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黄姚镇旅游景点介绍 昭平黄姚镇旅游景点介绍图

昭平黄姚镇旅游景点介绍 昭平黄姚镇旅游景点介绍图,第1张

黄姚古镇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黄姚花海

黄姚花海位于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西侧,罗望村仙女湖旁,整体格局以凤为形,与黄姚古镇相托,塑造朴素自然的田园艺术,融入生活劳作的生态艺术。距黄姚古镇景区3公里,距高速出口6公里,距昭平县城约60公里,由北侧327省道联接,距贺州市区及火车站1小时车程。

这时候的黄姚花海花开得正旺,是赏花的好时节。走进景区就走进了花的海洋,各位粉丝有时间不妨带上父母孩子一同去欣赏花的多姿多彩。据了解贺州市民凭身份证票价只要30块/人噢~

偷偷告诉你,11月20日-23日,12月18日-21日有市民联票,黄姚古镇+姑婆山门票共50块,再加15块就可以游花海啦!

景区已经覆盖WiFi,一边游玩一边发朋友圈再也不用担心流量啦!

黄姚花海以“仙女临湖,凤吟花海”为主题,是打造“生态贺州长寿胜地”推出的一个生态旅游项目,目前黄姚花海正积极创建国家4A级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增设医务室、母婴室、影音室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并于11月13日正式成为2017年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黄姚花海酒店

黄姚花海酒店位于广西贺州市黄姚古镇美丽的仙女湖畔,毗邻黄姚花海景区。距黄姚古镇景区约25公里,距东潭岭医养结合示范区约5公里,距姚江漂流景区约6公里。

黄姚古镇都有哪里好玩?

黄姚景区自然景观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既有寺观庙祠,又有亭台楼阁,多为明清建筑。著名的有文明阁、孔明岩、宝珠观、兴宁庙、狮子庙、古戏台、吴家祠、郭家祠、佐龙寺、见龙寺、带龙桥、护龙桥、天然亭等。全镇八条街道,房屋多数保持明清风格,街道均用青石板砌成。人文景观还有韩愈、刘宗标墨迹。古镇没有设关卡收费,人们可以从很多路口自由出入古镇。古镇中的几处景点,如带龙桥、且坐吃茶、村口。古镇旁边沿河而行,一直到文明阁,一路田园,风光无限。在古镇紧挨着的那座山上,可以看到整个黄姚镇的全景。此外,黄姚古镇也是 **《面纱》 、《月光恋》的拍摄地点。黄姚古镇于1995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一个有900多年历史的古镇,2013年尚保留有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并以“梦境家园”的“小桂林”之称而享誉区内外。中洞孔明岩、吊岩、风窟和界塘出气岩等一批旅游资源正在规划开发之中。1995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以来,黄姚古镇先后被授予“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城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国家4A级景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 2013年1月16日,昭平县黄姚古镇成功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审核,顺利摘取“五星级广西乡村旅游区”桂冠。

景点

文明阁

这是一个建在山上的小庙,当地村民拜神的地方,到了文明阁继续往上爬,有一个平台,是当地人求雨用的,爬上去可以看到小河和田园农庄。文明阁下面有一块草坪,黄姚的孩子一定会怂恿你晚上去放烟花吃烧烤,在这里看星星也不错。不过烧烤完了不要忘记把带来的垃圾袋和烟花弹筒收拾起来,把纸巾之类的杂物一并带走。

孔明岩

孔明岩于黄姚古镇8公里的中洞村三宝山的半山腰上,洞内的钟乳石瑰丽无比,让人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是一个尚未开发而又有极大开发价值的岩洞。

周家水库

在往昭平方向约三四公里的地方,乘车电三轮1元,走路也可以。这个水库有20个公用的竹排,可以随意使用,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往水库途中,两边的田园风景很好,该地区特有的黄泥砖墙,配上纵横阡陌,感觉柔美。回程遥望古镇,镇子后面喀斯特地貌群峰耸立,古朴秀美。

节庆

在黄姚时查了一下当地的老月刊,见到两个节日,一个是农历三月初三,在古戏台唱大戏;另一个是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两日,有一个祭河神的习俗(晚上点了柚子灯放到河里),仪式大概进行2-3小时。总之,黄姚不是一天就可以玩下来的,也不是住一晚上就可以感觉到的,需要花点时间去体会。这里民风淳朴,古意浓浓,让人感觉不到时间在流逝。

