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四回中既将薛家母子在荣府内寄居等事略已表明,此回则暂不能写矣
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 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 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 ,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 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 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 , 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黛玉又气的独在房中垂泪,宝玉又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来 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 是日先携了贾蓉之妻,二人来面请贾母等于早饭后过来,就在会芳园游顽,先茶后酒,不过皆是宁荣二府女眷家宴小集,并无别样新文趣事可记
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母命人好生哄着,歇一回再来贾蓉之妻秦氏便忙笑回道:"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与我就是了"又向宝玉的奶娘丫鬟等道:"嬷嬷,姐姐们,请宝叔随我这里来"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 , 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 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 忙说:"快出去!快出去!"秦氏听了笑道:"这里还不好,可往那里去呢不然往我屋里去吧"宝玉点头微笑有一个嬷嬷说道:"那里有个叔叔往侄儿房里睡觉的理"秦氏笑道:"嗳哟哟,不怕他恼他能多大呢,就忌讳这些个!上月你没看见我那个兄弟来了, 虽然与宝叔同年,两个人若站在一处,只怕那个还高些呢"宝玉道: "我怎么没见过你带他来我瞧瞧"众人笑道:"隔着二三十里,往那里带去,见的日子有呢 "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笼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 "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了,只留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为伴秦氏便分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那宝玉刚合上眼, 便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宝玉在梦中欢喜,想道:"这个去处有趣, 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呢"正胡思之间,忽听山后有人作歌曰: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宝玉听了是女子的声音歌声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一个人来,蹁跹袅娜,端的与人不同有赋为证: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
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
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
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
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
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彼之貌
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
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
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
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
美也!
宝玉见是一个仙姑,喜的忙来作揖问道:"神仙姐姐不知从那里来,如今要往那里去也不知这是何处,望乞携带携带"那仙姑笑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 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处,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今忽与尔相逢,亦非偶然此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仅有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一瓮,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 < 红楼梦>>仙曲十二支,试随吾一游否"宝玉听说,便忘了秦氏在何处,竟随了仙姑, 至一所在,有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 ,道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宝玉看了,心下自思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略领略"宝玉只顾如此一想,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当下随了仙姑进入二层门内,至两边配殿,皆有匾额对联,一时看不尽许多,惟见有几处写的是:"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看了,因向仙姑道:"敢烦仙姑引我到那各司中游玩游玩, 不知可使得"仙姑道:"此各司中皆贮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尔凡眼尘躯,未便先知的"宝玉听了,那里肯依,复央之再四仙姑无奈,说:"也罢,就在此司内略随喜随喜罢了"宝玉喜不自胜,抬头看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两边对联写的是: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宝玉看了,便知感叹进入门来,只见有十数个大厨,皆用封条封着看那封条上, 皆是各省的地名 宝玉一心只拣自己的家乡封条看,遂无心看别省的了只见那边厨上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 "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 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厨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宝玉听说,再看下首二厨上,果然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个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宝玉便伸手先将"又副册"厨开了,拿出一本册来,揭开一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 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ч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 写的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
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宝玉看了不解遂掷下这个,又去开了副册厨门, 拿起一本册来, 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 , 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宝玉看了仍不解待要问时,情知他必不肯泄漏,待要丢下,又不舍遂又往后看时,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 ,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后面忽见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宝玉还欲看时, 那仙姑知他天分高明,性情颖慧,恐把仙机泄漏,遂掩了卷册,笑向宝玉道:"且随我去游玩奇景,何必在此打这闷葫芦!"
宝玉恍恍惚惚, 不觉弃了卷册,又随了警幻来至后面但见珠帘绣幕,画栋雕檐, 说不尽那光摇朱户金铺地, 雪照琼窗玉作宫更见仙花馥郁,异草芬芳,真好个所在 又听警幻笑道:"你们快出来迎接贵客!"一语未了,只见房中又走出几个仙子来,皆是荷袂蹁跹, 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 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宝玉听如此说,便吓得欲退不能退,果觉自形污秽不堪警幻忙携住宝玉的手,向众姊妹道: "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 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z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 '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 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
说毕, 携了宝玉入室但闻一缕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宝玉遂不禁相问警幻冷笑道: "此香尘世中既无,尔何能知!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宝玉听了,自是羡慕而已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来 宝玉自觉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 此茶名曰`千红一窟'"宝玉听了,点头称赏因看房内,瑶琴,宝鼎,古画,新诗,无所不有,更喜窗下亦有唾绒,奁间时渍粉污壁上也见悬着一副对联,书云:
幽微灵秀地, 无可奈何天宝玉看毕,无不羡慕因又请问众仙姑姓名:一名痴梦仙姑,一名钟情大士,一名引愁金女,一名度恨菩提,各各道号不一少刻,有小丫鬟来调桌安椅, 设摆酒馔真是: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更不用再说那肴馔之盛 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 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ш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宝玉称赏不迭
饮酒间, 又有十二个舞女上来,请问演何词曲警幻道:"就将新制<<红楼梦>>十二支演上来"舞女们答应了,便轻敲檀板,款按银筝,听他歌道是:
开辟鸿蒙方歌了一句,警幻便说道:"此曲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必有生旦净末之则, 又有南北九宫之限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料尔亦未必深明此调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歌,翻成嚼蜡矣"说毕,回头命小丫鬟取了<<红楼梦>>原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来,一面目视其文,一面耳聆其歌曰:
< <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 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
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 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宝玉听了此曲, 散漫无稽,不见得好处,但其声韵凄惋,竟能销魂醉魄因此也不察其原委,问其来历,就暂以此释闷而已因又看下道: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 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歌毕, 还要歌副曲警幻见宝玉甚无趣味,因叹:"痴儿竟尚未悟!"那宝玉忙止歌姬不必再唱,自觉朦胧恍惚,告醉求卧警幻便命撤去残席,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之中 ,其间铺陈之盛,乃素所未见之物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 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正不知何意,忽警幻道:"尘世中多少富贵之家,那些绿窗风月,绣阁烟霞,皆被*污纨э与那些流荡女子悉皆玷辱更可恨者,自古来多少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为饰,又以`情而不*'作案,此皆饰非掩丑之语也好色即* , 知情更*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也吾所爱汝者, 乃天下古今第一*人也"
宝玉听了,唬的忙答道:"仙姑差了我因懒于读书,家父母尚每垂训饬,岂敢再冒 ` *'字况且年纪尚小,不知`*'字为何物"警幻道:"非也*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者, 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 ` 意*'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以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说毕便秘授以云雨之事,推宝玉入房,将门掩上自去
那宝玉恍恍惚惚, 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有儿女之事,难以尽述至次日,便柔情缱绻, 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因二人携手出去游顽之时,忽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 狼虎同群,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正在犹豫之间,忽见警幻后面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 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 吓得宝玉汗下如雨,一面失声喊叫:"可卿救我!"吓得袭人辈众丫鬟忙上来搂住,叫: "宝玉别怕,我们在这里!"
