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关于幸福诗句有哪些

苏轼的关于幸福诗句有哪些,第1张

1关于幸福的诗句有哪些

且就洞庭赊月色, 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

世乃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王维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

开窗面轩圃,把酒话桑麻。----王维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骤雨打新荷

金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

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2关于祝福幸福的诗句有哪些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解释: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解释: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解释: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宋代:辛弃疾《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解释:我对你的思念不用山鸟来表达,就像桃李不会言语,下面却自己出现了小路。

5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唐代: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解释: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6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清代:郑燮《新竹》

解释: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代:李白《静夜思》

解释: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解释: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解释: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解释: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3以幸福的诗句有哪些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世乃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王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开窗面轩圃,把酒话桑麻----王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的开标立范之作。知道一个人或者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这都没有关系。正是因为林语堂对苏东坡颇有研究,才能写好此书。林语堂先生说

  苏轼和王弗的爱情故事你们知道吗苏轼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他的很多作品是我们所学习和欣赏 ,在苏轼的一生中有三位妻子,他和这三位妻子都是幸福的,虽然他的妻子都过世的比较早,但是,苏轼是很爱她们的,还为她们写了很多的诗文。

 在苏轼十八岁时就娶了第一位妻子王弗,当时王弗只有十六岁,当然在古代这个年纪是青春最好的年华,在古代女子十二岁就可以结婚。王弗是一位年轻美貌,也很贤惠的女子,在婚后对于苏轼照顾有加,是苏轼身边少有的知己和助手,苏轼为人豁达开朗,但不善于交际,很多时候都是王弗在旁边听完给他意见,王弗是苏轼的贤内助。

 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十一年,这十一年中王弗和苏轼是很幸福的,在王弗二十七岁时因病去世,而王弗的去世对苏轼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不论是生活还是心里都令苏轼的心中充满了痛苦。在王弗死后苏轼为她种植了三万颗松树表示思念,在十年之后更是写出了一首被千古流传的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每当读到这首诗都让人心中产生一种悲凉,可见当时苏轼心中对王弗的思念和痛苦是多么的深。

 在苏轼三十二岁的时候又娶了比自己小十一岁的王润之,王润之是王弗的堂妹,他们在一起生活了二十五年之后,王润之也去世了,已经五十七岁的苏轼又一次的送走了自己的第二位妻子。这个时候的苏轼对于王润之的去世也是感到悲痛的,毕竟她陪伴自己走过的人生大半的时间。

1急需写一篇跟苏轼诗句有关的作文,八百字

历代对苏东坡的精辟评价:

黄庭坚: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真神仙中人。

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赵昚: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

黄锦祥:“东坡乃文星旷世,曜耀寰中。”

刘辰翁: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王士祯: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2关于苏轼诗词的文章

摘得高考满分作文,希望能帮到你

二、苏东坡

是捡(应为“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挫折是人生的常态,遭遇挫折不应一味放大痛苦让其充塞心灵,应学会调适心弦,坦然面对。晚年遭受贬谪的苏轼面对人生的挫折,平和的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正视挫折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洗炼了东坡的豪放词风。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已逝宗族,他的挫折足可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却突然身受重疾折磨的史蒂芬 霍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用平和的心境与理智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宇宙,与那”黑洞“”夸克“一同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可见遭遇挫折时以一颗平和的心正视以减轻痛苦,不但不会使人生阴晦,而更能在践志后迎来人生的柳暗花明,并为社会为历史作出自己的贡献。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

3急需写一篇跟苏轼诗句有关的作文,八百字

历代对苏东坡的精辟评价:黄庭坚: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

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真神仙中人。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

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赵昚: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

黄锦祥:“东坡乃文星旷世,曜耀寰中。”刘辰翁: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王士祯: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4关于苏轼的作文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吗?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吗?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痴汉吗? 桥上的花再一次开了。

而我,终于遇见了你。 只看见,青青的竹杖,绿绿的芒鞋,以及被雨淋湿的衣裳。

你的笑容从容洒脱,幽然超俗,你的眼神,更是令人心动,秋风碧水泛清波。 真想问你一句:“难道你不埋怨世俗吗?难道你甘心被贬吗?你不想成就你的人生吗?” 我早已猜到他的答案,他早已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罢了。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东坡的一生极坎坷:爱情受挫,仕途受阻,政治上受拖累,无尽的冤屈无处伸。

