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与平阳公主

卫青与平阳公主,第1张

卫青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人。他的母亲在平阳公主家做女仆,因丈夫姓卫,她就被称为卫媪。平阳公主原号阳信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因嫁与平阳侯曹寿(汉初名臣曹参之曾孙)为妻,所以也称平阳公主。

卫媪生有一男三女,即儿子长君,长女君孺、次女少儿、三女子夫。丈夫死后,她仍在平阳侯家中帮佣,与同在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卫青在母亲的关怀下渡过了童年。后来,他的母亲感觉供养他非常艰苦,就把他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的夫人根本看不起卫青这个私生子,让他到山上放羊,郑家的几个儿子也不把卫青看成手足兄弟,随意苛责。卫青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受尽了苦难,在他的性格形成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你现在穷困,将来定为贵人,官至封侯。”卫青笑道:“我身为人奴,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

卫青长大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平阳公主看到卫青已长成了一个相貌堂堂的彪形大汉,非常喜欢,就让他做了自己的骑奴。每当公主出行,卫青即骑马相随。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与在郑家时的情景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卫青聪明好学,渐渐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懂得了一些上层阶级礼节。他怨恨郑家对他没有一点亲情,决定冒姓为卫,完全与郑家断绝关系。

公元前 139年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卫青也被召到建章宫当差。这是卫青命运的一大转折点。

卫子夫入宫不久,就有了身孕,引起了陈皇后的嫉妒。陈皇后就是汉武帝姑姑的女儿,当年曾让他许下“金屋藏娇”誓言的陈阿娇,与汉武帝成亲后,被立为皇后,但一直未能给汉武帝生一个儿子。她担心卫子夫一旦生下的是个男孩,那就会被立为太子,而卫子夫也就会因为儿子的关系,青云直上,成为皇后。这对她的地位无异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但是,眼下卫子夫正得汉武帝的宠幸,陈皇后对她不敢加害,就找母亲大长公主诉屈。大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姑姑,为了给女儿出气,嫁祸于卫青。她找了一个借口,把卫青抓了起来,并准备处死。卫青当骑奴时结识的好友公孙敖听到了消息,马上召集了几名壮士,赶往抢救,把卫青从死亡的边缘夺了回来。另一方面,公孙敖还派人给汉武帝送信。汉武帝得知后,大为愤怒,索性召见卫青,任命他为建章宫监、侍中。不久,汉武帝封卫子夫为夫人,提升卫青为太中大夫。可以说,卫青是沾了他姐姐的大光的。

公元前 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这次用兵,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 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关内侯。

汉朝对匈奴的反击,使得匈奴的进犯更加猖狂了。公元前 128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死了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汉武帝派匈奴人敬畏的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则避开李广,而从雁门关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公元前 127年,匈奴贵族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武帝决定避实击虚,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

卫青率领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发,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然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匈奴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好,仓惶率兵逃走。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因为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汉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这样,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卫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

匈奴贵族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败,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夺回去,所以在几年内多次出兵,但都被汉军挡了回去。公元前 124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都受卫青的节制,率兵从朔方出发;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这次总兵力有十几万人。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离得很远,一时不可能来到,就放松了警惕。卫青率大军急行军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帐。这时,右贤王正在帐中拥着美妾,畅饮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听帐外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右贤王惊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马,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向北逃去。汉军轻骑校尉郭成等领兵追赶数百里没有追上,却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有几百万头。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

汉武帝接到战报,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之中,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卫青非常谦虚,坚决推辞说:“微臣有幸待罪军中,仰仗陛下的神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拚死奋战的功劳。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年纪尚幼,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这样是不能鼓励将士奋力作战的。他们三人怎敢接受封赏。”汉武帝随后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

经过几次打击,匈奴依然猖撅。入代地,攻雁门,劫掠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上郡(今陕西绥德县东南)。公元前 123年二月,汉武帝又命卫青攻打匈奴。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浩浩荡荡,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歼灭匈奴军数千名。这次战役中,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率 800精骑首次参战,取得了歼敌两千余人的辉煌战果。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斩获匈奴军一万多名。但是,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与匈奴打了一场遭遇战,汉军死伤惨重,苏建突围逃回,赵信本是匈奴降将,兵败后就又投降了匈奴。

