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也就是冠状动脉血管,心血管造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冠脉造影,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脉造影是一种有创的检查,导丝经手腕处(桡动脉)或大腿根部(股动脉),进入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沿导丝进入冠脉开口处,注入造影剂进行造影,造影会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病变程度,决定是否放入支架等。
冠脉造影是有创检查,是有风险的,因此,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或需要做该检查,如果您的情况和症状不像是心血管的问题,一般是不会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的。冠脉造影检查适合于临床症状典型合并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
冠脉造影检查前需要完善各项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肾功能、乙肝、艾滋梅毒等,如果肾功能不全还需要水化,如果经股动脉穿刺还需要备皮,造影前需要负荷剂量的抗血小板药物等。
冠脉造影后需要压迫器压迫穿刺点,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血肿,4-6小时后医生会视情况松动压迫器。术后严密监测肾功能,造影剂相关的肾病常发生于造影后48-72小时,监测有无造影剂过敏情况发生等。
造影过程中,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决定是否进行干预,如果需要放支架,会和家属谈,放完支架后,一般会注射抗凝剂如低分子肝素,术后监测心电图变化、心肌酶情况,观察患者胸痛改善情况等。
因此,综上所述,冠脉造影检查必须住院才能完成。当各项监测指标无异常时方可出院。
1、先天性因素
(1)遗传性耳聋
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伴性遗传等。发病时间可在产前,如先天性中及外耳畸形、外耳道闭锁、中耳发育不全等;也可以发生于产后,如始于幼年的Alport综合征,成年发病的耳硬化症等。先天性内耳发育不全临床上比较少见,有时不仅仅表现在耳部,还可伴有其他部位的表现,如先天性聋、眼病和白额发综合征、家族遗传性出血性肾炎并发耳聋综合征等。
(2)孕期因素
多见于母亲怀孕3个月内感染病毒性疾病如风疹,其他疾病如梅毒等引起。另外,母亲患有中毒性疾病、梅毒腹部过量X线照射、先兆流产、应用过耳毒性药物等均可导致胎儿内耳发育障碍,从而引起耳聋。
(3)产期因素
多由妊娠毒血症、产伤、胎盘早剥、脐带绕颈、难产等造成的缺氧所致。严重的新生儿贫血、核黄疸以及母子Rh血型不合也可导致耳聋。
2、后天性因素
各种原因造成的外耳道闭锁如外伤、炎症、肿瘤、外耳道耵聍栓、外耳道胆脂瘤等;中耳的疾病如炎症、肿瘤、听骨链中断或黏连、鼓膜穿孔、炎症、瘢痕、增厚黏连等;内耳病变如药物中毒、各种因素造成的内耳退行性变(如缺血、缺氧),外伤造成的颞骨骨折、圆窗膜破裂等;听神经疾病如炎症、创伤、手术后黏连、听神经瘤及其他小脑桥脑脚的肿瘤等。另外,某些传染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也可引起耳聋。
常见疾病
中耳畸形、外耳畸形、外耳道闭锁、妊娠毒血症、产伤、胎盘早剥、脐带绕颈、新生儿贫血、颞骨骨折、圆窗膜破裂、核黄疸、外耳道耵聍栓、外耳道胆脂瘤、难产、耳硬化症、先天性聋、眼病、梅毒、风疹、糖尿病、肾炎、老年性耳聋、突发性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
怎样以指甲测健康
看指甲测定一个人的健康情况,这是不唯心的。一个人必须营养好,指甲才能正常生长,否则就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现象,医生们往往能以此诊断出重要的疾病。下面介绍几种指甲反常的现象:
1.杵状膨大:指甲显着地向上拱起,而且围绕手指变曲。指甲杵状膨大可能表示患有气肿、结核病、心脏血管病、溃疡性结肠炎或肝硬化。
2.蓝新月:指甲根部的新月形白痕若有一层蓝晕,表示可能有下列病症中的任何一种:血液循环受阻、心脏病、雷诺氏征状、手指和脚趾的血管痉挛,通常是由于曾受冷冻所致。但有时也与类风湿关节炎或自身免疫的疾病红斑狼疮有关。
3.匙状甲:指甲中间下陷,整片指甲变成平坦或匙状。这种指甲与铁质不足性贫血病、梅毒、甲状腺障碍,风湿热等有关。
4.林赛氏指甲:指甲近甲尖的一半呈粉红色或褐色,近甲状表现的一半呈白色,这种指甲又名两截甲,可能是慢性肾衰竭的一个迹象。
5.博氏线:指甲上出现横沟,是表示营养不良或得了某种会暂时影响指甲生长的严重病症,如麻疹、肋腺炎、心脏病突发。
6.泰利氏指甲:指甲下面的皮肤大部分变成了白色,只剩下近指甲尖处的一小部分仍然呈现正常的粉红色。这可能表示肝脏硬化。
7.黄甲征候簇:指甲生长速度减慢,而且变得厚和硬;呈**或绿色,成因包括慢性呼吸疾病、甲状腺病或淋巴病等。
8.出血:指甲上如果出现这些纵向红纹,是表示微血管出血,如果多条这种血线出现,可能预示患了慢性高血压、牛皮癣或一种名叫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致命感染。
9.不规则凹点:很多牛皮癣病人有此现象。
10.成行的凹点:指甲的表面变成如打铜师傅捶成的铜器表面,有时是因为患了簇状秃发症所致。这是一种医学界还不甚了解的身体免疫病,会造成头发部分或全部脱落。
11.褐斑或黑斑:这种色斑,特别是那种指甲扩展到周围的手指组织的,可能是表示患了黑色瘤。它们也许是单一的一大块,也可能是一堆小斑点,最常见的出现地方是拇指和大脚指。
指甲上有竖纹通常有两种情况:
甲纹嵴 甲板薄而脆,有纵行嵴状突起,远端常破裂和分导驳因营养不良所致,也可见了于扁平苔藓,斑秃等疾病的患者。
甲纵沟 典型的为甲板中央有一纵嵴,嵴顶凹陷为浅沟,也可以无嵴而呈显着沟纹,常因甲基质受损所致,也可见于扁平苔藓等疾病的患者,为变态反应的一种表现。
为及时发现你的疾病,请经常注意观察自己的手吧,它可能正在向你提出警告
指甲与疾病预测
对指甲的分析始于古代。希氏学派的医生提倡指甲分析法,此法延用至今,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小小的指甲上也能如实反映出人体的健康情况。
指甲背向上隆得很高,而指甲周围往下弯,呈弧形。这种形状的指甲可能表明有肺气肿、肺结核、心血管疾病、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
