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是哪朝人?

苏辙是哪朝人?,第1张

宋朝。据我所知,他哥苏轼,他爸苏洵,都是有名的才子。均列入唐宋八大家名录。不过,这哥俩性格很不同,苏轼很外向,苏辙就偏沉稳了。如果你想知道更细,如下:

苏辙(1039年-1112年)

汉族,字子由,宋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县)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编辑本段生平

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佑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佑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佑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编辑本段治学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在古文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养气”既在于内心的修养,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广阔的生活阅历。因此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澹泊之中贯注着不平之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等都有讥评。如说李白“华而不实”,说“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

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宋神宗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为著名散文家,哲宗元佑年间参加过治河争论,为第三次回河的主要反对者。

元丰五年(1082年)河归北流后,依然决溢不断。元佑元年(1086年)九月,朝廷命“秘书监张问相度河北水事”,十一月张问“请于南乐大名埽开直河并签河,分引水势入孙村口,以解北京向下水患”,回河东流之议复起。大臣文彦博、安焘、吕大防、王岩叟、王觌和都水王令图、王孝先、吴安持、李伟等,都力主回河东流;右相范纯仁和苏辙、曾肇、赵瞻、范百禄、王存、胡宗愈等则主张维持北流,反对回河。元佑三年六月皇帝下诏称:“黄河未复故道,终为河北之患。王孝先等所议,已尝兴役,不可中罢,宜接续工料,向去决要回复故道。三省、枢密院速与商议施行。”苏辙面对回河加速之势,连上三疏,极力反对,大意谓:“议复故道,事之经岁,役兵二万,聚梢桩等物三十余万。方河朔灾伤困弊,而兴必不可成之功,吏民窃叹。”“今小吴决口,入地已深,而孙村所开,丈尺有限,不独不能回河,亦必不能分水。况黄河之性,急则通流,缓则淤淀,既无东西皆急之势,安有两河并行之理?纵使两河并行,未免各立堤防,其费又倍矣。”在疏中他又针对北流致“御河湮灭失馈运之利”,“恩、冀以北,涨水为害,公私损耗”,“河徙无常,万一自契丹界入海,边防失备”等三说进行了反驳,极力主张停止回河之役。元佑四年正月,朝廷下诏停止回河及修减水河;七月,冀州南宫等五埽危急,都水监仍坚主东流或“二股分行,以纾下流之患”。八月,苏辙再次上疏称:“夏秋之交,暑雨频并。河流暴涨出岸,由孙村东行,盖每岁常事。而李伟与河埽使臣因此张皇,以分水为名,欲发回河之议,都水监从而和之。河事一兴,求无不可,况大臣以其符合己说而乐闻乎”“臣愿急命有司,徐观水势所向,依累年涨水旧例,因其东溢,引入故道,以纾北京朝夕之忧。故道堤防坏决者,第略加修葺,免其决溢而已。至于开河、进约等事,一切毋得兴功,俟河势稍定然后议。”元佑五年二月、九月,苏辙又两次进言谏阻东流,并要求“罢吴安持、李伟都水监差遣,正其欺罔之罪”,甚至以“修河司若不罢,李伟若不去,河水终不得顺流,河朔生灵终不得安居”之辞相警告。但以太后为主的中枢始终倾向东流,虽时停时作,至元佑七年十月河水已大部东流。绍圣元年(1094年),“尽闭北流,全河之水东还故道”。

这次黄河回复东流,不过仅仅五年时间,至元符二年(1099年),黄河于内黄决口,东流断绝,主流又趋向北流,仍至乾宁军一带入海。积极主张回河的吴安持、郑佑、李仲、李伟等被朝廷加罪,“投之远方”,结束了第三次回河的争论。

(引文见《宋史河渠志》)

编辑本段著作

苏辙《栾城集》著有《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活字本。又,《栾城应诏集》1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诗作有:

次韵子瞻上元见寄

谁怜东坡老,独看南海灯。故人隐山麓,燕坐销床棱。人生天运中,往返成废兴。炎起爨下薪,冻合瓶中冰。赖有不变处,寂如方定僧。建成亦岩邑,灯火高下层。头陀旧所识,天寒发鬅鬙。问我何时来,嗟哉谷为陵。幸此米方贱,日食聊一升。夜出随众乐,哺糟共腾腾。

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

南过庾岭更千山,烝润由来共一天。云塞虚空雨翻瓮,江侵城市屋浮船。东郊晚稻须重插,西舍原蚕未及眠。独掉扁舟趁申卯,米盐奔走笑当年。客到炎陬喜暂凉,江吹虚阁雨侵廊。回看野寺山溪隔,卧觉晨炊稻饭香。荔饷深红陋樱枣,桂醅淳白比琳琅。思移峤北应非晚,未省南迁日月长。

次韵侄过江涨

阴*夏为秋,雨暴溪作渎。缺防旧通市,流潦几入屋。虽幸廪粟空,犹惜畦蔬绿。鹿骇不择音,鸿羁分遵陆。室诮曾子还,城讴华元衄。中情久岑寂,外物竞排蹙。设心等一慈,开怀受诸毒。道力虽未究,游波偶然伏。粮须三月聚,艾要七年蓄。君恩许北还,従此当退缩。

亡嫂靖安君蒲氏挽词二首

家风足图史,妇德俨苹蘩。汤沐従夫宠,冠衣席弟恩。克家传众子,有后庆多孙。追养心何极,增封礼尚存。宦游非不遂,流落自粗疏。宗党半天末,存亡惊素书。佳城东岭外,茂木故阡余。遥想千车送,临江涕满裾。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天真堂

宦游阅尽山川胜,归老方知气味真。歌哭不移身自稳,往还无间语尤亲。永怀前辈无因见,犹喜诸郎有此人。千岁展禽风未改,不加雕琢世称珍。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康乐楼

邑居欲尽溪山好,不作层楼无奈何。岩谷满前收蜡屐,漪涟极目卷渔蓑。安心已得安身法,乐土偏令乐事多。千里筠阳犹静治,还家一笑定无他。

筠州州宅双莲

绿盖红房共一池,一双游女巧追随。镜中比并新妆后,风际携扶欲舞时。

露蕊暗开香自倍,霜蓬渐老折犹疑。殷勤画手传真态,道院生绡数幅垂。

奉同子瞻荔支叹

蜀中荔支止嘉州,余波及眉半有不。稻糠宿火却霜霰,结子仅与黄金侔。近闻闽尹传种法,移种成都出巴峡。名园竞撷绛纱苞,蜜渍琼肤甘且滑。北游京洛堕红尘,箬笼白晒称最珍。思归不复为莼菜,欲及炎风朝露匀。平居著鞭苦不早,东坡南窜岭南道。海边百物非平生,独数山前荔支好。荔支色味巧留人,不管年来白发新。得归便拟寻乡路,枣栗园林不须顾。青枝丹实须十株,丁宁附书老农圃。

次韵子瞻梳头

水上有车车自翻,悬溜如线垂前轩。霜蓬已枯不再绿,有客劝我抽其根。枯根一去紫茸茁,珍重已试幽人言。纷纷华发何足道,当返六十过去魂。近有道士相教拔白后,以水火养之,当不复生,故以为答。

劝子瞻修无生法

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掌中定有庵摩在,云际悬知雾雨蒙。已赖信心留掣电,要须净戒拂昏铜。谁言逐客江南岸,身世虽穷心不穷。

石盆种菖蒲甚茂忽开八九华或言此华寿祥也远因生日作颂亦为赋此

石盆攒石养菖蒲,沮洳沙泉韭叶铺。世说华开难值遇,天将寿考报勤劬。心中本有长生药,根底暗添无限须。更尔屈蟠增瘦硬,他年老病要相扶。

子瞻和陶公读山海经诗欲同作而未成梦中得数句觉而补之

此心淡无著,与物常欣然。虚闲偶有见,白云在空间。爱之欲吐玩,恐为时俗传。逡巡自失去,云散空长天。永愧陶彭泽,佳句如珠圆。

成都僧法舟为其祖师宝月求塔铭于惠州还过高安送归

少年能讲大乘经,法施堂中不出扃。为许先师传后世,径従西海集南溟。忘身直犯黄茅瘴,满意初成白塔铭。寄我泪痕归万里,遥知露滴涧松青。

东西京二绝

亲祀甘泉岁一终,属车徐动不惊风。宓妃何预词臣事,指点讥诃豹尾中。

犀著金盘不暇尝,更须石上捣黄粱。数钱未免河东旧,不识前朝大练光。

唐相二绝

杨王灭后少英雄,犹自澄思却月中。已得惠妃欢喜见,方头笑杀曲江公。

朝中寂寂少名卿,晚岁雄猜气益横。心怕无须少年士,可怜未识玉奴兄。

寓居六咏

手植天随菊,晨添苜蓿盘。丛长怜夏苦,花晚怯秋寒。素食旧所愧,长斋今未阑。殷勤拾落蕊,眼暗读书难。山丹炫南土,盈尺愧西京。所至曾无比,知非浪得名。未须求别种,尚欠剥繁英。行复春风度,天涯眼暂明。邻家三亩竹,萧散倚东墙。谁谓非吾有,时能惠我凉。雪深闻毁折,风作任披猖。事过还依旧,相看意愈长。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旋叠封根石,能开著子花。扶持物遂性,缀缉我成家。故国田园少,何须恨海涯。大鸡如人立,小鸡三寸长。造物均付予,危冠两昂藏。出栏风易倒,依草枯不僵。后庭花草盛,怜汝计兴亡。或言矮鸡冠即玉树后庭花。西邻分半井,十口无渴忧。岁旱百泉竭,日供八家求。艰难念生理,沾足愧寒流。比闻山田妇,出汲争群牛。山中涧谷枯竭,汲者每苦牛夺其水,一人出汲,辄数人持杖护之。

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

老罢子卿还属国,功成定远恨阳关。漂流岂必风波际,颠沛何妨枕席间。伏腊便应随俚俗,室庐闻似胜家山。因缘宿世非今日,赖有阴功许旋还。此说见佛书。山连上帝朱明府,心是南宗无尽灯。过此欹危空比梦,年来瘴毒冷如冰。图书一笑宁劳客,音信频来尚有僧。梨枣功夫三岁办,不缘忧患亦何曾。

次迟韵二首

老谪江南岸,万里修烝尝。三子留二子,嵩少道路长。累以二孀女,辛勤具糇粮。谁令南飞鸿,送汝至我旁。饥寒不能病,气纾色亦康。拊背问家事,嗟我久已忘。力耕当及春,无为久南方。还家语诸女,素刚非王章。世事非吾忧,物理有必至。常旸百川竭,顾亦防雨耳。阴阳相纠缠,反复更自治。幽怀澹不起,默坐识其意。长子念衰老,远行重惭愧。疏慵身似僧,岑寂家近寺。但闻事日新,未觉吾有异。器锽本自出,藩角徒不遂。得失众共知,穷达佛所记。要令北归日,粗究一大事。

次远韵

万里谪南荒,三子従一幼。谬追春秋余,赖尔牛马走。忧病多所忘,问学非复旧。借书里诸生,疑事谁当叩。吾儿虽懒教,擢颖既冠后。求友卷中人,玩心竹间岫。时令检遗阙,相对忘昏昼。兄来试讴吟,句法渐翘秀。暂时鸿雁飞,迭发埙篪奏。更念宛丘子,颀然何时觏。

次韵子瞻和陶公止酒雷州作。

少年无大过,临老重复止。自言衰病根,恐在酒杯里。今年各南迁,百事付诸子。谁言瘴雾中,乃有相逢喜。连床闻动息,一夜再三起。溯流俯仰得,此病竟何理。平生不尤人,未免亦求己。非酒犹止之,其余真止矣。飘然従孔公,乘桴南海诶。路逢安期生,一笑千万祀。

次韵子瞻过海

我迁海康郡,犹在寰海中,送君渡海南,风帆若张弓。笑揖彼岸人,回首平生空。平生定何有,此去未可穷。惜无好勇夫,従此乘桴翁。幽子疑龙虾,牙须竟谁雄。闭门亦勿见,一嗅同香风。晨朝饱粥饭,洗钵随僧钟。有问何时归,兹焉若将终。居家出家人,岂复怀儿童。老聃真吾师,出入初犹龙。笼樊顾甚密,俯首姑尔容。众人指我笑,缰锁无此工。一瞬千佛土,相期兜率宫。

过侄寄椰冠

衰发秋来半是丝,幅巾缁撮强为仪。垂空旋取海棕子,蜀中海棕,即岭南椰木,但不结子耳。束发装成老法师。变化密移人不悟,坏成相续我心知。茅檐竹屋南溟上,亦似当年廊庙时。

寓居二首·东亭

十口南迁粗有归,一轩临路阅奔驰。市人不惯频回首,坐客相谙便解颐。惭愧天涯善知识,增添城外小茅茨。《华严》未读河沙偈,偃仰明窗手自披。

寓居二首·东楼

月従海上涌金盆,直入东楼照病身。久已无心问南北,时能闭目待仪麟。飓风不作三农喜,是岁,海无飓风。舶客初来百物新,归去有时无定在,漫随俚俗共欣欣。

所寓堂后月季再生与远同赋

客背有芳藂,开花不遗月。何人纵寻斧,害意肯留枿。偶乘秋雨滋,冒土见微茁。猗猗抽条颖,颇欲傲寒冽。势穷虽云病,根大未容拔。我行天涯远,幸此城南茇。小堂劣容卧,幽阁粗可蹑。中无一寻空,外有四邻市。窥墙数柚实,隔屋看椰叶。葱蒨独兹苗,愍愍待其活。及春见开敷,三嗅何忍折。

浴罢

逐客例幽忧,多年不洗沐。予发栉无垢,身垢要须浴。颠隮本天运,愤恨当谁复。茅檐容病躯,稻饭饱枵腹。形骸但癯瘁,气血尚丰足。微阳阅九地,浮彩见双目。枯槁如束薪,坚致比温玉。长斋虽云净,阅月聊一沃。石泉浣巾帨,土釜煮桃竹。南窗日未移,困卧久弥熟。《华严》有余秩,默坐心自读。诸尘忽消尽,法界了无瞩。恍如仰山翁,欲就沩叟卜。犹恐坠声闻,大愿勤自督。

次远韵齿痛

元明散诸根,外与六尘合。流中积缘气,虚妄无可托。敝陋少空明,妇姑相攘夺。日出暯焦牙,风来动危萚。喜汝因病悟,或免终身著。更须诵《楞严》,従此脱缠缚。

子瞻闻瘦以诗见寄次韵

多生习气未除肉,长夜安眠懒食粥。屈伸久已效熊虎,倒挂渐拟同蝙蝠。众笑忍饥长杜门,自恐莫年还入俗。经旬辄瘦骇邻父,未信脑满添黄玉。海夷旋觉似齐鲁,山蕨仍堪尝菽粟。孤船会复见洲渚,械未用安羊鹿。海南老兄行尤苦。樵爨长须同一仆。此身所至即所安,莫问归期两黄鹄。

次韵子瞻独觉

咄咄书空中有怪,内热搜膏发痈疥。羹藜饭芋如固然,饱食安眠真一快。午鸡鸣屋呼不起,欠伸吉贝重衾里。此身南北付天工,竹杖芒鞋即行李。夜长却对一灯明,上池溢流微有声。幻中非幻人不见,本来日月无阴晴。

次韵子瞻夜坐

月入虚窗疑欲旦,香凝幽室久犹薰。清风巧为吹余瘴,疏雨时来报断云。南海炎凉身已惯,北方毁誉耳谁闻。遥知挂壁瓢无酒,归舶还将一酌分。

次韵子瞻寄贺生日

弟兄本三人,怀抱丧其一。颀然仲与叔,耆老天所骘。师心每独往,可否辄自心。折足非所恨,所恨覆鼎实。上赖吾君仁,议止海滨黜。凄酸念母氏,此恨何时毕。平生贤孟博,苟生不谓吉。归心天若许,定卜老泉室。凄凉百年后,事付何人笔。于今兄独知,言之泣生日。

