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11月29日,伦敦社会名流共同发起成立南丁格尔基金会。英国人将这位女士看做新的“圣女贞德”。
南丁格尔到底是谁,她有什么贡献,让英国人如此赞誉?
1820年5月12日,南丁格尔在父母旅行于欧洲的途中,在意大利的佛罗伦斯城出生。
她的父母以此城市名为他们的女儿取了名字。
南丁格尔生于一个名门富有之家,她的家境条件优裕。
南丁格尔的父亲威廉·爱德华是一个博学、有文化教养的人,他是一名统计师。
南丁格尔的母亲芬妮·史密斯,也是出身于英国望族,不但家道富裕,更是世代行善,名重乡里。
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的南丁格尔心地善良,极爱照顾他人。
南丁格尔的父亲毕业于剑桥大学,谙熟数学,精通英、法、德、意四门语言,除古典文学外,还精于自然科学、历史和哲学,擅长音乐与绘画。
南丁格尔自幼便在家里接受传统的教育。
可是,南丁格尔的母亲对这个女儿很不满意,原因就是这个女儿居然不想结婚,而想要当一个护士。
在当时的社会中,护士是一个下贱的职业,当护士的女人都是一些家境贫寒,没有文化的人。
可倔犟的南丁格尔不顾父母的反对,她毅然选择了当一名护士。
父母对这个女儿的选择百思不得其解,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女儿非要去做一名低下的护士。
南丁格尔之所以要做一名护士,那是因为她觉得护士可以照顾他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要说南丁格尔想做护士的愿望还得从她小时候说起……
南丁格尔的父亲威廉和母亲芬妮,都有着贵族血统。
他们在英国,拥有两处家园,它们分别是茵幽别墅和恩珀蕾花园。
每年到了夏天,南丁格尔就随家人马不停蹄地到“茵幽别墅”避暑;而在一年的其余时间,他们全家住在恩珀蕾花园里。
到了春秋季节,南丁格尔全家人就到附近的伦敦探亲访友,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
南丁格尔的童年,是在天堂般的环境中度过的。
离恩珀蕾花园几英里处,有一个诊疗所,主治医师富勒先生很有些名气。
南丁格尔从小就对护理专业很感兴趣,她打算说服父母,给自己一段时间,准许她去这个诊疗所学习。
恰逢富勒夫妇应约到恩珀蕾花园做客,南丁格尔就当着父母的面提出拜富勒为师。
不料,一场家庭战争就此爆发了……
南丁格尔的父亲拂袖而去,而她的母亲则气得发疯。
不仅如此,连南丁格尔的姐姐也歇斯底里大声嚷嚷,说妹妹一定是“中了邪”——
“这不单有失贵族身份,还会把病菌带入家门,害死全家。”
南丁格尔没有想到自己的父母与姐姐会如此保守,但她不会让步,她一个人偷偷地学习医学。
当南丁格尔的父母知道女儿在私自学医时,他们立即气得发抖,他们联合起来惩罚这个不听话的女儿,
南丁格尔被父母关了起来,她的父母命令南丁格尔“闭门思过”,不许她出家门一步。
南丁格尔就这样与家人冷战了数年。
时光如飞,在1851年6月8日这一天,南丁格尔在自己的笔记中,以前所未有的坚定语气写道一一
“我必须清楚,依靠一味的死守和等待,机会就会白白地从身边溜走。”
第二天,南丁格尔勇敢地离开了家,她来到了西道尔·弗利德纳牧师的收容所。
这所机构拥有一所医院,一所育婴堂,一个孤儿院和一所培训女教师的学校。
南丁格尔住在孤儿院内的一个小房间里。她的工作地点,就是孤儿院和法兰克福女子医院。
南丁格尔努力做好所有的工作,任何工作都不肯落下,甚至连手术护理她也要参加。
这对一个贵族**来说非常不易。
毕竟,在当时,做护理工作对一个贵族女子来说,完全是“有失体统”的事。
南丁格尔明白这一点,但她热爱护理工作,她对别人的非议一点也不在乎。
在这段时间里,南丁格尔往家里写了好几封信,介绍自己工作的情况,她也渴望得到家里人的支持。
南丁格尔的父母与姐姐见此情景,也只能选择尊重她的权利。
南丁格尔在32岁生日时,她感谢家人的祝福,还特地给父亲威廉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南丁格尔是这样说的一一
在南丁格尔那个的时代,没有一个有身份的人会做护士的。
而那些做护士的人,往往都是一些无知、粗鲁、酗酒、没有受过训练的女人。
南丁格尔利用到欧洲旅游的机会,了解各地的护理工作,最后她选定了了解过的凯瑟沃兹医院学习护理专业。
经过几番周折,南丁格尔于1851年在该院参加了4个月的短期训练班,成为了一个合格的护理人员。
在学习过程中,南丁格尔深切地感受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她要实现做一名优秀护士的梦想。
1844年,南丁格尔从英国出发,开始了欧洲大陆的旅行。
在此期间,南丁格尔的足迹遍及法、德、比、意等国,对各国的医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1850年南丁格尔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前往德国的凯撒斯畏斯接受护理训练。
南丁格尔的非凡的才智被某位专家发现了。
1853年南丁格尔受聘担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的监督。
南丁格尔的雄心壮志,终于感动了她的父亲,这位父亲答应每年资助她五百英镑。
南丁格尔听到此消息高兴极了,她知道父亲一定会支持她的。
1853年8月12日,在慈善委员会的资助下,南丁格尔在伦敦哈雷街一号成立一看护所,开始施展她的抱负。
南丁格尔在工作中,采取了许多措施,她的成成绩让当时的人们都叹为观止。
南丁格尔对护士工作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如采用病人召唤拉铃,在厨房设置绞盘以运送膳食给病人。
