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 但丁
我的女郎向别人致意时
是多么温存,多么谦逊,
每人的舌头颤栗而不出声,
眼睛也不敢向她正视。
她经过时听到赞美之词,
衣着朴实,亲切动人,
仿佛是自天而降的精灵,
向地上的人们显示奇迹。
不论谁注视她,她都十分高兴,
因而用眼睛传送绵绵情意,
而没有经验的人却懵懵懂懂,
看来从她的嘴唇之中,
移动一个精灵,娇媚无比,
说一声“叹息吧”,对着灵魂。
(钱鸿嘉 译)
但丁·阿利吉耶里(1265—1321)意大利中古到文艺复兴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集诗人、政治家、神学家、语言学家于一身。除著有不朽的传世之作《神曲》外,还著有《帝制论》、《飨宴》、《论俗语》及抒情诗集《新生》和《诗集》等。
《我的女郎向别人致意时》这首诗选自《新生》。《新生》是但丁早年的代表作,主要抒写诗人对一个名叫贝亚特丽契女子的爱情;共有抒情诗31首,其间用散文连成一体,并说明各首诗的缘起和意义;《新生》代表了“温柔的新体”诗派的最高成就。“温柔的新体”诗派出现在十三世纪的意大利,它继承并吸收了当时的西西里诗派和法国南部普罗旺斯抒情诗的传统,以歌颂世俗的爱情和赞美女性为主题。
为了使我们能更准确地了解但丁在他的爱情诗中所表现的感情,让我们先听一段故事。
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有个风俗,每年五月举行春宴。但丁满九岁时,父母携他参加友人的宴会,谁也没料到小但丁爱上了主人家年龄与他相仿的女儿
——贝契。从此,这个象“幼小的天使”般美丽、纯洁的贝契时时浮现在但丁的心海里。九年后,但丁和贝契再次相遇,贝契的重新出现,使蕴藏在但丁心中的爱情之火熊熊燃烧,至死也没有熄灭! 但丁害怕别人看出他心里的秘密,假装是爱上别的女性而写情诗。由于这个误会,贝契不再理睬但丁,甚至嘲笑他。后来贝契嫁给了一个同是名门出身的银行家;可惜美人早逝,贝契24岁就因病辞世。但丁悲痛无比,抒写了不少怀念贝契的情诗,不久后结集出版,这就是《新生》;诗中称贝契为“贝亚特丽契”意为“降福的女人”。
在《我的女郎向别人致意时》这首诗里,诗人捕捉住生活中一个极其细小的、常见的动作——行礼问候,来表现贝亚特丽契的美丽与美德。
当九年后但丁在桥头再次与贝契邂逅相遇时,贝契美丽高贵的容貌,温雅谦逊的举止都使但丁心醉神迷,然而贝契身上闪显出的天使般圣洁的光辉又使但丁不敢正视看她,连话也说不出来。但丁写这首诗的灵感就是来自他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诗的前半段通过诗人的眼睛来描述他所爱的女郎温雅而高贵的举止风彩,在她的闪烁着善性之光的美貌面前,每个人都惊奇得说不出话来,都不敢直视她那闪跃着圣洁光辉的形象。然而,她虽然超群出众、洁白无暇,却毫不骄傲、矜持,而是亲切友好待人。如此的貌美德兼,完美无暇,难怪人们赞叹说是天女下凡!
