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山上的竹子---是什么?

歇后语--山上的竹子---是什么?,第1张

山上的竹子-内部空虚

解释:

把竹子锯断,里面却是空的,也没有一圈圈的年轮,因此根据此特点有了歇后语“山上的竹子-内部空虚”。

相关介绍:

竹子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种子被称为竹米。有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

扩展资料

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竹子原产地在中国,也称之为中国的文物标志。

其中有关竹子的邂逅语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

相关歇后语:

1竹筒到水-一咕咚到底

2竹筒子倒豆-全抖露出来

3竹笼里藏火炭儿-早晚要烧起来

4竹筛子盛稀饭-漏洞百出

5竹笋出土-节节高

6竹丝编的背篓-眼多

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灯草打鼓------------不想。(不响)。

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庙。(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裏------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屁股吃人参----------候补。(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屁股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下面是我整理的带谐音的歇后语与答案,大家快来猜一猜吧!

 1: 荆条棵上挂鞋底--扯(刺)皮

 2: 豆腐干煮肉--有份数(荤素)

 3: 豆渣贴门神--不沾(粘)

 4: 弄堂里跑马--题(蹄)难出

 5: 空蒸笼上锅台--争(蒸)气

 6: 戏台上的鞭子--加码(假马)

 7: 空梭子补网--没法治(织)

 8: 炒咸菜放盐--太闲(咸)了

 9: 驴皮贴墙上--不象话(画)

 10: 抓蜂吃蜜--恬(甜)不知耻(刺)

 11: 床底下点蚊香--没下文(蚊)

 12: 河边洗黄莲--何(河)苦

 13: 泥水匠整耗子--敷衍(眼)了事

 14: 青蛙跳在大鼓上--懂懂(咚咚)

 15: 带马桶坐大堂--赃(脏)官

 16: 怯木匠--就是一句(锯)

 17: 盲人做油条--瞎咋乎(炸糊)

 18: 男人不打老婆--好福气(夫妻)

 19: 纸做的栏杆--不能依(倚)靠

 20: 泥水匠招手--要你(泥)

 21: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量)

 22: 妈妈的众姐姐--多疑(姨)

 23: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锯)

 24: 咸菜煮豆腐--不必多言(盐)

 25: 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

 26: 挖了眼的判官--瞎管(鬼)

 27: 麦柴秆吹火--小气(器)

 28: 咸盐吃多了--尽管闲(咸)事

 29: 泥水匠的瓦刀--光图(涂)表面

 30: 和尚坐岩洞--没事(寺)

 31: 怀里揣马勺--诚(盛)心

 32: 和尚分家--多事(寺)

 33: 秀才做诗--有两手(首)

 34: 冻豆腐--难办(拌)

 35: 怀里揣蓖子--舒(梳)心

 36: 饭锅里冒烟--迷(米)糊了

 37: 公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38: 灶神上贴门神--话(画)中有话(画)

 39: 荞麦皮打浆糊--两不沾(粘)

 40: 沙石打青石--实(石)打实(石)

 41: 草把作灯--粗心(芯)

 42: 树倒了--没影(荫)

 43: 怀儿婆过独木桥--铤(挺)而(儿)走险

 44: 扯铃扯到半空中--空想(响)

 45: 盲人戴眼镜--聪(充)明

 46: 两把号吹成一个调--想(响)到一块来了

 47: 画上的马--不奇(骑)

 48: 穷人买米--一声(升)头

 49: 放牛的吃螃蟹--不待言(带盐)

 50: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51: 树小荫凉少--照应(罩影)不到

 52: 炕上安锅--改造(灶)

 53: 没钱买海螺--省些(吸)

 54: 孙猴子坐金銮殿--不象仁(人)君

 55: 空棺材出丧--目(木)中无人

 56: 药铺里开抽屉--找玩(丸)

 57: 纸糊的凳子--不能做(坐)

 58: 狗长犄角--洋(羊)气

 59: 和尚的脑壳--没法(发)

 60: 豆腐乳做菜--哪还用言(盐)

