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歇后语如下:
八百吊钱掉井里——难摸哪一吊 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八百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八宝饭上撒胡椒——又添一味
八辈子的老陈帐——说不清 八寸脚穿七寸鞋——别扭
八斗的小垂缸——装不下一石 八哥啄柿子——拣软的欺
八个老汉划拳——三令五申(伸) 八个钱的膏药——沾上了
八个钱买碗馄饨——没有面 八个歪脖坐一桌——谁也不正眼看谁
八股文的格式——千篇一律 八卦炉里睡觉——热气腾腾
八级工学技术——精益求精 八卦阵里骑马——闯不出路子;出路难找
朝不保夕 [ zhāo bù bǎo xī ]
解释: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自:晋·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示例:这通告示,轰动了整个固始城,津津乐道,竟似忘了身在危城,~。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形势危急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苍蝇掉在酱盆里——糊里糊涂
苍蝇碰上蜘蛛网——有去无回
曹操不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草帽烂了边——顶好;没言(沿)
草帽当锣打一响(想)不起来
草人救火——白送死
草人救火——自取灭亡
草人的胸腔——无心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厕所里挂绣球——配不上
厕所里吃烧饼——难开日
厕所里吃香瓜——不对味几
厕所里吃甘蔗——臭嚼
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抱着蜡烛取暖——无济于事
抱着老虎喊救命——自找死
抱着菩萨亲嘴——一头热乎
抱着屁股上楼——自己抬自己
抱着钱罐子打吨——财迷
抱窝鸡带息——可忙啦
抱鸡婆带娃娃——只管自家一窝
抱在怀里的西瓜——十拿九稳
厕所里照镜子——臭美
(比喻做事太过分,使人厌恶和憎恨。)
厕所里放芝麻——香臭不分
厕所里耍笔杆——丑(臭)间(文)
厕所里的消息——丑间
厕所里搭棚——臭架子
茶壶有嘴难说话——热情在里头
最搞笑的经典歇后语-搞笑歇后语经典语录老虎念经--假正经;口是心非
老虎上吊--没人敢救
老虎头上的苍蝇--拍不得
老舅舅拉破二胡--陈词滥调
老猫上锅台--熟路;道熟
老母牛上场--屎尿多
老母猪吃破鞋--心里有底
老母猪打喷嚏(pen ti)--笨嘴拙舌
老母猪下棋--瞧你那笨脑瓜
老牛打滚--大翻身
老牛反刍--吞吞吐吐
老牛喝水--不抬头
老牛踏垡子(fa zi翻耕过的土地)--一步一个脚印
老牛脱了磨--空转一遭
老牛走老路--照旧
老牌子钢针--宁折不弯
老婆婆跳皮筋--非同儿戏
老鼠掉进面缸里--翻白眼
老鼠跌进米囤里--因祸得福
老鼠给大象指路--越走越窄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老鼠进棺材--咬死人
老鼠闹洞房--唧唧喳喳
老鼠娶妻遇老猫--又喜又悲;悲喜交加
老鼠尾巴熬汤--没多大油水
老鼠尾巴--大不了
老鼠咬牛--大干一场
老鼠咬石柱--攻不倒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老太太的金莲(旧时指缠足妇女的脚)--窝囊一辈子;委屈一辈子
老太太过溜冰场--走险
老套子卷珍珠--内中有宝
老天爷拄拐杖--一竿子插到底
老头吃麻糖--越拉越长;越扯越长
老头子坐摇篮--装孙子
老鸦唱山歌--不入调
老鸭公唱戏--喉咙不争气
老鹰追兔子--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老玉米里搀白面--粗中有细
老子偷瓜儿盗果,老子杀人儿放火--辈更比一辈坏
雷公劈城隍--以上压下
雷婆找龙王谈心--天涯海角觅知音
冷水烫鸡--一毛不拔
离了水晶宫的龙--寸步难行
理发师教徒弟--从头来;从头学起
鲤鱼护窝--不会走多远
鲤鱼找鲤鱼,鲫鱼找鲫鱼--物以类聚
利剑斩乱麻--一刀两断
笼里的斑鸠--不知春秋
聋子戴耳机--充耳不闻
聋子放炮--充耳不闻;听而不闻
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芦柴秆做门闩--难撑
芦沟桥上石狮子--数不清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卤煮寒鸭子--肉烂嘴不烂
鲁班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
鲁智深出家--无牵无挂
落水的桃花--随波逐流
