行合一,开辟出原平市教育的一方新垦地;安慧丽,为常春藤微信公众号独当一面……常春藤读书会,不经意间,她成就了多少人?这一年,你是被成就的人之一。

“把一部书读出自己的感觉来,把一类书读出自己的智慧来,把一沓书读出自己的独特来”。刘绪源如是说,你做不到,但是你要朝向这里。

2017年5月29日星期一

地点:忻州师范学院东校区东综四楼书画研修室。

内容:《教育的目的》。一本不乏臆测但充满了天才式洞见的小书。最终,我们要达成的(或许要多年),是忘记这本书中的大部分细节,但是将基本原则化为血肉,并让少而透、浪漫-精确-综合、自由-纪律等极少数的原则或概念成为根深蒂固的信念。

……

普通共读与名家讲坛同频共振,2019年1月10日,你们常春藤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英国教育哲学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校课程中心“优秀教师与教育专家合作论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肖川博士 做《专业读写与教师成长》的报告。2019年6月3日,邀请长春师范大学教授孙影博士到常春藤做专题讲座。6月29日,代训峰教授主讲《生存与智慧——庄子思想解读》,8月27日,忻州市交警队的傅卯田老师开讲老子《道德经》,每周一讲一直到12月底才圆满收官。

一年又一年,你与大家问道阳明,洞见中庸,求学杜威,取经佐藤学,走进阿德勒,聆听里尔克给青年诗人语重心长的教诲,解读批判性思维工具,对话伯姆……你们意识到思维方式是一个人幸福和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你们穿越时空与古今中外大家对话,与自己对话,提升自己,点亮他人,一批有教育情怀的教师在常春藤成长起来。

郝晓东老师被评为“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2018年应朱永新老师邀请,负责管理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你,应新教育研究院聘请出任新网师教务处负责人。忻州二中冯一飞夫妇分别担任新网师《发展心理学》《教育写作》课程组长、定襄县实验小学智静老师担任《给教师的建议》课程组长……

“而有生命的东西发展得好或不好,与他处于怎样的环境,以及从环境中汲取了怎样的营养关系巨大。

我们与他人也处在不断的交换中……我们发展的品质,取决于我们换取了什么样的东西。有营养还是没营养的,有价值还是没价值的。而在一切交换当中,最伟大的交换,是思想的交换。换句话说,你拥有怎样的朋友圈,决定了你是谁。不幸的是,我们很难与那些伟大的人物碰巧在一个朋友圈中,但是文明的发展使这一切成为可能: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将那些伟大的或卓越的人物纳入到自己的因缘世界,与他们不断地对话,从他们身上汲取养分。

这就是阅读的意义。” 魏智渊老师如是说。

读大师经典,遇见一个全新的你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穆勒滚教研员收看了常春藤年会直播后说——

常春藤读书会,因收看了两期读书会直播而熟悉,也是我第一次知道读书可以以这样的形式一群人共读,这两天,收看了“常春藤读书会年会”直播,今天又看了郝晓东老师的《啃读经典,回归常识》的常春藤读书会2018年年度报告。才知道在晋北忻州有这样一群人,在这浮躁的社会里,用一种别样的方式共读经典,滋养生命,浸润灵魂。他们读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哲学、沟通学等方面的书籍,读王阳明、钱穆、读杜威、怀特海、皮亚杰、理查德·保罗、里尔克、佐藤学等人的书籍。他们与经典对话,不同的思想汇聚在一起,不同的思维碰撞在一起。他们从感性阅读到知性阅读,他们不求效益,不求声名,不为进职称,不为加工资,更无关利益。在阅读路上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遇到了更好的自己,实现了自我的成长。他们是绿藤上的那道光,也是点亮我们心灵的那道光,他们是我们的榜样!

颁奖会上,每一个阅读榜样教师娓娓道来。常春藤的“不老松”郭良锁老师说一个人可以很平凡,但是不应该平庸,如何摆脱平庸,那就是通过阅读经典去提升自己。刘星慧老师通过共读转变了教师的角色,改变了对课堂和教学的认识。57岁不想随随便便老去的郭小琴老师找到的新的生长基点,生命从此发生了改变。郝月柱老师告诉我们唯有阅读,才能使自己走得更远。聆听每一位老师的阅读经历,对我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反思自己的阅读经历,感性阅读的不多,知性阅读的更少,通过走近常春藤读书会,我更加体会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以后我将不忘初心,努力做到像郝老师所说“啃读经典,勇猛精进,知行合一,实现自我;回归常识,回归宁静,回归人性,回归规律。”用经典滋养生命,用书香浸润灵魂,让自己的人生丰蕴起来,努力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种子营——春泥护花开

2018年2月27日,你向种子计划项目组提交辞职信,辞去年级组长的工作。先是因身体原因,后因工作的变化,不得不暂时放下你自己耗费大量心血养育的那个金娃娃——《工作月报》。2018年的《工作月报》1—10月号908306字。不能忘:你的同事,为了编辑这一份杂志,把她们寒假出去旅行拍摄的美丽照片无私的发给你。不能忘:你的好伙伴徐良惠老师,为了制作PPT,一天守着电脑等种子教师发、发简介的感人情景。不能忘:你们的编辑为了点评种子教师的生命叙事,在首都医院伺候家人的病床前,忙里偷闲也要完成点评任务;不能忘,是喜喜老师的一句微博回复: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让你且行且思,一路走来……遭遇、裂变,你还是你,却在创造中成就了一个崭新的你!

为什么对于“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如此痴迷不已?八十年代编辑油印的文学社刊物《春泥》在上海在成都连连获奖,受到忻州市人民政府嘉奖,走进山西电视台。到90年代因读书写作编辑改写了你的处境,实现了你人生的第一次飞跃!创办《秀容中学报》一编就是8年,到本世纪电脑的飞入寻常百姓家,你没有被时代淘汰!再到编辑教育在线论坛电子杂志《悦读》。后来,离开了秀中,编辑工作荒废了好几年……有一天,看到青风老师带领大学生支教做的《工作简报》,再一次吻醒了你,不能放弃!进而学校简报、学区简报、种子营的《火种》《工作月报》……痴心不改,一路走来,走出今天的《新网师周报》A版B版。

每一道年轮的雕刻,都是一道风景。你行春风得春雨:清荷老师、小风老师为你的班级捐书捐款让人刻骨铭心,喜喜老师签名赠书给你的同事你的班级、讲师彭学军为你班赠书……

120150528,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全国优秀班主任”王晓波老师赠送你们45880元的图书。

220160609,你收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编辑,新网师讲师彭学军老师赠送价值37700元的儿童阅读图书24册 。

320160710,种子教师计划项目组奖励200元当当网购书卡。

420168河南省郑州市时朝莉老师通过新教育基金会定向给你们赠3000元购买图书。

5六和基金会的童书也来了……

改变,从阅读开始,一点也不假。新教育种子营认可了你:优秀组长、春泥奖、全国十佳……

阅读是输入,实践是输出。阅读的火种一旦点燃,就会越来越旺。你站到了萤火虫之夏(2017)暨全国新教育种子教师第六届培训营开幕式的主席台,向大家做20分钟的主题汇报……因为阅读与书写,朱永新老师李镇西老师赠书勉励:

郭良锁老师:

携手共圆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2019335

郭良锁老师

雅正

李镇西

20190315

编辑好的《工作月报》有一些小问题,照片老“跑”。喜喜包容:精力有限,注意身体。知天命之年你走进新教育种子营,怀揣生生不息之火种,一路走来,倾情燃烧,躬耕不已,工作月报,每月一期,雷打不动,风雨无阻地出现在你的案头,仅是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展大小种子风采126人次,选发生命叙事107万余字,组织种子力量彼此精心点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一道提升!发布公告207条,记录种子分享12次,刊发各种984帧,记录了种子营的美好,汇聚美好,创造美好,使更多人朝向美好、成为美好,美美与共,各美其美,“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更美好!”