在护理工作中,南丁格尔特别强调 “任何妇女,不分信仰、贫富,只要生病,就可收容…”
南丁格尔在工作中表现出的非凡能力,让大家对她说的话都言听计从。
1853年,土耳其、英、法等国与俄国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
1854年3月,英法为援助土耳其,正式对俄国宣战。
同年9月,英法联军登陆克里米亚,在前方发回的报道中,对伤兵没人照顾颇有意见。
报道中说一一
当这些事实经报界披露后,国内哗然。
南丁格尔闻知这一消息,立即给当时的作战部长海伯特的夫人写了一封信,表示愿自费率领四十名护士赴战地救伤。
对于当时一位35岁的女性而言,这是一种非常艰巨的挑战。
海伯特部长同意了南丁格尔的请求,并给南丁格尔回了信,邀请她率领一批护士前往斯库塔里,由政府任命并给予经费支援。
南丁格尔拿出自己的3万英镑为医院添置药物和医疗设备并重新组织医院。
善良又负责的南丁格尔在危险的战场上,改善了伤员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
南丁格尔整顿了手术室、食堂和化验室,很快地改变了战地医院混乱的情况。
本来一个只能收容1700名伤员的战地医院,经过南丁格尔的巧妙安排,竟然可以收容3000-4000名伤员。
在这炮弹纷飞的战场上,南丁格尔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南丁格尔率医护人员来到战场6个月后,战地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伤员死亡率从42%迅速下降至22%。
这种奇迹般的护理效果震动了全国,同时也改变了英国朝野对护士们的评价,并且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重视,护士人员再也不会低人一等了。
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终于为人们所承认,同时,也为妇女们开辟和创建了一个崇高的职业。
南丁格尔为此付出极大的精力和心血,她建立了护士巡视制度,每天夜晚她总是提着风灯巡视病房,每天往往工作20 多个小时。
每当夜幕降临时,南丁格尔总是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沿着崎岖的小路,在4英里之遥的营区里,逐床查看伤病员。
那些受伤的士兵们亲切地称呼南丁格尔为“ 提灯女士”、“克里米亚的天使” 。
其中有一位伤病员是这样写的一一
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博得各国公众的赞扬。
护士工作的重要性为人们所承认,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的重视。
可惜的是,过度的劳累使南丁格尔染上终生不愈的疾病。
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患了克里米亚热,健康还未完全恢复,她就继续努力工作。
1856年11月南丁格尔作为最后的撤离人员,返了回英国。
战争终于结束了……
南丁格尔避开了政府隆重的迎接仪式,化名“史密斯**”悄悄返回英国的家里。
南丁格尔不喜欢被人赞美,她只想要做一名优秀的护士
她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一
“我不要奉承,只要人民理解我。”
这是一个多么无私,多么伟大的女人呀!
早在1907年12月,英王爱德华七世授予南丁格尔功绩勋章。这是首次将此类勋章颁授女性,真是无比光荣。
可南丁格尔需要的不是这些,她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她要建立一所专业的护士学校。
为此,她克服了重重障碍,坚持不懈,义无反顾……
1860年6月24日,南丁格尔终于在伦敦的圣 托马斯医院创建的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开学。
从此以后,这个世界正式建立了护理教育制度,南丁格尔也被公认为是现代护理事业的鼻祖。
长期超负荷工作让南丁格尔的身体日益衰落……
其实自从1857年以后,南丁格尔身体就不好了,但她依然坚持每天工作超过二十个小时。
由于操劳过度,1901年南丁格尔不幸双目失明。
但是南丁格尔亳不在乎,她仍然念念不忘护理专业。
双目失明后的南丁格尔还在不断地接见来访者,宣传她的思想和主张。
1910年,南丁格尔在睡眠中溘然长逝。
为了纪念南丁格尔对护理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1912年,国际护士会(ICN)倡议各国医院和护士学校在每年5月12日南丁格尔诞辰日举行纪念活动。
囯际护士会还将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以缅怀和纪南丁格尔这位伟大的女性。
南丁格尔虽然一生没有结婚,但她伟大的献身精神,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女护士们学习的榜样。
每当“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世界名国的人们都会想起南丁格尔,这位无私奉献的“提灯女神”。
梦想万里行,执着苦追求,提灯暖人心,无私天地宽。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㚥):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
