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第1张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倾听、欣赏音乐对我们中班的孩子来说是较少接触到的,有一定的难度,幼儿园的欣赏应当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利用各种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帮助他们感知、体验。本次活动我选择了施特劳斯的《加速度圆舞曲》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设计了中班的本次音乐活动《颜色精灵的魔法汤》。我将音乐和魔法结合,利用音乐的特色(四组逐渐上行的半音音阶、四个下行的重音、中间两个半拍的节奏音、轻松地上波音、结束音),匹配了形象合理的音乐图谱,通过幼儿感兴趣的“变魔术”游戏,让幼儿在参与音乐魔法表演的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感知音乐节奏,使孩子轻松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风格,结合图谱了解ABA的曲式结构。

 2能大胆想象,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旋律的不同特点。

 3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白纸,记号笔。

 2.人手一只矿泉水瓶,盖着无颜料的瓶盖。另准备瓶盖若干,盖内有各色颜料。

 3歌曲《加速度圆舞曲》

 活动过程:

 一、魔法汤的神秘乐曲

 1.大森林里,住着一个颜色精灵,它会变魔法,你知道什么叫魔法吗?颜色精灵最喜欢制作魔法汤,调制魔法汤的秘密就在音乐中,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你觉得颜色可能会做什么魔法动作呢?

 3.再次倾听音乐,教师画图谱。

 4.引导幼儿理解图谱内容:先干什么?又干什么?

 二、制作魔法汤

 1.带领幼儿看图谱感受A段音乐,跟随音乐表演搅拌、加调料等动作。

 我们也想颜色那样来制作魔法汤,注意听音乐的指挥,这样制作的魔法汤才会灵验。

 2.听音乐再次表现A段音乐,大胆地用肢体表现旋律的特点。

 3.引导幼儿看图谱,跟着节奏念咒语“咕噜咕噜变,咕噜咕噜变,咕噜咕噜变,咕噜咕噜变”,辨别B段乐句。

 4.跟随音乐自主表现B段摇摇变的动作,教师对幼儿的动作加以整理提升。(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现念咒语、摇晃的动作。)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感知音乐明确的强弱对比,并用不同的歌唱力度表现歌曲。

 2在老师或同伴的指挥下,用动作、分角色表演等形式合作歌唱。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

 感知音乐明确的强弱对比,并用不同的歌唱力度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出示,引出内容。

 (1)教师:“下雨啦!你觉得哪幅图表示下大雨,哪幅图表示下小雨?”

 (2)引导幼儿观察后加以区分,并模仿大雨、小雨不同的声音(哗啦啦、淅沥沥)。

 2感受乐曲旋律,学唱歌曲《大雨小雨》。

 (1)教师演奏乐曲,幼儿欣赏并想像乐曲里说的是什么场景?

 (2)启发幼儿谈谈强音、弱音代表什么。

 (3)教师演唱歌曲,幼儿熟悉曲调及歌词。

 (4)幼儿学唱、练习过程中,注意表现歌曲中强弱的变化。

 3.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强弱变化。

 (1)组织幼儿讨论,用什么动作可以表现下大雨和下小雨。

 (2)教师抽取出部分幼儿设计的动作,并带领幼儿边唱歌边做相应的不同力度的动作。

 (3)在幼儿熟悉歌曲并边唱边做动作的基础上,教师(或幼儿)组织幼儿分别担任大雨或小雨的不同角色,并指挥幼儿分角色合作歌曲。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应×××O的节奏,感受四分音符休止符。

 2、皮质乐器音效探索与听辩。

 3、感受利用肢体表现休止符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各五个,铃鼓人手一个,软垫人手一份,配套、CD。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宝宝很乖的睡着了,小精灵想试试宝宝是不是真的睡着了,他演奏起了动动鼓……

 二、音色听辩,暖身。

 1、完整欣赏儿谣一遍后提问:有哪些乐器?

