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徐志摩,大约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耳熟能详的著名诗歌《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和林徽因在康桥下,在烟雨迷蒙的伦敦邂逅了。山河不可逆转,岁月不可回流。从此闻风柔软,看雨生情。
康桥见证过他们的相拥,记住他们多情的回眸。
花季少女情窦初开,多情诗人浪漫儒雅。这场深刻缠绵的爱恋美丽至斯,雨雾之都的伦敦也让人心生旖旎,让人几乎忘记他们的相逢,注定要别离。
彼时的徐志摩,已是个有两岁孩子的父亲。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炽烈爱焰,与对结发妻子张幼仪的冷酷无情形成强烈的对比。
徐志摩是个有“单纯信仰”的人,那就是“爱,自由和美”。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对张幼仪可以绝情至此。
他与张幼仪结婚之前从未见过,婚后也不愿正视她。对于她,徐志摩可以说甚至连责任都没有,只是单纯的传宗接代的义务而已。
遇见林徽因,使徐志摩彻底地认识到,自己不想也不能再继续这样没有爱的婚姻。于是不顾正怀孕的张幼仪,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婚。
当时的张幼仪为了徐志摩,只身来到异国他乡,唯一熟识的,只有对她冷落无情的丈夫。可是他却在这时递来一纸无情的离婚书。
徐志摩见张幼仪不答应,竟一走了之,留下她一个从中国乡下走出的平凡妇女,一个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没有接触过社会名流,语言不通,举目无亲的孕妇在国外独自彷徨。
徐志摩对于张幼仪以及他们之间的婚姻,可以说是很渣了。
娶妻生子,却从未尽过当丈夫当父亲的责任与义务。甚至是漠然无情到,张幼仪生二胎,他也只在办离婚手续时才出现。
所幸并未渣到底。不爱她,愿以自由偿还自由,解除这段无爱婚姻的束缚。
风雨之后,才有彩虹。张幼仪如果没有离开徐志摩,不曾在这么绝望的时候涅槃重生,又怎有后来的辉煌?
可见,没有爱情,女人也可以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虽然徐志摩在对待张幼仪的态度上缺乏善良,但是对于他来说,却是“彼此重见生命之曙光,不世之荣业”。
可见,社会和家庭都不能谅解的离婚,对于徐志摩来说,无疑是种解脱。
奉行单纯的理想主义,“单纯信仰”的他,认为没有爱没有自由的家庭是可以摧毁他的人格的,要从自由求得他们的真生命,真幸福,真恋爱。
浪漫的徐志摩是一个需要靠爱情喂养的男子。
林徽因最终还是选择了梁思成。失意的徐志摩遇见了同样婚姻不幸福的陆小曼。
或许同是天涯沦落人,或许徐志摩本身就是一团火焰,他与招摇,妩媚,热烈,叛逆的陆小曼一旦相遇,就如同天雷地火,一发不可收拾。
陆小曼为了徐志摩与丈夫离婚,流掉腹中胎儿。而徐志摩也是不顾家人亲友的误解和反对,执意要和陆小曼在一起。
他们的爱情不顾一切,可谓惊天动地,波澜壮阔,历经千般磨难才终于修成正果。
婚后生活正如蜜里调油,如胶似漆,两人恩爱非常。
可是这种甜蜜并没有维持多久,徐父不喜欢陆小曼,因此切断了徐志摩的经济来源,徐志摩不得不同时身兼多职维持家庭开销。
后来,应胡适之邀北上,可是陆小曼只愿意留在上海。徐志摩不得不多次往返两地。
同样是婚姻,面对无爱的张幼仪,徐志摩可以淡漠到丢下妻儿前往英国读书,不闻不问。而面对陆小曼,他却能奔波劳碌,辛苦赚钱只为维持陆小曼庞大的日常开销。
这应该是每个姑娘都很想要的,爱我,就要对我巴心巴肺,对其他人狼心狗肺了吧。