东门楼

东门楼建于清朝初年,为单座城门楼,平面为正方形,砖瓦结构。清朝时黄姚是湘西、桂北出海通道的名镇,门楼上的对联体现了这一特殊地理位置:姚江水经过桂江、西江直到珠江、南海,是连接外面世界的桥梁通道,把东门楼比喻为京城的五凤楼,还有螺峰、文峡作屏障,是雄镇南关的古镇。

广西省工委旧址

1944年冬,日本侵入广西,桂林沦陷(桂林是当时省工委所在地),广西省工委在钱兴的领导下迁至黄姚,以宝珠观做隐蔽地开展工作。当时随省工委疏散到黄姚的还有何香凝、欧阳予倩、千家驹、张锡昌等大批知名人士。为纪念这一段历史,广西省人民政府把宝珠观定为广西省工委旧址,并于1990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偏厅一楼早年是何香凝居住过的地方,受廖仲恺影响,何香凝于1905年参加了中国同盟会,开始投身革命。1944年8月,何香凝随地下党从桂林沿漓江桂江疏散到黄姚,继续开展敌后抗日活动。

一楼展厅还记载了美国飞虎队的事迹,一块残缺的墓碑,上面还刻有英文,记载了二战期间,美国陈纳德将军所领导的飞虎队第14航空大队的一架轰炸机飞到广州沦陷区执行任务,任务完成后在返回桂林机场的途广西省工委旧址中,不幸被日机击中,在黄姚古镇上空坠落,机上有7人跳伞,其余3人因受重伤与飞机同归于尽。当地群众闻讯赶来抢救7名跳伞的美军,并将他们送到昭平县城妥善安置,还将三名为中国人民抗日事业捐躯的烈士按当地的习俗用棺木安葬在黄姚,并刻了这块墓碑。抗战胜利后,美国政府派人到黄姚把烈士的骸骨运回美国,只留下这块墓碑作为中美友好的历史见证。

古戏台

古戏台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也就是1524年的黄姚古戏台。清乾隆、光绪年间曾多次重修,1983年昭平县人民政府再次重修。每逢节庆,当地的民间艺人会在台上演出助兴,这一习俗延续至今。被列为广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面面积约52_,占地面积约94_,是一座亭阁式的戏台它属单檐歇山木石砖瓦结构,整座戏台平面呈“凸”字形,是一座八柱式,带后台、厢台、边栏的亭阁式戏台。

黄姚古戏台带有广西乡村古戏台文化鲜明特色,一是使用带有中国古典大屋顶的殿式建筑造型。是典型的歇山式大屋顶。不使用王府中歇山顶的绿色琉璃瓦,改用小青瓦,表明了这个戏台的级别是民间的戏台;二是这个戏台的正脊、戗脊、挑手、封檐板上彩塑如画、雕刻精美,分别装饰有双狮戏珠、双凤奔月等吉祥图案,特别是正脊上复杂古戏台精美的大型连贯彩塑脊饰是岭南古建筑有别于北方的标志之一;三是戏台装饰有名士的匾额楹联,使整个戏台古色古香,流露出书香墨宝之气,增添了建筑的文化品味。正中匾额上“可以兴”三字出自黄姚举人林作楫之手,外侧这副对联“闻其声乐则生矣不妨既竭耳力,观其色人焉瘦哉正须继以心思。”建议人们不但要竭尽耳力仔细听戏,还要用心思索剧中人物剧情的因果,从中获取教益;四是当年台底四角摆有四个大水缸,台上唱戏,台下回声共鸣,以致声传十里,充分显示了岭南民间工匠与艺人的聪明与才智。 ——信息来源于小镇微报

黄姚古镇旅游景点介绍

一、古镇石板街

黄姚石板街是黄姚古镇较出名的景观之一,目前有8条,分别为金德街、迎秀街、天然街、中兴街、安乐街、连理街、龙畔街、山磅街。 迎秀街的石板街最阔,约5米;最窄处为金德街羊巷口,不到两米,两旁各摆肉台一张,行人相对而行,只能擦肩而过,每逢墟期节日,交通为之阻塞。