次韵子瞻寄黄子木杖

老至亦有渐,五十惟杖始。行年日辰匝,幸免乡闾耻。罪重疮难平,余痂未脱疻。登山足犹健,不用扶儿子。我只念辛勤,赠此携且倚。他年赐环日,田舍尤须此。早收藤节杯,旋缀乌皮几。茅檐数间足,不用伐桐杞。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旦起理发

道人鸡鸣起,趺坐存九宫。灵液流下田,茯苓抱长松。颠毛得余润,冉冉欺霜风。俯就无数栉,九九为一通。洗沐废已久,徐之勿匆匆。气来自涌泉,至此知几重。近闻西边将,袒裼拥马鬃。归来建赤油,不复侪伍同。笑我守寻尺,求与真源逢。人生各有安,未肯易三公。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午窗坐睡

定中龙眠膝,定起柳生肘。心无出入异,三昧亦何有。睛窗午阴转,坐睡一何久。颓然拥褐身,剥啄叩门手。褰帷顾我笑,疑我困宿酒。不知吾丧我,冰消不遗寿。空虚无一物,彼物自枯朽。梦中得灵药,此药従谁受。侵寻入四支,欲洗自无垢。従今百不欠,只欠归田叟。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夜卧濯足

海民慢寒备,不畜衾与裯。虽苦地气泄,亦无徒跣忧。逐客久未安,集舍占鸺鹠。念昔使胡中,车驰卒不留。貂裘溯北风,十袭犹飕飕。中涂履冰河,马倒身自投。宛足费冯翼,千里烦帣韝。十年事汤剂,风雨气辄浮。南来足忧虑,此病何时瘳。名身孰亲疏,慎勿求封侯。

同子瞻次过远重字韵

孟子自夸心不动,未试永嘉铁轮重。弟兄六十老病余,万里同遭海隅送。长披羊裘类严子,罢食猪肝同闵仲。大男留处事田亩,幼子随行躬釜瓮。低眉语笑接邻父,弹指吁嗟到蛮洞。茅茨一日敢忘葺,桑柘十年须勉种。来时邂逅得相携,归去逡巡应复従。莫惊忧患尔来同,久知出处平生共。虽令子孙治家学,休炫文章供世用。颍川筑室久未成,夜来忽作西湖梦。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客居远林薄,依墙种杨柳。归期未可必,成阴定非久。邑中有佳士,忠信可与友。相逢话禅寂,落日共杯酒。艰难本何求,缓急肯相负。故人在万里,不复为薄厚。米尽鬻衣衾,时劳问无有。闭门不复出,兹焉若将终。萧然环堵间,乃复有为戎。我师柱下史,久以雌守雄。金刀虽云利,未闻能斫风,世人欲困我,我已安长穷。穷甚当辟谷,徐观百年中。萧萧发垂素,晡日迫西隅。道人愍我老,元气时卷舒。岁恶风雨交,何不完子庐。万法灭无余,方寸可久居。将扫道上尘,先拔庭中芜。一净百亦净,我物皆如如。夜梦被发翁,骑驎下大荒。独行无与游,闯然款我堂。高论何峥嵘,微言何渺茫。我徐听其说,未离翰墨场。平生气如虹,宜不葬北邙。少年慕遗文,奇资揖昂昂。衰罢百无用,渐以圜斫方。隐约就所安,老退还自伤。海康杂蛮蜒,礼俗久未完。我居近闾阎,愿先化衣冠。衣冠一有耻,其下胡为颜。东邻有一士,读书寄贤关。归来奉亲友,跬步行必端。慨然顾流俗,叹息未敢弹。提提乌鸢中,见此孤翔鸾。渐能衣裘褐,袒裼知恶寒。佛法行中原,儒者耻论兹。功施冥冥中,亦何负当时。北方旧杂染,浑浑无名缁。治生守家室,坐使斯人疑。未知酒肉非,能与生死辞。炽哉吴闽间,佛事不可思。生子多颖悟,得报岂汝欺。时俾正法眼,一出照曜之。谁为邑中豪,勤诵我此诗。忧来感人心,悒悒久未和。呼儿具浊酒,酒酣起长歌。歌罢还独舞,黍麦力诚多。忧长酒易消,脱去如风花。不悟万法空,子如此心何。杜门人笑我,不知有天游。光明遍十方,咫尺陋九州。此观一日成,衮衮通法流。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丘。老聃白发年,青牛去西周。不遇关尹喜,履迹谁能求。锄田种紫芝,有根未堪采。逡巡岁月度,太息毛发改。晨朝玉露下,滴沥投沧海。须牙忽长茂,枝叶行可待。夜烧沉水香,持戒勿中悔。

雨中招吴子野先生循州作

柴门不出蓬生径,暑雨无时水及堂。辟谷赖君能作客,暂来煎蜜饷桃康。

答吴和二绝

三间浰水小茅屋,不比麻田新草堂。问我秋来气如火,此间何事得安康。

惯従李叟游都市,久伴蓝翁醉画堂。不似苏门但长啸,一生留恨与嵇康。〈子野昔与李士宁纵游京师,与蓝乔同客曾鲁公家甚久。〉

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

九日龙山霜露凝,龙山九日气如烝。偶逢闰月还重九,酒热风高喜不胜。

获罪清时世共憎,龙川父老尚相寻。直须便作乡关看,莫起天涯万里心。

客主俱年六十余,紫萸黄菊映霜须,山深瘴重多寒势,老大须将酒自扶。

尉佗城下两重阳,白酒黄鸡意自长。卯饮下床虚已散,老年不似少年忙。

求黄家紫竹杖并引

予于龙川买曾氏小宅,宅西南隅有紫竹百余竿,为藤蔓所困,无复直干,虽为伐藤,而见竹偃弱,无可为杖者。黄氏老家有紫竹甚茂,乞得一茎,劲挺可喜。闻黄氏竹旧自曾氏移植,偶为诗示之。曾家紫竹君家种,曾园竹与荒藤共。藤骄竹瘁如畏人,不似君家竹森耸。我来买宅非为宅,爱此风梢时一弄。磨刀向藤久未忍,树倒藤披真自送。繁阴一豁新笋地,狂鞭欲向青春动。我身病后少筋力,遍求拄杖扶腰痛。萧萧瘦干未能任,一亩君家知足用。一枝遗我拄寻君,老酒仍烦为开瓮。

赋丰城剑北归途中作。

剑气夜干斗,精诚初莫隔。全身寄狱户,隐约还自得。张雷彼知我,勉为汝一出。腰间杂环佩,亦既报之德。凛凛天地间,要非手中物。跃入延平水,三日飞霹雳。出当乘风雷,归当卧泉石。千年故穴在,三叹泉上客。

范丞相尧夫挽词二首〈许州作。〉

持身守忠恕,临事耻噶。直道更三黜,平生惟一心。家风来自远,国论老弥深。令德真如玉,泥沙枉见侵。

南迁头已白,北返蝉加。君意知无罪,天心许到家。同朝曾忝旧,握手一长嗟。时事纷无已,还应付棣华。

卜居

我归万里初无宅,凤去千年尚有台。谁为绕池先种竹,可怜当砌已栽梅。囊赀只数腰金在,归计长遭鬓雪催。欲就草堂终岁事,落成邻舍许衔杯。

和子瞻过岭

山林瘴雾老难堪,归去中原荼亦甘。有命谁令终返北,无心自笑欲巢南。蛮音惯习疑伧语,脾病萦缠带岭岚。手挹祖师清净水,不嫌白发照毵毵

子瞻赠岭上老人次韵代老人答

岭头卢老一炉灰,长短根茎各自栽。轻贱已消先世业,知君海上去仍回。

送王恪郎中知襄州宋

魏公德业冠当年, 汝守威名竦汉边。

将相传家俱未远, 子孙到处各推贤。

风流最喜君真似, 符竹连分政得专。

岘首重寻碑堕泪, 习池还指客横鞭。

逃亡已觉依刘表, 寒俊应须礼浩然。

当有郡人知古意, 拦街齐唱接篱篇。

三苏

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编辑本段三苏祠

眉山三苏祠是北宋时期 (960-1127)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位于四川省眉山城西南隅纱彀行内。元代改宅为祠,祭祀三苏。明代洪武年间扩建,明末毁于兵火,仅存五碑一钟,清康熙四年(1665年)在原址按明代规模重建,尔后历代均有增益补修,现占地面积56800平方米。于1980年7月7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4月成立“眉山三苏博物馆”。

三苏祠自元代建祠以来,几兴几衰,一直是文人墨客和广大民众拜祭圣贤的聚集场所,经数百年的营造,整个祠堂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了“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

三苏祠总建筑面积有115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正门,前厅,正殿,启贤堂,来凤轩,东西厢房,云屿楼,披风榭,瑞莲亭,百坡亭,碑亭,抱月亭,快雨亭,式苏轩,景苏楼,绿洲亭,半潭秋水一房山,彩花舫,南堂,疏竹轩,绿筠轩等。殿堂部分由三进四合院组成,虽按轴线处理,但两边却运用了均衡而不严整对称而有自由变化的手法,有收有放灵活多致。

园林景观形成和保持了浓郁的清代四川传统园林自然,古朴,典雅的显著特点,屋宇堂廊,布局有序,点线呼应,疏密有致,匾额对联,缤纷耀彩。整个祠堂具有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庄穆典雅气氛,使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被当代中外文化名人,古典园林专家称誉为中国四川古典园林的典范。

一饭千金的故事

解释:吃了别人一顿饭,就拿千金来报答。比喻受恩厚报。

  故事:

  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信。他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讨饭过日子。

  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韩信满脸羞愧。从此,他认真读兵书,练习武艺,决心做个有用的人

  乡里有一个恶少,在街上碰到了韩信,就大声对他说:“看你整天舞枪弄棒,像个有胆量的人。来来来,你敢拿剑刺我吗?要是不敢,你就从我这胯下爬过去!”韩信心想:“如果我拿剑刺他,岂不犯了杀人罪?日后还有什么前途呢?不如宁受眼前之辱也不逞一时之勇为好。”于是,他伏在地上,从那个恶少的胯下爬了过去。周围看热闹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韩信投奔到汉王刘邦门下,受到重用,拜为大将,并授以调兵遣将、行军布阵的大权。韩信经过认真训练兵马,率领汉军东征西讨,终于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项羽,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韩信被封为楚王,回到了故乡,派人去找给他饭吃的老婆婆。韩信见了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曾经侮辱过韩信的那个恶少却吓得直打哆嗦,韩信用手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你不必害怕,过去的事算了。”又对左右的将士说:“这位将士从前羞辱过我,其实是激励我上进啊!让他做个中尉吧!”韩信念念不忘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对曾欺负过自己的人,也没有报。 相反,加以原谅和提拔。他这种气度,是值得敬佩的。

毛遂自荐的故事

解释:

  指自己推荐自己去担任某项工作或职务。

  故事:

  战国时,秦国军队包围了赵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去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出兵,解救赵国。平原君打算从手下三千多门客中挑选二十人做随从,但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着急时,有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说:“让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随便到哪里,都好象锥子放在布袋中,一定会露出尖锋来。可你来了三年,没人说起你的大名,可见没有什么才能啊。”毛遂说:“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里,早就会脱颖而出,何止露出一点尖锋呢!”平原君见他说的有理,便带毛遂等二十人来到了楚国。

  平原君请楚王结盟出兵,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十九个门客十分着急,但却没了主意。

  毛遂按剑上前说:“订盟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无非利害二字而已,这样明白为何现在还不决定!”楚王大怒,斥道:“我与你主人说话,你来干什么?还不与我退下!”

  哪知毛遂不但没有退下,反而又上前几步说:“现在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上,你的十万兵马都没有用了!”楚王自知理亏,又怕毛遂真的动武,一时无言对答。毛遂继续进逼说:“其实,楚国有五千里辽阔的土地,几十万雄师,这么强大的国家,为什么要害怕秦国呢?大王不同意楚赵联盟,难道要等秦国逐个击破,坐以待毙吗?”楚王听了连连点头,答应与赵国订盟,出兵解赵国之围。

闻鸡起舞的故事

解释:

  凌晨听到鸡鸣就起来舞剑,形容有志者及时奋发的精神。

  故事:

  西晋时的祖逖,从小勤练武术,钻研兵法,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

  刘琨也是个有报负的年轻人,两人很快便成为好朋友。这天晚上,半夜过后,祖逖忽然被一阵鸡鸣声吵醒,他连忙把刘琨唤醒说:“这鸡鸣声把人吵醒,虽然很讨厌,但我们可以趁此机会早些起床练习武艺。”

  “好啊!”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两人来到院子里,专心地练起刀剑来。

   从此,两人每到夜半,一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

  当时,祖逖看到国家被匈奴军队攻陷了很多城池,非常着急,立刻上书皇帝,请求率兵北伐,收复失地。

  皇帝很高兴,封祖逖为“奋威将军”,带领军队北上。由于祖逖和刘琨作战英勇,不久便收复了很多北方的城池。

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

解释:

  有志气有毅力的人,最后一定能把事情作成功。

  故事:

  东汉时,有一个读书人,名叫耿弇。从小就认真学习兵书,演练武艺,立志将来为国家效力。由于耿弇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屡建战功,很快就升为大将军。

  一天,耿弇向皇帝要求带兵北上,平定割据势力。皇帝听了很高兴,但觉得这很困难,不易成功。耿弇说:“大王,只要我们立定志向,坚持不懈,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皇帝答应了。耿弇率兵北上,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连战连胜,很快就平定了一大部分割据势力。接着,耿弇又率领大军向军阀张步盘踞的地盘推进。双方在临淄摆开了阵势,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杀得天昏地暗。这时,一支箭突然直飞过来射中耿弇大腿,他拔出佩剑,砍断箭杆,继续作战,把张步打得大败而逃,他才想起腿上还有一枚箭头。

  皇帝称赞耿弇说:“将军以前提出的计划,我还担心难以实现,但你终于做到了。这正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卧薪尝胆的故事

解释:

  薪:柴草。形容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故事: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临睡前,用舌头舔舔鹿胆的苦味,以此来提醒自己过往苦日子,要发奋图强,报仇复国。

  原来吴王夫差发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捉来吴国当了马夫,日夜侍候马匹。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实在是非常难堪的。但是勾践暗下决心,一定要恢复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没有露出丝毫的抗拒神态,老老实实养马。

  勾践还装出对夫差忠心耿耿的样子。用心替他驾驭马车,态度谦卑。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国。

  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卧薪尝胆”,还常自问:“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吗?”

  勾践又给吴王送去美女西施。吴王夫差就更加只顾吃喝玩乐,无心国政,弄得国家日渐衰弱。经过二十年的充分准备,勾践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吴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领兵把吴国打得大败。夫差感到很羞愧,举剑自刎而死。

半途而废的故事

解释:

  比喻没有毅力或缺乏条件把事情做完。

  故事:

  东汉时,有个名叫乐羊子的人,没有远大志向。他有一个贤慧聪明的妻子,经常勉励他上进。

  有一天,乐羊子拾到一块黄金,他欢喜地拿给妻子看。妻子非常生气地说:“这块金子是别人掉在路上的,我们应该靠劳动挣钱啊!”乐羊子连忙拿起黄金,跑回原处,等待失主前来认领。有一位朋友劝乐羊子应该去求学。乐羊子回家跟妻子商议,妻子很高兴,鼓励他前去。

  乐羊子在外面读了一年书,总是想家,于是向老师请了假回家探望。当妻子得知乐羊子并没完成学业时,非常伤心,拿起剪刀,把自己辛辛苦苦织的布剪成两截。乐羊子大惊,问妻子这是为什么?妻子说:“你求学应该是靠日积月累、刻苦钻研才能学成,现在你中途回来,不是和这块布一样半途而废了吗?”