起初我读徐志摩,总不能接受他对张幼仪,冷酷到连起码的善良都没有。他固然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对爱情的信仰,可是对于张幼仪,终究太过绝情残忍。
可是离婚后的两人相处反而融洽,通信更勤。社会上的人反而不明白了。
直到今天读了胡适的《追悼志摩》,才理解,有什么好不明白的呢?他的“单纯信仰”是“爱,自由和美”,如今他与张幼仪不受责任羁绊,不用勉强自己去爱,没有了爱,就有了自由。因此能平心静气地说话通信。
徐志摩一生最受社会严厉批评的,就是离婚和再婚。无论是离婚,还是再婚,都说明了这是个以爱情为养分的男子。他不能忍受没有爱情的婚姻,同样,因为爱情,他不顾陆小曼是有夫之妇,因为爱情,他甚至付出了自己的性命。
徐志摩北上赴林徽因的讲座时飞机失事,一颗文学巨星陨落,震撼了整个文学界,多少人为之悲痛惋惜,过了好久仍不敢相信。
有人说,徐志摩是因为林徽因才出事的,如果他不去看林徽因,就不会出事。也有人说,他为了陆小曼辛苦奔波,仅半年就往返北京上海8次。
不管怎么说,徐志摩终是离开我们了。
他离开的方式这样惨烈,这样匆忙。他是个诗人,连死,也像诗里说的那样: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说到民国诗人,不得不提一个人,他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他是那个时代为人所“诟病”的人,他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放荡不羁的人!他就是我们熟知的《再别康桥》的作者,一个爱情充满传奇的人——徐志摩。
徐志摩短短的一生,活得如此的惊天动地,他应该感谢生命中遇到的三个女人。感谢上苍给了徐志摩如此绚烂的人生,感谢徐志摩给我们留下如此丰盛的诗歌文章大餐。
他曾经说过,林徽因才是最懂他的女人,也是他最想要一起共度一生的佳人。可是命运就是如此作弄,他偏偏已经结过婚。并且在一个很不恰当的时间遇见了林徽因。
如果说徐志摩错过林徽因是他人生的一大悲哀,那么,他错过张幼仪是他更大的遗憾!
张幼仪的人生浓缩了一部中国传统女性的历史,在她的身上似乎看见了所有中国传统妇女走出传统的过程,她在接受了西方思想的熏陶后,最后终于有勇气面对这段失败的婚姻。因为本来就是传统的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已。
张幼仪出身名门,受过新式教育,她性情温和善良,长相明眸清丽,知书达理又遵传统守孝道,在父母的要求下,嫁给了徐志摩,尽管那是才15岁。婚后不久,生了一个儿子。之后徐志摩便赴英国读书,期间结识了林徽因,并且二人迅速坠入爱河。
后来张幼仪也去了英国看往徐志摩,也算是作陪吧,并且不久身怀有孕,徐志摩为了结束这不是他所追求的自由婚姻,提出离婚。但张幼仪还是答应了徐志摩,结束了他们七年的婚姻。
徐志摩在36岁乘坐飞机不幸遇难,作为前妻,张幼仪还无怨无悔地尽责,养育他们的孩子,以女儿的身份照顾着他的父母。即使后来徐志摩在台湾出版的全集,也是张幼仪亲自指导整理编辑出来的。
林徽因始终清楚,徐志摩只是她生命中的惊鸿一瞥,只是一次漂亮的遇见。林徽因用她女人特有的心智,结束了和徐志摩一段无望的爱恋。对于徐志摩的情,她知道抵不过世俗,以及对于张幼仪的不忍。因为这在当时社会也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记得林徽因对徐志摩说过这样一句,“我只许你现在,不许你未来”。这是对徐志摩的告白,也是一句无奈的告白,因为当时徐志摩并没有离婚。后来又说了句:“我懂的,但我怎能应和”。这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每句话都可以看出林徽因都是多么的无奈!
