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优秀作文

图书馆优秀作文,第1张

图书馆优秀作文1

 图书馆很美,它会让我得到很多知识,而且里面很舒服,还有椅子可以坐,我坐在那边看书的时候,我会感受到沈静和欢乐,所以我也带着快乐的心情去那里看书。

 我进去图书馆的时候,就会看见宝物,那就是书,而且有许多书,还有分类呢!所以要找到自己想看的书就容易多了,想看科学类的书,就去找科学书柜,想看漫画书,就去找漫画书柜,这样真是方便又不费力,也可以让我们轻轻松松就可以得到许多知识。

 我很喜欢看三国演义,我把图书馆里面有关三国演义的书都借完了,我看第一集的时候,因为很多字,所以看得很吃力,但是我慢慢的适应了,后来隔天就还书了,还顺便借下一集,我一回家就想看,所以我一写完功课,就开始看,当我全部看完的时候,我才发现打仗没有想像的容易,而且还要牺牲自己,我觉得他们真的很勇敢,他们一定也觉得自己很光荣吧!

 我很喜欢图书馆展出的作品,它们有很多样子,而且大家的题目都不一样,漂亮的地方也不一样,但它们有一样共同点,那就是很有创意,它们都有不同的点子,而且都是利用废物利用做出来的,这才是我喜欢去那里看作品的原因。

 我以后要盖一个特别的图书馆,我要把那里变成无重力空间,让大家可以自由自在的看书,虽然而且还能飞,大家就可以毫不费力的拿书看了。

图书馆优秀作文2

 今天是周末,爸爸妈妈都休息,早上起来吃了早餐,我们一家人决定去温州市图书馆。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去图书馆了,以前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有空就会带我来这里玩一整天。我可以给妈妈做向导了。

 爸爸开车,一会儿就到了,今天我们要去的是二楼,我带着妈妈走上了高高的楼梯,先在大厅我们把上次借的书还掉,才可以借今天的。

 哇!今天的人可真多啊!阅读桌已经坐满了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我跑到科学书架旁边,找一本我喜欢的书看看!《拯救地球》这是一本漫画书,里面可以翻动的,人类要保护我们的地球,书里给我们讲许多的知识。我站在书架旁,津津有味的看起来。看完了再找另一本,这里的书非常非常多,你是看不完的,我们可以把它借回家慢慢看。

 最后,妈妈帮我挑选了《马小跳游埃及》《木偶奇遇记》《生活大发现》等等。只有爸爸刷卡,我们就可以把书带回家啦!

 小朋友们,在图书馆里都可以找到你想要看的书,还可以借光盘,这里是知识的海洋,如果你有空也要来看看哦!

图书馆优秀作文3

 在这个酷热而漫长的暑假里,图书馆自然是我最好的去处。一走进图书馆,就看见一本本书整整齐齐的“站立”在书架上,这里的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少儿图书,一部分是成人的图书。这里还有很多桌椅供人们休息看书。图书馆里静悄悄的,就连掉一根针都能听见清脆声音。

 图书馆仿佛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尽是琳琅满目的书,有历史书,有各种文学作品,还有一些杂志报纸……真让我大饱眼福,又增长了我的见识。我拿起一本《西游记》,坐在椅子上,如痴如醉的看了起来。“扑哧”,从我的身后突然传来了一阵笑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女孩看漫画书看笑出了声。在安静的图书馆内,这样的笑声显得格外的刺耳。我和在旁边读书的人都皱紧了眉头,十分反感。就在这时,一位图书管理员来了,管理员轻声的对小女孩说:“小朋友,看书不要发出声音,否则会打扰别人的哦!”那个小女孩听了,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这里的管理员真有责任心啊!我在心里感叹道。

 苏联文学的创始人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馆里许许多多的书,丰富了我的知识,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我的心灵受到熏陶。图书馆就好像一扇神奇的大门,走进这扇大门,里面就是知识的海洋。当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时候,我仿佛忘掉了一切烦恼,心中所想的只有书。