南丁格尔的生世: 南丁格尔出生在一个富裕、有教养的辉格党(Whig)乡绅地主家庭,这个世背景值得注意,因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许多在政治、社会事务上持温和改良主义的人物,是来自这样的背景的──达尔文是另一个好例子。她和她姊姊出生时父母都旅居义大利,她姊姊在那不勒斯(Naples)出生,因而取该城之希腊名字Parthenope,南丁格尔则是在佛罗伦斯出生的。她的父亲不信任学校教育,因此返英后,她们姊妹就在德比郡(Derbyshir)的住家,一幢哥德式的大房子「立宅」(Lea House)受家庭教育,学习数学、文法、音乐及古希腊文、拉丁文及德、法、义大利等现代欧洲语言。南丁格尔自幼就表现出学习的热忱,嗜读向学,她姊姊则相反,表现出艺术天份。 南丁格尔有很深的宗教感,在1837年2月7日她听见神的召唤,而决心要奉献她一生。虽然曾有人向她求亲,但她终生未婚。她对慈善工作愈来愈感兴趣,而有了从事护理工作的念头。她的家人对此激烈反对。因为在十九世纪初,医院是收容贫病穷人的机构,以肮脏、混乱、高死亡率著称,被视为是前往坟墓的中途站。一般稍有资财的人生病是绝不会进医院的,即使穷人也怕进医院。一般人对护士的印象,则是酗酒、品性不端的下层女人,经常偷病人的东西。以南丁格尔的富裕家庭出身,家人对她当护士的想法自然大加反对。不过她并不死心。 像许多十八、十九世纪英国富裕、有教养家庭的年轻人一般,南丁格尔以旅行(所谓Grand Tour)来作为一种教育与增广见闻的方式,1837-39-50则到埃及、希腊、德国。这些旅行使她认识不少日后对她志年她到法、义、希腊等国,1849业大有帮助的人。此外,这时她的身体经常不适,精神状况似乎也不太好,因此以旅行来调养──份传记作者与历史学家很感兴趣的题目。在德国时她访问了由牧师设立南丁格尔的心理状态是部的校。Kaiserwerth护理学后来她自己于1850-51年前往该校习护理。 1853-54年她在伦敦哈利街一号(Upper Harley St)的一家疗养院担任护士长。不过这可不是一般的医院,哈利街传统上是英国地位最高的大牌医生开业的地方(今天仍是如此),这家病院是供生病的仕绅疗养的地方。 姓名:Florence Nightingale 出生日期:1820年5月12日 逝世日期:1910年8月13日 出生地点:义大利的佛罗伦斯 家人:父(威廉)、母、姊(芭莎) 去世日期:1910年8月13日 学过的语言: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义大利文 擅长:音乐、绘画、通晓历史、数学、哲学 称呼:提灯天使(Lady-in-Chief) 理想:做一名护士,并下定决心将终生奉献给病人 成立: --南丁格尔护士学校 --利用统计的方法,记下卫生情况与死亡率的关系,并发现改善病房卫生环境有助减低病人的死亡率 --她致力改革军方及国家医院,并办学提供正式的护理训练 --影响后世国际红十字会 的成立 历程: 年份 事件 1820 于意大利的弗洛伦斯城出生 1844 她从英国出开始了欧洲大陆的旅行,足迹遍及法、德、比、意等国,对各国的医院进行了考察 1851 在凯瑟沃慈医参加了4个月的短期训练班,謢士的理想终终于实现 1853 她在伦敦担任了妇女医院院长 1854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她受 的邀请,带了38名合适的妇女前往克里米亚 1854 离开伦敦,启程前往克里米亚 1856 她作为最后的撤离人员,返回英国 1856 南丁格尔任职陆军医院妇女謢理部总监 1857 她促成皇家陆军卫生委员会的建立,还开办了陆军军医学校 1869 南丁格尔謢士训练学校开学 1901 南丁格尔因操劳过度,双目失明 1907 英王颁发命令,授予南丁格尔功绩勋章
一八二○年五月十二日,南丁格尔出生于义大利的佛罗伦斯(这也是她的名字的来由)。她的父亲叫做威廉‧爱德华‧南丁格尔(William Edward Nightingale),母亲叫做法兰斯‧史密斯‧南丁格尔(Frances Smith Nightingale)。她是家中的次女,其上有一位姊姊。他们家庭非常的富有,是属于上层阶级的英国大地主。在她二岁时,全家搬回到英国伦敦,很快就成为当时伦敦上流交际圈中具有影响力的家族。就像世界其他各地一样,当时英国的女性并不被期望要接受教育,或是发展她们的事业。她们社交的目的就是要结识结婚对象,并且成家生子。但是她的父亲却是一位非常睿智的人,他认为女性也应该同样地接受教育。他亲自教导她的女儿义大利文、拉丁文、希腊文、哲学、历史、写作、和数学。 幼年的她非常喜欢阅读,也充满了爱心。她在父亲的农庄内,经常照顾生病的农人以及受伤的动物。她 12 岁那年便下定决心,将来要有所作为。 年轻的南丁格尔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女性,吸引了许多的爱慕者。但是她内心明白,婚姻并无法满足她的雄心抱负;她甚至认为传统的婚姻生活,简直与自杀无异。她拒绝了无数富有的年轻追求者,并下定决心要做一位单身女性。这在当时,可真是非常前卫的思想啊! 南丁格尔虔诚地信奉上帝。据说,在她 17 岁那年,在家中的花园内听到上帝对她的召唤——赋予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任务,那就是透过服务人群来侍奉上帝。