二、带龙桥

带龙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黄姚15座古桥梁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古镇景致的地标。其以青石板为材料,由两个桥拱组成,拱桥呈半月形横跨在新兴街东面的小珠江上。带龙桥右岸为见龙祠,累了可坐在石凳上歇息。

桥边多怪石嶙峋,眼尖的不妨寻找,乌龟、骆驼和巨蛇每一个都惟妙惟肖,自有传说。

三、仙人古井

仙人古井是黄姚古镇景点之一,古井的泉水常年翻腾而涌,无论多旱多涝,始终保持不变。传说阴历七月初七上午在泉中取的水,能放置三年而不腐,人饮后百病不生。传说归传说,经过专家的测试,发现这井水中还真的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常饮即使不益寿也能健体。

四、龙爪榕

龙爪榕因其气根形似龙爪而得名,已有500多年树龄。从正门进入沿右岔路寻去即可见,古树竟是在石头中生长,与岩石紧紧相拥,根须没法充分伸展,故又名“石上榕”。而枝干却盘根错节,参天繁茂,伸展至半空,倒影清溪,参差斑驳。

五、郭家大院

郭家大院是黄姚古镇典型的平地庭院式建筑,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院子祖先可是盛唐有名的将领郭子仪,占地面积约20多亩,有接龙门、太平门等四处门楼,门前有池塘和花园,四周有高高的石砌围墙,屋舍近百间。

宅第设计巧妙、严谨,所用的砖,每一层都是用一大一小两块砖砌成,层层码靠。

黄姚古镇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些景点必去?

1、黄姚古镇-古镇石板街

推荐理由:由8条街道组成,是远离城市喧嚣的好去处

2、带龙桥

推荐理由:黄姚15座古桥梁中最大的一座,**《面纱》曾在此取景

3、仙人古井

推荐理由:黄姚镇八景之一,由分工明确的五个池子组成,泉水常年翻腾而涌,清澈甘甜

4、龙爪榕

推荐理由:黄姚最著名的龙爪榕,是当年拍摄释小龙《夺宝奇兵》的外景地

5、石跳桥

推荐理由:黄姚镇200多年的古桥,由31个石头墩子串联而成

6、郭家大院

推荐理由:黄姚典型的平地庭院式建筑,院子祖先是盛唐有名的将领郭子仪

7、迎秀街

推荐理由:黄姚古镇最宽阔的石板街,也是古镇中心街

8、黄姚镇邮局

推荐理由:外观独特,凭黄姚古镇的门票可以换一张明信片

9、古戏台

推荐理由:广西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明代古戏台

10、司马第

推荐理由:黄姚民宅的典型代表,是一座沿着地势递进式的老宅院

还有165条相关问答,更多黄姚古镇新奇玩法,

昭平黄姚古镇风景名胜区在哪怎么样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距离贺州市区40公里,距桂林200公里。黄姚古镇方圆36公里,属喀斯特地貌。发祥于宋朝年间,有着近1000年历史。自然景观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多为明清建筑。著名的景点有广西省工委旧址,古戏台,安乐寺等。黄姚古镇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景区。

黄姚古镇简介及详细资料

历史沿革

黄姚,古时随县居南越地。

黄姚古镇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置苍梧郡,辖临贺、猛陵等县,黄姚地属临贺地。

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年),梁武帝萧衍析今昭平县地马江以上至平乐县南面置静州,辖梁寿、静慰二郡,并在二郡中设龙平、安乐、宁新、博劳、荡山五县,黄姚地属荡山县辖。

隋场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撤销静州,将安乐、博劳、宁新三县撤并人龙平县,荡山县部分归龙平县,部分归贺川县,黄姚地受龙平县辖。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静州,并将临贺、平乐等地设定昭州、贺州,黄姚地受昭州龙平县辖。

五代十国时期,虽经战乱,但州治如唐代制,黄姚地届龙平不变。宋仁宗时期平定依智高之乱后,静、昭、贺三州的社会趋于安定,宣和六年(1124年)将龙平县改名招平县,意谓招抚平定,后将"招"字改为具有光明、明亮之意的"昭"字,定名为昭平县,黄姚地属昭平县辖。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将昭平县划分为里管理,黄姚属宁化里辖。

