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雨巷》教学设计

高一《雨巷》教学设计,第1张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围绕中心思想展开,为学生制定一系列的教学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一《雨巷》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⑵ 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⑶ 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过程与方法:

 ⑴ 本诗教学按初步感知──互动交流──合作探究──扩展升华的过程进行。

 ⑵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意象的象征意义。

 2、鉴赏与领悟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撑一把油纸伞,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聆听潇潇春雨,感受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的寂寞惆怅。

 (老师投影雨巷以及作者介绍)

  二、整体感知

 被称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他的《雨巷》到底有何出众之处呢让我们闭起眼睛,在朗诵中体会诗歌的情绪。

 (老师放录音)

 问:录音听完了,我们能从其中感觉到怎样的`情绪

 (要求学生在文中勾画出来,并引导学生答出: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等词语)

 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引导学生体会到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

 (学生本着感情基调朗诵,要求低沉幽怨)

  三、互动交流

 问:这种低沉、哀怨和无奈的体验是从哪里来的

 (引导学生发分析诗歌意象:意象:油纸伞、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

 在诗中,这些形象形式上各自独立,但却使我们觉得形象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共同具有某些东西。在这朦胧的意象中,你能感受到作者究竟想要说什么

 (学生讨论从意象得出的感受)

 投影主要意象所引发的感受:

 第一个是油纸伞:

 因为油纸伞本身就给人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感觉。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

 特点:悠长、寂寥。

 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第三个是丁香:

 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

 (学生朗读,要求读出不同意象的不同感情)

 总之,丁香给人美丽、高洁、愁怨、容易消逝的感觉。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

 所以,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忧愁、彷徨、凄婉迷茫的。容易消失离去的。

 第四个是篱墙:

 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衰败的感觉。

 第五个是我:

 我是冷漠、凄清、惆怅的。给人迷茫伤感的感觉。

  四、合作探究

 同学都很好的把握住的文章的情感基调──愁怨。但是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感情的呢

 (引导学生自由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爱情诗、革命诗、哲理诗)

 (其间补充背景材料)

 (老师投影作者及时代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

  五、拓展升华

 这样美丽的意境,这些传统而又现代的意象,怎么能不钩起读者的共鸣。我想在座的同学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感情深有感触。那么拿起我们自己的笔,假设我们是诗歌中的主人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写一段你想象中那个雨巷邂逅的场面。用自己的笔描绘出雨巷那种独特的意境。

 (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得到更深刻的审美体验)

 (教师选择符合原诗情境的佳作朗读)

  六、结束语

 李杜文章在,火焰万丈长,诗人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诗的语言正如星星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天际。每当细雨迷蒙的时候,每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请你一定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姑娘。

#课件# 导语课件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悟。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吃透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教学的方案用于课件。下面是 无 整理分享的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课件篇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喜爱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难点

 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并顺势导入新课《雨巷》。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4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调以及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本文描写了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选取这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姑娘象征着什么

 3本首诗歌的情感主题是什么

 4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再一次一起聆听《雨巷》。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举办诗朗诵比赛。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课件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有选择地品读诗中意象和象征意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诗内走向诗外,或展读或创作。

 过程与方法:美读法、比较法、探究法、体验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内涵美,培养审美力。

 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诗的情感与意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读走进雨巷

 1教师范读,营造氛围;学生静静聆听,静静感受。

 2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感情基调:凄美、感伤)

 可以用这样的句子表达:“我听出了雨巷的-------之美”

 3学生试读:挑你最喜欢的一节来朗读一下。

 (个读,生评,师评)(注意节拍押韵,注意语调高低、语速快慢、语气轻重)

 4配乐朗读。

 小结:化我入境,通过声音读出字的质感、句的情感、篇的美感,做到“声情并茂”(板书)。

 二、品读感悟雨巷

 1请你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两个主要意象(雨巷丁香或丁香一样的姑娘)

 2请你换一换:在描写丁香般的姑娘这一意象时,能不能用别的替代丁香

 △可不可用莲花替代(没有愁怨)

 △可不可用芭蕉替代(没有高洁)

 插入:丁香在古诗中的含义(美丽、高洁、忧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

 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王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

 小结:因此,选择意象时,一定要做到“象情并茂”(板书)。

 3请你想一想:为什么要让“我”与“姑娘”在“雨巷”中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邂逅“雨巷”象征了什么

 ▽“雨巷”换成车水马龙的大街如何(太快)

 ▽“雨巷”换成灯红酒绿的ktv如何(太闹)