诗的前半段主要通过外部的语言动作来描述女郎的形象,诗的后半段承接前半段的描述,进一步抒写诗人所爱的女郎给世人带来的心灵感受。女郎的仁慈、善良、博爱给人一种新奇的感受,面对这样一个圣洁的女性,人们除了惊叹,对她顶礼膜拜外。不会产生任何不纯洁的念头。全诗以诗人的眼睛为视点,以女郎与世人之间的强烈对比,描绘出但丁心目中的贝亚特丽契——一个理想化,圣洁化的女性,这种意象贯穿但丁爱情诗的始终。在但丁看来,贝亚特丽契不仅具有尘世女性美好的一切,而且仿佛具有一种来自天国的力量,能净化人的灵魂,激起人们一种神圣的情感。
因此,从这首诗里我们同样可以窥见但丁作为“新世纪的最初一位诗人”和“中世纪最后一个诗人”的两重性:一方面大胆而热爱地表达他对贝亚特丽契惊心动魄的尘世之爱;另一方面又极力把这种爱与美抽象出来,幻化为一种宗教式的,超凡脱俗的天国之爱。
不索回报的思念 ◎沈溪兴 深深爱,感受你的想 无论我多么寂寞 或者,起伏情绪 之中,总有丝丝难以放弃的思念 将你牵挂在岁月的幽梦里 既时时绕在脑际徘徊 又隐隐作痛般植入心田 虽说一江春水向东流 往事不堪回首,可是 曾经的携手于杨柳荫下漫步 月影之下双眼对语 路边小草,见证得清清晰晰 就连东溪碧波的小浪 禁不住也涡旋靠岸 哗啦啦地奏琴为你我韵 一声再见,带着祝福 所以,不须长诉作解释 非是红颜也知已,友谊依旧 也许,前方有你向往的康庄大道 只要择得佳偶夫唱妇随 你能幸福,便是我 由衷的高兴和愿望 假使哪一天 你我又邂逅相遇 杨木终未能配偶琴心 希望彼此的握手 汇聚百感交集 也许,青春已经不再 距离却未必会拉远 因为,人间的友情天长日久 所以,挥手告别瞬间 目送多加珍重的眼神 必定蕴含,我们各自的热泪…
《诗经》里的爱情诗 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灿若繁星,另人赏心悦目。在《诗经.国风》中的160篇诗作 中,有52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此外还有许多以家庭婚姻为题材的诗歌也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爱情内容。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相思等作了淋漓尽致 的描写,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情心态,惟妙惟肖的描绘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古拙,或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图。《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1. 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诗经》产生的年代已是我国原始性的地方文化自由发展的时代,因而此期的爱情诗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的艺术风格,表现男女青年纯真爱情的诗篇大 都写的十分淳朴、热烈、率真而健康。 爱情表达上的自由浪漫之风在描写情人热恋和幽会的诗篇中更为突出 2. 坚贞的爱情。《诗经》表现坚贞爱情的诗大都呈现出一股感人至深的力量,读来不觉慨之叹之蕴含在最朴实最平淡的生活细节中的感情才往往是最真挚、最动 人,最让人念念不忘、刻骨铭心的。3. 难耐的相思之苦与求嫁女子的心声。对于热恋中的情人,分秒的离别对他们来说已是难耐的煎熬,“挑兮达兮,在城胭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的时代已是男子为中心的时代,爱情的主动追求者绝大多数是男性,但在少数几篇表现女子渴慕爱情甚至主动向男子表达爱慕之情的诗篇中,更见这 份感情的真纯和清新4. 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之情。<诗经》中有些诗篇表现了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心理,又在爱而不可得、望而不可即的悲凉意境中展现了人类对更广阔更完善境界的不懈追求 的心态 5. 封建礼教压抑下的屈服与反抗。 礼教的束缚、干预和压抑往往成为扼杀自由爱情和幸福婚姻的凶手。为了争取婚姻自由,真情相爱的青年也会大胆起来反抗礼教的束缚,冲破世俗的偏见,追求自己理想的伴侣〈诗经〉中爱情诗的艺术风格。1. 优雅的环境描写。《诗经分爱情诗的艺术性,总的说来是自然、浑朴、绝少雕饰的痕迹。但仔细看来,_那些好诗大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在艺长夫现上畜有变化,呈现出一百花争艳的只象。诗歌的风格注往是随着诗歌的内容和它所描写的环境不同而变化的 《诗经》爱情诗的风格还表现为一种空旷、粗犷的旷野情调 上面这些诗中的环境描写,不是在水边,就是在城旁,静谧的环境衬托使诗具有清新明快的特色。2. 浓烈的抒情风格《诗经》爱情诗大都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这是由诗反映的内容本身所决定的,因为爱情本身就象一首抒情诗。 3. 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诗经》爱情诗不论长短,大都能够刻划出一定特征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因各人的身份不同而各具特色,绝非千人一面。