新网师——读书共同体

遇到一个人,打破你的思维,改变你的习惯,成就你的未来,称之为:贵人。

遇到一群人,他们会,点燃你的激情,觉醒你的自尊,支持你的全部,称之为:团队。

——胡红梅

6月的一天,收到淡漠寄来的样书《打开别样教育世界——小学创意**课程的开发艺术》,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书内还有一函,很久没有看到这样暖心的文字了——

郭老师:

感谢您的参与,您的支持。

确认过眼神,我们是在对的地方(网师)遇到对的人!

王晓琳(淡漠)

2018年6月6日于济源

你参与**课程的开发、撰稿,这不是第一次了吧?第一次是《36节**课养成好习惯——新教育“每月一事**课项目用书”》,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201607出版,以后又有《童书**课》(三册)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改变,从阅读开始;跋涉,从实践开始。

从2010年加入新网师,到2018年走进管理层。阅读,改变了你。教务处的工作琐碎而繁杂。敲定讲座,联系讲师,排出课表、征求意见、修改公布。有的讲师微信联系不上就打电话,确保无误。策划开学典礼,做好预案、招聘组长,收集信息。与刘广文老师沟通组长的问题。起草文件:学员学习制度、讲师授课制度。新网师出台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并不折不扣地执行。9月7日,听何其刚老师的课程,好玩、有趣、实用。听刘广文老师的课,学员无效发言比较多。要求组长整理选修本课程的学员名单,《家校共育》《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中小学语文课程设计与教学》行动最快,各有特色。13日,编辑创刊号《新网师周刊》栏目五个:新闻、课程、心声、作业、晨钟。15日,按要求做《新网师学员学习一册通》。发布《新网师周报》,朱永新老师看了:祝贺新网师周报出刊。28日,开学典礼如期举行,圆满完成任务。10月5日,朱永新老师阅读第4期《新网师周报》后评价:跟着新网师,学习新知识,攀登新高峰。讲师认真负责,学员积极向上。一起加油。

8日,在教育在线论坛的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发《新网师周报》1—5期。没有人要求你这样做,你做了。《周报》没有谁要你去编辑B版,你做了。主动出击,自觉担当。什么叫工作到位?汇报工作说结果;请示工作说方案;总结工作说流程;布置工作说标准;关心组长问过程;交接工作讲道德;回忆工作说感受;领导工作不瞎忙……

115收到太原市一个电话是《教育》杂志社张老师:您好老师,我们是教育杂志读写生活,11月已出,您的文章被我们采用,给您稿费。需要给我们您的信息如下:户名、帐号、开户行、身分证号。

1214-17与晓东一起出发到新网师第一个培训基地——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与张硕果、王兮、蒋长岭老师汇聚。与向局长赵主任新网师学员李霞等汇聚一起,紧张、忙碌的4天,播新教育火种,撒阅读种子,羞答答的玫瑰又一朵在天府之国静悄悄地开!

2019715—23,你与来自全国的新网师骨干成员30余人汇聚河南省汝阳县实验小学,共读一本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2019127-8,你与同仁一道奔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实验中学参加教师阅读与写作高级研修班,大学教授、青年作家、媒体编辑、中学名师……汇聚、研讨、对话、交锋……

1224与青风老师到原平市实验小学听课、做报告。智静《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你是《新网师,让我们遇到最好的自己》。郝老师点评作文课、对话教师、讲解《静悄悄的革命》。

在新网师这个读书共同体里,大家不论你是局长还是校长,或者是一线教师,都是学员。重要的是用心其中,乐在其中,受益其中。

生活中,有朋友,有书读,无论身在何方,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人的一生可以干很多蠢事,但最蠢的就这两件事,一是拒绝读书,忽视灵魂;二是拒绝运动,忽视健康。网师童鞋绚之平淡如是说。拒绝读书,忽视灵魂;拒绝运动,忽视健康。保持火山一般之热情之精力,运动与阅读缺一不可。没有了健康的身体,灵魂没有可安放之所,没有了伟大的精神,再健康的身体也是一堆碳水化合物。

吴昌硕先生说:“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

我们只能借朱永新、李镇西、郝晓东等老师“指月”之手,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理之光。如何解释这个世界,一是哲学,一是艺术。而艺术似乎已经与你无缘,也是。只能在哲学上下一点笨功夫了。在新网师里,有多少人肯下苦功夫、笨功夫,就有多少人能够成为你自己。

你们不赶什么浪潮,也不搭什么船,自己有海。找到属于自己的海,而不是被一个上下都好看,远近都迷人的她,纳入怀中,如果是这样,此时你还处于“迷”的状态。因为她横竖都不属于你自己。她是经典,中国哲学如《论语》《道德经》。而当代茅盾文学奖是长篇小说中的经典等等。

生命的意义在于你走的时候,灵魂的高度比你来的时候高,如何抵达,阅读。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而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常春藤、新网师正是汇聚忻州市和全国“尺码相同的人”这样一个阅读的共同体。 

只有阅读,才能拯救你!

���l�u��

      一件毛坯房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设计,每个人的心理和风格不一样,设计出来的风格不同。但是差别在,不管什么样的风格,有创意的设计总是让我们眼前一亮,但是普通的平凡的设计不能激起我们心灵的一丝涟漪,因为见过了,司空见惯的东西就打动不了人心。我们不喜欢一个城市到处都是一模一样的建筑,我们都喜欢去异域体会不一样的风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有创意的生活,这样让心灵更加的丰富。在教育方面,何尝不是这样?名师的课堂和设计总是充满魔力,充满设计的灵性和巧妙地启迪人的智慧的方法。听完一堂富有教师独特创意的课,我就在想,为什么名师的设计如此高妙?这也是我去海门新教育学校的感受,我觉得这些老师们都在认真地并且充满激情和创意地在做事情,他们身上的特质是有热情,有教育的激情,爱想办法,会想办法,充满智趣地设计自己教育管理方法和教学课堂理念。

      细细想来,我从四个方面学习了海门教育:一、名师引领:新教育精神讲座。二、灵性设计:新教育特色课堂。三、倾情展示:孩子们生命成长。四、校园绽放:新教育校园文化。

      因为有了卞之琳,中国新诗灿若星河的文化中,多了一朵洁白耀眼的浪花;因为有了张謇,海门曾经成为一个各个新实业领域走在前沿的城市,他的精神印在海门这个风清天高的美丽江南小城中;因为朱永新,新教育从草根开始改革教育,从人性出发寻求人文教育;因为有了许星海,他让新教育推进更扎实,更大脚步向前走。他们都是爱做事情的人,做有创意的事情。卞之琳:”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在曾经和现在都装饰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性灵更加丰富,卞之琳是海门人。许星海丰富深刻的思想在童喜喜的《那些新教育的花儿》里已经洞若观火,他把能做事情当做最快乐的事情,因为喜欢,所以奔走,因为热爱,所以想改变教育行走方式,许星海是海门人。因为这些人,这个湿润的城市充满温润的文化意味,他们的思想也会永远刻画在海门记忆当中。

      新教育的发展史,我们既在许星海博士的报告中聆听,也在新教育展厅看到展板展示。13年的历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教育的心理学基础,新教育的理念,新教育的行动研究……新教育已经成为一个行走中的教育行者,多少人为之倾情奉献,多少人为之深度思考。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未来。为了孩子的身心灵的健康成长,说长远一点,为了我们国家的未来,为了我们的民族的复兴,为了我们的中国梦。教育体现在一点一滴,却关系着我们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命运,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精神状态,我们的责任意识,牵系着太多,太多,我们只有在生命的书写和叙事中,我们才更加的深入思考,省察自身。新教育为了孩子更加幸福,为了每一个人体会到生命的丰富和充盈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我们上下求索的终极目标。许卫国主任的用自己的生命叙事印证新教育的生命叙事,新教育人要学会叙事,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学会写作,只有写作才让我们更加深刻,更加深刻的理解教育的真谛。吴勇的《学校文化建设》更加给新教育立魂,关照新教育的校训,“在展示中成长,在成长中展示”“我在这里”……每一个校训省察人内心,激起人心灵深处的涟漪。教育不是简单的事情,是丰富而又有创意的事情。吴建英作为一名校长,她饱含深情的给我们做整本书共读的讲座,可以看出这个校长的文化管理。实验小学校长的精细化管理讲座,是新教育关照每一个教育细节的教育行政典范,实验小学文化因此精细的管理和文化的积淀而光荣绽放。