 我相信,书会让我进步,书会让我成就梦想。

图书馆优秀作文4

 记得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学校为我们办了一张图书馆借书证,老师鼓励我们多去图书馆借书,于是,我带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图书馆,舒服的座椅,丰富的书籍,使我常常利用下课时间去借书,和它有了第一次的接触。

 还记得有一次,爸爸带我到图书馆借书,那里的藏书不但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而且设备更加齐全,有时要寻找书籍,只要透过电脑的帮助,便可轻松知 道正确的摆放位置,我先挑了几本书,再到柜台办理借书手续,只见柜台阿姨在电脑键盘按了几下,就完成了借书手续了,于是我和爸爸就踏着轻快的脚步离开了图书馆。

 我觉得图书馆是既方便又安静的地方,它不但收藏了五花八门的书籍,也提供了我们一个舒适的环境,在那里我们可以悠闲自在的读着书,沉醉 在浩瀚的书海里,同时也可以丰富我们的心灵,充实我们的知识呢!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遵守图书馆规则,千万不可以大声喧哗,不可以在里面吃东西,这样大家才能拥有一个优质的空间享受书香的世界。

 朋友们!有空时不访相约到图书馆走一遭吧!

图书馆优秀作文5

 昨天又去了趟图书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暑假过后的图书馆并不像我所想象中的那般冷清。

 在自修室,我这是看到了不少的年轻的面孔,虽然不像暑期爆满,但地处偏僻的图书馆,有这么多人来跑来自修,还是体现了它的价值。

 我想大多数的他们也许是大学生,也许是准备考研,考公务员的应届生居多吧,当然也有年纪稍长一些的读书爱好者。

 等到下午四点半多的时候,图书馆又迎来了一波人潮小高峰。

 如果说早一些看到的很多大人都是来替小孩还书的话,这番人潮,是附近刚刚放学的小朋友。

 图书馆附近有不少新建的小区,但是入住率极高,很多年轻的家长接了小孩就直接来到图书馆,我想他们其中一部分人也许是让小孩在图书馆闭馆前先做完作业吧。毕竟这里环境安静且舒适,不仅有空调,最关键是氛围也好。

 小朋友如果能好好地利用好那一小段时间,可以做不少的作业。

 昨天我是带了同伴一起去的,自从图书馆启用了智能的借书机以及书柜消毒机,他还没有用过,所以带他去见识一下。

 还了两本书,又重新借了两本书,图书馆之行,让我看到了那么多爱读书的人,很受激励。

图书馆优秀作文6

 这天,刚走进图书馆想要选择一本好书,却被那无声却又异常精彩的小镜头深深吸引。

 “咳咳……”啊!瞧!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眯着眼,非常吃力地看着书。看得出他很想把书放下,但因为书中的精彩,所以他决定把书读下去,可以看出他特别爱读书。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令我对这位老人肃然起敬。

 和这位老人相比,学生怎样呢?一个重考生,一边从参考书里查找资料,一边温习着自己的功课,还准备阅读桌上的那几本小说。努力学习,准备迎接那新的'考试。

 咦,怎么上班族也来了?一位年轻白领一手拿着手机,一手轻轻按着书的边沿,可两只乌黑的双眼却从未离开过书本,一直目不转睛的盯着书看。突然,手机震动了一下,年轻白领不耐烦的把目光从那本书上移走,用粗糙的大手用力地往关闭手机的按钮上按去后,目光又迫不及待地往书上投去。

 看!一位残疾人,他虽然自身残疾,但是对书的兴趣毫无下降,手中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啃”着,聚精会神,从不受外界干扰。书中的精彩片段使他拍案叫绝,看得如痴如醉。他忘了一切,完全沉浸在书里。

 我的目光又落在了一个短发的大女孩身上。看!她捧着书,全神贯注地读着,眼里闪动着对知识渴求的亮光。又该翻一页了,她恋恋不舍的将目光移开了书本,不耐烦地翻了一页,似乎觉得连翻页都浪费了读书的时间。

 这一个个图书馆里的小镜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有几个字更深刻地印在我的心里: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