指甲基部新月状处呈蓝色,这说明可能有下列疾病之一:血液循环受到损害、心脏病、雷诺德综合病症--手指和脚趾动脉痉挛,这通常是极度寒冷所致,有时也与风湿性关节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有关。
指甲凹陷、扁平或呈勺状。这与缺铁性贫血、梅毒、甲状腺疾病、风湿热有关。
林赛指甲(又叫双色指甲)。接近指甲尖那一半呈粉红色或褐色,而接近护膜那一半呈白色。这种指甲可能是慢性肾衰的征兆。
指甲上有平行的深沟。这是营养不良或任何暂阻止指甲生长的严重疾病引起的,如麻疹、流行性肋腺炎、心脏病以及腕管综合症。
指甲下大部分皮肤呈白色,指尖部正常的粉红色区域减少而呈带状。这种指甲可能表明有肝硬化。
指甲生产速度减慢,指甲增厚、变硬、呈**或黄绿色。其原因包括慢性呼吸系统、甲状腺或淋巴腺疾病。 这种纵向血条纹表明毛细血管出血。血条纹很多可能是慢性高血压、牛皮癣,对生命有潜在危险的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征兆。
牛皮癣患者大多数都有这种不规则深洼的指甲。
指甲的深洼很像用铁锤锤打而成的黄铜制品,其原因是簇状脱发--一种导致局部和全部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这两种颜色的指甲,尤其是从指甲扩大至其周围组织都是棕色或黑色的指甲,可能与恶性黑色素瘤有关。它们可能是一个大斑或一片小斑点。拇指和大脚趾上最可能出现种症状。
异常指甲与主病
正常人的指甲为手指第三指骨的一半,幅度不宽不窄,富有弹性,不易折断,有一定的硬度,边缘与肉平行,呈淡红色,富有光泽,无斑点,无凹凸。
如果指甲小于第三指骨一半,多属体质衰弱、消瘦,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但抗病力强。指甲较软的人,精力差,易疲劳,喜睡眠,抗病能力差,常萎磨不振。指甲硬脆易断的人,常有贫血,食欲不振。指甲上有白斑或云母样,表示缺钙硅等微量元素,并有寄生虫,这种人易神经过敏,易烦躁,有习惯性便秘。
指甲根部的淡色弧形圈称甲半月弧,俗称健康圈。正常的健康圈面积约占指甲的-1/5,无阴影。健康圈的宽窄、大小因人、因种族而异。通常男性健康圈约3毫米,女性略小,食指、中指、无名指宽窄依次递减,小指多无。老人较窄,营养不良者常消失。健康圈的变化最能提示机体营养状况,是人体营养状况的提示灯。
指甲—健康晴雨表
指甲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正常指甲,红润含蓄,坚韧而呈现弧 形,平滑而有光泽,指甲根部的甲半月呈灰白色。如果指甲形状和颜 色变异,表明人体可能罹患了某种疾玻下面介绍观察指甲的一些常 识:
从指甲的形状上看:指甲扁平、凹陷,呈匙状,脆而无光,是肝 水不足或缺铁性贫血、低色素性贫血和浅色小细胞性贫血的征兆。指甲呈鹦嘴状,指端如鼓槌,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伴有紫绀、风湿性心 脏并慢性心力衰竭和肺脓肿、肺气肿、硅肺、慢性纤维性空洞型肺结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症。指甲出现横纹,是肾病或心肌梗塞发病的先兆;出现纵纹,缺少维生素A,是肝病的先兆;出现内陷坑纹则是呼吸功能不好。
从指甲的颜色上看:指甲变白,急症见于失血、休克;慢症见于贫血、钩虫并消化道出血、肺结核晚期、肺源性心脏病等;如白得 像毛玻璃一样,则为肝硬化的特征;指甲变白变薄变软,多见于慢性 消耗性疾玻指甲变黄,是缺乏维生素E,中医认为多由湿热熏蒸所致,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胡萝卜血症、肾病综合症等。指甲变灰,是患 了甲癣,初期甲旁发痒,继则指甲变形,失去光泽而呈灰白色。指甲 青紫伴有红色小刺,是缺氧引起的,预示心肺有玻指甲一半红色一 半白色(俗称阴阳甲),是肾功能不好。指甲出现白点或絮状白斑, 可能是缺锌或胃肠道有病或贫血;出现黑斑或青斑是中毒的表现;指 甲周围出现红斑,多见于红斑狼疮和皮肌炎患者。甲半月呈蓝色,是 末梢循环不良;明显发红者,是心力衰竭的表现;甲半月明显者,肠 道吸收好;没有或窄小者,消化能力差。
指甲确是观察人体健康的一个窗口,所以我们应当时常注意它的变化,特别是长期美甲者,不要忘记隔段时间给指甲放个假,让它露 出本来面目,如果发现多个指甲变异,应及时就诊;如果只有一两个 指甲有变化,则不必惊慌,可能是外伤所致。
手指甲以粉红色,有光泽,厚薄适中,软硬适度,不易折断,表面光滑,健康圈(指甲底部的半月形)占指甲的五份一长度(最好五个指甲均有)为健康之兆。如果色苍白、色黄、色青、色黑、无光泽、过厚或过薄、过软或过硬、易折断、表面粗糙无光泽有凹沟、纵条纹、白斑、健康圈比例不正常多为体质较差之兆。
手指端苍白,为气血两虚,紫晦为血瘀。方形指者易患结石症。汤匙指者多为阴虚阳亢之体质,易患中风,胸痹,消渴等病。部份高血压患者伸指时,手指斜向拇指一侧。
指甲宜健,指甲如槌主无能,指甲色白为气血两虚,色黑为重症,**为湿热熏蒸。按之基色不散为血瘀,抬手放松,而其色久不复聚为血虚气滞。有白斑者常有寄生虫,易疲劳,或长期便秘。健康圈过大者多为肝阳上亢,中风;过小者多为痛风,咳喘,胃肠炎,消化道溃疡脑软化(中风过后可变得不名显);没有健康圈者多为气血两虚;甲面有多痕凹沟者为寄生虫,脾虚,若发生在拇指者神疲;发生在食指易患皮肤病;发生在中指者多为痿症;发生在无名指者易患咳嗽,眼病;发生在小指者易患咽喉病,风痹,湿热发黄。
指甲过于柔弱为阴虚火旺;薄软硬脆为肝血不足;萎缩者多为心脾不足;纵条纹者体弱;易断裂者心阳不振;甲身如平板者体虚多病,翘起者气血两虚;三角形甲者易患中风;鹰爪形或凹凸不平者多为气滞血瘀,胸痹,风痹,筋孪;圆筒形者多有痈疠,易患某种肿瘤;长形爪甲者多体弱;凹形甲者多为肾虚。扇形嵌顿甲多为肝横虚,阴虚阳亢,易患中风;指甲侧面急剧下降者易发生心血瘀阻;甲身有一条深凹沟说明不久前曾患重病或遭受精神打击;食指甲面突出者多为脾气虚;甲明显狭小者易患脏燥症;甲狭长者易患风湿痹症;甲尖端广阔带青色者多为气虚血瘀;甲色暗淡件有明显纵纹者多为咳喘症;指甲短小者多为心气不足,胸痹(特别是没有健康圈者);宽而短者多为妇科病,痹症(若缺乏光泽多为不孕症);其甚短者易患咳喘症。
指甲宝宝健康晴雨表
从指甲能看健康,是这样吗?健康的指甲是什幺样子的?
指甲也叫甲板,前端是指尖,后部在皮下的组织叫甲根。甲根下的组织叫甲母,是长指甲的地方,覆盖甲板周围的皮肤叫甲廓,甲廓前边半圆形的淡色区就是甲半月,可视为健康状态的标志。正常的宝宝指甲是粉红色的,很光滑,有韧性,甲半月颜色稍淡。
判断宝宝的指甲是否健康要看其表面形态、颜色、质地、厚度及甲床关系等等多方面。
颜色异常
