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一本书的三次邂逅:我在书中邂逅了

我与一本书的三次邂逅:我在书中邂逅了,第1张

  第一次看到马丁・戴维斯所著的《逻辑的引擎》是在书店里,当我看到前言的第一句话“本书讲述的是现代计算机背后的那些基本概念和发明出这些概念的人”时,“计算机背后的”几个字一下子吸引了我。于是二话没说,我就买下了这本书。同时,思绪回到了我刚工作的那一年……

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工作之初的教学中,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在课堂上,我恨不得能多教学生几招。直到有一次上课,一个学生不经意地问我:“老师,您就知道教我们计算机操作,这计算机操作的背后究竟有什么秘密呀?”我愣在那儿,无言以对。从那时开始,“计算机背后”这几个字就一直刺激着我。

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翻开这本书,却发现这本“关于计算机起源的经典巨著”和我这个技术出身的教师的思维大不相同,书中的内容我竟然多半读不懂。我直接翻到书中关于计算机研制的章节,一头扎了进去。从雅卡尔的织布机,巴贝奇的分析机,艾肯、阿塔诺索夫的专用小型计算机,到莫齐利、埃克特成功研制出ENIAC。从电子管、晶体管,到存储芯片的发展,正如书中所说,ENIAC是工程上的极品,这台机器实际上是工程师和程序员们的计算机。我这才明白,计算机操作不等于真正的计算机技术,而是隐藏在计算机操作这个表象背后的计算机技术,让15000根真空管共同工作,让指令与数据共存,让存储器随机存取,把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虽然那时我只读懂了书中关于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章节,但视野却突然开阔了许多。此后的几年里,我都沉浸在计算机技术类书籍的阅读中,从硬件到软件、从物理设备到程序算法,我感到自己仿佛已经窥视到计算机背后的秘密了。

正当我信心满满之际,给我当头一击的没想到还是《逻辑的引擎》。几年后一次无意中的翻阅,我被书中的一个故事所震动。故事讲述的是,1945年一群专家定期会面,对ENIAC的继承者EDVAC进行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专家们的言辞开始变得激烈,渐渐分成了两派――“工程师”派和“逻辑学家”派。“工程师”派的领导者就是埃克特,他对自己在ENIAC上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不过,EDVAC最终设计报告的署名者却是“逻辑学家”派的领导者冯・诺依曼。报告毫不在意工程细节,而是提出了以冯・诺依曼结构而闻名的今天计算机的基本设计。正如书中所说,尽管ENIAC是工程上的极品,但它却是一堆逻辑上的东西。从耗资1000万美元的超级计算机到今天的微小芯片,所有的计算机都是“冯・诺依曼机”,都是冯・诺依曼基于图灵在20世纪40年代所提出的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的变种。

原来,在计算机技术背后还有逻辑、数学的支撑。我从书中叙述计算机技术的章节开始延伸阅读,慢慢理解图灵提出的图灵机模型,理解冯・诺依曼提出的存储结构原理,理解计算机技术背后的计算机科学,也从最初只读懂1/4内容,到现在的一半内容。虽然计算机背后的秘密之门又被我推开了些许,但这次我反而没那么激动、兴奋了,因为我始终惦记着书中还没读懂的另一半。

当我真正能按着书中的逻辑脉络自然地读完全书时,时间又过去了5年,这时,计算机科学类的书也不知被我翻过多少本了。这次真正意义上的贯穿全书的阅读也使我隐约发现了隐藏在计算机技术、科学背后的终极线索。在“译后记”中,我找到了全书的钥匙:“尽管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很少有人了解其背后的思想,很少有人知道如此复杂精妙的机器所依据的是什么。它被设计得越来越方便使用,以至于我们几乎不再对它背后的奥秘感到好奇……”我开始试着慢慢理解以前没读懂的那一半,试着理解莱布尼茨的普遍文字思想,理解布尔、弗雷格、康托尔、希尔伯特、哥德尔等人的思想。尽管还不能完全领悟这些思想的精髓,但我开始懂得,再复杂的东西也是由简单的思想一点点发展起来的。若要了解计算机的本质,我们就必须剥开华丽的技术外衣,去寻找最底层的思想。

真正的经典都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一本《逻辑的引擎》,工作之初我只能从中理解计算机技术,看懂全书的1/4;5年后,我才慢慢理解计算机科学,看懂全书的一半;10年后,我尝试着理解计算机思想,开始一窥全书的真貌……

这次与《逻辑的引擎》的邂逅,我已在信息技术教师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了10年。从对计算机操作背后是什么的探索开始,沿着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思想之路一边读,一边思考。阅读、思考、感悟、成长,这不也正是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之路吗?

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程10年的跳动脉搏。从最初的重操作应用,到强调真正的技术,再到今天深入挖掘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思想。正如《庖丁解牛》中,庖丁在给文惠君讲解自己19年解牛的体会时所说的:“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仿佛又回到刚工作时的课堂上,一个学生正冲我大声问道:“老师,计算机操作的背后究竟有什么秘密呀?”我面带微笑,徐徐道来……

(作者单位:北京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邂逅在迷宫中对对碰是最新出现的游戏模式,那么我们该怎么玩对对碰这个游戏模式呢,本期就为大家带来邂逅在迷宫对对碰攻略大全。

邂逅在迷宫对对碰攻略大全 对对碰怎么玩

一、大前提:

1、对对碰为固定活动,每两周一期,每期7天(如果不出幺蛾子的话);

2、每期活动,层数清零,瓜子和协会币不清零;