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心如风,神如风,自然如风般生活。

乘风而来,又乘风而去,留下不朽的文采,在历史舞台上闪闪发光。 转眼,千年已逝;转眼,你已白发苍苍。

任由大江东去,只留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愁。 你是如风的男子,有如风的心,你用你生命的精华,舞出绚丽的舞姿!用刻刀刻下你华美的舞姿,让后世仰望你,你的豪放成为北宋的一道风景。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wonderful!。

5关于苏轼诗词的文章

摘得高考满分作文,希望能帮到你二、苏东坡是捡(应为“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挫折是人生的常态,遭遇挫折不应一味放大痛苦让其充塞心灵,应学会调适心弦,坦然面对。晚年遭受贬谪的苏轼面对人生的挫折,平和的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正视挫折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洗炼了东坡的豪放词风。

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已逝宗族,他的挫折足可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却突然身受重疾折磨的史蒂芬 霍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用平和的心境与理智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宇宙,与那”黑洞“”夸克“一同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

可见遭遇挫折时以一颗平和的心正视以减轻痛苦,不但不会使人生阴晦,而更能在践志后迎来人生的柳暗花明,并为社会为历史作出自己的贡献。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

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

6求一篇作文,关于写苏轼的,文章中要有苏轼的诗句

与苏轼相遇 假如有时间隧道,让我与苏轼相遇,我愿意选择——在秋天。

——题记 日落西山,暮色苍茫,秋风卷来丝丝凉意,在空气中肆意蔓延。我站在他必经的城门外,看城楼的轮廓一点点稀释在秋色寒霜中。

遥望远处,古道西头,一个身影在踽踽独行,蹒跚的脚步踏过一地的落叶。 在他身后,每一片叶子都记叙着他的人生坎坷和精彩篇章。

他走近了,面庞逐渐清晰,神情疲惫而目光炯炯,飘拂在秋风中的是那花白凌乱的胡须。我镇静的等待,等待他的发问。

“你为何选择在秋天与我相遇?” “四季轮回,秋天是个最为特别的季节,越过了夏的繁华,面对冬的临近而不由的彷徨,所以秋天是再好不过的沉思季节,总结过往的点滴,树立超越冬天的信心。 好比短暂人生前依青年,后傍老年,人于是不惑而知天命,许多意外的收获才会呈现在眼前……” “说得好!”苏轼微捋胡须,含笑点头眉宇间却凝聚一股散之不去的哀愁,“这么说,我应该高兴我步入了人生之秋了,然而我一向积极乐观面对人生,却总是居无定所,瓢泊四方,命运究竟给了我一个怎样的位置?” 我笑了,作为古人,哪能比拟今人的思想,放眼现代,大学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采飞扬,早就是名作家了,何必担忧仕途不顺?“一旦被牵入政坛,卷入这浑浊的洪流中,有思想的人便难以立足。

隐退避世固然是一妙法,在文人身上屡见不鲜,难得你空怀一身抱负,却仕途不顺,佩服的是在这辗转漂泊中,你仍葆有一颗清澈豪迈的心,在中秋之夜诵‘明月几时有’,赤壁之畔‘遥想公瑾当年’,密州之林‘老夫聊发少年狂’。用现代眼光看,你的生活是充实而深刻。

更佩服你超然物外,不计得失,尽情享受自然赋予的山间明月和江上清风,这又是怎样的心境。看来,你并没有缺憾,词人和散文家的行列中,不是有你显著的位置吗?” 天边隐有晚归的孤雁,落叶依旧一片片地飘卷在空中,做最后飞翔的美丽,寂静夜幕中的一切拨动了我的心。

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纵使不够完美。我又该如何做到深沉地面对人生,面对苏轼的困惑呢?而苏轼则不停地捋着胡须,微锁眉头,半晌,只见他仰起头,眉头舒展了许多:“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抬头,夜色渐浓,头顶是广阔的苍穹,那般深邃,高不可测。