白甲、宝宝甲板上出现白色斑点,迷信称之为‘幸运斑’,医学上称为‘点状白甲’;要是出现横行的白线或小白斑,甚至整个指甲都变成白色了,则分别叫做‘线状白甲’,‘部分白甲’,‘全白甲’, 实际上‘点状白甲’,‘线状白甲’多见于正常儿童,或者为一时性损伤。
黄甲是整个指甲变黄,主要是因为吃了胡萝卜素的食物,真菌感染也会出现黄甲,但多伴有指甲的形态改变。还有一种黄甲综合征,是遗传性疾病,是家族性的,常伴脸和四肢水肿。
其它如绿甲、黑甲都比较少见。
宝宝的甲半月如果颜色异常,呈红色时多属心脏病,贫血时呈淡红色。
形态异常
如果孩子的指甲出现横沟可能是得了急性热病(如麻疹、肺热、猩红热等),代谢异常它皮肤病。
要是甲板中央出现几行竖着的浅沟,见于甲母质受损及皮肤病扁平苔癣。
甲板变薄脆,有竖着的突出的棱,指甲尖容易撕裂、分层,是甲营养不良的表现,也见于扁平苔癣等皮肤病。
甲板表面出现小的凹窝,可以发生在正常儿童也可以发生在银屑病(也就是“牛皮癣”),湿疹等皮肤病患儿。
指甲在纵向发生破裂,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脑垂体前叶功能异常等。
硬度异常
硬甲时甲板增厚,越到指尖,越加厚,可以是先天原因造成,也可在后天因长期刺激引起。
软甲则甲板薄软,易变曲,变白,指甲尖易劈裂,见于先天异常,维生素B缺乏,梅毒等。扁平甲、匙状甲、钩形甲、巨甲、小甲、甲萎病等大多是先天异常所致,还有杵状甲既有先天因素还有后天心脏病原因。
中国医学科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研究生
指甲诊病原理
中医学认为,爪为筋之余,为肝胆之外候。肝藏血而主疏泄。因此,望甲可测知体内脏腑气血的盛衰,以及其循行情况。
甲板下的甲床上布满末梢毛细血管以及神经末梢。身体的血液循环可以通过观察甲床上的毛细血管形态改变以及血流状态获得信息。根据现代微循环理论,从指甲上微细血管的改变可以诊断心、脑血管疾病。
人的指甲可以反映身体的健康或疾病的信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反复验证中发现,两手的十指指甲反映疾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存在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拇指指甲多反映头、颈部病变;食指指甲反映头部以下膈肌以上之间的病变(包括上焦、胸、心、肺等);中指指甲反映膈肌以下至脐之间的病变(中焦、肝、胆、脾、胃等);无名指甲反映脐以下至二阴区间的病变(下焦、肾、膀胱、肠道等);小指指甲反映二阴以下及下肢的病变(二阴、下肢等)。手指甲代表身体整体的观点,有人称之为指甲胚(“全息像”)。握手时,五个手指指甲所代表的体部各部加在一起,恰如一个胚胎婴儿。
除了不同手指甲代表不同身体区域、器官外,人们还发现每个指甲的不同区域也同时反映着人体不同部位的情况。每个指甲分五个区,分别代表身体的不同部位,限于篇幅,此处不予详述。
指甲诊病的方法
被检查者应洗净指甲,有染甲者要清除染色。在自然光下,令受检者自然伸手,掌心向下,平放于桌上。检查者认真察看甲板、甲半月弧、甲床、甲沟褶等,注意指甲的色泽、厚薄、凹凸、斑块、线条等形态色泽的改变。
甲板:注意其透明程度、颜色、光泽、大小厚薄、扁平凹凸、质地软硬韧脆、光滑或粗糙等。
半月弧:观察其大小、色泽情况。
甲床:以指按甲板,透过甲质层,检查甲床的形态、斑纹、瘀点、色泽及络脉动态。
甲沟褶(甲襞):注意其形态、色泽、络脉的动态以及与甲板结合是否规整,有无缺陷等。
辨甲色泽
白色:甲床苍白,提示气血虚衰。白而润病轻,白而枯槁无华且粗糙者,病重。全甲苍白见于贫血、营养不良、肝硬化、慢性结肠炎、咬甲症、雷诺症、无脉症等。部分白甲,可见于结核、肾炎、淋巴肉瘤、癌症。点状白甲(甲板上出现大小不等的一个或数个白点或白云状、白絮状斑点),可见消化系统疾病、营养不良、锌缺乏、梅毒等。
红色:甲床红赤,提示气血热证,红赤而润者病轻浅,红赤枯槁者病重深。甲床出血,也属红甲,若甲游离缘出现梭形成纵行线状出血,可见于凝血功能障碍、药物过敏、亚急性心内膜炎等。
**:甲床色黄,提示湿热熏蒸。黄而鲜明,提示病轻,病程短。暗黄提示病重,病程长。黄甲可见于肝胆疾病、溶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上腺功能不全、肾病综合症、胡萝卜素血症等。
青色:甲床发青,提示寒证、瘀血、痛证、惊厥。见于缺氧或使用阿的平、酚酞。久病甲青而枯槁,提示肝气将绝,预后不良。
黑色:甲床发黑,主寒证、瘀血、痛证。久病出现黑甲而枯槁无泽,提示肾气将绝,其病凶险。甲面上出现一条或几条细而黑的纵行线,提示内分泌紊乱,可见于月经失调、痛经、恶性肿瘤、放射病等。癌症接受放疗、化疗后,每一疗程可在指甲上形成一个黑印,一圈一圈记录着每一疗程。
蓝色:说明肝经受邪,血瘀受阻。现代研究发现,内服氯喹、阿的平及血色素沉着病、肝豆状核变性、亚硝酸盐中毒、缺氧,可导致蓝甲。
褐甲:常见于黑棘皮病,肾上腺功能减退,或内服酚酞、抗疟药等。
红白对半甲:指甲远端为红褐色,甲板近端为玻璃白色,界限分明,常见于肝硬化氮质血症。
辨甲形态
萎缩形:有此形指甲的人神经过于敏感,对各种刺激反应强烈,常有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
肥大形:有此形指甲的人常有感觉迟钝,易患肢体麻痹,易感风寒,多有腰腿痛病史。
长形:有此长形指甲的人易患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如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心肌炎等。
短形:有短形指甲的人易患冠心病、糖尿病、神经衰弱等疾病。
三角形:指甲根部较窄,头部较宽,有此形指甲的人多有头痛病史。
窄形:有此形指甲的人体质较差,但抗病力强,耐受性强。
橄榄形:有此形指甲的人多见有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脑血栓,易患脑瘤,脊髓病。
扇形:有此形指甲的人易患中风,临床上也多见于肝炎、胆石症病人。
中凹横线形:有此形指甲的人可能有寄生虫病。
跷而曲起形:指甲中间部分薄弱,甲上有横纹,有此形指甲的人常患有钩虫病,说明机体缺钙、贫血或营养不良。
食指中高形:其状如兽爪甲,是肺结核的征象。
半圆形:有此形指甲的人多患有肾功能不全。
筒形:可见于癌症晚期的病人。
平板形:有此形指甲的人易患淋巴结核和咽喉疾病,如咽炎、喉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纵线形:指甲上有纵线纹,且容易折断,有此形指甲的人多为心功能不好或肠蠕动减弱。大拇指指甲上有较多纵线纹,可能是因偏食引起。
凹沟形:指甲上有较深的凹沟,表示有此形指甲的人体内寄生虫数量多,或有肠道麻痹。大拇指甲有凹沟,常有精神不振;食指甲有凹沟,皮肤易发疹;中指甲有凹沟,表示患有肌无力症;无名指甲有凹沟,易患目疾;小指甲有凹沟,易患肝胆系疾病及咽喉炎、神经痛等。
看体检报告