南丁格尔出生在一个富裕、有教养的辉格党(Whig)乡绅地主家庭,这个世背景值得注意,因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许多在政治、社会事务上持温和改良主义的人物,是来自这样的背景的──达尔文是另一个好例子。她和她姊姊出生时父母都旅居义大利,她姊姊在那不勒斯(Naples)出生,因而取该城之希腊名字Parthenope,南丁格尔则是在佛罗伦斯出生的。她的父亲不信任学校教育,因此返英后,她们姊妹就在德比郡(Derbyshir)的住家,一幢哥德式的大房子「立宅」(Lea House)受家庭教育,学习数学、文法、音乐及古希腊文、拉丁文及德、法、义大利等现代欧洲语言。南丁格尔自幼就表现出学习的热忱,嗜读向学,她姊姊则相反,表现出艺术天份。 南丁格尔有很深的宗教感,在1837年2月7日她听见神的召唤,而决心要奉献她一生。虽然曾有人向她求亲,但她终生未婚。她对慈善工作愈来愈感兴趣,而有了从事护理工作的念头。她的家人对此激烈反对。因为在十九世纪初,医院是收容贫病穷人的机构,以肮脏、混乱、高死亡率著称,被视为是前往坟墓的中途站。一般稍有资财的人生病是绝不会进医院的,即使穷人也怕进医院。一般人对护士的印象,则是酗酒、品性不端的下层女人,经常偷病人的东西。以南丁格尔的富裕家庭出身,家人对她当护士的想法自然大加反对。不过她并不死心。 像许多十八、十九世纪英国富裕、有教养家庭的年轻人一般,南丁格尔以旅行(所谓Grand Tour)来作为一种教育与增广见闻的方式,1837-39-50则到埃及、希腊、德国。这些旅行使她认识不少日后对她志年她到法、义、希腊等国,1849业大有帮助的人。此外,这时她的身体经常不适,精神状况似乎也不太好,因此以旅行来调养──份传记作者与历史学家很感兴趣的题目。在德国时她访问了由牧师设立南丁格尔的心理状态是部的校。Kaiserwerth护理学后来她自己于1850-51年前往该校习护理。 1853-54年她在伦敦哈利街一号(Upper Harley St)的一家疗养院担任护士长。不过这可不是一般的医院,哈利街传统上是英国地位最高的大牌医生开业的地方(今天仍是如此),这家病院是供生病的仕绅疗养的地方。 姓名:Florence Nightingale 出生日期:1820年5月12日 逝世日期:1910年8月13日 出生地点:义大利的佛罗伦斯 家人:父(威廉)、母、姊(芭莎) 去世日期:1910年8月13日 学过的语言: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义大利文 擅长:音乐、绘画、通晓历史、数学、哲学 称呼:提灯天使(Lady-in-Chief) 理想:做一名护士,并下定决心将终生奉献给病人 成立: --南丁格尔护士学校 --利用统计的方法,记下卫生情况与死亡率的关系,并发现改善病房卫生环境有助减低病人的死亡率 --她致力改革军方及国家医院,并办学提供正式的护理训练 --影响后世国际红十字会 的成立 历程: 年份 事件 1820 于意大利的弗洛伦斯城出生 1844 她从英国出开始了欧洲大陆的旅行,足迹遍及法、德、比、意等国,对各国的医院进行了考察 1851 在凯瑟沃慈医参加了4个月的短期训练班,謢士的理想终终于实现 1853 她在伦敦担任了妇女医院院长 1854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她受 的邀请,带了38名合适的妇女前往克里米亚 1854 离开伦敦,启程前往克里米亚 1856 她作为最后的撤离人员,返回英国 1856 南丁格尔任职陆军医院妇女謢理部总监 1857 她促成皇家陆军卫生委员会的建立,还开办了陆军军医学校 1869 南丁格尔謢士训练学校开学 1901 南丁格尔因操劳过度,双目失明 1907 英王颁发命令,授予南丁格尔功绩勋章 南丁格尔誓约 余谨于上帝及公众前宣誓,愿吾一生洁忠诚服务,勿为有损益之事, 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当尽予力以增高吾职业之程度,几服务时所知 所闻之个人私事及一切家务均当谨守秘密,予将以忠诚勉助医生行事 ,并专心致志以注意授予謢理者之幸福。
唐禹哲演欧阳干,是湘琴护理系同学,长相清秀亮眼,容易被误认为女生,总是喜欢以挖苦同学为乐,其实心里十分关心身边的人,入护理系的目标就是能再戴帽式时穿上一身白衣,戴上象征南丁格尔的护士帽为大家宣誓。
■心地善良,放弃富贵
父亲威廉和母亲芬妮,都有着贵族血统。在英国,他们拥有两处家园:茵幽别墅和恩珀蕾花园。每年夏天,烈日炎炎,他们全家像候鸟一样,马不停蹄地到“茵幽别墅”避暑;而在一年的其余时间,他们住在恩珀蕾花园里。到了春秋季节,全家人就到附近的伦敦探亲访友,忙得不亦乐乎。小弗洛伦斯的童年,是在天堂般的环境中度过。
可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她的兴奋点,却往往不在小伙伴们身上。她爱骑小马,爱和身边的小猫、小狗、小鸟们聊天,玩耍。她乐于照看它们。有一次,一只小山雀死了,她用手帕把小鸟包起来,把它埋在花园内的松树下,还竖起了一块小墓碑,上面写了墓志铭——
可怜的小山雀/你为何死去/你头上的皇冠/是那样美丽//但是现在/你却躺在那里/对我不理不睬/不闻不问
从小时候起,她就独来独往,不像一般的孩子那样顽皮。她倔强而执拗,多愁善感,似乎过于早熟。她在满目繁华中孤独地成长。
恩珀蕾花园一片繁荣,花园外面却是满目凋敝。1842年的英国,经济异常萧条,饥民充斥了各个角落。弗洛伦斯在她的笔记中写道:不管什么时候,我的心中,总放不下那些苦难的人群……
1843年7月,正是炎热的季节,南丁格尔一家再度到茵幽别墅消夏避暑时,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去帮助周围的穷人。她不怕肮脏和吃苦,把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多地消磨在病人的茅屋中。因为不少病人缺衣少食,她常常硬要母亲给她一些药品、食物、床单、被褥、衣服等等。她把这些东西用于赈济穷人,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到了应当返回恩珀蕾花园时,弗洛伦斯不愿半途而废,她想留在当地。但是母亲认为,出身贵族的女儿理应在别的事情上有所作为,浪费时间护理那些穷人,简直荒唐无比。父亲和姐姐也都站在母亲一边。弗洛伦斯孤立无助。
