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水蛇腰汪曾祺2015.12

邂逅·水蛇腰汪曾祺2015.12,第1张

我读汪曾祺

汪曾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身上士大夫精神的体现,在于儒道互补,水乳交融。富家死那个,在他那里不是治国平天下的轰轰烈烈,而是对有情人间的拥抱。孔子在他眼里,不是圣,而是“很有人情的人”“一个很有性格活生生的人”。他生活在人间烟火之中,对世俗生活保持浓烈的兴趣。

无论环境怎样,他始终不忘品味生活。无论世界怎样变迁,他始终怀着一颗温柔敦厚的慈悲之心,用悲悯的情怀观照着大千世界。

其人,其文,都融入了“士大夫”精神。

一、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1920年3月5日,汪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的一个旧式地主家庭。

1958年,他被划成右派,下放到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4年。一段时间里,他的任务是画马铃薯图谱,每天一个人独自对着各式各样的马铃薯,画了又画。画完后,他将马铃薯烤熟,吃了。这世界上,恐怕没有谁像他那样,吃了那么多种类的马铃薯。

二、一种调子,一种温度

三、春初新韭,秋末晚菘

汪曾祺的散文于平淡含蓄中流溢着一种雅韵,一种隽永的天真。

“十月,我们有别的农活。我们要去割稻子。葡萄,你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着吧。”

他的小说,带有浓浓的散文化特色。不注重情节,不注重故事,注重意境,注重情感和意绪,注重内在的气韵,结构自然得没有丝毫人为的章法与痕迹。有人曾说,他的小说就是一篇篇抻长了的散文,是诗化小说。

复仇

蜜在罐里,他坐在榻上。但他充满了蜜的感觉,浓,稠。他嗓子里并不泛出酸味。他的胃口很好。他一生没有呕吐过几回。一生,一生该是多久呀?我这是一生了么?没有关系,这是个很普通的口头语。

这蜂蜜——他想起来的时候一路听见蜜蜂叫。是的,有蜜蜂。蜜蜂真不少(叫得一座山都浮动了起来)。现在,残余的声音还在他的耳朵里。从这里开始了我今天的晚上,而明天又从这里接连下去。人生真是说不清。他忽然觉得这是秋天,从蜜蜂的声音里。从声音里他感到一身轻爽。不错,普天下此刻写满了一个“秋”。他想象和尚去找蜂蜜。一大片山花。和尚站在一片花的前面,实在是好看极了,和尚摘花。大殿上的铜钵里有花,开得正好,冉冉的,像是从钵里升起一蓬雾。他喜欢这个和尚。

多少日子以来,他向上,又向上;升高,降低一点,又升得更高。他爬的山太多了。山越来越高,山头和山头挤得越来越紧。路越来越小,也越来越模糊。他仿佛看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人,向前倾侧着身体,一步一步,在苍青赭赤之间的一条微微的白道上走。低头,又抬头。看看天,又看看路。路像一条长线,无穷无尽地向前面画过去。云过来,他在影子里;云过去,他亮了。他的衣裾上沾了蒲公英的绒絮,他带它们到远方去。有时一开眼,一只鹰掠过他的视野。山把所有的变化都留在身上,于是显得亘古不变。他想:山呀,你们走得越来越快,我可能只是一个劲地这样走。及至走进那个村子,他向上一看,决定上山借宿一宵,明天该折回去了。这是一条线的尽头了,再往前没有路了。

鱼呀,活在多高的水里,你还是不睡?

烛火什么时候灭了。是他吹熄的?

他包在无边的夜的中心,像一枚果仁包在果核里。

老和尚敲着磬。

水上的梦是漂浮的。山里的梦挣扎着飞出去。

他累了,像一根长线似的落在地上。

和尚,你敲磬,谁也不能把你的磬的声音收集起来吧?你的禅房里住过多少客人?我在这里过了我的一夜。我过了各色的夜。我这一夜算在所有的夜的里面,还是把它当作各种夜之外的一个夜呢?好了,太阳一出,就是白天。明天我要走。

太阳晒着港口,把盐味敷到坞边的杨树的叶片上。海是绿的,腥的。

一只不知名的大果子,有头颅那样大,正在腐烂。

贝壳在沙粒里逐渐变成石灰。

浪花的白沫上飞着一只鸟,仅仅一只。太阳落下去了。

黄昏的光映在多少人额头上,在他们的额头上涂了一半金。

人看远处如烟。

自在烟里,看帆篷远去。

你经过了哪里,将去到哪里?你,一个小小的人,向前倾侧着身体,在黄青赭赤之间的一条微微的白道上走着。你是否为自己所感动?