3、每层奖励,3、6层为双倍,10层为五倍,其余层数为1倍;

4、每层门票均为10瓜子。

二、瓜子的消耗:

1、基于以上前提,无论你是氪金党还是白嫖怪,建议每期囤满100个再玩(10层),如果本期囤不满100个,就囤到下一期再玩(如果你数学很好,那就随意,反正一期内必须打满10层不然巨亏);

2、真·白嫖怪每期可以稳定获得的瓜子数量是(2免费+7活跃)7=63瓜子(活跃奖励有一个是10连抽,我没算进稳定获得),所以对于真·白嫖怪来说,必定是囤两期瓜子(632=126)才开玩。

三、每日礼包(氪佬可以略过):

1、每日钻石的瓜子礼包买满,加上每日免费及活跃,极限获得的瓜子数量是(2免费+8活跃+4钻石礼包)7=98瓜子,还要买一次恒晶瓜子礼包,方可在一期内凑齐100瓜子;

2、钻石礼包,理论上都是划算的,只存在你钻石够不够花的问题,每天钻石礼包(瓜子+协会币)搬空一共1k钻石(没算每天10连抽的14k),一期7k钻石;

3、恒晶礼包看手腕了,瓜子礼包和协会币礼包相比,协会币更划算,理由有二:①瓜子礼包送单次召唤券,为钻石计量物品;协会礼包送信仰之力,相对硬通胀;②瓜子礼包一次3瓜子,氪满三次9瓜子(90恒晶),就算在加1个,玩一次,普通层数就奖励1协会币(1协会币花了90恒晶,当然还附带一些对对碰的额外奖励,就看你觉得值不值了);恒晶礼包一次奖励3协会币,氪满三次9协会币(135恒晶,每个协会币花了15恒晶);

4、协会币的恒晶礼包,第一次是可以买的,官方硬算1协会币=10恒晶(看奖励兑换里面的赤玉,45协会币,平时买是450恒晶),所以第一次30恒晶对应3协会币,还白嫖1000信仰之力;第二次45恒晶,去掉3协会币,还剩15恒晶对应1000信仰之力,而从奖励兑换已知1协会币=1000信仰之力=10恒晶,所以第二次开始就不太划算了,不建议购买。

四、奖励兑换:

1、1协会币1000钻血赚,建议换满;

2、没赤玉换赤玉(加属性),武具进入金+了,就建议先换信仰之力(只加伤害和免伤),等信仰之力换一期也升不动了,就看心情换;

3、换恒晶肯定是没必要了,辛辛苦苦玩半天,一发恒晶188给你个狗粮,想想也不划算;

4、秘境硬算就是1协会币=1秘境=10恒晶=100钻石,平时买门票是75钻一次,不建议换,氪佬另说。

五、各种方案:

白嫖方案不说了,毕竟活动买点礼包还是划算的,不推荐真·白嫖

1、建议保底方案:

必买:每日钻石礼包购买瓜子礼包一次(100钻7)+协会币礼包三次(750钻7);选配:每日恒晶礼包购买协会币礼包一次(30恒晶7)。注:此方案需囤两期才玩。

2、单期小康方案:

必买:每日钻石礼包(瓜子+协会币)搬空(1000钻7)+恒晶瓜子礼包一次(补瓜子,20恒晶1,如果你的十连抽不够,最多要20恒晶3);选配:每日恒晶礼包购买协会币礼包一次(30恒晶7)。注:此方案目标为单期打10层。

物理(必修1) - 知识考点总结

第一章描述了一个检测中心

的运动:

关系间隔时间间隔时间,并能证明的运动,时间进程只显示瞬间移动。表示在多个时间间隔,并能够正确理解。如:

科4S下旬,当4S,5S早是第一次,4S,4S节,第2秒到4秒内两者的时间间隔。

区别:时表示,在时间轴上,时间间隔表示一段时间线中。

两个测试地点:从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和位移,与位置到结束位置的行的开头,说是有载体。距离为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只有当对象做单向直线运动,位移大小相等的距离。在一般情况下,位移距离≥幅度。

三个测试地点:速度

速度和物体的运动速度的速度之间的关系描述的速度和物理量方向的物理意义,金额说明

>物体的物理运动矢量速度

分类标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平均速度(=距离/时间)

决定因素平均速度由位移方向和时间确定

通过在相同方向上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方向位移的大小决定,对于移动的方向不

粒子的方向瞬时速度

方向与它们在相同的单位(米/秒)的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考点

四率:速度,加速度速度速度关系

感测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的变化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所描述的对象变化快缓慢的速度和物体速度物理量度小的变化,是一个过程量

定义式单位m/sm/s2米/秒

V大小的决定因素是由V0确定,A,T

决定不从F和决定,V,△V,△吨

决定,但BR米。的V和V0决定,

也由一个与

△吨决定位移x的方向或量△x在同一方向上,

用的移动方向是△物体沿V方向的方向或

一致决定

①大小和时间

②位移的时间

③XT图像绘图速度的位移比在切点

上的时间变化率

②变化的速度和时间的量的比例

在③vt线图图像

值较小的五个考点:?**的理解和应用

因为图像可以在视觉上表示物理过程和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被广泛使用。在运动学,常用的影像,并有XT VT图像。

1。了解图像

的含义(1)XT是图像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2)VT描述图像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法

2。清晰的图像斜率含义

(1)XT图像,图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像,图线的斜率表示第二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研究

考点章:基本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推理

1基本公式

(1)速度 - 。时间的关系:

(2)位移 - 时间关系:

(3)位移 - 速度关系:

三个公式只是知道,任何的三个量的,你可以找到剩下的两个。

注意,使用方程求解:X,V,载体和正数和负数所代表的不同的方向,使它具有预定的前进方向时

求解。

2常见的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

(2)在一段时间内等于该中间时间的瞬时速度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之内:

(3)用于中间位置的部分的瞬时位移速度:

>(4)任何两个连续的位移相等的间隔(T)内的一个常数(等于由差)的时间差:

考点:动态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1。的运动图像

研究(1)

性质由物体的运动图像的识别(2),以识别图像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交点坐标的横轴)意

>(3)能识别该斜坡的图像(即,图像和水平轴之间的夹角的正切值),这意味着

(4)可识别图像和坐标轴的封闭区域的物理意义(5)可以在任何时候

2章介绍图像的物理意义。相对

形状如在图中所示XT?和vt图象,

XT VT图像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图像显示速度)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②代表对象代表的对象还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③表示一个静止的物体,表示对象仍

④代表由在相反方向上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早期

位移X0④表示对象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始速度

V0

⑤纵轴表示3运动的交点当支点遭遇

纵坐标表示位移⑤共同交集三个运动粒子的速度

⑥物体位移的时间t1 X1内⑥T1时刻物体速度V1(图表

阴影区域显示在0质点位移T1时间)

三个测试地点:渔获物和遇到的问题

1“抓”,“邂逅”功能

“抓”的主要条件:在追赶的同一位置的两个对象过程。

只是两个对象可以“满足”临界条件时,两个对象都在同一个位置,这两个物体的速度是完全一样的。

2。解决“抓”,“相遇”的思想

问题(1)根据两个对象之间运动的分析,按照两个运动画出物体运动的示意图

(2)对象的性质,这两个对象分别列出位移方程,你要注意运动的时间在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

(3)找出运动的相关方程原理

>两个对象(4)联立方程

3分析“抓”之间的位移,“相遇”问题应注意的问题

(1)抓住一个条件:两个物体的速度满足关键条件。如果两个物体接近最大值,最小值,正好赶上,或者只是赶上,等;两个关系:时间和位移的关系之间的关系是。

(2),如果他们要赶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追上前,该对象已经停止运动

4。解决“抓”,“邂逅”问题的方法

(1)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的极值法求解

(2)物理方法:即通过物理情景和分析物理过程,从而找出临界状态临界条件,那么等式列

四个测试地点:问题分析

磁带来确定物体的运动(1)按照与匀速直线运动X = VT的特性,如果磁带的每个相邻。等距点,可以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任何两个相邻的和相等的时间内对象之间的磁带位移差的战斗是相等的,那么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差分法

<br寻求加速

(1)/>(2)使用中的瞬时速度的中间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周期VT图像的方法是等于推理的速度,可以得到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T图像),然后描述的连接点,该图的斜率得到K = 1。

第三章相互作用

考点之一:对韧性BR 1的问题。弹性的输出

条件:(1)是否物体之间的直接接触

(2)是否有在挤压或拉伸

2弹性拉伸方向的判断

和对象相互接触总是在相反的变形,该方向恢复的对象点的原始状态的方向的方向。通过接触点的弹性作用线总是在垂直方向和共用部分的接触点的两个对象。方向

(1)垂直于所述支撑面的压力总是指向被压(力对象)的对象。

(2)总是支持的方向垂直于支撑面点所支持的对象(对象的力)。

(3)拉力绳在绳子拉的对象是有弹性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绳子收缩的方向(沿绳距物体的应力)指向。

添加于表面的接触点及其拉伸方向的对象之间垂直于该平面通过点,该点时,通过与它的伸展方向垂直的线,当两个物体接触球沿接触点的线延伸目标心脏连接点的方向,以强制对象。

3弹力大小

(1)弹簧将满足虎克定律:。其中k是弹簧的刚度系数,只与相关的弹簧材料中,x代表形状变量。

(2)弹性变形的大小和柔软性的大小有关。在弹性变形的弹性极限,拉伸越大。

两个测试地点:在这个问题上的摩擦

摩擦1识别四个“不一定是”

(1)不一定是摩擦阻力

(2)静摩擦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

较小(3)静摩擦的方向不一定是线的运动方向,但肯定沿接触面(4)可能不会像尽可能小的摩擦判断,因为既摩擦阻力也可以供电

2。静摩擦力的力平衡,解决了两个滑动摩擦与式解决

3。存在和静摩擦

存在法官的方向: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的运动,如果有相对运动,则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对象之间存在;如果有相对运动,那么就没有静摩擦力。分析

方向:一个方向相反的趋势,静摩擦力的相对运动的方向,在相反的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向滑动摩擦。

三个测试地点:应力分析

一,对象,动力分析方法

(1)方法

(2)选择

2应力分析。 一阶,那么接触力,其他势力的最终分析

3。应力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分析对象的受力,只是研究对象的分析周围物体

由(2)当施加的应力分析,不流失更多的力量权力或武力,注意确定身体力量和每个对象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力量,实际上并不存在于武力或作为组件物体受到力

(3)如果力难以确定方向,现有的分析假设势力

对象(4)将与运动和变化的状态发生变化,根据所需要的时间来确定通过计算( 5)看外部应力分析的整体效果,四个考点的相互作用来隔离

:正交分解有效成分及应用 1的分解。建立在轴正交分解原理

(1)分解较少的功率,并且很容易分解力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在轴上

多动力分配(2)普遍下跌,使得运动的理解牛顿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1:要求第四章轴

