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3—1896)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窄小的屋子里,是个瘦弱的男孩。他的父亲伊曼纽尔是个建筑家,设计过房屋与桥梁,也好摆弄机械,常有发明创新。但一次失火,使生活变得十分窘迫。在阿尔弗雷德4岁时,伊曼纽尔决定到国外去发展。他先到了芬兰,后又到俄国的首都彼得堡。他终于得到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委托,开展地雷和水雷研究。1842年10月,他开设了一家工厂,全家也得以迁往彼得堡。
在彼得堡,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了好转,父亲为兄弟三人请了家庭教师。阿尔弗雷德虽然年纪最小,学习却丝毫不差,外语上更具天才,学会了俄、英、法、德等好几门外语。他喜爱雪莱的诗歌,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喜好伴随着他的终生。他有时跟着哥哥到工厂去玩,对火药有了初步的了解与兴趣。因他外语好,在他16岁那年,父亲让他到国外去学习新的知识。
他到了法国的巴黎,白天到大学的研究室学习,晚上阅读雪莱的诗,特别赞赏“人类皆兄弟”的诗句。在街头邂逅的一位美丽的少女,使他一见钟情,但交往不久,少女就突然因病故去,阿尔弗雷德为此悲痛万分。在父亲的安排下,他到了美国纽约,跟随一位工程师学习了机械制造及一些化学知识。越学越觉得有兴趣,他决心献身科学。两年后,他回到了彼得堡的家中。
此时,战争的乌云密布,沙皇希望向南扩大疆土,加紧了向工厂的定货。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被布置在港口的水雷无意中炸沉了一艘俄国商船,炸药的威力使偷袭喀朗施塔德的英法联军不战自退,诺贝尔工厂制造的水雷威名大震。伊曼纽尔发明的水雷用的还是中国在3世纪发明的黑色火药,即把硝石、硫磺、木炭末混合在一起,再装入铁球。由于黑色火药烟多,爆炸力弱,用途有限,阿尔弗雷德决心研究一种威力更强的火药。他了解到意大利的索布雷洛发明的硝化甘油爆炸力强,但因在试验中发生了大爆炸,便放弃了研究。他开始研究硝化甘油。1856年,战争突然结束了。订货中止,工厂也维持不下去了。他的父亲出让了工厂,返回故乡。诺贝尔兄弟三人没有跟随父亲回去,他们留了下来,继续奋斗。
1857年,阿尔弗雷德发明了煤气表,取得专利权,但实用价值不大,没有换来什么钱。后来,他的二哥路德维格买了一个小工厂,为他提供了继续研究硝化甘油的场所。经过反复试验,他弄清了硝化甘油在温度达到170℃—180℃时可发生爆炸。但怎么使它爆炸呢到1863年10月,他终于制造出引爆硝化甘油炸药的雷管,取得专利。他又回到故乡,与父亲共同建立了一个小厂,生产新炸药。订货渐渐增多,工厂也繁忙起来。1864年9月3日这一天,他和父亲外出时,工厂发生爆炸,他的弟弟爱弥儿和许多工人遭到不幸,厂房和他们的家也成了一片瓦砾。受此打击,他的父亲一病不起。一时,硝化甘油变成使人谈虎色变的怪物。但是,爆炸事故也提高了硝化甘油的知名度,修建铁路的公司前来向他订货,他决心干下去,不退缩。10月,新的一家硝化甘油公司诞生了。但是因为人们的害怕,他们甚至买不到建厂的土地,不得不把工厂建在船上,一年后才迁到斯德哥尔摩的市郊。
硝化甘油的威力日益显著,开隧道、修运河、建铁路、采矿石,都用上了它。阿尔弗雷德觉得自己的发明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希望把自己的产品推向世界。1865年他在德国的汉堡与人合作,开设了一家小工厂,这就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公司的起点。他的公司逐渐扩大,奥地利、英国等都建有工厂,其产品销往美国、澳大利亚。应用广了,安全工作却未跟上,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阿尔弗雷德认识到必须发明更安全的炸药,他又开始了新的研究。最后,他发现硅藻土细而轻,能吸收三倍的硝化甘油,又很坚固,将它揉成条插进岩石孔洞中进行爆炸试验,爆炸力很强,这成了一种新炸药。到1875年,他又发明了明胶炸药,大大地提高了炸药的安全系数。为表彰他的贡献,瑞典科学院授予他莱阿斯蒂特奖金。
1872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也感到身心十分疲惫。他的身体一直不好,时常生病,于是,他离开繁忙的工厂,在巴黎买了一处宽敞的房子,住了下来。这时他的大哥罗伯特发现了巴库的大油田,并取得了开采权。他们与阿尔弗雷德相商,兄弟三人成立“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因巴库的交通运输不便,他的两位兄长成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管道和油轮运送石油的人,从而使巴库的石油远销欧洲各地。
虽然离开了工厂,阿尔弗雷德的房子却建有大型的实验室,可以继续进行着广泛的研究与发明。他已相当富有,取得的专利达300多种,有自动闸、防爆锅炉等。当然,最著名的还是炸药。研究之余,他依然热爱文学,有时参加亚当夫人的沙龙,与文人、艺术家们谈天说地,也写诗。1887年他成功地发明了混合无烟火药,这一发明成为各国军方猎取的目标。法国获悉他在意大利的工厂开始生产混合无烟火药后,大为震惊,禁止他进行一切研究活动,并不许他在法国的工厂生产这种火药。为此,他离开居住了18年的法国,移居意大利的桑·里莫。在这里,他又取得了火箭发射法、电话及电池的改良等专利。
阿尔弗雷德始终怀着和平的梦想。他发明火药,是希望用具有威慑力的武器来消灭战争。他厌恶战争,漂泊的生活也使他成为一个世界主义者。1891年他参加了在伯尔尼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他早就认识的女作家伯莎·冯·苏特娜夫人正在从事和平运动,他给夫人写信,表示要以钱捐助他们的和平运动。
