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园的景区简介

鳌园的景区简介,第1张

鳌园,坐落在集美东南隅,总面积达8990平方米。鳌园原为一座小岛,形似海龟、故为“鳌园”。嘉庚先生花10年时间、耗资65万元,亲自设计、督建而成的。园中建筑和雕刻,均体现他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思想,包含中外古今、天文地理、科技文教、书法绘画、动物植物、工农业生产等诸多方面,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博大精深,是个博物大观。鳌园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先生的陵墓三个部分组成。门廊的设计精巧洒脱,两厢墙上镂刻着连环组雕。园中央矗立着“集美解放纪念碑”,正面是毛泽东主席的题词,背面是陈嘉庚先生亲自撰写的碑文。整个纪念碑高286米,通体以花岗岩建成,基座两层,台阶下层八级,上层三级,象征着八年抗战及三年解放战争,四周绕以青石雕栏。

鳌园里短墙、栏杆、亭柱等处,镌刻着党和国家***、各界名流题赠诗词和对联,盛赞陈嘉庚先生的精神品德。它又汇集闽南石刻精华,表现了我国高超的石雕艺术水平,故有闽南“石雕博物馆”之美称。

离鳌园不远处建有“归来堂”,堂前树有陈嘉庚先生铜像。还建有陈嘉庚先生故居和生平事迹陈列馆,构成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鳌园石刻精粹,琳琅满目,遍布全园。分浮雕、沉雕、圆雕、镂雕、影雕等种类,汇集闽南石刻精华。

1992年,为完成陈先生的遗愿,在鳌园前的海滩上建设“嘉庚公园”。公园占地3万平方米,周边建了一组仿古的歇山琉璃亭台楼阁建筑群,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与鳌园融成一体,更是秀美,于1994年10月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周年竣工,向游人开放。

厦门鳌园是一处充满了激情和特色的城市旅游景点,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浪漫文艺气息,大量的中西合璧建筑群确实令人赏心悦目,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人生最完美的瞬间,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介绍。

位于厦门岛外的集美学村虽然人文底蕴深厚,平时却是冷冷清清,里面的鳌园更是游客稀少,不过一到节假日,情况就截然不同。

鳌园位于厦门市集美学村东南角海滨,由华侨陈嘉庚先生亲自设计和督建,一共花了十年才建成。

鳌园是一座带有浓郁闽南特色的综合性园林,它就在嘉庚公园内,是一个园中园。

鳌园是嘉庚公园的核心建筑,有了鳌园之后才有嘉庚公园。

鳌园和苏州园林那种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意境截然不同,是南派园林的经典之作,曾有游客戏称“北有苏州园林,南有厦门鳌园”,可见鳌园造园艺术之高。在这里,“北”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北方,只是因为苏州园林在厦门鳌园以北。

鳌园总面积8990平方米,所在的位置原是一座形似海龟的小岛,涨潮时直接亲水;退潮时,海床裸露变成滩涂。

鳌园分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先生陵墓三个部分,园内五十米门廊有40幅栩栩如生的青石浮雕,人物形象百态千姿,细节处巧夺天工,游客赞叹不已。

据统计,2020五一劳动节假期,鳌园共接待游客15804人次,往年的国庆和春节假期,游客更多,为什么平日少人问津的新派园林,一到节假日人气就旺了起来呢主要还是因为陈嘉庚。

陈嘉庚出生于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他青年离家,南下新加坡,在南洋开创一番事业,一生倾力回报家乡,除了创办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还在各地创办了很多育人的学府。

陈嘉庚兴学育才、“授人以渔”的高尚情操赢得厦门人的爱戴。游览的时候,有一位当地人和我说“如果厦门的发展进程少了一个陈嘉庚,也许就不是现在看到的样子,至少风格将大大不同”。

交通指南:

公交车:L22、901、905、923、959路等

自驾:开车更加方便,定位鳌园即可

陈嘉庚精神征文优秀篇

 陈嘉庚先生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老人。他的事迹全球传扬,他的精神历久弥新。陈嘉庚先生一生爱国、一生创业、一生兴学,他的实践和精神形成了独特而又丰富的嘉庚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下面有我整理的陈嘉庚精神征文优秀篇,欢迎阅读!