清咸丰十年(1860年),地方多故,县办团务,将全县划为十区,以预、备、财、恒、足、关、防、乐、太、平十个字为区名,黄姚属"关"字区辖。

民国十五年(1926年),广西实行区乡保甲制度,全县分明源、黄姚、马江三大行政区和二十三个小乡镇,在黄姚区设立黄姚镇,届黄姚区辖。

解放后,1950年4月,昭平全境划分为一、二、三、四区,其余二十三个乡镇仍按解放前区划不变,黄姚镇属二区管辖。

1959年9月改称为黄姚人民公社。

1984年7月,将原黄姚公社拆为黄姚镇和巩桥乡。

2003年黄姚古镇景区正式成立。

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景区。

古镇价值

黄姚古镇里的门楼、古戏台、古街、古井、民居、宗祠、庙宇、桥、亭、匾等有形建筑遗产,特别是作为整体出现的古镇聚落环境。古镇明清古建筑保存有300多幢,面积达16万平方米,完整保存8条石板街,全部用青石板砌成,全长10多公里。还有亭台楼阁10多处,寺观庙祠20多座,特色桥梁11座,楹联匾额上百副。古镇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其设计建造匠心独运,从建筑学上说也是一笔宝贵的遗产。

黄姚古镇(2017) 环境布局 总体布局

黄姚古镇东部姚江两岸是古镇的主要生活和公共娱乐区,姚江以西, 兴宁河以北,小珠江以南地区是商业区。古镇由龙畔街、中兴街、商业街区三块自成防御体系的建筑群组成。这三处建筑群又通过桥梁、寨墙、门楼巧妙地连线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风水布局

黄姚古镇周围酒壶、真武、鸡公、叠螺、隔江、天马、天堂、牛岩、关刀等九座山脉,从四周聚向古镇。三条小河姚江、小珠江、兴宁河交汇于古镇。黄姚古镇的居民主要来自中国东南地区,村镇的选址深受东南地区汉族风水文化的影响。黄姚古镇被群山环抱,被绿水绕行,具有东南风水理论所要求的全部要素。

布局特点

黄姚古镇同姓民居建筑多以祠堂为中心修建并向外辐射。黄姚古镇现有八大姓氏,九个宗祠,两个家祠,民居建筑多为同一姓氏围绕祠堂周围居住。

古镇居民多为明末清初因避战乱或经商等原因迁徒至黄姚的移民,迁至黄姚后多以经商为生,家境普遍富裕。因此在住宅的建筑考虑上,更多的是出于抵御战乱与盗贼抢掠财物的防御与安全需要,无论是单体还是整体的建筑布局都有着较强的防御功能。

建筑群的功能各有分区:龙畔街、中兴街主要是大户人家的生活区,安乐-金德-迎秀-连理-大然街是商业贸易区;姚江两岸的公共建筑是休闲娱乐区。

古镇保护

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批覆同意实施贺州市《黄姚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要求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文物保护法》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条例》的要求对黄姚历史文化名镇及其文物进行管理。

黄姚古镇在有规划开发的同时,注重保护景区内外的景观,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破旧的建筑或景观妥善地修复,尽量恢复原来的面貌。对古镇风景名胜区内的古建筑、古树名木、古墓葬、摩崖刻、革命遗迹和其他重要的人文景观设立保护标志,落实防护措施。

民俗活动 舞鱼龙

每年的大年初二,黄姚古镇的居民自发地集中一起,参与舞鱼、舞龙、舞狮、 舞龟蚌以及表演光对阵、五花阵、提灯等传统活动,共同祈福新春,庆贺新年。提灯晚会当地也称舞鱼龙,由上千人的游行表演队伍组成,他们在游行前进中向观众展示光对阵、唢呐、提灯、五花阵、扮饰、万事、扮龙、舞板凳龙、舞狮、舞鱼、舞龙等近20个当地民间传统表演节目。

黄姚古镇的建筑 五月初五

在黄姚古镇,过端午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插菖蒲,并在水缸里泡菖蒲的根,据说泡过菖蒲的水可以防治邪毒、虫蚁。晚饭前还在墙根墙角放一些雄黄,可以防蛇毒。