牛顿定律力。了解

(1)从运动(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所有对象都具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相关的

>(3)确定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是改变的理由不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进行了总结与一个独立的实验规律理想化的电源状态,而不是例外牛顿第二定律

(5)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为零,从该对象不等于给力的物理效果,那么你可以申请牛顿第一定律

( 2)牛顿第二定律

认识(1)揭示了一个与F,M,特别是A和F之间的几个特殊关系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性别的,各向同性的,与机体抵抗力,相对独立性 BR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依赖于力量的初始状态和

对象(3)加速的力和运动之间的联系桥梁,是否它是由部队的运动来确定,或由部队的运动来确定,既要求加速

3。的牛顿第三定律

认识(1)力总是相同的成对的对象,也就是物体之间的力之间的力,另一种是在反应

(2)指出的相互作用的特征对象之间的“四带”是指相同的大小,在同一行上相等效果的性质和出现,消失,还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指的是物体的方向和通过的力的力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测试地点的影响

:运动应用牛顿常用的方法法,技能

1。理想实验

2。控制变量法

3。整体与隔离方法

4。图形

5。正交分解

6在关键问题上的基本方法

交易是:。

根据不断变化的条件或工艺的发展,引起变革的力量和状态变化的分析,找到临界点或临界条件(见更多类型的错题)

三个测试地点: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几个典型问题

1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1)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它在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的方向加速,只要该力不为零,不管多大的速度,加速度不为零

(2),连同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有速度和力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链接

(3)如何改变速度的大小,这种关系的方向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合力的速度和方向时的角度为锐角或在相同的方向,速度的增大,否则速度减小

2。绳索轻,轻杆,轻弹簧问题

(1)轻绳

①一定方向沿绳子拉力绳收缩指向

方向②拉动周围的大小相同的绳子是等于

③甚微变形力,被视为不可伸长

④弹力做的瞬时变化,

(2)灯条

方向①力的方向不一定沿杆

>②大约相同大小

力③灯条不能由双向拉伸或压缩

拉伸④灯杆是:紧张,

⑤随着时间的推移所需的压力变化是很短的舒展,可以忽略不计

(3)轻弹簧

①拉伸各地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弹簧变形

②关系

③弹簧将伸展突变的大小可以按照 3。关于超重和失重

问题(1)对象是超重或失重压力支撑表面或物体飞行的比物体实际物体重力(2)重量的物体独立的丢失或重的速度方向和大小。根据加速度判断超重或失重的方向:加速向上,超重,加速度向下的方向,然后失重

(3)当物体完全是出于失重,重力现象相关的对象消失:

>①与重力相关的一些手段,如秤,秤等不能使用

②在地上③永远不会下来的杯,杯中的水是不流动

五年级的奥林匹克冠军 - 出行问题同时

1,两辆客车和B相对开放的两站,每小时公交线路54,每小时一趟车48公里公里,然后两车立即满足交回原速度,到达站等,当两人再次见面客车比货车多行216公里。 B两站多英里远?

答案1224公里。

2,A和B两地路程48公里,其中一部分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一个人从A到达后骑自行车到B沿原路返回,到时候了4小时12分,以3小时48分返回。已知自行车上坡线是每小时10千米,发现每小时自行车多少公里下坡之旅?

答:每小时15公里下坡线。

3,南北之间的所有的山区小镇,有人走了每小时山两公里每小时从南镇镇38小时行走时下降了5公里,北起北镇去到南镇去32学时,从两镇之间是有多少公里?从南镇到镇山上的北部和下山是多少千米?

答:在山是40公里,山是60公里。当

4,每小时B线8公里12小时的行程公里。某日从东村到村A,B同时从村西到东山村,东山村知道B,A西村有前5个小时。有所求两个村庄离

A和B是相同的,时间有点五个小时,用t小时集合A可以

获得

1。 12吨= 8(T +5)

T = 10

所以距离=120公里

5,小明和小芳围绕着池塘跑,从同一点出发两者在同一方向而行。小明:280米/分钟;小芳:220 /分钟。 8分钟后,小明赶上小芳。本周,池塘有多少米?

280 8-220 8 = 480

这个时候如果Bob是第一个赶上的话,这么多

这时候小明多跑一圈

6,一个人从A点到B点,在第一个12小时骑摩托车,然后骑自行车只需九个小时才能达到。返回,第一21小时骑自行车,然后骑摩托车也只是8小时从A到达B点,如果所需的时间全额骑摩托车?

摩托车速度XKM / h时,自行车的速度是YKM /小时。

21Y +8×= 12X +9

4倍= 12Y

X = 1411

所以摩托车共计12 +9 / 3 =15小时

7,有两列火车,一是102米长列,行每秒20米,柱长120米,每秒行有两辆车,第二个从第一列车线17米赶火车离开两车辆将需要几分钟。 ?从第一个训练集和第二列车

秒赶上两列火车需要左栏方程x秒:

102 +120 +17 X = 20×

X = 74 8,有人走的每秒200米速度。从后面开火车,他花了10多秒。长90米知道火车。求列车的速度。

列车的设定速度为每第二X米,列方程为

10×90 = 2×10

X = 11

9,现有的2列车一起在同一方向上同时头行进过线12秒表达慢。快线每秒18米,慢行每秒10计若与两列火车在同一时间向同一方向一起旅行的后部,然后攀登不止快递后9秒,找到两列

体长特快列车列车长度:。 18×12-10×12 = 96(米)

爬坡长度:18×9-10×9 = 72(米)

10,至440米的桥需要一列火车40秒时,在通过310米隧道同样的速度需要30秒。列车速度和身体的长度是多少?