图书馆优秀作文7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还有弟弟一起去图书馆看书。

 到了图书馆,我东挑西选,终于找到了一本成语故事,我在书中看到了一篇《背水一战》的成语故事: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条极其狭窄的山口,叫井陉口。赵国手下的谋士李左丰主张一面守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远征部队就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优势兵力,坚持要与汉军下面交锋。

 韩信了解到这些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扎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点点心,告诉他们打完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轻骑20xx人从小路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进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帜,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开阵势来吸引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领汉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改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阵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全部出击,背水士兵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到营地,忽然营中已插满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个大胜仗。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成语“背水一战”的意思,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决战”性质的行动。

图书馆优秀作文8

 在某个凉爽的夏夜,独坐窗前,远离了都市喧嚣,在淡淡月色的笼罩下,一切似乎都安然地沉沉睡去。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响,都停息下来,就连夏末的最后一丝倔强的蝉鸣也慢慢消失,空气在寂静中缓缓流动着,流过那点点明星……这里,除了那喑哑的夏景,还有一颗孤独但快乐的心,不知不觉地,耳边响起了一段熟悉的旋律:“我沿山路走来,梦里多美好!静静坐在山腰,那羊鞭轻轻挑起夜幕的一角……”此时,我的心,好像变得纯净了,就像屋檐上那滴将要滴落的水珠一般清澈,心和景,完全地融在了一起……

 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图书馆,阳光透过玻璃,暖暖地铺洒在高大的三层书柜上,耳畔只有沙沙的翻书声,还有时不时响起的低语声。深色书柜上的木纹,衬托着一些老旧书本呈琥珀色的边。轻轻翻开一本书,在安静的灯光下仔细阅读那被岁月磨淡的故事,目光追随着文字,心随情动,慢慢地,我感受到了那早已被大都市洗刷干净的、孤独的美!

 一个人漫步江边,远处的建筑散发出的温暖的光,照亮了淡色的水泥马路,黄昏的太阳流泻出了最后一点光,消失在了山后,又是那么静寂。在这静寂的背后,不仅藏着无限的温暖,还记录了白天喧闹的江水,流向远方……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是只有一个人才能感受得到的孤独的美!

 寂寞而空虚的背后,那些久别的快乐,被都市洗刷干净的美好,在一个清新的早晨、一个凉爽的午后和一个宁静的夜晚,又一次回到了我的身边,一个人,细细品味……

图书馆优秀作文9

 于馆中独坐,观人与物,顿觉春之所至。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读书于春晨立,神清气爽。方觉读书之始为何,末所止。

 古曰:心地清静,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然贫者尚觉有余,乐在茶饭谈资,何如富者而不足。余切以为书之所爱若君子之心事,天青曰白,不可使人不知。书之精髓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六一居士曾曰: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今居高校中,馆藏无数,会青春韶华,适弱冠、桃李年华。如此种种,不读书,无以报天地,无以报父母,实愧真心。或驳之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学生应于大世界中奔走,感悟人生,得以心胸开阔。此言不虚,然,身之不立,颠簸于路途,岂不笑哉。(今馆藏书无数,仍不及wifi蛊惑人心。居黄金屋中,闻其一二,或两两相望,或低首微鼾,或目若无神。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若皆如此,便可聚而谈古论今矣。西科学子无数,此中真求学者不可数之。如若学问之地为闲人所占,众皆无利。吾之如此不慎言,皆为赤子之心。厚德,博学,笃行,创新,此乃校之训诫。立身之后而厚德,读书之后而博学。此根本不从,何以为学。

 以学业繁重日夜赶图而不能享书香者论之,心之悲切,不知所言。

图书馆优秀作文10

 你的乐园或许是充满欢声笑语的操场,或许是拥有美丽景色的河边草坪,或许是洋溢着幸福的美满家庭,而我的乐园却是带给我无限乐趣的图书馆!