      晨诵和整本书共读的课堂让儿童课程更加的丰富,《鸭子学车记》、《我的妈妈是精灵》、《夏洛的网》的共读,让孩子们进入读书的深层阅读境界,孩子们高高举起回答问题的手,积极踊跃的展示自己,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生命状态,他们小小的脑瓜都在积极的思考,老师们饱满的精神状态,柔和的言语像清泉一样渗透入孩子的心灵。高波老师君子兰班的叙事,给我们展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节的重视,从位兜里的干净程度,从值日的安排,从出游的智慧的引导,都可以看出这个大个子老师的对于教育和孩子的至深的爱和智慧的引导。这些孩子,就是将来长大的大人!金宁老师的《北大荒的秋天》如同秋高云淡的天空里一片绚烂的晚霞,词语如同彩带般的在孩子们脑海中飞舞。在课堂中,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热情的参与,热情的学习,每个孩子的深度参与,这是我们老师的追求,也是老师的幸福。但我也在思考,每节课从头至尾的PPT使用,是否合适?不管语文还是数学,ppt都是整堂课的使用,那平时呢?对孩子的眼睛是否有影响?

      最让人眼前一亮莫过于孩子们的古诗文吟唱和童话剧《一百条》裙子,孩子们的艺术才华让人叹为观止,当《赋得古草原离别》的小男孩吟唱时,小男孩的眼神和肢体语言都是那么的适时,现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我们不就是培养这样的孩子吗?他落落大方,表情自然,一展歌喉中是生命美好地抒发和赞叹。《一百条裙子》孩子的展演,对孩子的语言能力,肢体表达能力,心理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机会。孩子从童话剧中得到的是生命的体验和做人的引导和生命的指向。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满别情。”连接起了音乐和诗歌,连接起了古代和现在,连接起了古人和今人的心灵,孩子们和诗人对话,和历史对话,和我们国家的文化对话。如此美好的音乐点缀着孩子稚嫩而寻求美的心灵。如此多的感悟,如此多的美好。

      校园盎然绿意绽放,给我们的学习增添了绿的心情,绿的饱满和绿的希望与生命。南方城市的树木葱茏,油亮亮的树叶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葱茏绿意,而教室里孩子们认真学习的身影更让人心生感动,每一个班后面都是孩子们的作品展示。他们的读书笔记,他们班喜欢的名言,他们的花草,他们的园地,颇具班级特色,每一个班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老师和学生都在认真的学习和做事情。老师是引路人,他有创意就会带领孩子们有创意的学习,让这个世界与众不同,让我们心灵与众不同,我们喜欢丰富的生活,我们喜欢不一样的课堂,每天的生活都充满灵性,我们的生命自然成长,我们的生命充满创意,我就会创新地做事。

      因为我们行走在新教育的路上,所以我们存在;因为我们行走在有创意的新教育的路上,所以我们心灵更加充盈的存在。

      海门之行落下了帷幕,我们的心灵拉开了帷幕……

《艺术教育》杂志、《长春理工大学学报》、《基础教育课程》杂志、《中国职工教育》 杂志、《新教育时代》杂志等。

一、《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杂志创办于197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国家一级艺术教育类大型期刊,每月一期。

2003年1月改版,印刷精美、品位高雅,集学术性、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

是为全国各大、专院校、 艺术类中专师生和热爱艺术的各界人士提供信息、服务和交流的大型权威学术期刊。

内容分类:杂志从门类上分,包括艺术的所有门类如音乐、美术、戏剧、影视、曲艺、舞蹈等等;从属性上分,包括专业教育、师范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

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记者行动、本刊特稿、名校巡礼、门里门外、各抒己见、独家视角、名家走笔、创新人物、阅读赏析、艺教视界、艺苑长廊、书画纵横、科海漫步等。

二、《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

以反映高校教学与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全文收录期刊。

主要栏目:(1)社会科学版: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

(2)自然科学版:光学仪器设计与制造、光学工艺与测试、精密机械制造工艺、应用光学、红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仪器及测试技术、光子材料。

主要读者:海内外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和高等学校文科师生等。

三、《基础教育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杂志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国家级正式刊物(月刊)。

为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2004年1月创刊。

要栏目主:设立“政策·热点”、“教学·教研”、“争鸣·讨论”、“信息·博览”四大板块,下分若干栏目,以满足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教研等专业人士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最大需求。

期刊宗旨:基础教育课程本着宣传新教育思想,报道课程改革主流声音,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提供最权威的政策与专业支持的宗旨。

突出针对性、有效性和人文性,借助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优势,为教师、教育行政、教研人员与专家、政策决策者间搭建对话的平台,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刊物。

四、《中国职工教育》

《中国职工教育》  杂志是199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创刊的全国职工教育综合性期刊,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主管、中国工人报刊协会主办的全国职工教育类核心期刊。

主要栏目:(1)《中国职工教育》上半月:编者视点、特别报道、特别关注、特别推荐、热点聚焦、时代先锋、素质提升、言论声音、团队建设、职业人生、职工艺苑、品味书香、精彩生活、科技方舟。

(2)《中国职工教育》下半月:工会理论、素质工程、思政前沿、文化建设、管理务实、人力资源、教育研究、文学赏析、社会调研、劳动关系、文化建设。

收录情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中国学术发展中心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

五、《新教育时代》

《新教育时代》是新教育时代编辑部出版的杂志,旨在推广教育新理论、新经验,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深入推动素质教育。

办刊宗旨:《新教育时代》立足中国,放眼全球,遵循教育规律,利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技术手段引领中国教育发展。

突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特点。

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旨在推广教育新理论、新经验,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深入推动素质教育。

主要栏目:教育探讨、教学实践、教改理论、素质教育、课程研究、职业指导、课堂设计、德育探究、创新管理、体育教育、艺术交流、高教论坛等。

扩展资料:

国家级期刊的识别方法:

一、合法性

1、合法期刊与非法期刊

国内期刊分为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正式科技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

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主编与副主编必须由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对编辑人员的素质名额都有一定的要求,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列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

非法期刊系没有通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批准也没有注册为"内部刊物"的非法出版物,以营利为首要目的,收取高额的版面费,在技术上和政治上不负责任,不能在国内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它们通常是在国外花300元购买一个ISSN刊号来欺骗教师。

二、期刊号

2、国内期刊刊号问题

凡通过国内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审批的正式期刊均编入了“国内统一刊号”,正式期刊的刊号是由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两部分组成(境外期刊在国内合法发行须经新闻出版署备案并由中图公司等批准颁发书刊编号)。

“CN”是中国国别代码,缺少“国内统一刊号(或国内批准的书刊编号)”或“内部报刊准印证”都可认为是中国国内的非法期刊,国家不认可,也不准在中国国内发行的。

三、一般方法

3、识别正规期刊方法

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允许在国内外发行,有国内统一刊号,其刊号结构式为:CN报刊登记号/分类号,只有ISSN国际刊号而无国内统一刊号不允许在国内公开发行,有的印有CN(HK)或CNXXX(HK)/R这是国内不法分子欺骗那些急于想发论文评职称的读者而编造的国内刊号。

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需注意,国内正式期刊一般有国内国家机关主管单位(不是什么中国/中华XX协会),并有详细的编辑出版通信地址和印刷出版地都在国内,除自办发行外大多通过邮局征订和发行,故常常有邮发代码。

而非法期刊只有国际标准刊号或乱造的国内CN刊号,即使“内部报刊准印证”也没有。

CN刊号标准格式是:CN XX-XXXX,其中前两位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号,其中印有CN(HK/H)或CNXXX(HK)/NR/R这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

每晚7:30相约在飓风的新教育教室。听聆飓风老师的课就是一种享受,老师的方法很实用,感谢飓风老师每晚带来的营养大餐。飓风老师为我们分享了晨诵课的意义和晨诵课的流程。我对晨诵有了更深刻、系统的理解。从飓风老师的故事、分享老师的故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因为我们班也开展着晨诵课。我也想分享一下我们班的故事。