  乐羊子听了,深深受到感动,明白了妻子的苦心。从此,他发愤求学,整整过了七年,直到学业完成,才回家探望妻子。

破釜沉舟的故事

解释:

  釜是锅,舟是船。比喻下最大的决心,一拼到底。

故事:

  项羽是楚国人,少年习武,能将百斤鼎高举过头。长大后跟随叔父参加推翻秦朝的起义。

  有一次,秦军攻下了赵国,赵王逃到巨鹿,急忙派人向楚国求援。

  楚王派项羽带领二十万楚军前去救赵。项羽先派英、蒲两位大将率两万人做先锋,然后,自己率主力渡河。渡过了河,项羽命令将士,每人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队里的饭锅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凿沉了。他对将士说:“我们‘破釜沉舟’,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退秦军!否则只有饿死在这里!”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一个人抵十个,十个人抵百个,越战越勇,终于把秦军打得大败而逃。

  经过这次战役,项羽名声大振,成了各路反秦的统帅。

塞翁失马的故事

解释:

  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却因此得到了好处。

  故事:

  从前,在边塞有父子俩靠放牧马匹为生。这天有匹骏马忽然逃跑了,儿子怎么追也没追回来。父亲安慰儿子说:“我们养马人,失掉马匹是常有的事。也许它还会回来呢!”过了一段日子,那匹失去的骏马竟带回来一大群马。儿子高兴极了,父亲倒没有太大的惊喜。他对儿子说:“这件事确实意外。不过,世事祸福无常,很难预料。你要小心乐极生悲啊!”

  有一天,儿子在驯马时,一个不小心,竟从马上掉了下来,把一条腿摔断了。父亲又说:“驯马的人,难免会被摔着。如果你能吸取教训,日后会有益处。”

  正在这时,其他年轻人全被抓去打仗,全都战死在沙场。儿子因腿骨折,免去了从军,因而保存了性命。对他来说,可算是因祸而得福了。

  在汉语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用得比较普遍。

礼贤下士的故事

解释:

  尊重有才德的人,屈己延聘有识之士。

  故事:

  李勉是唐朝人。他年轻时,爱好到处游历,广交朋友。有一次,他认识了张书生,结伴来到一个叫梁的地方,谁知张书生突然生起病来,而且十分严重。李勉替他请医生,买药煎药,喂水喂饭,照顾得非常周到。但是张书生的病不见好转。张书生对李勉说:“李兄,看来我是没救了。我死后,你用我的银子替我埋葬,剩下的钱财,就送给你用吧,以答谢你连日来对我悉心的照顾。”

  张书生去世后,李勉遵照亡友的遗言办理了丧事,然后收拾好行装,来到了朋友的故乡,把死讯告诉了张书生的家人,并把剩余的钱财全部归还给他的家人。李勉当时虽然也是一个穷书生,但他不贪取别人的钱财,这种诚实的行为使张书生的家人非常感动。

  后来李勉当上了节度使,不但处事廉洁公正,而且十分爱惜人才。有一次,在外出巡察中,他发现一个叫王晬的县尉很有才干,正想提拔他,忽然接到皇帝拘捕王晬的命令。原来王晬为人耿直,秉公办事,得罪了朝中权贵,遭人诬告陷害。

  李勉不忍王晬无辜受害,赶回京城面见皇帝,力陈王晬的为人,夸奖他是个人才,请求加以重用。皇帝见李勉极力为国家推荐人才,心里十分赞赏,赦免了王晬,还升他为县令。王晬上任后,正直清廉,勤政为民,深受百姓爱戴。大家都说李勉是个善于提拔人才的好官。

  李勉在任节度使的时候,听说李巡和张参很有学问,便请他们出来办事,每有宴会,都邀请他们一同畅饮。李勉后来当了宰相,虽然地位尊贵,但从不骄傲自大,亲自到士兵家里慰问他们的家属,上上下下都称赞李勉是个礼贤下士的好官。

管鲍之交的故事

解释:

  形容朋友交谊深厚。

  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代的人,两人互相照顾,亲如手足。

  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一。鲍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满,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

  后来,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是个没有勇气的人。这时,叔牙却出来说:“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其实,他并不是个怕死的人。”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国人。齐王有两个儿子,纠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后来两个公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公子纠被杀,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

  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牙语气坚定地说:“多谢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难得他对公子纠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王终于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相。管仲整顿内政、开发资源、发展农业,很快就使齐国强盛起来,当上了盟主。

舍生取义的故事

解释: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故事:

  春秋时,晋国有个勇士名叫豫让,投靠在智伯门下,很受重用。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杀害。豫让躲了起来,下决心要为智伯报仇。过了几个月,豫让装扮成仆役混进赵府,伺机刺杀赵襄子。结果在茅厕里被发现,赵襄子见豫让为主人报仇就放了他。豫让说:“你虽然放了我,但我还会刺杀你的!”

  豫让回去后,剃去眉毛和胡子,又吞食热炭,把声音弄嘶哑,以便从形象到声音都不让人认出来。朋友们对他说:“你如投靠赵襄子,得到他的信任后,再行刺他,不是更方便吗?”豫让回答说:“作为一个勇士,怎么可以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呢!”

  这一天,豫让得知赵襄子外出办事,他就预先埋伏在桥下,赵襄子来到桥边,马匹突然惊叫起来。赵襄子命人到处搜查,在桥下把豫让抓了出来。赵襄子说:“你舍生取义,确实令人尊敬。但这次我不能饶恕你了!”豫让说:“多谢赵公厚义,但我临死前请求你能把外袍脱下来,让我刺三剑,偿我为主复仇的意愿。我死而无怨了。”赵襄子见他这样忠诚,大为感动,便脱下外袍。豫让刺了外袍之后,自刎而亡。 豫让甘愿舍弃生命,也要完成道义的行为,便成了“舍生取义”的成语。

一败涂地的故事

解释:

  形容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故事:

  秦朝末年,刘邦是沛县一名亭长(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他性格豪爽,乐于帮助别人。有一次,刘邦奉命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去做苦工。在路上,每天总有几个民夫逃走。有天晚上,他对大家说:“你们到骊山做苦工也是累死,你们都走吧!”当时就有十几个民夫情愿跟随刘邦。

  刘邦带这十几个人正往别处逃走,忽然有条大蛇挡在路上,别人吓得不敢前进,刘邦手提宝剑,把大蛇赶走,大家很佩服他这种勇敢精神。

  那时候秦朝政治腐败,各地百姓纷纷起来造反。沛县衙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知道刘邦是个好汉,便经常暗地与他来往,商量准备起兵反秦。

  在萧何和曹参的帮助下,刘邦决定起义,他们首先攻下了沛县。大家推举刘邦为起义军的首领;刘邦说:“抗秦大业是艰巨的,如果一败涂地,就要赔上性命啊!我刘邦愿带领大家大干一场!”

  刘邦从这天开始,便率领沛县的三千弟子展开反抗暴秦的斗争,最后终于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

大义灭亲的故事

解释:

  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使其受到应得的惩罚。

  故事:

  春秋时,卫庄公去世后,由大公子继承王位。这位新的卫王性情懦弱,而他的弟弟州吁却骄傲自大,野心勃勃,总想夺取兄长的王位。

  有一天,卫王出访,州吁偷偷在途中刺死了兄长,却向大臣和百姓说:“卫王害急病死了,由我继承王位。”

  州吁当上卫王后,便要攻打邻国,大臣和百姓都反对。州吁忙与他的亲信石厚商量。石厚说:“我的父亲石碏德高望重。如果大王请他出山,大臣和百姓们就不敢乱动了。”

  石碏对儿子石厚助纣为虐、欺凌百姓的行为十分不满。见儿子奉州吁之命来请,就坚决推辞了。石厚无奈,再三请教安抚民心之策。石碏对石厚说:“诸侯国的王登位要得到周天子的允许。如果州吁得到周天子的公开承认,百姓就会服从。这样吧,周天子最信任陈王,你和州吁去拜望陈王,请他说说情吧。”

  其实石碏早已写好一封信,差人暗地送给陈王,信里说:“卫国不幸,出了两个大逆不道的贼子。但我年纪大了,没有力量惩治他们。请为我主持正义,帮我除掉这两个恶人吧!”

  州吁和石厚到了陈国。陈王就派人拿出石碏的信件大声宣读一遍。这时候州吁和石厚才知道上了石碏的当,只好低头认罪了。石碏为了国家利益,不徇私情,惩罚州吁和石厚,这种大义灭亲的故事,流传千古。

鸡鸣狗盗的故事

解释:

  比喻有一手模仿鸡鸣狗叫的卑微的技能,有时却能解决大问题。

  故事:

  战国时代,齐国的宰相孟尝君慷慨好客,门下的食客多达三千多人。

  孟尝君与食客谈话时,总让人在屏风后作记录,把食客的住处及有何困难等一一记下,随后便派人去看望其亲属并赠送礼物。

  秦昭王对孟尝君最为敬慕,派特使迎接孟尝君入秦。孟尝君带着门客千余人来到秦都咸阳。

  孟尝君献给秦昭王一件纯白狐狸皮袍子,秦昭王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

  秦昭王听了谗言,把孟尝君软禁起来,孟尝君请秦昭王的宠妃帮忙解救,妃子说:“这不难,但是我要一件白色狐皮袍。”

  孟尝君为难了,仅有的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来第二件呢?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当天夜里,这个门客模仿狗叫声,从狗洞潜入秦王内库,看守以为是自己养的狗,未加怀疑。于是这个门客盗出了那件白色狐皮袍送给秦王的爱妃,孟尝君也得了自由,并急忙带领门客连夜逃离秦国。

  他们逃呀逃呀,半夜来到边界的函谷关。这关口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出入,忽然有个门客学起了公鸡叫。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了起来。守关的人开了城门,让孟尝君出了关。等到秦昭王派人追到函谷关时,孟尝君和他的门客已经走远了。

一鸣惊人的故事

解释:

  比喻平时表现并不突出的人,一下子干出了惊人的成绩。

  故事:

  春秋时,楚庄王即位已经三年,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对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他知道大臣们对他不满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他的死罪!”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对庄王说:“我有个谜请大王猜猜。”庄王说:“你说吧。”伍举说:“楚国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说:“这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从那天开始,楚庄王振作起来,认真治理国家,楚国也渐渐强大起来。最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负荆请罪的故事

解释:

  背着荆条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

  故事:

  战国时,赵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有一年,秦王邀请赵王到渑池相会。酒宴上,秦王请赵王弹瑟。赵王弹了一曲。

  作陪的蔺相如心想,必须为赵王争回面子,于是捧起一个缸,走到秦王面前说:“大王擅长秦乐,请大王一击,以相娱乐。”在蔺相如的强逼下,秦王勉强在缸上击了一下。秦国的大臣气得大叫:“请赵国割让出十五座城作为向秦王的献礼!”蔺相如也高喊:“请秦国把首都咸阳作为向赵王的献礼!”秦国始终没能占到半点便宜。事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人说:“我出生入死,立了许多战功,而蔺相如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给我遇见,我一定要当面羞辱他。”蔺相如听说以后处处忍让,上朝的日子故意装病在家,以免与廉颇引起争执。

  有一天,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迎面驶来,他吩咐仆人把车子调转方向,避开廉颇。身边的人都说他太胆小了,蔺相如一笑,问大家:“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啦。”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国当众呵斥秦王,又怎会偏偏怕廉将军呢?只是我想到,强秦不敢侵赵,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我们两人要是争斗起来,敌人就要来钻空子。我不能忘掉国家的安危啊!”

  这些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很惭愧,于是光着脊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风吹草动的故事

解释:

  风一吹,草就摇晃,比喻有一点点动静而引起警觉。

  故事:

  春秋时,楚平王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他听信一个叫费无忌的小人的谗言,要把太子建废掉。

  但又担心太子建的老师伍奢不同意,于是把伍奢叫来,让他说太子建企图谋反。伍奢不承认,立刻被关进了监狱。

  这时,费无忌又对楚平王说:“伍奢的两个儿子很厉害,大王一定要把他们父子三人一起除掉!”楚平王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骗来京城,一起除掉。

  伍子胥看了父亲的信,对哥哥伍尚说:“平王想加害我们啊,还是快些逃走吧,日后为父亲报仇!”但是伍尚不肯逃走,结果和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了。平王一定要斩草除根,下令官兵四处捉拿伍子胥。

  伍子胥白天躲在丛林中,晚上出来赶路,来到了楚国的边境昭关。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伍子胥因为出不了关而愁得睡不着觉,几天以后满头黑发竟全部变成了灰白。幸亏好心的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找个模样像伍子胥的人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假伍子胥,而那个真伍子胥却混出关去了。

  伍子胥逃到一条江边正在着急时,江上过来个渔夫,把他渡过江去。

  到了对岸,渔夫对伍子胥说:“将军,我回家给你弄些吃的来。”伍子胥坐在岸边等候,忽然一阵清风吹来,芦苇和野草簌簌地响了起来,伍子胥吓了一跳,以为是楚兵追来,慌忙躲进草丛里。仔细一看,原来是“风吹草动”。

  渔夫让伍子胥饱餐一顿。伍子胥说:“我这把宝剑价值千金,送给你,答谢你的救命大恩。”渔夫说:“楚王悬赏捉拿你,我都没有贪图,难道会要你这宝剑吗?”

  “请问你的贵姓大名,让我日后图报。”伍子胥刚说完,渔夫就正色地说:“我救你的性命,是仰慕你是位英雄,并不冀求你什么报答,你又何必问我姓名呢!快走吧!”