诗人的高超技艺也就表现在这里。但相对来说,这些人物形象还十分单薄,有些还算不上形象,只是人物的一个神态而已。一方面是由于诗歌所反映的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诗人不可能把握住人物特征的各方面来描写,这是时代的局限。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国诗歌的发展历时数千年,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严守格律,大多抒情言志,所谓“诗言志,歌咏言”,没有活泼多样的诗体形式,一个极为复杂的人物形象很难在这种结构固定的诗体中表现出来,这是文学形式本身的局限性所决定的。但是,这些诗作中仍然有较为复杂的人物形象,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在爱情的具体描写上,《诗经》中的爱情诗大都是对人物心理状态的描写,也有少部分对人体格特征的描写,但爱情行为的描写含蓄委婉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含而不露的民族心理特征。〈诗经〉中爱情诗的修辞美与韵律美。《诗经》虽说是我国诗歌早期阶段的产物,却已充分运用能了多种修辞手法,为诗的艺术美创造了条件,据张西堂《诗经六论》介绍,《诗经》中体现修辞手 法的,有20种之多。(或谓有20种修辞格)。这里,我从中择取较有代表性的爱情诗做些阐述,以了解《诗经》的修辞美在“三百篇”中的具体表现。1. 比兴——比喻和起兴《诗经》中最突出的也最典型的修辞手法,是比兴。关于比兴本身的含义,按一般公认朱熹的讲法,比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从《诗经》来看,比兴在具体作品中的表现,既有独立的比和兴,也有比、兴两者融合运动的。 先看兴,这是最具有《诗经》个性特色的修辞手法,后代诗歌创作中虽有所表现,但无论如何没有《诗经》体现的那么集中,那么有典型性。而最能显示“兴”修辞 手法的,要数“三百篇”开首篇《关雎》了,它是最典型的“兴”手法的表现与应用,诗篇题名《关雎》,是“关关雎鸠”的缩写,而“关关雎鸠”即是“兴”。试 看诗中所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的本意是写君子求淑女——思恋窈窕的淑女,试图得到她,而诗句的开头却用“在河之洲”的雎鸠的关关叫鸣“起兴”,此即先言他物,“雎鸠之关关 声”,而后引起所咏之词,“君子之好逑”。毫无疑问,“起兴”在这里至少起了启导作用,或者说,它不是直截了当的抒发或者叙述诗旨所要表达的内容,而是借 用了“他者”作为引导或开端,这在艺术效果上无论如何要比直接表达要有趣味的多。说到此,有必要指出,作为“兴”的修辞手法,它在《诗经》中的表现与运用,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借句“起兴”,即兴句与原诗没有意义上的关联,这种 情况既如《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于求偶没有内在联系,而雎鸠也不论它是何种动物;其二,借物“起兴”,因景(物)生情,这种情况,所兴之物与原诗有 一定的内在关联,即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所表现的乃是求偶,它同君子好逑有内在的关系。 具体从诗篇来看, 上述第一种情况在《诗经》中表现的不多,如《小雅.采菽》:“采菽采菽,筐之吕之,君子来朝,何赐予之。”采菽本身与后面所述内容没有什么关系,“采菽采 菽”纯粹是开头或起韵功能。而上述第二种情况在《诗经》中表现的就多了,它带有某种发生学的意韵,所兴的物象中具备了诗篇所要吟咏的内涵或意象,如《郑 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专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诗经》,是开创了我国现实诗歌的传统,而《楚辞》,则是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传统,那么在诗歌里体现的,前者,应较为现实与含蓄,而后者,则是,开放,浪漫团队的补充 2010-03-29 20:21 楚辞诗句长短不齐,以六、七言为主;
运用了神话传说以及夸张和想象等方法,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
有独特的音韵规律(楚地音乐的影响)。《诗经》中的爱情诗,反映了上古时代人们对爱情独到的认识,展示了人们古朴自由的恋爱方式,《诗经》中的爱情诗,表现了青年男女恋爱时的坦诚、率直及“一见钟情”的恋爱方式,《诗经》中的爱情诗给后人以教育、启迪,激励我们追求真正的爱情。
跟爱情有关的诗词有很多,其中不乏经典和绝妙之处,一下是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词的精选,是历朝历代比较好的跟爱情有关的诗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死生契阔(qikuo),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击鼓》
