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线电阻率信息大全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铜线电阻率信息大全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第1张

  铜线电阻就是指铜线电阻特性的物理量,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米的铜线在常温下(20℃时)的电阻,叫做铜线电阻率。许多人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的还不多,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涨涨知识吧。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于铜线电阻率的相关信息。

  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无关,是导体材料本身的电学性质,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在这里要纠正下电阻率和电阻,它们是有所区别的。电阻也是是一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它们的区别在于:电阻是具有电荷阻力的一类东西总称。电阻率是恒量电阻阻力大小的量。那么我们还是言归正传,来说说铜线电阻率吧

  一、铜线电阻率的影响因素:

  1、含铜量(铜丝一般含铜量在99%以上,无氧铜含铜量更高),不同材质具有不同的电阻率,所以含杂质(性能一般比铜差)越多,电阻率越大。

  2、铜线本身退火程度(退火程度好,电阻率低)。

  3、铜线本身保存状态(如铜线氧化,电阻率会变大)。

  4、如果不考虑折算回温度为20度时的电阻率的话,那温度也会影响电阻率(温度越高,电阻率越大)。

  二、铜线电阻率的公式:

  1、铜线电阻率的第一种计算方式: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S/L

  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Ω·m

  S为横截面积——常用单位m2

  R为电阻值——常用单位Ω

  L为导线的长度——常用单位m

  2、铜线电阻率的第二种计算方式:

  电阻率的另一计算公式为:ρ=E/J

  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Ω·mm2/m

  E为电场强度——常用单位N/C

  J为电流密度——常用单位A/m2

  (E,J可以为矢量)

  三、铜线电阻率和电流的关系:

  1、如果按照电线的载荷能力来算一平方毫米的铜线的载流量为6安,铝线为4安,低压电器在-5%~10%的情况下,一般可以运行,也就是说导线上的电压降不能大于电源电压的5%,220伏电压下为11伏。按铜线来算20度时铜的电阻率为001756欧姆·平方毫米/米,一平方毫米100米的导线的电阻为001756100=1756欧,导线电阻为1765欧允许电压降为11伏,电流可以用电压除以电流11/1765=623。也就是说,按照国家标准100米1平方毫米的铜导线的额定电流为623安以下,铝的电阻率是0028一百米导线的电阻就事28欧,11/28=39安100米1平方毫米的铝导线的额定电流为39安以下。

  2、标准/规范的导线颜色:A线用**,B线用蓝色,C线用红色,N线用褐色,PE线用黄绿色N线代表的事零线PE线是保护地线,也叫安全线,是专门用于接到诸如设备外壳等保证用电安全之用的。

  3、镀锡圆铜线:主要性能指标如镀层的连续性、附着力和电阻率等都与镀层的厚度有关。一般来说,增加镀层厚度,有利于达到连续性、附着力和可焊性指标。但是增加厚度不仅受到工艺方法、材料耗用量的限制,特别还受到电阻率要求的限制。通过分析找出镀层厚度和电阻率以及其他指标间的内在连系,可以作为制定合理的产品性能指标以及工艺要求的参考。另外,目前镀锡铜线电阻率测试方法规定,要在恒温油槽内测出镀锡铜线的电阻,然后换算出电阻率。

  文章最后小编给大家补充点生活常识,目前我国地下电缆电线供电中主要采用铜线电缆,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铜线电缆在电缆供电中,特别是地下电缆供电领域,具有地下具有事故率低、耐腐蚀、可靠性高、施工维护方便等突出的优势。

电导率和电阻率的换算公式是σ=1/ρ。

如下:

电导率,物理学概念,也可以称为导电率。在介质中该量与电场强度E之积等于传导电流密度J。对于各向同性介质,电导率是标量;对于各向异性介质,电导率是张量。生态学中,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的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单位以西门子每米(S/m)表示。

电导率(conductivity)是用来描述物质中电荷流动难易程度的参数。在公式中,电导率用希腊字母σ来表示。电导率σ的标准单位是西门子/米(简写做S/m),为电阻率ρ的倒数,即σ=1/ρ。