落雪天过冰大坂(ban山坡;斜坡)--从头凉到脚
蜡人玩火——自顾不暇
蜡烛点火——一条心
马蜂蜇蝎子——以毒攻毒
筐中捉鳖——十拿九稳
狂犬吠日——空汪汪
马蜂蜇秃子——头痛;没遮没盖
葵花的盘子——老转向
马高镫短——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拉不出屎怨茅坑——错怪
拉车拉到路边边——使偏劲
拉肚子吃泻药——胡摆治
拉直狗腿——办不到;没法办
拉着拖车卖豆腐——架子不小;好大的架子
拉着状元喊姐夫——想高攀
腊月里借扇子——火气太大;冷不防
腊月卖凉粉——不是时候
癞蛤蟆打伞——怪事一桩;怪事
癞子头上抓痒——求之不得
蓝天上的白云——自由自在
懒厨子做席——不想给你吵(炒)
烂麻里搀猪毛——一团糟
烂伞遮日——半边阴
烂透的毒疮——不可救药
郎中(中医医生)卖棺材——死活都要钱
狼头上戴斗笠——假充好人
浪子回头——金不换;弃恶从善
老鳖咬人——叼住不放;死不丢
老掉牙的虎——雄心在
老公公吹笛子——气力不足
老公鸡着火——官僚(冠燎)
老鸹爪子——黑手
老和尚讲佛经——说的说,听的听
老虎扮和尚——人面兽心
老虎吃田螺——无从下口;难下口;无法下口
老虎出山——浑身是胆;横冲直撞
老虎近身——开口是祸
歇后语搞笑_经典歇后语大全歇后语搞笑_经典歇后语大全
1、 拿着鸡毛当令箭令箭,古时发布命令的凭证。谓把小 事当成重大的事情。成语:小题大做。香港唐人《金陵春 梦》:他太着急,拿来这份东西,真是拿着鸡毛当令箭!
2、 揭疮疤(惯)比喻揭露别人过去的错误或隐私。 也作揭痛疮。 揭伤疤。
3、 吃了一包回形针肚子委屈(曲)
4、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一处待不下去,可以到别处去, 不在乎。人,也说:爷。台湾琼瑶《窗外》:走就走吧,此地 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又何必一定待在这个学校!
5、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谚)浮屠:也作浮图,梵语,即佛塔。能救活一条人命,那功德比建造一座七层高的佛塔还大。指救活人命是功德无量的事。 也作救人一命,胜过造佛七尊。 救人一命,胜造一座宝塔。
6、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蚍蜉,蚂蚁。比喻做事不自量 力。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近有文僧,勾结小报,竟也作 文奚落先生以自鸣得意,真可谓小人不欲成人之美,而且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了。
7、 猪板油挂在颈上腻了
8、 一车多碍辙,船多擦边数量太多,互相妨碍。李准《冰化雪 消》:我没有什么说的!反正车多碍辙,船多擦边。
9、 妈妈叫我把盆子拿到铺子里修,而我自己却把盆子补好了。妈妈风趣地说:现在黄鼠狼能拉磨,驴子也不值钱了。(四川成都)
10、 无林无木,山区不富(谚)山区如果没有树林,就不会富足。指发展林业,是山民致富之道。
11、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惯)取不尽,用不完。形容资源丰富。
12、 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惯)不管对方有理没理,都打一顿。指不问是非曲直,有理的没理的都一样惩处。 也作有理没理三扁担。
13、 不爬山的不知山高,不下海的不知水深释义:说明亲身经历过才有体会。例句:这六十一户一成立起家属小组,样样事都走在前头。不爬山的不知山高,不下海的不知水深。他们受过大苦,翻过身来也懂得今天的甜,就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
14、 疑心生暗鬼(谚)怀有疑心,看什么都似乎有鬼附身一样。指疑心重的人,对一切都疑神疑鬼。
15、 一位阿姨要买衣服,连喊了售货员几声也没喊应。旁边有位顾客说:别喊了,那是个模特,她听不见。(河北邢台)
16、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17、 妈妈生病了。我问爸爸:爸爸,我做一件什么事才能让妈妈高兴啊?爸爸说:你把你的成绩单装在口袋里,别让妈妈看见,妈妈就高兴了!(河北新乐)
18、 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惯)想活活不好,想死又死不成。形容人备受折磨,痛苦不堪。 也作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19、 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恩怨分明。类似的:有恩不报非君 子,有仇不报是小人。老舍《离婚》:咱小赵是有恩报恩,有 仇报仇,男子汉大丈夫!