 2、介绍大鼓、小鼓、铃鼓及感知三种乐器的音色,并且为每种乐器制定一个动作。

 3、第二遍欣赏儿谣,拍膝念语词一遍,“敲三下”时根据音色做指定动作。

 4、音色听辩游戏。

 幼儿做睡着状,老师边问“小××小××睡着了没?”边用不同的鼓敲节奏。学生敲不同音色的鼓用指

 定动作做回应“小××小××没睡着!”

 三、感应×××O的节奏。

 1、肢体律动,感应节奏。

 (1)来了哪些动物呢?谁会学他们的叫声和动作?

 (2)配合语词,作出动物的动作,并将语词替换成动物的叫声,空拍处做不发声,躲起来状。

 2、道具操作,感应节奏。

 (1)配合语词念儿谣,于“敲三下”时用正确的演奏方式,按节奏敲奏软垫,空拍时捂住软垫,做不出声状。

 大鼓:软垫直立,手臂敲奏

 小鼓:软垫平放,双手轮奏

 铃鼓:一手拿软垫一手拍奏

 3、乐器演奏,感应节奏

 分三种角色按语词节奏演奏三种鼓,空拍处抱住乐器。

 四、皮质乐器音色探索。

 1、音色模拟与创编。

 人手一只铃鼓,师幼共同讨论如何模拟演奏出三种动物的叫声,幼儿创编出后教师进行总结。

 2、根据上一环节中创编的音色为儿谣伴奏。

 老鼠:点点点——吱吱吱

 花猫:抓抓抓——喵喵喵

 小狗:搥搥搥——旺旺旺(幼儿教育)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性质,学习用轻巧的咬字方式和稍快的演唱速度表现歌曲。

 2、探索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尝试用乐器表现不同动物的叫声。

 3、认识生活在农场中的动物,学习改编歌词,萌发了解动物生活习性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

 《在农场里》的音像材料。

  三、活动过程:

 1、复习学过的动物律动和歌曲,激发幼儿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复习律动《小鸡叫、小猫叫、小鸭叫》,重点引导幼儿学动物走时要合拍,学动物叫时吐字要清晰。

 复习歌曲《谁在叫》,启发幼儿有感情的演唱。

  2、学唱歌曲《在农场里》。

 ☆我先唱儿歌。然后问幼儿:这首歌里唱的是什么?农场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先唱的是谁?接着是谁?这些小动物都是怎么叫的?并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性质,熟悉歌词。

 ☆让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感受在歌曲中小动物们的情绪。

 ☆带领幼儿拍节拍说歌词。

 ☆带领幼儿边拍手变演唱,重点指导幼儿唱出最后一句与前三句动物叫声的'不同。

 ☆引导幼儿用轻巧的咬字方式和稍欢快的演唱速度表现歌曲。

  3、引导幼儿边

 唱边做模仿动作,并尝试改编歌词。

 ☆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和叫声,并配合动作完整演唱歌曲。

 ☆让幼儿思考:农场里还有哪些动物?他们怎样叫?引导幼儿改编歌词,将其他动物编进歌曲里。重点启发幼儿将不会叫的动物改为唱它的动

 作,如“小兔在农场里跳跳”。

  《在农场里》教学反思

 在这节音乐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

 1、说话时的语速过快,孩子不能听的很清楚,要是能在慢点温柔点孩子会更喜欢。

 2、自己的音乐素养有待提高,因为老师的范唱要给孩子美的享受,不管是音准还是声音都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3、在让幼儿改编歌词这个环节中没有及时的肯定孩子和鼓励孩子,所以孩子在自我创编动作时不太积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掌握古诗《咏鹅》的基础上,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与浓浓诗意。

 2、用动作、绘画等形式表现歌曲的意境。

 3、体验文学、动作、色彩等艺术美带来的愉快心情。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1、已会念古诗《咏鹅》,初步了解作品大意。