 小结:由此观之,“雨巷”是一种意象,更是一种意境,这种意境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达到“境情并茂”(板书)。

 4请你猜一猜:老师会把上面的板书勾勒成什么(一把雨伞或者一个雨字)

 5请你议一议:《雨巷》,有人说它是爱情诗,有人说它是政治诗,还有人说它是哲理诗你的观点呢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不同的解读,期待你的个性解读……

 姑娘==姑娘爱情诗;姑娘==我政治诗;姑娘==理想哲理诗

 插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学生讨论探究,言之成理即可,不求好答案,只求会思考。

 6请你写一写:

 ①请你根据《雨巷》内容,改写《青玉案•元夕》最后一句“灯火阑珊处”。

 ②描述你心目中的“丁香般的姑娘”的形象。

 ③从“雨巷、丁香、油纸伞、篱墙”4个意象中选择一个,写一首诗。

 (任选一个,此处机动处理)

 插入片段作文:《丁香般的姑娘》(吴品云)

 《丁香般的姑娘》(邓桃芳)

 三、展读领取雨巷

 《雨巷>对话版》(吴品云)(朗读此诗机动)

 《泪中雨巷》(吴品云)

 《邂逅雨巷》(赖广祥)

 《走过人生的雨巷》(赖广祥)

 《》(歌曲唐磊演唱)

 结语

 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雨巷,湿漉漉的心情,撑着油纸伞的我,丁香一样的姑娘……

 戴望舒的雨巷,美丽而浪漫,朦胧而忧伤,让我们回味绵长,久久难忘……

 配乐诗朗诵视频欣赏:《雨巷》吴品云朗诵(机动)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课件篇三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请大家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一起来聆听这一段录音。

 二、整体感知,确立诗歌感情基调

 1、好,听完录音了。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呢(《雨巷》)(教师板书)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刚刚在听得时候,这首诗歌给你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它是欢欣鼓舞、斗志昂扬、激动人心的,还是忧愁哀伤的。没错了,这首诗歌从头到尾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子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教师板书:基调——忧郁、哀怨),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速度来读啊(生回答),对了,一般来说,如果是表达比较热烈奔放的感情,我们读的时候语速要稍快一点,但是如果是表达这样一种忧郁、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们读的时候要用比较缓慢的语速来读。好,请大家翻到课本45页,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试试看,朗读一下这首诗歌的前两节,请哪位同学呢我们班哪位同学是朗诵高手(生朗诵)

 2、读得怎么样(好)掌声鼓励。

 读诗歌我们主要是注意一些节奏停顿。在一些你觉得需要重点突出的地方,就应该适当地加以停顿或者是读重音,这样就会使得这首诗歌更加地有韵味,我来试试看,好不好好,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一定要放开声音来读,想象一下,你就是诗歌中的“我”,此时此刻,下着淅淅沥沥的雨,而你正撑着伞,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

 三、品味诗歌意象

 1、好,时间到。我们已经完整地读完这首诗,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写了多少位人物(两位)分别是谁呢(“我”和“姑娘”)没错了,那我们在讲前边的诗歌时,用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么呢(意象)(板书),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方面来讲,就有“我”和“姑娘”(板书),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在悠长的雨巷中彷徨,是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着姑娘。说明“我”是想要追寻这个姑娘。请大家找找看,诗歌中用了哪些语句来描写这个姑娘待会我请同学来回答。一节一节地找。

 2、好,请一个同学来找出诗歌中描写姑娘的语句。

 第一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第三节:彷徨/撑着油纸伞/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第四节:静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梦一般地飘过(“太息”什么意思啊叹息的意思);第五节:静默/走尽这雨巷;第六节: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第七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

 3、我们从刚刚同学的回答可以看出,诗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描写姑娘的动作,描写姑娘的情绪,他还用了许多别的意象来衬托这个姑娘,首先他写到,姑娘是出现在一个什么地方(雨巷)好,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细雨朦胧中,你走在这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巷子里,这里远离尘嚣,远离热闹,你的脚下,踩着幽暗的、湿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气,透着冷清。在这样的一条雨巷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朦胧的、阴沉的)所以,雨巷这个意象,首先给我们规定了这个姑娘出现时候的大环境,是朦胧的、阴沉的。