(1)火车的速度是:(440-310)÷(40-30)= 13(米/秒)

(2)体长为:13×30-310 = 80 (米)

11 br,小英和小敏飞驶而过,以衡量火车和体长的速度,他们花了两个秒表小英拿下了桌子在她面前坐火车从所花费的时间为15秒;小敏用另一块表中的已记下从前方到第一线材线材的后部,通过使用了所述第二时间是20秒。两个电话两极之间已知的距离是100米,您可以帮助小莹和小?闵计算列车的总长度,你(1)每小时列车为:100÷(20-15)×60×60 = 72000(立方米/小时)

(2)身体长度为:20×/> 12,到530米,桥的列车需要40秒时,在至380米的山洞需要30秒,找到同样的速度15 = 300(米)

<br火车的速度。而车身长度为多少米?

让列车车身长x米。根据这个问题,太

(530 + X)÷40 =(380 + X)÷30

X = 70

(530 + X)÷40 = 600÷40 = 15(米/秒)

13,两列火车,1个120米长的列,行每秒20米,长160米的另一列,行每秒两车15米走向一致,从前面在遭遇后需要几秒钟离开?

遭遇从前面,从线两车的左后方,只是两个导体,因此遇到问题问的时间:(120 +160)÷(15 +20)= 8(秒)

14,为每秒二米一列火车的后面有人走路的速度打开。来了,他越过10秒。已知火车长90 m,求火车的速度,当火车穿过

人,他们的人生是不良导体会走差(90米),由使用过的时间(10秒)分频与人类的列车速度获得差异及该速度差与人的步行速度是列车的速度。

90÷10 +2 = 9 +2 = 11(米)

15,运通182米长,每秒行20米,攀登1034米长和每秒18行米。两车在平行的方向相同,快车后检修后缓慢时,通过空闲时间寻找快递?

1034÷(20-18)= 91(秒)

16,182米表达每秒20米长行,爬坡1034米长,单位为米每秒两车18线并联同一个方向,当两车正面在一起,表达了几秒钟穿越登山?

182÷(20-18)= 91(秒)

17,一个人,每沿铁路运行分钟120米速度。列288米从对面开长长的火车,从他身上花了8秒,找到火车的速度。

288÷8-120÷60 = 36 -2 = 34(米/秒)

18,600米长的火车,它是每秒10米的200的速度通过长隧道进入隧道从前方车辆的后部离开隧道共计多少时间米?

(600 +200)÷10 = 80(秒)

19,每小时12公里从A点小明8:00骑车速度点到B地,小强8:40每小时16公里从B到A骑车速度,两者在A中的中点,这两个地方,从A,B两地的B之间的相遇是成千上万数m?

二在遭遇两地之间的距离的中点,但小明比线40分钟小得多,如果遇到当两个人在同一个航班,小明排程在12强÷比小= 8(千米)60×40以内,就是当小强起跑线晓明有八公里,两个从8:40开始,双方满足,因为每小时的小亮线少比小强16-12 = 4(公里),这表明两人相遇时间是8÷4 = 2(小时),然后从A,B两地之间是8 +(12 +16)×2 = 64(千米)。

20,A,B两村由3550米分离,小伟从散步到B村村民,开始五分钟后,小强骑自行车的村庄从B到A村,10分钟到小伟见面后。乘坐每分钟每分钟张晓强160多米比走行小伟小伟采取每分钟多少米?

如果小强几行字每分钟160米,他的线和小伟同样的行走速度,所以小强10分钟少行160×10 = 1600(米)的速度,小伟(5 +10)分钟,共10分钟步行距离小强是3550-1600 = 1950(m),则每分钟小伟的路要走为1950÷(5 +10 +10)= 78(米)。

21,乘用车和来自东方的卡车从西出的同时,相向而行,每小时行巴士44公里每小时卡车之旅36公里的公交车到西湖比东视早在2小时的卡车。两个小时的车程闪开如何满足呢?

当总线时,西城,从那里2×36 = 72(公里)东城卡车,而时速低于该行44-36 = 8(公里)客运车辆,事物之间的城市公交线路与走时间为72÷8 = 9(小时),所以什么样的城市除了44×9 = 396(公里),从开始和一个时间两辆车,396÷(44 +36)= 495(H)

>

22,A,B和两个在广州的同一天从北京沿着同样的道路,一条线每天100公里的B线的第一天骑了一天70公里迟于前一天所有的多行三公里追上来了几天第一个B离开后赶上?

开始株BEL少一天醋酸100-70 = 30(千米)每天多线B 3公里处,以相同的速度要经过30÷3 = 10(天),即以后,第10天,A,B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一天的第11天两个相同的速度,则12天起,B开始BEL快的速度,距离和更紧密的按一天,所以,B是时间赶上答:10×2 +1 = 21(天)。

23,A和B在10公里之外,快,慢两车从A点,当快车出来,一直处于缓慢的15公里处,势必B当快车到达时B点,爬1公里远从B点出现,然后快递多少公里,距B点追上慢?

