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和戏子哪个地位高

将军和戏子哪个地位高,第1张

将军。

根据中国历史,无论在任何朝代,将军戏子的地位没有可比性,一定是将军高的。将军一般是高级军事将领的统称,不同朝代、国家其具体指代不同:中国古代常作为高级武官、军政官员的职位甚至是爵号;近现代,多用于称呼军队中的将级军官。而戏子是指古代戏曲演员和现在从事表演行业的艺人。从地位上看天差地别,一个是官而一个是民,甚至在某些朝代戏子被人所不齿。

无论做什么,只要能善其身,甚至还能为广大人民谋一定福利的人都该受到尊敬,而不是看其职业,将军若能保家卫国,维护治安,不欺压百姓,那么就该值得尊敬,而一个戏子若能爱岗敬业,其作品很优秀,要么发人深思,要么给悲伤的人带来欢乐,也该值得尊敬。

我擅自揣测一下你问这个问题的初衷,应该就是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中,金钱分配太不均衡,导致很多人只知戏子,不知英雄。主要原因,我个人认为就是现在这些戏子(当然只是一些有名的),拿的报酬远远超过了其社会贡献,这确实是当今时代的诟病之一。

前段时间看到一位将军去世的消息,下方留言的少之又少。而某明星公布恋情的信息则是直接导致微博平台瘫痪了两小时,这足以说明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事实依据的。首先职业不同,前者由于关乎国家安全问题,其保密性的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对于这方面的宣传在新闻上是少之又少的;

而演员则是不同,他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出现在大家眼前,而且是与社会相沟通的。而针对眼下的民众群体来说,追星是一种潮流了,感觉不追星就更不上这个时代。所以,价值取向在此时则是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而作为媒体来说,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他们肯定是勤抓大众眼球的。于是乎,一篇篇关于明星演唱或绯闻的事件就在新闻上铺天盖地的展开宣传,这种泛滥的宣传极大地吸引了群众眼球,而那些为祖国默默付出的人则完全沉浸在这些明星事件的宣传之下,这亦是社会的悲哀之景。

作为普通大众的一员,眼前事才是实在事。前面也提到过了,为祖国贡献的人大多宣传力度小,并且在这个和平年代来说,似乎他们的重要性并不是很大,因为他们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并且无法与之接触,然后就形成了这种观念。而演员就不是如此了。

所以导致“将军坟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这一常态,不是将军能够决定的,也不是演员决定的,是职业的特殊性、媒体的宣传性、以及普通大众的价值取向性所决定的。如果我们的媒体有取向性的报道,而大众有理性的思想去对待,这种“无人问、天下知”的情形应有所转变。

 在新中国首次授衔的开国将军中,上将王平、中将王宗槐、少将易耀彩,他们的夫人分别是范家三姐妹:大姐范景新、二姐范景明以及叔伯妹妹范景阳。他们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以坚毅、勇敢和忠贞,谱写了战火中的感人恋曲。

 几十年以来,三位将军和范家三姐妹一直守口如瓶,致使他们极具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鲜为人知。如今三位将军已先后离世,他们的烽火情缘被断断续续回忆起来,风雨人生中的信念与坚持,让人感慨感动。

 抗战风云中的范家三姐妹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八路军一一五师进入河北阜平建立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范家是该地区远近闻名的抗日大家庭:父亲范成儿是村委会第一任主任,二叔范茂如是基层交通站站长,五叔范颖高也是地下党员。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范家儿女先后走上革命道路。

data-filtered="filtered" 1952年,范景新(中)、范景明(右)、范景阳(左)合影

 大姐范景新刚从阜平简易师范学校毕业担任了阜平县动委会一区妇女主任,二妹范景明和二叔范茂如的女儿范景阳先后报名参加三分区冲锋剧社被录取,成为八路军文艺战士。晋察冀边区出现了引人注目的范家三姐妹:大姐范景新,性格沉稳,年龄和资历均数第一,人称“老范”;二姐范景明,人称“二范”;叔伯妹妹范景阳自然成了“小范”。

