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周村关帝庙:一个乡野的关帝庙为何能名垂青史呢?

故事:大周村关帝庙:一个乡野的关帝庙为何能名垂青史呢?,第1张

在临渭区东塬最北端,有个闵家村。它居高临下,北瞰关中平原,俯视滔滔渭水,脚下的高铁和高速公路蜿蜒而去,是处观景的好地方。

传说这个村子历史上曾叫卢段村,后来卢段两姓相继式微,而以前仅有数户人家的周氏家族却人丁兴旺,于是便改名大周村。

1987年版《渭南县志》“村镇村落”载:“明嘉靖二十年(1541)以前有……阿杆、大周、西周。”大周村关帝庙碑文中亦有“邑城之东十里南塬有大周村”,落款“万历辛丑三社矢心增修”字样。明万历辛丑当为万历二十年,即一六零一年,也就是说,大周村的历史至今至少有四百来年了。

新中国成立后,渭南县下设区级行政机构,望华区政府就设在大周村关帝庙,下辖后来的程家乡、线王乡和丰原镇。因为大周村已几无周姓之人,解放后大周村改名闵家村。

(与文章相关的几乎没有,只好配一组关帝庙,图为泉州关帝庙)

传说古时候,山东曲阜汶水闵姓一支碾转迁到了甘肃,大约在明末清初,甘肃闵姓的一个分支又迁徙到今天的闵家村。

一百五十多年前,大周村闵姓先民又有一部分人迁到了今良田、赤水及秦岭腹地。

清末民初年间,赤水闵家每年清明都要到塬上扫墓祭祖,每到大年初一,循例还要到大周村面对神轴叩拜祖先。

有一年叩拜祖先后,他们趁人不备偷走神轴。大周人发现追赶,双方动起手来,把神轴撕成了两半。从此赤水闵家不再上塬,两村各自供奉拜祭半截神轴。

本文要说的就是东塬上历史悠久的大周村关帝庙的故事。

(福建东山关帝庙)

大周村关帝庙由三部分组成,山门、山门广场和广场南端的大戏楼算一部分。大戏楼建在关帝庙南约五十米,东西长约六米,进深约五米。戏楼底座为六尺高台,只有演戏时架上梯子方可登台。台上为四柱承檐,上为悬山式双坡屋顶。北面两侧飞檐伸出,向上翘起。正脊上是套在一起的脊花脊兽,脊花为缠枝牡丹,脊兽为展身飞龙。顶端有扬起的鸱尾,呈张口吞脊状。飞檐下各悬着一挂风铃,每当有风吹来,风铃叮当作响,顿添无限雅趣。

前檐下两角,各有一条活灵活现的雕刻飞龙,飞龙一脚后蹬,一脚前伸,极有动感。头上双角分叉,怒目圆睁。龙口大张,嘴上的触须,脖子上的鬃毛似在凌空飞动。檐下正中是一红色火球,两边的龙作争捕状,这正是传统的二龙戏珠。舞台后方正中央悬一白底黑字大匾,上书“韵高梨园”,意思是这里上演的将会是一幕幕高水平的戏剧。可惜这座戏楼一九五八年被拆除。

在北京的庙宇中,关帝庙修建的最多,加上北京郊县的关帝庙,全北京的关帝庙总数达二三百座之多。

这些关帝庙塑像大体相同,中间坐的是关公,手捋长髯,微闪丹目,手持《春秋》,白脸捧印的关平和黑脸托刀的周仓分列两边。庙门口的一副对联,写道:

"赤面秉赤心,赤兔追风,一片忠心照赤胆;

青灯观青史,青龙偃月,千秋义气对青天。"

横批:"亘古一人"。

北京城的关帝庙中,正阳门月城西侧的关帝庙香火最盛。从明代开始,每年五月十三日,皇帝必遣太常寺上官行礼。除此之外,凡是国家有大灾大难,皇帝或百官也会到关帝庙上香,焚表祭告。

这座关帝庙得到朝廷的青睐,据说跟明永乐大帝朱棣有关。

据说明成祖定都北京之后,四方臣服,天下太平。一年,漠北异族突来侵扰,成祖于是御驾亲征。两军激烈交锋,大败敌军,敌军逃入沙漠,成祖带兵追赶,由于不熟习地形,竟不辨东西,几乎迷路。