在讨论如何处置苏建弃军而逃的罪过时,有人建议将他斩首以建立大将军的威严,有人认为苏建是尽力而战的,不应斩首。卫青认为自己身为皇亲国戚,没有必要再建立威严;自己本有权力可以处决部将,却不敢擅杀。他要做一个人臣不敢专权的榜样,于是把苏建用囚车送回长安由皇帝处理。汉武帝赦免了苏建的死罪,令其交纳了赎金后贬为平民。

公元前 121年,西汉对匈奴的第二次大战役开始,由霍去病指挥,结果使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切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

为了彻底击溃匈奴主力,汉武帝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准备发动对匈奴的第三次大战役。公元前 119年春,汉武帝召集诸将开会,商讨进军方略。他说:“匈奴单于采纳赵信的建议,远走沙漠以北,认为我们汉军不能穿过沙漠,即使穿过,也不敢多作停留。这次我们要发起强大的攻势,达到我们的目的。”于是挑选了十万匹精壮的战马,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精锐骑兵五万人,分作东西两路,远征漠北。为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汉武帝又动员了私人马匹四万多,步兵十余万人负责运输粮草辎重,紧跟在大军之后。

原计划远征大军从定襄北上,由霍去病率骁勇善战的将土专力对付匈奴单于。后来从俘获的匈奴兵口中得知匈奴伊稚斜单于远在东方,于是汉军重新调整战斗序列。汉武帝命霍去病从东方的代郡出塞,卫青从定襄出塞。

大将军卫青麾下,强将济济。李广为前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食其为右将军,曹襄为后将军。卫青考虑到前将军李广年纪已高、运气又不好,就没让他担任先锋,而是与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右翼进行包抄。卫青自己率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曹襄从正面进兵,直插匈奴单于驻地。

赵信向伊稚斜单于建议:“汉军不知道厉害,竟打算穿过沙漠。到时候,人困马乏,我们以逸待劳,就可以俘虏他们。”于是下令所有的粮草辎重,再次向北转移,而把精锐部队埋伏在了沙漠北边。

卫青大军北行一千多里,跨过大沙漠,与严阵以待的匈奴军遭遇了。卫青临危不惧,命令部队用武刚车(铁甲兵车)迅速环绕成一个坚固的阵地,然后派出5000骑兵向敌阵冲击。匈奴出动一万多骑兵迎战。双方激战在一起,非常惨烈。黄昏时分,忽然刮起暴风,尘土滚滚,沙砾扑面,顿时一片黑暗,两方军队互相不能分辨。卫青乘机派出两支生力军,从左右两翼迂回到单于背后,包围了单于的大营。伊稚斜单于发现汉军数量如此众多,而且人壮马肥,士气高昂,大为震动,知道无法取胜,就慌忙跨上马,在数行精骑的保护下奋力突围。向西北方向飞奔而去。

这时,夜幕已经降临,战场上双方将士仍在喋血搏斗,喊杀声惊天动地。卫青得知伊稚斜单于已突围逃走,马上派出轻骑兵追击。匈奴兵不见了单于,军心大乱,四散逃命。卫青率大军乘夜挺进。天亮时。汉军已追出二百多里,虽然没有找到单于的踪迹,却斩杀并俘虏匈奴官兵 19000多人。卫青大军一直前进到真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乌兰巴托市西),获得了匈奴屯积的粮草,补充军用。他们在此停留了一天.然后烧毁赵信城及剩余的粮食。胜利班师。

霍去病率领的东路军,北进两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的军队遭遇。经过激战,俘获了匈奴三个小王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入,消灭匈奴七万多人。左贤王败逃而去。

这次战役,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气大伤。从此以后,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庭”,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上解除了。

