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和孔乙己有什么共同点 不同点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和孔乙己有什么共同点 不同点,第1张

孔乙己和范进都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都是受封建文化毒害的读书人,都是不会营生的牺牲品。但作为两个形象,他们之间存在着更多的差别。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清高和自卑的比较 孔乙己虽然未曾进学,却颇有几分清高,喜欢孤芳自赏。孔乙己虽然饿得脸色青白,却始终不肯脱下又破又脏的长衫,对自己认识几个无用的废字沾沾自喜,甚至以自己是个读书人而自命不凡,别人取笑他时,他还要强辩几句:“你怎么这么凭空污人清白……”,当别人问他“当真认识字么?”他却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同时,他还固守“君子固穷”的道德理念。以上诸多分析都可以说明孔乙己自视清高。 而范进却懦弱猥琐,甘受屈辱,自卑自贱。他惧怕胡屠夫,无端遭受辱骂,却连连说道:“岳父见教的是”。在向胡屠夫借盘缠时,被胡屠夫一口淬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却只能忍气吞声、卑怯畏缩。范进的自卑自贱的性格在随着他考中举人的进程中逐渐减弱,这也只是针对胡屠夫、众邻居等一切地位比他低的人而言。我们可以推断,在高官面前,范进仍然会是一幅卑怯畏缩的奴才嘴脸。 孔乙己的清高使他不能正确地认清自己,把自己的缺点当作宝贝,并固守不变,最终造成了自己的悲剧人生。而范进则只记住了八股文章,并钻入了牛角尖中,在自卑自贱中苟喘,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腐儒的代名词。 2、迂腐和圆滑的对比 孔乙己是迂腐的,这主要表现在他的话语之中。孔乙己的语言是很有特色的,动辄“之乎者也”。在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时,他有一句经典的话:“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陈腐的语言便是迂腐的性格的表现。孔乙己抱着过时的陈腐的观念不放,生活在一个激昂不安却已前进的社会里,难免不会显出他的迂腐可笑。孔乙己已成为一个典型的抱残守缺的形象。 与之相对的范进却表现出了圆滑的性格,范进的这一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与张乡绅的交往中。当范进中举之后,张乡绅前来攀附,说了这么一番话:“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范进的回答是:“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其实范进明智张乡绅的攀附之词是无稽之谈,却以一句“幸得出老先生门下”给予了认同。这正是范进世故圆滑的表现。这在范进以后的行事中仍然随处可见。 孔乙己的迂腐是腐朽理念的表现,也是自抬身份的行为。而从范进的圆滑中可见他城府颇深,谙熟官场陋习。 3、善良和虚伪的对比 孔乙己虽然有诸多缺点,然而这个人的性格却有善良的一面。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他给孩子们分茴香豆这一情节中看得出来。对于一个穷困潦倒的人,仍然从自己的碗中分出不多的一部分茴香豆,如果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决难有这样的行为。另外,他教小伙计写字也是出于真心实意。 范进的表现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当范进在胡屠夫受银假作谦让时,明知从此再不会要他接济,却说了这么一句话:“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这就充分说明范进是虚伪的、狡诈的。这一性格仍然贯穿他的一生。在他母亲死后,一次与张乡绅到高要县打秋风,在宴席上不肯用银镶杯箸,以证明他对母亲的“孝顺”,却在燕窝碗里拣出一个大虾元仁子送到嘴里。这恰恰说明他是虚伪的。 孔乙己的善良为自己赢得了同情,而范进的虚伪则招来了指责。 4、自我安慰和脆弱神经的对比 孔乙己的一生是可悲的而又可怜的。其原因在于他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他的穷困潦倒的苦相,正是他精神无所寄托的表现。在这种状态下,他只能退回到心灵深处的自我安慰中去,并在盲目的自命不凡和别人的取笑声中自我解嘲,释放心灵深处的压力。当然他将一事无成,最终在贫困中死去。这是来自心灵深处的自我否定,也是自我价值的彻底崩溃后的结果。 范进在科举考试中屡考屡败,心灵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考试失败一次,压力就膨胀一倍,一旦侥幸成功,这一事实强烈地刺激了他的神经,当下意识的痛苦一旦解脱,他就完全失掉全部精神。才会出现那种疯癫的状态。这说明范进的神经是脆弱的,精神是麻木的。 孔乙己和范进是两种性格截然不同的人,这与两个人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假想,孔乙己在爬出了鲁镇的酒家不久之后,遇见了刚刚中举的范进。演绎了两个在封建科举制度下饱受迫害,命运却大不相同的人的相遇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