  拓展:歇后语应用研究

  (一)歇后语专题研究

 歇后语是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结构短小精悍、语言风趣幽默、口语性强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源于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对生活的体悟。歇后语与人们的生产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吴春容《“盐”类歇后语语用生成机制的社会语用学探究》一文以《中国歇后语大全》为语料,对其中的180余条含“盐”类的歇后语进行考察,以社会语用学为方法指导,分析“盐”类歇后语形成的语用机制,挖掘盐文化赋予“盐”类歇后语的意义内涵。訾韦力《与服饰相关汉语邂逅与的认知阐释》以服饰文化为背景,在概念整合理论的框架下对服饰歇后语的意义构建进行考察,用大量的语言实例验证对服饰歇后语意义建构的研究可以从动态角度进行认知解读。

  (二)歇后语词典编纂研究

 歇后语词典作为汉语词典编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词、释义、立目、体例、编排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力求歇后语词典编纂的合理化与规范化。温端政《语汇研究与语典编纂》一文认为“需要建立起语汇研究和词典编纂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在认识上明确语汇研究与语典编纂之间的相辅相成性和相互独立性”。温朔彬《歇后语词典编纂中的创新思维》一文通过比较《汉语歇后语词典》和《新华歇后语词典》两部歇后语辞书,认为歇后语词典的编纂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探讨如何将歇后语的立目、语义结构释义等内容与词典编纂有机融合。夏光芬在《试谈〈歇后语词典〉的编纂要点》中认为要充分考虑到歇后语词典编纂本身的特点,在歇后语的选词、词形、释义、注释、例证、附例等方面力求准确性、科学性。

  (三)中外歇后语对比研究

 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入和人员往来的增多,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在交际过程中,分属不同语族的交际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到具有民族色彩的的俚语或熟语。而汉语歇后语作为汉语中的独特语言形式,常被用来与外国习语作对比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大多从词语的理据、修辞手法的运用、句法结构的关系以及文化内涵等角度对汉外两种语言的歇后语进行对比与分析。如李传芳、徐振忠《英汉歇后语探析与对比》、姜银花《汉语歇后语的特征及其在韩国语中的对应关系探究》等。此外,有的研究从习语和民族心理、文化传统、历史变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关系考察汉外两种语言的差异。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一书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人物群像、社会风情、传统价值观念的展示,将汉英习语作对比研究。史笑非《汉英方言俗语差异的民俗解读―以饮食类山西方言歇后语与英语习语为例》通过饮食类山西方言歇后语与英语习语的对比,归纳二者存在的共同特征,挖掘汉英饮食类俗语中所反映出的饮食风俗差异以及探究中西饮食俗差异产生的根源。

  (四)理论框架下的歇后语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歇后语的研究较以往多集中在歇后语的名称、结构、来源以及分类问题上,或是多集中在歇后语的语义、语法结构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如今趋向于从认知、概念整合等理论视角下对歇后语进行考察。何爱晶《歇后语研究新论―心智哲学的观点》一文从心智哲学的视角出发,运用“歇后语程序分析图”对歇后语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心智活动进行描述,尝试从心智层面揭示歇后语产生的动因。董敬《基于关联理论的汉语歇后语意义构建的认知分析》以关联理论为方法指导,从歇后语语义关联所涉及的对象―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分析个体差异对歇后语意义解读产生的影响。汪少华、王鹏《歇后语的概念整合分析》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三条典型的歇后语进行分析,系统阐述歇后语的认知动因、推理逻辑和意义建构过程。

耗子的歇后语「大全」

 大家知道有关耗子的邂逅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有关耗子的歇后语,欢迎大家来阅读!

 1耗子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2饿猫不吃死耗子——假斯文

 3恶老雕吃死耗子——对口味

 4耗子进书箱——蚀(食)本

 5耗子进老鼠夹——离死不远

 6耗子啃碟子——满嘴词(瓷)

 7耗子掉水缸——时髦(湿毛)

 8为打耗子伤玉瓶——因小失大

 9兔子生耗子——一窝不如一窝

 10图书馆的耗子——蚀(食)本

 11石灰堆里的耗子——白眼看人

 12耗子钻到字纸篓——咬文嚼字

 13耗子钻到竹筒里——死不回来

 14耗子在窝里藏粮——有备无患

 15耗子在铁板上打洞——钻不透

 16耗子掉进面缸里——白眼看人

 17耗子掉到醋缸里——一身酸味

 18耗子滚到面柜里——乐糊涂了

 19耗子跌进坛子里——无缝可钻

 20跌进米坛的耗子——好景不长

 21耗子不留隔夜粮——吃光用光

 22耗子爬到树梢上——自高自大

 23耗子爬到牛角上——自以为大

 24耗子跳到钢琴上——乱谈(弹)