 有的小伙伴肯定会问:“在图书馆多没意思啊!不能玩耍,不能说话,只能看书写作业,为啥它还是你的乐园呢?”因为,是图书馆给了我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在不知不觉中,我就慢慢喜爱上了看书,更多的是还能拥有无穷无尽的知识。

 看天文书可以了解宇宙的奥妙,知道恒星、行星、中子星等奇妙的宇宙天体;看历史书,可以回顾中国上下五千年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走近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一代君王,了解唐朝的安史之乱,清朝的鸦片战争,东汉末年的三国鼎立,清朝末年的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看漫画书,可以让你笑到停不下来,用为里面含有很多搞笑的故事情节,让你乐在其中。看军事书,可以了解各种枪械的名称以及性能,感受到我国军事的强大;看故事书,可以读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故事,感受它们的独特魅力。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书籍让我受到巨大影响,它让我进步,陪伴着成长!谢谢你,图书馆,你就像一位好老师,带给我丰富的知识,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徜徉!

图书馆优秀作文11

 一场邂逅,我们偶然相遇。倾听你无声的文字,我们相知、相伴。

 ——题记

 在会展中心对面,有一座坐南朝北、造型独特的建筑,那就是你——芮城文博馆。“芮城文博馆”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告诉人们:这里是我县的文化中心。小时候,每次放学,我都会去你那里欣赏音乐喷泉。

 有一次,我在中心广场门口集合参加公益活动,无意中走进你:啊,里面好大啊!静悄悄的,向里面望去,大家都在认真阅读。我被你深深地吸引了,不由自主的走到书柜前,拿出一本童话书翻开来看。

 课间,教室里,大家都围在一起热火朝天的聊着马小跳,什么马小强又调皮了,马小跳又捣蛋了……,啊,我多想看呀,于是周末我央求爸爸带我去文博馆!

 一进少儿区,我一眼就望见了摆在那里的《淘气包马小跳》,我拿起一本书就津津有味的读起来:马小跳的脚扭伤了,坚持来上学,哦,原来今天是他最喜欢的美术老师的课;马小跳当上组长了,别出心裁的做出了与众不同的麻辣串串香,吸引来了很多老师、同学……在你这里,我深深的喜欢上了马小跳,他单纯、有礼貌,他的动手能力和爱心,无一不是我所向往的!

 此后,每到周末,文博馆里经常会出现我的身影:或者读自己喜欢的名著,或者看书刊、杂志……文博馆,你更像一位用心灵相交的朋友,与你交往越多,越觉得你丰富、博大。文博馆,与你为友,在你的阵阵书香中,我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便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上古记录伯牙和钟子期的一段百十来字典故成了人物、地点、情节俱全的话本小说。伯牙和钟子期这段佳话广为流传,最直接的原因是他们那种相交相知的知音之情。

岳飞在《小重山》一词中写到:“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当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断弦绝音,以绝琴明志,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而那种令后人无限向往的友谊和心情,大概只有两人心中最为深刻。

《列子·汤问》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诗经·王风·黍离》中那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通常我们希望当自己欲有所表时,总有一个人会明白我们的心思,理解我们的心情,甚至“解读”出来。往往会称这样的人为知己,而那种遇到知音的心情, 可以说是一种“心灵的高峰体验”。无论怎么讲述、怎么描摹、怎么用文字传递,旁人总只能无限向往,而无所经历便无所体验,更无法理解那种极限的畅快。

而第一次体会到这种心情时,是在前不久读朱光潜先生的《诗论》。 那种心情时无与伦比的、心潮澎湃的,如同大海在明月下随着夜风波涛起伏般。 当我读完序言时,除了激动,还有无数种复杂的心情,无以言表,只是越发觉得读这样的一本书是虽畅快的一件事。 世事有千万种,而于我,唯此书不可或缺。

要说起遇见朱光潜先生的《诗论》,大概只能用缘分形容。和多数写文的人相比,我大概是读书最少的,也是最不喜读书的,文学相关的名家名作,也不过一两本。在遇到《诗论》之前,从未读过与“诗”相关的书籍,哪怕是一本名家的诗集。也是因为素来写“诗歌”,所以在旁人看来,至少也是个“文化人”,读过不少名诗和其他名作,也了解不少名家。