 4、我们也知道,这首诗歌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但是,我们从这些描写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样子,她是大眼睛呢还是丹凤眼,她是圆脸呢还是瓜子脸,我们看得到吗(看不到)。不仅我们看不到,诗人也看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她撑着一把油纸伞。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里见到过油纸伞。(电视中),对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们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因此呢,油纸伞具有复古、怀旧在特点(单独提问),这样一把伞出现在姑娘的肩上,更加给这个姑娘增添了一层神秘、朦胧的色彩。

 5、而在首诗歌里边,诗人还多次用了同样一个比喻来形容姑娘,他将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所以丁香也是我们这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板书:丁香)。丁香是一种(花),没错了,。那假如这样,我换成别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啊(不行)为什么不行啊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丁香这个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含意。

 丁香一般是开在暮春时节,花的颜色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一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所以,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一般象征着美丽、高洁。另外一方面啊,我们刚刚讲了,丁香是开在暮春时节,也就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再加上它虽然娇美,但是非常容易凋谢,所以古人对着丁香,容易伤春,因此,丁香又可以用来象征愁怨。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就有不少有关诗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说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还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些诗句啊,都是将丁香和愁怨联系在一起。

 回到我们这首诗歌中,丁香般的姑娘并不仅仅指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愁怨,还说明了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地美丽,丁香一样的高洁,丁香容易凋谢,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是一首令人惆怅的诗。一个江南少女和“我”的邂逅,在雨巷中飘然而过。在“我”的等待中,她像丁香一样出现、飘过,然后消散在“雨的哀曲”中。相逢,只是想象;错身而过,是不可避免的悲剧。细碎的文字中,“她”和“我”出现了, “我”却眼睁睁地看着她消失,仿佛一场梦境。诗人撑着油纸伞,彷徨在寂寥的雨巷中,幻想逢着一个希望逢着的姑娘。这并非是现实的巧遇,而是幻觉的邂逅。而那如丁香般的江南少女也许是前清宰相府后代的少女,也可能是诗人以前的邻家少女。其实,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她最终要消散在诗人的视线中。

它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在浓重的象征色彩衬托下,赤裸裸地反映了诗人曲折幽微的内心世界,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一幅梅雨季节的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呈现在面前。带着哀伤,诗人把自己放在悠长的雨巷中,做一个反复彷徨的孤独者。没有声音,没有欢乐,也没有阳光,只有彷徨和哀怨,这就是悠长、狭窄而又寂寥的“雨巷”,也是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自己心中的美好理想能够实现。但是,诗人明显知道,美好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于是,它转瞬即逝,只留下自己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在这里,诗人把握不住理想又不甘心放弃理想的复杂情绪显露无遗。

《雨巷》中的“丁香”意象,使诗歌呈现出一种迷离的美境。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象征人们的愁心。李璟也写过一曲关于丁香的《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丁香结和雨中愁在这位南唐后主的笔下已经连结在一起。而在诗人的手中,丁香有了进一步的含义。他想象了一个丁香一般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于是,它成了含有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包含诗人对美的追求,也包含诗人美好愿望幻灭的痛苦。诗人曾经说过:“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的,也不单是想象。”雨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在他的思想影响下,最终消散,体现了诗人当时理想的幻灭。

在新诗中,《雨巷》是一个“忧愁”的文本。诗中的“丁香”意象、迷离的音乐美和情绪的抑扬顿挫,使它呈现出一种异样的美感。在文学的雨巷中,读者往往不满足于“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而还想企图捉住她,于是,她“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般飘过我们的身旁,消散在我们的视线中……这,就是它的“愁怨”所在。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 ,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①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②。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③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④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④。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注释:

 ①彳亍(chìchù):小步慢走的样子。

 ②惆怅(chóuchànɡ):伤感,失意。

 ③太息:出声叹息。

 ④颓圮(tuípǐ):倒塌。

赏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早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他因此诗而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本诗艺术精湛,大量运用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形成了循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把诗歌的音乐美发挥到极致。同时,诗歌又兼用了比兴寄托和象征的手法,将中国古典诗词中凄美的“丁香”意象、现实中悠长寂寥的雨巷和期待中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创造性地组接在一起,形成迷离朦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给人一种幽渺的美感。