在当时英国人的观念中,与各式各样的病人打交道,是非常肮脏而危险的。人们对于“医院”、“护理”这样的字眼一向避而不谈,因为都是一些很可怕、很丢脸的事情。由于医疗水平落后,加上国力衰微,战争频仍,在1844年以后的英国,医院几乎就是不幸、堕落、邋遢、混乱的代名词。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它有时简直就像疯人院。在弗洛伦斯看来,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事,还不是上述可怕的医疗条件,而是医院中“护士”的不佳的名声,和她们那低下的素质。
1845年8月,弗洛伦斯同父亲一道,到曼彻斯特去探望生病的祖母。因为祖母病情加重,卧床不起,而且缺少照料,她便留在身边护理。很快,祖母的身体大有起色。接着老保姆盖尔太太又病倒了。弗洛伦斯又赶回家里,精心护理病入膏肓的盖尔太太。直到老人临终,弗洛伦斯一直守候床边,没有离开半步。
这年秋天,恩珀蕾花园附近农村中瘟疫流行,和当地的牧师一道,弗洛伦斯积极地投入了护理病人的工作。她在一次次地证明着自己,她的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了。
在那时,人们都以为护理工作很简单,根本用不着培训。以前连弗洛伦斯自己也曾认为,只要富有耐心和同情心,就能帮助病人解除病痛,这就是护理工作的全部。一天,她亲眼看到一个女人,在她面前痛苦地死去。这位病人服错了药。“她必然是死不瞑目,是那些护理者‘毒死’了她!”这一想法让她大受刺激。她从此知道,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学问。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她别无选择,必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离恩珀蕾花园几英里处,有一个诊疗所,主治医师富勒先生很有些名气,据说毕业于牛津大学,而且是南丁格尔家的老朋友。于是,弗洛伦斯打算说服父母,给她一段时间,准许她去这个诊疗所学习。恰逢富勒夫妇应约到恩珀蕾花园做客,她就当着父母的面提出拜富勒为师。
不料,一场风暴就此爆发了。父亲拂袖而去;母亲则气得发疯,说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怪念头;连姐姐也歇斯底里大声嚷嚷,说妹妹一定是“中了邪”——这不单有失贵族身份,还会把病菌带入家门,害死全家。
富勒夫妇感到很难堪。为了安抚南丁格尔夫妇,他们也只好向弗洛伦斯“泼冷水”,劝她放弃自己的想法。
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她咬紧牙关,没有屈服。她开始偷偷钻研起医院报告和政府编印的蓝皮书。她还私下给国外的专家(比如普鲁士大使本森夫妇)写信,向他们请教各种问题。并且,还时不时地索求有关巴黎和柏林两市医院情况的调查报告。每天早晨,她至少要学习一个多小时。当早饭铃声响起,她会迅速收拾书本,若无其事地下楼用餐,看上去规规矩矩,也尽量不提及内心的想法。母亲要她负责储藏室、餐具室和藏衣室的整理工作,她丝毫不敢怠慢。她希望母亲回心转意。她给朋友克拉克**写信说:“我不得不做很多家务。那些衣被、玻璃杯、瓷器,已埋到我的下巴了。它们简直是乏味透顶。我也不禁要问自己:‘这就是生活吗?难道一个有理智的人,一个愿意有所作为的人,每天想要做的,就是这些吗?’”
她也收到了爱情的橄榄枝。在一次宴会上,她结识了年轻的慈善家理查德(将少年犯与成年犯分离,以接受更合理更人性的管教,就是出自他的提议)。理查德对她一见钟情,两人一起谈诗作画,愉快交往。在弗洛伦斯寂寞无助的时候,理查德的数不清的信笺,给过她很大的精神安慰,她也曾把理查德称为“我所崇拜的人。”但是,在他求婚时,她考虑良久,却拒绝了他。她给理查德写信说:我注定是个漂泊者。为了我的使命,我宁可不要婚姻,不要社交,不要金钱。
弗洛伦斯曾在一封信中流露出追求独身生活的态度,同时谈到自己对婚姻的看法:“普遍的偏见是,归根结底,一个人必须结婚,这是必然的归宿。不过,我最终觉得,婚姻并不是唯一的。一个人完全可以从她的事业中,使自己感到充实和满足,找到更大的乐趣。”此后,她拒绝了所有的求婚者。
经弗洛伦斯的请求,本森爵士给她寄来了一本书:《凯撒沃兹的基督教慈善妇女年鉴》。书里介绍了凯撒沃兹在护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有关情况。
她仔细阅读之后,不由得喜出望外。作为慈善医疗机构,凯撒沃兹正是她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地方。在那里,各方面的条件相对完备,她可以得到适当的训练,同时,那里的宗教气氛、清规戒律,是一张“挡箭牌”,可以保证护士的名声不受舆论指责。
但她不敢贸然向父母提出直接去凯撒沃兹,只是利用病后疗养的机会,先来到法兰克福,当时那里的护理事业也走在各国前列。在一家诊疗所,她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两周以后,她离开时,觉得自己有资格做一名合格的护理员了。
当父母、姐姐知道她对护理“贼性不改”,还在私自学医时,个个气得发抖。他们联合起来惩罚她,令她“闭门思过”,不许出家门一步。
她与家人冷战数年。时光如飞,在1851年6月8日这一天,弗洛伦斯在她的笔记中,以前所未有的坚定语气写道:“我必须清楚,依靠一味的死守和等待,机会就会白白地从身边溜走。从他们那里,我得到的,只是愈演愈烈的冲突。我显然是不会获得同情和支持的。我应该就这样坐以待毙吗?绝对不可以!我必须自行争取那些我赖以生存的一切。对于属于我的事业,我必须自己动手去做。我的人生的际遇,我的真正的幸福,要依靠我的努力,他们是决不会恩赐与我的。”