天幕上,星河浩瀚,偶有流星闪电般划过。我豁然开朗,面对无垠宇宙,人又是怎样的渺小!何必困惑人生的坎坷失意,天空会告诉你一切。

意犹未尽地收回目光,与苏轼对视。从他的双眸中,我又读出了一份悠远的自信。

这就是心灵的沟通,超越时空,纵横千古,今人与古人之约,原是如此简单而不凡。 我们不约而同地仰天大笑,笑声穿破夜空,惊起夜鸟无数。

7求一篇关于苏轼的诗歌赏析的文章

因为不知道你要赏析他的哪首诗,故先给你一篇,权作参考:

苏轼《江城子》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四川眉山故里柳沟山,又名老翁山,距苏洵夫妇墓西北八步。苏轼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松树,“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虽十年过去,他对王弗依旧一往情深,哀思深挚。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起句写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难以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想象着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明明是作者对亡妻思念深切,偏偏说自己变化太大,妻子已认不出自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梦中醒来,作者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冈,幽幽的松林,相象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象妻子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

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

8苏轼诗词优秀作文片段200字

苏轼是一个豁达的人,喜欢游山玩水苏轼每到一个贬戍的地方,就放开胸怀,尽情走进深山,走下河滩,寻找一种解脱与其说游山玩水不如说是为了一种解脱在山水间,不仅仅看见的是美丽和寂然,而是寻找心中的寄托和独自的思不断的思考人生的问题,着使得他能够忘记或暂存痛苦,寻求解脱其中从孤傲到成熟就是在山水中得到实现

接受佛教思想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自从出生到圆寂到成佛总是带有神秘的色彩当然佛教的理念力量也一直影响着世人佛教叫人向善,追求直着不去介绍佛家思想了苏轼在流放的路上寻访高僧,接受了佛家思想,逐渐佛理化了自己哀愁和痛楚就是说佛家思想再人生最绝望的时候是最有效果,当然大文豪也是如此苏轼也叫苏居士,所谓居士不是指文人而是指接受佛家思想的俗家弟子苏轼作居士近半生,许多的诗词都是有丰富的哲理正是这种接受的佛家思想他才寻找到了自己的解脱,作到所谓的乐观,豁达

喜交朋友,不论出身,而且赤子之心流放到哪里就会朋友遍地,从农民到文人到侠客官员还有许多的朋友长途跋涉到海南寻找他可见其赤子之心交朋友在乎信任,他信任朋友不猜疑,深的朋友信任爱戴因此再危难的时候总有许多人帮助他,他也能够快乐的度过艰苦的生活

以上是苏轼的豁达之道从某个角度分析,文人是矛盾的,苏轼也是接受了佛家思想的人,对待名利淡泊但是心中会存有丝丝消极这与佛家思想的趋向不无关系所以表面淡然豁达,内心虔诚淡泊,消极似乎矛盾但是实质上是相通相容的接受佛家思想的人必然有佛性的趋势或遵循佛家的理念,所以必然产生淡泊名利,但是也就产生了消极的概念总之苏轼的豁达是矛盾的综合体,豁达是外显出来的,消极淡泊在心中

9作文 邂逅苏轼 500字以上

邂逅苏轼

知道苏轼是从“大江东去”开始的。曾几何时,被他描绘的磅礴气势所震撼,被他豪放、大气的风格深深吸引。

苏子的一生命运多舛,起起落落。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朝廷昏庸无能,奸臣当权。而饱读经史的苏轼怀着“奋厉当有世志”的人生信念,忧国忧民,对国家政事坚持己见,丝毫不向黑暗势力妥协。不盲从、不徇私、黑白分明,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污浊的官场中,洁身自好。然而,肮脏的污流里岂能容下这一泓清泉?污流只会侵蚀这一泓清泉。于是,一肚皮不合时宜的苏轼在政治的斗争与权力的倾扎下,被注定了坎坷的一生。

难以想象,在经历了险恶的宦海风波与坎坷的人生挫辱后,苏子还能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万物,以乐观积极的心发现生活的美丽。这需要怎样的胸襟与气度!