一、遇见,邂逅后一段美好

2018年3月,我遇到了彩虹花晨读课的时朝莉老师。时老师是一位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老师。她在2015年就开启了彩虹花晨读课。我是一名乡村教师,通过互联网我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我努力的学习成长,我也要带着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去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我就带着孩子们跟着时老师一起上彩虹花晨读课。每个早晨我们用诗歌来唤醒孩子。当早晨第一缕阳光洒满校园时,我们就用诗歌吻醒了孩子,彩虹花晨读课就开启了美好的一天。走进校园,我们听到的是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看到的是孩子们精美的诗配画。每个早晨,彩虹花晨读成为了我们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诗歌滋润着孩子。自从我们参加了彩虹花的一系列课程,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喜欢上了彩虹花。孩子们喜欢带着动作美美地读诗,喜欢改写诗歌,喜欢诗配画。孩子们就成了一个个的小诗人、小画家。例如孩子们根据《我走进树林》改写为《我走进花园》。

我走进花园,

蜜蜂就来为我唱歌,

蝴蝶就来为我跳舞。

歌声是悦耳的,

舞姿是优美的。

种花就是种音乐,

种花就是种舞蹈。

种一片花,

造一个音乐厅、舞蹈厅。

孩子们的识字量增加了,阅读面拓宽了,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了,写作水平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了,绘画水平更是更上一层楼。孩子们总能根据诗歌的内容画出漂亮的诗配画,孩子们的诗配画多次得到了助教老师的表扬。诗歌滋润着孩子们快乐的成长,诗配画陶冶着孩子们的情趣。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大大的提高了。

二、热爱,幸福满满

正因为对晨诵课的热爱,我们享受其中。在晨诵课上,孩子们会自己设计黑板,会自己打开多媒体,会自己连麦和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互动。孩子们画好的诗配画会争着让老师给他们拍照,给他们传小打卡。晨诵课上,孩子们的内驱力被激发;孩子们被爱所包围;孩子们和全国的小朋友成了一家。孩子由原来的羞涩变得更加勇敢、自信、快乐。

我们班举办了诗歌赛,还参加了全国互联网小朋友诗歌大赛。孩子们在各种比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晨诵课,成就了孩子们。我们陶醉于其中的酸甜苦辣。

今晚,听了飓风老师的课,我的步伐会更加坚定,今后,我将带着孩子们继续徜徉在诗歌的王国里!

新教育实验中的大多数实验者认为,历次教育改革之所以最终走入形式主义的老路而成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作为课程、知识的传递者,教师自身专业化程度不高往往成了教育改革难以实现、难以为继的瓶颈,成了整个系统中最难突破、最难改造的部分,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其他地方的改进劳而无功。教师的态度和专业素养在教育改革中举足轻重!只是拎着一桶数十年不变的死水,是不可能实现任何的教育理想的。

所以,新教育实验,将行动的起点放在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上。新教育实验这几年最大的成果是,在实验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优秀教师——出版个人专著、以普通教师的身份参与学术研讨、到各地交流与讲学,在新教育实验教师中已经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但是,即便是在新教育实验内部,也依然存在着对“专业理论素养”的两种错误的极端的理解——或者是“土法炼钢”,试图简单地从个体成功的经验中提取一套全面适用的模型与理论;或者是“术语专家”,试图通过书斋式阅读,以及简单地对外国教育理论的阅读,来构想出一套全新的改革方案。而真正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教师既能够用合适的理论来指导和解释自己的实践,并在阅读时能够时刻把每一个“词语”与教育的实际相关联。可以这样说,在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科教学研究上,新教育实验正努力尝试着走一条“专业主义”的道路。

通过几年的探索,新教育实验逐渐摸索出一条“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新教育实验表明,不同学科与发展阶段的老师,需要阅读不同的专业书籍。而且,可能存在着一个教师专业知识的合理结构(这里的知识,主要是通过经验内化了的默会知识,而不是可以通过书面试卷测试的显性知识),由于许多教师在某一方面存在着“短板”,因此阻碍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为此,新教育实验开始着手研制一张“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地图”,即用书目的形式,在充分考虑到个体成长的特殊性和序列性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理想的教师知识结构模型,从而更有效地解决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以及专业阅读如何为专业实践服务的问题。

新教育实验初期,教师们的随笔主要是抒情性质的,随意的,生活感悟式的。随着专业发展思考的深入,新教育实验正逐渐将教师的专业写作细化为五种形式:日常教育叙事,教育感悟,师生通过日记批阅、贺卡和书信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共写),教育案例及剖析,教学案例及剖析。这五种形式的教育写作各有不同的特点与作用,它们引导教师从各个层面对教育实验及自我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改进日常的教育实践。新教育实验提倡师生共写随笔,最初和最终目的虽然不是为了发表与出版,但这几年来实验老师发表与出版的数百册教育书籍以及更大数量的各种文章,确实是新教育实验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在教育在线论坛与博客,有数千教师在坚持着写教育随笔,开辟个人成长专帖。用笔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涯,已经成为新教育实验的一道独特风景。

新教育实验倡导行动与反思,用笔反思是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教育实验教育叙事研究所采取的研究方式是“教育现象解释学”(又称现象学教育学),实验提倡悬置概念术语,回到生活本身,尽可能真实、清晰地呈现教育现象本身,进而实事求是地理解现象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信息,通过现象-解释的过程,提升教育研究者对教育的理解力,进而影响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在要求全体实验者进行日常教育叙事的同时,新教育实验正研究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释,并日渐积累成一个“中国典型教育案例库”。这个教育案例库将从日常教育案例中依据若干主题来编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譬如像早恋问题、作弊问题、亲子交流问题、教育惩罚问题、学生竞争问题等,先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案例,再邀请相关问题的专家来对这些案例作出学理的和操作改进的分析。也就是说,一方面,依据问题的性质,分别邀请法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家庭问题的等专家来剖析案例背后的学理,另一方面,邀请富有教育经验的教育专家来对每个案例和每种问题提出既符合相关学理又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新教育实验相信,这个案例库的建立,将会让青年教师在处理各种教育问题时有案例可以参考,有学理可以查索,其价值与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

在实验过程中,新教育实验认识到,个人的摸索往往由于自身的思维假定而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教师的反思往往无法对自己导致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而要突破自身的“见障”,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对话,利用专业发展共同体。所以,新教育实验提倡建立各种同一教研组、教学组的,或者是该校的、校际的,以及利用网络的各种专业发展共同体,在共同体中利用对话来突破个体思维的局限。这几年发展起来的比较有名的新教育专业发展共同体是天津著名特级教师张万祥的班主任学习小组、温州苍南新教育俱乐部、贵州凤冈新教育共同体,以及散布于各个地区、学校的大大小小的毛虫群落(儿童阅读研究小组)。而充分利用专业共同体进行日常的共同阅读、相互评议教育作品、相互听课议课,也是新教育实验最日常的研究方式,许多参与专业共同体研讨的教师深有感触地说,正是通过这样的对话,才劈开了自己顽固的思维壁垒,突破了旧的思维框架。

不仅仅是普通教师,包括熟练教师、优秀教师、教育专家都在这样的共同体中获得了充分的成长,一位来自河南焦作教科所的教研员在参与新教育为期一个月的下教室共同研讨后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最想要的是什么?我出来的目的是什么?我一直在反反复复问自己,一个声音越来越清晰——成长,我需要成长。没有任何一个阶段,能让我像此时此刻一样,对成长如此渴望。今天,很高兴的是,我终于把自己的坚硬的外壳打碎了,终于有了一个起点,终于可以起程了,虽然离目标很远,毕竟有了第一步。”而另一位脱产在新教育研究中心进修的骨干教师则在另一次活动后写道:“回到苏州,坐在研究中心办公室才发现,研讨当日忽视了日志叙事,许多细节已疏漏,许多感受在淡忘,这是多么遗憾呀!近段,我厌恶自己的肤浅文字,加上旅途辛苦,日志写作便不再坚持了,现在想一想有些懊悔!田野研究,新教育研究中心自觉的行动范式。此次齐鲁之行,再次发现其中的奥秘。蹲点学校的骨干与新教育研究中心成员共熬一锅石头汤,陶醉于美好事物的中心。”