慢行15公里处,表达出来,快递到达B点,B点以及慢一公里远,是在快递线10公里处时,超过空闲线从15 +1 = 25(千米)。快递每行比登山更达到1公里25÷10 = 025(公里)。

24,A和B的越野行军两类竞争,为45公里每小时甲班的速度走了一半的路程,速度又以55公里每小时完成另一半;在易巴嗯的游戏中,有一半的时间在45公里每小时路,时间在55公里每小时行驶时的速度,另一半的速度。问:甲,谁就能赢得B两班?时间越长

快速的步行路程,时间越短度过的。甲班快,慢速行走相同的距离,易吧嗯快速行走距离超过一个缓慢的步行路程,所以易吧嗯胜利。

25 br,轮船从城市A到城市B需要排队三天,从B到A城需要一线城市四天。把一个无动力的木筏从浮到B城所需要的天数的城市吗?

船顺流由三天,回流四天,表明船在静水中行4-3 = 1(天),等于水3 +4 = 7(天),这样的速度?是流量的7倍率。因此,沿水流行的三日行程的船等于3 +3×7 = 24(天)的距离,从A那木筏浮城到B城需要24天。

26,Alice和强同时从家里反对就行了。爱丽丝走过每分52米,约翰走到70米每分钟,两人相遇在一家运输。如果红色的4分的优势领先出发的,速度恒定,约翰走到每分钟90米,两者仍处于相遇。红色和小强有多少米远的房子?

利率不变,因为红,从开始遇到相同的时间遇到了同一个地方,那么红的两倍。换句话说,小强在最初的几秒钟去四点实现。由

(70×4)÷(90-70)= 14(分钟)

看到,小强走了第二个14分钟,去推断第18分,两名离家出走

(52 +70)×18 = 2196(米)。

27,小明和小军分别从A相同的飞行,B两地,相向而行。如果这两个原本步伐,然后4:00相遇;如果两个人每多一个比原来的速度km / h时,3:00的邂逅。 A,B和多少英里远的两个?

1公里散步,每次,他们凌晨3点多走6公里,相当于6千米1:00在原来的速度去远方两人。所以A,B两相距6×4 = 24(千米)

28,A,B两组练习长达400米的圆形轨道运行,两条跑道同时从相反的方向相同的位置跑了。以后遇到护甲增加2米/秒比原来的速度,减少的速度比原来的B 2米/秒,而结果放回原处了24秒。寻找原来的速度。

遇到过,因为A,B均速度不变,之后两人相识在一起,在24秒跑一圈,所以前两个合作搭接遭遇也用24秒,秒或24秒2的遭遇。

原以运行第二个X米,那么第二次相遇(X +2)M之后就跑。 A之前和以后遇到因为每个跑了跑400米24秒,所以有24X +24(X +2)= 400,解得x = 7和1/3米

29,A和B,分别,两车沿从A,B两站路,而相对的线,称为装甲车是乙车的15倍的速度,A,B和C两车到达途中的时刻站分别为5:00和16:00,两车见面是什么时候?当汽车到达

C工,汽车需要以16-5 B = 11(时间)到达C站。乙经销商11:00离开两车满足需要11÷(1 +15)= 44(时间)= 4:24,所以时间是9:24的邂逅。

30 br,快车和本地相向而行,快递车长280米,慢车长度为385米。坐在快车当地群众看到了时间的流逝是11秒,然后就看见坐在特快列车通过空闲时间的人是多少秒?

表达人们看到了同样缓慢的速度看到有人攀上了特快列车的速度,所以两车的比等于两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比其他,因此,寻道时间为11 BR /> 31,甲,乙二人练习跑步,如果A可以让乙先跑10米,然后再运行5秒钟,搭上了乙,如果乙先跑BEL 2秒钟,然后跑了四秒赶上AB。问:米每秒每次都跑多少?可怜

AB速度10/5 = 2

速比(4 +2):4 = 6:4

于是跑到每秒6米,乙跑每秒4米。

32,野兔猎犬逃脱后,只有80的步骤来恢复它,野兔猎狗跑8步刚跑了三步,四步猎狗跑兔运行时第9步。狗至少运行了一些步骤,以赶上野兔?

狗跑12步之遥等于兔子跑32步之遥,狗跑12步的时间等于时间兔子跑27步。因此,每一个兔子跑27步,五步赶上狗(兔步),80步追上来运行所需要的狗(兔子跳)[27×(80÷5)+80]÷8×3 = 192(步骤)。

33,A,B和两个在铁路沿线以相同的速度轨方向相反的一侧,刚下了火车,在火车经过一个整体了大约18秒,两分钟后,由15从B侧秒打开。问:

(1)火车速度是速度几倍?

(2)围绕B中的火车后,甲,乙二人还需要多少时间见面吗?

(1)火车的一组速度是米/秒,B行人速度m / s,由列车速度是行人11倍;从后方通过

(2)向后方B后,使火车跑到135秒,本段从一个人走需要1350×11 = 1485(秒),因为A已经135秒,让旅途中的休息,他们继续需要(1485-135)÷2 = 675(秒)。

34,沿江有A,B两个码头,称为客船从A航行到B A每天500公里处,从B到每天帆船400公里如果A,B两往返五次共享坞站18天之间客船,那么这两个桥墩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800千米

35,190米总线长度,长240米的卡车,两辆车是每秒20米每秒23M前进速度的复线铁路,从前面遇到的相位的后部从需要满足几秒?