20、 好账不如无(谚)好账:别人不讨还的债。借人家的债,即使人家不讨还,也总归是个负担。指不负债是最轻松自在的。
21、 船大好压浪指大了显得稳当。《北京日报》(1986,1. 24):中国十亿人,是艘大船,不如船小好调头,所以改革是 害不得急性病的。但是还有一条,是船大好压浪,这一年的 事实就证明了这点。几股不正之风,几排横里来的浪,是不 容易摇动这条大船朝着改革方向开进的。
22、 吃了一肚子账本心中有数;肚里有数
23、 朝廷不打送礼人(谚)指送礼与人,只要不是贿赂,原是无可厚非的。
24、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原为商店谨防假冒的用语,引申为 唯一的意思。成语:独一无二、绝无仅有。老舍《四世同 堂》:说真的,她的咖啡,点心,和招待的殷勤,到底是只此 一家,并无分号,在咱们这条胡同里!
25、 深不对,浅不是(惯)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对。指不知怎么做才能使人满意。
26、 邻居李大婶家被盗,损失不小。妈妈安慰伤心的李大婶:蛤蟆再跳,跳不出水塘;坏人再躲,也躲不过法网。你宽宽心,坏人终会被绳之以法的!(湖南醴陵)
27、 一块香饽饽八下抢到处被喜爱,受欢迎。邓刚《阵痛》: 车间工段请他下去画决心栏、批判栏、学习栏,真是一块香 饽饽八下抢,郭大柱红遍全厂。
28、 见凡人不睁眼态度傲慢,瞧不起普通人。《人民日报》 ( 1981,8,22):当顾客走近柜台时,瞠目仰视,见凡人不睁 眼;当顾客询问商品情况时,金口玉言,朱唇难启。
29、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旧时用葫芦装药。指弄不清真相。 台湾琼瑶《彩云飞》:涵妮瞪大了眼睛,惊异地瞧着,不知道 云楼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30、 听哑巴唱戏莫名其妙
31、 百能百巧百受穷(谚)在技艺上样样能样样巧的工匠,没有不受穷困的。指技艺贵在精一,不在多能。
32、 狗皮糊墙不像话(画);不成话(画)
33、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以天空有无乌云推测阴晴。李准 《大河奔流》:长松喊着:早看东南,晚看西北。你们看, 他指着西北天空一块乌云说,要下雨!割下的麦子赶快收 拾起来!先不要割了!