如新教育实验自己所宣布的那样,被称为“三专项目”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围绕的核心是专业实践: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但是,甚至不同于急于出版各种校本课程教材的学校,新教育实验一直没有拿出一个冠名为“新教育”的课程及系统教材,对此新教育实验是这样解释的:新课程改革在学科课程及学科教学已经作了非常有效的探索,新教育实验强调教师基于自身学科的专业发展,则是从另外一个维度促进学科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学科课程的改进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之间是相互补充的两个系统,它们是完整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双轨。因此,新教育并不是一个封闭的拒斥新课程改革的自足系统,实验教师同时应该是新课程的积极探索者,新教育实验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应该能够有效地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 新教育专业阅读项目,是以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地图为核心,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子项目。 职业生涯需要谋划,因为人具有未来性,是我们头脑中不断构筑的未来的“我”的形象决定了今天的“我”的行为方式。专业阅读是否高效,也取决于不断的自我谋划,即需要一张在不断修改中逐渐清晰起来的独特的“阅读地图”,这张地图决定了我们的专业素养以及处理专业问题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形成了基于自身经验的“教育学”,也形成了完整的“专业自我”。缺乏谋划的阅读最终容易被市场以及各种未经反思的经验所左右,难以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更无法形成清晰的“专业自我”,个人应对职业的经验便非常有限,并且破碎和充满错误。

但是任何个性化的“阅读地图”,如果有一定的参照模型,就会减少不必要的弯路。新教育专业阅读项目,就是在大量田野研究的基础之上,试图提供一张拥有丰富元素的专业阅读地图模型。但这张地图,不是普通的“旅游地图”,“旅游者”只要按地图经过指定的线路去指定的景点“旅游”就够了,而是一张“探险地图”,里面既提供不同的线路初次探险的“旅游者”循序渐进,甚至标明地质情况以及种种危险,也留了若干空白供“旅游者”自己享受探险的乐趣。并且,这将是一张经常处于更新变化之中的地图,因为,新的“景点”会不断因一些成功的“探险者”的发现而涌现出来,而另外的“景点”,或许因时过境迁而失掉了探险的价值。

那么,何谓新教育的专业阅读地图?这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指融结构、路径、书目及评介、阅读方法、使用案例等于一体,永远处于开放之中的全息阅读地图。它永远与阅读者保持对话关系,是一套根据各种实际影响因素进行调整变化的综合性发展性的专业阅读服务系统。

更重要的是,这张地图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这首先是指它带有自己的基因和密码,即它是基于新教育基本理念的,指向的是教师“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它本身严格遵循新教育实验的实验逻辑,是新教育实验基本理论在专业阅读方面的集中体现。其次,它拥有独特的结构,也就是说,它拥有自己的“配方”,具有自己构造合宜的“大脑”以及“思考方式”。第三,它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设计了具体的路径与方法,拥有自己的“行走方式”。第四,他拥有自己的“记忆”或者说“经验”,表现为不断丰富的案例库,任何教师都有可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榜样,并在榜样的引领下不断前行。第五,它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地图本身是田野研究的成果,又根据许许多多一线教师的实践不断地进行修正,这是一个对话的过程,通过对话永无休止地进行新陈代谢,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那些最优秀的实验者的成果,将被不断地吸纳到地图中来。并且,随着研究的加深,推荐书目也将定期进行淘汰与补充,包括通过结构调整使之更完备更实用,根本书籍的解读也将进一步贯通深化,读书会等有组织的专业阅读也会日益成熟和有序。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密码,我们对此深怀敬畏。因此专业阅读地图只是模型,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非如此走不可的确定的城市地图。最终阅读者都只是参照模型用自己的经验建构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阅读地图”,与这张地图模型“和而不同”,而协助阅读者更有效的建构自己的阅读地图或者说阅读经验,才是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地图的真正目标。

总之,新教育试图借助专业阅读地图对流行的关于专业阅读的破碎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形形色色的书目在新教育学术背景下进行重新整合以及创造。这种整合与创造是基于如下假设:

1、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

2、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种“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

3、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

4、对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

5、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老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他阅读的书。 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教师处理教育教学问题所需知识的构成及相互关系。

新教育实验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本体性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约占50%左右)、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职业知识(约占30%左右)、人文及科学背景知识(约占20左右)。更重要的是,这三部分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支撑,有共同的知识观和价值背景。对于新教育而言,在知识观方面,强调知识与生命相关联,与实践相关联,最终以解决实际问题和丰富教师生命为旨归。这决定了在我们的价值系统中,活的知识远高于死的知识,基于实践的知识远高于强调系统的知识,整个知识结构,应最大限度促进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

根本书籍

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

不是所有的经典书籍都能成为某位教师的根本书籍,成为一个人的根本书籍意味着,你深刻地理解了这本书,而这本书也成为你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以及阅读根本书籍的原点。构成一个老师思考原点的原典型书籍的高度,往往会影响到这个老师的学术高度。可惜的是,许多,甚至大部分老师终其一生,都缺乏属于自己的根本书籍,只是不自觉地被时代风尚所影响,漂浮在词语之中而缺乏根基。

与根本书籍相联系的,是基本概念。根本书籍中往往包含一些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在根本书籍中被最深刻地揭示出来,并成为教师把握教育问题的基本概念。若无对根本书籍的透彻研读,教师便无法具备自己经过反思的的“基本概念”,便会形成双重概念系统,一是人云亦云的外显概念系统,例如主体性、生成、对话等等,一是自己甚至也意识不到但实际发挥作用的概念系统,例如基于不自觉的行为主义的经验系统。许多老师写文章时与教育实践时运用的概念系统不一致,即由此产生,这导致部分老师认为阅读无用。

知性阅读

知性阅读,是一种带有咀嚼性质的研读方法。是指阅读者通过对书籍的聆听、梳理、批判、选择,在反复对话中,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阅读者的结构之中,从而使原有结构得到丰富、优化或者重建的过程。

知性阅读,类似于传统的精读,但又有所不同。精读侧重于指细读,而即使在泛读中,如果读者能够迅速抓住一本书的核心以及框架并开展对话反思,也是属于知性阅读。与知性阅读相对应的是感性阅读,指带有消遣性质的快餐式的阅读,阅读者仅凭感觉去感受书中的信息而不加以反思咀嚼。

新教育实验强调知性阅读,而知性阅读是以对根本书籍的研读作为基础的。进一步地,新教育实验建议通过学校读书会以及网络读书会等方式开展教师共读,这是提升知性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一方面,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组也通过网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量。

新教育教师专业写作新教育实验认为,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

每个教师都会有教育教学经验,但这些经验往往未经反思,不能形成高效的默会知识。有时候成功了,不知道为什么成功,或者自以为知道为什么成功,有时候失败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失败,或者自以为知道为什么失败。但是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对这些碎片一样的事件以及经验进行自觉的梳理,抽取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一个教师的一生,这样不断地反复记录书写,最终形成自己的个人知识。

一个高质量的案例是怎样做成的?

要想写得精彩,首先得做得精彩,因此平时要加强日常记录,平时主要记录:

1.班级突发事件。要尽可能地记录前因后果以及详细经过。

2.问题学生的跟踪观察。可长可短,重点跟踪研究的学生每日的表现要做详细记录。

这种记录,要求做到要素齐全,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背景都要有,按顺序详细记录。

在这些记录的基础上,就可以写出高质量的案例来。而能够真正代表专业写作水平的,就是案例的质量。那么,一个高质量的案例是如何写出来的?