但是,事实恰巧相反。无论我怎么强调自己“才疏学浅”,别人都道你是谦虚。后来,我也真正去读些书,以不至于徒有虚名。

打儿时记事起,不大喜欢读书。别人读书的时候,我大多用来坐在凳子上,或是走在林子里,看看大自然的风景。随着长大,越发觉得大自然本事就有着丰富的知识,甚至越发觉得天工如此巧妙,有太多美到震撼心灵的事物,那些是人类永远无法企及的。 面对自然中存在的诸多的灵动之美,而自己却由衷地想把它呈现出来,传递给那些对此无所关注的人, 也渐渐地萌发了对诗歌的热爱。

正如德国的荷尔德林所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朱光潜先生说: 文学到了一定境界便是诗 。而诗的本身又是一种美学,它的格律、形式、意象、意境,处处都充满着美。而它本身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得我对其越发敬佩,这也是我邂逅《诗论》一书必不可少的基础。

在《诗论》一书附录《给以为写新诗的青年朋友》中提到:“ 许多新诗人的毛病在不求玩味生活经验,不肯耐辛苦摸索路径,而只看报章杂志上一些新诗,揣摩它们,模仿它们! ”可是,一味地自我探索,而不看借鉴前人的经验,或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那么这样的探索是成长很慢的,亦或是摸索出来的经验大多已被前人总结过,这样的结果是费神费力。但反过来说, 自我探索和学习前人的经验都是不可或缺的。

而经历了五年“摸索”的我,若说大有长进,倒是言之过早;若说闭门造车,倒也不足为过;但总论得失,是积累了经验,认识了不足,同时也从自然事物中汲取了很多道理。

当我合上《诗论》时,欲说相遇很晚,但是转念另想,若是在早些年见到这本书,我是极大可能不会像现在这般,把它视为珍宝,也不会像如今被书中的话句句戳中心底。先前积累的那些过程使得我对书中的内容有了极为深刻的体会。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读其他的书,只是在读; 而唯独这本书,是我在读它,它也在读我,解我心中的疑惑。

要说这疑惑来自何处,正是源于写作的瓶颈期,可以说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这种疑惑是身边理工友们无法从文学角度解答的。正如一个文学家和一个数学家,他们的喜好不同是很正常的。这一点你可以从泰戈尔和爱因斯坦1930年的谈话录中可以看出,即便他们最核心的思想是和谐的,但是他们理解事物并进行表述的方式是有着极大不同的。

而在陈平原《写给网络时代的读书人》中也提到, 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还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社会,你还在追求个人的板块,你还有不满足,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

当时的我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以及“疑山疑水”的迷茫踏进了图书馆,进门的第一排书架就是关于诗学的理论著作,可以说种类、版本颇多。但唯独只有两个的《诗论》吸引我的注意,还是极为方便携带的开本,再看封面作者,朱光潜先生,由衷地敬意和喜欢,随即便借来了。一同借来的还有其他多个版本的现代诗学相关著作。那天下午看过后,自觉有很多要勾画的重点和笔记要做,便立即买了一本。同时期借来的几本都不及《诗论》让人感觉通透,其中对诸多地方有着深刻的体悟。

书中附录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值得很多写新诗的朋友一读。若说新诗容易做,多数朋友认为 “新诗无格律拘束,又无长短限制,一阵心血来潮,让情感‘自然流露’,就可以凑成一首。” 其实,不然。 “诗是最精妙的观感表现与最精妙的语言”, 这两种精妙绝非容易得来的。每一种文体下的作品都希望得到传播,而诗也不例外,做到雅俗共赏,也绝非易事。

有些作者是极喜欢做新诗的,这样说并非由反对之意,他们当中多是一些心血来潮,做一些称为感情“自然流露”或是一些“泄气式”的抒情诗,而对于这些作品不敢加以评价。除此之外, 这些新诗群体中的有些人是缺乏“工匠”精神的,没有耐性去做“冷板凳”,也鲜有人去耗费大量精力和辛苦在诗的两种“精妙”上摸索路径。