BMI 指数:
是英文Body Mass Index的缩写,BMI是指体重指数。BMI适用于18岁以上的成年人,计算公式如下: BMI=患者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一般来说,当BMI<20千克/平方米时为偏瘦, BMI在20-25千克/平方米时为正常,当BMI>25千克/平方米时为偏重。
血压:
成人的理想血压应该是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当在安静状态下,不同时间,连续两次测量血压值大于或等于140/90mmHg时,就可以称为高血压。
有糖尿病和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目标更低一些,应以130/80mmHg为宜。
· 血脂:
· 一般人的血脂水平按如下标准要求,这种要求也常被各医院检验科做为化验单的正常参考值印在化验结果上:
· 总胆固醇低于572mmol/L(220mg/dl)正常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的胆固醇)低于416mmol/L(160mg/dl)正常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的胆固醇)高于104mmol/L(40mg/dl)正常
· 甘油三酯低于170mmol/L(150mg/dl)正常
· 如果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情况,血脂水平的要求就更严格,不能以化验单的参考值为标准。例如,有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应该低于364mmol/L(140mg/dl);有冠心病、糖尿病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应该更低,低于 312mmol/L(120mg/dl)。
血糖:
中老年应该把血糖作为常规的体检项目。正常时空腹血糖<56mmol/L,当空腹血糖在56-61mmol/L时,属于糖耐量异常,当空腹血糖≥61mmol/l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择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血常规:
白细胞:正常人白细胞计数在每立方毫米血液里为4000-10000个。如果数值偏低,则说明身体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皮肤表面容易感染病。如果身体有炎症时,如扁桃体炎、肺炎、阑尾炎等等,体内白细胞的数值就开始剧增,用来吞噬细菌。
红细胞: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有赖于红细胞运载血红蛋白为组织携带氧气。红细胞太低,可能会贫血,典型的表现为上楼气喘吁吁,脸色蜡黄。红细胞多了也不好,会使得血液黏度增大,引起血液流通不畅。
血红蛋白:主要是携带氧气,每100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男性约120~160克,女性约110~150克。优秀的运动员则可以达到 170-180克,由于携带氧气的能力强,所以体力好。
血小板:当我们受伤出血时,血小板常成群聚集,促进血液凝固而起到止血作用。正常情况下,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10-30万个。当血小板过少时,止血困难,一有伤口就麻烦了。当然血小板过多,也易形成血栓。
尿常规:
如果肾脏有病变,大部分都能在尿常规中有所反映。尿常规化验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有无蛋白、有无白细胞等。单从尿液的颜色上就可以看出很多问题来,比如透明淡**的尿液变成血尿,则有可能是肾结石、尿路感染等。在正常情况下,尿里是不会发现蛋白、白细胞,如果发现尿常规里有任何两项都应该尽早看医生。
乙肝两对半:
一般两对半和肝功能同时检查,肝功能稳定时即使大三阳、小三阳也不用特别紧张,不一定需要治疗。如果肝功能不好,转氨酶长期升高,则病情可向肝纤维、肝硬化转变。
HbsAg HB HBeAg HbeAb HBcAb 表面抗原 表面抗体 e抗原 e抗体 核心抗体
临床意义
-+---注射过乙肝疫苗有免疫
+--++①④⑤阳性,俗称"小三阳",传染性弱
+-+-+①③⑤阳性,俗称"大三阳",HBV病毒复制性强
+---+急性HBV感染、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弱
检验项目 谷草转氨酶
英文缩写 AST
正常参考值 0-40I/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检验项目 转肽酶
英文缩写 GG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检验项目 碱性磷酸酶
英文缩写 ALP
正常参考值 30-115IU/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检验项目 乳酸脱氢酶
英文缩写 LDH
正常参考值 90-245U/L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 12-48小时开始升高, 2-4天可达高峰, 8-9天恢复正常。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 增高
检验项目 总胆红素
英文缩写 TBIL
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 直接胆红素
英文缩写 DBIL
正常参考值 000-600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 间接胆红素
英文缩写 IBIL
正常参考值 000-1739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检验项目 总蛋白
英文缩写 TP
正常参考值 5500-8500g/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检验项目 白蛋白
英文缩写 ALB
正常参考值 3500-5500g/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如白蛋白 30g/L,则预后较差。
检验项目 球蛋白
英文缩写 GLO