 25耗子偷米汤——勉强糊得着嘴巴

 26耗子拉鸡子儿(鸡蛋)——滚蛋

 27吃饱就睡的猫——哪能捉住耗子

 28航船上的耗子——混充带毛的货

 29钻进风箱的耗子——受不完的气

 30属耗子的——胆子小;偷吃偷喝

 31蚂蚁拖耗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32烧饼铺里的耗子——次(吃)货

 33耗子洞摆神像——莫明其妙(庙)

 34烧屋赶耗子——不合算;得不偿失

 35跑了耗子捉狐狸——一个比一个刁

 36腰里别着个死耗子——冒充打猎人

 37老牛钻耗子洞——行不通;走不通

 38老猫拿(捉)耗子——一物降一物

 39猫头鹰抓耗子——干好事,落骂名

 40耗子逗猫——惹祸上身;没事找事

 41耗子出洞——东张西望;先听动静

 42耗子舔猫鼻子——找死;自己找死

 43耗子搬生姜——劳而无功;白费力

 44死了耗子猫来哭——假慈悲;假慈善

 45耗子钻牛角——没有出路;死路一条

 46耗子钻风箱——两头咬气;自找罪受

 47老虎逮耗子——有劲使不上;耍的什么威风

 48玻璃耗子琉璃猫,铁铸公鸡铜羊羔——毛不拔

 49耗子偷糨子(jiang zi糨糊)——煳(糊)嘴

 50耗子的眼睛——只看一寸远(比喻目光短浅。)

 51瞎猫抓住个死耗子——碰上了(比喻偶然遇上)

 52耗子爬铁丝——难转弯;转不过弯来;转不得身

 53耗子给猫捋胡子——溜须不要命(比喻拼命巴结)

 54獾狼下个小耗子——一辈不如一辈;一代不如一代

 55瞎猫碰着死耗子——难得;得之不易;赶得巧;正好

 56耗子睡猫窝——自送一口肉;送来的口食;不知死活

 57大虫(老虎)吃耗子——囫囵(hu lun完整;整个儿)吞

 58裤腰上挂死耗子——假充打猎人(比喻假充内行又不像。)

 59耗子吃砒霜(pi shuang砷的氧化物。剧毒)——翻白眼;性命难保

 60猫儿食,耗子眼——吃不多,看不远

 61耗子腿上摆宴席——小题(蹄)大做

 62耗子洞里打架——窝里战;自相残杀

 63耗子跌米缸——好进难出;又喜又悲

 64二十只耗子拉犁——乱了套;乱套了

 65拆房逮耗子——得不偿失;大干一场

 66耗子见猫——赶快逃;逃不了就没命

 67耗子嫁猫——送死;找死;自己找死

 68肚里钻进二十五只小耗子——百爪挠心

 69耗子的眼镜——目光短浅;只看一寸远

 70猫给耗子拜年——没安好心;来者不善

 71蜘蛛结网,耗子打洞——各有各的`主意

 72耗子啃海椒(辣椒)——够戗(够受的)

 73一群惊窝的耗子——灰溜溜的;灰不溜溜

 74耗子钻象鼻——大的没有小的能;小能降大

;

  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最后他终于成为一名著名诗人。

  2、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在1482年7月23日,小伙子吴东胜准备去街上买白菜。突然,有一个擂台。于是,他飞过人们的头顶,落在了擂台上

 原来,台上正站着一位少女正在与一个男子在比解死结。两个人各拿了一个用麻绳捆的结。这个大结上至少有90个小结。小姑娘和大汉开始比赛谁先解开结了。吴东胜明白了,这是比巧招亲呢!