无论是否作诗,即便是喜好读诗的人,也不妨读一读这则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而那些写诗的朋友,如果没有耐性去读完整本书,倒可以选择先读一读此文。 如果你有过一定的摸索和积累,那文中的内容可以使你有更深刻的体悟;但,如果你是初写新诗的朋友,那朱光潜先生的这则文也可以为你做些指引,使你免走一些弯路。

朱光潜先生的《诗论》被视为 中国现代诗的第一块里程碑 ,其内容涉及诗的起源,诗与散文、画、音乐,诗的境界、情感与语言文字,诗的节奏与声韵,以及中国诗的发展,在内容的阐述上, 他的态度是辩证的、探索的、是力求创新的。 而一本经得起沉淀和打磨的好书,值得也需要反复精度。

遇见朱光潜先生的《诗论》,于我而言, 是一次邂逅,在一个机缘最合的时候,亦师亦友,更可以说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经历一定积累后的相遇,不是相见恨晚,而是恰逢此时,正如我们常形容爱情的一词——势均力敌,这样的巧合是弥足珍贵的。如若不是我先前长时间的“摸索”与瓶颈时期的诉求,那便不会有这样一次浪漫的邂逅, 这种的浪漫是超越所有爱情的,更令人心动和向往。

好比,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正如那句千古绝唱“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如果说一次人生最浪漫的艳遇,那便是正值对诗歌痴迷疑惑时遇见这本书——《诗论》 。自那之后,我常想, 能拥有一本能直抵内心深处的书,即便是无一人可做知己,那已不再是什么遗憾。

附录: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点击阅读)

读《千江有水千江月》(台湾 萧丽红著),恍然间已经17年。

它当然是一本小说,唯美的爱情故事荡气回肠。然而,刻录在心间的,岂止是贞观和大信之间的情爱,更有那人世间的万般情意!

女主人公贞观的外公只在书中出现过两回。第一回是贞观小学毕业后,外公要她在那个暑假里天天跟着他读《千字文》:

小学六年书念下来,贞观竟是无有什么过人处,虽说没押在众人后,倒也未曾领人先,拿个温吞吞第七名,不疾不缓,把成绩交上去;她母亲大概失望了,说了她二句,她外公却开口替她分明:

“……古人说大只鸡慢啼;提早会啼的鸡,反而长不大,小学的成绩,怎么就准了呢?”

她母亲不作声;她外公又言道:“你听我说:女儿不比儿子,女道不同男纲;识者都知,闺女是世界的源头,未来的国民之母,要她们读书,识字,原为的明理,本来是好的,可是现时不少学校课业出众的,依我看,却是一点做人的道理也不知,若为了念出成绩,只教她争头抢前,一旦失去做姑娘的许多本分,这就因小失大了——”

书是在读出滋味后,才愈要往里面钻。《千江有水千江月》走进生命,整整17年,一直一直重读。

初读,是师范图书馆老师——那个刚大学毕业的小杜老师自己的藏书。她才长我三、四岁,因为书籍,遂成好友,常常邀我与她在图书馆喝茶、闲话。而《千》是她最爱的书。

再读,是毕业回乡之后。在镇文化站的图书馆邂逅。在图书馆负责人同意下,以十倍的赔付款将此书占为己有——有些不道德?

书页的字里行间,写满批注与心得,在生命中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此书从来都在不借之列,直至07年在书店买到“25周年纪念版”的重印本——愿意将新书借给也爱的朋友读。

每读一遍此书,便觉得自己再不同于前,是身与心,都在这浅显易解的文字里,一次又一次的被涤荡、洗洁……

“读书、识字,原为的是明理”——那个渔港小镇上的老渔民的这句话,深深投射在我心头,从初读那一年——师范三年级开始。

很庆幸,读此书,是在工作前一年。一开始就持着这句话去看待学生看待他们的成绩。从来不为他们的成绩而去批评与指责,向来不以为分数是孩子们世界中最重要的——当然一直努力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在“明理”与“课业出众”之间,若能兼美,当然更好;如若不能,我更爱明理的孩子。温、良、恭、俭、让,始终是我对自己与对孩子们的要求,或许落伍,但求人性的本真。