正在彷徨之时,突见前方霞光万道,金光笼罩之下,一个头带夫子盔,身穿绿缎子蟒袍,外披墨绿色的斗篷,上绣狻猊戏火,面如重枣,卧蚕眉,丹凤眼,面生七痣,五络长髯,手提青龙偃月刀的大将,驱着白龙马在前方领路。成祖哪管那么多,命令大队人马跟随此将在大漠之中前行,终于全歼敌军。大军得胜后,成祖寻访带路大将,却渺无踪影。他细细回味带路大将的容貌,突然省悟是关公显圣。

明成祖凯旋回到北京,受到了百姓的欢迎。大队人马走到正阳门,突然从路西跟来了一匹白马。见到皇帝,白马泪如泉涌,四蹄刨地,迎天长啸。

成祖定眼一看,这不正是关圣下凡的坐骑白龙马吗?白马似乎有冤情向皇帝禀告,它将文武将官带到了一个小酒店里,最后在院子里一棵老槐树下刨出了一具尸体。

原来这个酒店是冯初面夫妻俩受人资助开办的,资助他们的是山西布商杨闪凤。酒店开张后,生意非常红火,此前杨闪凤来店重叙旧谊,不想两口子不知报恩,却心生歹意,蓄意谋杀了恩人,并将尸体埋了自家院子的老槐树底下。

冯氏夫妇原以为此事做的滴水不漏,不曾想,杨闪凤的白马逃出去,拦御驾告发了他们。

成祖下令将二人就地正法,以儆效尤。行刑完毕,人们正准备安抚白马,白马却早已不知去向。在旁的大臣都说是天降关圣,庇佑大明。大漠歼敌,得关圣佑护,回朝又遭神马鸣冤。大明王朝真是国运天长,神明庇佑。

之后,北京城的关帝庙日渐增多。地安门的白马关帝庙也因传说而闻名。

099→九九签→癸壬→百里奚投秦▼上上▼

贵人遭遇水云乡,冷淡交情滋味长。

黄阁开时延故客,骅骝应得骤康庄。

  圣意名与利,讼和事。家道康,皆吉利。病即安,孕生骥。婚则成,行人至。(一本作“名与财,皆得意。家道康,皆吉利。病即安,孕生贵。讼则伸,行人至。”)

  东坡解忆昔贵人,忽见邂逅。从此提携。命运亨泰。出入图谋。凡事利快。士庶占之。前程远大。

  碧仙注如鸿遇顺风,众随下水中。得人轻助力,任意过西东。(一本作“结交通义胜黄金,黄金不及至人心。王阳贡禹当年事,相庆弹冠待好音。”)

  解曰此签上吉。家宅安稳,风水利,名与利皆快便。婚姻成,行人至,病安全,孕生子,保平安,凡事皆吉利也。

  释义光武与严光同学,厥后光武物色访求,于富春山安车迎之,延之黄关。士庶占之,必得贵人提携,但未实有富贵。凡事主午上大利。“骅骝”,良马也。“骤康庄”,通且达矣。“水云乡”,如黄牛峡、白马江,东南泽国之类。遣遇于此,宜谨修为可也。(黄阁,指丞相公廨,汉·公孙宏有开阁延宾故事)

  占验

  ■一人选时占此,后得武进,乃东南水泽之国,自甘冷淡,冀得久任。

  ■又一人登科,占此久不第,直至座师拜相作总裁时始第。应第三、四句。

  ■又一人习贾,有才,扶不得,主料其必败。占此,欲应海口世好苏氏聘,不果,乃为凤阁街黄姓当事。将周岁,甫开市,而苏氏以厚利争向,遂于通衢建一大生意。历二十年,号已驰名,其人始卒。此占连题义毕应。善解者,毋烦多赘焉。

  故事百里奚投秦

  百里奚,宛人。初事虞公,晋假途灭虢,知其将亡,不谏而先去。之秦,复为执,逃隐于楚。秦穆公闻其贤,以五羊皮向楚赎回,授以国政。秦自强盛,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国人称奚为五羖大夫。

 