34、 三魂掉了二魄形容人害怕,发呆,精神恍惚。类似的:. 失了三魂,丧了七魄。成语:魂不守舍、魂飞魄散。菡子《纠 纷》:她已经怀了身子了呀!她少不得怨恨自己,怨恨刘 二,每天担着一笔心事,三魂掉了二魄似的。
35、 一路哭不如一家哭使多数人受损失,不如让一家人受损 失。海外传记图书:他的一路哭不如一家哭,曾成为传 诵一时的政治格言。
36、 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惯)比喻各干各的,各行其是。也比喻说法各不相同。 也作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 各打各的锣,各唱各的调。 各敲各的磬,各行各的令。 磬:古代打击乐器,用石或玉制成。
37、 两国交锋,各为其主(谚)指双方争斗交战,都是为了各自的国君。 也作两国相争,各为其主。 两国相争,各保其主。
38、 有的同学,平时做作业拖拖拉拉,到收作业时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老师说:你们现在慌了、忙了,手也摸不着墙了。以后可要抓紧时间哪!(河南济源)
39、 冬瓜推在葫芦账上(惯)本指在账目上搞鬼做手脚。比喻把应当承担的责任或承受的损失等推到别人身上。
40、 王健因赌博被派出所抓去了,他爹去讲情,说他儿子并没干。没干?没干去赌场干啥?既然江边站,就有望景心。(安徽利辛)
41、 吊死鬼要账活该
42、 喂脑袋(惯)指吃饭。
43、 小菲的字写得歪歪扭扭的,奶奶不是说它们像蚂蚁爪子,钩钩巴巴的,就是说它们像老太太打太极拳,伸胳膊撩腿的。(浙江绍兴)
44、 原始森林自高自大
45、 三个核桃两个枣见仨核桃俩枣。
46、 是金子,放在哪里都闪光(谚)只要是真金,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隐藏不住闪闪的光辉。比喻只要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到哪里都会显现出自己的才华,赢得人们的赞誉。
47、 光棍不吃眼前亏(谚)光棍:识时务、头脑清醒的人。指聪明人能够审时度势,不使自己在处境不利的情况下吃亏受辱。 也作好汉不吃眼前亏。 明人不吃眼前亏。
48、 破车之马,可致千里(谚)指有狂力能把车拉破的马,就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比喻有魄力冲破旧规矩的年轻人,往往有异乎寻常的能力。
49、 顾前不顾后|顾头不顾尾只想到眼前的事情,考虑不周 到。类似的:顾一不顾二/野鸡钻头不顾尾/山公鸡躲头不 躲尾。台湾林语堂《京华烟云》:他就是做事顾前不顾后 的,再加上脾气暴躁,其实人并不见得坏。 拉着黄牛当马骑牛马不分,胡乱顶替。牛,也说:驴。 明代《二刻拍案惊奇》:只为这一路人,众恶所归,官打见 在,正所谓张公吃酒李公醉,拿着黄牛便当马。
50、 弟弟考试得了第一名,就骄傲起来。爷爷看他不认真学习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说:骄傲的人只会跌进门槛,谦虚的人才能走遍天下啊!(广东龙门)
51、 话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谚)话不说清,别人就不明白根柢;木不钻孔,就不能穿透底层。指和人说话,一定要有透明度,不可含糊不清。 也作人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
52、 挖耳勺掏灶炕小抠
53、 搂草打兔子捎带(歇)指做某件事时顺便做另一件事。 也作搂草打兔子捎带手。
54、 舌头比刀子厉害(惯)指人嘴厉害,说话不让人。
55、 弟弟对做好的饭菜很挑剔,这不吃那不要的,当过老红军的爷爷生气地说:想当年我们是渴饮雪,饥吞毡。现如今你们是冬有棉、夏穿单,菜有油、饭有肉,出门不用走、回家电视看,就这还把饭菜嫌。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河南辉县)
56、 多个香炉多个鬼(谚)比喻多一个人就多一份麻烦或支出。
57、 男子无妻财无主,妇女无夫身落空(谚)男子不娶妻,财产就无人掌管;妇女不嫁丈夫,自身就没依靠。指男女婚配,才能建立家庭。 也作男无妇,家无主;妇无夫,身无主。 男无妇,家无主。
58、 扣子对扣门,歪把跟歪瓢(惯)指脾气、秉性相投的人容易聚在一起。讥讽不好的人喜欢聚在一起。
59、 掰不开镊子夹得紧,松不开多指忙不过来。相关的: 掰不开蒜。浩然《山水情》:就是眼下的活儿正紧得掰不开 镊子,出去太多的人,社员有意见,我在班子里也不好说 话。
60、 石子扔到河里,听个响声指应该有反应,有回音,有反 馈。张抗抗《北极光》:白耽误你的时间,写了多少张申请, 没有答复。石头扔到水里还听个响,唉!