10秒。

手抄报资料需要用到一些模版,这里收集了小学阶段的多种模版,可供你参考。

我们都整理成集,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阶段语文、英语、数字、音乐、美术、体育、自然、科学等》百度网盘资源大全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对于小学阶段所涉及到的各科各类资料,我拍改们都收集、归类并定期更新。欢迎有需求的家长、老师收藏。

陈景润:小时候,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4岁,抗日战争开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12个子女,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陈景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人总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孩子。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求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小小陈景润,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着。

一生大幸,小学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除了埋头书卷,他还需要面对面、手把手的引导。毕竟,能给孩子带来最大、最直接和最鲜活的灵感和欢乐的,还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灵上迸射出辉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触。所幸,后来随着家人回到福州,陈景润遇到了他自谓是终身获益匪浅的名师沈元。

沈元是中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国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战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华中学暂时任教,而陈景润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个班上的学生。

大学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与众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沈元上课,常常结合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名题名解,轻而易举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学童循循诱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学世界,激起他们向往科学、学习科学的巨大热情。比如这一天,沈元教授就兴致勃勃地为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师手遗“珠“,照亮少年奋斗的前程

“我们都知道,在正整数中,2、4、6、8、10,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1、3、5、7、9,等等,则被叫做奇数。还有一种数,它们只能被1和它们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这种数叫素数。“

像往常一样,整个教室里,寂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只有沈教授沉稳浑厚的嗓音在回响。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中学教师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复复的,哥德巴赫对许许多多的偶数做了成功的测试,由此猜想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沈教授说到这里,教室里一阵骚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已经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但是,猜想毕竟是猜想,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就永远只能是猜想。”这下子轮到小陈景润一阵骚动了。不过是在心里。

该怎样科学论证呢?我长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后来,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勒。欧勒接到信十分来劲儿,几乎是立刻投入到这个有趣的论证过程中去。但是,很可惜,尽管欧勒为此几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却一直到死也没能为这个猜想作出证明。从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二百多年来,曾令许许多多的学界才俊、数坛英杰为之前赴后继,竞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孩子们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给调动起来。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这位皇后头上的皇冠,则是数论,我刚才讲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后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气呵成地讲完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学们议论纷纷,很是热闹,内向的陈景润却一声不出,整个人都“痴”了。这个沉静、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讲述带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在别的同学啧啧赞叹、但赞叹完了也就完了的时候,他却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讲:

“你行吗?你能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黄口小儿。虽然这堂课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交流、甚至连交谈都没有,但又的确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为它奠就了小陈景润一个美丽的理想,一个奋斗的目标,并让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多年以后,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几年后,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中,伯乐相马,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自此,在华罗庚的带领下,陈景润日以继夜地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长而卓绝的论证过程之中。

1966年,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上告知世人,他证明了(1+2)!

1973年2月,从“文革“浩劫中奋身站起的陈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不知道后来沈元教授还能否记得自己当年对这帮孩子们都说了些什么,但陈景润却一直记得,一辈子都那样清晰。

名人成长路

陈景润(1933-1996),当代著名数学家。1950年,仅以高二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毕业留校任教。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任研究员。1973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积》。1979年,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数学会女前辈高扬芝

高扬芝(1906-1978 ),江西南昌人,从小学习勤奋,特别喜欢数学。

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由于学习成绩优秀,1930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上海大同大学担任数学教员,后成为教授、数学系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她遵循《学记》中所说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所以,高扬芝的数学教学一贯是兢兢业业、讲求实效,深受学生欢迎。

高扬芝长期从事数学分析(旧时叫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和复变函数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她深知,高等数学比初等数学更加抽象,外行人常常把它看成是由冷酷的定义、定理、法则统治着的王国。因此,高教授常常告诉学生,数学结构严谨,证明简洁,蕴含着数学的美。它像一座迷宫,只要你潜心学习、研究,就能寻求到走出迷宫的正确道路。一旦顺利走出迷宫,成功的愉悦会使你兴奋不已,你会向新的、更复杂的迷宫挑战,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她在上海大同大学工作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自身潜在的科研天赋很快被唤醒催发。经过刻苦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实践,她撰写出论文《Clebsch氏级数改正》,1935年在交通大学主编的《科学通讯》上连载,得到同行好评。解放后,她又著有《极限浅说》《行列式》等科普读物多部。

高扬芝是中国数学会创始时的少数女性前辈之一。1935年7月25日中国数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成立大会,共有33人出席,高扬芝就是其中的一位。在这次年会上,她被推选为中国数学会评议会评议,后连任第二、三届评议会评议。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规模空前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高扬芝出席了大会。她是这次到会代表63人中惟一的女代表。20世纪60年代,她被选为江苏省数学会副理事长。

第一位数学女博士徐瑞云

徐瑞云,1915年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务本女中读书。徐瑞云从小喜欢数学,读中学时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当时,浙大数学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钱宝琮、陈建功和苏步青。此外,还有几位讲师、助教。数学系的课程主要由陈建功和苏步青担任。当时数学系的学生很少,前一届两个班学生共五人,她这届也不过十几人。

当时苏步青才30岁,看上去十分年轻,因此徐瑞云的同学中有人认为苏步青是助教,可是听完一堂课后就不住地赞叹说:“想不到助教竟能讲得这么好。”这件事引起知情者的哄笑。徐瑞云在陈建功和苏步青的教导下,勤奋学习,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她的考试成绩经常是满分。1936年7月,徐瑞云以优异成绩毕业了,被浙大数学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岁的徐瑞云与28岁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结伉俪。新婚三个月后,徐瑞云夫妇获得亨伯特留学德国的奖学金,双双乘船漂洋赴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

徐瑞云有幸被德国著名的数学大师卡拉凯屋独利接受,由他担任她的数学博士指导老师。当时有不少学生想请他作导师,他都没有同意。而徐瑞云这位东方女士因学习勤奋,数学功底扎实,成了卡拉凯屋独利的关门弟子。徐瑞云主要研究三角级数论。这门学科起源于物理学的热传导问题的傅里叶分析的主要部分,是当时国际上研究的热门之一,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