汉武帝为表彰卫青、霍去病的大功,特加封他们为大司马。

卫氏一门显赫后,京城中有歌谣说:生男无喜,生女无怨,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意思是说卫氏一门的显贵全靠了卫皇后。其实不然,在两汉时期,左右朝政的外戚大多是靠裙带关系窍居高位的,而卫青、霍去病却是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因为如此,即使后来卫皇后失宠,二人在朝廷的地位也丝毫未受影响。

家奴出身的卫青如今变成了贵极人臣的大将军,朝中官员无不巴结奉承。这时,平阳公主寡居在家,要在列候中选择丈夫,许多人都说大将军卫青合适,平阳公主笑着说:他是我从前的下人,过去是我的随从,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说:大将军已今非昔比了,他现在是大将军,姐姐是皇后,三个儿子也都封了候,富贵震天下,哪还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汉武帝知道后,失笑道:当初我娶了他的姐姐,现在他又娶我的姐姐,这倒是很有意思。于是当即允婚。时迁事移,当年的仆人就这样做了主人的丈夫。这样一来,卫青与汉武帝亲上加亲,更受宠信。但卫青为人谦让仁和,敬重贤才,从不以势压人。

后来,汉武帝对霍去病恩宠日盛,霍去病的声望超过了他的舅舅卫青,过去奔走于大将军门下的许多故旧,都转到了霍去病门下。卫青门前顿显冷落,可他不以为然,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愿地过着恬淡平静的生活。

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三百户。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和霍去病不同,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最后卫青病死于公元前105年。

公元前 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汉武帝命人在自已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象庐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卫子夫平阳公主

电视剧《卫子夫》中平阳公主扮演者是周励淇,曾用名:周丽淇,2002年凭《玉女添丁》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奖的提名。

主要影视作品:《天幕下的恋人》、《最美丽的第七天》、《秀才遇着兵》、《女警爱作战》《追龙》、《那年花开月正圆》、《我的如意狼君》《热血青年》、《桌球天王》等。

电视剧《卫子夫》由王珞丹、林_、周励淇等人主演,该剧讲述了千古一后卫子夫从一名歌姬成长为皇后的励志传奇经历,凭借自己的蕙质兰心,经历了无数的大起大落,改变一己命运也成就了一家功勋的传奇励志故事。

故事发生在西汉正步入鼎盛的年代。羽翼未丰的汉武帝刘彻与统理朝政的窦太后分歧日渐加大,矛盾渐生,王朝酝酿着一场争夺权力的暴雨腥风。

与此同时,自幼背负着不公命运的卫子夫以歌女身份进入平阳公主的府中,郁郁寡欢的她在这里和刘彻实现了宿命般的邂逅。

刘彻为什么敢睡霍去病是什么意思

《史记》中的确写到汉武帝“幸”霍去病的事情,见于《卫将军骠骑列传》,这是汉代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的的合传。原文是这样的:“是岁也,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这一年,大将军卫青姐姐的儿子霍去病已经十八岁了,受到皇帝宠爱,做了皇帝的侍中。”这里写到汉武帝“幸”霍去病,这个“幸”的意思就是“宠爱、喜爱、偏爱”的意思,与皇帝宠幸皇后嫔妃之类的“幸”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个“幸”字是多义词,并不是单指皇帝宠幸皇后嫔妃、后宫佳丽中之类。

的确,在古代,这个“幸”字多用于皇帝,但可以分为四类情况去理解:第一类,指帝王给人民带来幸福、幸运,如《汉书·高帝纪下》:“愿大王以幸天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期望大王给人民带来好运。所以,颜师古注为:“福喜之事,皆称为幸。”第二类,是指帝王到某地去、出行,也就是所谓的“帝王驾临”,如“巡幸”“行幸”。第三类,是指帝王对后妃的宠爱,如《卫将军骠骑列传》中还有一句“王夫人方幸于上”。第四类,是指帝王对臣子的宠爱、偏爱,《卫将军骠骑列传》除了写汉武帝宠爱霍去病,还写到汉武帝宠爱霍去病儿子的,请看原文:“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这句话中既有“爱”还有“幸”,这里都是指汉武帝对臣子的宠爱。正是因此,《辞海》最新版把“宠幸”注为“帝王对臣下、后妃的宠爱”。