在东山岛风光旖旎的风动石景区里,关帝庙(也称武庙)以其秀美,古朴、典雅、肃穆闻名海内外,它修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位列全国五大关庙,是台湾全省诸多关帝庙的香缘祖庙。东山地处东南沿海,岛上百姓崇拜关帝的文化习俗有它地理位置的特殊成因。据我所知,有关东山关帝及关帝庙的论著、歌、诗、典故及介绍除古人论述以外,单单现代的文本就已琳琅满目,如陈汉波先生的《东山与台湾关帝文化缘系小考》,有刘小龙先生的《海峡圣灵》、《海峡神缘》、《海峡关帝传奇》、《海峡关帝百像》、《缘系关帝》及《中国的关帝世界的关帝》,有林定泗先生的《海峡圣灵百典》,有陈立群先生的《东山关帝庙》等论文专著。而我,像许许多多普通的东山人一样,生于斯长于斯,只说自己及家人与关帝之间的情缘轶事。

  小时候看《三国》小人书、听故事,第一次知道关公武艺高强,骑一匹赤兔马,舞一支青龙偃月刀。慢慢的知道他卖凉席,与张飞打架相识,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为人忠勇信义。记得读小学时,与小伙伴经常跑去关帝庙玩,甚至爬上太子亭捉迷藏,打野战,那时,我们不懂得烧香拜祖拜佛,只感觉关帝是个大英雄,喜欢学着他威风凛凛的模样。

  1980年我迁居新厝了,一家老少欢欣鼓舞,父亲早早就张罗一幅国画“云中思汉”,他说要将它悬挂在客厅中堂,让关帝也住在我们家中。于是关帝的容颜每日与我面对面。那时,我年少又忙于读书、打工,只知关公身在曹营心在汉,全然不知他心中的悲怆,不知他为了汉室,为了情义,虽千里,虽深雪,虽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直至华容道垂下长刀宁死也要报答故人情谊,直至携老带幼,走麦城客死他乡。

  真正与关帝结缘是缘于1991年间,我离开国营企业与几个朋友合办一家塑料厂。在租用的厂房,也许是冥冥之中我将关公当做保护神,或是认为他会保佑我的工厂顺利生产经营,我自自然然悬挂一帧关帝像,画像里还有关帝的儿子关平及部将周仓,关帝像的材质是丝绸布,人工手绘加上刺绣,画像面积虽然不足03平方米,但我感到有神明照看,安稳怡然。再后来工厂歇业,它随我几次辗转,搬迁,伴我还清一切债务,至今仍伴我安度余年。

  是的,关帝在我们心中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他名叫关羽,因长留一把乌黑的长髯,也有一种发自内心对他的敬重我们自小都称呼他为关公,后来,相传他在清康熙年间,为东山人争取到户籍,减轻了税赋徭役,从此,东山人都尊称他为“帝祖”。帝祖有时也成为地标,本地人去关帝庙时经常习惯说:去帝祖,拜关帝时也习惯说:拜帝祖。

  一千八百多年了,关公驰骋疆场,生生死死,英灵一路飘到我东山岛飘到到关帝庙;一部春秋铭记于心,一腔热血横刀策马,从人到神又从神到帝祖到成为东山人的户主。而我,还是念念不忘称关帝为:关公。是关公,在我茫然失措时让我宁静思考,闯出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是关公,在我困难重重时让我勇敢面对,坦然地熬过一段岁月一段段春秋。

  在画像之前写画像里的人,我这是第一次,而更多的是与关公说心里事。常常我在工场、在仓库或是在店铺,像很多东山人一样,煮一壶清茶或置几颗青果安放在关公像前,点燃三支清香,我祈求关公保佑家人及亲朋好友健康,保佑渔民兄弟在海上平安顺利,保佑一方水土吉祥安宁;我也祈求冷冻厂生产经营顺利,人人讲诚信而营销过程不再出现三角债。常常我徜徉在关帝庙,仰望关公威武不屈的容颜,我看见庙里香火缭乱,看见他日日夜夜庇护着海峡两岸黎民百姓平安。也许他和岛上的军民一样同心同德,永久的守护着脚下这片土地,守护面前的一片海,守护海峡两岸每一寸国土。