61、 拿银子当铜钱花(惯)铜钱:古代铜质辅币,圆形,中有方孔。比喻花钱没有节制,任意挥霍。
62、 舅舅给我家送来了几包棉籽壳,叫种蘑菇。爸爸看着棉籽壳,皱皱眉头说:种,没有时间;不种,棉籽壳又浪费了。怎么办呢?妈妈说:你遇事总是心问口,口问心。种!我包了。说完就笑起来,我和爸爸也笑了。(山东临沂)
63、 拍马屁(惯)旧时称赞马好时常拍马的屁股。比喻极力讨好、奉承人。
64、 说书的嘴,唱戏的腿(谚)指说书的人,凭着过硬的嘴功;唱戏的人,凭着过硬的腿功。也泛指各个行业的人,都有自己独到的专业功夫。
65、 等到黄河清黄河水夹带泥沙,浑浊。借指等待时间太 长,没有指望。成语:遥遥无期。姚雪垠《李自成》:如此世 界,我们负屈衔冤,实在无路昭雪。要想等到是非水落石 出,你就等吧,等到黄河清,日头从西边出来。
66、 地板擦子刷地拖拖拉拉
67、 韩信墓前一声叹埋没了英才
68、 玻璃掉在镜子上明打明
69、 男儿当自强(谚)指好男儿应努力奋进,自强不息。
70、 抓条岔道跑到底(惯)比喻坚持走错误的道路而不悔改。
71、 老鹰见小鸡个喜来一个忧
72、 此一时,彼一时释义:指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不能同样看待或一概而论。例句:此一时,彼一时。那时他要不装装过激派的样子,怎么能成得了名,怎么能当得上今天的大使。
73、 年老莫娶年少妻(谚)老年男子不要娶年轻女郎。指男女婚配,贵在年龄相当。
74、 铁嘴钢牙,柏木舌头形容嘴厉害,会说话。类似的:铁嘴 钢牙,橡皮腮帮子。成语:伶牙俐齿。袁静孔厥《新儿女英 雄传》:你小子好啊!铁嘴钢牙,柏木舌头;到了我手里,看 你还厉害不厉害!
75、 救急不救穷(谚)指救济人,只能帮忙解决其一时的窘困,难以使之摆脱长久的贫穷状态。也指救助者只救急,不救穷,这是救助的原则。 也作救急救不了穷。 救急容易救穷难。
76、 肚脐上长茵子心花儿都开了(歇)茵子:茵陈蒿,别称茵陈,多年生草本,秋季开黄花。指开心,高兴。
77、 染缸里拿不出白布染缸为布上色。借指被污染。染,也 说:靛。类似的:掉进染缸里。刘绍棠《鹧鸪天》:大学是个 大染缸,染缸里拉不出白布;近墨者黑,所以柳岸划了右 派。
78、 老道吃荤开戒了
79、 裱褙店里的钩虫嚼别人的画(话)
80、 弟弟很调皮,爸爸让他喊妈妈回来吃饭,他跑到别人家去看电视;让他做作业,他却手不识闲儿地玩玩具。爸爸生气地说:叫你去东你去西,叫你打狗你撵鸡。你这是前襟穿在后背上,尽跟我反着板儿,别筋儿哩!(河南汝南)
81、 只要苦干,事成一半(谚)做事只要肯下苦功,成功就有一半把握。指无论做什么事,勤奋苦干总是成功的基础。
82、 横插一杠子见插杠子。
83、 父子无隔宿之仇(谚)指父子之间的仇怨很容易消除。
84、 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自己有主见,不受他人影 响。或说: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古华《姐姐寨》:他这 叫做你有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以不变应万变。自成 门户,自成体系。
85、 老鼠出门撞着豹恶心人碰着恶心人
86、 有家难奔,有国难投不得安身,无处效劳。成语:走投无 路。明代《警世通言》:今日不想我闪得有家难奔,有国难 投,如何是好?
87、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支蜡烛多一分光多少也算一分 力量。成语:多多益善。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当 然,我去说,这事儿也不一定就成,但有我总比没有我强。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支蜡烛多分光。香草,你说呢?