虚位以待的故事

解释:

  空着位置等候

  故事:

  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为人忠厚、仁爱,对门客都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当时,信陵君听说大梁城门的守门官七十岁老人侯嬴是个贤人,家境贫穷,便派人带着大量财宝,前去聘请他。但是,侯嬴并不接受。

  信陵君知道自己怠慢了高人。于是便让人驾车,亲自前去迎接侯嬴。还把车上最好的位置留给侯嬴。侯嬴故意穿上破衣服,毫不客气地坐在空位上,一句谦让的话也没说。

  马车行到中途,侯嬴又忽然提出要去探访一位屠夫朋友朱亥。他在朋友那里故意拖延时间,要看信陵君的反应,但信陵君一片和颜悦色。

  这年,秦国围攻赵都邯郸,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十万前去救赵。为此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魏王忙命晋鄙大军留在路上,不再前进。

  信陵君多次恳求魏王让晋鄙发兵,魏王终是不肯。侯嬴给信陵君出主意说:“只要派人偷取大王的兵符,便可假传命令,要晋鄙出兵了。”接着,侯嬴又给信陵君出主意,叫他去找大王的宠妃如姬,让她去偷大王的兵符。

  信陵君拿到了兵符,便想马上出发。侯嬴提醒他说:“你把我的屠夫朋友朱亥带上,以防万一。”

  信陵君带着朱亥来到大军驻扎地。晋鄙见了兵符怀疑说:“大王既叫我暂不前进,又怎会随便叫你替代我呢?”晋鄙的话音刚落,朱亥从袖里拿出四十斤重的大铁锥来,一下就把晋鄙打死了。

  信陵君高举兵符,筛选了八万精兵,打败了秦军,解救了赵国。

1匡衡凿壁(匡衡凿壁)

出处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西京杂记》卷二

释义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勤学

近义词凿壁偷光

押韵词舳舻相继、舍身取义、安心乐意、英英玉立、河山带砺、率性任意、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胡天胡帝、不食之地、微言精义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成语举例因效匡衡凿壁之义,于墙上穴一小孔,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 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书房壁》

2老泪纵横(老泪纵横)

出处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唐·杜甫《羌村三首》

解释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用法作谓语、定语;常与“泣不成声”连用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满面泪痕、泪如雨下

反义词笑逐颜开、眉开眼笑

同韵词电照风行、心和气平、兵无常形、官止神行、赫赫之名、肆虐横行、事无二成、少年老诚、一气呵成、便宜施行

成语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肃宗的许可回家探亲,在回家途中亲眼看到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种种惨境。邻居问他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并诉说家乡的苦难:地没有耕种,孩子们被逼去打仗……说到伤心处,乡亲们老泪纵横,杜甫只好仰天长叹

3无中生有(无中生有)

出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释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凭空捏造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造谣生事、信口雌黄、捕风捉影

反义词确凿无疑、铁证如山、事出有因

押韵词眠花卧柳、齐大非耦、十字街口、霹雳手、食不充口、帖耳俯首、鲐背苍耈、红灯绿酒、一介不苟、引领翘首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大哲学家老子提出他的宇宙论。他认为宇宙的形成过程是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循环往复是道的运动,柔弱是道的运用,天下万物生于有形体的天地,有形体的天地生于无形体的道

4近水楼台(近水楼台)

典故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

释义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优先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反义词隔岸观火

押韵词文武全才、命世之才、矜能负才、助边输财、土木形骸、手到拈来、杞梓之才、朴斲之材、计斗负才、惠然肯来

成语故事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5鸡鸣狗盗(鸡鸣狗盗)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本事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旁门左道

反义词正人君子

同韵词文君新醮、不出所料、夺人所好、腹心相照、感恩图报、着有成效、求忠出孝、戒骄戒躁、闳远微妙、三星高照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6破釜沉舟

典故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

相反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同韵词冥漠之都、雨歇云收、与羊谋羞、养尊处优、一壑一丘、归正首丘、帷幕不修、黄干黑廋、皮里春秋、无妄之忧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7坚贞不屈(坚贞不屈)

出处坚强而不屈,义也。 《荀子·法行》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后汉书·王龚传》

解释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意志坚定

结构补充式

相近词威武不屈、坚强不屈

相反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同韵词批吭捣虚、穴处野居、燕雀之居、虎豹之驹、乘隙捣虚、温恭自虚、投刃皆虚、华屋丘墟、穷大失居、丢卒保车

成语故事明朝末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攻打扬州,派明朝降将李遇春去扬州劝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骂而回。豫亲王多次用书信劝降,也被史可法回书痛骂。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自杀未遂,被清兵俘虏,他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8盲人摸象

出处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大般涅盘经》三二

释义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看问题以偏概全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管中窥豹、坐井观天

相反词洞察一切、仰视观察

同韵词东游西逛、后来者居上、一瓶不响,半瓶晃荡、详略得当、打翻身仗、层峦迭嶂、门户开放、一石激起千层浪、狂涛骇浪、大失所望

成语故事古代佛经里讲到有几个盲人去摸大象,一个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像棍子,一个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像扇子,一个摸到大象的尾巴说像绳子。因为他们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没有看到大象的整体形象

9摩肩接踵

典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战国策·齐策一》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宋史·李显忠传》

释义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多时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熙熙攘攘、熙来攘往

反义词地广人稀

同韵词雾兴云涌、堤溃蚁孔、血气方勇、小怯大勇、恃强怙宠、成何体统、大智大勇、血气之勇、贯鱼成宠、北辰星拱、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相国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存心侮辱他,不给他走正门,说齐国没人就派这个矮人来。晏婴说齐国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挥汗成雨。齐国的出使规矩就是无能的使臣只能去见无能的国君。楚王自取其辱,只好隆重接待

10名正言顺(名正言顺)

典故《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释义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说话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理直气壮

相反词理屈词穷

押韵词出内之吝、情至意尽、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砺世摩钝、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民保于信、言之过甚、高谈弘论、黄中内润、单传心印、

灯谜闯王登基改国号

成语故事孔子因不满鲁定公沉迷酒色,带领学生来到卫国,因卫灵公言而无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带领其他学生离开卫国。卫出公继位后,让子路去请孔子来卫国辅政。孔子说:“只有名义正当,说话合理,才能干成大事。”

11名落孙山(名落孙山)

典故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宋·范公偁《过庭录》

释义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落选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一败涂地

相反词名列前茅

同韵词先我着鞭、缺吃少穿、沥胆披肝、春满人间、陈旧不堪、鹏抟九天、窥见一斑、瓮尽杯干、粲然可观、沥血披肝、

谜语写中文

成语故事宋朝苏州滑稽才子孙山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乡试。考完以后,孙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朋友没考中留在省城。孙山回到乡里接受乡亲的祝贺。朋友的父亲来打听儿子的情况,他作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来回答朋友的父亲

12孟母三迁(孟母三迁)

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汉·赵歧《孟子题词》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词三迁之教

同韵词学如登山、千古奇冤、坐卧不安、鬼计多端、沸反连天、阴凝冰坚、一夫得道,九族升天、衣弊履穿、呼吸之间、伯仲之间、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13落井下石

典故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释义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陷害人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相反词助人为乐、雪中送炭、相濡以沫

同韵词择善固执、安弱守雌、君仁臣直、史鱼秉直、一资半职、一口不能着两匙、词正理直、船到桥门自会直、半文不值、设官分职、

年代古代

灯谜往井下人滚石头

邂逅语推人下井还要滚石头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御史大夫柳宗元因为过失而被贬至柳州刺史,他在柳州忧郁不得志而死。文学家韩愈见好友被小人进谗言而替他打抱不平,为他写墓志铭深刻揭露那帮落井下石的人,同时也提醒世人要警惕那些平时指天发誓掏心窝的人

14励精图治(励精图治)

出处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 《汉书·魏相传》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宋史·神宗纪赞》

解释图:谋求,设法。厉:奋勉。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亦作“励精图治”、“厉精求治”、“厉精为治”。

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统治者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雄才大略

相反词丧权辱国、祸国殃民

同韵词朝三暮四、百金之士、枯槁之士、穷巷陋室、操戈同室、悠然自适、逆天行事、前尘影事、旷职偾事、少不经事、

年代古代

灯谜医学

成语故事公元前68年,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建议汉宣帝刘询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霍氏假借太后命令欲杀魏相,汉宣帝先发制人将霍氏满门抄斩,从此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

15乐极生悲(乐极生悲)

典故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史记·滑稽列传》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淮南子·道应训》

解释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高兴到极点就生灾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反义词乐而忘返、乐不可支

同韵词暴戾恣睢、长傲饰非、治乱扶危、蕙折兰摧、凤皇于蜚、招事惹非、大雪纷飞、双宿双飞、早出暮归、物是人非、

年代古代

谜语笑死人;江州司马青衫湿

歇后语新媳妇流泪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威王很小就继承了王位,他一味贪图玩乐,在都城临淄建造“稷下”宫,让能言善辩的人陪他聊天。一次楚国侵略齐国,淳于髡凭口才请来赵国救兵解围。齐威王摆酒庆功,淳于髡趁机给他讲乐极生悲的道理,帮他成为明君

16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出处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诗经·小雅·天保》

释义疆:界限。万年长寿,永远生存。用于祝人长寿。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祝人长寿

结构补充式

相近词寿比南山、极寿无疆

同韵词规圆矩方、挖肉补疮、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惹祸招殃、济世经邦、灌米汤、锐不可当、瘗玉埋香、鼓旗相当、自是不彰、

年代古代

谜语最大的寿

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有描写农奴的生活图景,农奴们一年忙到头,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而他们的主人们每天都是过着莺歌燕舞的生活。他们每年都要搞年终宴会,杀猪宰羊,登上父夜堂,端起酒杯互相祝福“万寿无疆”

17万死不辞(万死不辞)

典故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

释义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用法作谓语;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视死如归、出生入死、在所不辞

反义词贪生怕死、畏首畏尾

押韵词麤衣恶食、聪明正直、揽名责实、绊脚石、纥字不识、麤袍粝食、燕岱之石、牡丹虽好,也得绿叶扶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浣衣菲食、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董卓掌握朝中大权,骄横跋扈,为自己修筑宫殿,准备篡位。忠臣王允担心汉室江山,他问自家歌妓貂禅能否帮他的忙。貂禅说她为大人做事万死不辞,于是王允将貂禅许配给吕布后,又进献给董卓,借吕布的手杀了董卓

18七情六欲

典故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礼记·礼运》

解释泛指人的喜、怒、哀、乐和嗜欲等。

用法作主语、宾语;形容人的感情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五情六欲

反义词四大皆空

同韵词群分类聚、穿文凿句、拂衣而去、言来语去、井井有序、搓绵扯絮、春秋积序、一替一句、千条万绪、设心积虑、

年代近代

成语故事七情按《礼记》的观点指喜、怒、哀、惧、爱、恶、欲;而按佛教的说法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六欲按《吕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佛教认为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想欲

19期期艾艾

出处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史记·张丞相列传》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用法作谓语、状语;形容口吃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支支吾吾

相反词油嘴滑舌

同韵词猛志常在、飞土逐害、布衣韦带、优胜劣汰、沉着痛快、意出言外、赤诚相待、吃糠咽菜、万般无奈、胡孙入袋、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汉朝初年,汾阳侯周昌跟随刘邦打天下,刘邦宠爱戚姬,想废太子立戚姬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周昌不顾个人安危上殿晋见,结结巴巴不知说什么为好,就是阻止刘邦废太子。刘邦非常感动,再也不提废太子之事

20两袖清风(两袖清风)

出处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

解释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为官清廉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洁身自好、一贫如洗、廉洁奉公

反义词贪得无厌、贪赃枉法

同韵词战兢兢、一个萝卜一个坑、虎口余生、声价倍增、一路风清、口口声声、远来和尚好看经、济弱扶倾、画龙点睛、身微言轻、

灯谜马蹄服

歇后语胳膊弯里打凉扇

成语故事明朝监察御史于谦为官十分清廉,从不收受老百姓的财物,而当时的官场十分腐败。于谦在任巡抚期间回京什么也没有带,特带《入京》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21空前绝后(空前绝后)

出处顾(顾恺之,晋代画家)冠于前,张(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绝于后,而道子(吴道子,唐代画家)乃兼有之。 宋·赵佶《宣和画谱》

解释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极不寻常的盛况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绝无仅有、亘古未有、史无前例

相反词比比皆是

同韵词男女老幼、与天地同寿、黄干黑瘦、无出其右、积素累旧、异姓骨肉、一蹴而就、无疆之寿、循循善诱、东挪西凑、

谜语木屐;无始无终

邂逅语马蹬子钉掌;女同志穿凉鞋

成语故事晋朝大画家顾恺之所画人物神态逼真,形象生动。南朝梁代画家张僧繇善于画山水人物,传说他画龙点睛。唐朝画家吴道子集绘画与书法于一身,让人叫绝。后人说顾恺之的成就超越前人,张僧繇的成就后人莫及,吴道子则是空前绝后

22曲高和寡

出处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解释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讽刺意味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阳春白雪

反义词下里巴人

同韵词尻轮神马、一定之法、披袍擐甲、舞文玩法、涉笔成雅、不变之法、束兵秣马、半真半假、临崖失马、避世金马、

年代古代

谜语一钩新月伴新主

邂逅语毛驴嗓门大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楚襄王问文学家宋玉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宋玉有意见,怎么没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个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阳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23如雷贯耳(如雷贯耳)

出处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

解释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客套话

结构动宾式

相近词名满天下、闻名遐尔、如雷灌耳

反义词无名小卒

同韵词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董卓利用实力把持朝政,图谋篡位,司徒王允和养女貂禅商定要利用吕布杀了董卓。王允先把貂禅许给吕布,然后献给董卓,吕布见貂禅被董卓霸占,心里十分气愤与无奈,貂禅表示吕布名声如雷贯耳,愿意跟他共度一生

24救死扶伤(救死扶伤)

典故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释义扶:扶助,照料。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医生的职责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治病救人

相反词落井下石

押韵词桂子飘香、死而不僵、鸿案相庄、纲挈目张、歧路他乡、以柔制刚、剜肉成疮、直接了当、捉贼捉脏、鱼米之乡、

年代古代

灯谜医生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被汉武帝打入大牢,被处以腐刑。他的朋友任安来信要他“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任安也因事下狱当斩,司马迁给他写信,叙述自己是怎样忍受痛苦活下来。他当时为李陵辩护,说他英勇善战,使敌人无暇救死扶伤

25集思广益(集思广益)

出处国家所以设立衙署,盖欲诸臣共集一堂,互相商榷,佞者既明目共视,难以挟私,贤者亦集思广议,以济其事。 清·昭梿《啸亭杂录·钱南园》

解释指集中众人智能,广泛进行议论。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博采有益的意见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群策群力、广开言路

反义词一意孤行、独断专行

押韵词出何典记、小本经济、指天画地、寸长尺技、上气不接下气、春回大地、张筵设戏、啼天哭地、阳煦山立、难兄难弟、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蜀国的大小政事都由丞相诸葛亮处理。诸葛亮在朝野的威望很高,但他并不居功自傲,经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有部下反对他这样做,他认为这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有益的建议

26含沙射影

典故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晖。 南朝宋·鲍照《苦热行》

释义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说话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含血喷人、指桑骂槐、恶语中伤

相反词光明正大、直截了当

押韵词狡焉思逞、坑灰未冷、兵强将猛、称锤落井、多快好省、大梦方醒、大煞风景、飘萍断梗、忠心耿耿、返躬内省

成语故事古代传说水中怪物蜮,形状像鳖,只有三条腿,嘴里有一条像弓的横肉,看到岸上或水上人或人影经过时就喷射沙子,被喷之人就会生病,非常痛苦,严重的直到死亡。由于它很坏,人们一旦见了一般都是想办法避开

27画蛇添足(画蛇添足)

典故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战国策·齐策二》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馀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多余的事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徒劳无功、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反义词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同韵词大简车徒、懋迁有无、乌舅金奴、烟波钓徒、华冠丽服、社鼠城狐、修饰边幅、一民同俗、雄飞雌伏、老牛舐犊

成语故事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

28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出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称赞年轻人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少年老成

反义词少不更事、乳臭未干

同韵词摧折恶类、好施小惠、亏于一篑、截辕杜辔、风通道会、不进则退、木朽形秽、楛耕伤稼,楛耘失岁、阿尊事贵、倚姣作媚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几个小孩在游玩,他问其中一个不玩的小孩,小孩说疯玩会有伤害的。小孩筑城挡住了孔子的车,孔子问为什么不让车,小孩说从来都是车避让城堡没有城堡让车的,孔子听后叹息道:“真是后生可畏!”