孔乙己遇见范进

晚清·秋·鲁镇

集市上车水马龙,来来往往的人川流不息。孔乙己倚在道边一棵大树下,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树上的叶子一片片地飘落,他便一声声叹息。偶尔跑来几个孩子,好奇地看着孔乙己折断的腿,孔乙己便会笑笑说:“莫奇怪,跌断,跌……”孩子听懂他在说什么,便一哄而散了。

“孔乙己!我可找到你了!”街对面跑来了一个乞丐打扮的人。“孔乙己,告诉你啊,听说一会儿广东乡试的范举人要路过我们鲁镇集市,兄弟们能大赚啦!”孔乙己笑笑便转过头去,说:“读书怎能落得乞丐一般?那种事情做不得。”“你这老头子,给你指个发财的机会你不去做,饿死你活该。”说罢,拿乞丐变走了。孔乙己只是叹气。

“范举人路过此地,闲杂人等一律闪开!”一个身材矮小的男子一边跑一边喊。身后,是八抬大轿,十多个随行的侍从,五六匹马上驮着大大小小的箱子、布匹、礼盒。那场面,恐怕在这小小的镇子上从没有人见过。正在这时,一群乞丐跑到了路中间,挥舞着手中的棍子,范举人的“大部队”不得不停了下来。“怎么了?”轿子中的范举人高声说道。“回范老爷,一群不知从那儿跑来的要饭的挡在了前面。”一个小侍从冲着轿子说道。只见轿子前的布帘被轻轻掀起,伸出一只手,手中是大大小小的铜钱,拿手一挥,足有二三十个大铜钱噼里啪啦掉了一地,乞丐们一哄而上,纷纷去抢地上的铜钱。范举人轻轻撩起旁边的小窗帘,一边看着他们抢钱的样子,以便哈哈大笑。这时,他看见街边大树下依着一个断了腿的老头,那老头也伸长了脖子去看地上的铜钱,范举人又掏出五个铜子,递给娇外的随从,示意将铜子送给那个老头。

“拿着,范举人赏你的。“孔乙己看着这五个圆圆的铜子,伸出一只布满老茧的手,接过铜钱。握着五个铜子的孔乙己嘴里还不停地嘟囔道:”读书人,不能和乞丐一样……”

秋风带走了树上最后一片叶子,范举人大轿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鲁镇及集市的尽头。只有孔乙己拿着铜钱,还不停地说:“读书人的事…不能和乞丐一样…不能……”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历史进入了一个极不寻常的时代。