以问题学生为例,要做好以下充分准备:

1.坚持日常观察记录,积累大量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这是进一步的分析处理的依据。

2.与问题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问题学生的“历史”,这种背景调查很重要,包括家庭成员的情况,家庭教育的情况,病史等等。(可参照新教育问题儿童背景调查表)

3.对其他科任教师、前任教师以及同学进行访谈(要慎重并注意研究伦理,以免造成伤害),积累相关的资料。

4.搜集问题学生的作品,包括各科作业特别是作文与随笔,低年级还包括绘画作品等等,对有分析价值的作品可以保存在档案袋中。(可用拍照的方式保存)

在对一个问题学生的资料收集相当齐备的情况下,便可以进行案例写作了。案例书写的基本原则是:

1.以顺叙为主,时间线索清晰。如果有上学以前的信息,就从上学以前写起。避免倒叙等手法,这固然可以产生戏剧效果,但对案例写作意义不大。之所以强调时间线索清晰,是因为学生在不同的年龄,心理特征不一样。

2.选材要典型。要选择比较集中地反映学生存在问题的有意义的案例,典型案例的选择,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眼光。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细节的书写,要尽可能通过叙述完整地栩栩如生地再现一些意味深长的细节。

3.尽可能地使用学生原生态的语言,这要求日常记录时就要注意,要通过描摹尽可能地还原场景。

4.教师可以如实地描写自己在处理问题儿童事件中的心理变化包括情绪,但不可以主观化地情绪化地在文字中宣泄对问题学生的不满。

这样,一个完整的教育叙事就完成了,也是一个完整的案例。如果这是一个解决了的案例,最后要有细致的分析,如果这是一个没有解决的案例,不妨提供给大家讨论,也可以发给项目组进一步分析。

我们在这里歃血为盟

——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诚邀正式加盟者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

这谜样的生活锋利如刀

一次次将我重伤

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相信,许多真正心怀理想的教师,都曾在锋利如刀的教育生活中一次次受伤。这伤害,源自繁重的工作以及应试教育,源自由恶性竞争导致的孤立无援的处境;也源自于我们因缺乏足够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对学生的专业理解所导致的困境;更源于由此导致的我们对自身生命的不信任以及对未来的茫然。

面对困境,有些人选择了愤世嫉俗,在日复一日的抱怨中,等待着一个永远不可能自动到来的完美环境,并且在这种抱怨中卸下了自己的职责,获得了解脱;有些人选择了随波逐流,将自己交付出去换取工资,在日常生活中渐渐沉沦;也有些人通过发挥诸如公开课、论文及各种各样的评比的优势,“先据要路津”……

在道义上,我们理解这种种选择,但是我们相信,也一定存在着这样一些“尺码相同的人”:他们虽同样身处浮躁的时代,但不肯放弃早已被许多人弃如敝履的理想,而是始终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在自己的教室里,守护着最初的纯真愿望;他们希望自己的生命经由教学,经由学生的成长而获得意义;他们因此而求知若渴,愿意亲近那些真正伟大的书籍,尤其是那些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教育、理解人性,解决问题的专业书籍;他们甘心承受一次一次的“打击”,勇于不断地自我否定,将修炼视为终身之事;他们相信“我们所要的那种幸福”,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们知道这样的人数量很少,他们像珍珠一样散落在茫茫人海。现在我们希望能够在这里,汇聚起这样的一群人,然后,给我们共同的梦想,用继承这个藏在历史深处的令人骄傲的名字——“新教育”——来命名。

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经过一年的酝酿和探索,已经初步摸索出了一条基于网络的专业发展之路,并拥有了最早一批真诚的实验者。2009年是新教育实验的“教师专业发展年”,我们将倾新教育研究中心之力,致力于打造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1.基于专业发展的网络平台将以“教育在线-教师专业发展论坛”和“‘海拔五千——新教育教师读书会’QQ群”、“构筑理想课堂QQ群”为主阵地,汇聚热心于专业发展的实验者组成共同体。

2.我们将会把轮流在“海拔五千——新教育教师读书会”QQ群、构筑理想课堂QQ群中开展的“相约星期五”研讨,打造成真正的品牌,通过“相约星期五”,将专业阅读、课堂教学彼此打通,使一大批实验者经过“相约星期五”的沐浴和岁月的考验,成为真正的高度专业化的教师。

3.我们将尽可能为实验者提供优质的实验资源,包括阅读书目及路径、绝版图书的电子版、高品质研课资料等。

4.我们将致力于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让更多尺码相同的人在这种学习文化中彼此激励和温暖,相互合作而非一味索取,创造一种基于网络的,以知识为精神食粮的生活空间。

5.在更为遥远的将来,比如三年、五年或者十年,我们将通过高级研修班等形式,将网络研修变成面对面的非营利的深度研修,并通过更多的方式(比如某些专题的合作研究)促进专业发展。

我们诚恳地欢迎一切尺码相同的人加盟专业发展共同体,我们尤其欢迎新任教师,以及师范学校的有志于成为卓越教师的学生,加入专业发展共同体,我们希望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身上,都能够具有如下标记:

1.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认同新教育理念,愿意和新教育团队签约成为新教育人并共同成长。

2.不是为了外在的声名,而是因为内在的成长而追求知识;不止是为了薪资,更是为了赋予生命以意义与尊严而从事于教育之事。

3.能够尽可能地参与共同体的讨论,并认真研读讨论材料,做好读书笔记。每年阅读的底线是专业阅读100万字(相当于六七本书,书目见《新教育专业阅读地图》,或与地图中推荐书目相当的专业书籍),阅读要求以精读为主。

4.追求和保持知性阅读的习惯,远离肤浅阅读。

5.与共同体内同伴之间彼此支持,乐于分享自己阅读以及教育教学经验,让帮助他人成为一种本能。远离自大、阿谀及攻击,彼此欣赏,真诚批评。

2009,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诚邀加盟者,我们永远敞开大门,欢迎那些经过深思熟虑,愿意以虔诚之心对待教育的老师。项目组将与这些加盟者签订合约(合约见附件),这是一种誓言,一种承诺,不但彼此承诺,而且也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承诺。我们将不惜拒绝那些甘于平庸的同行,拒绝那些将一生成就建筑在名利之上的同行,拒绝缺乏足够的诚心,只想暂时获取、利用一些资源的同行。

我们固然对专业发展有一些体悟,但手中并没有握有大把可以赠送的真理。我们惟一能够奉献的,只是这样一个平台,然后大家一起向前走,走向教育深处,走向岁月深处。

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组

2009年2月6日星期五 附录一: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加盟协议书

什么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第一、教育就是生活。这句话是针对过去比较传统的教育目的,认为教育是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准备,即教育是为了未来的。我们认为,这样的理解是不够的。教育当然应该面向未来,但是教育同时更应该面对当下。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在作为一种手段的同时,它本身就应该是目的,应该让所有的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第二、教育同时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教育是一种生活,这是杜威早已经说过的话。他同时还说学校就是社会。在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划了等号。这似乎也有问题。我们说教育就是生活,但更认为它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教育必须确保受教育的个体生命获得充分的成长,必须实现社会对于一个未来公民的希望。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又不是简单的生活,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生活。这种教育生活,又不能等同于学校教育生活,如在家庭里父母和子女的沟通,在职业生涯中每个人的学习,都可以视为教育的生活。所以,我们理解的教育生活,应该是面向男女老幼、从坟墓到摇篮的全人与全程的。

第三、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既然是努力的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其实,孔老夫子早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教育不仅应该给人幸福,它本身就是充满了乐趣的。只有在愉悦快乐的情景中,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仅仅有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当然更还有对当下某些教育的问题的担忧与不满。我们遗憾地看到,许多地方和有一些教育,孩子已经没有童年,他们的学习充满了失败。很多孩子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冲动,失去了尝试成功的勇气与感恩的情怀。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我们的孩子和老师们没有幸福和快乐可言,这样的教育还有必要吗?