29祸起萧墙(祸起萧墙)

典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

释义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乱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

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同韵词拘俗守常、龙飞凤翔、纷纷洋洋、狐埋狐扬、龙战玄黄、骑鹤上扬、愁多夜长、问道于盲、平平常常、动静有常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30害群之马(害群之马)

出处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庄子·徐无鬼》

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危害集体的人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城狐社鼠、残渣余孽

相反词仁人志士、谦谦君子

押韵词强不凌弱,众不暴寡、舞文枉法、形孤影寡、添砖加瓦、雍容尔雅、熟羊胛、富商大贾、强不犯弱,众不暴寡、片鳞碎甲、虚舟飘瓦

成语故事传说黄帝轩辕氏去且茨山找神仙大隗讨教治理天下的良方,在半途中遇到一个牧马的孩子,黄帝向他问路,孩子告诉大隗的住处。黄帝问孩子如何治理天下,孩子说:“治理天下就和放马一样,只要那去其害马就可以了。”黄帝顿悟其中道理

1匡衡凿壁(匡衡凿壁)

出处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西京杂记》卷二

释义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勤学

近义词凿壁偷光

押韵词舳舻相继、舍身取义、安心乐意、英英玉立、河山带砺、率性任意、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胡天胡帝、不食之地、微言精义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成语举例因效匡衡凿壁之义,于墙上穴一小孔,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 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书房壁》

2老泪纵横(老泪纵横)

出处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唐·杜甫《羌村三首》

解释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用法作谓语、定语;常与“泣不成声”连用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满面泪痕、泪如雨下

反义词笑逐颜开、眉开眼笑

同韵词电照风行、心和气平、兵无常形、官止神行、赫赫之名、肆虐横行、事无二成、少年老诚、一气呵成、便宜施行

成语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肃宗的许可回家探亲,在回家途中亲眼看到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种种惨境。邻居问他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并诉说家乡的苦难:地没有耕种,孩子们被逼去打仗……说到伤心处,乡亲们老泪纵横,杜甫只好仰天长叹

3无中生有(无中生有)

出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释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凭空捏造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造谣生事、信口雌黄、捕风捉影

反义词确凿无疑、铁证如山、事出有因

押韵词眠花卧柳、齐大非耦、十字街口、霹雳手、食不充口、帖耳俯首、鲐背苍耈、红灯绿酒、一介不苟、引领翘首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大哲学家老子提出他的宇宙论。他认为宇宙的形成过程是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循环往复是道的运动,柔弱是道的运用,天下万物生于有形体的天地,有形体的天地生于无形体的道

4近水楼台(近水楼台)

典故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

释义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优先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反义词隔岸观火

押韵词文武全才、命世之才、矜能负才、助边输财、土木形骸、手到拈来、杞梓之才、朴斲之材、计斗负才、惠然肯来

成语故事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5鸡鸣狗盗(鸡鸣狗盗)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本事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旁门左道

反义词正人君子

同韵词文君新醮、不出所料、夺人所好、腹心相照、感恩图报、着有成效、求忠出孝、戒骄戒躁、闳远微妙、三星高照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6破釜沉舟

典故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

相反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同韵词冥漠之都、雨歇云收、与羊谋羞、养尊处优、一壑一丘、归正首丘、帷幕不修、黄干黑廋、皮里春秋、无妄之忧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7坚贞不屈(坚贞不屈)

出处坚强而不屈,义也。 《荀子·法行》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后汉书·王龚传》

解释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意志坚定

结构补充式

相近词威武不屈、坚强不屈

相反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同韵词批吭捣虚、穴处野居、燕雀之居、虎豹之驹、乘隙捣虚、温恭自虚、投刃皆虚、华屋丘墟、穷大失居、丢卒保车

成语故事明朝末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攻打扬州,派明朝降将李遇春去扬州劝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骂而回。豫亲王多次用书信劝降,也被史可法回书痛骂。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自杀未遂,被清兵俘虏,他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8盲人摸象

出处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大般涅盘经》三二

释义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看问题以偏概全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管中窥豹、坐井观天

相反词洞察一切、仰视观察

同韵词东游西逛、后来者居上、一瓶不响,半瓶晃荡、详略得当、打翻身仗、层峦迭嶂、门户开放、一石激起千层浪、狂涛骇浪、大失所望

成语故事古代佛经里讲到有几个盲人去摸大象,一个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像棍子,一个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像扇子,一个摸到大象的尾巴说像绳子。因为他们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没有看到大象的整体形象

9摩肩接踵

典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战国策·齐策一》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宋史·李显忠传》

释义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多时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熙熙攘攘、熙来攘往

反义词地广人稀

同韵词雾兴云涌、堤溃蚁孔、血气方勇、小怯大勇、恃强怙宠、成何体统、大智大勇、血气之勇、贯鱼成宠、北辰星拱、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相国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存心侮辱他,不给他走正门,说齐国没人就派这个矮人来。晏婴说齐国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挥汗成雨。齐国的出使规矩就是无能的使臣只能去见无能的国君。楚王自取其辱,只好隆重接待

10名正言顺(名正言顺)

典故《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释义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说话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理直气壮

相反词理屈词穷

押韵词出内之吝、情至意尽、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砺世摩钝、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民保于信、言之过甚、高谈弘论、黄中内润、单传心印、

灯谜闯王登基改国号

成语故事孔子因不满鲁定公沉迷酒色,带领学生来到卫国,因卫灵公言而无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带领其他学生离开卫国。卫出公继位后,让子路去请孔子来卫国辅政。孔子说:“只有名义正当,说话合理,才能干成大事。”

11名落孙山(名落孙山)

典故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宋·范公偁《过庭录》

释义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落选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一败涂地

相反词名列前茅

同韵词先我着鞭、缺吃少穿、沥胆披肝、春满人间、陈旧不堪、鹏抟九天、窥见一斑、瓮尽杯干、粲然可观、沥血披肝、

谜语写中文

成语故事宋朝苏州滑稽才子孙山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乡试。考完以后,孙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朋友没考中留在省城。孙山回到乡里接受乡亲的祝贺。朋友的父亲来打听儿子的情况,他作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来回答朋友的父亲

12孟母三迁(孟母三迁)

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汉·赵歧《孟子题词》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词三迁之教

同韵词学如登山、千古奇冤、坐卧不安、鬼计多端、沸反连天、阴凝冰坚、一夫得道,九族升天、衣弊履穿、呼吸之间、伯仲之间、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13落井下石

典故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释义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陷害人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相反词助人为乐、雪中送炭、相濡以沫

同韵词择善固执、安弱守雌、君仁臣直、史鱼秉直、一资半职、一口不能着两匙、词正理直、船到桥门自会直、半文不值、设官分职、

年代古代

灯谜往井下人滚石头

邂逅语推人下井还要滚石头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御史大夫柳宗元因为过失而被贬至柳州刺史,他在柳州忧郁不得志而死。文学家韩愈见好友被小人进谗言而替他打抱不平,为他写墓志铭深刻揭露那帮落井下石的人,同时也提醒世人要警惕那些平时指天发誓掏心窝的人

14励精图治(励精图治)

出处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 《汉书·魏相传》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宋史·神宗纪赞》

解释图:谋求,设法。厉:奋勉。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亦作“励精图治”、“厉精求治”、“厉精为治”。

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统治者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雄才大略

相反词丧权辱国、祸国殃民

同韵词朝三暮四、百金之士、枯槁之士、穷巷陋室、操戈同室、悠然自适、逆天行事、前尘影事、旷职偾事、少不经事、

年代古代

灯谜医学

成语故事公元前68年,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建议汉宣帝刘询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霍氏假借太后命令欲杀魏相,汉宣帝先发制人将霍氏满门抄斩,从此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

15乐极生悲(乐极生悲)

典故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史记·滑稽列传》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淮南子·道应训》

解释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高兴到极点就生灾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反义词乐而忘返、乐不可支

同韵词暴戾恣睢、长傲饰非、治乱扶危、蕙折兰摧、凤皇于蜚、招事惹非、大雪纷飞、双宿双飞、早出暮归、物是人非、

年代古代

谜语笑死人;江州司马青衫湿

歇后语新媳妇流泪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威王很小就继承了王位,他一味贪图玩乐,在都城临淄建造“稷下”宫,让能言善辩的人陪他聊天。一次楚国侵略齐国,淳于髡凭口才请来赵国救兵解围。齐威王摆酒庆功,淳于髡趁机给他讲乐极生悲的道理,帮他成为明君

16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出处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诗经·小雅·天保》

释义疆:界限。万年长寿,永远生存。用于祝人长寿。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祝人长寿

结构补充式

相近词寿比南山、极寿无疆

同韵词规圆矩方、挖肉补疮、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惹祸招殃、济世经邦、灌米汤、锐不可当、瘗玉埋香、鼓旗相当、自是不彰、

年代古代

谜语最大的寿

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有描写农奴的生活图景,农奴们一年忙到头,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而他们的主人们每天都是过着莺歌燕舞的生活。他们每年都要搞年终宴会,杀猪宰羊,登上父夜堂,端起酒杯互相祝福“万寿无疆”

17万死不辞(万死不辞)

典故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

释义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用法作谓语;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视死如归、出生入死、在所不辞

反义词贪生怕死、畏首畏尾

押韵词麤衣恶食、聪明正直、揽名责实、绊脚石、纥字不识、麤袍粝食、燕岱之石、牡丹虽好,也得绿叶扶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浣衣菲食、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董卓掌握朝中大权,骄横跋扈,为自己修筑宫殿,准备篡位。忠臣王允担心汉室江山,他问自家歌妓貂禅能否帮他的忙。貂禅说她为大人做事万死不辞,于是王允将貂禅许配给吕布后,又进献给董卓,借吕布的手杀了董卓

18七情六欲

典故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礼记·礼运》

解释泛指人的喜、怒、哀、乐和嗜欲等。

用法作主语、宾语;形容人的感情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五情六欲

反义词四大皆空

同韵词群分类聚、穿文凿句、拂衣而去、言来语去、井井有序、搓绵扯絮、春秋积序、一替一句、千条万绪、设心积虑、

年代近代

成语故事七情按《礼记》的观点指喜、怒、哀、惧、爱、恶、欲;而按佛教的说法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六欲按《吕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佛教认为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想欲

19期期艾艾

出处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史记·张丞相列传》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用法作谓语、状语;形容口吃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支支吾吾

相反词油嘴滑舌

同韵词猛志常在、飞土逐害、布衣韦带、优胜劣汰、沉着痛快、意出言外、赤诚相待、吃糠咽菜、万般无奈、胡孙入袋、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汉朝初年,汾阳侯周昌跟随刘邦打天下,刘邦宠爱戚姬,想废太子立戚姬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周昌不顾个人安危上殿晋见,结结巴巴不知说什么为好,就是阻止刘邦废太子。刘邦非常感动,再也不提废太子之事

20两袖清风(两袖清风)

出处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

解释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为官清廉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洁身自好、一贫如洗、廉洁奉公

反义词贪得无厌、贪赃枉法

同韵词战兢兢、一个萝卜一个坑、虎口余生、声价倍增、一路风清、口口声声、远来和尚好看经、济弱扶倾、画龙点睛、身微言轻、

灯谜马蹄服

歇后语胳膊弯里打凉扇

成语故事明朝监察御史于谦为官十分清廉,从不收受老百姓的财物,而当时的官场十分腐败。于谦在任巡抚期间回京什么也没有带,特带《入京》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21空前绝后(空前绝后)

出处顾(顾恺之,晋代画家)冠于前,张(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绝于后,而道子(吴道子,唐代画家)乃兼有之。 宋·赵佶《宣和画谱》

解释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极不寻常的盛况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绝无仅有、亘古未有、史无前例

相反词比比皆是

同韵词男女老幼、与天地同寿、黄干黑瘦、无出其右、积素累旧、异姓骨肉、一蹴而就、无疆之寿、循循善诱、东挪西凑、

谜语木屐;无始无终

邂逅语马蹬子钉掌;女同志穿凉鞋

成语故事晋朝大画家顾恺之所画人物神态逼真,形象生动。南朝梁代画家张僧繇善于画山水人物,传说他画龙点睛。唐朝画家吴道子集绘画与书法于一身,让人叫绝。后人说顾恺之的成就超越前人,张僧繇的成就后人莫及,吴道子则是空前绝后

22曲高和寡

出处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解释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讽刺意味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阳春白雪

反义词下里巴人

同韵词尻轮神马、一定之法、披袍擐甲、舞文玩法、涉笔成雅、不变之法、束兵秣马、半真半假、临崖失马、避世金马、

年代古代

谜语一钩新月伴新主

邂逅语毛驴嗓门大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楚襄王问文学家宋玉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宋玉有意见,怎么没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个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阳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23如雷贯耳(如雷贯耳)

出处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

解释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客套话

结构动宾式

相近词名满天下、闻名遐尔、如雷灌耳

反义词无名小卒

同韵词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董卓利用实力把持朝政,图谋篡位,司徒王允和养女貂禅商定要利用吕布杀了董卓。王允先把貂禅许给吕布,然后献给董卓,吕布见貂禅被董卓霸占,心里十分气愤与无奈,貂禅表示吕布名声如雷贯耳,愿意跟他共度一生

24救死扶伤(救死扶伤)

典故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释义扶:扶助,照料。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医生的职责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治病救人

相反词落井下石

押韵词桂子飘香、死而不僵、鸿案相庄、纲挈目张、歧路他乡、以柔制刚、剜肉成疮、直接了当、捉贼捉脏、鱼米之乡、

年代古代

灯谜医生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被汉武帝打入大牢,被处以腐刑。他的朋友任安来信要他“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任安也因事下狱当斩,司马迁给他写信,叙述自己是怎样忍受痛苦活下来。他当时为李陵辩护,说他英勇善战,使敌人无暇救死扶伤

25集思广益(集思广益)

出处国家所以设立衙署,盖欲诸臣共集一堂,互相商榷,佞者既明目共视,难以挟私,贤者亦集思广议,以济其事。 清·昭梿《啸亭杂录·钱南园》

解释指集中众人智能,广泛进行议论。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博采有益的意见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群策群力、广开言路

反义词一意孤行、独断专行

押韵词出何典记、小本经济、指天画地、寸长尺技、上气不接下气、春回大地、张筵设戏、啼天哭地、阳煦山立、难兄难弟、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蜀国的大小政事都由丞相诸葛亮处理。诸葛亮在朝野的威望很高,但他并不居功自傲,经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有部下反对他这样做,他认为这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有益的建议

26含沙射影

典故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晖。 南朝宋·鲍照《苦热行》

释义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说话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含血喷人、指桑骂槐、恶语中伤

相反词光明正大、直截了当

押韵词狡焉思逞、坑灰未冷、兵强将猛、称锤落井、多快好省、大梦方醒、大煞风景、飘萍断梗、忠心耿耿、返躬内省

成语故事古代传说水中怪物蜮,形状像鳖,只有三条腿,嘴里有一条像弓的横肉,看到岸上或水上人或人影经过时就喷射沙子,被喷之人就会生病,非常痛苦,严重的直到死亡。由于它很坏,人们一旦见了一般都是想办法避开

27画蛇添足(画蛇添足)

典故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战国策·齐策二》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馀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多余的事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徒劳无功、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反义词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同韵词大简车徒、懋迁有无、乌舅金奴、烟波钓徒、华冠丽服、社鼠城狐、修饰边幅、一民同俗、雄飞雌伏、老牛舐犊

成语故事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

28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出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称赞年轻人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少年老成

反义词少不更事、乳臭未干

同韵词摧折恶类、好施小惠、亏于一篑、截辕杜辔、风通道会、不进则退、木朽形秽、楛耕伤稼,楛耘失岁、阿尊事贵、倚姣作媚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几个小孩在游玩,他问其中一个不玩的小孩,小孩说疯玩会有伤害的。小孩筑城挡住了孔子的车,孔子问为什么不让车,小孩说从来都是车避让城堡没有城堡让车的,孔子听后叹息道:“真是后生可畏!”