正常参考值 15-35g/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 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感染 ,如化脓性感染 、梅毒、麻风、结缔组织病。
检验项目 白 /球比值
英文缩写 A/G
正常参考值 100-250 。
临床意义 减低: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如治疗后白蛋白提高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A/G比值接近正常 ,表示肝功能有改善。故检测血清白蛋白 、球蛋白及其比值,可估计肝脏疾病的病情核预后。
检验项目 羟丁酸脱氢酶
英文缩写 HBDH
正常参考值 90-250IU/L
临床意义 增高:作为急性心梗诊断的一个指标,与LDH 大致相同,在急性心梗时此酶在血液中维持高值,可达2 周左右。
检验项目 肌酸激酶
英文缩写 CK
正常参考值 30-170IU/L
临床意义 增高:心梗 4-6小时开始升高, 18-36小时可达正常值的 20-30倍,为最高峰,2-4 天恢复正常,另外,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肉损伤,肌营养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及心脏手术等都可以使CK 增高。
检验项目 尿素氮
英文缩写 BUN
正常参考值 17-83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蛋白饮食,糖尿病,重症肝病,高热,轻度肾功能低下,高血发性骨髓瘤尿路闭塞,术后无尿,尿毒症前期,肝硬化,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检验项目 肌酐
英文缩写 CRE
正常参考值 3600-132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严重肾功能不全,各种肾障碍,肢端肥大症等。 降低:见于肌肉量减少(如营养不良,高龄者),多尿。
检验项目 尿酸
英文缩写 URIC
正常参考值 15000-41600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痛风,子痫,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降低:见于恶性贫血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
二. 乙肝五项指标含义:
HBsAg、抗HBs 、HBeAg、抗 HBe、抗 HBc。以上即为乙肝的" 二对半",正常均阴性。
下列各种 "组合 "的阳性,其意义如下:
①HBsAg、 HBeAg、抗 HBc(1 、3、 5项)阳性:急性或慢性乙肝。俗称 "大三阳" 。
② HBsAg、抗HBe 、抗HBc( 1、 4、5 项)阳性: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无症状HBV(乙肝病毒)携带者。俗称 "小三阳 "。
③ HBsAg、抗 HBc( 1、5 项)阳性:无症状HBV(乙肝病毒)携带、急性 HBV感染。
④抗 HBs、抗HBe 、抗HBc( 2、 4、5 项)阳性:表示感染后恢复,已获得免疫力。
⑤ 抗HBe、抗 HBc( 4、5 项)阳性:有既往感染史、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⑥抗 HBs( 2项)阳性:被动或主动免疫,对HBV (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⑦ 抗HBc阳性( 5项):急性 HBV(乙肝病毒)感染核心窗口期(尚未发病但可传染)。
各种检验数值,有些可直接判断,有些则需全面考虑、综合分析,不是1+1=2那么简单,不能完全 "对号入座 " ,生化指标的参考值也会因为检验设备的不同有所差别,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化验单看是否正常。以上只是让员工有大概的了解,如有问题,则需要做更多的检验和听取医生的意见。
法律分析:不可以坐牢,可以监外执行。犯罪分子服刑期间患有保外就医严重疾病范围内疾病的,可以监外执行,如严重传染病、严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等。适用保外就医的疾病范围:一、严重传染病1肺结核伴空洞并反复咯血;肺结核合并多脏器并发症;结核性脑膜炎。2急性、亚急性或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伴有需要住院治疗的机会性感染。4其他传染病,如Ⅲ期梅毒并发主要脏器病变的,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新发传染病等监狱医院不具备治疗条件的。二、反复发作的,无服刑能力的各种精神病,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但有严重暴力行为或倾向,对社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的除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 第十条 看守所收押人犯,应当进行健康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收押:(一)患有精神病或者急性传染病的;(二)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在羁押中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但是;罪大恶极不羁押对社会有危险性的除外;(三)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
疾病名称
中文名称: 心肌梗死
中文又名: 心肌梗塞
英文名称: myocardial infarction
疾病简介
疾病简介
冠状动脉突然堵塞或近乎堵塞所造成的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又称心肌梗塞。冠状动脉堵塞的主要原因为在冠脉内膜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呈突发性、持久而剧烈的胸痛或胸骨后压迫性疼痛,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及某些血清酶的增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和 /或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中,本病发生率常不完全一致。1974~1978年中国4个省市调查报告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为028~064‰。在美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患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约有半数患者于第1小时内死亡。因此,本病是一种较常见,并危及生命的严重心脏疾病。