  关帝忠勇信义恩泽后人,关帝心经奉劝人们积善成德。很多东山人发自内心或自愿服务于关帝庙里庙外的事务或捐款捐物。我的先人们也加入此行列,根据《东山铜陵高家族谱》记载:铜陵的高家人热衷社会公益事业,清同治九年,关帝庙重修,高家三世祖高正扬捐银三十两(碑文存在武庙内),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他当选为“铜山武庙董事会”主事。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高家三世祖高正春向关帝庙捐赠一对石柱,石柱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悠然自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高家店铺“同彰号”、“成发号”、‘成彰号’为重修关帝庙捐款(捐款芳碑立于武庙)。民国十二年(1923年),享誉福建省的书法大家高氏六世祖高伯岭应邀在关帝庙内的花园岩石上题字“虚心”,其笔墨淡雅清秀。

  常常,我路经朝圣楼,自然而然地哼唱我的好兄弟陈立群和曾炳强创作的歌曲《关公颂》,那时激情涌动,深情悲壮;我踏上青石的台阶走入关帝庙,看见我姐夫许庆灶雕刻的大门中间横杠,其五蝠八宝,威风凛凛,多少个文官武将到此自觉地下马下轿;而当我进入主殿,我好友许庆石雕刻的金木雕关公神像金光闪烁、庄严肃穆,我凝望这尊雕像,很多时候会感觉关公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默默倾听我心灵深处的喜悦和忧伤,而后去掉我心中的迷茫,坚定了向善的信念。庙里还有很多石雕、剪瓷雕、黄金漆画等工艺及建筑、书画,它们依旧光彩夺目,美轮美奂,典雅华贵,精彩绝伦。而对参与关帝文化的传播和关帝庙的建设的能工巧匠,乃至不计得失的维护、杂勤人员及专家学者,让我长年敬重,我还为明江夏侯周德兴把创建关帝庙选定在铜山古城而赞叹!他们都与关公有情有缘,也都为弘扬关帝文化而默默耕耘,默默奉献。

  站在关帝庙前的铜山古城,眼前的大海万顷碧波,汹涌翻滚,华夏文明的文化习俗在这里流芳延绵,而庙里依旧日夜香火袅袅,金碧辉煌。而关帝文化也是和庙祀文化一样,逢盛世则兴,那里有人居那里就有庙祀香火。岛上百姓安居乐业,家家悬挂关帝像,每天祈祷每日与关公同在,有如关帝庙那对石刻门联:“山岛雾收舒正气,海门日出照精忠”。因有了关公,有了东山关帝庙,就有了我和许许多多东山信众一样,幸福而自豪。

                                     

                                                    2018年3月31日于东山

根据陈寿《三国志?武帝记》记载,220年春,曹操到洛阳不久,孙权就袭击并擒杀了关羽,最后派人将关羽的首级传给了曹操。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之后,关羽跟随刘备转战南北,为匡复汉室立下了汗马功劳。219年,关羽发起襄阳战役,斩庞德,擒于禁,威震朝野,孙权弃信义背叛孙刘联盟,出兵偷袭荆州,致使关羽功亏一篑,败走麦城,突围时在当阳西北被孙权的部将潘璋和吕蒙虏获杀害,大义归天。

孙权害怕刘备起兵为关羽报仇,就将关羽的首级连夜献给身在洛阳的曹操,企图嫁祸于他。曹操识破孙权的计谋,又敬重关羽的忠义,就刻沉香木续为躯,以王侯之礼厚葬关羽于关林。

千百年来,关林都因厚葬关羽首级而名闻天下。这里峻宇连甍,古柏森然,淄素入庙,视为严宫,形成了浓厚的关公文化氛围。

汉代在关庙的原址上,重新扩建形成了庄严宏伟的关羽朝拜圣域。

1648年,清顺治皇帝谥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立碑建奉敕碑亭。亭盖坡面覆满了绿色的琉璃筒瓦,瓦头雕龙,雄狮、宝瓶、仙人沿脊排列,这在清代亭式建筑中是少见的。

碑亭结构十分复杂,拱昂上下连接,环环相扣,形成了一座密檐式亭盖。整座碑亭没有一颗铁钉,均为木榫结构,构筑十分奇巧,造型典丽,尽显鬼斧神工之妙,虽历经百余年风雨,但仍巍然屹立,充分显示了民间艺术家惊人的创造力。