却说秦氏正在房外嘱咐小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忽听宝玉在梦中唤他的小名,因纳闷道:"我的小名这里从没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正是: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枉凝眉 (曹雪芹)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诗词鉴赏
这首曲是专门咏叹宝玉和黛玉的。
《枉凝眉》,意思是白白地皱眉头,命运就这样无情,追悔、痛苦、叹息、遗憾,全都无用。
那一僧一道对顽石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是大有深意的,宝黛爱情的幻灭就是一条注脚。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聪明绝顶,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牵肠挂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张生还可跳过粉墙去同莺莺幽会,杜丽娘还可在梦里同柳梦梅结成夫妻,宝玉和黛玉最终连这点幸运也没有。封建道德观念在贵族之家就是天条,窒息了人的一切天性。“父母之命,媒的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隔断了他们的缘分。黛玉这个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风刀霜剑”凌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命运”把他们大大地捉弄了一场。这出和着血泪的恋爱悲剧,不仅使作者为之“泪尽”,二百年后的今天仍是人们谈论不尽的话题。
http://wwwjstvueducn/forums/threadjspforum=37&thread=22277&start=15&msRange=15
——————————————————————————————
〔枉凝眉〕歌曰:“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写两个人的美好,写他们的爱情的美好、纯洁,阆苑仙葩配美玉无瑕,何等的般配适宜!“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就是根本的难题,这就是无法解释的痛苦。邂逅的欣喜说明着验证着三生石畔早已注定的奇缘,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偈语及与之相通的体验充实着发育着他们的奇缘,但是有奇缘相会却并不意味着有缘终成眷属,奇缘发育充分却有花无果,结不出果。在“偏又遇着他”之后,在尝尽了与他共尝的酸甜苦辣之后,两个人只能分手,只能离散,只能你东我西你死我出家。奇缘为什么常常是有头无尾、带来希望紧跟着又带来失望呢?奇缘为什么常常成为事实上的捉弄、骗局至多只是昙花一现的电光石火呢?无数的奇缘成为无数个充满希望的开端,却未必有天从人愿的结果,无数个奇缘成为不结果的或者只结苦果的花。人间的奇缘不常常是这样的吗,又何独宝黛之爱情然!
〔枉凝眉〕接着唱道:“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这就又回到那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老”命题、大命题上来了。枉自、空劳,单单从结果上看、从婚姻结成的效果上看,确是一场空。但是,如果把人生看做一个过程,把爱情看做一个过程,那么宝黛爱情就不是“枉自”与“空劳”,而是他们的青春、他们的人生体验中接近唯一的最最美好、最最充实、最最激动人心、最最带来强烈的感情依托和许多暖人肺腑的感激与沉醉的东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当宝玉给黛玉讲林子洞耗子精的时候,他闻到了从黛玉袖口发出的一股幽香,他伸手向黛玉胳肢窝内两肋下乱挠,这种两小无猜的欢乐,本身难道不已经够了吗?何尝是“枉自”与“空劳”?当宝玉通过紫鹃向黛玉表达自己的爱的坚定性,说:“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的时候,事情不是分得很清楚吗?活着一处活着,不是“空劳”与“枉自”,不活着化灰化烟而且希望“须得一阵大风吹的四面八方都登时散了,这才好!”但仍然要“一处化灰化烟”,仍然执着,仍然依依,仍然不是空也不能不得以空视之呀!不是“枉自”,不是“空劳”,而是无比的珍贵与难忘!