记得有个学生梅(化名),她有个双胞胎姐姐,智力比她更糟糕,送特殊学校去了。而她在爸爸妈妈的不放弃之下,始终跟班随读。梅很乖很安静,可是成绩始终很糟糕。而我,总是对她保持一贯的温和与鼓励。每次她的测验成绩卷,我都夹在成绩良好的试卷中下发(不报分数)。

为她在老师面前的畏缩而心疼,曾经再三在全班同学面前这样对她说:“在老师眼里,你只有一个弱点——成绩不够好,但是其他方面你比很多同学都做得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讲卫生,老师真的一直很喜欢你。而有些同学,他只是成绩比你稍微好一点,缺点却远远不止一个——记住,你只有一个小小的弱点啊!”让我如此安心,梅此后在我面前再无退缩与卑怯。

是真心喜欢梅,为她是个明理的孩子。

只在书中出现了两回的外公,却留给我至为深刻的印象。从那会儿开始,就无限渴慕这样的老人,这样的家教。而当我为人、行事的时候,常常会想:如果贞观的外公亲历,他会怎样教导贞观?

甚至会放任自己的想像肆意徜徉:如果贞观的外公是教师,他会怎样面对孩子们?他自己会做一个明理的教师吧?他一定更在意教导他的孩子们成为明理的人吧?

《千江有水千江月》里的大信与贞观,在心头记取了这么多年。而贞观的外公虽只在书上出现过两回,也让我心心念念。

除了那一回贞观小学毕业后,外公要她在那个暑假里天天跟着他读《千字文》;还有另一回就是在贞观高考前几天——虽然,那是一场没有能够去参加的考试。

今早,她(贞观)突发奇想,陪着外公去巡鱼塭,回来时,祖孙二人,都在门口停住了,因为后门虚掩,阿启伯拿着菜刀,正在棚下割着——摘瓜的人,并未发觉他们,因为祖孙二个都闪到门背后。贞观当时是真愣住了,因为在那种情况下,是前进呢?抑是后退?她不能很快作选择——然而这种迟疑也只有几秒钟,她一下就被外公拉到门后,正是屏息静气时,老人家又带了她拐出小巷口,走到前街来。

贞观人到了大路上,心下才逐渐明白:外公躲那人的心,竟比那摘瓜的人所做的遮遮掩掩更甚!

贞观自以为懂得了外公包容的心意:他怕阿启伯当下撞见自己的那种难堪。

可是,除此之外,他应该还有另一层深意,是她尚未懂过来的;因为老人家说过:他们那一辈份的人,乃是——穷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

祖、孙二人,从前门回家以后,阿启伯早已走了;贞观临回“伸手仔”时,外公停脚问她道:“你还在想那件事?”

“嗯,阿公——”

“莫再想了!也没有什么想不通;他其实没错,你应该可以想过来。”

“……”

“还有——记住!以后不可与任何人提起——”

“我知道——阿公。”

——当时她的头点得毫无主张;但是此刻,贞观重想后巷路妇人告密(告诉贞观家人阿启伯偷瓜)的嘴脸,与外公告诫自己时的神情,她忽地懂得了在世为人的另一层意思来……

贞观坐正身子,将桌前与书本并排的日记抽出,她要把这些都留记下来。

贪当然不好,而贫的本身没有错;外公的不以阿启伯为不是,除了哀矜之外,是他知道他没有——家中十口,有菜就没饭,有饭就没菜;晒盐的人靠天吃饭,落雨时,心也跟着浸在苦水里……

她是应该记下,往后不论自己做了母亲、祖母,她都要照这样,把它说给世世代代的儿孙去听,让他们知道:先人的处世与行事是怎样宽阔余裕!