亭内立有“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碑,碑阳屡有变化,碑阴刻有董笃行在乾隆年间撰写的关羽生平事迹及封号建庙等情况。

1666年,清康熙敕封洛阳关帝冢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对关帝冢加封,乾隆皇帝谥封为“灵佑”,庙碑磨石重刻。嘉庆皇帝追封为“仁勇”,庙碑再次磨石重刻。后来道光皇帝也谥封关帝冢为“威显”。

通过这一通通的敕封碑,不仅反映了历代帝王对关羽至高无上的尊奉和对关林崇祀不断的历史,同时也证明了关林在普天下数千座关庙中的领袖庙宇地位。

每年这里都会举办隆重的洛阳关林朝圣大典,届时,天下的关庙人士和宗亲组织就会云集在关林,举行盛大的朝拜仪式,关林成为海内外华人谒拜的圣域。

海淀的故事20黄庄之双关帝庙(二)

小留流第121篇

           海淀历史悠久,又属京畿重镇,自然比较被重视。“庙宇”又是人们一种精神寄托之场所,官家因势利导,为自己的江山社稷的稳固而建造,而有钱人家呢,为积功德,去庙里为神佛再塑金身,有自己建庙也是一般的家庙。我的小学校西边有个胡同就叫“苏公家庙胡同”这里就有一座私家庙。一般是建造自家主求的神灵庙,比如北平四十四小学的前身是大清时期专门为皇上家倒腾吃喝的“鸡鸭佟家”。 房后建有小龙王庙一座如图,墙里就是后来我上学的小学校,这龙王庙就是佟家乞求风调雨顺的私家庙,也是当年更夫常常在此住脚的地方。

海淀“双关帝庙”的来历与两位大忠大义的英雄有关

          一位是公元219年三国时期的关羽“关二爷”,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桃园三结义,

啪嚓,一个头磕在地上,那就形同手足了。“虎牢关”哥仨遭遇了所向披靡的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好哥仨拧成一股绳,抡圆了就把吕布打跑了,从此名声大噪。后来三人走散了,关二爷流落到曹操帐下,老曹一听关羽来了,“ 忒好了,你怎么才来呀?可想死我了。”尔后的待遇那个好啊,上马一锭金、下马一锭银,外带五险一金。后来有一天关二爷终于打听到了大哥的下落,毅然决然的辞去了高薪的职位,带着两位嫂嫂去找大哥。曹操不舍啊!力劝道:“此去山高路远的何况人海茫茫你大哥不好找啊?”关二爷说了:“路远我有赤兔马,人海中胳膊长,耳朵大的就是我大哥,好找的。”

         这才引出一段,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大忠大义的传奇故事,这天关二爷带着两位嫂嫂,正在大街上往前挤呢,忽然背后隔着三个人就伸过来一双手来,一把就抱住了关二爷“贤弟是你吗?”“哎、呦喂,是大哥”二人见面喜极而泣,哭罢多时刘皇叔抬起泪眼看了看归来的两位媳妇,又看了看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小,抛家舍命一脸征尘的贤弟,那个心痛啊!:“贤弟啊,可辛苦你了,你真是我的好兄弟啊,想杀为兄了,你在我心目中比什么都重要,接着再一次说出了自己的名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关二爷听后感动的不成不成的,说道:“还是大哥了解我的忠义之心啊!”。刘皇叔平生说了两句经典的话,啪嚓、啪嚓就给文武两界立下了座右铭。刚说的这一句就成了舞刀弄棒,江湖人的座右铭,另一句就是后来各个学校,教人为善的座右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关羽去世后,由于他为人忠义,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称“关公”,立碑建庙“关公庙”,又是财神的化身。

            另一位是公元1142年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岳王爷”为雪“赵构”皇上家族的“靖康之耻”,带着岳家老小豁了命与金兵那个打呀,被后世敬仰为精忠之灵魂、报国之楷模,立碑建庙“岳王庙”,历代王朝对二位圣人十分敬仰,又根据自己的需求而有所偏颇。