http://forumculsinacomcn/cgi-bin/viewonecgigid=43&fid=6135&itemid=825
枉凝眉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本是“红楼梦”书中第五回十二支曲的名字(不包括引子和收尾)。第五回乃是书中预言之笔,对于整部书起到很大的驾驭作用。因此,历代红学家对第五回格外重视。自然这十二支曲更是不能小觑,然而“枉凝眉”的曲意见解颇多。
作品名称: 枉凝眉
创作年代: 现代
作品出处: 红楼梦
作者: 曹雪芹
目录
简介
红学百科名片
由来
典故
发展
内容原文
说明
注释
鉴赏
歌曲歌词
百家讲坛
相关评论
曲谱简介
红学 百科名片
由来
典故
发展
内容 原文
说明
注释
鉴赏
歌曲歌词
百家讲坛
相关评论曲谱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红楼梦》中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子让人给贾宝玉演唱了十二首曲子,预示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其中第三首即是《枉凝眉》。 在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枉凝眉》由王立平谱成曲子,作为电视剧的主题曲,由陈力演唱。
编辑本段红学
百科名片
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即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佚稿”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红学。自《红楼梦》诞生的那一天起,红学的研究就开始了。脂批的作者脂砚斋等人可以说是最早的红学家。五四以后,胡适、俞平伯等用现代的考证方法来研究《红楼梦》,把红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因此,人们把五四以前的红学称为“旧红学派”,而把胡适、俞平伯所倡导的红学叫做“新红学派”。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流派,有评点派、评论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等。
编辑本段由来
红学一词最早见于清代李放的《八旗画录》。其中记载:“光绪初,京朝上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 红学一词,开始出现的时候,带有半开玩笑的性质。据中国清代晚期李放《八旗画录》注记载:“光绪初,京师士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 民国初年,有个叫朱昌鼎的人,对《红楼梦》十分入迷。有人问他“治何经”,他对人家说,他所治的“经”,比起一般的经,少“一横三曲”。原来繁体字的“经”字去掉“一横三曲”,就是个“红”字。
编辑本段典故
“红学”一词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自清乾隆以后,社会上不少人热衷于研究“经学”,埋头钻研《易》、《诗》、《书》、《礼》、《春秋》等几部经书。在民国初年,松江县有个叫朱子美(昌鼎)的人,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学者,不攻《四书》《五经》,喜读小说。自言“平生所见说部有八百余种,而尤以《红楼梦》最为笃嗜”。一天有个朋友来看朱子美,进门见他正埋头读书,便笑着问:“先生现治何经?”他答道:“吾之经学,系少一横三曲者。”朋友不解,他说:“无他,吾所专攻者,盖‘红学’也。”原来“经”的繁体字写作“糹巠”,“糹巠”去掉一横三曲正是个“糹工(红)”字,这个小故事流传开来,不久“红学”一词就约定俗成,成为研究《红楼梦》这门学问的名称。
编辑本段发展
红学的出现几乎与《红楼梦》的出现是同步的。也就是说,《红楼梦》尚未完成,红学就出现了。脂砚斋所作的评语,就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所作的。脂评牵涉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是标准的而且十分可贵的红学资料。
编辑本段内容
原文
红楼梦曲·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枉凝眉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说明
这首曲子写宝、黛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
注释
1阆苑(làng yuàn 浪院)——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地方。仙葩(pā趴)——仙花。“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2 瑕——玉的疵斑。“美玉无瑕”指贾宝玉,他本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瑛,玉之光彩;琼瑛瑛瑶皆谓美玉);同时也赞他心地纯良洁白,没有那种儒臭浊气。 3虚化——成空,化为乌有。戚序本误作“虚花”,变动词为名词;程式乙本改作“虚话”,变心事为明言;甲戌本经涂改;今从庚辰本。 4“一个枉自”二句——一个独自悲叹唏嘘而无能为力(指黛玉),一个老是记挂着对方也白费心思(指宝玉)。很显然这里说的就是脂批所提示的宝玉后来获罪离家、流落他乡事。这一突然打击是促使黛玉死的主要原因。嗟呀,因悲伤而叹息。牵挂,在情况不明时对人的悬念。它与前面晴雯判词中“多情公子空牵念”的“牵念”以及后面写探春的《分骨肉》曲中“奴去也,莫牵连”的“牵连”意思相同。 5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虚幻的景象。说宝、黛的爱情理想虽则美好,终于如镜花水月一样不能成为现实。 6“想眼中”几句——曹雪芹八十回后原稿中有《证前缘》一回(靖臧本第七十九回批),写黛玉 枉凝眉
“泪尽夭亡”。从多方面线索确知,“贾府事败”、“树倒猢狲散”的变故发生在秋天,所谓“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林黛玉因宝玉的获罪而恸哭,自秋至冬、自冬历春,她的病势迅速加重。“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还没有到第二年的夏天,她就用全部泪水报答了神瑛 侍者用甘露灌溉她的恩惠,实现了眼泪还债的诺言。故曲中所写“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并非泛泛之言。“秋流到冬尽”,程式乙本无“尽”字,为后人所删。有人以为此处无“尽”字更妥,笔者以为不然。即使从句式的音节上看,亦当有。
鉴赏