  真是无巧不成书,孔乙己和胡屠户同坐在一辆黄包车上。

  孔乙己自从欠下咸亨酒店十九文钱以后,虽是无力偿还,但心中老是常常自责,读书人能不讲信用么?但苦于唉家乞讨,无力偿还,多少年未敢在鲁镇露过面,还在时过境迁,他远房一个亲戚的儿子在鲁镇当上了工商局长,时常接济他一点钱以享晚年,这次又特地接他到鲁镇重游,他爽快的答应了,为的是了却他人生中未了的事,到咸亨酒店去还清这十九个钱,于是坐上了黄包车,车夫不顾暑期逼人,拉着车在大街小巷中穿游走到肉食摊位前被人拦住了,要搭黄包车去咸亨酒店小酌,此人就是胡屠户。胡屠户胖胖的肥大身体压的黄包车侄扭侄扭地响,车夫拉得格外吃力,车过警察岗不远处,只听得胡屠户在车内跺着脚叫停车,车夫不敢停车怕罚款,这时只听得车内大骂,再不停车,看老子揍你,原来胡屠户从二人车内交谈中得知同坐车的人竟是欠帐不还屡考不中的孔乙己时,觉得受了莫大的耻辱,“呸,老子倒了八辈子霉,和你同坐一辆车,你也不撒把尿照照,你配么?你知道我是什么人,我告诉你不怕你吓着,我的女婿就是中了举人的范进范大人,你配么?瞧你那德性,你知道你的腿是怎样断的吗?我告诉你,丁举人和我家范举人是同僚,你知道么?真是堵气,”孔乙己被胡屠户的一阵抢白,顿时面红耳赤,申辩道,“岂有此理,分明是我先上的车,你反来生事,接人的短,有没有天理王法,”“啊,你敢和我顶嘴,我这巴掌连天上的文曲星也打过,”说着就要抡过去,这下可把车夫吓坏了,他赶紧走过去抓住胡屠户,央求着,这可把胡屠户气坏了,大骂着,臭拉车的谁叫你来掺合,你去访一访,我胡屠户怕过谁,县老爷都和我套近乎,你滚远点。车夫见胡屠户如此凶横,他胆小怕事,只在远远地看着可怜兮兮的孔乙己慢慢地从黄包车上挪下脚,颤魏魏地靠着车身站着,声音小得只有他自己才听的见读书人安于本分,韩信乐于跨下之辱,胡屠户骂了一阵后,引来了许多人的围观。有的愤愤然,有的喜哈哈,有的出奇的冷静,糊屠户强要车夫丢下孔乙己,把他送去咸亨酒店,车夫蹲在地上抱着头一动不动,事态就这样僵持着。

  这时,不知谁叫了一声警察来了,大家一看,原来是奥楚蔑洛夫,这家伙趋炎附势,谁得势就讲谁的理,人们背地里给他起了个绰号“变色龙”。

  奥楚蔑洛夫,这个俄国警察又是怎么到中国这个礼仪之邦来呢?说长则长,说短则短。那个非常年代哪个外国人不都是在中国大地上耀武扬威指手画脚的。奥楚蔑洛夫分开众人,看到可怜巴巴的孔乙己,青灰的脸上一会儿青一会儿白,胡屠户双手叉腰,理直气壮,就知道这胡屠户是有来头的,也就附和着,奥楚蔑洛夫大骂孔乙己:“你这老头,看你文质彬彬,也是认得几个字的人,这里是吵架的地方么?快要入土的人了还呈什么能,目无法纪,堵塞交通,还不快滚,”孔乙己分辨道:“我……我……,”因气极说不出话来,什么,还要我动手吗?说着就要走过去。这时有一个人拉了他一下,附耳对他说:“这个老头我昨天在工商局长家里看到他和局长一起吃饭:”什么,奥楚蔑洛夫惊讶着说:“你没有看错吧,”好象错不了。奥楚蔑洛夫,整整大衣说:“老人家我看你是识书达理之人,一定是受了委屈,”他转身指着胡屠户说:“你太放肆了,在大街上欺负一个老年人,啊,还拿刀,你想行凶咋的。还不快给老人家赔不是,”孔乙己说:“我从乡下来与他萍水相逢,他竟要将我赶下车,岂有此理。”

  什么,你是从乡下来的,这么说不是城里人了,孔乙己说:“本人祖居乡下”。

  他遂即脸色一沉,训弃到:“你好端端地在乡下进城来凑什么热闹,乡巴佬,不懂规矩,进城瞎逛,惹事生非,我看你欠揍。”

  “我进城看亲戚,”孔乙己喃喃地说。

  “谁是你的亲戚”。

  “工商局长是我远房的侄儿”。

  “什么,那你是孔老先生,怪不得有些面熟,我与你一见面就知道你不是普通家庭的普通人”。说着马上招来一辆警车,要把孔乙己接送到鲁镇的第一流的宾馆去洗尘压惊。便说:“孔老先生请上车,我陪你去喝一杯,至于孔局长我一定设法通知到”孔乙己受宠若惊,“别……别……我要去咸亨酒店,那里的茴香豆真好吃,”“哈哈,孔老先生好雅兴,那里改日在去,今天你这个做侄儿的也要孝敬你老人家一回,”正在二人相互争执的当儿,胡屠户大步跨前一把抓住孔乙己的手,就势弯腰跪了下去。