他没有忘记故乡。1893年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894年,他获悉瑞典的宝尔佛斯公司即将破产的消息,马上前去访问,拿出巨款,资助这家公司渡过了难关。这家公司的董事们为此将他奉为救命的神仙,将标尔格宝隆城堡送给他作住宅。他在这里又设立了一个大型的研究所。
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心脏病发作得很厉害,医生命令他绝对休息。他躺在病床上,以他的公司在英国的诉讼失败为背景,写了两个讽刺剧剧本。1895年11月27日,他立下了世界最著名的遗嘱:我献出我的全部财产,用它的利息设立5项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与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上述各奖希望授予最适当的人,国别不限。1896年12月10日,阿尔弗雷德在桑·里莫的家里离开了人世。他终生未婚。
经过他原来的雇员、遗嘱执行人索尔曼等人的努力,诺贝尔基金会建立起来。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届诺贝尔奖在瑞典颁发(1968年,瑞典银行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从此,这项超越国籍的诺贝尔奖就成为世界上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大奖。它也成为对诺贝尔最好的纪念。
主要大学有:
乌普萨拉大学(以下简称乌大)乌大的创始人是雅各布.乌尔夫松(Jacob Ulvsson)。同瑞典其它35所高等学校一样,是一所公立大学,它位于瑞典东部乌普萨拉省省会乌普萨拉市,该市不仅是瑞典的工业、军事中心和铁路枢纽,而且是瑞典的文化、教育和宗教中心。
乌大建于1477年,是瑞典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早的大学。在500多年的漫长历史中,乌大经历了多次改革,发展至今已成为一所现代化的世界著名高等学府之一。素有“瑞典的剑桥大学”“美苏核竞赛见证人”等称号,是瑞典最古老的大学,也是北欧国家的第一所大学。
瑞典农业大学(Sveriges Lantbruksuniversitet),缩写SLU。
你是读什么 本科还是研究生呢。奖学金申请你去他们大学的官网就有选项。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还有如果奖学金没有的话,你可以分期交学费的 好像是最多可以分3期的。去了可以打工的。
学校现有3个领域共9个学院,包括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领域的人文艺术学院,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院,申学院,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和医药领域的医学院和药学院,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的科学技术学院。150个系,每年开设约40种初级学位课程及1,100多门专业课程。学校有全职在校学生约24000名,其中有2400名博士生。学校教职工总数约6500名。 1、瑞典政府奖学金:从2012年开始瑞典政府会提供总额6千万瑞典克朗的奖学金(学校将根据学生情况自主决定给非欧盟学生减免学费)。
2、大学奖学金:学校在当地公司和基金会的赞助下会为国际学生提供若干数量的奖学金,通常是减免部分学费(75%左右)。乌普萨拉大学中国学生专项基金会给中国学生每年提供20个学生奖学金 著名的神学家内森·索得勃洛姆1901年-1914年间在乌大神学院任百科神学和神学先知的教授,1912年-1914年他同时任莱比锡大学宗教史教授。1914年至1931年担任瑞典大主教。索得勃洛姆教授一生致力于使世界上不同流派的宗教相互了解,相互靠拢,成就之一就是1925年由他发起举办的斯德哥尔摩“全球会议”。1930年在他任乌普萨拉大学副校长时,由于他为和平共存所作出的种种努力而获该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奥洛夫·鲁德贝克(Olof Rudbeck)是一位杰出的医学教授,他首先发现了淋巴管,这被誉为“瑞典对科学史所作出的第一次独立贡献”。
医学博士毕业生伊瓦尔·桑兹托姆在19世纪70年末80年代初第一个发现了甲状旁腺。
1926年成为乌大耳鼻喉科教授的罗伯特·巴拉尼在研究人的内耳与小脑的功能以及人的平衡以及平衡觉失常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于191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物理学家曼·西格班,一位卓越的物理学家,因其为发展X射线光谱学作出的重要贡献而获19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凯·西格班,曼·西格班之子,著名物理学家,由于其在光谱学上,尤其是在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光谱分析上作出了革命性的贡献而与美国的N·布卢姆伯根和A·L·肖洛共获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安德斯·摄尔西乌斯,著名天文学家,1730年至1944年任乌大天文学教授,也是乌大天文台的创建人。他发明了有两个固定点(水的沸点和冰点)的100摄氏度计温尺,是世界大多数地区通用的摄氏温度计的前身。1733年他发表了与人在1716-1732年对北极光进行了16次观察的记录汇编。他主张在拉普兰对子午圈的弧形进行测量,为此于1736年组成考察队。这次考察证实了牛顿关于地球在两极方向上略呈扁平的学说。 著名化学家贝采里乌斯在发展化学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接受并发展了道尔顿原子论,他以氧作标准测定了40多种元素的原子量,他第一次采用现代元素符号并公布了当时已知元素的原子量表,他发现和首次制取了硅、铣、硒等好几种元素,他首先使用“有机化学”概念;他是“电化二元论”的提出者。他发现了“同分异构”现象并首先提出了“催化”概念。他的卓著成果,使他成为19世纪的一位赫赫有名的化学权威。