谪贬黄州时,以前的朋友都离他而去,孤独的苏轼过着形影相吊的生活。“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中苏子以孤鸿自喻,其凄凉境况,不可言说。至今读起这首《卜算子》依然能感受到苏子心中那莫可名状的孤苦寂寞。政治的失意,老友的置之不理,无边的孤独感向他袭来,莫非真应了那句“自古圣贤多寂寞”。苏子心中的苦是可想而知的。

苏轼坎坷的仕途生涯中,几次大起大落,最远的贬到了岭南,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

伟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在如何困难的境遇下,都依然保持自身的高贵人格,以坚定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感到人生无奈的苏轼研读老庄哲学,佛禅玄理来寻求心灵的超脱。“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子的词看似简单易理解,其背后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无穷的思索与启迪。在苏子眼里,世事不过过眼烟云,任得一世清净。

最欣赏的是他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不过是一次偶然林中遇雨,常人若遇到,会认为倒霉,淋了一场雨,成了落汤鸡。苏子却脚踏芒鞋,吟啸且徐行,以乐观的心面对这风风雨雨,抑或是人生中的风风雨雨。谁又能如苏子这般潇洒的淋呢?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其中带着几分自嘲任性,又有几分豁达洒脱。任他风吹雨打吧,“谁怕?”风风雨雨总有停的时候。一边是料峭的春风,一边却是山头斜照迎面。这其中包含着朴素的两面观哲理。最经典的是最后一句,当风雨逝去,回首一路走来的坎坷道路时,苏子不喜不悲,而是以旷达的心胸淡看风云,这般豁达与洒脱令人敬仰。

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但也不乏婉约杰作。苏子的词风是多元的。最打动人心的是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宛如心灵深处的话语,用心来书写的不带任何娇柔造作的修饰,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情之至深,催人泪下。“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真正的知己是无须太多言语的,因为心有灵犀,因为你在我心,简简单单几句,哪怕只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就足以表达一切,正所谓爱在无语时。想想如今的快餐时代,又有多少人有这般真挚的感情呢?

苏子是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深刻的哲人。诗人的气质让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别样美丽,哲人的思想让他包容万物,在辛酸坎坷的悲剧人生中超度自己。有人说,没有人真正读懂他的内心,他却洞察了人世间最深的奥妙。而如今,我也只是虔诚地拜读苏子的遗墨,用愚钝的心去感受苏子深邃的哲思,在字里行间被他的精神照亮。他的精神如此高尚,而我只能在人间仰望。

写不写苏轼?

这个问题,曾困扰了我许久。

写吧?毕竟有太多珠玉在前。我如果聪明,就应该像李白那样,高姿态地宣称“眼前有人道不得,谁谁已写在前头”。不然此时抛砖,只怕不仅会恶心了别人,还会砸了自己的脚。

但最终我还是决定写一写,因为对偶像的热情,让我多少有些“爱令智昏”。袁枚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虽小,星星点点,也可像牡丹一样有自己的风致。而渺小如我,在对他的热爱上,比那些名家也并不逊分毫。

那么写什么呢?看看我自己,就有了主意,先写一写我们这些粉丝吧,我们这些坡草真的是“更行更远还生”,“代代无穷已”。

说起粉丝追星来,古人真的是比今人更登峰造极。掷果盈车,看杀卫玠,讲的就都是古代粉丝的故事。向美男子潘岳的车里丢水果,竟然把车都装满了;挤得水泄不通,把卫玠看得一命呜呼。这些粉丝的追星之势,真是岂一个“狂”字了得?