汉武帝为什么对霍去病那么“宠爱”呢?从下面的事迹简介中略见一斑。

霍去病有着传奇的身世。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儿子。霍去病的父亲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临人世。不久后,因霍去病的姨母卫子夫进入了汉武帝的后宫,并且相当受宠,卫氏家族从此改变了命运,霍去病的生活也好转起来。

西汉王朝时常遭受匈奴人的侵扰,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人,几乎把以农耕为生的汉朝当成了自己的库房,烧杀掳掠无所不为。而面对匈奴人来无影去无踪的铁骑,初期的汉军胜少败多,只能依靠长城防线苦守,或者寄希望于以和亲以及大量的“陪嫁”财物换来暂时的平安。

汉武帝希望改变这样的形势。汉武帝拜卫青为车骑将军,让其领军出塞。卫青直捣龙城,斩敌七百。此后,卫青开始逐渐展露出他的军事才华,屡屡出征,战果辉煌。霍去病自幼与舅舅卫青感情极好,在卫青的耳濡目染下,很小就精于骑射。公元前123年,汉武帝筹划了一场大规模地对匈反击战。霍去病主动请缨出战,率领八百士卒,独创“长途奔袭战法”,首战告捷。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让他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出征匈奴。十九岁的统帅霍去病,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迂回战。公元前119年,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霍去病率部奔袭两千多里,以一万五千的兵员损失,歼敌七万多人。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了狼居胥山一带。到此山下,放眼四顾,强敌远遁。于是,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被纳为汉家疆土。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瀚海,方才回兵。此役后,“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经过这次大决战,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经基本得到解决。霍去病和他“封狼居胥”的功绩,成了此后中国历代兵家终生奋斗的目标。

霍去病有一句名言至今为人乐道。那是当汉武帝下令给霍去病建造府第时,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平阳公主和卫子夫反目

平阳与卫青恋爱,外界说两人有染,结婚是要结合卫家与公主的势力谋取帝位。太后怕谣言为了保护女儿劝说卫青,并指卫青马奴出身不配公主。卫青听后在家宴上求皇上为他和沈葭赐婚皇上准许,公主心灰意冷。有人向公主说卫青听从卫子夫,沈葭又是卫子夫的婢女兼姐妹,一定是卫子夫让卫青娶沈葭,平阳相信这说辞对卫子夫怀恨在心。后平阳嫁汝南王,汝南王只懂饮酒做乐,一次争执推倒平阳使其受伤。太后重病平阳探望,太后看到平阳受伤,平阳谎称泛舟磕伤,可卫子夫只汝南大旱早告知太后,太后知道是汝南王对平阳不好,一怒而亡,平阳认定太后因子夫而死。

生卒不详的平阳公主,是汉武帝刘启、王逸皇后的长女,汉武帝刘彻同胞的长姐。凤阳新公主,也叫平阳公主,嫁给了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曹寿。曹寿死后,平阳公主改嫁汝阴侯夏侯珀。夏侯死后,他又娶了大将军傅,以及长平烈侯为妻。死后葬于茂陵。

平阳公主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每一次都给她带来了很大的触动。第一次婚姻不那么幸福,但他们是最合适的一对。公主嫁给了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侯曹寿,她也有了一个孩子,但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没过几年,曹寿就因为一场大病去世了,留下了自己的孩子,留下平阳公主独自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过了六七年,公主渐渐从痛苦中走出来,她自己的好事就是曹翔慢慢长大了。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她似乎又能振作起来,迎接新的明天。

于是平阳公主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平阳的第二任丈夫,汝阴侯夏侯_,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曾孙。他家是平阳侯曹守之类的功勋后代。他从小继承爵位,有自己的国家,过着奢华的贵族生活。表面上看,幽尹侯是个有爵位的公爵。他在外人面前谦虚如玉,实际上却是一个狡猾小心眼的小人。