 王平,范景新:抗战时期的烽火情缘

 大姐范景新一参加革命,便担任了阜平县动委会一区妇女主任。在战火中,范景新与老红军王平结为伉俪。王平1907年生于湖北阳新三溪口镇贫苦农民家,1930年参加红军时名叫王惟允,当时的连长余钧是广东人,每次点名时念不准“惟允”两个字,总喊“王翁翁”,惹得大家大笑。于是王平便改名“王明”。

data-filtered="filtered" 王平上将

 1936年,王平红军大学毕业,到新岗位工作前和贺晋年去见毛主席,向毛主席报告说:“主席,我要改名。”毛主席风趣地说:“王明这个名字很好嘛,国际代表啊!”王平不好意思地说:“别人老拿我开玩笑。所以,我要求改名!”毛主席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命令贺晋年任二十七军军长,王平任二十七军政委。”从此,“王明”正式改名为“王平”。

 1941年秋,晋察冀反“扫荡”战事频繁,时任三分区妇女主任的范景新到二妹范景明所在的完县检查工作。那时,范景新生孩子才两个月,全身浮肿,进屋后没解下背包,也没喝口水,就对范景明说:“鬼子的进攻迫在眉睫,分区领导要求各村迅速做好迎战准备。我这次来主要检查坚壁清野的落实情况。这场大战,我们可能会丢失好些村庄,但粮食、棉花、衣物等决不能落到鬼子手里!”

data-filtered="filtered" 1950年王平和夫人范景新在张家口

 农历八月十五的前一天,范景新和范景明带着两名妇女干部跑了4个村庄,落实完坚壁工作后,夜色已晚,她们只得在村里借宿,准备明天继续朝前走。

 范景新随身的背包是一条军毯,这是丈夫王平最心爱的宝贝。长征途中,王平背着它走过了万水千山,既当被又当衣,抵挡了一路风寒。这次妻子去完县,王平让她把军毯带上,这出于他对战争复杂情况的深切了解,也是对妻子的深情关爱。瑟瑟秋雨中,被毁的村庄废墟中还冒着硝烟,她们钻进一处残破的土屋,找来两捆麦秸铺在地上,四人挤在一起,靠着这条旧军毯过了一夜。

 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大姐范景新始终不愿公开宣扬她和王平将军的爱情故事,所以直到今天,关于这对走过战火硝烟的金婚夫妻的传奇经历,仍然很少为世人所知。

 王宗槐、范景明:延安窑洞里走出的金婚夫妻

 王宗槐与二姐范景明原本互不相识,能走到一起全是大姐范景新和姐夫王平的功劳。

data-filtered="filtered" 王宗槐中将

 1941年,26岁的王宗槐由晋察冀军区组织部长调往三分区任政治部主任。报到后,分区政委王平谈完工作就靠上前神秘地说:“给你介绍个对象吧,我爱人范景新有个妹妹,叫范景明,是党员,19岁,人聪明,长得也好,原是分区冲锋剧社演员,现在白求恩医科学校学习,你们抽空认识认识吧?”由于过去别人为自己介绍过好几个对象都不成功,王宗槐没把王平说的话放在心上,笑笑应付了过去。

 偏偏王平做事极认真,他见王宗槐没反对,便回去和范景新开始张罗起王宗槐与范景明见面的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学校放假,范景明蹦蹦跳跳地来到姐姐家。刚进门,就看见一位青年正坐在堂屋里和姐夫说着话。性格活泼的范景明伸了伸舌头,做个鬼脸,就闪进里屋。

 王宗槐知道王平要自己来他家是见范景明,他心想:“只要我来了,最后不成就怪不得我了。”出人意料是当王宗槐看见浑身散发着青春气息的范景明时,先前的不经意荡然无存,他变得局促而害羞,向来滔滔不绝的他竟失语了……

data-filtered="filtered" 王宗槐与夫人范景明

 这边大姐范景新轻声问妹妹:“看见了吗?他就是王宗槐同志,怎么样?”范景明回答:“长相尚可,但太拘谨,可敬不可亲。”范景新劝导妹妹:“看人不能只看外表,热水袋起先热得烫手,过不多会儿就凉了。热水瓶就不一样,外冷内热,热劲长,比热水袋要强几十倍呢!”另一边王平则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点拨王宗槐说:“心里有想法,就大胆表达出来,不要像个木头似的,要活泼点儿……”