 没过5分钟,少女就已经把结解开了。而那位中年汉子却才解30多个结。于是,那位少女说道:“对不起,失败了。”中年汉子只好走出了擂场。接着吴东胜飞上了擂台,吴东胜上台就问:“有没有规则?”“有,谁先弄开谁就胜!”听了规则后,吴东胜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结给砍断了。因此也赢了这场比赛。

 后来,此事被传开了,就成了歇后语:——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3、庵秋婶打女婢(喳某简)——刚刚好就好

 解放前,秋婶出生于书香门第,知书识礼,性格爽朗,思想开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乡里人尊称她庵秋婶。

 庵秋婶认为家里的女婢做了错事,必须进行鞭笞责罚,但责罚要有度。若打轻了,不会痛,她不能记取教训;若打狠了,打伤了还得给她治疗,甚至耽误了做工。因此,刚刚好就好。这事很快就流传开了,后来成为人们劝说那些待人处事太过份的人的通俗歇后语:“庵秋婶打女婢(喳某简)———刚刚好就好。”

  4、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从前有一个人见到一大户人家门上挂着一个很漂亮的铃铛,于是他想把这个铃铛偷来据为已有,他天真的以为掩着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声音了,当他碰到这个铃铛的时候,顿时发出声音,让大户人家的人知道了,被捉之后的他,很后悔,为什么我掩着耳朵,还是有人听到呢?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以为做什么事可以瞒天过海,骗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

 之后就流传这样一个歇后语: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5、“张三爷的茶——半路回甘”。

 张三爷的茶何以半路回甘?其故事是:有一富有者,人称张三爷。凡穷人来借贷,他皆泡粗劣茶相待,饮后便问:“我的茶好吗?”凡说“三爷的茶是上等好茶”者,皆可获借贷。反之,不管怎样苦求,皆不借不贷。有一穷人,不知三爷这一脾性,登门求借时,直说三爷之茶实为劣等粗茶,结果无论怎样哀求,都未获借贷,只好怏怏离开三爷家。他一路走一路想:“为什么他人去三爷处可获借贷,惟独自己不能?!”想来想去,忽悟自己可能因说他茶不好之故。因此决定复去三爷处弄个究竟。于是,当他重到三爷家门时,便大声呼叫:“三爷呀三爷,你快出来!”三爷闻声而出,问:“你又来何事?”穷人忙说:“三爷,我是穷人见识短,早先到你家饮了你一杯茶,不觉得怎样,所以错说是劣茶。哪知你的茶喝进肚里,特别不同,我从你家出来后,走一步肚里浓甘茶味就涌现一次,走到半路,你的茶回甘得不得了,使我提神醒脑,全身清爽啊!所以我特地回来,告诉你,三爷的茶是世间最好的上等茶啊!!”三爷一听飘飘然,终于答应借贷。

 这一歇后语寓意两层:一喻三爷为人虚伪,被人一拍马屁,便飘飘然。二是喻凡办事碰上挫折时,宜多思,找出症结,改变策略,往往能把事情办成。

  6、关公面前耍大刀——自讨没趣

 故事:周周仓开始并没有保关公,是在赵云的帐下听令。有一次,军中操演武艺,周仓耍了一趟大刀,兵将齐声叫好,连赵云也夸奖了他几句。这下周仓骄傲了,他把手中的大刀往地上一戳,拍着胸脯子吹开了:“嘿!军中如有比咱老周刀法高明的人,咱甘愿给他拉马拽蹬!”有个兵见他吹得太玄乎,就故意将他说:“周哥你先别吹,你要是敢和关二爷比试比试,兄弟就算服你啦!”周仓还没见过关公,可听说过关公的刀法如何好,早就想和关公碰一碰呢,被兵卒一激,他的牛劲儿就来了。他把大马一提溜,甩开大步,找关二爷见高低去啦。关老爷正在府中看兵书呢,忽听周仓在门外指名道姓要和他比刀法。虽说没见过周仓,可也没少听四弟赵云说他武艺高强、为人正直,就是太鲁莽,是属炮仗的,一点就炸。所以不和他一般见识,只是微微一笑。谁知周仓不知天高地厚,认为关二爷怕了他,就一口一个“胆小鬼”地直损关二爷。关二爷的脾气也暴躁,当下就火儿啦。只见他把兵书一撂,掖了掖战袍,大步跨出府门顺手从门卫手中拿了一条长枪,以枪代刀,施展出拿手的春秋刀法,和周仓比试起来。周仓哪儿是他的对手呢被关二爷拨拉了一溜跟头!周仓这才知道天外有天,从心里服气啦。他当下跪在二爷面前,把手中的青龙宝刀捧过头顶,大声说道:“好刀要给好汉使,二爷!老周算服您啦,把这宝刀送给您,今后咱老周就给二爷拉马拽蹬、扛大刀啦!”关二爷见他真是条汉子,非常喜欢他的直爽劲儿,当下就收了他。