 嘉庚精神征文

 集美大学是一所省属的多科性的综合大学。正式成立于1994年10月。由我国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内的5所高等院校联合组建而成。目前在校学生1万多人。

 集美大学副校长苏文金教授自豪地谈道:“我们有一个传家宝,那就是继承集美学村1913年以来的光荣传统,即以陈嘉庚先生当年提出的诚毅为校训;弘扬嘉庚精神。”

 我们听了校领导的介绍,后到鳌园拜谒了嘉庚先生的陵墓,又参观了他的故居,使我们受到深深的感动。“嘉庚精神”的精髓似应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爱国主义的精神。早在“五四”运动后,他就大声疾呼:“民心不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他还说:“救亡图存,匹夫有责!”“如果国家衰亡了,即使个人发了大财又有何用”他身居海外,“为团结抗日,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他无比艰辛地组织海外侨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抗日战争。仅1939年,他们汇给当时政府的捐款就多达11亿,占其军费总开支18亿的一大半。他反对屈膝投降,痛斥大汉奸汪精卫。他曾以国民参政员的名义提出并通过了“敌人未赶出我国之前,公务员谈和平便是汉奸国贼”的著名提案!他曾冲破蒋集团的重重阻挠,访问了陕甘宁边区,由是“断定蒋政府必败,延安***必胜”!新中国成立后,这位知名爱国人士积极参政议政。他反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哪来的'“兄弟关系”,哪来的“无私援助”;他不大赞成“大跃进”,说那些数字“简直像小孩在讲童话”;他不赞成反“右派”斗争,这将“损失多少有用人才和优秀知识分子”。他一直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在临终的遗嘱中,还念念不忘“最紧要的是国家前途,台湾必须回归祖国”。

 二是崇尚教育的精神。嘉庚先生说:“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他还说:“要想国富民强,教育是基础。”他“久居南洋,心怀祖国,希图报效,已非一日”。他17岁随父到新加坡闯荡谋生。成就基业后,在其胞弟陈敬贤先生的大力襄助下,即醉心于祖国百年树人的教育伟业。从 1913年创办第一所集美小学起,50多年来,先后创办了十多所各种类型的学校,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至高等教育,包括幼稚园、小学、中学、师范、专科及海内外闻名的厦门大学。为兴学,几乎耗尽了他的全部家产。在困境中,他毅然地顶住了英资的压力,宁愿“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不惜 “出卖大厦,维持厦大”。嘉庚先生最大的人生乐趣:广育人才。几十年来,他所培养的各类人才遍布祖国及世界各地,真是桃李满天下!他为祖国、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是严格自律的精神。嘉庚先生可说有亿万资产,但他说:“取诸社会,用诸社会。”他淡泊名利,自奉甚菲,律己极严。来自各方面的巨厚褒奖,他都极力推辞,毕生中从没一所学校、一座建筑物是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本色。粗茶淡饭,平时的膳食就是蕃薯粥、咸菜、花生、萝卜干;直至晚年,自定每月伙食费为15元。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做寿。他穿着只求保暖,一件坎肩,穿了好多年,破了就补补,蚊帐也是补了又补;他的客厅、卧室陈设极为简陋,使用过的物件,破旧不堪,无不令我们这些参观者动容!可他有句名言:“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该用的钱,一分一厘也不要浪费!