在徐志摩死后,林徽因还拿了一节飞机的残骸带回家中,以表思念。因为她知道徐志摩的死可能间接上也和自己有关,那是因为徐志摩是为了去听她的演讲,最后因飞机事故而逝。当然这只是表面,可能最深处还是因为她是最懂徐志摩的女人。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邂逅,也许是徐志摩最终寻找的爱情答案。陆小曼也是有过丈夫的人,因为与徐志摩的突然走近,引起了风言风语,最后又离婚,选择了与徐志摩结婚。她不光要真切的爱情,也要各种本就习惯的潇洒生活,后又因吸食大烟而不能自拔。
曾经风尘绝代的小曼,因为徐志摩的死,竟变成另一个人,她花费了几年的时间帮他收集出了遗作,终身不再吸毒、不穿华服、不打扮、不出门应酬,让自己华丽的生命从此消迹匿迹。她终抛开一切世俗,追求平平淡淡真切的生活,过上平淡的日子。
对于陆小曼其人,有很多的争议。说她喜欢交际、说她挥霍无度花钱似流水、说她曾经吸食鸦片。但你可知,徐志摩死的时候,小曼才28岁,当时不少达官贵人都有意结交,但小曼誓言终身不言再嫁。家里供奉徐志摩牌位,桌上鲜花长绿。即使后来她与翁瑞午选择同居,但终没有结婚,她不在乎别人怎么议论她自己。她终身保持徐志摩夫人的身份。从未改变!
陆小曼那狂野奔放的个性让她和徐志摩不谋而合,可是理想不等于现实,过日子总没有舞会那么浪漫。
陆小曼可以说是最幸运的,她真正得到了徐志摩, 是徐志摩心中的月亮,虽然有月圆月缺, 有乌云遮月。徐志摩还是企盼月圆月朗。也许小曼是徐志摩一生追求的爱情,但志摩却像他的诗一样,对于小曼一直是个问号。
郁达夫这样描述徐志摩:个子小,脸长,头比较大,戴着金丝眼镜。老照片上的徐志摩,文质彬彬,一副书生气派。就是这个与泰戈尔结伴同行过,与罗素擦身而过的人。创办过新月诗社,身上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
他的诗充满着浓厚的缠绵和炽热,清新又透着飘逸,热烈而饱满的情感氛围,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艺术享受。而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纠葛,更让人感到无限的感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徐志摩是才子,但不风流,他如诗的爱,都给了他一生追求的“灵魂伴侣”。
徐志摩总是在和女人周旋,他所追求的不过是自己的所爱,他所追求的过于浪漫,就像他的诗一样。然而现实总是会有太多的不尽如人意,现实总是无情的打击着他那颗为爱颤动的心!
人性本身就是矛盾的,无论你是否优秀?只要不喜欢,没有爱情,就可以离开。男人再高贵,再有文才,也可以不顾一切的去男欢女爱。在情字面前,似乎每个人,都逃不过那世俗的纠缠!也逃不过命运的安排。徐志摩的一生追求,终究换来的还是“昙花一现”。
人间如火如炙的爱谁人能挡?林徽茵是让徐最刻骨铭心的女人。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感情纠葛一直贯穿始终。张幼仪的知书达理,孝顺明理,按说应该是徐志摩的最好选择,但却只是一次错误的安排。陆小曼的出现,好像让徐志摩找到了爱情的答案,可生活过后,还是让徐志摩对于这看似自由的爱情,却显得没有诗歌的浪漫!
徐志摩所追求的自由,从诗歌中就可能看出来,在爱情的选择方面更是大胆。无论是林徽茵已经结婚,陆小曼早有家室。他根本不在乎,他在意的只是他追求的爱情。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可命运就是如此安排,让他在爱情的漩涡中越陷越深,最终随着那一声巨响,永远的和我们再别了!
我们不一定非要去批判这些传奇爱情,我们可能也不能够去点评,在那个时代,徐志摩有着西方思想的融入,让他更加可以不受传统思想桎梏!或许爱情本身就没有绝对的对错,或许每个人对待爱情都有自己的体会。我们不是本人,也许感受不到那痛彻心扉的爱!