 自打那后,周仓就给关二爷扛大刀片子啦。“关公门前耍大刀”这句俗语,也就这么流传下来

  7、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故事:小村子,有一户人家,早上男主人出去干活,家里只有一只猫和一只狗,歇后语故事大全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篇。

 每天早上,不诚实的猫一看见男主人外出干活,就在家门前呼呼大睡!这时,老鼠一看见猫在睡觉,就一群一群,悄悄地去家里找东西,弄得家里乱七八糟,家具至少被咬出了五个缺口,那是调皮的老鼠没事干,所以乱咬的。

 忠实的看门狗看见了,每天都烦得要命。这一天,狗跑去猫那,用脚推了推猫,猫打着鼾说:“什么事啊!忠实的明星?”狗说:“懒猫!别睡了,你看家里,老鼠成千上万,都在吃食物,咬家具,弄得乱七八糟,多不卫生啊!”猫说:“你别管。”狗又用脚推了推猫,猫生气了,说:“别管闲事了,看你的`门去,别吵我了,再吵我,我对你不客气!”哎,无可奈何的狗又看了看家,愁眉苦脸地走到门前趴下。

 这时,不知好歹的老鼠笑狗,好象说狗是无能鬼,连猫都怕。

 狗立刻满怒冲天,满脸通红,跑进了家里。三下五除二就把几只老鼠咬死了,其他老鼠看见了,害怕得要命,四处逃散。狗又乘胜追击,不一会儿,老鼠就被狗全部消灭掉了。

 狗欢呼着,但又因太累,睡着了。

 主人回来了,他看见精神十足的猫把老鼠尸体堆在一起,高兴极了,他再回头看狗,却踢了狗一脚,狗嗷嗷地叫着。

 咦!这么香,原来主人拿了条鱼给猫,还用手摸了摸猫的头,夸赞猫有用。

 这时,狗才明白,原来狗拿耗子,是多管闲事。

  8、外甥打灯笼——照“舅”

 有一句民间邂逅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指的是做事做人和之前一样,没有任何改变。不过这句歇后语,在生活中有生动真实的诠释。在家乡,春节期间,正月初二是“回娘家”,初五以后称为“送灯”。前者好理解,后者的意思是,初五以后,作为舅舅或者没有舅舅的娘家人要给外甥或者还没有外甥的亲戚家里来,其中礼物中必须带有“灯笼”,且至少是一对,也就是灯笼必须是舅家送的,一般不能自己买。假如一家女孩子今年刚出嫁,那么今年娘家要给婆家送至少3对也就是6个灯笼,还要不同品种。其中三种必备的灯分别是“大红灯笼”、“莲花灯”和“火葫芦灯”,分别代表红红火火、早生贵子和预示给未来外甥送灯。有了外甥以后,哪怕是外甥女,那么就每年都要送,直到12岁。我就是这样的童年过来的,每每到了正月的晚上,所有的孩子会把自己的灯笼点亮打出来一起在街上玩,还有我现在都会唱的童谣: 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

 打灯笼,找舅舅,舅舅躲在门后头。

 灯笼会,会灯笼,小孩不来我吹了。

 西瓜灯,南瓜灯,大街小巷挑灯笼,小鱼立刻唱和着,踢一脚,踹一脚,我的灯笼坏不了。

 小红孩儿,戴红帽,四个耗子抬红轿。

 花猫打灯笼,黄狗来喝道,一喝喝到城隍庙,城隍老爷吓一跳。

上行下效

拼音shàng xíng xià xiào

典故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汉·班固《白虎通·三教》上行下效,*俗将成《旧唐书·贾曾传》