除了上面的这种颜值控,其实更多的古代粉丝还是注重内在,为偶像的才学所倾倒。只是他们不会像现在的人,自称是谁谁门下走狗那样直白,他们的追星段位要更高,让人更眼花缭乱。

譬如说中唐诗人张籍,他就是杜甫的铁粉,铁到什么程度呢?据冯贽《云仙杂记》中记载:

张籍取杜甫诗一帙,焚取灰烬,辅以膏蜜频饮之,曰:“令吾肝肠从此改易。”

张籍常常会把杜甫的诗烧成灰,然后佐以蜂蜜,自制杜诗甜饮,时时喝上几杯,他坚信这样的饮品喝多了,自己也就有了杜甫的肝肠。

像张籍这样的追星,虽然迷信,但还算是风雅。而有一些粉丝的追星则堪称狂野,譬如白居易的著名粉丝葛清,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就记载了他这样的故事:

荆州街子葛清,勇,自颈已下,遍扎白居易诗。段成式尝与荆客陈至,呼观之,令其自解,背上亦能暗记。反手指其札处,至“不是花中偏爱菊”,则有一人持杯临菊丛。“黄夹缬窠寒有叶”,则持一树,树上挂缬,缬窠胜绝细。凡扎三十余首,体无完肤,陈至呼为白舍人行诗图也。

荆州市井中人葛清,很勇敢,从脖子往下,全都刺满了白居易的诗。段成式曾与客居荆州的陈至一起,叫葛清来,观看他的文身。让他自己解释那些图案的意思,想不到他竟连后背上的也能牢记不误,背过手去能一一指出图案表达的诗意。问到“不是花中偏爱菊”在哪里,他便指到一人端着酒杯站在菊丛旁的图。又问道“黄夹缬窠寒有叶”在哪里,他就指向一棵树,那树上挂着印有花纹的织锦,锦上的花纹十分细密精致。数一数一共有三十多首诗意的图案,真是刺得体无完肤了。陈至忍不住就笑称葛清是白舍人行走的诗图。

这就已经有些行为艺术的样子了,能爱到这种“勇敢”程度的,就只能说是狂热分子了。

而我们坡草,苏轼的粉丝却同他们不一样,我们对苏轼的热爱,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虽不狂热,却一往而情深。

说起他的粉丝,首推应该是北宋仁宗,神宗,哲宗三代皇帝。

《宋史》中记载,仁宗皇帝当年读了苏氏兄弟的策论,回宫来兴奋地对曹皇后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后来苏轼遭人构陷,身陷“乌台诗案”,多亏已成为太皇太后的曹皇后,向神宗皇帝陈情,苏轼才命不至死。

而神宗皇帝尤其爱读苏轼的文章,以至宫中的内侍只要见到皇帝把卷,忘记了吃饭,就知道皇上这是读苏轼的文章已经出了神。

后来的哲宗对苏轼也格外优待。宋人王巩在《随手杂录》中记载,苏轼在杭州的时候,有内侍奉命到杭州办事,哲宗皇帝还会让他给苏轼带上一包贡茶。

口无遮拦,一派天真的苏轼,在党争的漩涡中虽屡遭贬谪却能全身而退,应当同皇帝的这种爱重有直接关系。

除了皇帝,士大夫阶层也是竞相诵读苏轼的诗文。粉丝欧阳修在给梅尧臣的信中曾情不自禁地赞叹:“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作为文坛领袖,读苏轼的文章读得酣畅淋漓,他竟然快乐地像个孩子。

帝王将相如此,平民百姓也是这样。元符三年,六十四岁的苏轼遇赦从海南北还,走到庾岭,在一小村店里稍作休息。店里的老翁知道眼前的人就是苏轼的时候,不仅激动万分,上前深深一揖说:“我听说害你的人想尽了千方百计,而你却还能从岭南回来,可见是上苍有眼,保佑善人啊!”

这件事后来就记在他的《赠岭上老人》一诗里,诗云:

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在这样荒僻偏远的地方,一位年迈的老翁,亲手种植的松树都已合抱,自然饱经世事沧桑,已经看淡了一切。当知道眼前的人就是苏大学士,却不禁为他能遇赦北还而激动。这当真是应了那句唐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苏轼就是这样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妙人,甚至他的服饰、食谱也同他的文章一样,受到人们的广泛追捧。

洪迈《夷坚志》中记载,元祐年间士大夫喜欢以达官贵人之名做灯谜。当中就有这样的一则:

人人皆戴子瞻帽,君实新来转一官,

门状送还王介甫,潞公身上不曾寒。

它们的谜底分别是仲长统、司马迁、谢安石、温彦博。而仲长统谐音即“中长筒”也,也就是苏轼自己发明的子瞻帽的样子。从其中“人人都戴子瞻帽”一句,我们就可以看出,苏轼在当时已经成了时尚的风向标。

他的弟子李廌《师友谈录》中的几句话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士大夫近年效东坡桶高檐短帽,名帽曰‘子瞻样’。廌因言之。公笑曰:‘近扈从燕醴泉,观优人以相与自夸文章为戏者。一优丁仙现者曰:吾之文章,汝辈不可及也。众优曰: 何也?曰:汝不见吾头上子瞻乎?’上为解颜,顾公久之。“

近年士大夫大都效仿苏轼,头戴子瞻帽,李廌有一次和苏轼谈起这件事。苏轼就笑着说他曾跟随哲宗皇帝去看戏,台上的角色争相说自己有文才。这时,名优丁仙现说:“我的文章,你们谁都比不了。”众人问为何,他骄傲指着自己头上的帽子说“你们看不见我头上的子瞻样吗”。哲宗皇帝听了不由莞尔,禁不住看了苏轼好几眼。

由此可见苏轼的影响。说他是全民偶像一点也不为过。爱戴他的不单单是大宋的百姓,他的大名甚至远播到高丽,大辽。苏辙在出使辽国的时候,就亲身感受到了自家兄长的魅力,在给苏轼的诗里他这样感慨:

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莫把文章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

在苏辙出使前,苏轼曾写诗叮嘱弟弟要收敛锋芒,“莫道中朝第一人”,以免节外生枝。但苏辙一踏上辽国的土地,就看到国内刚刚印发的苏轼的《眉山集》,在契丹的中都幽州已经盗印泛滥。而接待他的辽国官员也知道,他这位大宋使臣是大苏学士的弟弟小苏学士,都纷纷问他打听苏轼的近况。

在为兄长自豪之余,他竟隐隐也有些担心,怕苏轼的文章挑动了胡人的野心,从而打扰了兄弟俩笑卧江湖的雅兴。

苏轼才名远播,就是这个样子。无论大宋朝野,还是异域他乡,大苏的声名已如日月,人人皆可仰见。

我常想,苏轼的粉丝爱苏轼,爱则爱矣,却很少听到有如张籍那样迷信,葛清那样癫狂的,人们爱他爱得光明爽朗,虽然“热”,却不“迷”不“狂”。

究其原因就恍然,爱他的坡草们天性大都和自己的偶像相合,骨子里自有一份爽朗洒脱。有这样的爽朗洒脱的性情打底子,那样疯狂而执迷的事自然就不是坡草们的作为。坡草爱他,都爱的光明坦荡,一往情深。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诗的作者李之仪就是苏轼的铁粉一枚,苏轼于他亦师亦友,两人相交,莫逆于心。当年苏轼远放定州,他竟毅然举家相随。

在定州,两家人交往甚密,他与苏轼朝夕唱酬,理讼断案,相处甚欢。

李之仪的妻子胡文柔,也是位颇有识见的奇女子,在他给妻子的墓志铭中,他评价她“性高严,喜风节”。大家闺秀的她通习五经,熟谙《史记》,研读佛书,创作诗词,都颇有章法,尤其精于算术。

在算术方面,胡文柔的造诣就连沈括也推崇备至,有了难题沈括就通过李之仪就教于她,每次都大有裨益,以至他不能不感叹,胡文柔如果是个男子就好了,这样两个人就可以成为好朋友,一起切磋学问了。

虽然沈括推重她,她却鄙薄沈括的为人,对苏轼却是敬爱有加。苏轼到李家做客,胡文柔每次都躲在屏风后听他与丈夫聊天,有一次听到苏轼处理一项急务,待苏轼告辞后,她叹惜说:

我尝谓苏子瞻未能脱书生谈士空文游说之蔽,今见其所临不苟,信一代豪杰也!

我曾经认为苏轼一介书生,未必能脱掉空谈游说的弊病,现在看他处事如此果断,见识非凡,真的是一代豪杰啊!