徐瑞云为将来能在分析、函数论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废寝忘食,广撷博采,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里。1940年底,徐瑞云获得博士学位,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博士。她的博士论文“关于勒贝格分解中奇异函数的傅里叶展开”,1941年发表在德国《数学时报》上。

完成学业的徐瑞云夫妇,随即离德回国,于1941年4月回到母校,双双被聘为副教授,正式登上在战火硝烟的大后方培养人才的讲台。在艰苦的条件下,陈建功和苏步青没有中断在杭州时共创的函数论和微分几何两个数学讨论班,这是一种教学相长、遴选英彦的科研形式,徐瑞云也参与其间。1944年11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李约瑟参观了浙大数学系和理学院,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的剑桥!”这更加激励了徐瑞云的勤奋工作。她这时教的学生曹锡华、叶彦谦、金福临、赵民义、孙以丰、杨宗道等,后来都成了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1946年,31岁的徐瑞云提升为正教授。

1952年,徐瑞云调入浙江师院,被任命为数学系主任,从此全身投入了艰苦的创建数学系的工作中。在她的领导下,没有几年功夫,数学系已初具规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约有三分之一考取了研究生。他们系也成为全国同行的楷模,进入全国同行前列。徐瑞云在建设数学系的同时,没有忘记科学研究。她翻译了苏联那汤松的名著《实变函数论》。译本于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尽心尽力予以培养。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1946年3月,他应邀访问苏联,回国后不顾反动当局的限制,在昆明为青年作“访苏三月记”的报告。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不久,妻子带着三个儿子来到美国与其团聚。

1949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优裕生活携全家返回祖国。1950年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50年代,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下著述颇丰,还发现和培养了王元、陈景润等数学人才。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从1960年起,华罗庚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足迹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1978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并于翌年入党。

晚年的华罗庚不顾年老体衰,仍然奔波在建设第一线。他还多次应邀赴欧美及香港地区讲学,先后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74岁

回答者:lionel_future - 兵卒 一级 7-20 10:13

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

他的家庭,从曾祖父起,大都对天文、历法和数学很有研究。祖冲之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和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亲自观察天象,进行推算,终于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在汉以前,中国一般用三作为圆周率数值,即

中国古代数学家-墨子 科学家小时候勤奋学习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

教育故事>>名人故事:中国科学家 中国古代数学家-墨子 中国古代数学家-墨子 中国基础教育网 墨子[公元前468-376年] ,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学者。他创立了墨家学派,倡兼爱学说,《墨经》并非墨子一人所着,但书

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的轶事

华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

陈景润:小时候,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4岁,抗日战争开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12个子女,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陈景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人总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孩子。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求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小小陈景润,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着。

一生大幸,小学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除了埋头书卷,他还需要面对面、手把手的引导。毕竟,能给孩子带来最大、最直接和最鲜活的灵感和欢乐的,还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灵上迸射出辉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触。所幸,后来随着家人回到福州,陈景润遇到了他自谓是终身获益匪浅的名师沈元。

沈元是中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国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战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华中学暂时任教,而陈景润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个班上的学生。

大学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与众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沈元上课,常常结合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名题名解,轻而易举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学童循循诱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学世界,激起他们向往科学、学习科学的巨大热情。比如这一天,沈元教授就兴致勃勃地为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师手遗“珠“,照亮少年奋斗的前程

“我们都知道,在正整数中,2、4、6、8、10,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1、3、5、7、9,等等,则被叫做奇数。还有一种数,它们只能被1和它们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这种数叫素数。“

像往常一样,整个教室里,寂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只有沈教授沉稳浑厚的嗓音在回响。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中学教师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复复的,哥德巴赫对许许多多的偶数做了成功的测试,由此猜想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沈教授说到这里,教室里一阵骚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已经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但是,猜想毕竟是猜想,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就永远只能是猜想。”这下子轮到小陈景润一阵骚动了。不过是在心里。

该怎样科学论证呢?我长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后来,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勒。欧勒接到信十分来劲儿,几乎是立刻投入到这个有趣的论证过程中去。但是,很可惜,尽管欧勒为此几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却一直到死也没能为这个猜想作出证明。从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二百多年来,曾令许许多多的学界才俊、数坛英杰为之前赴后继,竞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孩子们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给调动起来。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这位皇后头上的皇冠,则是数论,我刚才讲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后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气呵成地讲完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学们议论纷纷,很是热闹,内向的陈景润却一声不出,整个人都“痴”了。这个沉静、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讲述带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在别的同学啧啧赞叹、但赞叹完了也就完了的时候,他却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讲:

“你行吗?你能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黄口小儿。虽然这堂课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交流、甚至连交谈都没有,但又的确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为它奠就了小陈景润一个美丽的理想,一个奋斗的目标,并让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多年以后,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几年后,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中,伯乐相马,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自此,在华罗庚的带领下,陈景润日以继夜地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长而卓绝的论证过程之中。

1966年,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上告知世人,他证明了(1+2)!

1973年2月,从“文革“浩劫中奋身站起的陈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不知道后来沈元教授还能否记得自己当年对这帮孩子们都说了些什么,但陈景润却一直记得,一辈子都那样清晰。

名人成长路

陈景润(1933-1996),当代著名数学家。1950年,仅以高二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毕业留校任教。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任研究员。1973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积》。1979年,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6966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5
下一篇2023-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