七月十四

七月十四"中元节"是黄姚古镇当地可以和过年相媲美的节日,一共要过两天。十四晚上,男女老少都会聚到带龙桥头到兴宁庙的那一段河边,观看放灯。到了十五的晚上,人们又聚在河边,在放灯结束后年轻男女会跳下河抢柚子灯,把抢到的柚子拿回家和家人分享。

九月初九

九月初九重阳节,在黄姚古镇又叫做"老人节"、"登山节"、"重逢节"、"牛王节"。这一天,人们会相邀前去登山,又是故人重逢的好日子。

特产

黄姚豆豉

黄姚豆豉,因产于黄姚古镇而得名。历经十几代人的研究,选用黄姚镇特有的黑豆、仙井泉水和土著人古老独特的手工艺精制而成。

黄精及黄精酒

黄精为"黄姚三宝"之一,既是药材,亦是野菜。 黄精酒是黄姚镇传统饮料酒,也是昭平"三宝"之一,它是由黄精与酒泡制而成的。

主要景点

广西省工委旧址

广西省工委旧址位于古镇宝珠观内。 1944年冬,日本侵入广西,桂林沦陷(桂林是当时省工委所在地),广西省工委在钱兴的领导下迁至黄姚,以宝珠观做隐蔽地开展工作。当时随省工委疏散到黄姚的还有何香凝、欧阳予倩、千家驹、张锡昌等大批知名人士。为纪念这一段历史,广西省人民 把宝珠观定为广西省工委旧址,并于1990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古戏台

古戏台位于姚江边,宝珠观东侧。 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也就是1524年的黄姚古戏台。它属单檐歇山木石砖瓦结构,整座戏台平面呈"凸"字形,是一座八柱式,带后台、厢台、边栏的亭阁式戏台。

鲤鱼街

鲤鱼街位于古镇东面的鲤鱼街路中。 古时候,工匠们在铺砌石板街时,遇到了一块突起的天然岩石,于是他们将这块石稍加修饰,凿成了这条长约2尺的鲤鱼,称之为"盘道石鱼"。这条街也叫"鲤鱼街"。

仙人古井

仙人古井距离源头鸡公山约两三公里,占地约50平方米,有1米多深,分为5口。 古镇上的人把这井的水称为神仙水。第一口井是专供居民饮用的,第二口井是洗菜用的,第三、第四、第五口井是洗衣服、洗农具用的。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为"取水节",那天的中午十二点钟以前,镇上的民众都来这里上香取水。

安乐寺

安乐寺在黄姚安乐街。 明朝万历26年(1573年),土人为排斥到这里谋生的汉人,经常出来抢掠钱财,于是他们以鸟羽檄(急文)呈上,请知事和府台知府派官来治理,当时知府派千户李道清率官兵讨平了土民之乱。为了感激平定叛乱之有功官兵,黄姚民众集资建了这个寺,起名"安乐寺",立寺公神像(李道清)永远纪念。当时是清朝初年(1644年),至今已有360多年历史了。

钱兴烈士像

钱兴烈士塑像矗立在黄姚镇宝珠观 广西省工委纪念馆前的小广场上,塑像高3米,玻璃钢塑造。塑像基座高26米,宽15米,台基边长11米,台下阶梯三级总高05米,为花岗岩结构。 这一尊塑像是为了纪念 广西省第一任工委书记钱兴于1986年兴建的。

守望楼

守望楼在龙畔仙山祠下。 这座城楼是黄姚古镇的一个关键城楼,这城楼的作用就是守关、辽望。每逢初一、十五,都有人到此处来上香,祈求平安。

司马第

司马第位于龙畔街52-53号。 这里的"司马"不是姓氏,而是官职。"司马"有几种解释:一是兵部尚书的别称;二是府州通判的别称;三是同知的俗称。据史料记载,这户人家姓莫,明朝时当的"司马"官,即是府州通判。

龙爪榕

龙爪榕,常绿乔木,有气根,因其气根形似龙爪而得名,已有500多年树龄。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距离贺州市区40公里,距桂林200公里。

黄姚古镇方圆38公里,属喀斯特地貌。发祥于宋朝年间,有着近1000年历史。自然景观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多为明清建筑。著名的景点有广西省工委旧址,古戏台,安乐寺等。