徐志摩,一个终其一生都在爱与被爱的世界纠缠,只叹息年纪轻轻就追随着自己的文字,魂归大地!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清光绪二十三年徐志摩生于十二月十三日(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徐申如给另取的名字。
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10 年,徐志摩满十四岁时,离开了家乡,来到杭州。
经表叔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一中,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和杭州第四中学前身),与郁达夫、厉麟似同班。
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科学也有兴味。
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
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1920年徐志摩已在美国待了两年,但他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掠夺的疯狂性、贪婪性。
讲求物质利欲却感到厌倦,他又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终于摆脱了哥伦比亚的博士衔的引诱,买舟横渡大西洋,不料罗素个人生活发生意外的变故。
致使他不曾达到跟随罗素从学的夙愿,结果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这时,他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
并由于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1921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
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镌》的编撰工作。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员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它种种原因,纷纷聚集到上海。此时,徐志摩也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
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
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
不料飞机撞上开山(现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境内),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扩展资料:
徐志摩的多情似乎是天生的,当初娶了张幼仪,谁看都是一桩美姻缘。张家是上海宝山县的名门大族,张幼仪的哥哥是有名的社会活动家。
不过婚姻对于徐志摩,似乎没有太大的约束作用。婚后不久,就辞别恩爱的小妻子去北京读书去了。两年后,带着妻子到英国读书。
他希望能让自己的女人接受新式教育。最初的日子还好,徐志摩一个人都不认识,他和妻子相濡以沫。
这时候两个人像极了恩爱夫妻,张幼仪尽到了一个家庭主妇的责任,把徐志摩照顾的无微不至,爱一个男人,就要爱上他的胃口。
这是谁说的,对极了。不过在这时,徐志摩邂逅了一个来自中国内地的女孩,当时年仅十七岁,一张稚气的脸上显露出超凡脱俗的气质,有点像天上飞来的天使。
后来才知道他是自己好朋友的女儿,名叫林徽因的便是。后来不久,徐志摩就成了林家的常客,林长民是个生性洒脱幽默风趣很有浪漫气质的人。
在这里徐志摩学会了很多做人的真谛,当然林家还有一个吸引志摩的地方,那就是娇美如花的林徽因。林徽因是个可人儿,这位美丽多才的少女,深深地拨动了徐志摩的心弦。
他简直如同“吹了一阵奇异的风”,“照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一份深刻的忧郁占定了”他的心。爱情启开了灵感的大门,他开始写诗。
但他是一个有妇之夫,对此,林徽音表示,只有与原夫人离婚,方有可能讨论婚嫁之事。于是,徐志摩匆忙把已有身孕的妻子送到柏林留学。
待长子刚刚满月后,他就迫不及待地提出离婚要求。一切都和想象的差不多,很爱徐志摩的张幼仪居然答应了志摩的要求。
而且一个人带着年幼的儿子,还有肚子里快要出生的幼子。在异国,一个女人默默的忍受,忍受自己丈夫的悄无声息的远离。
不过等徐志摩匆匆归来,林家父女早已悄然回国,顿时,徐志摩一如当头棒喝。林徽因是爱徐志摩的,可就是因为太爱,她害怕自己也成了昨日的张幼仪。
思来想去,她不想把自己的终身幸福交到徐志摩手里,就这样她一直把徐志摩当作自己做好的朋友,哪怕是知音,知己都行。就在这时,林徽因已经和梁思成举行了婚礼。
当时的徐志摩内心是苦闷的,不过他采取了合情合理的明智态度,把自己深沉的爱珍藏在心底,而把林徽音当作一个最知心的朋友。
要知道梁思成的父亲就是徐志摩最尊敬的老师梁启超。徐志摩是个天才的诗人,他的浪漫气质是无法束缚的。
1924年春天,徐志摩与有夫之妇的陆小曼相识了。那时候,她跟丈夫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完全是一副阔太太,交际场中的活跃女性的气派。
但她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抑郁的。就这样,徐志摩对这个风姿绰约的年轻贵妇人发起了进攻,一切都比想象的更加艰难。
一个是浪子,插足有夫之妇,好在陆小曼的丈夫是个比较开通的男人,也是梁启超的入室弟子,因此几年下来,当大家的热情快要燃烧殆尽的时候。
就在徐志摩为濒于绝境的爱情孤独地悲叹时,突然出现了喜剧性的转折。陆小曼奇迹般在上海与丈夫离了婚,急不可待地跑回北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和王赓离婚了!
这对于徐志摩不啻于一声惊雷,于是徐志摩的恩师梁启超先生充当了徐志摩陆小曼的证婚人,不过戏剧化的爱情却冲淡不了对这份爱情并不看好的老先生,梁启超以一分申斥的嘴脸,主持了这份婚礼。
-徐志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