  哎呀!真是大水冲到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孔老先生为人正直,又有水平,我们鲁镇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我好几次都想前去拜访,不料今天在这里见到你,能同你坐一次车,是我前世修来的福份,我先前对我妻子说:“我一生能处处遇到贵人,可不,今天孔老先生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在这里能见到你,我太高兴了,明儿我碰到孔局长,我一定要讲我们孔局长好大的福气,能有这样一个知书识礼,气度非凡的叔叔,真让人羡慕,我知道孔老先生有海量,我们同去咸亨酒店喝一杯,就当给你老人家赔不是,不由分说,把孔乙己架上了车,孔乙己苦笑不得。黄包车在拉往咸亨酒店的街道上吱吱扭扭地叫着,不一会儿,咸亨酒店传来了一声又一声敬酒声……。

《孔乙己》与《范进中举》的异同点

孔乙己和范进都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 都是受封建文化毒害的读书人,都是不 会营生的牺牲品。但作为两个形象,他 们之间存在着更多的差别。我想从以下 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清高和自卑的比较 孔乙己虽然未曾进学,却颇有几分清 高,喜欢孤芳自赏。孔乙己虽然饿得脸 色青白,却始终不肯脱下又破又脏的长 衫,对自己认识几个无用的废字沾沾自 喜,甚至以自己是个读书人而自命不 凡,别人取笑他时,他还要强辩几 句:“你怎么这么凭空污人清白……”,当 别人问他“当真认识字么?”他却显出不 屑置辩的神气。同时,他还固守“君子 固穷”的道德理念。以上诸多分析都可 以说明孔乙己自视清高。 而范进却懦弱猥琐,甘受屈辱,自卑自 贱。他惧怕胡屠夫,无端遭受辱骂,却 连连说道:“岳父见教的是”。在向胡屠 夫借盘缠时,被胡屠夫一口淬在脸上, 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却只能忍气吞声、 卑怯畏缩。范进的自卑自贱的性格在随 着他考中举人的进程中逐渐减弱,这也 只是针对胡屠夫、众邻居等一切地位比 他低的人而言。我们可以推断,在高官 面前,范进仍然会是一幅卑怯畏缩的奴 才嘴脸。 孔乙己的清高使他不能正确地认清自 己,把自己的缺点当作宝贝,并固守不 变,最终造成了自己的悲剧人生。而范 进则只记住了八股文章,并钻入了牛角 尖中,在自卑自贱中苟喘,成为人们批 判的对象,腐儒的代名词。 2、迂腐和圆滑的对比 孔乙己是迂腐的,这主要表现在他的话 语之中。孔乙己的语言是很有特色的, 动辄“之乎者也”。在给小孩子们分茴香 豆时,他有一句经典的话:“不多不 多!多乎哉?不多也。”陈腐的语言便 是迂腐的性格的表现。孔乙己抱着过时 的陈腐的观念不放,生活在一个激昂不 安却已前进的社会里,难免不会显出他 的迂腐可笑。孔乙己已成为一个典型的 抱残守缺的形象。 与之相对的范进却表现出了圆滑的性 格,范进的这一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与 张乡绅的交往中。当范进中举之后,张 乡绅前来攀附,说了这么一番话:“适 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 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 兄。”范进的回答是:“晚生侥幸,实是 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 喜。”其实范进明智张乡绅的攀附之词 是无稽之谈,却以一句“幸得出老先生 门下”给予了认同。这正是范进世故圆 滑的表现。这在范进以后的行事中仍然 随处可见。 孔乙己的迂腐是腐朽理念的表现,也是 自抬身份的行为。而从范进的圆滑中可 见他城府颇深,谙熟官场陋习。 3、善良和虚伪的对比 孔乙己虽然有诸多缺点,然而这个人的 性格却有善良的一面。关于这一点可以 从他给孩子们分茴香豆这一情节中看得 出来。对于一个穷困潦倒的人,仍然从 自己的碗中分出不多的一部分茴香豆, 如果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决难有这样的 行为。另外,他教小伙计写字也是出于 真心实意。 范进的表现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当范 进在胡屠夫受银假作谦让时,明知从此 再不会要他接济,却说了这么一句 话:“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 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这就 充分说明范进是虚伪的、狡诈的。这一 性格仍然贯穿他的一生。在他母亲死 后,一次与张乡绅到高要县打秋风,在 宴席上不肯用银镶杯箸,以证明他对母 亲的“孝顺”,却在燕窝碗里拣出一个大 虾元仁子送到嘴里。这恰恰说明他是虚 伪的。 孔乙己的善良为自己赢得了同情,而范 进的虚伪则招来了指责。 4、自我安慰和脆弱神经的对比 孔乙己的一生是可悲的而又可怜的。其 原因在于他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他的 穷困潦倒的苦相,正是他精神无所寄托 的表现。在这种状态下,他只能退回到 心灵深处的自我安慰中去,并在盲目的 自命不凡和别人的取笑声中自我解嘲, 释放心灵深处的压力。当然他将一事无 成,最终在贫困中死去。这是来自心灵 深处的自我否定,也是自我价值的彻底 崩溃后的结果。 范进在科举考试中屡考屡败,心灵已经 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考试失败一次,压 力就膨胀一倍,一旦侥幸成功,这一事 实强烈地刺激了他的神经,当下意识的 痛苦一旦解脱,他就完全失掉全部精 神。才会出现那种疯癫的状态。这说明 范进的神经是脆弱的,精神是麻木的。 孔乙己和范进是两种性格截然不同的 人,这与两个人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关 系。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异曲同工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同是抨击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佳作。两文虽出于不同时代的吴敬梓和鲁迅这两位文学巨匠之手,却有异曲同工之效。现将二者的不同点比较如下:

1.写作时代不同,但其主题相同。

《范进中学》写于18世纪中期清王朝由盛转衰,卦建社会已日趋崩溃的时期。清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一方面大力推行科举制度,以“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诱惑、毒害读书人;一方面又施行残酷的文字狱,迫害读书人。而《孔乙己》写于1913年。正值辛亥之后,“五四”运动之前,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尽管二文相差二百年,但因其作者都对封建科举制度危害有深刻认识并深恶痛绝之,所以他们各自在文中塑造了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的典型形象,描述了范进、孔乙已的不同遭遇,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2.主人公的遭遇不同,但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必然结果,

范进从20岁就参加了科举考试直到54岁才中举,由此彻底改变了家道贫寒的窘境,使乡邻和丈人刮目相看。而孔乙己也是很早就参加了科举考试的,但至死“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反而因为偷窃被丁举人打断了腿,以至最后是死是活无人过问。范进和孔乙己都是受封建文化、科举制度毒害颇深的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但一个终于爬了上去,跻身于封建统治者的行列;而另一个始终没能爬上去,穷极潦倒,默默地消失于人间。尽管他们的遭遇不同,却都是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两种必然结果。

3.主人公周围人物的态度不同,却都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反映。

范进中学前后,乡邻的态度截然不同。中学前,范进家境贫穷,家里甚至连做早饭的米都没有,母亲饿得两眼昏花,只好让范进去集市卖了生鸡换米度日。范进穷困到如此地步却无人过问,而范进的中举子报刚到,乡邻们便拿了鸡蛋、白酒,背了米,捉了鸡来,连张乡绅也来拜访。特别是范进的丈人胡屠户在范进中学前后由骂到捧的前倨后恭的态度,充分反映了当时势态炎凉的杜会现实,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而孔乙己则因终未能爬上去,成亨酒店的人们,从店主到伙计,从大人到小孩对孔乙己有的只是嘲笑:笑他没有考取功名,笑他穷极僚倒,笑地迂腐。这笑声揭示了人们多么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这笑声反映了人们中毒何等至深。

4.表达方法不同,但都有力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孔乙己》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咸亨酒店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叙述了孔乙己后半生的不幸遭遇,刻划了他热衷功名、自命清高的迂腐性格,揭示了辛亥革命前中国封建社会冷酷的社会现实。《范进中举》则是集中写范进中举前后的心理、地位、生活的变化,采用夸张和讽刺手法,着力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欢喜而发疯的情状,刻划了范进热衷功名的性格,反映了当时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两文尽管表现手法不同,但都有力地抨击了科举制度,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8438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