当1安培(1A)电流通过物体的横截面并存在1伏特(1V)电压时,物体的电导就是1S。西门子实际上等效于1安培/伏特。如果G是电导(单位西门子),I是电流(单位安培),U是电压(单位伏特),则:G=I/U。

电导率σ则可以通过电导G,导体的截面积A,导体长度l来计算:σ=Gl/A。通常,当电压保持不变时,这种直流电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导成比例关系。如果电导加倍,则电流也加倍;如果电导减少到它初始值的1/10,电流也会变为原来的1/10。

这个规则也适用于许多低频率的交流电系统,如家庭电路。在一些交流电电路中,尤其是在高频电路中,情况就变得非常复杂,因为这些系统中的组件会存储和释放能量。

电导和电阻也有关系,如果R是一个组件和设备的电阻(单位欧姆Ω),电导为G(单位西门子S),则:G=1/R。电导率与温度具有很大相关性。金属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半导体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一段温度值域内,电导率可以被近似为与温度成正比。为了要比较物质在不同温度状况的电导率,必须设定一个共同的参考温度。电导率与温度的相关性,时常可以表达为,电导率对上温度线图的斜率。

电阻率与温度有关,没说明一般指常温:

20℃时的铜的电阻率

为00172(µω•

m)

由电阻率的计算公式:ρ=rs/l

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ω·m

s为横截面积——常用单位㎡

r为电阻值——常用单位ω

l为导线的长度——常用单位m

直径和长度都已经知道了,lz自己求吧,1000000µω=1ω

还是帮你求出来吧,不过要给分哈,求得好苦,专门去问同学要了计算器呢:下面都用基本单位

面积s=(045/2)^210^-6pi

l=100

ρ=17210^-9

所以结果为:1082ω

严格来讲:电阻率不全是推导的,可以叫一种定义。

1、电阻率: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在常温下(20℃时)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即 ρ=RS/L ,

计算导体电阻时:R=ρ(L/S)

2、 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有公式R=ρL/s 其中的ρ就是电阻率,L为材料的长度, s为面积。可以看出,材料的电阻大小正比于材料的长度,而反比于其面积。

3、电阻率的定义:ρ=Rs/L电阻率ρ不仅和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和导体的温度有关。

4、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几乎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作线性变化,

即ρ=ρo(1+at)。

式中t是摄氏温度,ρo是O℃时的电阻率,a是电阻率温度系数。

电导率与电阻率互为倒数关系,即导电率=1/电阻率。

一、电阻率和电导率:

电导率是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然后测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二、电阻率:

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常用单位是欧姆平方毫米/米。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S/L。ρ为电阻率,S为横截面积,R为电阻值,L为导线的长度。

三、电导率:

电导率的基本单位是西门子,原来被称为姆欧,取电阻单位欧姆倒数之意。因为电导池的几何形状影响电导率值,标准的测量中用单位电导率S/cm来表示,以补偿各种电极尺寸造成的差别。单位电导率简单的说是所测电导率与电导池常数(L/A)的乘积。这里的L为两块极板之间的液柱长度,A为极板的面积。

具体换算方式如下:

1、ms=10^3us

2、m=10^2cm

3、ms/m=10^3us/10^2cm=10 us/cm

4、us/cm= 10^-1 ms/m

其中“^”是次方的意思,例如10^3是 10的 三次方,就是1000。

us/cm记作“微西门每厘米”,是电导率的单位。mS/cm为毫西门子每厘米,相当于01s/m。

西门子的符号为 S,中文简写为 [西],1S=1000mS=1000000μS

1 西[门子]=1 安培/伏特=1 / 欧姆。

扩展资料:

电阻率的影响因素:

1、温度

电导率与温度具有很大相关性。金属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半导体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一段温度值域内,电导率可以被近似为与温度成正比。为了要比较物质在不同温度状况的电导率,必须设定一个共同的参考温度。

2、掺杂程度

水样本的电导率是测量水的含盐成分、含离子成分、含杂质成分等等的重要指标。水越纯净,电导率越低(电阻率越高)。水的电导率时常以电导系数来纪录;电导系数是水在 25°C 温度的电导率。 