这次,她的确是做到了“言必行,行必果”。首先,她以出去散心为借口,去了凯撒沃兹;在那里学了两个星期之后,为了获得更为系统的学习,决定再次去法兰克福。她平静地向家人宣布了她的决定,父亲尚平静,但母亲和姐姐惊慌不已,再度极力阻挠。这一次,弗洛伦斯丝毫没有退却。她们三人大吵了一通。父亲见劝阻无效,气愤之下,提着猎枪牵着爱犬走出家门。他走后,她们更吵得天昏地暗。母亲甚至想打她耳光,但被她灵巧地躲开了。
第二天,弗洛伦斯勇敢地离开了家。来到西道尔·弗利德纳牧师的收容所——这所机构拥有一所医院,一所育婴堂,一个孤儿院和一所培训女教师的学校。
弗洛伦斯住在孤儿院内的一个小房间里。她的工作地点,就是孤儿院和法兰克福女子医院。所有的工作她都学着干,一点儿也不肯落下,甚至连手术护理她也参加。这对她来说非常不易。毕竟,在当时,对于一个贵族女子来说,完全是“有失体统”的事。她明白这一点,但她不在乎。
在这段时间里,她往家里写了好几封信,介绍自己的情况,也渴望和家里人重归于好。在32岁生日时,她感谢家人的祝福,还特地给父亲维恩写了一封信。其中写道:
“尽管我的年龄的确不小了,不过我会更加坚持行使我的使命。事实上,我很高兴,因为我终于重获自由。我的不幸的青春期已经过去,我并不多么留恋。它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我为此而欣慰,因为这意味着,我将获得新生命。”
■庄重大方,志向成型
1837年的一天,南丁格尔觉得自己听到了上帝的声音,要她完成一个使命。她从小便经常照看附近村庄的病人、残疾人,并护理她的亲属,以解除病者的痛苦。她的父母反对她做护士,认为有损家庭荣誉。但封建意识、社会影响从未使她失去做护理工作的信心。
年青时代的南丁格尔由于常协助父亲的老友(一位医生)精心护理病人,逐渐对护理工作发生了兴趣。她曾到德国、法国、希腊等地考察这些国家的医院和慈善机构,充实阅力,坚定立志于护理事业的决心。她自学有关护理知识,积极参加讨论医学社团关于社会福利、儿童教育和医院设施的改善等问题。
由于家庭富有,南丁格尔的幼年生活极为优裕。与他们往来的人士也都是社会名流,包括当时的政界人士、文艺作家、艺术家、以及一些地方绅士。这使她充份享受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安逸生活。但在南丁格尔的小小心灵中,面对这种养尊处优的生活并不觉得快乐,她缅典害羞,不愿见到生人,常有一种莫名的寂莫感。到了十二岁,她跟父亲学习希腊文、拉丁文、法文、德文、意大利语、历史、数学和哲学等。在父亲的循循善诱下,南丁格尔的学业大有长进。她常常跟父亲一起朗读,高谈阔论,遇父亲出外远游时,便以书信交流感受。1837年,他们全家到欧洲大陆旅行,父母用组女儿们的在欧洲各地增长见识。这时用了格尔已经十七岁,伊然成为一位美丽的大家园秀。他们全家用一年半的时间,遍游法国、意大利、瑞士各地,沿途饱览湖光山色、艺术古迹,并到处考察社会人情。南丁格尔从小就养成记事与写日记的习惯,所见所闻,均—一记录下来,成为她日后办学治事的重要资料。她在法国结识了一些知名人士,并与从事社会活动的著名女性交往。她对政治与民众甚有兴趣,尤其对慈善机构更是特别留心。她从少年时期,就怀抱着这种服务人类的自我信念和坚定的济世行善的意志。
她在欧洲大陆旅行之后,发现医院里的护理情况极为恶劣,觉得英国也需要有如法国圣温森.载保罗慈济院,那样的修女来照顾病人。护理工作开始在她心中萌芽,她要做一个护士!当时英国护士的形象是:粗陋老化的女人,既愚昧,又无知,更不能执行任务医疗任务。南丁格尔选择这个工作,在她母亲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1839年,全家返回英国,这时南丁格尔已出落得庄重大方,经常在家里会吾社会名流,很受世人的注意和赞赏。她尤其喜欢结交社会工作者与从事革新工作的各界人士,其中有一位知名的医师,在郡隆利斯伯里工作,因此启发她想去医院学习的念头。
当时医院里的病房多半都是一间大统房,病床紧密相连,十分拥挤,墙壁与地板上沾满了血迹和污渍,而且臭气难闻,令进来的人难以忍受。这种恶劣的状况在各地比比皆是,相差无几。一次一位美国医师赛穆尔.郝到她家作家,南丁格尔便向他咨询对做护士的看法,郝医师对她的想法大加称赞,并鼓励她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但终难获得父母的首肯。在这段时间,甫丁格尔为迎合父母的心意,一面潜心研读,吸取有关卫生方面的新知识,一面在父母的安排下,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并结识了两位极为知心的男友。一位是她的表亲亨利·倪柯逊;另一位是查理·麦恩斯。但他们的求婚,都遭到南丁格尔的拒绝。她决定独身!这在当时,是一项多么了不起的决定,她决心以献身护理事业为己任!她在日记中详细描述了当时的心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麦恩斯后来成为国会议员,终生支持南丁格尔的事业。一八四八年初她在罗马会吾了希德厄·海伯特,此君英俊滞洒,文质彬彬,一派英国绅士风度。海伯特与南丁格尔一见如故,终生保持高贵的友谊,后来他人选成为作战部长,对南丁格尔的事业给予了有支力支持。
1849年10月,她再次跟友人远游埃及,渡海至希腊;次年四月,到达雅典。南丁格尔每到一地,必定参观慈善机构,例如养老院、孤儿院、以及有关的医疗救济机构等。1850年5月12日,正好是她三十岁生日,她在记事薄上写下了这样的生日感言:今天我三十岁了,正是耶稣基督开始献身布道的年龄。从此不应再有幼稚的举动。不应再有爱情与婚姻的念头。只有让我遵循上帝的旨意思索,依照他的安排去做。她感到,投身护理事业,正是上帝赋予自己的责任!