88、 老虎入山,蛟龙下海见龙归沧海,虎入深山。
89、 小叔要当新郎了,可他不愿意大操大办自己的婚事。同院的王阿姨来到我家,向奶奶打听小叔什么时候办喜事,奶奶不告诉她。王阿姨着急地说:就告诉我一人吧,我不会告诉别人!奶奶说:坛口好扎,人口难塞。我就不告诉你了。(河南固始)
90、 老母猪啃砖头嘴硬(歇)嘴:本指嘴巴,转指说话。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指说话语气强硬。常含责骂意。
91、 甘罗拜相小人得志
92、 为鼓励我坚持练字,奶奶说:练字不能怕麻烦。字怕习,马怕骑,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再说,不怕慢,就怕站,坚持练下去总会有收获的!(内蒙古开鲁)
93、 炒熟的虾仁儿从嘴里蹦了(惯)比喻本来已经到手的利益又意外失去了。
94、 一滴水见大海/一粒沙见世界指个别表现一般。成语:窥 豹一斑。海外梁容若《故乡集》:古人说:一粒沙里见世界。 在极细微极琐碎的事物里,也仍然可以反映社会、批评人 生。
95、 拉不出屎怨茅房(惯)茅房:厕所。比喻自己不能干,却埋怨客观条件差。 也作拉不出屎来怨毛厕。 拉不出屎来,怪马桶不好。
96、 人凭志气虎凭威人有志气,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秦牧《愤怒的海》:现在要摩拳擦掌和鬼子拼,你说这些泄 气的话,有什么好处?人凭志气虎凭威。人一没志气,就什 么也不用谈了。
97、 跌到茅坑就不怕屎臭(谚)人跌进屎尿坑里,也就顾不得屎尿的臭气了。比喻人既然已经陷入险恶的境地,也就豁出去了。
98、 眼皮也不眨一下(惯)形容人满不在乎的样子。 也作眼也不眨。
99、 给三分颜色就开染坊事情做得过分。成语:大肆渲染。 台湾电视剧《含羞草》:这种人就得给他点脸色看,不然给 他三分颜色就会开染坊了。
100、 没三顿饱饭,有三顿饱气谓净生气,过不了好日子。西 戎《赖大嫂》:唉,着实年岁大了,要是年轻二十年,我也得 和你离婚。跟上你,整天没三顿饱饭,有三顿饱气。
千钧一发,危在旦夕,朝不保夕,如履薄冰,生死攸关
1、成语: 千钧一发
拼音: qiān jūn yī fà
解释: 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 《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举例造句: 正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拼音代码: qjyf
近义词: 危在旦夕
反义词: 安然无恙、安如磐石
歇后语: 一根头发系石磨
灯谜: 最韧的头发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十分危急
英文: hang on by one's eyelids
故事: 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枚乘,他擅长辞赋,他在吴王刘濞手下作郎中,刘濞想反叛朝廷,枚乘劝阻他说:“用一根头发系上千钧重的东西,上面悬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边是无底的深渊,这种情景就是再愚蠢的人都知道是极其危险的。”
2、成语: 危在旦夕
拼音: wēi zài dàn xī
解释: 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出处: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举例造句: 现在桂林又危在旦夕,柳州也将不保。 ★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拼音代码: wzdx
近义词: 朝不保夕、危如朝露
反义词: 安如磐石
歇后语: 风前烛,瓦上霜;快要倒塌的房子
灯谜: 午安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十分危险
英文: at death's door
故事: 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包围了孔融屯兵地都昌,孔融派太史慈去请平原相刘备出兵救援。太史慈到平原对刘备说孔融目前危在旦夕,盼望出兵前去解围,刘备立即派精兵3000随太史慈前去,起义军见援军已到,立即解除对都昌的包围。
3、成语: 朝不保夕
拼音: zhāo bù bǎo xī
解释: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 晋·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举例造句: 这通告示,轰动了整个固始城,津津乐道,竟似忘了身在危城,朝不保夕。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拼音代码: zbbx
近义词: 危在旦夕、岌岌可危
反义词: 安然无恙、高枕无忧
歇后语: 武大郎吃药
灯谜: 日内瓦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形势危急
英文: precarious
故事: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推行“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敬父母,尊重老人。他想启用西蜀尚书郎李密,就下诏书任命李密为郎中。李密不愿出来做官,就写《陈情表》上书,说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的日子朝不保夕了,待伺候祖母后再出来做官
4、成语: 如履薄冰
拼音: rú lǚ bó bīng
解释: 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举例造句: 忠恪祗顺,如履薄冰。 ★三国·魏·曹操《请爵荀彧表》
拼音代码: rlbb
近义词: 如临深渊、胆战心惊、如履春冰
反义词: 如履平地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事情的危机
英文: tread on eggs
故事: 东汉明帝皇后马氏生性善良,深明大义,她十分喜欢贾妃所生的刘炟。刘炟继位成汉章帝,尊马氏为皇太后,多次提出加封马氏的兄弟,马后拒绝。而她的侄子马豫抱怨没得到更多的恩惠,杨终劝马廖面临深渊,脚踏薄冰,不能放纵儿子。
5、成语: 生死攸关
拼音: shēng sǐ yōu guān
解释: 攸:所。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
出处: 《龙虎风云记》:“这是千百名难友生死攸关的大事体啊!”