第四、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而完整的。我们在幸福后面加上完整两个字,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仅仅强调幸福,很容易让大家过分重视情感的体验,甚至会误认为感官的享受。尤其是在当下的教育中,我们的教育是单向度的,是畸形的,是片面的,是唯分数的教育,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做人的教育,缺乏德行的教育。人应该是完整的,包括他(她)自己个性的完整性。让人成为他(她)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当然,这也是我们新教育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新教育主张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教师在阅读中亲近大师,拥有思想,直抵精神;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教师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融入社会,而不是逃避现实,逃避责任。

        文明、文化,它的发展,它的延续,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记者问英国首相邱吉尔:“莎士比亚与印度哪个更重要”印度当时是大英帝国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人口最多,土地最广。邱吉尔首相回答:“宁可失去五十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的确,人类之所以伟大,现在看来,不是因为他能够征服世界,主宰世界;而是因为他拥有文化,拥有精神。如果说我们的教育对人的问题已经开始注意,那么我们对于人类的命运,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延续,对于人类文明的进程,我认为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文明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或者说,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教育者手里失落。

       

新教育认为,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和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就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

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这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相信,学生和教师身上的潜力你怎么去评估都不会过分。

        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由于各种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人的大脑机能存在着一种抑制现象,使得人们长期难以察觉自己的能力,但是,在恰当刺激的条件下则可以解除这种抑制,从而使蕴藏于人体内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

        科学家指出,人的能力有90%以上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开发出来。如果我们能多挖掘自己一些潜能,那将会创造一道亮丽的人生风景线。“皮格马利翁效应”以及“期望值与孩子成长正相关”的心理学实验是最好的说明。

        就学生的发展而言,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这样,就能够产生一种激励作用,促使其学习时加倍努力,进而取得好成绩。

       

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不良期望的影响。他们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错误而被自己、家人或老师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着他们,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人们通常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期待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跌落。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如果能灵活运用“皮格马利翁期待效应”,也必将受益无穷。

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迈克•富兰在《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指出:“教育具有一种道德上的目标,就是不论学生的背景如何,要使他们的一生有变化,并在充满活力且日趋复杂的社会中造就能够生存和有工作成果的公民。”

       

新教育实验认为,人的一生有许多比考试分数更加重要的东西,其中最关键的是关乎一个人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习惯、技能与生活方式。

       

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为学生在21世纪的生存和发展负责,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个性张扬的人,一个具有自我学习与发展能力的人,正是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

     

“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可以等待,唯有孩子们的事情不能等待,因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如果孩子的“今天”是失魂落魄,是萎靡不振,是痛苦难熬,是得过且过……那还有什么启碇的索,还有什么鼓风的帆,还有什么定向的舵还有什么健康,还有什么快乐,还有什么自信,还有什么向上可言还有什么理想,还有什么未来

       

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中有这么一段话:“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在体验中学习,在行走中成长》)

       

培养一个人积极的态度非常重要。学校教育要努力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后在成功的体验中确立新的目标,求得更大的进步。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能够不断地感受成功,不断地体验成功,从而能够不断地相信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学生的“成功”,不能再仅仅停留在“一考定终身”这样一个层面上;要倡导教育的“新成功主义”思想,着眼于个性发展,着力于特长形成。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个性发展是指个人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得到发现,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得到尊重,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得到鼓励。一句话,在心理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性得到正视和发展。

       

在教育从培养造就“接班人”走向“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他自己”的今天,不仅学生,而且教师也要走个性发展的路径,要由“个性化的教师”来培养“个性化的学生”。

       

特色能给人自信,特色能张扬个性!大一统的教育,用一种模式来教育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害人的教育,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学校,虽然有着很高的升学率,但无法使学校成为一流的学校,特别是世界一流的学校。世界上任何一所一流学校都有着特色,都有着他校没有的东西。这些学校的特色行为不仅启迪一代人,唤醒本校师生,更重要的是影响着社会乃至影响着世界。

     

特色是一种自然的形成与积淀,特色也是一种预设与养成。自然形成需要我们珍惜与发展,特别是对一个学校而言,有了一定的特色后,要善于及时地总结、提升、创新,使萌芽的生长更快,使朦胧的越发清楚,使暂时的变得久远。而那些有目的地推进的学校特色工程,更要注意计划性、可行性,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好高骛远,不能不切实际。要认真地分析研究,找到学校特色建设的抓手,并要有长期抓的思想准备,不能搞短期突击,短期行为不会形成学校的特色,只能成为一个插曲。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每个学校都会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都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新教育崇尚的是个性,崇尚的是品牌,我们希望每个学校都办成特色,每一位老师都拥有自己的个性,都拥有自己的特长,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新教育实验强调行动,而且把“行动”作为实验的价值取向。把美好在自己的生命中活出来。我们很多美好的教育理论,常常是理论与实践两张皮,而新教育实验的行动,其主旨不是创造多少深刻的教育理论,而是改变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一种追求教育行为改变的行动。与过去许许多多的实验有诸多的不同,新教育实验的行动,是群众性的、可操作的,是人人可以乐而为之的。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开放性的行动,因为新教育实验是基于对教育理想的探寻,而在探寻理想教育的过程中,每一校,每一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创造。新教育实验在追寻理想中不断地超越自我。“追寻理想,超越自我”在这样的过程中,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在行动中不断地实现着!我相信,每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都会有自己独到的创造,可以推出自己的品牌项目。在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教师的创造。在推进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中,处处是创造的天地。因为新教育实验瞄准了人的巨大潜能,激起了人的巨大热情。

       

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是一种“新教育共同体”的集体行动。打造新教育共同体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理想。

       

行动论的关键在于“坚持”。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一些曾经参与的学校后来退却了、离开了,又有一批新的实验学校加盟进来。其中有一些是人事的变化导致的,也有一些学校是没有真正地坚持下去。所以,我们在强调行动的同时,也特别强调坚持的意义。行百里路半九十,真正能够出成效的,真正能够产生奇迹的,应该属于那些坚持不懈的人。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为什么是为了一切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因为我们认为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概念,是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全部的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

       

为什么是为了人的一切,而不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因为,我们觉得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可能没有学生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当与“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统一起来,人的发展是硬道理。

       

我们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我们希望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教育圈中每一个人发展个性,展现自我,在教育中将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终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新世纪新教育的根本性选择,也是必然性的选择。它是“新教育实验”对于现代教育使命的一种概括性的表达。“为了一切的人”,这里的“人”当然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表达的是一种“全民教育”(educationforall)的理念,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全民教育”正在逐渐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了人的一切”,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全人教育”的理念,教育旨在“成人”,旨在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而非“一只受过良好训练的狗”

       

爱因斯坦说:“人们将学校看成是向正在成长中的一代人传递尽可能多的某种知识的工具。这是不对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为活着的人们服务。学校应该在年轻人身上培养那些对于公共福祉来说有价值的品质与能力。……学校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应该是使年轻人成为有独立行动和思考习惯的人,另一方面,应该使他们将为集体服务当成是自己最高的生活目标。”

       

教育的根本目的应是使人“文化”进而“人化”。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决定着人的未来生活方向。如果说教育是社会政治、经济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那么“新教育实验”所展现的就是要提升人生精神境界,拓展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能力,给人以安身立命之本。回首柏拉图“真正的教育”是“促使灵魂的转向”,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心灵的和谐达到完善的境地”的断言,新教育实验更主要也更重要的精神就在于,它要求教育真正地深入精神世界,实现智慧的交融,它把人自身的灵魂与生命联系起来。 发现知识的伟大魅力,

        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新教育认为,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反思性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理想的课堂教学,在实现人与知识、人与他者、人与内在的灵魂深刻共鸣的同时,还需要实现最后一个维度: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息息相通,课堂与人类命运的息息相通。我们希望,在我们的中小学课堂上,“与其粉碎任何刚刚觉醒的意识所具有的自然的好奇心,不如把它引向最初的探询:什么是人类、生命、社会、世界、真理?”(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P164)也惟有此,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或者说学习共同体的关系,它已经超越了以亲密为依据,超越了以知识多寡为标准,共同体成员已经成为一群为人类、也为自己的存在追寻着真理的志同道合者。

       

课堂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复活。即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当然,如果从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来看,对于知识、生活、生命的侧重,本身也可以视为整个教育观念的三重境界。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相对重视知识传授的精致与效率;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相对重视的是生活,认为学校只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学习课业、养成习惯的地方;而以人本主义与后现代教育学为代表的当代教育学,则把知识、生活、生命的高度融合与深刻共鸣,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最高的境界。问题是,在急功近利的教育现场,这样一种理想有多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新教育人所要做的,就是在这样的教育现实中,去寻求空间,这需要勇气与智慧。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必由之路。

       