3、各向异性

有些物质会有各向异性(anisotropy) 的电导率,必需用 3 X 3 矩阵来表达(使用数学术语,第二阶张量,通常是对称的)。

参考资料:

电导率-

 电阻率单位是什么,单位的换算公式有哪些?不清楚的小伙伴看过来,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电阻率单位 电阻率单位换算公式”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电阻率单位是什么

 电阻率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Ω·m),常用单位还有欧姆·毫米²/米。

 什么是电阻率

 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种材料制成的长为1米,横截面积为1平方米的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这种材料的电阻率。它反映物质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它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受温度影响。

 电阻率不仅与材料种类有关,而且还与温度、压力和磁场等外界因素有关。金属材料在温度不高时,ρ与温度t(℃)的关系是ρt=ρ0(1+at),式中ρt与ρ0分别是t℃和0℃时的电阻率;a是电阻率的温度系数,与材料有关。

 电阻的单位是什么

 电阻基本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换算单位符号:Ω、千欧(kΩ)、兆欧(MΩ)、吉欧(GΩ)。

 换算值:1000欧姆=1千欧、1000千欧=1兆欧、1000兆欧=1吉欧 。

 电阻率单位换算公式

 电阻率是怎么换算的

 电阻率换算公式=10000/ΩCM=100(1/μΩcm)

 10^6μΩ=1Ω

 %IACS 是导电 率 conductivity

 试样电导率与某一标准值的比值的百分数称为该试样的导电率。

 1913年,国际退火铜标准确定:采用密度为889g /cm'、长度为1m 、重量为1g、电阻为。1532 8欧姆的退火铜线作为测量标准。在200C温度下,上述退火铜线的电阻系数为。017 241 f1 " mm'/m(或电导率为58 0 MS/m)时确定为100 %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其他任何材料的导电率(%IACS)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导电率 ( %IACS)=0017241/ ρ100%

 电阻R的单位为Ω(欧姆,简称欧),当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V时,如果这导体通有电流1A,则这导体的电阻就规定为1Ω,即:1Ω=1V/1A

 电导G的单位是S(西门子,简称西),1S=1/1Ω

 R=ρL/S式中ρ是取决于导体材料和温度的一个物理量,叫做材料的电阻率,

 其单位为Ω·m(欧·米)。电阻率的倒数称为电导率γ=1/ρ,其单位为 S·m-1(西·米-1)。

 电阻的单位换算

 电阻的单位有毫欧(m ohm)、欧(ohm)、千欧(K ohm)、兆欧(M ohm)等

 1ohm=10^3毫欧=10^(-3)千欧=10^(-6)兆欧

 亦即:

 1兆欧=10^6欧=10^3千欧=10^9毫欧

 四、电阻单位换算公式

 基本单位欧姆(Ω)

 常用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MΩ=1000KΩ=1000000Ω

 以前多采用直接表示方法贴片电阻采用科学计数法如223=22×10的3次方=22000Ω=22kΩ

 更多的是采用色环表示分别是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黑金银代表12345678901/101/100

 如红红红就是222=22×10的2次方=2200Ω=22kΩ红红金=22×1/10=22Ω棕灰银=18×1/100=018Ω

 拓展阅读:电阻率和电阻的关系

 当电阻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的阻值与电阻率成正比,即电阻率越大的电阻的阻值越大。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L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公式为R=ρL/S。其中ρ:制成电阻的材料的电阻率,L:绕制成电阻的导线长度,S:绕制成电阻的导线横截面积,R:电阻值。

 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种材料制成的长为1米,横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的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这种材料的电阻率。它反映物质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它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受温度影响。

 电阻率ρ不仅和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和导体的温度有关。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几乎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都随温度作线性变化,即ρ=ρ0(1+at),式中t是摄氏温度,ρ是0℃时的电阻率,a是电阻率温度系数,利用这一性质可制成电阻温度计,有些合金电阻率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常用来作标准电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2809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0
下一篇2023-06-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