[1]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之死与续书中所写的完全不一样,在第八十回后的原稿中,黛玉之死与婚姻问题无关,她既不是死于外祖母及其周围的人对她的冷淡厌弃,或者在给宝玉娶媳妇时选了宝钗,也不是由于误会宝玉对她的薄幸变心(如果说这种误会曾经有过的话,也早已成为过去)。黛玉的“泪尽”,原因更重大、深刻、真实得多,那就是后来发生了对全书主题和主线起决定作用的大变故——脂批称之为“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的“贾家之败”(见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批),它包括着获罪、“抄没、狱神庙诸事”(庚辰本第二十七回批)。这个突然飞来的横祸降于贾府,落到了宝玉等人的头上,也给了黛玉致命的一击。宝玉被迫出走,黛玉痛惜忧忿却无能为力,她为宝玉的不幸而不幸,因宝玉的受苦而受苦,她日夜悲啼,毫不顾惜自己,终至将她衰弱的生命中的全部炽热的感情化为泪水,报答了她平生唯一的知己。 黛玉之死非续书所写那样,证据甚多。第二十五回中凤姐一次当众与黛玉开玩笑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她还指着宝玉对黛玉说:“你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还是根基配不上?模样儿配不上?是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众人听了一齐笑起来,黛玉红了脸,不言语,连李纨都说:“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对于这段描写,读过作者全稿、已知人物将来结局的脂砚斋是怎样批的呢?他说:“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对?]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其不然!叹叹!”(甲戌本)庚辰本作“二玉之配偶,在贾府上下诸人,即观者、批者、作者皆为[谓]无疑,故常常有此等点题语。我也要笑。”作者自己对宝黛之成为配偶是否怀疑,看书人、批书人如何预料,我们都不必去管它,问题是这里说:“贾府上下诸人”“皆信定”宝玉、黛玉将来“是一段好夫妻”。试问:续书中施“调包计”的贾母、凤姐(还有以为作主的应是贾政、王夫人),他们在不在“贾府上下诸人”内?倘原稿也象续书那样写法,脂砚斋会不会说那样的话?可见,“岂其不然”——说二玉不能成夫妻,正是出于“贾府上下诸人”始料未及的原因。在上一首写宝钗的曲子中同时写了宝玉不忘死去的黛玉,在这一首写黛玉的曲子中只写了宝玉“空劳牵挂”,竟无一字涉及宝钗,这没有别的缘故,就是因为宝钗的终身寂寞与黛玉有关,黛玉的枉自悲愁与宝钗无关。 以续书所写《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与此曲的后半对照,竟无一语能合。续作者为了在安排他自以为相当巧妙的情节时不至于遇到任何困难,就先使宝、黛这两个性情“乖僻”、不好对付的叛逆者,变成可以任人摆布的木偶人:一个无意中听说一句“宝二爷娶宝姑娘的事情”,就在“急怒”之下迷了“本性”;一个莫名其妙地失了玉便成了“疯颠”。于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时,“两个人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不推让,只是对着脸傻笑起来”(第九十回),然后各自走开。这样,就以“一个傻笑,一个也傻笑”代替了“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写黛玉死时,有“吐血”,有“晕倒”,有“喘气”,有“发狠”,有“回光返照”,有“浑身发冷”,有“两眼一翻”……就是没有流泪。倒是宝玉后来流了不少眼泪。这样,就使曲子的末句也非改写不可了。但是,说也奇怪,黛玉刚死,宝玉便“病势一天好似一天”(这时再不必担心他会执拗、反抗、向黛玉表白、使续作者为难了,倒是一直让他傻下去文章不好做),于是就让他到灵柩前去痛哭一场。到容许他清醒的时候,他什么都想起来了:“宝玉一到,想起未病之先(原文如此),来到这里,今日屋在人亡,不禁嚎啕大哭。想起从前何等亲密,今日死别,怎不更加伤感!……哭得死去活来”(第九十八回)。这就是所谓“病神瑛泪洒相思地”。然而,这样就使人更加糊涂了:难道曲子末几句是说宝玉的?难道黛玉所欠的“泪债”早偿过了头,现在反而要宝玉找还给她?她归离恨天如何向警幻交帐呢?难道能把宝玉的眼泪也算在内?倘若说宝玉的“牵挂”是指他婚后终不忘黛玉,那末另一个又如何还能“嗟呀”呢?倘若说曲子的末句是指黛玉平日总爱哭,那末她来到贾家已经多年,怎么说她的眼泪流不到一年就要流光呢?何况,我们也未见黛玉接连不断地天天流泪呀!八十回以前,她眼泪流得最多的也还是因为宝玉被贾政打得半死、吃了大苦头的那一次。那一次黛玉为宝玉整天“抛珠滚玉”地流泪,正是为后来流更多的眼泪伏下的重要一笔。 枉凝眉
曹雪芹写黛玉“还泪”的原意,在第三回脂批中说得最清楚。宝、黛初见时,一个因对方没有通灵玉而狠命摔玉,骂这玉“连人之高低不择”,一个则因之而流泪,说“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这里脂批说:“这是第一次算还,不知下剩还该多少!”“应如些非伤感,还甘露水也。”指出了黛玉这种“体帖”、“知己”的心思和痛惜其自毁而引咎自责的落泪,就是“还债”。戚序本保存的一条脂评更点出它对整个悲剧的象征意义:“补不完的是离恨天,所余之石,岂非离恨石乎?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情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悲乎!” 所谓“离恨”,实即愁恨、怨恨、憾恨。石头有被弃置的憾恨,黛玉也有被收养的身世之感,但她的泪偏“不自惜”而落,作为宝玉的“知己”,这种“千方百计为之惜”,就是“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的原因,也即所谓“春恨秋悲皆自惹”。这说得还不清楚吗?批书者若未读过八十回以后的原稿,是无从这样说的。眼泪“至死不干”,正合曲中之所言;自身“万苦不怨”,才称得上真正的“报德”。袭人劝黛玉说:“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清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脂批说:“后百十回(原稿回数)黛玉之泪,总不能出此二语。”这就更无疑地证明黛玉最后是为宝玉“不自惜”的“这种行止”所闯的祸而流尽眼泪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宝玉才终身不能忘怀他唯一的“知己”。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想起了借阅过曹雪芹抄本《红楼梦》的明义来,他为小说题过二十首绝句,末首说:“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青蛾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就算明义看到的也只是八十回的本子,但他也完全有可能从作者或其亲友中打听到后半部情节的梗概,我们只要稍加思索就不难明白,诗中用获罪被拘因而不能保全“青蛾红粉”的石崇的典故,指的是什么了。此类证据还很多。 总之,《红楼梦》的情节发展根本没有落入“梁祝”故事的窠臼,更不是要表现什么“三角”关系。它始终是把悲剧的产生与封建大家族败落的原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原稿中,描写这种风雨骤至的大变故的发生必然是惊心动魄的一幕,而作者倾注了最大热情的宝、黛这两个人物的精神面貌,定会在这场可怕的狂风暴雨的雷电闪光中被照亮,其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决不亚于作者描写睛雯的“抱屈夭风流”和宝玉的“杜撰芙蓉诔”,因为写晴雯之死的字只不过是为了写黛玉之死的更重要的文字罢了。这一点,脂批说,“试观《证前缘》(原稿写黛玉之死)回、黛玉逝后诸文,便知。”(靖藏本第七十九回批)然而可惜,我们已不能看到这样的精彩的文字了!这部伟大的小说成了残稿,这实在是我国文学史上无可弥补的损失。