症状
症状详细描述
症状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在起病前1~2天或 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变为不稳定型;或既往从无心绞痛,突然出现心绞痛,且发作频繁,持续时间较长,程度严重。从未经历过心绞痛的患者常对后一种情况不了解或未引起重视,并继续工作或照常活动,直至发生心肌梗死才被送去医院。
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突然发作胸骨后难忍的压迫性疼痛,和心绞痛类似,但比心绞痛的程度严重得多,持续不能缓解,有时放射至咽喉、下颌左上肢或后背。常伴大法汗、乏力、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含硝酸甘油无效。除典型症状外,尚有不少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包括:①上腹部胀痛,类似胃病或胆道疾患的疼痛。②后背酸胀样疼痛。③牙痛。④脑卒中样发作,可见于年龄大的患者。⑤无痛性,常表现突然心力衰竭或休克,该型多见于高龄的糖尿病患者。
体格检查时,轻型患者常无阳性体征,较重者可表现脸色苍白、肢端发凉、皮肤有冷汗,血压常轻度下降,心脏听诊可发现心音减弱,常可闻房性奔马律,肺底可闻少许湿性啰音,不少患者表现心律失常,病情严重者合并心力衰竭或休克时则可有相应的体征出现。
实验室检查 主要有以下几项。
组织坏死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第2~7天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数日后可恢复正常。
血清酶及其他标志心肌坏死的大分子物质的测定心肌坏死后,自心肌细胞可释放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故血清CPK、GOT、LDH均增高。CPK的同功酶CP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正常人血清中无CPK-MB,故CPK-MB增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特异性很高,血清酶的测定目前已被列入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检查。 CPK、GOT、LDH尚同时存在于其他组织中,因此在诊断心肌梗死时,要除外其假阳性的可能。当心肌坏死后,血清中尚可出现许多大分子物质的浓度增高,这包括:醛缩酶、苹果酸脱氢酶、异构酶、肌凝蛋白轻链、肌红蛋白等,这些物质含量增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亦有一定意义。
心电图 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改变包括:适当导联呈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和异常Q波(图1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ST段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舒张期损伤电流的存在及除极波受阻两种原因引起。T波倒置是因为心肌缺血,致使心肌的复极过程改变。异常 Q波的出现是由于坏死心肌丧失了极化状态所致。ST段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可降至等电线。 T波倒置越来越深,发病后3~6周倒置最深,然后又逐渐变直立,数月后方可复原。 QRS的坏死形改变(Qr或QS)则永久存在,但少数患者在数月后Q波变小或消失。大多数急性非透壁性心肌梗死之心电图表现为相应导联ST段移位(升高或降低),T波倒置由浅至深,此后ST段渐渐回到基线,数周后倒置T波也逐渐变浅,甚至可恢复直立,无异常Q波。但是,少数透壁性心肌梗死亦可能仅表现ST-T改变而无Q波,而极少数非透壁性心肌梗死亦可在相应的导联上出现小q波,还有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可无心电图改变。根据特征性心电图演变规律可对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作出诊断。按上述心电图改变在哪些导联出现,尚可作出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图2前后壁心肌梗死在各导联上的典型衍变) 。
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6天,用99mTc-焦磷酸盐心肌显像可检出梗死区放射性浓聚。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用201Tl(201铊)心肌显像可显示梗死区放射性缺损。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常见以下几种。
心律失常
泵衰竭
急性乳头肌功能不全
心室破裂
心室壁瘤 。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90%以上的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较少见的病因有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搭桥术或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栓塞(血栓、气体栓塞、心内膜炎时含有细菌的赘生物脱落引起栓塞等),更少见的病因有冠状动脉开口的堵塞(梅毒性主动脉炎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所致)及冠状动脉炎、心肌桥等。