《诗经》中有许多反映婚恋风俗的诗,它们是《诗经》中晶莹的明珠瑰宝。这些婚恋诗,其美学价值尤为异彩纷呈:其喜剧之美,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值得肯定的进步、可贵的一面;其悲剧之美,以否定的形式肯定了进步力量的实践和斗争;其崇高之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巨大威力的明证。
一、《诗经》中的婚恋诗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标志着中国文学光辉的滥觞。《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共收录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以爱情为题材的婚恋诗共计有77篇,其中风诗含71篇,占全部风诗160篇的48﹪,占《诗经》总篇数的25%左右,此外雅诗含6篇。婚恋诗包括恋爱诗和婚姻诗两部分。
《诗经》中与恋爱有关的代表性作品有《周南·汉广》《邶风·静女》《卫风·木瓜》《秦风·蒹葭》等。它们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体现了当时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生活。概括起来,这些恋爱诗大致表现了四个方面的主题:
1赠物定情。赠物定情这一主题在风诗中有充分反映。《卫风·木瓜》是一首绝妙的男女馈赠定情的典型小诗。年轻的姑娘把馨香的木瓜、木桃、木李献给意中人,向他敞开了爱的心扉。年轻的小伙子毫不犹豫地回赠“琼琚”“琼瑶”“琼玖”,且说“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彼此交换信物私定终身。纯真的自由恋爱生活在诗人的笔下活现出来。
2幽会密约。异性间爱悦钟情,自然导致幽会。或进一步了解,或倾吐真情,或密切感情。《邶风·静女》是全部恋爱诗中状描幽会、密约情景最完整的一首诗:人物、地点、过程尽含其中。文静而秀美的少女,在城角处等待男主人公。少女故意躲避起来,急得男子“搔首踟蹰”——挠着头,走来转去,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呈现出男子对所爱者的痴迷状态。
3邂逅相遇。生活中不期而会、一见钟情之事屡见不鲜,而将之酝酿成诗则为周人所首创,《郑风·野有蔓草》就是例证。诗中写到:“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清人方玉润在评说《唐风·绸缪》时指出:“此诗只描摹男女初遇,神情逼真,自是绝作,不可废也。”
4思慕求爱。《魏风·汾沮洳》就是一首“女子思慕男子诗”,诗中描写汾水河边的低洼地上,有位采摘野菜的姑娘正在思慕她的意中人。在她看来,“彼其之子”是个“美无度”极其英俊的人;仪表“美如英”,品格“美如玉”,“殊异乎公族”,则是她爱慕思念的原因。诗歌造语虽轻淡,但所呈现的情思却非常深邃、隽永。类似的篇什还有《郑风·东门之墠》《秦风·蒹葭》等。
《诗经》中的婚姻诗又可分为贺婚诗、弃妇诗、思妇诗、抗婚诗、爱情讽刺诗等几类。
1贺婚诗。祝贺婚礼之诗首推《周南·关雎》,身材窈窕、性情善良之少女恰是有能力有德行男子的好匹配。寤寐反侧状思之深,琴瑟钟鼓绘周人婚礼之状之盛也。“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抒发了求之而不得的忧思;“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写求而得之的喜悦,同时描绘出周人婚礼之盛。《关雎》写出了婚姻之一般,但这日常情感生活中实在的谐美和欣欣之生意,却是那风雅最深厚的根源。
2弃妇诗。有结合,就有抛弃。这些诗篇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即妇女被欺凌压迫的悲惨事实。《氓》是弃妇诗的代表作,把女主人公同“氓”的恋爱、结婚、被虐待、被遗弃的全部过程淋漓尽致地叙写出来,它揭示了这样一个生活真谛:人格与道德品质是维系婚姻家庭的一个支柱。“氓”的忘恩负义、背信弃义是造成这场婚姻悲剧的直接原因。像这类弃妇诗在《诗经》中尚有很多,弃妇诗的存在说明男女之间经济地位不同,女性只是男子的附属物。所以恩格斯痛切地说:“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回到公众的劳动中去。”
3思妇诗。动荡的社会、频繁的战争及连绵不绝的徭役使夫妻离别,相互思念,这是思妇诗产生的社会背景。思妇的主题多是妇人对征战和服役的丈夫的怀念,即所谓“怨女思旷夫”。而表现方式则各有各的特色,写“首如飞蓬”不梳妆不打扮的哀怨,直诉自己“甘心首疾”的刻骨相思,这都成为中国古代情诗最典型的表达方法。
4抗婚诗。著名的《鄘风·柏舟》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女主人公爱上一个“髧彼两髦”的年轻英俊的男子,然而却受到母亲的无理干涉和阻挠,激愤中她大声疾呼“之死矢靡它”,“母也天之,不谅人只”,这种怨天恨母的极度激愤的悲叹,是对“父母之命”包办婚姻制度的蔑视和反叛。此诗开创了女性争取婚姻自主之先河,为后代女性争取婚姻自由树立了光辉榜样。
5悼亡诗。悼亡诗是配偶或夫或妻一方早逝,活着的一方对逝去者的深切悼念。据此,可以寻绎到周人爱情之纯洁忠贞,伉俪之情之深厚融洽。《邶风·绿衣》是首悼念亡妻之作,主人公见物伤情,看到“绿衣”“黄裏”“黄裳”,引起绵绵不尽的哀思;而治衣纠过两个情节则突现了亡妻之才德和贤惠。本诗亦为悼亡诗之鼻祖、悼亡诗之绝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