编辑本段歌曲歌词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啊啊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啊啊
编辑本段百家讲坛
刘心武在《百家讲坛》之妙玉排序之谜里讲到过,强调了电视剧错了。 这首曲是专门说宝玉,湘云和妙玉的。 但刘心武先生也只是猜测。 湘云 妙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宝玉: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传统的看法认为,这首曲子说的是宝玉和黛玉,歌颂了宝黛之间纯洁无暇的爱情。 有关黛玉的词句:阆苑仙葩 枉自嗟呀 水中月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为何心事终虚化 有关宝玉的词句:美玉无瑕 空劳牵挂 水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最后一句,也反映了黛玉泪尽而逝的结局。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在太虚幻境,警幻仙姑让十二个舞女上来,为贾宝玉演唱新制《红楼梦》十二支曲,并让他边听边看原稿,但书上开列出的唱曲,并不是十二支而是十四支,也许,是把开头的“引子”和最后的“收尾”不予计算吧?这倒不是什么太大的令人疑惑处,最令人费猜疑的,是“引子”后的头两曲,特别是第二曲“枉凝眉”。 去掉“引子”和“尾声”的十二支曲,按一般读者的推想,应该是恰好给金陵十二钗的 每一钗分别安排一曲,但细读这十二支曲,就发现从第三曲起才是一曲概括一人的命运,依次是元春、探春、史湘云、妙玉、迎春、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第一曲“终身误”,一般都认为是将林黛玉和薛宝钗合起来说,而且是以贾宝玉的口气来咏叹,是否一定应如此理解,其实也还有商量的余地,不过我以为这样理解大体上是过得去的。第二曲“枉凝眉”,也是以贾宝玉的口气来咏叹的: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去掉这一曲,十二钗也都涉及到了,那么,非安排这一曲干什么呢?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二版)是这样注解的: 曲名意谓徒然悲愁。曲子从宝黛爱情遇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泪尽而死的悲惨命运。阆苑仙葩:指林黛玉。阆苑:神仙的园林;仙葩:仙花。美玉无瑕:指贾宝玉。 乍看似乎说得通,但细加推敲,问题就来了。流泪当然可以联想到林黛玉,但《红楼梦》全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不能仅从“泪珠儿”就判定为说的只是林黛玉。第三回写黛玉进京到荣国府见到贾宝玉已是隆冬,凤姐出场穿着银鼠褂,贾母交代说:“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林黛玉的“还泪”应从这个冬天开始,不是从秋天开始的。“阆苑仙葩”是指林黛玉吗?第一回中交代,“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那是林黛玉在天界的真形;“灵河岸”固然可说是“阆苑”,但仙草却绝对不能等同于仙花即仙葩。贾宝玉固然是衔玉而生,但第二回甫出场就有两阕《西江月》概括他的秉性,“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美玉无瑕”从来不是他的“符码”。因此,我以为上述的那条注解是错误的。 如果按上述注解理解,那么在十二支曲中,第一支里林黛玉已经跟薛宝钗合咏了,这第二支又再单咏她一遍,她虽是重要角色,这样的安排在布局上似乎也欠均衡。 我曾撰《太虚幻境四仙姑》一文,分析出第五回里警幻仙姑引见给贾宝玉的四位仙姑,所取的名号绝非闲笔偶设,而是有深意寓焉,实际上分别标志着在贾宝玉生命里给予他重大影响的四位女性,其对应关系为:痴梦仙姑——林黛玉;钟情大士——史湘云;引愁金女——薛宝钗;度恨菩提——妙玉。依此思路,可以悟出,《红楼梦》十二支曲里,有资格被合咏的,也应是这四位女性。“终生误”是林、薛二钗的合咏,“枉凝眉”则是史、妙二钗的合咏。 “一个是阆苑仙葩”,这分明说的是史湘云。“天上人间诸景备”、“谁信人间有此境”、“ 枉凝眉
仙境别红尘”,把大观园比作“阆苑”,非常贴切;而在关于大观园后来命名为怡红院的那处庭院的描写中,曹雪芹郑重其事地写到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我们都知道《红楼梦》里以花喻人时,总把史湘云喻为海棠花,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大家挚花签,湘云挚出的那根上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签的另一面上是一句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我们又都知道湘云的丫头名翠缕。“丝垂翠缕,葩吐丹砂”的“阆苑仙葩”只能用来说史湘云而不可能用来形容林黛玉。 “一个是美玉无瑕”,这分明说的是妙玉。《红楼梦》里的“玉”很不少,第二十七回凤姐问红玉名字,她回答后,凤姐将眉一皱,把头一回,说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在书中所有的“玉”里,明文其“美玉无瑕”的只有妙玉。贾宝玉在太虚幻境偷看的册页里,妙玉的那一页“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玉本无瑕,而惨遭荼毒;《红楼梦》十二支曲里又专门有一曲“世难容”说妙玉最后是“无瑕白玉遭泥陷”,跟点出了史湘云是“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一样,如此明白地点出了妙玉是“美玉无瑕”,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硬说那是指贾宝玉呢? 那么,这支“枉凝眉”曲,究竟在暗示着怎样的人物关系与命运轨迹呢?将其分拆开来: 贾宝玉针对“阆苑仙葩”史湘云的咏叹是: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上他(当代年轻读者须知,“她”字是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创造出来的汉字,那以前无论男性女性的第三人称均写作“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是水中月…… 贾宝玉针对“美玉无瑕”的妙玉的咏叹是: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镜中花…… 综合起来的感叹: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根据书里前八十回的伏线暗示、脂砚斋评语,以及“红学”探佚的成果,不难对这一曲作出通透的解读。 在《红楼梦》八十回后,贾家彻底败落,贾宝玉一度羁狱,后来流落江南,竟意外地与史湘云重聚,并结为夫妻。在前八十回里,我们可以看到宝玉与史湘云之间的亲情与友情甚笃,但他们之间似乎并无夫妻缘分,所以一旦在危难中邂逅结合,难免有“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上他”的“嗟呀”;真好比“寒塘渡鹤影”,堪称是“水中月”的境界——美好过去全成幻影,面对的是万分险恶狰狞的悲惨现实。当然,这只是大概而论。