 王平夫妇还给范景明讲了个故事,那是1941年秋季反“扫荡”后,上级要晋察冀军区组织部上报一份营以上干部名册。当时部队没有档案,也无资料可查,怎么办?只见王宗槐拿出笔,完全凭记忆,把军区司、政、供、卫机关及直属队营以上干部,按编制序列列出名单,总计近2000名,最后上报的数字与实际人数一个不差!军区领导表扬王宗槐:“神了!真是部队的‘活辞典’啊!”听了故事,范景明被打动了。

 再见面时,王宗槐充分发挥做政治工作的特长,向范景明谈起红军时期的政治工作,还讲述了自己登台演戏的历史,讲起自己在小歌剧《红军义务劳动日》里扮演过红军战士,在《小放牛》里男扮女装演过小姑娘……说着说着,王宗槐还唱起来:“桃花红,李花白,杏子花儿开。只见那边牧童来。头戴斗篷,身穿蓑衣,脚穿草鞋,手拿短笛吹起来。叫声牧童你过来,你呀可知道,《 宣言》谁起草,十月革命谁领导?”这还不算完,王宗槐接着又改变音调唱起《兴国山歌》,把范景明逗得直笑,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拨动了双方心中最敏感的那根弦。

data-filtered="filtered" 王宗槐中将与夫人范景明少校

 正当王宗槐与范景明感情日渐发展,白求恩医校却迁址了,范景明随校从唐县葛公村迁到树沟大台村。1942年夏天,王宗槐又调到四分区任副政委。这样一来,两人隔山隔水,只能靠书信交流。

 每当反“扫荡”一结束,王宗槐的信就来了,总会询问范景明生活有何困难,还教给她许多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医校生活很艰苦,烧的柴火、吃的粮食都要靠师生到很远的封锁线上去背,一不小心就会跌下山沟,范景明身为班长,脏活累活苦活自然冲在前。王宗槐便写信向她传授背粮背柴的省劲办法:将背负物重心抬高,紧贴后背。范景明一试果然管用。学校没有固定食堂,师生们冬天也要在野地露天就餐,王宗槐告诉范景明跟别人身挨身地蹲成小圆圈儿挡风沙……范景明一一照办果然管用,“这个人的心好细呀!”

 范景明的心中慢慢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书信往来一年多,双方情投意合,可学校明文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准结婚。当时王宗槐已27岁,但他知道范景明非常珍惜在医校学习的机会,于是多次安慰范景明不要有思想负担,他会等到她毕业。

 王宗槐的理解与支持令范景明感动,学习也更刻苦。1944年初,范景明毕业了,眼看可以完婚了,可王宗槐却奉命去了千里之外的延安,为准备参加党的七大进行为期一年半的集中学习。

 此时中央军委决定调晋察冀教导二旅西进,姐夫王平便让范景明随他们去延安。从阜平到延安,途中要经过好几个县的沦陷区,还要通过同蒲铁路封锁线,范景明骑着一匹骡子,跟着教导二旅旅部顺利通过五台、崞县和代县,来到了离同蒲铁路不远的宁武一带。这天上午,教二旅准备越过封锁线时被日军发现,遭到猛烈攻击。范景明骑着骡子走进河谷的泥沼地段时,一粒子弹打飞大棉帽,她一摸脑袋没血,不禁自言自语道:“还好,脑袋保住了。”她抬头看看四周,只见好几个战士都牺牲了。凭经验范景明意识到,在敌人的火力下趟河,不是被打死也会被冻死。因此,范景明就骑着骡子往右前方的小桥下跑去。渐渐听不到枪声了,范景明在狼群出没的荒山野岭上,熬过了寒冷饥饿的漫漫长夜,第二天黄昏终于追上了正在岢岚东部的一处山沟里埋锅做饭的教二旅后尾分队。