 这首诗歌可以从三个不同角度和层面来进行赏析。其一,从诗歌与作者的人生际遇关系角度来解读,则诗歌带有诗人的爱情印记。诗中所描绘的似真似幻的美丽“邂逅”,实乃“我”的一段爱情“白日梦”,使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我”对爱的追索与向往、憧憬与期待,以及因爱而生的痛苦莫名的希望、无奈和甜蜜的忧伤。因此,从爱情层面来解读,诗中的“我”可理解为一个爱情的感伤者;其二,从诗歌与其被写作的时代背景关系来分析,则诗歌所表现的恰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之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一时看不清前途,找不到出路而陷入了迷惘、彷徨之中的心境。他们寂寞、哀怨,但又充满朦胧的希望。因此,从时代社会层面来解读,诗中的“我”则可以被理解成一个时代的迷惘者;其三,从诗歌与读者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则本诗充满了浓烈的人生象征意味,“雨巷”象征着漫漫人生路,“我”则是人生的赶路人,那“丁香一样的姑娘”则是飘渺的希望或理想。诗中“我”寻觅求索(希望逢着姑娘)——与“姑娘”相逢(惊喜)——“姑娘”消失(失望、忧伤)——再度寻觅(希望姑娘飘过)过程正是人生寻寻觅觅,不断希望、失望复希望的隐喻。因此,从人生层面来解读,诗中的“我”可以理解成人生的求索者。这样一来,《雨巷》一诗便具有了多重意蕴,更耐人寻味。

 教材分析: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内心的落寞、惆怅的情绪。《雨巷》编排在必修1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属于精读课文。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符合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要求,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是高一年级的新诗单元的第二篇,虽然是高一年级,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十多篇的现当代诗歌,对诗歌的诵读技巧不陌生,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吃力。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得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课文艺术手法和艺术技巧总是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只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就能使学生们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学得正确的分析鉴赏的方法

教法设计:

 说教法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同时,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所以,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理解把握情感。另外,本诗教学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以“四自”——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贯穿整堂课。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提示,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与感悟,并力求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学法指导:

 1、加强诵读,这是阅读诗词的一般方法。

 2、通过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走进雨巷去感悟。

 3、联想比较法,通过与诗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较学习,体会创作风格及作者情感。

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现代诗歌阅读达到的要求;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观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3学习诗歌和散文作品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过程与方法

 (1)本诗教学按“走进雨巷 煽情激趣—彷徨雨巷 熟读顿悟—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体悟雨巷诗情诗境

 2 、体会本诗“丁香姑娘”“雨巷”等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的手法,初步学会鉴赏象征诗。

 而后一点也是本诗的难点所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包括生字词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自主质疑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语文教学取的显著成效的关键,我将打破“先介绍作者、背景,再了解作品”的传统教法,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设计了“走进雨巷 煽情激趣——彷徨雨巷 熟读顿悟——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这四个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

 1走进雨巷 煽情激趣

 首先介绍我的第一环节,我将在上课前的三分钟要求大家闭上眼睛倾听音乐。教师播放流行音乐《丁香花》,接着请学生们说说听完歌曲的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歌曲唱出了作者的内心的忧愁,唱出了内心的孤独,唱出了作者内心无尽的惆怅。接着我请学生们打开课本,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课标与教学要求》中也提出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阅读和鉴赏,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导入,用流行音乐营造一种与诗歌相一致的气氛,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为学生把握诗歌情感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进入我的第二环节。

 2彷徨雨巷 熟读顿悟

 《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散文,要重视作品的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诵读的指导,从内容理解到作者情感的把握,从语言的品味到表现手法的品评,都离不开对文本的诵读”。因此 我要求学生根据初中已有的知识(诗歌的节奏和停顿),诵读诗歌。

 一 、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整体感知,把握基调。

 学生很容易把握:这是一首优美中充满惆怅的诗歌。诵读的形式很多,配乐朗读就是一种的很好的形式,音乐促进学生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把握,也为学生整体感知作品打下基础。

 (3)最后,邀请学生和教师一起配乐轻声的朗读诗歌

 至此,我完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领略诗歌的音乐美以及其成因,达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的: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接下来进入我的第三环节

 3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

 《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指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外在的形式(分行排列,句式整齐,合辙押韵,抑扬顿挫,节奏分明等)和内在形式特征(意象,意境,象征,阴喻等),感受,领悟作者透过景与事抒发的情感,把握诗歌的情感特征” 承接上面的朗读,我设计以下两个问题

二、诗歌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和情绪

 (播放流行音乐《丁香花》引导学生答出: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等词语)

三、这种情感和情绪是从哪里来的

 投影主要意象所引发的感受

 引导学生发分析诗歌意象:油纸伞、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

 第一个是油纸伞。(视频:油纸伞的制作过程来激发感受)

 因为油纸伞本身就给人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感觉。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展示来激发感受) 特点:悠长、寂寥

 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第三个是丁香。(古诗展示来激发感受)