其实在前八十回里,除了这首“枉凝眉”中埋伏着暗示,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也很可能是在暗示贾宝玉和史湘云最后“白头偕老”:史湘云的金麒麟,本是与王孙公子卫若兰的金麒麟为一对,他们也确有一段姻缘,但到头来卫若兰的金麒麟辗转到了贾宝玉那里,“因麒麟”绾合而终成眷属的,是宝湘而非他人——不过这暗示在前八十回中实在太隐晦了,所以要把它座实,还需另撰专文讨论。 在《红楼梦》八十回后,妙玉的遭遇绝非高鹗续书所写的那样。按曹雪芹的构思,八十回后贾宝玉会在瓜州渡口与妙玉邂逅,妙玉并促成了他与湘云的重逢结合。贾宝玉一贯看重妙玉,珍重妙玉与自己之间的心灵默契,但妙玉最后在恶势力逼迫下顽强抗争、同归于尽,使贾宝玉不禁有“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的感叹,他对她“空劳牵挂”,竟不能将她解救,那美好的形象,如镜中花,可赞美而无法触摸。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咏妙玉的专曲“世难容”里,最后一句是“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许多人把“王孙公子”理解为贾宝玉,似乎是妙玉后来与恶势力抗争到底同归于尽,使得贾宝玉爱情失落,感叹自己没能跟妙玉结合,这是大错的思路,不仅误解了妙玉,也丑化了贾宝玉。其实,在《红楼梦》第十四回里写到参与送殡的人士,有这样的明文:“……余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王孙公子”,冯紫英在前八十回里有不少戏,卫若兰在脂砚斋批语中因金麒麟被郑重提及,考虑到曹雪芹下笔时几次将史湘云、妙玉并提,则对妙玉“叹无缘”的公子,很可能就是陈也俊(注意:他排名还在卫若兰之前,这绝不是一个随便出现一下的名字),只是因为八十回后真本失传,因此我们难以考据有关妙玉和陈也俊那隐秘关系的详情罢了。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贾宝玉吟出“池塘一夜秋风冷”的句子,可见八十回后开始的大悲剧正是从秋天起始的,“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意味着八十回后所写的,正是那样的一个时序下的一年,而到那一年的秋天,也就欲哭无泪,整个儿是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肃杀景象。
在《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游历太虚幻境,见一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作者深意:宝玉原是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但是一入尘世,也就迷在俗中,迷在俗中就难免造业,甚至还有可能业大下地狱。宝玉是上界天人下世,根基大,神不想让他毁在人中,故而让其游历幻境,启发其悟性,提醒其不要忘记人生根本。这幅对联就是告诉宝玉:世人认为的“真”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真,人认为的“假”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假,不要迷在常人之中,忘了自己真正的家,“反认他乡是故乡”。
对我们启示: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这是《红楼梦》第二回里的一副对联。曹雪芹借贾雨村之口,对智通寺的门联感叹道:“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这副对联的意思是:利欲熏心的人所聚敛的财物多到死后还有剩余,却依然贪得无厌,不想收手;他们非得头破血流,乃至走投无路时,才想到回头,但已为时过晚。
作者深意:智通寺的一副联语,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绝妙写照,也预示出全书的发展趋向。最后荣宁二府的破败荒凉,不禁令人想起这"门巷倾颓的破寺;而荣宁二府的老爷少爷们的归宿,从这个无依无靠的老僧身上,不呃看到了它的投影么!第二回书便出现这样一幅寓奇意于寻常中的对联,是可看出作者在结构安排中的苦心的。
对我们启示:这副对联的特点是语浅而意深。所谓语浅,是指联中的两句话通俗易懂,明白如画,语意谁都可以理解。所谓意深,联中所指并不仅说说道理而已,它的深层意思在于:一是联中的“忘缩手”“想回头”,词意深远,耐人寻味。它是深于阅历、深谙世道者毕生惨痛教训的经验总结。
这副对联映衬着这样一个环境,描绘了贾宝玉当时是这样一个心理状态——《红楼梦》第5回这样写道:“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
作者深意:这里一画一联,画的内容取材于六朝无名氏《三辅黄图·阁部》所载故事,而这副对联说,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人情世故的本领也就是文章。这样突出地勾勒了贾宝玉所处环境的特点,以及贾宝玉对所处的典型的环境的态度,从而更为形象地凸现了贾宝玉的思想情操,充分显示了这个封建叛逆者的性格特点。
对我们启示: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世哲学的形象概括。
《红楼梦》第5回这样写道:“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下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作者深意:这是一副题画联,画称为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这里描绘秦可卿卧室的陈列:有皇帝、太后、贵妃、公主等等人物用的摆设器物,有名画家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器物又多为"香艳故事",再配上这一对联,更显秦氏卧房的奢华和香艳无比用在秦氏卧房,起着点明卧室情景的作用,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情思和氛围,突出和渲染了所描写的特定人物和环境。
此为《红楼梦》第十七回。主要内容:宝玉痛悼秦钟。大观园造成,因闻塾师赞宝玉对对联有歪才情,贾政带门下清客参观大观园时便带上宝玉,命他为大观园各处景观拟匾。在贾珍的引领下,贾政同宝玉在众清客的陪同下一同参观大观园,并为园中题匾额和对联。因众人知道贾政有意要借此机会试宝玉,便有意用一些俗套来敷衍。在这次的游园中,贾政对宝玉题的匾额和对联虽加指责,但心中比较满意。
作者深意:水随堤岸蜿蜒而曲折,堤上栽满杨柳,倒映入水中,所以说“柳借三篙翠”,“三篙翠”是说水既深又绿,用划船的篙作为度量单位,富自然意趣。这样,把堤柳和水中倒影之柳融为一体,很是巧妙。沁芳是个大隐喻,暗示众女儿的美好,又关联“花落水流红”即众女儿的悲剧命运。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 这是荣国府正堂中所挂的乌木联牌上用錾(音赞)金字镶出来的对联,题明是东安郡王的手书,为林黛玉初入贾府时所见。《红楼梦》中,荣禧堂是荣国府的中心建筑。
作者深意:这一联是荣禧堂环境描写的细节部份,和室内外其它装潢摆设一样,都可以看出这个历时百年的“钟鸣鼎食”之家,完全是依仗着皇家官府势力的荫庇扶持,才享有如此显赫荣耀的社会地位的。它特地从前来投靠贾家的孤女林黛玉眼中看出,在艺术上尤有安排,可见作者的独具匠心。对联是王爷给题的,还客气地称“弟”,可以想见贾家当年势力多么煊赫。