 一个月后,在晋察冀军区十分区参谋长肖新槐帮助下,范景明从绥德到达延安,与王宗槐相聚了。王宗槐听范景明诉说这段时间的经历,3个多月里范景明行程千里,有艰辛、有险遇,然而不变的却是对爱的信念与执著……

 1944年6月26日,是王宗槐和范景明在一孔8平方米窑洞里结婚了。前来道喜的人络绎不绝,由于新房太小,大家只得分批进去向这对新人祝福。

 邓颖超、钱瑛、帅孟奇、李伯钊四位大姐一进窑洞就笑说:“我们没有被面衣服做贺礼,送你们四句话,叫作‘互爱互敬,互勉互励,互信互谅,互让互慰’。”众人纷纷叫好。郭化若趁兴打开条幅:“得其所哉,得其所哉。”粟裕、陈锡联、王敏珍、赵盛荣也拿出四人联名的赠联:“清凉山下延河畔,景秀春明槐荫间,生产学习练武艺,亲亲爱爱庆丰年。”这幅赠联将新郎新娘的名字巧妙地糅了进去,再次赢得喝彩。

 陈赓、王树声、陈再道和谢扶民送的贺诗是很有意思的,他们将当时延安颇为流行的一出怕老婆的小戏《背板凳》的意思写进去:“干大事业,背小板凳,两全其美,乐在其中。”诗一读完,所有人都笑得前仰后合,王宗槐笑着对范景明说:“要注意呀,‘背小板凳’的事我坚决不干!”一番话把范景明弄了个大红脸。

 道喜的人散去后,王宗槐和范景明便坐下来整理赠诗赠联,两人一数整整65幅,这可是比任何金银首饰都要珍贵的礼物啊!可是在人背马驮的战争年代中要妥善保管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两口子一商量,便把题诗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第二天一早,两口子决定放弃三天婚假,奔赴各自的学习和工作岗位……

 解放战争刚开始,王宗槐夫妇有了第一个女儿贝贝。一年后,二女儿 又呱呱坠地。由于战事繁忙,范景明就将 抱到阜平广安村一个老乡家里去寄养,整整一年王宗槐夫妇都没见过 。

 一次王宗槐途经广安村决定去老乡家看看。主人不在,只见猪圈边一块破草席上躺着一个干瘦的小女孩,双手抱着个生茄子乱啃。王宗槐抱起小女孩,突然发现女孩肚兜上有个“王”字,心碎了,这不是范景明绣的吗?难道这是女儿 吗?他心疼地掏出手帕打算给女儿擦擦脸,这时警卫员走了过来,部队要出发了,他咬咬牙放下孩子,上马登程……

 艰苦的环境、清贫的生活没能压垮王宗槐夫妇,他们走过了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设时期,还携手走进改革开放的新时代。1984年1月29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当年的老战士举办新春茶话会,大伙把王宗槐、范景明推拥到会场前排。当有人半开玩笑地问王宗槐是不是“背板凳”时,范景明笑答:“我们是按邓大姐说的那样,互爱互敬、互勉互励、互信互谅、互让互慰地生活了40年!”

 易耀彩、范景阳:当年“分配婚”风雨四十载

 看到两个姐姐都参加了革命,叔伯妹妹范景阳忍不住央求:“我也要当八路军,带我去吧!”

data-filtered="filtered" 易耀彩少将

 1938年春,三分区冲锋剧社社长霍嘉霖骑着马来阜平招演员,大姐和二姐就把景阳带到剧社所在地唐县史家沟村报名应试。社长霍嘉霖问道:“你会什么呀?”景阳说,会扭秧歌,还能上台唱歌,说着便扭起来,两位姐姐在旁边有节奏地为她拍巴掌,歌还没唱完,霍社长就拍板:“扭得不错,进舞蹈班吧!”从此,范景明成了一名八路军的文艺战士。

 两年后鬼子的进攻越来越嚣张,晋察冀军民伤亡惨重。由于敌后需要大量医务人员,范景阳和二姐范景明响应聂荣臻司令员的号召,成了白求恩医科学校的学员。二姐在军医班学军医,妹妹在药剂班学司药,之后调到晋察冀第五军分区司令部门诊部下设的休养一连当实习司药。

 范景阳下连不久的一天晚上,休养一连的张医生对她说:“组织上找我谈话啦,让我去见易参谋长。今晚你陪我去!”范景阳只得陪张医生走进五分区参谋长易耀彩的宿舍。第二天易耀彩找到邓华司令员说:“昨天见面了,张医生就算了吧,陪她来的那个挺好!”不出一个月,分区组织科长肖时任找范景阳谈话:“你家的情况调查了,锄奸科长臧智亲自调查的,没问题,合格了,准备结婚吧!”