从那会儿——十七年前,就在心头深深镌刻下这两个词:宽阔余裕。

邻居的妇人目睹了阿启伯偷瓜,唯恐天下不乱,来告之贞观家人。哪知贞观和外公亲历此事!

当时贞观尚犹豫,不知该前进还是后退,老人家已是快速作出判断——静默地离去。阿启伯偷瓜要遮掩,而外公更担心阿启伯当下撞见他!

——他是怕阿启伯难堪!

外公对偷瓜者,不是憎,而是怜惜。不仅不恨,甚至要贞观莫对任何人提及。除了哀矜,懂得阿启伯的“没有”,更是外公处事与行事的宽阔余裕。

“不让做错事的一方难堪”,不也是教师对待犯过错的孩子的态度?

如果孩子抄袭作业,不妨懂得他:孩子还是想要在老师面前表现出好学上进的一面——比之他不肯交作业给你,还是有可取之处。别急着生气,别急着恼怒,宽宥他,提醒他,鼓励他;

如果孩子发脾气,不妨理解他:孩子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不懂得调节,发泄或许是唯一的渠道,难保不是在向你另类的撒娇;

接受每个孩子学习能力有差异先天智力有差异,学习成绩不好不是罪过,不爱学习也不是十恶不赦,持宽阔的心看他、待他,绝对不因成绩去批评一个孩子。只要孩子明理就好,只要孩子努力就好,只要教师自己努力帮助他就好——

宽阔与余裕,何尝不该是一个教育者该持有的心意?!

努力不让犯过错的孩子感觉难堪,他会更珍惜自己的形象吧?

努力不让有缺点的孩子遭遇难堪,他不会再小觑自己吧?

宽阔、余裕,轻轻读,记心间。

在《千江有水千江月》里有太多“红楼”痕迹,熟稔的字、词、句无处不见,当然因为作者萧丽红自16岁起就熟读红楼的缘故。

相信这部小说是萧的自传体小说,可是也真质疑大信这个谦谦君子的存在。这个化学家不但文采斐然,而且,如此难得,他与贞观一样,对佛家禅学,也是颇有研究。

台湾,上个世纪70年代的教育——出这样文理皆通的学子,也不算突兀?

那一回,贞观与小侄女讲故事,大信做旁听生:

大信笑道:“那故事是说;一岁到十岁,才是真正的人,是人的真正性情,十一岁以后,都掺了别的——”

“……”

这故事,贞观其实是听过的!

说天生万物,三界,六道,原有它本来的寿元;人则被查访,派定,只能活十年。人在阴曹、冥府,听判官这一宣判,就在案前直哭,极是伤心。后来,因为猴子,狗啊,牛的等等,看人可怜,才各捐出它们的十岁,来给人添上……这以后,十岁以上的人,再难得见着人原先的真性情……

然而贞观想:至人有造命诀;世上仍有大圣贤、大修为者,下大苦心的,还是把他们真正的十龄,作了无止境的提升与延伸。

初读这个章节,十八岁,忽忽失落:原来我已失却真性情?

然后懂得:年龄递增并不等于智慧会自动生成;如果不提升与延伸,或许我再能得回真性情?

无意之中开始关注每个人的眼神。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总是不自觉地在对方的眼神里捕捉到自以为是的直觉。

大部分的孩子,他们的眼神都清澈;那些蒙着阴翳的眼神的孩子,常常是我给予最多关注的孩子。心疼他们:究竟是怎样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失却了儿童的真性情?愿意陪伴与关注,只为他们本该是天真的年龄。

而认识的成年人里,能够让我凭直觉地以为对方可做朋友,皆因了他(她)们的眼神:天清地明,纯净如十岁儿童,可见人之真性情。——这样的眼神很难得。

是因为后天的不断提升与延伸,才可以将真性情无止境地持续?

面对儿童,如果一直持有十龄童的真性情,是否可以更容易懂得他们、接受他们呢?是否可以更容易抵达他们的内心世界以便更好地陪伴他们成长呢?

愿意也有天清地明的眼神,愿意葆有人的真正性情,也就愿意,不断提升与延伸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4712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