 嘉庚精神征文

 从办学主张和办学实践看,陈嘉庚不但是一个教育事业家,而且不愧为一个卓越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概括为几点:第一,提倡女子教育,突破封建禁锢。开风气之先;第二,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第三,20年代即提倡学生要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第四。工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第五。为—厂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倡办职业技术教育;第六,要求普及教育。订彳:同安“十年普及教育汁划”。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以开拓者的姿态和革新者的精神,心力交瘁,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真正做到“诚毅”二字。

 关于办学的动机与目的,陈嘉庚自己说得很清楚:“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吾国今处列强肘腋之下,成败存亡,千钧一发,自非急起力迫难逃天演之淘汰。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数十年,身家性命之利害得失,举不足撄吾念虑,独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唯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正为此耳。”又说:“复以平昔服膺社会主义,欲为公众服务,亦以办学为宜。”

 有人批评他为“教育救国论”者,他对友好解释道:“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 陈嘉庚对捐资办公益的热心家勒碑留名,对自己却不居功、不务名。他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建了多少高楼大厦,没有一所刻上他的名字或以他的名字命名。1923年集美学校师生和校友为了庆贺他的50寿辰和表彰他的兴学业绩,募捐筹建“介眉亭”。

 他拒绝了,认为“建亭祝寿是沽名钓誉”,“决不接受”。 陈嘉庚可贵的民族气节,在不接受施舍式补助一事充分表现出来。战后,集美学校校舍遭日本狂轰滥炸损坏不堪,美国善后救济总署厦门分处拟予补助。他复函道: “国家不幸遭抗战之损失,战事告终后,不能奋志自主,以图强盛,反而依靠外国救济,政府如是,社会如是,华侨机工复员亦如是,甚至教育机关亦如是其可耻可悲、可羞可痛,为何如是耶!”

 嘉庚精神征文

 11月22日下午,集美区隆重召开纪念区侨联成立50周年会议,海外嘉宾和各级领导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区侨联走过的50年历程,展望侨联事业的美好前景。

 参加本次纪念会议的海外嘉宾有世界李氏宗亲总会副会长、马来西亚槟城中华总商会执行顾问、慈善基金信理、拿督李雅和,澳大利亚全澳华人联络会全国秘书处主席、太平绅士洪绍平,新加坡陈文确陈六使家族后裔及亲友代表团陈嘉谋、黄秀鸾伉俪携公子陈泽南伉俪、陈嘉麟、苏诗琳伉俪、魏达人、魏达勇伉俪及柯国金伉俪等13人,新加坡汪氏总会主席席汪家裕伉俪携公子汪绥昌、厦门集美侨乡经济促进会会长蔡罗莎、加拿大北美集美校友会会长、厦门南顺鳄鱼园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少宏等20余人。

 省侨联副主席陈式海、省侨联副主席、厦门市侨联主席王德贤、集美区委副书记、区长黄晓舟、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范启德、副区长蔡冬梅、区政协副主席、侨联主席陈友谊,以及省侨联机关领导、集美学校委员会、集美校友总会、厦门市各区侨联领导、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侨联领导、集美区各镇(街道)分管侨联的领导、区侨联名誉主席陈忠信、陈月莲、高正其和区侨联常委、委员、青年委员会委员12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区侨联常务副主席陈群英主持。区侨联主席陈友谊在会上做工作报告,总结了区侨联50年来在贯彻党的侨务政策,充分挖掘丰富侨源、服务中心大局、凝聚侨心侨智,成为区委、区政府联系和服务广大归侨侨眷及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在维护侨益、服务归侨、兴办公益、开展联谊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情况,并要求要围绕共圆中国梦目标加强侨联工作,积极投身区委人文集美发展战略,在爱侨、惠侨、护侨上要有新举措、新机制,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进侨联事业不断发展。

 陈式海代表省侨联对集美区侨联成立50周年表示祝贺。他说集美人文底蕴深厚,侨务资源丰富,尤其集美学村学子遍布世界,是集美区独特的资源宝库。希望集美侨联高举嘉庚精神旗帜,进一步凝聚侨心,汇聚侨力,拓展海外联谊工作,大力发展华文教育,打造全国华侨文化的品牌名片,在新的形势下,探索创新特色工作模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侨务侨联工作的典范。