著名物理化学家阿伦尼乌斯1859年2月19日生于瑞乌普萨拉附近的维克城堡。电离理论的创立者。学术成果,解释溶液中的元素是如何被电解分离的现象,研究过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得出著名的阿伦尼乌斯公式。还提出了等氢离子现象理论、分子活化理论和盐的水解理论。对宇宙化学、天体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等也有研究。获得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
著名瑞典化学家西·斯韦德贝里1912年至1949年间任乌大物理化学教授,他在研究胶体化学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1923年他发明了确定大分子大小及形状的超离心机,并获1926年诺贝尔化学奖。
著名化学家阿恩·蒂赛留斯于1936年至1968年间任乌大生物化学教授,任职期间他发明了一种对重要生化物质特别是蛋白质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新方法枣电泳法和色谱法,他的电泳技术已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1948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斯万特·阿伦尼乌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03
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1911年
罗伯特·巴拉尼,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1914年
西奥多 斯维德伯格,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26年
曼尼塞班,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24年
阿尔内·蒂塞利乌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48年
汉尼斯·阿尔文,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70年
凯塞班,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81年
埃里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31年
佩尔·拉格奎斯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51年
亚尔马·布兰亭,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1921年
纳坦·瑟德布卢姆,诺贝尔和平奖得主1931年
阿尔瓦·米达尔,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1982年
胡戈·特奥雷尔,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1955年
达格·哈马舍尔德,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61年 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瑞典国王)
维多利亚公主(瑞典女王储)
道格·哈马绍(前联合国秘书长,1953年–1961年)
亚尔马·布兰廷(前瑞典首相)
汉斯·布利克斯 (前瑞典外交大臣,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
汉斯·科雷尔 (联合国副秘书长)
安德斯·摄尔修斯(著名物理学家,摄氏度的创立人,“摄氏度”单位以他命名)
安德斯·埃格斯特朗(著名物理学家、光谱学的奠基者,长度单位“埃”以他命名)
罗尔夫·希沃特(著名物理学家,辐射计量单位“希沃特”以他命名)
里纳特·卡尔松(著名数学家,沃尔夫奖,阿贝尔奖得主)
弗雷德霍姆(著名数学家,积分方程创始人)
卡尔·林奈(著名生物学家)
贝采里乌斯(现代化学命名体系的建立者,硅、硒、钍和铈元素的发现者,“有机化学之父”)
林德布拉德(著名天文学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
伊曼纽·斯威登堡(瑞典科学家,哲学家)
安特生(瑞典考古学家)
安娜·林德(瑞典政治人物)
纳坦·瑟德布卢姆(乌普萨拉大主教,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卡尔迈克尔贝尔曼(瑞典诗人)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瑞典作家)
瓦格恩埃克曼(瑞典物理海洋学家)
乌普萨拉大学与国外许多大学,包括北美、欧洲和第三世界的500多所大学签订了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的交流计划 。乌普萨拉大学还是世界许多有影响力的学术合作国际网络和中心组织的成员,与中国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亦有合作关系。每年新当选的诺贝尔奖得主按惯例也将到访乌普萨拉大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