共读,是一个班级、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于整个人类通过阅读继承共同的文化遗产,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从而能够共同生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共写,是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乃至于整个社会通过反复交互的书写,彼此理解,并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加深认同,体认存在的过程。

       

共同生活,是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社区成员之间,乃至于所有公民之间,通过共读共写共做(行动)等途径彼此沟通,相互认同,在保持差异性的同时不断地消除隔阂,并逐渐拥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未来。共同生活的努力,也是整个社会逐渐民主化的过程。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意味着这样一种文化上的努力,即恢复书香传统以及书写传统,在现代生活背景下,通过对传统文明以及人类文明的反思继承,逐渐形成新的价值观,将班级、学校、家庭、社区、国家重新凝聚起来,冲破个人主义屏障,打破人与人之间相互隔离的状态,恢复生活的整体性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而不断创造新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 | 康磊

2014年9月,我县首次组织一线教师到江苏海门市考察学习“新教育”实验。

自此,我对“新教育”有了更直观真切的感受。

之前,我读到过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育讲演录》、《新教育年度主报告》、《新教育》、《致教师》等,间接地了解过新教育,也慢慢知道在网络上还有一个“教育在线”的新教育门户网站,进而知道新教育还有一个专门针对提升教师素质的“网络师范学院”。

但当了解了网师学习的相关要求后,我有些犹豫了。

很高的淘汰率,每周固定的QQ群研讨,严格的学时要求,积累的学分要求,对于在一线工作的老师,能保证自己的学习时间,保证自己的学习收获,保证顺利过关吗?

犹豫再三,我选择了暂时徘徊观望。

虽然,我当时在学校也负责组织新教育实验的相关活动,但对于网师学习,我却敬而远之。

生怕一入学门,不能顺利完成,面子很难看吧。

2015年秋,我从原来的公立学校,调到一所民办学校,在经过一年多的角色转换与环境适应后,我仍旧坚持自己的专业阅读与专业成长。但心中仍放不下践行“新教育实验”的愿望。

在做校教导主任期间,我多次给教师进行专业成长方面的培训,强调“教师第一”的理念,鼓励年轻老师借现在大好形势,尽快走上专业成长之路,为自己的教育生涯开启全新的篇章。

我一直坚持做班主任工作,虽然民办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更是繁琐劳累,但因为有之前“缔造完美教室”的实践,我总提醒自己跳出应试的窠臼,在追求成绩优秀的同时,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些,引领学生“聆听窗外声音”。

在工作实践中,我渐渐发觉自己专业视野的狭隘,专业能力的欠缺,少了身边专业发展同行者的环境,我如何突围?

这时,我想到“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我知道,在那里有来自全国的一群“尺码相同的人”在守望着“新教育”的风景,我可以从中打开自我,重新走上专业成长的康庄大道。

在思考了实际工作与网络学习的时间冲突,在权衡了野蛮成长与专业引领的得失之后,在2017年末,我毅然决然地重新向网师学院申请报名,决定克服重重困难,在未来的教育生活中与新教育共同度过。

2018年,我是在紧张而充实的新教育网师学习中度过的。我报名学习了“家校共育”课程和“发展心理学”课程。

每周时间里,我都雷打不动地捧起手机、守在电脑旁,倾听蓝玫老师、丁敬耘博士的授课,及时回复他们的问题,完成课后的作业。数次作业我都被评为优秀学员作业。

记得几次网络授课到晚上九点半,我为了不耽误工作,一边站在学生宿舍的楼道间,督促学生就寝,一边挂着QQ听着讲座。

到了8月份,两门课程结束。我也打消了网师学习极其困难的心理。

只要付出就有收获,只要投入就在进步。

秋季开学,我投入了九年级毕业班的教学中,由于假期参与了省教师成长学院的学习,居然忘记了在网师中选下半年的课程,也忘记查阅相关制度,没有请假休学。

2018到2019学年的网师学习,就此停滞。

这一年里,由于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着,忙碌着,但内心却空虚着、疲惫着。虽然也没有放弃读书学习,内心总觉得少了几份方向感,充实感。

重新打开电脑,看到新网师开始在春季招生了,当初加入网师,为之不倦阅读、写作、学习的情景,又浮上心头。

那里有一群人为着共同的教育愿景不懈探索的热情,那里有一群人为了实现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企盼,那里有一群人为着找到更美好的教育人生而相拥的执著。

我知道,我应该属于这个群体。

去年我成功晋升为中小学高级教师,在职业的生涯中,为自己暂时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今后的职业发展之路将走向何方 ?我一直思考着

难道自己阅读学习,就一定是为了什么职称、考绩等功利的目的?

虽然,我有一定的小成就,难道就此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此止步?

难道自己不断努力就是为了别人来认证肯定自己?

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我最终认定,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

如果说之前的努力是为了职称,为了成就, 那么,接下来的教育生涯,应该是为了我自己,为了遇见更好的教育生命。

我要重新加入网师。

虽然,新一届的网师需要交纳300元的保证金,但,这不正是为了防止像我这样的半路逃兵吗?

虽然,我可能要重新开始课程选择,重新归零,但,对我来说,不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吗?

虽然,我可能面临工作、学习、生活更大的挑战,但,我知道,平淡平庸而过的生活比没有挑战更痛苦!

1月19日,通过支付定扫码,我支付了300元的学习保证金,在旧同中王瑞丽老师的帮助下,填写了选课申请表。为了防止不被录用,我又再次以新学员的身份,发送了阅读成长史。

如今,我已重新加入新教育网师学院,开始学习《给教师的建议》课程。

我想到,毕业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将与一群优秀的教师共同度过生命中一做段充实有意义的教育生活。

刚才在网上观看一段郝晓东老师给大学生的一场讲座《书写生命传奇,阅读如何改变了我》。

郝老师讲到自己跟随新教育近十年,遇到高人魏智渊、干国祥、朱永新等老师,用知性阅读方式穿越根本书籍,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花大量时间投入自我成长,一路成长,一路成熟。

我不正缺乏他这种坚守执著的精神吗

这里,我还找到很多之前认识的教师朋友,安阳的张凤娥教师、许昌的赵建岳老师,以及来自我县的更多的老师们。

我努力调整心态,以全新的自我,开始重新出发,在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上,继续成长,成长发展。

我知道,前方的路,可能不会平坦,但我相信,自己选择的路,爬着也要走到底的道理。

重新参加网师学习,不为名利,不为荣誉, 只为自己心中那份对教育的热爱,只为自己不能释怀的教育情缘。

前方的路,会很坎坷,但我相信,只要坚持,只有收获,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只要上路,就会遇到心中的盛典!

新一年,加油!

新教育的定义概念:

1.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寻求最适宜的方式,对多样性做出回应,并在差别中学习的过程;

2.通过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力,以解决问题;

3.它包括孩子有权力上学、表达想法、体验高质量学习,并获得宝贵的学习成果;

4.它意味着我们有道德上的责任,给那些可能被边缘化或排斥出学校,或只能获得较差学习成果的学生以优先权

新教育,意在使教育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传统意义上讲,新教育的概念仅限于满足拥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然而,这一概念正在不断发展成一种理念:不管其文化和/或社会背景不同,能力存在差异,但儿童和青少年应拥有平等学习机会。

新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理解并确保多样性(教育体系、学校和教师主要对学生的期望和需求做出反馈);(2)与其它社会政策紧密协调,提供接受同类教育和课程框架有效、平等的途径。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向全民提供公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

(1)教育将人类共有的、国家及地方关注的问题和责任融合起来,使它们协调一致,从而为民主公民(意识到、知道并实践各种价值观。

(2)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经济和社会政策,将公平与竞争、平等与质量视为互补的概念,努力为更大的幸福创造条件和机会。

(3)教育创造、推动各种条件,从长远来看,可减少贫困和边缘性,强调其明显的预防性。

(4)教育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因素。全球化的世界从机遇中受益,不断克服障碍,教育从中可促进各国社会合理、积极、明智、富有成效的融合。

(5)教育作为一种方式,通过分享共同的价值观和框架,制定旨在消除不平等,性别、种族、移民、经济、社会和文化差异的政策和项目,从而有助于文化与社会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6543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