以后李之仪每到苏轼府上办公,胡文柔都要叮咛:“子瞻名重一时,读其书,使人有杀身成仁之志。君其善同之邂逅。”

她从不曾因为苏轼的落难就让丈夫同苏轼疏离,反而鼓励他一定要好好地同苏轼往来。

而她自己也常到苏府走动,后来和王朝云成为知己,苏轼对她也极其爱重,嘱托家人要于她亲厚。并送她一号,曰“法喜善人”。

绍圣元年四月,苏轼一月之内接到三通贬谪之令,最后被贬至岭南惠州。临行前,胡文柔亲手为他缝制衣裳,并感慨道:“我一女人,得此等人知,我复何憾?”

后来流放岭南的苏轼,与李之仪书信不断,在信中他多次提及胡文柔,希望李之仪“酌酒与妇饮”,祝愿他们夫妇二人幸福美满。

古时能以自己姓名传世的女子,少而又少,而胡文柔却能做到这一点,除了才学,更与她的识见心胸有关。而不拘礼法,超脱世俗的这份高谊,也只能发生在有侠士风范的她和洒脱豪迈的苏轼之间。想来这份磊落光明的友谊,于四处颠沛流离的苏轼,也是不可多得的温暖。

也感谢坦荡磊落的君子李之仪,后来将这段传奇的交往,记在了自己的《姑溪集》里。我们才可以在千年之后,见识苏粉的本色。那就是纯洁,光明,正大。

最后我要写的这个粉丝,名叫巢谷,他的追星事迹都曾出现在二苏的文字里。

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 自雷徙循。子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子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 自梅州遗子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 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子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子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子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这是苏辙所做《巢谷传》中的一段文字,它记录了巢谷一段荡气回肠的追星故事。

巢谷字元修,是苏氏兄弟的老乡。在苏轼兄弟春风得意之时,与二人并无来往。但当两人“不肯随人”阿附党争,不见容于当时,而被一贬再贬的时候,他却在四川眉山公开宣扬,要徒步远赴岭南,于苏氏兄弟言欢。要知道此时的苏氏兄弟,士大夫多避之不及,即使是平生亲友也不复相闻。他此时之举真的是逆风而行。

苏轼的粉丝中,有在苏轼难时千里为他送家信的,这已属不易。而以万里之遥,全凭步行,要见苏轼一面,这就真的是更难想象了,所以“闻者皆笑其狂”。

但于兄弟二人而言,人生黑暗的日子里,这种道义的支持,真的是冬日暖阳,无限温暖。所以苏辙忍不住感叹:此非今之人,古之人也!

世态炎凉,也只有古代的高尚正直之人才有这样的节义吧?

数年时间,巢谷老人一直追随苏轼兄弟的脚步,终于在循州得见苏辙。见面的一刻,两人都热泪纵横。相处月余,却从不厌烦。

后来老人执意再赴海南,与子瞻相见。只是七十三岁的他已不是昔日的热血少年,瘦瘠多病。到海南,尚有数千里的路程,且要远涉重洋,只怕他身体难以承受。所以苏辙竭力劝说老人,但巢谷意志坚决,不可动摇,苏辙只好为他打点行囊,送他上路。

诚如苏辙担心的那样,后来路途多舛,老人竟死在路上,消息传来,苏轼苏辙都痛断肝肠。

天意从不怜幽草,人间始终重晚晴。他竟如夕阳,在黄昏,散作满天的霞绮。

这就是苏轼的粉丝!

我愿意捍卫你的气节,以我的热血!

我愿意宣扬你的高风,以我的豪情!

我愿意伸张你的正义,以我的生命!

当王安石目送着苏轼的背影远去,由衷地叹惜: 不知更几百年才出如此人物!

我们坡草可以自豪地说,看,这就是我们的偶像,君子和而不同,他的魅力甚至能征服他的敌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多少人是“尔曹身随名俱灭”,而你却“不废江河万古流”。

爱你的人无论是属于那个阶层,也无论是什么朝代,只要诵读起你的文字,就可以感受到清风徐来,月色空明。

我们是真的为你骄傲,而时光也将铭刻我们的光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2504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