 “跟谁结婚?”范景阳莫名其妙。“还用问吗?参谋长易耀彩呀!他看上你啦!”

data-filtered="filtered" 小妹范景阳和易耀彩少将

 范景阳觉得易耀彩人不错,但结婚太突然了,建议“恋爱一段再说”。“打仗呀,哪有闲工夫?一般人先恋爱后结婚,你带头来他个先结婚后恋爱吧!”肖科长这番话在官兵中传开了,易耀彩、范景阳便成了“先结婚后恋爱”的“典型”。

 一顿稍丰盛的晚餐后,他俩入了洞房,易耀彩向范景阳介绍了自己的经历。易耀彩是江西泰和人,1916年生,1930年参加红军。父亲易宇爽系县苏维埃干部,被敌人杀害抛尸赣江。母亲是县苏维埃妇女干部,革命低潮时亦被杀害。14岁那年,易耀彩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2年春,易耀彩由第五军分区调往第四军分区任参谋长,范景阳随之调任,成了四分区司令部机关门诊部司药。他们的老上级邓华也调到四分区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 区委书记。四分区所辖地区盛产粮食。1943年5月,麦子熟了。鬼子为了获取粮食,向四分区疯狂进攻。邓华司令员、易耀彩参谋长等深入第一线,组织部队歼灭敌人。鬼子利用分区机关兵力空虚之机,向分区司令部所在地平山县寨北乡滚龙沟发起攻击。

 为避免损失,分区机关在无兵力保护的情况下向山上转移。这时,范景阳的长子刚两个月,爱哭。为了不把鬼子引过来,她对大伙说:“大家不要为难,我马上离开,到河那边去,万一被鬼子碰上,我有勃朗宁(德国造小手枪),只有三发子弹,头一发打死孩子,第二发让鬼子抵命,第三发留给自己,决不当俘虏!”说完抱着孩子向河西岸的大山走去。

 门诊部的江医生追上来说:“我陪你去,正好三发子弹,第三发归我啦!”范景阳不依,江医生抢过那只随身携带的小包袱在前开路了。

 大约走了两个多小时,她们找到一个隐蔽的山洞。正好,孩子睡着了,她们在洞子里铺了些干草把孩子放上去,两人便坐在山洞里聊上了。就这样,她们从晌午一直等到日薄西山,未见鬼子踪影,便回到了滚龙沟。

 由于分区军民紧密配合,仅用三天就使全区麦子颗粒归仓。分区召开祝捷大会的前一天,易耀彩吹着口琴进了家门,喜不自禁地把孩子举过头顶,说:“可喜可贺,我们的儿子闯过了人生第一道难关!”

 1990年10月3日,离休后的易耀彩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了人间,终年74岁。他和景阳婚龄49年半,以虚岁计,也算是一对金婚夫妇。

“将军墓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正常,太正常了。如果反过来,倒成了病态了。有质疑的,我只能说,大概是既不懂将军,又不懂戏子。首先一个问题:将军和戏子都怎么安身立命?将军,是带兵打仗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于统帅指挥能力,在于提高战斗力的能力。把部队带好,把战斗力提升上去,乃至最后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这就算是干到位了。名望本来就是随着事业的成功而来的副产品。而且,将军这工作,评判起来还是要些专业水平的。得由上级牵头,和专家一起专门测评,甚至要拉到朱日和去拉开阵势搞一下,才能得出将军水平的高低。所以,将军的心思应该放在业务上,就算真的很厉害,正常情况下,名声也应该限定在军队内部。只有功勋极为卓著,或出于宣传考虑,将军才会“名扬天下”,才会人尽皆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7721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