除上述基本病因之外,心肌梗死的发生常有一些诱因,包括体力过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寒冷、过饱、大出血、严重缺氧等。但是约1/3的病人无诱因可寻。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
绝大多数心肌梗死患者受累的冠状动脉皆有严重粥样硬化病变,而受该支动脉供血的心肌侧支循环形成又比较差,因此,一旦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后,其远端所供血的心肌即因严重缺血而发生坏死。按心肌坏死累及的范围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和非透壁性心肌梗死,前者指从心内膜到心外膜的心肌皆发生坏死;后者指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或壁内心肌梗死,心肌坏死仅限于心内膜下心肌,不到心室壁厚度的一半或仅为灶性坏死。按心肌梗死发生的时间又可将病程分为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指发病后6周之内。大多数心肌梗死发生于左室,故一般所称的心肌梗死是指左室梗死而言。约有14%的左室梗死尚伴发右室梗死。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多年来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理的进一步研究和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3天内行心脏外科手术时发现,80~90%左右的透壁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内有新鲜血栓形成,完全堵塞冠状动脉,血栓皆覆盖于严重粥样硬化斑块上。特别是,用链激酶或尿激酶对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可使大多数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畅等事实,也表明大多数透壁性心肌梗死是由于血栓形成引起的。血栓形成的机制尚不太清楚,推测可能由于内膜下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斑块内出血,这样,既可堵塞冠状动脉,又可促使血栓形成。此外冠状动脉痉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小板功能异常和血液高凝状态对血栓形成亦起重要作用。少数透壁性心肌梗死并无血栓形成,可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痉挛常发生于冠状动脉已有严重病变的基础上。但确有极少数患者冠状动脉并无明显病变,单是严重持久的痉挛即可造成心肌梗死。非透壁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与透壁性心肌梗死不完全相同,对这类患者死后尸解常发现,部分患者的冠状动脉有血栓形成,而另外部分患者的支配梗死区的冠状动脉虽有很严重的狭窄,但管腔并未完全堵塞,推测此时是由于心内膜在心脏收缩时所承受的机械性应力最强,耗氧量大,而该处氧分压又低,故当心脏需氧量增加或供血减少时如严重高血压、休克、贫血、主动脉狭窄、各种手术等因素,即可使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所供血的心内膜下心肌发生片状坏死。
冠状动脉闭塞后若有较好的侧支循环存在,一般约经过6小时才出现明显的组织学坏死改变;若无侧支循环,1小时内即可出现完全梗死。梗死区有红、白细胞浸润及心肌坏死,第3周开始瘢痕形成。约在第4周末大部分坏死心肌纤维已移除,完全愈合约需6~8周,梗死心肌遗留瘢痕,该处心室壁可能变薄,局部室壁运动变得不协调或导致室壁瘤形成。
心肌梗死后由于梗死心肌缺血、缺氧,致使心肌的电不稳定,同时由于缺血心肌自律性增高,常可出现各种严重心律失常。又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室顺应性降低,较严重的患者可随之发生一系列血液动力学改变和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包括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心排血量下降,血压下降,外周血管阻力代偿性增高等。更严重者则发生心功能不全和心原性休克。
诊断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及血清酶的测定,可对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作出正确诊断,对症状不典型者需仔细问病史,注意体格检查有无心律失常及循环功能障碍的表现,若能想到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则可根据心电图及血清酶的升高,必要时参考放射性核素检查作出诊断。临床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能认识心肌梗死的前驱症状及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改变而力争早期诊断。这对限制梗死进展、挽救病人生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常需要与急腹症、脑血管意外、急性心包炎、肺梗死等疾病相鉴别。心肌梗死的心电图鉴别诊断很复杂,既有一些心电图表现可掩盖和拟似心肌梗死如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也有很多心电图表现易与心肌梗死相混淆,如心肌病、右心室肥厚伴显著顺钟向转位等等。在诊断心肌梗死时均应注意鉴别。
治疗
治疗
一般治疗 包括严密监护、止痛、镇静、吸氧、开放静脉、保持水电平衡,急性期要使患者避免情绪激动,吃清淡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溶栓治疗 鉴于绝大多数透壁性心肌梗死均有新鲜血栓形成,且冠状动脉堵塞后6小时内,心肌可能尚无明显的坏死性组织学变化,故溶栓治疗在心肌梗死发作后越早进行,效果越好。一般应在发病后6小时内。目前溶栓治疗有三种途径:①冠状动脉内溶栓。由冠状动脉造影确定血栓所堵塞的冠状动脉后,将一特制导管留置于该支冠状动脉口,然后注入链激酶或尿激酶,约有70~80%的溶栓患者可获冠状动脉再通畅。②短时间内静脉大剂量注射链激酶或尿激酶。该法的血栓溶解率约为50~60%左右。③静脉注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之激活物。该法在中国尚未广泛应用。血栓溶解后可望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降低病死率。如果血栓溶解后,冠状动脉残余狭窄严重,则应尽早并用PTCA,争取减轻狭窄程度,又常可防止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闭塞。