释义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指上下级关系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如法炮制、鹦鹉学舌

反义词源清流洁

谜语影子;飞机灭虫;月亮走我也走;省里带头县

邂逅语月亮走我也走

成语故事春秋事情,丞相晏婴死后,没人敢在齐王面前讲实话,到处都是奉承声,齐王觉得很奇怪,就找臣子弦章谈论此事弦章说:“凡事都是上行下效,臣子都是按君王的喜好办事,您喜欢被奉承,他们就奉承您”齐王觉得很有道理

成语示列殊途同归,皆得其垂衣而治;上行下效,终闻乎比屋可封宋·范仲淹《尧舜率天下以仁赋》

成语例句

◎ 王亶望依靠兰州地方官,将全省各级地方的旱灾情况,胡乱编造,报销冒领,下面的地方官更是上行下效,串通一气,毫无忌惮,所以造成了重大的贪污案件

上窜下跳

词目 上窜下跳

发音 shàng cuàn xià tiào

释义 (动物)到处蹿蹦;比喻人到处活动(贬义)。

出处: 蒋子龙《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上窜下跳,根据需要打出各种不同的旗号,把厂长的事情办成。”

举例造句: 他上窜下跳终于将儿子安排到重要的岗位。

例句:公园里的小猴子上窜下跳的,可爱极了 :上蹿下跳,煽风点火

近义词: 窜上窜下

反义词:左顾右盼

歇后语: 猴子爬竹竿;癞蛤蟆翻田坎

灯谜: 窕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四处奔走

长吁短叹

词目: 长吁短叹

发音:cháng xū duǎn tàn

释义: 吁:叹息。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长一声、短一声不住地叹气)。形容发愁的神情。

出处: 《乐府群珠·无名氏<金字经>》:“短叹长吁三两声。”

《泪与笑》:“我陪伴他长吁短叹。”

示例:少可有一万声~ ,五千遍捣枕槌床。(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二折)

造句: 她成天长吁短叹的,似乎有诉不尽的烦恼。

近义词:唉声叹气、喟然而叹

反义词:欢歌笑语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人不如意时

英文:1 to utter sighs and groans; to moan and groan; to sigh incessantly

2sobbing and sighing; sighs and groans

辨形:吁;不能写作“嘘”

正音:吁;不能读作“yù”

例句及英译

1sighs and groans

长吁短叹

2sighs and groans; moan and groan

长吁短叹

3You sigh, toss and turn, and try to get to sleep

你长吁短叹,翻来覆去,试图能够入睡。

4Suddenly he heard a rustle in the peony pavilion and someone sighing deeply

他忽闻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

生理解释

长吁短叹是人们在遇到悲伤、忧虑、哀思、痛苦或者不顺心的事时,人体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长吁短叹是消极和悲观的表现。但日本心理学家的观察表明,当人们在悲哀愁怅的时候,长吁短叹两次,有安神解郁的坦然感,在工作、学习紧张疲劳的时候,长吁短叹一番,会有胸宽神定的豁达感;就是心满意足,愉快兴奋之时,长吁短叹一次,也会顿觉轻松愉快。心理学家和医生曾给运动员夺冠前,以及考生进入考场前分别检验了他们的血压,然后让其长吁短叹几声,结果发现他们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所下降。呼吸、心跳也较前减慢,心理紧张状态亦得到改善。所以,生理卫生学家指出,每天进行体育运动之前,先来几次长吁短叹,则具有强健呼吸肌及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既能强精益神,又可促进锻炼。

小葱拌豆腐的歇后语是一清二白。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的意思: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喻十分清白。亦比喻非常清楚。因小葱拌豆腐是绿的和白的分的清清楚楚因而拿来做歇后语。”

一清二白“出自:茅盾《劫后拾遗》四:“你还不相信我吗?我在这里混了这半年,素来一清二白。”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我姓韩的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白的,怕谁来歪我不成。”

小葱拌豆腐是一道很普通的家常小菜。很多人喜欢吃。其特点色泽素雅淡洁,清香飘逸,鲜嫩爽口。豆腐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菜品特色食品特点此菜色泽素雅淡洁,清香滑软,鲜嫩爽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4090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8
下一篇2023-09-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