29祸起萧墙(祸起萧墙)

典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

释义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乱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

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同韵词拘俗守常、龙飞凤翔、纷纷洋洋、狐埋狐扬、龙战玄黄、骑鹤上扬、愁多夜长、问道于盲、平平常常、动静有常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30害群之马(害群之马)

出处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庄子·徐无鬼》

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危害集体的人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城狐社鼠、残渣余孽

相反词仁人志士、谦谦君子

押韵词强不凌弱,众不暴寡、舞文枉法、形孤影寡、添砖加瓦、雍容尔雅、熟羊胛、富商大贾、强不犯弱,众不暴寡、片鳞碎甲、虚舟飘瓦

成语故事传说黄帝轩辕氏去且茨山找神仙大隗讨教治理天下的良方,在半途中遇到一个牧马的孩子,黄帝向他问路,孩子告诉大隗的住处。黄帝问孩子如何治理天下,孩子说:“治理天下就和放马一样,只要那去其害马就可以了。”黄帝顿悟其中道理

1匡衡凿壁(匡衡凿壁)

出处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西京杂记》卷二

释义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勤学

近义词凿壁偷光

押韵词舳舻相继、舍身取义、安心乐意、英英玉立、河山带砺、率性任意、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胡天胡帝、不食之地、微言精义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成语举例因效匡衡凿壁之义,于墙上穴一小孔,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 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书房壁》

2老泪纵横(老泪纵横)

出处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唐·杜甫《羌村三首》

解释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用法作谓语、定语;常与“泣不成声”连用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满面泪痕、泪如雨下

反义词笑逐颜开、眉开眼笑

同韵词电照风行、心和气平、兵无常形、官止神行、赫赫之名、肆虐横行、事无二成、少年老诚、一气呵成、便宜施行

成语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肃宗的许可回家探亲,在回家途中亲眼看到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种种惨境。邻居问他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并诉说家乡的苦难:地没有耕种,孩子们被逼去打仗……说到伤心处,乡亲们老泪纵横,杜甫只好仰天长叹

3无中生有(无中生有)

出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释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凭空捏造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造谣生事、信口雌黄、捕风捉影

反义词确凿无疑、铁证如山、事出有因

押韵词眠花卧柳、齐大非耦、十字街口、霹雳手、食不充口、帖耳俯首、鲐背苍耈、红灯绿酒、一介不苟、引领翘首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大哲学家老子提出他的宇宙论。他认为宇宙的形成过程是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循环往复是道的运动,柔弱是道的运用,天下万物生于有形体的天地,有形体的天地生于无形体的道

4近水楼台(近水楼台)

典故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

释义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优先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反义词隔岸观火

押韵词文武全才、命世之才、矜能负才、助边输财、土木形骸、手到拈来、杞梓之才、朴斲之材、计斗负才、惠然肯来

成语故事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5鸡鸣狗盗(鸡鸣狗盗)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本事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旁门左道

反义词正人君子

同韵词文君新醮、不出所料、夺人所好、腹心相照、感恩图报、着有成效、求忠出孝、戒骄戒躁、闳远微妙、三星高照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6破釜沉舟

典故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

相反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同韵词冥漠之都、雨歇云收、与羊谋羞、养尊处优、一壑一丘、归正首丘、帷幕不修、黄干黑廋、皮里春秋、无妄之忧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7坚贞不屈(坚贞不屈)

出处坚强而不屈,义也。 《荀子·法行》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后汉书·王龚传》

解释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意志坚定

结构补充式

相近词威武不屈、坚强不屈

相反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同韵词批吭捣虚、穴处野居、燕雀之居、虎豹之驹、乘隙捣虚、温恭自虚、投刃皆虚、华屋丘墟、穷大失居、丢卒保车

成语故事明朝末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攻打扬州,派明朝降将李遇春去扬州劝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骂而回。豫亲王多次用书信劝降,也被史可法回书痛骂。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自杀未遂,被清兵俘虏,他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8盲人摸象

出处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大般涅盘经》三二

释义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看问题以偏概全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管中窥豹、坐井观天

相反词洞察一切、仰视观察

同韵词东游西逛、后来者居上、一瓶不响,半瓶晃荡、详略得当、打翻身仗、层峦迭嶂、门户开放、一石激起千层浪、狂涛骇浪、大失所望

成语故事古代佛经里讲到有几个盲人去摸大象,一个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像棍子,一个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像扇子,一个摸到大象的尾巴说像绳子。因为他们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没有看到大象的整体形象

9摩肩接踵

典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战国策·齐策一》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宋史·李显忠传》

释义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多时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熙熙攘攘、熙来攘往

反义词地广人稀

同韵词雾兴云涌、堤溃蚁孔、血气方勇、小怯大勇、恃强怙宠、成何体统、大智大勇、血气之勇、贯鱼成宠、北辰星拱、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相国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存心侮辱他,不给他走正门,说齐国没人就派这个矮人来。晏婴说齐国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挥汗成雨。齐国的出使规矩就是无能的使臣只能去见无能的国君。楚王自取其辱,只好隆重接待

10名正言顺(名正言顺)

典故《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释义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说话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理直气壮

相反词理屈词穷

押韵词出内之吝、情至意尽、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砺世摩钝、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民保于信、言之过甚、高谈弘论、黄中内润、单传心印、

灯谜闯王登基改国号

成语故事孔子因不满鲁定公沉迷酒色,带领学生来到卫国,因卫灵公言而无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带领其他学生离开卫国。卫出公继位后,让子路去请孔子来卫国辅政。孔子说:“只有名义正当,说话合理,才能干成大事。”

11名落孙山(名落孙山)

典故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宋·范公偁《过庭录》

释义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落选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一败涂地

相反词名列前茅

同韵词先我着鞭、缺吃少穿、沥胆披肝、春满人间、陈旧不堪、鹏抟九天、窥见一斑、瓮尽杯干、粲然可观、沥血披肝、

谜语写中文

成语故事宋朝苏州滑稽才子孙山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乡试。考完以后,孙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朋友没考中留在省城。孙山回到乡里接受乡亲的祝贺。朋友的父亲来打听儿子的情况,他作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来回答朋友的父亲

12孟母三迁(孟母三迁)

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汉·赵歧《孟子题词》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词三迁之教

同韵词学如登山、千古奇冤、坐卧不安、鬼计多端、沸反连天、阴凝冰坚、一夫得道,九族升天、衣弊履穿、呼吸之间、伯仲之间、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13落井下石

典故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释义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陷害人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相反词助人为乐、雪中送炭、相濡以沫

同韵词择善固执、安弱守雌、君仁臣直、史鱼秉直、一资半职、一口不能着两匙、词正理直、船到桥门自会直、半文不值、设官分职、

年代古代

灯谜往井下人滚石头

邂逅语推人下井还要滚石头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御史大夫柳宗元因为过失而被贬至柳州刺史,他在柳州忧郁不得志而死。文学家韩愈见好友被小人进谗言而替他打抱不平,为他写墓志铭深刻揭露那帮落井下石的人,同时也提醒世人要警惕那些平时指天发誓掏心窝的人

14励精图治(励精图治)

出处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 《汉书·魏相传》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宋史·神宗纪赞》

解释图:谋求,设法。厉:奋勉。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亦作“励精图治”、“厉精求治”、“厉精为治”。

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统治者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雄才大略

相反词丧权辱国、祸国殃民

同韵词朝三暮四、百金之士、枯槁之士、穷巷陋室、操戈同室、悠然自适、逆天行事、前尘影事、旷职偾事、少不经事、

年代古代

灯谜医学

成语故事公元前68年,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建议汉宣帝刘询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霍氏假借太后命令欲杀魏相,汉宣帝先发制人将霍氏满门抄斩,从此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

15乐极生悲(乐极生悲)

典故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史记·滑稽列传》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淮南子·道应训》

解释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高兴到极点就生灾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反义词乐而忘返、乐不可支

同韵词暴戾恣睢、长傲饰非、治乱扶危、蕙折兰摧、凤皇于蜚、招事惹非、大雪纷飞、双宿双飞、早出暮归、物是人非、

年代古代

谜语笑死人;江州司马青衫湿

歇后语新媳妇流泪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威王很小就继承了王位,他一味贪图玩乐,在都城临淄建造“稷下”宫,让能言善辩的人陪他聊天。一次楚国侵略齐国,淳于髡凭口才请来赵国救兵解围。齐威王摆酒庆功,淳于髡趁机给他讲乐极生悲的道理,帮他成为明君

16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出处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诗经·小雅·天保》

释义疆:界限。万年长寿,永远生存。用于祝人长寿。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祝人长寿

结构补充式

相近词寿比南山、极寿无疆

同韵词规圆矩方、挖肉补疮、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惹祸招殃、济世经邦、灌米汤、锐不可当、瘗玉埋香、鼓旗相当、自是不彰、

年代古代

谜语最大的寿

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有描写农奴的生活图景,农奴们一年忙到头,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而他们的主人们每天都是过着莺歌燕舞的生活。他们每年都要搞年终宴会,杀猪宰羊,登上父夜堂,端起酒杯互相祝福“万寿无疆”

17万死不辞(万死不辞)

典故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

释义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用法作谓语;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视死如归、出生入死、在所不辞

反义词贪生怕死、畏首畏尾

押韵词麤衣恶食、聪明正直、揽名责实、绊脚石、纥字不识、麤袍粝食、燕岱之石、牡丹虽好,也得绿叶扶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浣衣菲食、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董卓掌握朝中大权,骄横跋扈,为自己修筑宫殿,准备篡位。忠臣王允担心汉室江山,他问自家歌妓貂禅能否帮他的忙。貂禅说她为大人做事万死不辞,于是王允将貂禅许配给吕布后,又进献给董卓,借吕布的手杀了董卓

18七情六欲

典故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礼记·礼运》

解释泛指人的喜、怒、哀、乐和嗜欲等。

用法作主语、宾语;形容人的感情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五情六欲

反义词四大皆空

同韵词群分类聚、穿文凿句、拂衣而去、言来语去、井井有序、搓绵扯絮、春秋积序、一替一句、千条万绪、设心积虑、

年代近代

成语故事七情按《礼记》的观点指喜、怒、哀、惧、爱、恶、欲;而按佛教的说法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六欲按《吕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佛教认为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想欲

19期期艾艾

出处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史记·张丞相列传》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用法作谓语、状语;形容口吃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支支吾吾

相反词油嘴滑舌

同韵词猛志常在、飞土逐害、布衣韦带、优胜劣汰、沉着痛快、意出言外、赤诚相待、吃糠咽菜、万般无奈、胡孙入袋、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汉朝初年,汾阳侯周昌跟随刘邦打天下,刘邦宠爱戚姬,想废太子立戚姬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周昌不顾个人安危上殿晋见,结结巴巴不知说什么为好,就是阻止刘邦废太子。刘邦非常感动,再也不提废太子之事

20两袖清风(两袖清风)

出处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

解释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为官清廉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洁身自好、一贫如洗、廉洁奉公

反义词贪得无厌、贪赃枉法

同韵词战兢兢、一个萝卜一个坑、虎口余生、声价倍增、一路风清、口口声声、远来和尚好看经、济弱扶倾、画龙点睛、身微言轻、

灯谜马蹄服

歇后语胳膊弯里打凉扇

成语故事明朝监察御史于谦为官十分清廉,从不收受老百姓的财物,而当时的官场十分腐败。于谦在任巡抚期间回京什么也没有带,特带《入京》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21空前绝后(空前绝后)

出处顾(顾恺之,晋代画家)冠于前,张(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绝于后,而道子(吴道子,唐代画家)乃兼有之。 宋·赵佶《宣和画谱》

解释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极不寻常的盛况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绝无仅有、亘古未有、史无前例

相反词比比皆是

同韵词男女老幼、与天地同寿、黄干黑瘦、无出其右、积素累旧、异姓骨肉、一蹴而就、无疆之寿、循循善诱、东挪西凑、

谜语木屐;无始无终

邂逅语马蹬子钉掌;女同志穿凉鞋

成语故事晋朝大画家顾恺之所画人物神态逼真,形象生动。南朝梁代画家张僧繇善于画山水人物,传说他画龙点睛。唐朝画家吴道子集绘画与书法于一身,让人叫绝。后人说顾恺之的成就超越前人,张僧繇的成就后人莫及,吴道子则是空前绝后

22曲高和寡

出处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解释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讽刺意味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阳春白雪

反义词下里巴人

同韵词尻轮神马、一定之法、披袍擐甲、舞文玩法、涉笔成雅、不变之法、束兵秣马、半真半假、临崖失马、避世金马、

年代古代

谜语一钩新月伴新主

邂逅语毛驴嗓门大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楚襄王问文学家宋玉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宋玉有意见,怎么没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个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阳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23如雷贯耳(如雷贯耳)

出处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

解释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客套话

结构动宾式

相近词名满天下、闻名遐尔、如雷灌耳

反义词无名小卒

同韵词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董卓利用实力把持朝政,图谋篡位,司徒王允和养女貂禅商定要利用吕布杀了董卓。王允先把貂禅许给吕布,然后献给董卓,吕布见貂禅被董卓霸占,心里十分气愤与无奈,貂禅表示吕布名声如雷贯耳,愿意跟他共度一生

24救死扶伤(救死扶伤)

典故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释义扶:扶助,照料。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医生的职责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治病救人

相反词落井下石

押韵词桂子飘香、死而不僵、鸿案相庄、纲挈目张、歧路他乡、以柔制刚、剜肉成疮、直接了当、捉贼捉脏、鱼米之乡、

年代古代

灯谜医生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被汉武帝打入大牢,被处以腐刑。他的朋友任安来信要他“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任安也因事下狱当斩,司马迁给他写信,叙述自己是怎样忍受痛苦活下来。他当时为李陵辩护,说他英勇善战,使敌人无暇救死扶伤

25集思广益(集思广益)

出处国家所以设立衙署,盖欲诸臣共集一堂,互相商榷,佞者既明目共视,难以挟私,贤者亦集思广议,以济其事。 清·昭梿《啸亭杂录·钱南园》

解释指集中众人智能,广泛进行议论。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博采有益的意见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群策群力、广开言路

反义词一意孤行、独断专行

押韵词出何典记、小本经济、指天画地、寸长尺技、上气不接下气、春回大地、张筵设戏、啼天哭地、阳煦山立、难兄难弟、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蜀国的大小政事都由丞相诸葛亮处理。诸葛亮在朝野的威望很高,但他并不居功自傲,经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有部下反对他这样做,他认为这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有益的建议

26含沙射影

典故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晖。 南朝宋·鲍照《苦热行》

释义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说话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含血喷人、指桑骂槐、恶语中伤

相反词光明正大、直截了当

押韵词狡焉思逞、坑灰未冷、兵强将猛、称锤落井、多快好省、大梦方醒、大煞风景、飘萍断梗、忠心耿耿、返躬内省

成语故事古代传说水中怪物蜮,形状像鳖,只有三条腿,嘴里有一条像弓的横肉,看到岸上或水上人或人影经过时就喷射沙子,被喷之人就会生病,非常痛苦,严重的直到死亡。由于它很坏,人们一旦见了一般都是想办法避开

27画蛇添足(画蛇添足)

典故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战国策·齐策二》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馀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多余的事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徒劳无功、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反义词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同韵词大简车徒、懋迁有无、乌舅金奴、烟波钓徒、华冠丽服、社鼠城狐、修饰边幅、一民同俗、雄飞雌伏、老牛舐犊

成语故事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

28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出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称赞年轻人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少年老成

反义词少不更事、乳臭未干

同韵词摧折恶类、好施小惠、亏于一篑、截辕杜辔、风通道会、不进则退、木朽形秽、楛耕伤稼,楛耘失岁、阿尊事贵、倚姣作媚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几个小孩在游玩,他问其中一个不玩的小孩,小孩说疯玩会有伤害的。小孩筑城挡住了孔子的车,孔子问为什么不让车,小孩说从来都是车避让城堡没有城堡让车的,孔子听后叹息道:“真是后生可畏!”