《红楼梦》第十七回的对联,这是宝玉为潇湘馆吟成的诗句,元妃省亲,贾府倾尽数世累积来建造这座天上人间诸景备的旷世园林。而元妃自省亲以后再也不曾踏足于此,本该尘封的园林在她的旨意下成为姐妹们栖身的安乐之所,良辰美景奈合该有如花美眷来相配的,不至于萧条冷落了这一园的春色。
上联言宝鼎不煮茶了,屋里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称幽静的窗下棋已停下了,手指还觉得有凉意。这绿色的蒸汽,显然是翠竹的遮映所致;这凉意,也是因浓荫生凉之故。可谓视角形象与触觉感知二者俱兼。联中的“茶闲”“棋罢”用得绝妙,吟诵此联,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在贵族家庭中生活的公子哥儿和**们那种闲情逸致之情态,似映入眼帘。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譬喻)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转化)
宣纸上 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转化)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譬喻)
你的美一缕(转品)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转化)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夸饰)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转化)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转品)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类迭)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转化)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上下两行形成倒装、譬喻的修辞关系)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摹写)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夸饰)的秘密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譬喻)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转化,摹写)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上下两行三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类迭修辞)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转化)
青花瓷修辞解释
譬喻:以“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为例,“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为“喻体”;“犹如”为“喻词”;“绣花针落地”为“喻依”。若从譬喻“运用想象力,以具体而熟悉之物说明或形容抽象之物”这个原则来看,想象力将“细腻的秘密”与“绣花针落地”巧妙串联在一起,呈现出彼此微妙的关系:那段“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是如此细腻,因而被小心呵护着,唯恐一碰就破,就像绣花针落到地上,是那么轻盈细微,却又带点小小的危险。而“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等句也都是譬喻法的完全体现。
类迭:类迭不仅能使语调和谐,还可强化词句所透露出的意思。“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句中连三个“惹”字就属此用法。有主动招惹之意的“惹”,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彷佛有了生气,芭蕉不再只是认命般让骤雨淋泄其身,而门环也不再被动等待铜绿染身,然后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将南小镇惹了你”,整个画面更是活了起来。第三段与第四段开头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属于类句。
转化:在《青花瓷》歌词中使用最多的就是转化,例如“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等句。“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也属于转化,在这句词中“美丽”被拟物化,成了能飘荡在空中的一缕雾岚,前往到一处故事主角无法到达的地方。美丽,已不复见。人与物之间的界限在此模糊暧昧,词意却也变得深刻而繁复。
排比:“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就是用两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性质相同的意念,显现出句子的节奏感与律动,增强词意的感染力,强化了“惹”的意象。
夸饰:“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张了隔江对望炊烟的距离,对应上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所指涉的等待,彷佛是如此无穷无尽,而且隔了千万里,显得遥不可及;另一句“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中的秘密被保守了千年从未让人知道,象征守密者的细腻与坚毅,能让秘密在窑中历经千年锻烧也不泄漏一字一句。
转品:简言之,就是转化某一个词原来的词性。例如“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中的“伏笔”原为名词,在这里做动词用。由于这样的转化,句子顿时有了动态感,进而深刻表达出前一句中的“书写”动作,以及隐含在书写动作下的心意;“你的美一缕飘散 ”的“一缕”则是数量词转化成副词,整个画面感都出来了。
倒装:“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就是个倒装句,正确的文法顺序应为“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使用倒装法,并不太会变动句子倒装前后的意思,但是意境上就有所不同了。就拿此句为例好了,未使用倒装的句子(后者)较平铺直叙,整体感觉没有起伏,较为平板;但倒装之后,让人更有想象空间,一位的美丽女子似乎就这么站在眼前,盈盈笑着。
摹写:所谓摹写,指的是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能引起感官感受的描写。譬如“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就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描绘出青花瓷上的锦鲤颜色,尤其在白瓷衬底之下,彷佛即将跃出碗底似的。至于“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句词是不是让你宛若看见庭院里被骤雨打弯的芭蕉摇来荡去,空气中的湿气透进了门环,让它招惹了一身铜绿色,耳边还传来淅沥雨声呢?