黄姚古镇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景区。

旅游指南 门票

门市价:100元(人)。

交通路线

自驾路线

桂林至黄姚:(用时25小时) 桂林(桂梧高速、梧州方向)--黄姚出口(2KM)--黄姚古镇

梧州至黄姚:(用时15小时))梧州(桂梧高速、桂林方向)--黄姚出口(2KM)--黄姚古镇

旅游专线

桂林:早上8:30左右,到各酒店接游客。

黄姚:下午14:00左右,在黄姚钱兴广场发车,返回桂林。

  邂逅黄姚,如同邂逅时间犯下的一个美丽的错误。时间遗忘了这座古镇,同时也成就了它的魅力。

  藏于深山之中的黄姚古镇,陆路交通是非常不便的。因此,水,才是黄姚传奇的起点和终点。通达三江的姚水,使古镇在明清两朝成为出海通衢的商业中心,到了民国时代,随着姚江水位的下降,古镇也失去了旧日的繁华,重新与世隔绝。当姚水退去之时,时间吻别了这座古镇,悄然而去。此后的草长莺飞、年华暗换,又有谁人知晓呢?即使战争也没有打破这里的宁静,古镇对于战争的记忆,只是几位历史名人来去飘然的雪泥鸿爪的倩影。

  百年之后,与时间一同归来的,是异乡人的惊艳。当那些来自尘嚣的人们终于到达了神话的彼岸,他们的第一感觉早已题写在古镇一幅斑驳的楹联之上——“别有洞天藏世界,更无胜地赛仙山”。明清风格的岭南民居、以九宫八卦阵式布局的街道,更有一方痴山醉水,重重古木参天。昔日商号云集的桂东名镇,今日小桥流水的世外桃源,仿佛绝代名姝洗尽铅华,那般的风情,是令人难以抵挡的。

  古镇的街道,全部是由黑色石板镶嵌而成,年深日久,已被先人的双足琢磨得漆亮如玉。漫步其上,仿佛漫步于岁月一声悠长的叹息。那淳厚的质感,令我甘心在这古镇的青石街上做一缕幽魂,看岁月如何无情,又如何任是无情也动人。

  四处弥漫的宁静是黄姚的外表,幽幽散发的文气是黄姚的内涵。传说,从清康熙到光绪年间,黄姚就出过11名举人。举子们当年的书生意气、诗酒风流早已浑然内敛,如今的黄姚依然君子如玉,触手也温。这里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一块块牌匾如同一张张泛黄的古镇的名片,所谓温柔敦厚,所谓骨感峥嵘,昨日种种,尽在不言之中。

  黄姚依然是任运而恬淡的。这里的人们乐山,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仁者;这里的人们乐水,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智者。信步走去,但见逐闹嬉戏的童颜稚子,皆有三分灵气,枯坐檐下的鹤发老者,尚带七分古风。便是柴门犬吠、舍里鸡啼,梁间黍香,但凡此间风物,皆有一段洒脱悠然的风流态度。

  黄姚依然是一卷尘缘未了的浮世绘。斜晖晚照中,袅袅上升的炊烟是古镇的呼吸,捶衣舂米的闷响是古镇的脉搏,而阡陌闾巷间的生息歌哭,是古镇的灵魂。青石街上的木门常常是厚重而细节丰盈的,推开来是“吱呀”一声,仿佛苍凉的记忆由沉睡中醒来,慵懒地打了个哈欠,迈进去便有一脚踏空的晕眩,如同穿越时光的隧道,恍然若失而不知今夕何年。

  黄姚依然是时间的迷宫。当你凝望那琉璃彩瓦、画栋雕梁,仿佛你凝望的是历史,其实你凝望的是时尚,五百年前的时尚;当你走过一条条静谧幽深的青石老街,仿佛你穿越的是寂寞,其实你穿越的是繁华,康乾盛世的繁华;当你抚摸那褪色的门楣、模糊的雕像,仿佛你感受的是粗朴,其实你感受的是精致,是流年镌刻、风描雨绘的精致。

  这就是黄姚,千年一梦的黄姚,多少异乡人远道而来,只为见证今时的雨滴敲打万历年的窗棂,只为猜测古祠深宅背后所隐藏的几许红尘无奈,只为聆听那一江碧水缓缓讲述黄姚古镇的前世今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6770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