■成立护所,志愿救人
在她的时代,没有一个有身份的人做护士。做护士的,往往都是一些无知、粗鲁、酗酒、没有受过训练的女人。她利用到欧洲旅游的机会,了解各地护理工作。最后她选定了解过的凯瑟沃兹医院,并于1851年在该院参加了4个月的短期训练班,使她学护士的理想终于实现。在学习期间,她亲身体验到护理工作要为病人解除痛苦、给予精神安慰,必须付出多方面的辛勤劳动。1844年,她从英国出发开始了欧洲大陆的旅行,足迹遍及法、德、比、意等国,对各国的医院进行了考察。1850年不顾家人的反对,她毅然前往德国的凯撒斯畏斯接受护理训练。她的才智被发现了,1853年受聘担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的监督。
南丁格尔的雄心壮志,终于感动了她的父亲,答应每年资助她五百英镑。并于1853年8月12日,在慈善委员会的资助下,南丁格尔在伦敦哈雷街一号成立一看护所,开始施展她的抱负,她采取了许多措施,令当时的人叹为观止。如采用病人召唤拉铃,在厨房设置绞盘以运送膳食给病人,她强调“任何妇女,不分信仰、贫富,只要生病,就可收容……”她在工作中表现出非凡的能力,大家对她都言听计从。
1854年8月,伦敦郊区贫民窟发生霍乱,南丁格尔不顾个人安危,志愿参加紧急救护工作。她在医院里照料垂死病人,终日奔忙,不少人在她怀抱中死去。卡斯凯尔夫人对南丁格尔的义行推崇备至,因为她亲自体会和感受到了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她这样描述:“她身材高挑,消瘦修长;一头棕色茂密的短发;肤色白细;灰色的眼睛闪现着忧郁消沉的神色,但有时却流露出快乐的波光,真是令人难忘;她的牙齿美丽整齐,笑起来甜美无比。头上蒙着一条长的柔软发巾,沿着发角扎起来,使她白静的瓜子脸儿,衬托得更为美丽。她经常穿一件黑丝质料的长衫,外加一件黑色披肩,给人一种雍容高雅。落落大方的印象…。”
■提灯女神,义无返顾
1853年,土耳其英法等国与俄国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1854年3月,英法为援助土耳其,正式对俄国宣战。9月,英法联军登陆克里米亚,在前方发回的报道中,对伤兵没人照顾颇有意见。报道中说,法国伤兵有修女照顾,俄国伤兵有修女慈悲团照护,英国为何没有修女照顾伤兵!况且英军的医疗救护条件非常低劣。伤员死亡率高达42%。
当这些事实经报界披露后,国内哗然。南丁格尔闻知这一消息,立即给当时的作战部长海伯特的夫人写了一封信,表示愿自费率领四十名护士赴战地救伤。对于当时一位35岁的女性而言,这是一种非常艰巨的挑战。当时,在欧洲各先进国家早有被称为“姊妹 ”(Srsters)的女护士出现,但英国由于受宗教和社会的成见,一直反对在医院特别是战地医院中有女护士出现。10月15日,海伯特部长同意了她的请求,并给南丁格尔回信,邀请她率领一批护士前往斯库塔里,由政府任命并给经费支援。南丁格尔欣然同意,五天后政府颁布她为驻土耳其英国总医院妇女护士团团长。护士团包括三十八名团员,其中十四位是由各医院选送的职业护士,另二十四位则是各宗教团体选派的。10月21日,她们即匆匆装束上路。在十一月四日到达斯库塔里,立即投入忙碌的工作。
最初,医师们基于传统认识及嫉妒心理,主张没有医师指示,不让她们涉足病房。一连四天被拒之门外。面对这种局面,南丁格尔首先着手进行改善伤兵的饮食,换洗肮脏的衣服,共同致力清理工作。她深深感到,一所完善的医院,必须有充分的供水与良好的排水系统。三个月下来,她清理好一万件衬衫。为了收容八百名新伤患,她自己出钱支付紧急修理病房费用。南丁格尔的积极服务精神,终于化解了军医们的敌视心理,更赢得了伤患的敬爱与信任。她夜以继日地将全部心力投入护理工作,使医院逐渐走上轨道,而她的办公室,也自然成为放射温暖与爱心光芒的中心。英军的医院院址,原是土耳其的驻军营房,建筑因陋就简,设备更是奇缺,整个医院肮脏破乱。因预定要收容二千五百位伤患,因此所有走廊里都开设成病房。这些走廊全长达四英里,病床拥挤不堪,卫生设备极差,通风尤其不良,臭气四溢,雨天满地污泥,睛天沙土侵袭,成群老鼠到处流蹿,环境极为恶劣。每个病人每天只能分配到500毫升水。由于床位不足,许多病人就睡在地板上,被子也不够用,有的竟以帆布代替,许多伤兵宁可不用。燃料一直缺乏,膳食供应更不理想。一般药品极为缺乏。在这种恶劣条件下,大批伤兵均感染了痢疾与霍乱。
南丁格尔拿出自己的3万英磅为医院添置药物和医疗设备并重新组织医院,建立改善伤员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整顿手术室、食堂和化验室,很快改变了战地医院的面貌,只能收容1700名伤员的战地医院经她安排竟收到3000~4000名伤员。在这里,她的管理和组织才能得到充分发挥。6个月后,战地医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伤员死亡率从42%迅速下降至2%。这种奇迹般的有目共睹的护理效果震动了全国,同时改变了英国朝野对护士们的估价并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重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亦为人们所承认。同时,为妇女开辟和创建了一个崇高的职业。南丁格尔为此付出极大的精力和心血,她建立了护士巡视制度,每天夜晚她总是提着风灯巡视病房,每天往往工作 20 多个小时。夜幕降临时,她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沿着崎岖的小路,在 4 英里之遥的营区里,逐床查看伤病员。士兵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士”、“克里米亚的天使”。伤病员写道:“灯光摇曳着飘过来了,寒夜似乎也充满了温暖……我们几百个伤员躺在那,当她来临时,我们挣扎着亲吻她那浮动在墙壁上的修长身影,然后再满足地躺回枕头上。”这就是所谓的“壁影之吻”。因此,“提灯护士”和“护士大学生燃烛戴帽仪式”,也成为南丁格尔纪念邮票和护士专题邮票的常用题材。
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博得各国公众的赞扬。护士工作的重要性为人们所承认,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的重视。
过度的劳累使南丁格尔染上终生不愈的疾病。 她在克里米亚患了克里米亚热,健康还未完全恢复,就又继续工作。1856年11月她作为最后的撤离人员,返回英国。战争结束,南丁格尔避开政府隆重的迎接仪式,化名“史密斯**”悄悄返回英国的家里。她说:“我不要奉承,只要人民理解我。”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因她在克里米亚进行护理而闻名,被誉为“提灯女神”。1908年3月16日,她在88岁高龄时被授予伦敦城自由奖。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开创了护理事业。“512"国际护士节是全世界护士的共同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的创始人而设立的,这一天就是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生日。
她从小就出奇善良,她家乡有一种鼠,其他孩子都想方设法去打这种鼠,只有她每天去对这些鼠说“你好吗”,然后给它们吃的,时间一长,那些鼠一看到她就跑到她身边要吃的。
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照顾人的情节,也就是现在心理学上的“南丁格尔情节”,有一次她看到花被摘了,就小心翼翼的象照顾病人般为花枝包扎。
还有就是一只小麻雀死了,她就写了一首悼念诗: 可怜的小山雀/你为何死去/你头上的皇冠/是那样美丽//但是/现在/你却躺在那里/对我不理不睬/不闻不问。
从小时候起,她就独来独往,不像一般的孩子那样顽皮。她倔强而执拗,多愁善感,似乎过于早熟。她在满目繁华中孤独地成长。
她曾经帮助过印度解决社会卫生问题,为三个目的:帮助英国人改善环境,帮助印度卫生问题,最后一点,中国人着实该感谢她,就是帮助中国禁止鸦片,事实上,她取得了巨大成就。
她在爱情方面有些不幸,很多人向她求过婚,被她一一拒绝,为了护理事业!