29祸起萧墙(祸起萧墙)

典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

释义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乱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

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同韵词拘俗守常、龙飞凤翔、纷纷洋洋、狐埋狐扬、龙战玄黄、骑鹤上扬、愁多夜长、问道于盲、平平常常、动静有常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30害群之马(害群之马)

出处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庄子·徐无鬼》

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危害集体的人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城狐社鼠、残渣余孽

相反词仁人志士、谦谦君子

押韵词强不凌弱,众不暴寡、舞文枉法、形孤影寡、添砖加瓦、雍容尔雅、熟羊胛、富商大贾、强不犯弱,众不暴寡、片鳞碎甲、虚舟飘瓦

成语故事传说黄帝轩辕氏去且茨山找神仙大隗讨教治理天下的良方,在半途中遇到一个牧马的孩子,黄帝向他问路,孩子告诉大隗的住处。黄帝问孩子如何治理天下,孩子说:“治理天下就和放马一样,只要那去其害马就可以了。”黄帝顿悟其中道理

不好意思只能写这么多了

你家住在五楼楼底下,有路灯链。我觉得你家。肯定是能够。看到都亮光了,对你家没有任何的影响。如果有一天,在某个转弯的地方,邂逅了那个真正爱你的人,就努力去爱吧。

趁着恋爱的激情还在,趁着还有谈情说爱的时间,就牵着对方的手,一起抒写浪漫的爱情诗篇,给自己的青春,多增添一些美丽的色彩。

忘掉旧爱很简单,时间和新欢,如果忘不掉,那是时间不够久,新欢不够好。

时间是很强大的东西,它能够消除痛苦,抚平创伤,它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你可以让自己忙碌起来,去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自己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顾及心灵上的伤口。让自己因为学习、工作而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强大。

其他的,交给时间。让时间在日趋变得优秀的你身上静静流淌。

假以时日,若得遇良缘,相信优秀的你遇到同样优秀的他(她),没有什么前任旧爱不能放下

感谢邀请。“如何放下喜欢很久的人”,我理解为暗恋的一厢情愿。谁都有喜欢人的权利和自由,但好多时候因为种种原因,爱而不得,放弃喜欢的人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逃避,远离对方的一切。开始自己新生活。看不到听不着,就习惯放下了。

喜欢一个人是件美好的事情,同样要放弃也是挺痛苦的。我学车的时候认识一个女生。她性格温柔文静,眉羽间总带着淡淡的忧愁。有次练车接完电话哭了。我才知道她喜欢同学十年了,之前不敢表白,有勇气表白时,对方已有喜欢的人。她同我哭诉放不下。我把自己经历告诉她,放下不代表忘记,只要做到不再为对方困扰就好。

她听从我建议拿到驾照后,辞职离开这城市,回家里学习做生意,因为注意力转移,有家人的陪伴。忍着不联系对方。,她慢慢不再想对方而哭,时间长了可以平静面对,有关他的话题。因为她愿意放下。终于可以正常恋爱。

每个人都有自己方法和经验,只有自己想通愿意放下,结合别人方法才行。愿每个人都拥有美好爱情。

那个刻进心里的人真的有那么容易放下吗?除非你从未拿起,所以在你生命里遇见对方的往后余生都无法忘记。

首先,你为什么会无法放下?

深爱过后,便是空虚。当你曾经拥有过,但是有一天失去了对方,剩下的感觉只有空虚。心是空的、身是凉的,只能想办法找东西来填充。

你可以培养一两个兴趣爱好,没有了爱,让自己的生活紧张忙碌起来,会让你慢慢地淡忘回忆的感觉。

还可以养一些小动物,给它取一个跟那个人一样的名字,转移注意力。

其次,爱过了,得不到就一定要放下吗?

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想要的东西得不到,也不能让别人得到,所以只能毁了它。可人毕竟不是一件东西,得不到是常态,所以我们都要习惯,得不到的时候不要强迫自己去彻底放下,而是可以把它埋在心底,你可以尝试把别人装进来,一点一点地无声无息地把原来压心底的人挤出去。

最后,要放下一个人、一段感情,首先你得用力去爱过。

如果你没有真正拿起过,又谈何放下?如果你没有为了两个人可以在一起用尽全力地去爱过,那又如何能够放下?

人最怕的就是当可以在一起的时候没有再为了对方坚持一下,轻易地就放手了,这样日后回想便会充满遗憾。

所以,如果想要放下曾经深爱的人,首先你得用力地去爱过,直到用尽最后一丝力气。

  苏辙(1039年-1112年)

  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生平

  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佑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佑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佑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治学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在古文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养气”既在于内心的修养,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广阔的生活阅历。因此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澹泊之中贯注着不平之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等都有讥评。如说李白“华而不实”,说“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

  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宋神宗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为著名散文家,哲宗元佑年间参加过治河争论,为第三次回河的主要反对者。

  元丰五年(1082年)河归北流后,依然决溢不断。元佑元年(1086年)九月,朝廷命“秘书监张问相度河北水事”,十一月张问“请于南乐大名埽开直河并签河,分引水势入孙村口,以解北京向下水患”,回河东流之议复起。大臣文彦博、安焘、吕大防、王岩叟、王觌和都水王令图、王孝先、吴安持、李伟等,都力主回河东流;右相范纯仁和苏辙、曾肇、赵瞻、范百禄、王存、胡宗愈等则主张维持北流,反对回河。元佑三年六月皇帝下诏称:“黄河未复故道,终为河北之患。王孝先等所议,已尝兴役,不可中罢,宜接续工料,向去决要回复故道。三省、枢密院速与商议施行。”苏辙面对回河加速之势,连上三疏,极力反对,大意谓:“议复故道,事之经岁,役兵二万,聚梢桩等物三十余万。方河朔灾伤困弊,而兴必不可成之功,吏民窃叹。”“今小吴决口,入地已深,而孙村所开,丈尺有限,不独不能回河,亦必不能分水。况黄河之性,急则通流,缓则淤淀,既无东西皆急之势,安有两河并行之理?纵使两河并行,未免各立堤防,其费又倍矣。”在疏中他又针对北流致“御河湮灭失馈运之利”,“恩、冀以北,涨水为害,公私损耗”,“河徙无常,万一自契丹界入海,边防失备”等三说进行了反驳,极力主张停止回河之役。元佑四年正月,朝廷下诏停止回河及修减水河;七月,冀州南宫等五埽危急,都水监仍坚主东流或“二股分行,以纾下流之患”。八月,苏辙再次上疏称:“夏秋之交,暑雨频并。河流暴涨出岸,由孙村东行,盖每岁常事。而李伟与河埽使臣因此张皇,以分水为名,欲发回河之议,都水监从而和之。河事一兴,求无不可,况大臣以其符合己说而乐闻乎”“臣愿急命有司,徐观水势所向,依累年涨水旧例,因其东溢,引入故道,以纾北京朝夕之忧。故道堤防坏决者,第略加修葺,免其决溢而已。至于开河、进约等事,一切毋得兴功,俟河势稍定然后议。”元佑五年二月、九月,苏辙又两次进言谏阻东流,并要求“罢吴安持、李伟都水监差遣,正其欺罔之罪”,甚至以“修河司若不罢,李伟若不去,河水终不得顺流,河朔生灵终不得安居”之辞相警告。但以太后为主的中枢始终倾向东流,虽时停时作,至元佑七年十月河水已大部东流。绍圣元年(1094年),“尽闭北流,全河之水东还故道”。

  这次黄河回复东流,不过仅仅五年时间,至元符二年(1099年),黄河于内黄决口,东流断绝,主流又趋向北流,仍至乾宁军一带入海。积极主张回河的吴安持、郑佑、李仲、李伟等被朝廷加罪,“投之远方”,结束了第三次回河的争论。

  (引文见《宋史河渠志》)

  著作

  著有《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活字本。又,《栾城应诏集》1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诗作有:

  次韵子瞻上元见寄

  谁怜东坡老,独看南海灯。故人隐山麓,燕坐销床棱。人生天运中,往返成废兴。炎起爨下薪,冻合瓶中冰。赖有不变处,寂如方定僧。建成亦岩邑,灯火高下层。头陀旧所识,天寒发鬅鬙。问我何时来,嗟哉谷为陵。幸此米方贱,日食聊一升。夜出随众乐,哺糟共腾腾。

  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

  南过庾岭更千山,烝润由来共一天。云塞虚空雨翻瓮,江侵城市屋浮船。东郊晚稻须重插,西舍原蚕未及眠。独掉扁舟趁申卯,米盐奔走笑当年。客到炎陬喜暂凉,江吹虚阁雨侵廊。回看野寺山溪隔,卧觉晨炊稻饭香。荔饷深红陋樱枣,桂醅淳白比琳琅。思移峤北应非晚,未省南迁日月长。

  次韵侄过江涨

  阴*夏为秋,雨暴溪作渎。缺防旧通市,流潦几入屋。虽幸廪粟空,犹惜畦蔬绿。鹿骇不择音,鸿羁分遵陆。室诮曾子还,城讴华元衄。中情久岑寂,外物竞排蹙。设心等一慈,开怀受诸毒。道力虽未究,游波偶然伏。粮须三月聚,艾要七年蓄。君恩许北还,従此当退缩。

  亡嫂靖安君蒲氏挽词二首

  家风足图史,妇德俨苹蘩。汤沐従夫宠,冠衣席弟恩。克家传众子,有后庆多孙。追养心何极,增封礼尚存。宦游非不遂,流落自粗疏。宗党半天末,存亡惊素书。佳城东岭外,茂木故阡余。遥想千车送,临江涕满裾。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天真堂

  宦游阅尽山川胜,归老方知气味真。歌哭不移身自稳,往还无间语尤亲。永怀前辈无因见,犹喜诸郎有此人。千岁展禽风未改,不加雕琢世称珍。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康乐楼

  邑居欲尽溪山好,不作层楼无奈何。岩谷满前收蜡屐,漪涟极目卷渔蓑。安心已得安身法,乐土偏令乐事多。千里筠阳犹静治,还家一笑定无他。

  筠州州宅双莲

  绿盖红房共一池,一双游女巧追随。镜中比并新妆后,风际携扶欲舞时。

  露蕊暗开香自倍,霜蓬渐老折犹疑。殷勤画手传真态,道院生绡数幅垂。

  奉同子瞻荔支叹

  蜀中荔支止嘉州,余波及眉半有不。稻糠宿火却霜霰,结子仅与黄金侔。近闻闽尹传种法,移种成都出巴峡。名园竞撷绛纱苞,蜜渍琼肤甘且滑。北游京洛堕红尘,箬笼白晒称最珍。思归不复为莼菜,欲及炎风朝露匀。平居著鞭苦不早,东坡南窜岭南道。海边百物非平生,独数山前荔支好。荔支色味巧留人,不管年来白发新。得归便拟寻乡路,枣栗园林不须顾。青枝丹实须十株,丁宁附书老农圃。

  次韵子瞻梳头

  水上有车车自翻,悬溜如线垂前轩。霜蓬已枯不再绿,有客劝我抽其根。枯根一去紫茸茁,珍重已试幽人言。纷纷华发何足道,当返六十过去魂。近有道士相教拔白后,以水火养之,当不复生,故以为答。

  劝子瞻修无生法

  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掌中定有庵摩在,云际悬知雾雨蒙。已赖信心留掣电,要须净戒拂昏铜。谁言逐客江南岸,身世虽穷心不穷。

  石盆种菖蒲甚茂忽开八九华或言此华寿祥也远因生日作颂亦为赋此

  石盆攒石养菖蒲,沮洳沙泉韭叶铺。世说华开难值遇,天将寿考报勤劬。心中本有长生药,根底暗添无限须。更尔屈蟠增瘦硬,他年老病要相扶。

  子瞻和陶公读山海经诗欲同作而未成梦中得数句觉而补之

  此心淡无著,与物常欣然。虚闲偶有见,白云在空间。爱之欲吐玩,恐为时俗传。逡巡自失去,云散空长天。永愧陶彭泽,佳句如珠圆。

  成都僧法舟为其祖师宝月求塔铭于惠州还过高安送归

  少年能讲大乘经,法施堂中不出扃。为许先师传后世,径従西海集南溟。忘身直犯黄茅瘴,满意初成白塔铭。寄我泪痕归万里,遥知露滴涧松青。

  东西京二绝

  亲祀甘泉岁一终,属车徐动不惊风。宓妃何预词臣事,指点讥诃豹尾中。

  犀著金盘不暇尝,更须石上捣黄粱。数钱未免河东旧,不识前朝大练光。

  唐相二绝

  杨王灭后少英雄,犹自澄思却月中。已得惠妃欢喜见,方头笑杀曲江公。

  朝中寂寂少名卿,晚岁雄猜气益横。心怕无须少年士,可怜未识玉奴兄。

  寓居六咏

  手植天随菊,晨添苜蓿盘。丛长怜夏苦,花晚怯秋寒。素食旧所愧,长斋今未阑。殷勤拾落蕊,眼暗读书难。山丹炫南土,盈尺愧西京。所至曾无比,知非浪得名。未须求别种,尚欠剥繁英。行复春风度,天涯眼暂明。邻家三亩竹,萧散倚东墙。谁谓非吾有,时能惠我凉。雪深闻毁折,风作任披猖。事过还依旧,相看意愈长。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旋叠封根石,能开著子花。扶持物遂性,缀缉我成家。故国田园少,何须恨海涯。大鸡如人立,小鸡三寸长。造物均付予,危冠两昂藏。出栏风易倒,依草枯不僵。后庭花草盛,怜汝计兴亡。或言矮鸡冠即玉树后庭花。西邻分半井,十口无渴忧。岁旱百泉竭,日供八家求。艰难念生理,沾足愧寒流。比闻山田妇,出汲争群牛。山中涧谷枯竭,汲者每苦牛夺其水,一人出汲,辄数人持杖护之。

  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

  老罢子卿还属国,功成定远恨阳关。漂流岂必风波际,颠沛何妨枕席间。伏腊便应随俚俗,室庐闻似胜家山。因缘宿世非今日,赖有阴功许旋还。此说见佛书。山连上帝朱明府,心是南宗无尽灯。过此欹危空比梦,年来瘴毒冷如冰。图书一笑宁劳客,音信频来尚有僧。梨枣功夫三岁办,不缘忧患亦何曾。

  次迟韵二首

  老谪江南岸,万里修烝尝。三子留二子,嵩少道路长。累以二孀女,辛勤具糇粮。谁令南飞鸿,送汝至我旁。饥寒不能病,气纾色亦康。拊背问家事,嗟我久已忘。力耕当及春,无为久南方。还家语诸女,素刚非王章。世事非吾忧,物理有必至。常旸百川竭,顾亦防雨耳。阴阳相纠缠,反复更自治。幽怀澹不起,默坐识其意。长子念衰老,远行重惭愧。疏慵身似僧,岑寂家近寺。但闻事日新,未觉吾有异。器锽本自出,藩角徒不遂。得失众共知,穷达佛所记。要令北归日,粗究一大事。

  次远韵

  万里谪南荒,三子従一幼。谬追春秋余,赖尔牛马走。忧病多所忘,问学非复旧。借书里诸生,疑事谁当叩。吾儿虽懒教,擢颖既冠后。求友卷中人,玩心竹间岫。时令检遗阙,相对忘昏昼。兄来试讴吟,句法渐翘秀。暂时鸿雁飞,迭发埙篪奏。更念宛丘子,颀然何时觏。

  次韵子瞻和陶公止酒雷州作。

  少年无大过,临老重复止。自言衰病根,恐在酒杯里。今年各南迁,百事付诸子。谁言瘴雾中,乃有相逢喜。连床闻动息,一夜再三起。溯流俯仰得,此病竟何理。平生不尤人,未免亦求己。非酒犹止之,其余真止矣。飘然従孔公,乘桴南海诶。路逢安期生,一笑千万祀。

  次韵子瞻过海

  我迁海康郡,犹在寰海中,送君渡海南,风帆若张弓。笑揖彼岸人,回首平生空。平生定何有,此去未可穷。惜无好勇夫,従此乘桴翁。幽子疑龙虾,牙须竟谁雄。闭门亦勿见,一嗅同香风。晨朝饱粥饭,洗钵随僧钟。有问何时归,兹焉若将终。居家出家人,岂复怀儿童。老聃真吾师,出入初犹龙。笼樊顾甚密,俯首姑尔容。众人指我笑,缰锁无此工。一瞬千佛土,相期兜率宫。

  过侄寄椰冠

  衰发秋来半是丝,幅巾缁撮强为仪。垂空旋取海棕子,蜀中海棕,即岭南椰木,但不结子耳。束发装成老法师。变化密移人不悟,坏成相续我心知。茅檐竹屋南溟上,亦似当年廊庙时。