上记载:“子厚颇为平阳公主。李十九岁,二年,与父御仆犯奸,自杀,被逐出境。”《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元光二年,后破寺十八年,丁原二年,左上公主奸*其父御仆,自杀。”她的第二任丈夫口口声声说自己对自己有多忠诚,却抵挡不住诱惑和女仆通奸,还是背叛了之前的誓言。平阳公主没有为这个夏侯婆掉一滴眼泪,因为她觉得不值得,她庆幸自己没有为夏侯婆生一儿半。第二次婚姻因为夏侯婆出轨自杀而结束。当人们离开茶时,世界是热的,公主独自看着这一切。

第三任丈夫是卫青。平阳公主在再嫁给卫青之前,经历了丧子之痛。作为母亲,我们能理解失去孩子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她在这个世界上牵挂的丈夫曹寿死了,现在连他们的孩子都被上天带走了。是为了让公主忘记曹寿和过去的一切吗?丧偶的女人把心爱的儿子带走,残忍吗?况且公主已不年轻,岁月无情。

遇见卫青是她的福气,也是两个人的缘分。汉匈战争后,平阳公主守寡,想在候补名单中选丈夫。很多人建议将军卫青。平阳公主笑着说:“他以前是我的仆人,但他以前是我的随从。他有不同的地位。他怎么会是我老公呢?”

在世人眼里,卫青公主和平阳公主也显得很幸福。因为过去的两次婚姻,她老公死了,原因有千百种。有些人不可避免地说,公主是福柯的生命。虽然宫里没人敢这么说,但大家都这么认为。公主心里知道自己命不好,连两任丈夫,第三任,都不知道结局,但是卫青对公主很尊重,从来没有违拗过。

卫青不一定是所有人中最爱公主的。他曾经是一个少年,喜欢优雅的女孩。然而,随着他的成长,年少时的悸动早已迷失在战场和现实利益的漩涡中。对于爱情,卫青不敢想。遇到长公主是他的福气,因为他出生在这么小的地方。那种环境下的人通常很早就成熟了,考虑的事情也很现实。所以,他再喜欢谁,只是心里想想而已,不会像我们会永远幻想下去。所以,爱情对他来说,很可能根本不重要。

卫青被封为昌平侯,家世显赫。平阳嫁给他是锦上添花。无论在地位、荣誉和财富方面,他都不应该受苦。当时朝廷还有谁能比得上魏家?平阳公主也是老公主,不是那样的。每次想起来,都不禁为他们的最后一招感到惋惜。两者的结合对各自的利益集团来说是最好的结果。知道了这个道理,公主一开始就推脱了,但终究没有推脱。发生了一些事情,但她不知道该怎么办。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平阳公主也想多开一些。世事无常,再坏她也要死。

卫青和平阳公主的婚事没有耽搁太久。恐怕是因为怕汉武帝的龙威不敢轻易拒绝,也碍了公主的面子。一场没有盐也没有光的婚姻。

虽然刚相处的时候,他们很有礼貌,很尊重。卫青话不多,话也不多。她只是把公主照顾得很好。虽然他们的感情不那么基础,年龄上可能有些隔阂,但他们也很幸福。卫青默默为公主做了一个好丈夫该做的一切,公主也愿意做卫青背后的女人,照顾家里的家务,对卫青体贴入微。就是在这平凡的日子里,培养了感情。最终,公主和卫青成了彼此最亲近的人。

嫁给卫青后,《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年平阳公主的记载从“公主”变成了“长公主”。或许这就是汉武帝刘彻对妹妹不幸婚姻家庭的补偿吧。但是这段婚姻也没有维持十年。元丰五年,卫青病逝,公主留在他身边,陪他度过了最后的十年。平阳公主再也没有结婚,她去世的日期也不详细。据推测,她是病死的。她死后,自愿与卫青合葬,葬在茂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6345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