缩小梗死面积 心血管医生多年来一直在寻求各种方法缩小梗死面积,但至今尚无一种很理想的措施。这些方法或所用的药物都不外乎增加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给及减少心肌耗氧量,常用的方法有:①吸氧。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均发现给病人吸入流量 4~6L/min以上的氧气,可使升高的ST段迅速下降,改善心肌缺血损伤。②静点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溶液 (GIK)可改善缺血的心肌细胞代谢状态。③ β-受体阻滞药可降低心肌耗氧量。④钙拮抗剂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顺应性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⑤血管扩张药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功能。⑥抗凝治疗。该法能否缩小梗死面积尚有争论。但若患者血液有高凝状态,为防治冠脉内血栓扩大和身体其他部位血栓栓塞合并症可采用抗凝治疗,但疗效未肯定。
右室梗死 由右冠状动脉近端阻塞引起,单纯右室梗死仅于尸检发现,约占心肌梗死的3%,绝大多数和下壁和(或)后壁心肌梗死伴发,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中约有25~45%同时合并右室梗死。梗死范围较大时,其临床表现除上述心肌梗死共同特征外,突出表现右心衰竭。体格检查可见颈静脉怒张、肝大、低血压甚至心原性休克。由于右心排血量降低,肺血减少,X射线胸片常示两肺清晰。心导管检查右房压及右室充盈压等于或大于左房压及左室压,右室舒张期压力曲线呈特征性“平方根符号”样改变,即舒张早期低垂,晚期平台样变化。右室梗死的心电图除合并左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外,V4R(右侧 V4导)ST段上升>1mm对右室梗死有诊断意义。二维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核素检查可测到右心扩大,右室壁运动减弱或无运动,右室射血分数(RVEF)降低。未合并严重左室功能不全的右室梗死的治疗主要是适当扩张血容量,增加左室充盈压,以达到增加心排血量的目的,同时可并用小量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其余治疗同一般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预防
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一旦拟诊或确诊即应按急性心肌梗死处理,保持病人情绪稳定,绝对卧床休息,严重者就地抢救,一般情况稳定后立即将病人转送医院住院治疗。未到达医院前主要是预防和治疗严重心律失常,若有明显心动过缓如心率低于50次/分,可注射阿托品。为了预防和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可给与利多卡因肌肉注射。住院后的治疗原则是:有溶栓适应症者应力争早期溶栓或并用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防止或限制心肌梗死的组织学变化;缩小梗死面积;防止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
预后
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严重而危及生命的心脏病,加强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严格监护和积极治疗合并症是改善预后的几个重要方面。约有半数患者发病后在未达医院前即因严重心律失常死亡。若住院前的诊断治疗及时则可降低死亡率。目前,住院患者的病死率大致为15~20%,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原性休克、心室破裂、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这些患者常为高龄患者,心肌梗死的范围很广泛。无严重并发症患者常经过顺利,1周后即可起床活动,2~3周可出院,3个月后可恢复力所能及的工作。急性期有严重并发症者,起床活动的时间要推迟,住院日期视情况要长一些,能否恢复工作要由其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性及心功能状态而决定,一般来说大部分患者急性期后仍可以从事轻工作,渡过急性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约60~70%。
验血可以化验很多项目:我们最常见的就是乙肝,甲肝,丙肝,艾滋,梅毒,癌胚抗原(CEA),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常规,血凝全套,HCG定量,血沉,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率,C反应蛋白等,都是常做的化验。乙肝就是能化验出是不是大三阳,小三阳等等;肝肾功能就是查你肝脏和肾脏有没有损伤;血脂就是查你有没有高血脂;血糖是查你有没糖尿病或者是否有引发糖尿病的可能;血常规是筛选你是否有炎症或者是贫血,甚至是白血病。化疗病人也可以从血常规中看出;血凝一般是化验你的血液流动和凝结能力是否正常;HCG定量是诊断是否怀孕的确切依据;血沉化验是作为红细胞间聚集性的指标,可以反映身体内部的某些疾病;电解质是化验体内电解质是否平衡,许多器官系统的疾病,一些全身性的病理过程,都可以引起或伴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二氧化碳结合率二氧化碳结合力是指在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总和,正常值为:22-29mmol/L,其升高意味着有代谢性碱中毒或代偿后的呼吸性碱中毒的表现;C反应蛋白是反应身体是否有炎症的指标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