  寓居二首·东亭

  十口南迁粗有归,一轩临路阅奔驰。市人不惯频回首,坐客相谙便解颐。惭愧天涯善知识,增添城外小茅茨。《华严》未读河沙偈,偃仰明窗手自披。

  寓居二首·东楼

  月従海上涌金盆,直入东楼照病身。久已无心问南北,时能闭目待仪麟。飓风不作三农喜,是岁,海无飓风。舶客初来百物新,归去有时无定在,漫随俚俗共欣欣。

  所寓堂后月季再生与远同赋

  客背有芳藂,开花不遗月。何人纵寻斧,害意肯留枿。偶乘秋雨滋,冒土见微茁。猗猗抽条颖,颇欲傲寒冽。势穷虽云病,根大未容拔。我行天涯远,幸此城南茇。小堂劣容卧,幽阁粗可蹑。中无一寻空,外有四邻市。窥墙数柚实,隔屋看椰叶。葱蒨独兹苗,愍愍待其活。及春见开敷,三嗅何忍折。

  浴罢

  逐客例幽忧,多年不洗沐。予发栉无垢,身垢要须浴。颠隮本天运,愤恨当谁复。茅檐容病躯,稻饭饱枵腹。形骸但癯瘁,气血尚丰足。微阳阅九地,浮彩见双目。枯槁如束薪,坚致比温玉。长斋虽云净,阅月聊一沃。石泉浣巾帨,土釜煮桃竹。南窗日未移,困卧久弥熟。《华严》有余秩,默坐心自读。诸尘忽消尽,法界了无瞩。恍如仰山翁,欲就沩叟卜。犹恐坠声闻,大愿勤自督。

  次远韵齿痛

  元明散诸根,外与六尘合。流中积缘气,虚妄无可托。敝陋少空明,妇姑相攘夺。日出暯焦牙,风来动危萚。喜汝因病悟,或免终身著。更须诵《楞严》,従此脱缠缚。

  子瞻闻瘦以诗见寄次韵

  多生习气未除肉,长夜安眠懒食粥。屈伸久已效熊虎,倒挂渐拟同蝙蝠。众笑忍饥长杜门,自恐莫年还入俗。经旬辄瘦骇邻父,未信脑满添黄玉。海夷旋觉似齐鲁,山蕨仍堪尝菽粟。孤船会复见洲渚,械未用安羊鹿。海南老兄行尤苦。樵爨长须同一仆。此身所至即所安,莫问归期两黄鹄。

  次韵子瞻独觉

  咄咄书空中有怪,内热搜膏发痈疥。羹藜饭芋如固然,饱食安眠真一快。午鸡鸣屋呼不起,欠伸吉贝重衾里。此身南北付天工,竹杖芒鞋即行李。夜长却对一灯明,上池溢流微有声。幻中非幻人不见,本来日月无阴晴。

  次韵子瞻夜坐

  月入虚窗疑欲旦,香凝幽室久犹薰。清风巧为吹余瘴,疏雨时来报断云。南海炎凉身已惯,北方毁誉耳谁闻。遥知挂壁瓢无酒,归舶还将一酌分。

  次韵子瞻寄贺生日

  弟兄本三人,怀抱丧其一。颀然仲与叔,耆老天所骘。师心每独往,可否辄自心。折足非所恨,所恨覆鼎实。上赖吾君仁,议止海滨黜。凄酸念母氏,此恨何时毕。平生贤孟博,苟生不谓吉。归心天若许,定卜老泉室。凄凉百年后,事付何人笔。于今兄独知,言之泣生日。

  次韵子瞻寄黄子木杖

  老至亦有渐,五十惟杖始。行年日辰匝,幸免乡闾耻。罪重疮难平,余痂未脱疻。登山足犹健,不用扶儿子。我只念辛勤,赠此携且倚。他年赐环日,田舍尤须此。早收藤节杯,旋缀乌皮几。茅檐数间足,不用伐桐杞。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旦起理发

  道人鸡鸣起,趺坐存九宫。灵液流下田,茯苓抱长松。颠毛得余润,冉冉欺霜风。俯就无数栉,九九为一通。洗沐废已久,徐之勿匆匆。气来自涌泉,至此知几重。近闻西边将,袒裼拥马鬃。归来建赤油,不复侪伍同。笑我守寻尺,求与真源逢。人生各有安,未肯易三公。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午窗坐睡

  定中龙眠膝,定起柳生肘。心无出入异,三昧亦何有。睛窗午阴转,坐睡一何久。颓然拥褐身,剥啄叩门手。褰帷顾我笑,疑我困宿酒。不知吾丧我,冰消不遗寿。空虚无一物,彼物自枯朽。梦中得灵药,此药従谁受。侵寻入四支,欲洗自无垢。従今百不欠,只欠归田叟。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夜卧濯足

  海民慢寒备,不畜衾与裯。虽苦地气泄,亦无徒跣忧。逐客久未安,集舍占鸺鹠。念昔使胡中,车驰卒不留。貂裘溯北风,十袭犹飕飕。中涂履冰河,马倒身自投。宛足费冯翼,千里烦帣韝。十年事汤剂,风雨气辄浮。南来足忧虑,此病何时瘳。名身孰亲疏,慎勿求封侯。

  同子瞻次过远重字韵

  孟子自夸心不动,未试永嘉铁轮重。弟兄六十老病余,万里同遭海隅送。长披羊裘类严子,罢食猪肝同闵仲。大男留处事田亩,幼子随行躬釜瓮。低眉语笑接邻父,弹指吁嗟到蛮洞。茅茨一日敢忘葺,桑柘十年须勉种。来时邂逅得相携,归去逡巡应复従。莫惊忧患尔来同,久知出处平生共。虽令子孙治家学,休炫文章供世用。颍川筑室久未成,夜来忽作西湖梦。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客居远林薄,依墙种杨柳。归期未可必,成阴定非久。邑中有佳士,忠信可与友。相逢话禅寂,落日共杯酒。艰难本何求,缓急肯相负。故人在万里,不复为薄厚。米尽鬻衣衾,时劳问无有。闭门不复出,兹焉若将终。萧然环堵间,乃复有为戎。我师柱下史,久以雌守雄。金刀虽云利,未闻能斫风,世人欲困我,我已安长穷。穷甚当辟谷,徐观百年中。萧萧发垂素,晡日迫西隅。道人愍我老,元气时卷舒。岁恶风雨交,何不完子庐。万法灭无余,方寸可久居。将扫道上尘,先拔庭中芜。一净百亦净,我物皆如如。夜梦被发翁,骑驎下大荒。独行无与游,闯然款我堂。高论何峥嵘,微言何渺茫。我徐听其说,未离翰墨场。平生气如虹,宜不葬北邙。少年慕遗文,奇资揖昂昂。衰罢百无用,渐以圜斫方。隐约就所安,老退还自伤。海康杂蛮蜒,礼俗久未完。我居近闾阎,愿先化衣冠。衣冠一有耻,其下胡为颜。东邻有一士,读书寄贤关。归来奉亲友,跬步行必端。慨然顾流俗,叹息未敢弹。提提乌鸢中,见此孤翔鸾。渐能衣裘褐,袒裼知恶寒。佛法行中原,儒者耻论兹。功施冥冥中,亦何负当时。北方旧杂染,浑浑无名缁。治生守家室,坐使斯人疑。未知酒肉非,能与生死辞。炽哉吴闽间,佛事不可思。生子多颖悟,得报岂汝欺。时俾正法眼,一出照曜之。谁为邑中豪,勤诵我此诗。忧来感人心,悒悒久未和。呼儿具浊酒,酒酣起长歌。歌罢还独舞,黍麦力诚多。忧长酒易消,脱去如风花。不悟万法空,子如此心何。杜门人笑我,不知有天游。光明遍十方,咫尺陋九州。此观一日成,衮衮通法流。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丘。老聃白发年,青牛去西周。不遇关尹喜,履迹谁能求。锄田种紫芝,有根未堪采。逡巡岁月度,太息毛发改。晨朝玉露下,滴沥投沧海。须牙忽长茂,枝叶行可待。夜烧沉水香,持戒勿中悔。

  雨中招吴子野先生循州作

  柴门不出蓬生径,暑雨无时水及堂。辟谷赖君能作客,暂来煎蜜饷桃康。

  答吴和二绝

  三间浰水小茅屋,不比麻田新草堂。问我秋来气如火,此间何事得安康。

  惯従李叟游都市,久伴蓝翁醉画堂。不似苏门但长啸,一生留恨与嵇康。〈子野昔与李士宁纵游京师,与蓝乔同客曾鲁公家甚久。〉

  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

  九日龙山霜露凝,龙山九日气如烝。偶逢闰月还重九,酒热风高喜不胜。

  获罪清时世共憎,龙川父老尚相寻。直须便作乡关看,莫起天涯万里心。

  客主俱年六十余,紫萸黄菊映霜须,山深瘴重多寒势,老大须将酒自扶。

  尉佗城下两重阳,白酒黄鸡意自长。卯饮下床虚已散,老年不似少年忙。

  求黄家紫竹杖并引

  予于龙川买曾氏小宅,宅西南隅有紫竹百余竿,为藤蔓所困,无复直干,虽为伐藤,而见竹偃弱,无可为杖者。黄氏老家有紫竹甚茂,乞得一茎,劲挺可喜。闻黄氏竹旧自曾氏移植,偶为诗示之。曾家紫竹君家种,曾园竹与荒藤共。藤骄竹瘁如畏人,不似君家竹森耸。我来买宅非为宅,爱此风梢时一弄。磨刀向藤久未忍,树倒藤披真自送。繁阴一豁新笋地,狂鞭欲向青春动。我身病后少筋力,遍求拄杖扶腰痛。萧萧瘦干未能任,一亩君家知足用。一枝遗我拄寻君,老酒仍烦为开瓮。

  赋丰城剑北归途中作。

  剑气夜干斗,精诚初莫隔。全身寄狱户,隐约还自得。张雷彼知我,勉为汝一出。腰间杂环佩,亦既报之德。凛凛天地间,要非手中物。跃入延平水,三日飞霹雳。出当乘风雷,归当卧泉石。千年故穴在,三叹泉上客。

  范丞相尧夫挽词二首〈许州作。〉

  持身守忠恕,临事耻噶。直道更三黜,平生惟一心。家风来自远,国论老弥深。令德真如玉,泥沙枉见侵。

  南迁头已白,北返蝉加。君意知无罪,天心许到家。同朝曾忝旧,握手一长嗟。时事纷无已,还应付棣华。

  卜居

  我归万里初无宅,凤去千年尚有台。谁为绕池先种竹,可怜当砌已栽梅。囊赀只数腰金在,归计长遭鬓雪催。欲就草堂终岁事,落成邻舍许衔杯。

  和子瞻过岭

  山林瘴雾老难堪,归去中原荼亦甘。有命谁令终返北,无心自笑欲巢南。蛮音惯习疑伧语,脾病萦缠带岭岚。手挹祖师清净水,不嫌白发照毵毵

  子瞻赠岭上老人次韵代老人答

  岭头卢老一炉灰,长短根茎各自栽。轻贱已消先世业,知君海上去仍回。

  三苏

  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化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2018化州旅游景点大全

化州温泉

如果我在化州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去那务镇泡温泉,柴门市屋,假山飞瀑,小桥流水,暂别喧闹的城市来到久违的充满乡土气息的乡村田园。

化州化橘红花

如果我在化州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去平定积田大岭看化橘红花,这里七万多亩化橘红花正在盛开,风吹过,那阵阵扑鼻的芳香,直沁人腑……

化州播扬扶荫地自然生态景区

如果我在化州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去播扬扶荫地自然生态景区,这里青山扶摇,林荫蔽日,水声潺潺……仿似仙界美景、人间胜地。

化州中火嶂

如果我在化州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去中火嶂,这里连绵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48米,山石壮观,景色幽野,风光殊绝,如天上人间,被誉为粤西形胜、南国名山。

化州名教村

这条具有500年历史的名教村,位于罗江河畔,是广东省、茂名市和化州市有名的文明村,历史源远流长,其名意在名不虚传忠信孝贤,教无别术诗书礼乐。几百年来,名教为国家、民族培养了一批批杰出的英才。其中,古代有朝廷六品官员;近代有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和一批厅、处级官员。说名教山清水秀甲一方,一点不假,四面青山抱,双江环村过。当然,除了历史悠久,名教村最著名的还是倒流湾。

名教村边的罗江和官名河如青带般飘流而过,有一倒流湾,因江面平缓看不清江水从哪而来,从哪而去,看似江水倒流。百尺湾头碧水漾,倒流千古障洄澜。奇景更是春江涨,万马奔腾怒浪推。,倒流湾因而闻名。倒流湾内一片宽阔洁白的沙洲,河堤边是一片翠绿的农田。

化州宝山公园

位于化州市河西中心城区,面积25000平方米,于1984年建成。这里四季如春,草木葱茏其上,翠拥宝山,有著名的化州古八景之一宝山积翠。更为神奇的是,宝山中有硅酸盐类矿物礞石,真正的岭南一宝化橘红就是源于宝山的礞石。它吸收了礞石的精化,使化橘红在中国中医药宝典中占有坚实一隅。平时,宝山公园上每天约有千人聚会锻炼身体,悠扬乐韵随风轻送传遍城西,使充满传说的宝山,洋逸着新时代气息,散发着迷人神采。

南山圣境

佛教圣地南山寺离化州市仅10公里,建于距今有1200多年历史的盛唐。曾因北宋名臣范祖禹、明代高僧憨山禅师及清代两广总督戴耀等而远近闻名。2005年重新扩建,集宗教法事、养生修行、生命关怀、自然景观于一体,是一个具有显著的明清时代宫庭式江南建筑风格的大型古建寺院。其大雄宝殿、鼓楼、讲经堂、博物馆、弥陀村居士楼等建筑再展当年风光。

孔庙祈福

化州孔庙位于州治宝山之南,始建于宋绍兴31年,历经元、明、清续建重修。殿宇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却又不失庄严雄伟,是粤西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古建筑群。孔庙里的木雕、石作、灰塑、壁画、脊饰等极具艺术价值;大成殿上层阁之如意斗拱木构架,以其无销钉相衔、可随意转动的巧妙设计闻名于世,被誉为南粤古建筑的一颗明珠。

博带村

位于博带村一角的大榕树林盘根错节,翠绿迷人,引人流连忘返。

美丽的乡村怎少得鲜花的点缀?走在这一大片的格桑花海中,游客仿佛瞬间就回到了童年。

琉璃泉

在化州市新安镇,有一口古老的水井,名叫琉璃泉。古往今来,泉水流不断,观泉的游客也不断。近年来,一些前来观泉的华侨、港澳同胞还用壶装水带回去给远在他乡的亲友。

据《化州县志》记载:琉璃泉坐落栈道旁,是路边过关的旅客饮马憩息的好地方。明崇祯年间,乡民壁土建庵于此,取名琉璃庵,文人墨客常会聚这里赋诗品茗。一郡城清宫遭难出逃到此,化法名善果,隐于庵中,削发当了和尚,收小和尚五名作伴。他率众在崖下挖凿了琉璃井,摘叶作茗侍待行人。古人曾为此泉写下了茗饮一盏赛新罗的诗句。自此,来试名泉一勺甘者蜂至。

名教村

具有500年历史的名教村,位于罗江河畔,是广东省、茂名市和化州市有名的文明村,历史源远流长,其名意在名不虚传忠信孝贤,教无别术诗书礼乐。500年来,名教为国家、民族培养了一批批杰出的英才。

名教村边的罗江和官名河如青带般飘流而过,有一倒流湾,因江面平缓看不清江水从哪而来,从哪而去,看似江水倒流而出名。倒流湾内一片宽阔洁白的沙洲,河堤边是一片翠绿的农田。

青山、白云倒映江上,山水相恋,景色如画。有关部门开发的倒流湾自然风景区就在倒流湾畔,除了可供欣赏古迹、山水风光外,还设有攀崖、野战、沙滩排球、垂钓、巨人梯、扎筏、划艇、漂流等项目。游玩完后,可在江畔的倒流湾旅游观光饭店品尝农家鸡、河鱼等乡土味十足的饭菜。村姑服务员一声亲切的问候,能让你未饮先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9228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