填词人方文山对歌词的解释
首先跟亲爱的网友们分享此次填写杰伦新专辑里这首“青花瓷”的创作过程。前一阵子我认识了几个鉴赏古董艺术的朋友,在与他们时而青铜、时而宋瓷、时而明清家具等横跨千年谈古论今的聊天中,触发我想用那些传世的中华艺术品来当歌名的动机。当时第一个想到的是青铜器,原本是要以殷商时期开始铸造的青铜器来做为歌名,以青铜的厚实来象征爱情的坚真;以千年斑驳的铜锈来比喻世事的沧桑;以器皿上难解的铭文来阐述誓言的神秘。但刚开始落笔时却发现杰伦这首“青花瓷”的曲调温柔委婉、淡雅脱俗,以至於我脑海中浮现的全是烟雨江南的画面。又因当时的青铜器也同时制作成杀敌的兵器,这显得“青铜器”这三个字太过厚重笨拙,充满厮杀的硝烟味,于是尚在构思中的歌词尚未落笔便已放弃。
后来我再选定宋朝时曾盛极一时的汝窑瓷,主要是因为它的珍稀度。因为战乱的关系,与釉料配方与烧制过程的窑变等因素,全世界现传世的汝窑珍品竟只有70余件,堪称国之重宝,弥足珍贵。但问题又来了,因为纯正上品的汝窑,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没有任何花俏的纹饰,而且造型简单素雅,在我看来犹如现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作品,虽有一种朴素的内涵,与经久耐看的质感,但总觉得不足以形容诡谲多变,爱恨兼具的爱情。虽然最后还是没有用汝窑当歌词名,但我在收集写作资料的过程中,却因为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词句,触发我灵感而写下副歌的第一句“天青色等烟雨”。此话据传语出宋徽宗,因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此句另有一说为五代后周柴世宗所说)但后来我还是放弃用汝窑当歌名,除了因为它的特性不适用於缠绵悱恻的爱情外,汝窑的名字也稍嫌不够凄美。几经转折,最终歌名才确定用初烧於唐代至今已绵延一千多年为中国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外销艺术品—“青花瓷”。当初当我确定了“天青色等烟雨”的歌词后,没多久就又顺手写下副歌第二句“而我在等你”,于是副歌第一行的关键词即孕育而生:“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因我歌词里所描述的天青色,是无法自己出现的,它必须耐心的等待一场不知何时会降临的雨,才能够在积云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颜色出现。因为雨过天晴后才会出现天青色,先降雨才能有天青,但我倒过来说,想看到天青色唯有先等待下雨。还有,之所以用“烟雨”,而不用“下雨”,则纯粹是因为烟雨的意境比较美。而我用“天青色等烟雨”此句来对仗较为白话的一句“而我在等你”,一连用了二个“等”字,是为来强调爱情里最无力的无奈就是“等待”。换个散文式的说法就是:“那天气的变幻莫测,那里是我们平凡人所能掌握的呢?想看到纯净被雨洗涤过的天青色,就只能耐心的等待骤雨自然的停,就如同我也只能被动而安静的等待著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你。”这首青花瓷里还出现“芭蕉”这个歌词里较不常出现的植物,实在是因为个人对“芭蕉”这款植物的莫名喜爱,情有独钟。就像椰子树会让人联想南台湾,棕榈树等同於热情的海滩,仙人掌的场景则理所当然在沙漠一样,不知怎地,对於“芭蕉”我就自然而然的会联想起宋词中烟雨江南里的苏州林园。如李煜的长相思里就有“……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棵,夜长人奈何。”其实你只要仔细观察宋词里常出现的植物,“芭蕉”出现的频率还颇高。另外日本著名的俳句诗人松尾芭蕉,也是取芭蕉为自己的别名,这又让芭蕉这植树增添些文人气质。
还有顺带一提的是“惹”这个字在歌词中的用法,是我从六祖慧能那句著名的谒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得到的体会。因为“何处惹尘埃”其实也可写成“何处'沾'尘埃”,或“何处'染'尘埃”,但因为沾与染的语意都没有“惹”来的强烈,沾与染只是一种与他物接触的用词,但“惹”字却有不请自来的招惹之意,主动性很强,比较具侵略与戏剧性。也因此,我用“门环惹铜绿”,而不用“门环染铜绿”;还有另一句歌词我也是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也不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遇见'你”是同样的道理。其实在“南拳妈妈”的《花恋蝶》中我就已经用了“惹”这个字,在第一段歌词里“幽幽岁月、浮生来回、屏风惹夕阳斜”,我用“屏风“惹”夕阳斜”来表示夕阳西下时因屏风的阻挡斜射进屋内的光线,而不用“屏风'遮'夕阳斜”。
最后,关於“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的词意,在此容我再累字赘语的解释一下;一场大雨后满园的翠绿,空气里充满湿润的水气,芭蕉叶上滚动著晶莹的雨滴,此时此景,最是诗意;还有那历经风霜风吹雨打后,依旧镶嵌在门板上只是多了些锈蚀斑驳的铜环,最富古意。我先用“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段文言词句以景入情,然后再承接较为白话的下一段“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以为对仗。因为芭蕉与门环都是静态的实物,只能被动的等骤雨,等岁月侵蚀后慢慢氧化的铜绿;但人称代名词的“我”却跟芭蕉与门环不一样,因为“我”是可以自由移动的,于是我偶然间经过江南小镇邂逅“惹了”你,并不是被动的等你了,而是主动的去认识你。所以虽然同样都是用动词的“惹”,但其主动与被动性却迥然不同,而且在这段词里我一连用了三个“惹”字,字义相同,用法却不同,饶富趣味。总之这首歌写的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
晴雯歌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2、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
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3、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4、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5、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6、紫菱洲歌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7、叹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8、红豆曲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9、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10、题帕三绝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11、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12、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啊窗纱湿
13、许我一个红楼梦
作曲:彭海桐
作词:崔恕
编曲:孔德歆
监制:彭海桐
你是误入 凡尘的仙草
我是人间 多情的石头
多年以后 在人间邂逅
这一场 繁华梦 曾携手同游
鸳鸯锁 胭脂扣 锁不住风流
伤口 绽放在心头
愁 披星戴月痴缠不休
太虚幻境 湮灭了红楼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自古多情催人老
多少绕指柔 都化作石头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阵微风拂弱柳
自古红颜多薄命
时光带不走 不朽的温柔
琴棋书画 相思难解酒
风花雪月 对镜惹烦忧
青梅红豆 幻化成星斗
嗔与痴 新与旧 又何必追究
鸳鸯锁 胭脂扣 锁不住风流
伤口 绽放在心头
愁 披星戴月痴缠不休
太虚幻境 湮灭了红楼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自古多情催人老
多少绕指柔 都化作石头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阵微风拂弱柳
自古红颜多薄命
时光带不走 不朽的温柔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自古多情催人老
多少绕指柔 都化作石头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阵微风拂弱柳
自古红颜多薄命
时光带不走 不朽的温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