 王德贤主席代表市侨联对集美区侨联成立50周年表示祝贺,并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

 区委副书记、区长黄晓舟表示,近年来,集美区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不断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今年下半年以来,围绕省市委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决策部署,集美区提出“人文集美” 发展战略,将为新一轮跨越发展指明目标、方向、途径。他希望侨联能够大力弘扬嘉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最大限度把广大华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团结起来,拓展海外联谊工作,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使区侨联真正成为归国侨眷和海外侨胞之家,不断增强侨联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全区上下要以学习贯彻国家主席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回信精神为动力,为加快推进人文集美发展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

到厦门的第3天,参观了陈嘉庚故居,去曾厝垵,吃上了厦门特色小吃海蛎煎

先上一张名气很大,但是可能很多人吃不习惯的 沙茶面 的照片

据说是厦门的照片小吃,建议两三个人点一份就可以了

这张照片是在云水谣吃完早餐,临走前拍的一个照片。

据说在云水谣里大大小小的土楼有3万多个

非常有名集美学村, 陈嘉庚式的建筑 ,上面是像斗笠的帽子,下面的楼房像笔挺的西服。

而且教学楼只有1楼才有卫生间,还没有电梯。

湖里还停放着龙舟,据说这里每年都要举行 龙舟比赛

参观完成鳌园,也就是陈嘉庚先生的墓。然后参观了一下陈嘉庚先生故居。

当时中国给陈嘉庚先生举行的是国葬,毛主席还题字 华侨旗帜,民主先辉

虽然这个地方已经很商业化了,但是可以一站式吃完厦门,甚至福建的小吃。

当然也可以买一些特产,基本上是满200就包邮。

我们吃的这个土笋冻应该不太正宗,有的图准洞里边有黑色的,这个只有白色的。

晚上我们去第8海鲜市场和中山路步行街都看到了,不一样的 土笋冻

这个 肉粽 还是有必要去尝一下的,它的味道和我在北方吃的, 味道不太一样

海蛎煎一共吃了4份,这家的海蛎煎,还算比较可以。

然后我们又在马路边点了两份海蛎煎,一个小哥现场给我们做的。好像叫渔船海蛎煎。

这个就是渔船海蛎煎。

下午我们就来到了闽南游艇会,体验了一把 扬帆出海 的感觉。

这个就是纯属体验一把,作为一个北方人很少坐船,这个照片是我在回程的时候拍的的照片。

有兴趣的可以在这个沙滩上开一下沙滩车,60块钱一个回程。

之所以来这个沙滩,是因为这个沙滩有特别的意义,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晚上在岛南吃了一个海鲜大咖,这个海鲜大咖看着比较漂亮,但其实真的没有多少东西。

该吃的我们都吃过了,而且这个 海鲜大咖在全国好像都有

真的不是因为没有吃饱,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当然要逛一下中山路步行街。还有他们特色的,一般本地人常去的菜市场。

我们是打车到第八海鲜市场逛了一下,在第八海鲜市场,你可以直接买完海鲜,然后有饭店可以加工。

然后去的中山路,在中山路可以买到很多本地的特色,也可以邮寄,非常方便。

这边水果真的很便宜,果汁也特别好喝,来了一杯芒果和紫色火龙果现打果汁。

有去过,但俺描述不来。。。下面是偶搜来的,你参考看看吧!