庙与僧

忧郁症

死了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被誉为“抒情的人文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学者,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建树,对戏剧、民间文艺也有深入研究,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北京文艺等。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靖中学。1939年夏,他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并以第一志愿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文联主办的羊舍一夕主编。1961年冬天,羊舍的夜晚是用毛笔写的。1963年,异秉正式出版。1981年1月雨花出版。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时30分,因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关于汪曾祺旅游景点:汪曾祺纪念馆、汪曾祺文学馆、汪曾祺故居。

人的生命

学习经历

1925年,汪曾祺进入高邮县第五小学幼儿园。1926年秋,汪曾祺进入县城第五小学。

1932年秋,汪曾祺小学毕业,考入高邮县初级中学。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京中学读高中。

1937年日军占领江南,江北告急。正在读高二的汪曾祺不得不告别南京中学,转学到淮安中学、私立扬州中学、盐城临时中学。这些学校的教学秩序被战争打乱了。汪曾祺勉强读完中学。战后,汪曾祺随祖父和父亲在离高邮城稍远的一个村子里的一个小修道院里避难了半年。他在小说受戒里描述了这个修道院。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并以第一志愿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大学期间,汪曾祺和同学在校园里创办了文聚杂志,不断在杂志上发表诗歌和小说。

解放前夕

1944年,为了谋生,汪曾祺在昆明北郊坎农基由联大学生办的中国建设中学当老师。在从教的两年时间里,汪曾祺写了小说小学校的钟声,重写了小说复仇。经沈从文推荐,发表在郑振铎主办的文艺复兴杂志上。除此之外,他还写了职业,落魄,老鲁等小说。在此期间,汪曾祺认识了中国建设中学教师石,并确立了恋爱关系。

1946年秋,汪曾祺从昆明到上海。经李健吾介绍,他在私立致远中学当了两年老师,直到1948年初春离开。期间写了鸡鸭名家,戴车匠等小说。

1948年初春,汪曾祺离开上海前往北京,与北京大学外语系助教石会合,暂时留在北京大学。失业六个月后,我在北京历史博物馆找到了一份工作。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3月,汪曾祺报名参加“四野”南下工作组,被留在武汉接管文教单位,后被派到第二女子中学任副教导主任一年。

1949年4月,汪曾祺的第一部小说集邂逅集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书之一,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汪曾祺早期的八部作品:复仇、老鲁、艺术家、戴车匠、落魄、07000。五月,嫁给了史。

解放时期

1950年,北京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W

1958年夏,被划为右派,分配到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

1960年,汪曾祺被摘掉右派帽子,结束劳动,暂时留在农科所协助工作。

1961年春,农科所请汪曾祺在固原马铃薯研究站绘制了一套马铃薯图谱。不幸的是,手稿在文革中被毁。

1961年冬天,囚犯是用毛笔写的。年底,汪曾祺调任北京京剧团担任编剧。

1963年,鸡鸭名家正式出版。这是汪曾祺的第二本作品集。

1964年汪曾祺等人根据沪剧邂逅改编的同名京剧,由北京京剧团演出。党和国家***、朱德、董等观看并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对演出的成功表示祝贺。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不久,汪曾祺因右倾问题被关进牛棚,但1968年很快被解放。

1970年5月21日,汪曾祺因为对京剧北京文艺的修订和加工做出了贡献,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大门。

晚年

1977年发表民间文学论文范进中举,这是汪曾祺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部作品。

1978年12月,中国***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汪曾祺深受鼓舞,创作热情逐渐高涨。

1979年,小说民间文学出版于第11期羊舍一夕,这是汪曾祺文革后发表的第一部小说。

1980年羊舍的夜晚小说发表在芦荡火种十月号。

1981年1月沙家浜出版。4月花儿的格律发表于骑兵列传。这一年,汪曾祺的优秀作品不断出版,小说创作日趋活跃。10月,应高邮县人民政府邀请,汪曾祺时隔多年回到家乡访问。

1982年,汪曾祺新作继续。1983年,汪曾祺的创作更加活跃,发表了近20篇小说、散文、评论等。全国各地。

1985年在年初结束的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理事。

1987年2月26日,汪曾祺在北京入党。4月16日,汪曾祺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云南。10月,汪曾祺应安吉尔和聂华苓的邀请,赴美参加为期三个多月的国际写作活动。

1988年,没有新的小说,偶尔发表一些散文随笔。

1989年1月,人民文学与台北受戒同步行动,发行汪曾祺作品专辑。

1990年2月24日汪曾祺写散文北京文学。

1991年5月,异秉由作家出版社再版。

1992年4月,散文集雨花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

1993年6月,以家乡高邮为背景的小说集大淖记事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5年春,应台湾省北京文学邀请,汪曾祺赴台参加“两岸三边文学研讨会”。

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时30分,因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7岁。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县人。从小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1930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他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几个作品集。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他与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

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必然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影响”。儒、道、佛三家,“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不过,“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这是他艺术追求的方向,也是他小说的灵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7610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