她最爱的也是唯一爱的那个绅士理查德 米尔恩斯追求了她7年,因为爱他,南丁格尔对他的求婚一直犹豫不决,一拖再拖,最终在理查德第3次求婚时,她拒绝了,7年的感情也断开了。不过她的不幸换个角度说也是护理界的万幸。
在中外历史上,能以坚持的信念,排除一切困难并建立特殊功业的人物向来不多,尤其女性人物更为鲜见。现代护理的鼻祖及现代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伟大女性。
南丁格尔(Nightingale F 1820~1910)英国人。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家境优裕,受过高等教育,博览了许多文学名著,通晓历史、哲学、数学、信仰宗教,擅长音乐与绘画,精通英、法、德、意四门语言。年青时代由于常协助父亲的老友(一位医生)精心护理病人,逐渐对护理工作发生了兴趣。她曾到德国、法国、希腊等地考察这些国家的医院和慈善机构,充实阅力,坚定立志于护理事业的决心。她自学有关护理知识,积极参加讨论医学社团关于社会福利、儿童教育和医院设施的改善等问题。1850年在她30岁时去德国学习护理,33岁时又去巴黎学习护理组织工作。回国后任伦敦一家医院的护理主任。1853年8月12日,在慈善委员会的资助下,南丁格尔在伦敦哈雷街一号成立一看护所,开始施展她的抱负,她采取了许多措施,令当时的人叹为观止。如采用病人召唤拉铃,在厨房设置绞盘以运送膳食给病人,她强调“任何妇女,不分信仰、贫富,只要生病,就可收容……”她在工作中表现出非凡的能力,大家对她都言听计从。
南丁格尔被列入世界伟人之一,受到人们的尊敬。南丁格尔女士幼年时就怀有一颗慈祥仁爱的心灵。她爱护生命,家里饲养的小动物受伤了,她细心给它包扎,南丁格尔怀有一个崇高的理想、认为生活的真谛在于为人类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做一个好护士,是她生平的唯一宿愿。
■提灯女神,义无返顾
1853年,土耳其英法等国与俄国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1854年3月,英法为援助土耳其,正式对俄国宣战。9月,英法联军登陆克里米亚,在前方发回的报道中,对伤兵没人照顾颇有意见。报道中说,法国伤兵有修女照顾,俄国伤兵有修女慈悲团照护,英国为何没有修女照顾伤兵!况且英军的医疗救护条件非常低劣。伤员死亡率高达42%。
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博得各国公众的赞扬。护士工作的重要性为人们所承认,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的重视。
过度的劳累使南丁格尔染上终生不愈的疾病。 她在克里米亚患了克里米亚热,健康还未完全恢复,就又继续工作。1856年11月她作为最后的撤离人员,返回英国。战争结束,南丁格尔避开政府隆重的迎接仪式,化名“史密斯**”悄悄返回英国的家里。她说:“我不要奉承,只要人民理解我。”
年青时代的南丁格尔由于常协助父亲的老友(一位医生)精心护理病人,逐渐对护理工作发生了兴趣。她曾到德国、法国、希腊等地考察这些国家的医院和慈善机构,充实阅力,坚定立志于护理事业的决心。她自学有关护理知识,积极参加讨论医学社团关于社会福利、儿童教育和医院设施的改善等问题。
南丁格尔的雄心壮志,终于感动了她的父亲,答应每年资助她五百英镑。并于1853年8月12日,在慈善委员会的资助下,南丁格尔在伦敦哈雷街一号成立一看护所,开始施展她的抱负,她采取了许多措施,令当时的人叹为观止。如采用病人召唤拉铃,在厨房设置绞盘以运送膳食给病人,她强调“任何妇女,不分信仰、贫富,只要生病,就可收容……”她在工作中表现出非凡的能力,大家对她都言听计从。
1854年8月,伦敦郊区贫民窟发生霍乱,南丁格尔不顾个人安危,志愿参加紧急救护工作。她在医院里照料垂死病人,终日奔忙,不少人在她怀抱中死去。卡斯凯尔夫人对南丁格尔的义行推崇备至,因为她亲自体会和感受到了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她这样描述:“她身材高挑,消瘦修长;一头棕色茂密的短发;肤色白细;灰色的眼睛闪现着忧郁消沉的神色,但有时却流露出快乐的波光,真是令人难忘;她的牙齿美丽整齐,笑起来甜美无比。头上蒙着一条长的柔软发巾,沿着发角扎起来,使她白静的瓜子脸儿,衬托得更为美丽。她经常穿一件黑丝质料的长衫,外加一件黑色披肩,给人一种雍容高雅。落落大方的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