陈嘉庚先生故居是一座别具风格的单层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取白石砌墙,绿瓦盖顶;是具有闽南特色的代表性建筑,陈嘉庚先生的铜像就伫立在归来堂前。陈嘉庚全身铜像后石屏上刻有毛泽东主席的“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题词。归来堂,建于1962年。内有厅堂和十多间厢房。厅堂正中安放陈嘉庚的石雕坐像,并悬挂和排列着郭沫若撰写的对联和全国侨联公祭陈嘉庚的悼词。

如今,在故居两侧,又建起了陈嘉庚先生平事迹陈列馆。陈列馆是一座三层楼,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陈列品主要以、图表、实物为主,形象地介绍了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一生,有珍贵的文物及仅存的《集美陈氏族谱》等遗物。游览归来堂(陈嘉庚先生故居)既可以使您了解陈嘉庚先生的事迹生平,又可以观赏集美这些自然美景,已成为海内外游人来厦门的必游之地。

http://www5udfnet/zn_citygis_showaspcitygisshow=1938

http://jmzxeduxmfjcn/jszp/%B3%F5%D2%BB%C4%EA%CD%F8%C2%E7%CA%B5%D1%E9%B0%E0/%D1%A9%B7%D2%A1%A2%D4%C2%C7%E5%A1%A2%D2%B6%C1%D5/%C4%DA%C8%DD/%D0%C2%BD%A8%CE%C4%BC%FE%BC%D0/%B3%C2%BC%CE%B8%FD%B9%CA%BE%D31htm

http://wwwcndazhou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005

走出巷外,向路边的一个小摊位边两个闲坐的人打听去集美的车站,眼里看到的是摆在两个人之中的功夫茶,红色小茶壶,几个酒中似的茶杯,早就听说,厦门人善饮成习惯,功夫茶壶上的茶垢才是善品的一个特点,心向往之沿着他们指点的路前走,见一公汽车站,又经指引,坐车到集美宾馆下车后,有三轮车师傅前来揽客,经讲价,每人十五元,包括集美学村,海洋馆,归来堂,归来园,陈嘉庚故居,鳌园,游玩结束后付款网上资料查到的是讲价最少十二元五角,最多也是十五元,认为可以接受,成交,

集美是陈嘉庚先生的故园,在这里,他修筑了免费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乃到大学,之后又设厂修路搞建设,毛主席亲笔题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对他身穿西装,头戴斗笠的照片一直深刻于心每个人都可以富可无当,但,如何去用,各有不同故此参观集美,感受陈先生的风范早为夙愿

三轮车师傅善言,原籍河南,当兵到厦门后六九年复员成家在此,对集美的熟悉程度不亚于自己手指,他的讲解既有历史史实,包括详实的史料数字,也有百姓言堂,私以为一路十五元的旅资很是划算先过龙舟池,有船在撒网捕鱼,这里每年的龙舟盛况为海内外之最现只有一池碧水,环池的小路石板修筑,凤凰花不是盛季,偶有几朵,第一次看到红色的凤凰花,特意停下观看集美只有鳌园是要收门票的,十元,被誉为闽南石雕文化艺术的精粹,一九五一年陈先生亲自主持填海筑园,六一年竣工,之后不久陈先生去世,葬于此 此园原为集美东南海滨的一个小岛,岛上有一小庙,叫鳌头宫,又名千里宫,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摧毁;1950年,陈嘉庚先生在废墟上兴建了鳌园。 鳌园里主要有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先生的陵墓,陵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碑上有15幅陈嘉庚先生前半生重要经历的浮雕图像,雅朴庄重。鳌园园内短墙、栏杆、亭柱处刻有国家***及各界名流题赠的诗词对联50余园内的影雕,石雕丰富,内容包括简单的动植物品类,民族风情,历史故事,良好的生活习惯,仿佛陈先生的一片赤子之心,望后代成才,盼祖国腾飞,若单是品味其中,也得些时日,我们只是一个旅人,不过是浅尝则止园中有夹竹桃花开正是盛时漫步于集大校区,也在建设中

游完集美,时间不到十点,感觉还早于是把计划中第二天要去的南普陀提前,寻车至厦大公车上车一元,终点厦大需二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3901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8
下一篇2023-09-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