(续上《周末晋东游之三—鹳雀楼与千年传唱》

精忠贯日  大义参天

从永济往东就是运城了,此去运城主要是奔着解州关帝庙。运城是关公故里,有着浓厚的关公崇拜文化和全国最大的关帝庙。解州在古代是一个县,地处从长安到太原的官道旁,当前是运城市盐湖区的一个镇。关公就出生在解州,并且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9岁。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他年轻时在这里为民除害,打死恶霸的故事。

关公崇拜起始较早,在其死后不久,民间就出现了供奉关公的现象,并且陆续从中国传入了周边地区和国家,据说世界上仍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保留着这一文化。当前,山西境内的关帝庙有三万余座,全国的关帝庙则多达三十多万座。时过境迁,1800多年过去了,但在当地关公仍被亲切的称为“关老爷”,可见这种文化影响之深远。

关帝庙景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前面是结义园,中间是关帝庙,后面是御花园。结义园和关帝庙分处原官道南北两侧,御花园在关帝庙后面。当前为了旅游参观方便,是从结义园后面新建的关帝庙大门进入景区,倒着参观完结义园,再越过官道,进入关帝庙古建群以及后修的御花园。

结义园主要是为了纪念桃园三结义而修,除了少数碑文外多为后建。越过官道,正面是一块明代遗存的大照壁,虽采取了简易的保护措施,但仍有倒塌的危险。照壁上的琉璃四龙壁涵盖天地海三界,庄严古朴,实为珍品。后面就是关帝庙的正门即端门,红墙绿瓦,蔚为壮观。中间门额上题有“关帝庙”三字,左侧为“精忠贯日”、右侧为“大义参天”。门口还有雍正皇帝亲赐的三根铁桩,提示朝拜之人进入圣地,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后面依次是稚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

古建筑主要由原木和石料组成,古朴庄重,肃穆威严。置身其间,会发现各种御赐匾额层层叠叠,几乎挂满了凡是能挂的各个牌坊、殿门。行走其间,会被古人高超的建筑技术、优雅的美学设计所震撼,也为这高规格的建筑蕴含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所震撼,以至于时刻都有一种下跪的冲动。

千百年来,世人不遗余力的把能想到的各种赞美之词、各种精巧设计、各种殿堂阁楼,以及代表不朽的各种石柱、石碑汇聚于此,能不令人震撼吗?这种种背后,其实是一种虔诚的信仰。对于关公的故事,即使10岁的孩子都能说出一两件来,但归结起来,就是端门两边的题词,“精忠贯日,大义参天”。世人敬仰和信奉的,其实是关老爷身上的“忠”和“义”。我想,这也就是在百姓虔诚信仰的同时,为什么有那么多皇帝对关公一再加封,生前为候,死后为王,逐渐加封为帝,进而成了中国封建王朝时期与文圣人孔子齐名的武圣人。那忠、义究竟是什么呢?

忠是对国(当然在古代更确切的说是对君)的担当,义是对兄弟、对朋友、对百姓的担当,忠义就是中国人对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英雄人物的心理期盼。关公匡扶汉室,结义桃园,爱念百姓,英勇神武,这些就是人们世世代代思念和崇拜他的原因。特别是不受曹操挽留,封金、挂印、退婢,过五关斩六将,千里护嫂,追随刘备,这是忠;赤壁之战华容道里,不顾个人生死,念及旧情,留给兵败逃奔的曹操一条活路,这是义。这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忠心不二之人,既符合封建帝王对臣子“忠”的精神要求,又符合普通百姓对英雄“义”的道德希望。于是关公崇拜千年以来从未中断。

岁月流失,黄河滔滔。或许很多人会说,关公过五关斩六将是历史传说而已,和《三国志》的史实相差甚远。其实,这已经不重要,普通人无法一一去考证也没有必要去考证了。我们崇拜关公,是要为自己树一面道德的镜子,将这种“忠”、“义”的道德内涵丰富、传承,并与时俱进地传递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假使人人都爱国奉献、人人都热心助人、人人都敢于担当,这何尝不是“忠”与“义”新的诠释呢?

老百姓的选择,有时候说不出原因,但很朴素。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隋代,距今1500年了,损毁重建多少次,依然在那里。即使在上世纪60年代大浩劫中,也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神奇的保留住了。它穿越岁月,岿然不动,好像在向世人默默昭示着什么。

凡是经得起岁月冲刷还依然鲜活的,我想,应该是不朽的。

                                              (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4162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