 2、人手一盒彩笔,白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在《杨柳青》乐曲声中进教室。

 二、复习歌曲《小蝌蚪》。

 (1)唱出歌曲中的三拍子、两拍子节奏。

 (2)进行歌表演。

 三、欣赏歌曲《咏鹅》。

 (1)集体念古诗《泳鹅》。

 (2)倾听欣赏歌曲。

 (3)讨论歌曲特点:歌曲中有的地方很连贯,有的地方很断顿,就像看到:鹅伸着脖子向天嘎嘎地叫,像唱歌一样。雪白的身体浮在碧绿的水面上,鲜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里划着,泛起阵阵波浪。

 (4)重复倾听。进一步感受其优美旋律。

 (5)边听歌曲,边做即兴动作。

 四、在歌曲录音的反复播放中,幼儿即兴画出歌曲的内容,并在画完后,边看自己的作品边跟随歌曲轻声哼唱,表达活动带来的愉悦。

 一、猜谜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1)活动开始,我说出谜语“头戴红帽子,身披白袍子,脚穿红袜子,唱歌伸脖子”让孩子们猜一动物的名称,多数孩子都能在积极动脑思考后猜出谜底是鹅。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孩子开动脑筋还激起了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唐朝的时候有个诗人叫王骆宾,他小时候很喜欢大白鹅,觉得大白鹅在水里的样子很美丽,于是写了一首诗,叫《咏鹅》。

 二、由画入境,感知古诗大意及韵律1、诗歌欣赏,利用视频放大画面,调动幼儿视觉感知古诗中描绘的景色。

 2、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这首诗吗?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吧!“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学会古诗的基础上进行歌曲的欣赏和演唱。这首《咏鹅》生动的描绘了鹅在水中的美丽姿态,在本次歌曲演唱中可以让幼儿用身体动作加以表现,从而理解曲调,较连贯的进行演唱。

 一、古诗朗诵,加深对诗的理解这首古诗短小精湛,为孩子所熟悉与喜欢,所以这一环节中,我带领幼儿有感情的进行朗诵,以富有韵律感的语调来朗诵这首诗,加深幼儿对诗的理解与喜欢。

 二、欣赏歌曲,用动作把握歌曲曲调。歌曲《咏鹅》曲调委婉、曲折,具有古典感。跳音和连音的有机的结合让歌曲更具韵律感。这种曲调的歌曲对孩子们来说还是第一次接触。欣赏完一遍歌曲后,许多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觉得这首歌曲十分好听、很优美、很特别。但我考虑到让孩子进行演唱还是有一定困难,于是在欣赏这首歌曲时,我请幼儿创编简单的动作,然后根据他们创编的动作进行韵律的编排,让动作与歌词旋律相匹配。如第一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请小朋友用手的动作创编鹅儿细长优美的脖子。前两个“鹅、鹅”时用手掌表示鹅儿的头向前伸两次,表示跳音。第三个“鹅”根据曲调,节奏放慢,用手臂和手掌摆动的动作表示鹅儿甩甩头开心的样子,从而感受第一句“鹅、鹅、鹅”中跳音和延长音的不同特点。后两句我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孩子们在动作表现的过程中自然的理解了歌曲的曲调,并能用自己的动作加以表现。

 三、动作辅助,歌曲演唱轻松自然。由于第二环节采用了动作的创编与表现,孩子们对歌曲的有了很好的理解,所以在歌曲演唱环节中,我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来表现鹅儿的美丽,这时孩子们自由动作的表演帮助他们更好的把握了歌曲曲调,幼儿演唱的很投入,很轻松自然。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音乐活动“快乐的小蜗牛”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根据小蜗牛的特点,歌词写的幽默诙谐。

 它的目标是1.理解歌曲的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感受3/4节拍的特点,用流畅、欢快的声音唱出小蜗牛逍遥、自在的心情。

 3.进一步了解蜗牛的背壳的神奇作用。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初步学唱歌曲,感受3/4节拍的特点,用流畅、欢快的声音唱出小蜗牛逍遥、自在的心情。