 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浣溪沙》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总之,丁香给人美丽、高洁、愁怨、容易消逝的感觉。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忧愁、彷徨、凄婉迷茫的。容易消失离去的。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第四个是篱墙:(古诗展示来激发感受)

 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衰败的感觉。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第五个是“我”:我是冷漠、凄清、惆怅的。给人迷茫伤感的感觉。

 诗歌是通过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情感,沟通意象和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就是阅读主体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及以往阅读经验的迁移,因此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象和以往的阅读经验来正确地解读诗歌,是我常用的'方法。

 总之 本环节采用的是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法学习,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要求。心理学家认为:合作与交流,可以是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有利于互相启发,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积极地探索活动。意象和象征意义之间的这种联系在小组交流中得以强化,在小组的合作中得以突破,在想象和联想中得以沟通,使感性的认知上升为理性的认识,领略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至此完成本课教学上的难点:分析意象以及其象征意义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同时也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的: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接下来进入我的第四环节。

四、原因探究

 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那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

 1、失恋的痛苦:

 2、现实的黑暗

 诗人就是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和煎熬的进步青年。这彷徨感、哀叹感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它分别让我们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丁香一样的姑娘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五、艺术特色

 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

 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分别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复沓句式的妙用

 例如:“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踟躇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叹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分析:第三节:“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这些连贯的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

 效果: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3、词的重叠运用

 例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分析: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效果: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4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也可是课后作业)

 “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为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突出学习重点,强化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

 (1)“这样美丽的意境,这些传统而又现代的意象,怎么能不钩起读者的共鸣。我想在座的同学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感情深有感触。那么拿起我们自己的笔,假设我们是诗歌中的主人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写一段你想象中那个雨巷邂逅的场面。用自己的笔描绘出雨巷那种独特的意境”。

 (2)这朦胧的意象中,你能感受到作者究竟想要说什么

 附:

 雨巷邂逅

 一个雨夜,我独自彷徨。一个女子从远处走来,她撑着淡紫色的油纸伞,白色的纱裙上点缀了雨的精华。她是如此的姣美,而又带着点点忧伤。她步履姗姗,有着丁香一样的芳香,带着寂寞的秋的情愁,她眼神迷离,有着蔷薇一样的可爱,又带着蝴蝶的泣诉。她清丽秀雅的脸上没有美丽的笑容,却带着那辽远的海的思念——-尽是忧伤

 她走近了,没有目光的对峙,没有长时间的注视,只是一瞥。她未曾回眸,却像一股暖暖的春风漾起了我心海里爱的波澜;她像一片轻柔的云彩,俘获了我多情的视线;她像那沾满露珠的花瓣,给我带来一室的芳香;她像那划过蓝天的白鸽,给我带来心灵的静远和追求。我心中感慨,她是那样的美丽,美得像一首朦胧的诗;她是那样的纯洁,纯得像一块晶莹剔透的水晶石。从她梦一般的眼神,我捕获了凄婉、迷茫。她娇丽未残,芳时恰在,可如今却结着愁怨。

 她远了。微雨飘落在她的鬓边,像水晶碎落在鲜花丛中,闪出神秘而娇美的光。我想彳亍在她身旁,无奈她已飘然远去,我便成了相思病的又一患者。在深深地海底,在悠悠的长夜,静静地呼唤她。静静默默地,长远长远地,无法走向遗忘。爱的呼唤,在我心底响起。

 她走到了雨巷的尽头,走到了那颓圮的篱墙边,最后消失在雨中。这雨似乎也成了紫色——她的油纸伞的颜色。

 从此,我便常去那个雨巷,期盼逢着着一个结着愁怨的姑娘。我忘不了她那双忧伤的眼睛,忘不了她的颜色、她的芬芳。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六、结束语

 “李杜文章在,火焰万丈长”,诗人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诗的语言正如星星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天际。每当细雨迷蒙的时候,每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请你一定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姑娘。

 投影,放音乐(学生在《雨巷》的中朗读全诗)

 通过音乐的感染和教师富有抒情性的语言,学生们在悠长而又哀伤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即获得情感的体验又更新的原有的知识

 板书设计

 雨 巷

 戴望舒

 意象 感受 象征意义

 雨巷 —— 幽深、寂静、 当时黑暗的社会,

 油纸伞 —— 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篱墙 —— 哀怨、凄凉、衰败

 丁香般的姑娘 —— 美丽、高洁、愁怨 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我 —— 彷徨、迷惘、寂寞 在革命中失败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2489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