 活动结束了,尽管多数的幼儿都能唱这个歌,但是我自认为对于这个音乐活动上的不是很好,三拍子的节奏有些难唱,孩子们唱起来音准不够,节奏难把握。就连平时唱歌能力较强的孩子也没掌握好。

 我认为这次活动,比较适合我班幼儿的特点,但由于准备不足,各方面考虑欠妥,活动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也没能和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所以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失误,例如孩子们对歌曲的熟悉度不够,身体没有很好的动起来,有的小朋友在动起来就没有唱歌的声音了,我认为还是我自己引导的不够,有的小朋友上课的时候有走神的情况没有很好及时的个别教育,对《指南》的实际拓展不够,没有尊重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幸好,本次教学活动的内容的选取幼儿很感兴趣,尤其在后面让他们一起变成小蜗牛动起来,他们跳的非常开心,感觉自己的努力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回报。

 教的度难没把握好。由于自己在教学流程上的突然改变,也可以说自己是准备没到位。因此在这次的音乐活动中,我未做过多的歌词解说,结果,幼儿对于第二段的歌词含糊不清;其次,为了歌曲中能唱出逍遥、自在的心情,我们加唱衬词“呦呦”,其实我们还可尝试用不同的衬词来代替“呦呦”,感受不同的衬词所带来的不同歌曲情绪,如呀呀、嘿嘿等。

 总结本次经验教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准备,预设到每一个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只要用心,很多问题都可以考虑到并及时采取措施,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我会做的更好。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随着音乐节奏做动作。

 2体验互相祝福所带来的快乐。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

 1教师和一位幼儿相互拱手祝贺,请大家说出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

 2让我们一起听一首歌曲《恭喜恭喜》。

 二、学唱歌曲

 1完整倾听一遍歌曲。

 2说说听到这首歌曲有什么样的感受。

 3再次倾听歌曲,听清歌词。

 4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什么地方最特别?

 5有节奏的朗诵歌词“恭喜恭喜你呀”,感受歌词反复的特点。

 6学唱歌曲2-3遍。

 三、游戏:恭喜恭喜

 1介绍游戏玩法。

 2幼儿边唱边表演3-4遍,每次游戏结束时可说上一句祝福的话,在祝福声中结束活动。

 教师:小朋友说的真好,那我们再来听一听是不是小朋友说的这些?

 2)幼儿根据提问理解并学说诗歌内容。

 老师:诗歌中的天空、小猫、蛋糕、手套是什么颜色的?

 为什么会变成绿色的?

 教师:戴上绿色的眼镜我们看到这是绿的、那也是绿的。

 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绿色,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这一片绿、那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

 老师:可是诗歌里面还说,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为什么?

 3) 幼儿看图谱学说儿歌。

 老师:我们一起看着这个图谱一起说一说这首好听的儿歌。

 (教师带领幼儿看图谱学说儿歌)

 4)我们一起加点动作试一试好吗?

 3、幼儿自己尝试创编儿歌。

 教师:看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各色眼镜)现在给每个小朋友一副眼镜,请你戴上眼镜看看,跟你的同伴小声讨论一下,你看见了什么?用我们诗歌里的话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教师帮助幼儿一起创编儿歌)

 结束部分:好了,我们去室外再看看好不好?跟客人老师再见。

  活动反思:

 《恭喜恭喜》这首歌曲,要求幼儿跟着音乐学唱歌曲,并随着歌曲节奏做动作,同时体验到过新年互相祝福所带来的快乐。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音乐,在开始部分没有弹唱给孩子们听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大街小巷听到过了。孩子对事物的观察比较直观,并且对声音和节奏似乎有着天生的喜好。这一活动,幼儿的探索可以很自然地通过环境和传统的庆典音乐相结合。《恭喜恭喜》这首锣鼓节奏鲜明、舞狮韵律生动的歌曲,让幼儿通过与同伴一起体会年、节祝福的喜悦,去感受春节欢庆的节日气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4065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