举例造句: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拼音代码: ssyg
近义词: 生死存亡、非同小可
反义词: 无关紧要、无关痛痒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情的紧急
英文: life-and-death
朝的反义词是:夕。
一、朝的拼音和释义:
(1)朝[zhāo]
1、早晨。
2、日,天。
(2)朝[cháo]
1、向着,对着。
2、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
3、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 。
4、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
二、朝的部首:月
三、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四、造字法:形声
五、相关词组:
朝阳、朝霞、朝夕、皇朝、朝晖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顺:横、竖、竖、横折、横、横、横、竖、撇、横折钩、横、横
二、词组释义:
1、敷朝[ fū cháo ]
犹列朝。在朝供职。
2、归朝[ guī cháo ]
归附朝廷。
3、朝飧[ cháo sūn ]
朝餐。
4、后朝[ hòu cháo ]
后一朝代。
5、朝轴[ cháo zhóu ]
朝廷重任。
王厝需于侧以稽之中厝的意思是安置。
扩展资料:
厝字是什么意思呢?最开始,作为名词“厝”指的是磨刀石,也就是古时的“错”字。而它作为动词,则通“措”,具有“安放”“安置”的含义,比如《战国策》里就有“王厝需于侧以稽之”的句子,意思是“大王安置在身边的田需已经考察到了”,这个“厝”即指安置。
后来,由这个意思引申出去,“厝”也可以表示棺柩待葬或临时浅埋以待日后改葬,叫做“暂厝”或者“浮厝”。
在闽南话里,用作地名里的“厝”不读“cuo”,而读“cu”,其词意依旧与安置有关。古代的福建周边是后开发地区,地广人稀,后有大量居民从北方移民至此。西晋十六国时有中原人“八姓入闽”,唐初有河南固始人陈元光开拓闽地,唐末又有另一个固始人王审知率众入闽。
这几次人口迁徙都是扶老携幼而来,一家人安置下来的地方,自然就会有房屋,于是,在闽南方言里,“房屋”可以说是“厝”字的基本含义。大房子叫做“大厝”,木头房子叫做“柴厝”,盖房子称为“起厝”,至于“厝主”,顾名思义就是“房东”了。
甚至一些闽南方言里的歇后语也与“厝”有关:“做梦起大厝”,一望即知是空想的意思;厝顶踏破瓦,指有漏洞。
厝cuò〈动〉安置,措置[place]。故书则必如将废厝。——《考工记·梓人》。
抱火厝积薪之下——《汉书·贾谊传》。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又如:厝顿(处置;安顿);厝生(安身;谋生);厝火燎原(放火燎原,喻小乱子酿成大祸患)。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place a coffin in a temporary shelter pending burial]。如:厝所(停放灵柩的处所);厝房(停放棺柩的小房);厝兆(安葬)
一、周姓来源:
1、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后,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姬姓为周姓。周公旦之后姓周。
2、出自周昌、周任之后。《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浔阳 (今属江西省)、临川(今属江西省)、陈留(今属河南省境)、沛国(今属河南、安徽、江苏省境)、泰山(今属山东省境)、河南(今属河南省境)等地。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
1)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2)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3)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4 、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他姓改为周姓
5、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
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
6、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
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人台湾新竹县。
7、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的子孙改姓周。
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见浚,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 (1477)就藩长沙。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袭封,死后无嗣,吉端二子又袭封。明朝亡后,袭封的吉王逃往广东,死于缅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封长沙郡王。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
二、迁徙分布:
1、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国周氏。
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汝南安城周氏都是西汉汝坟侯周仁的后裔,周仁生十子,徙于安成。周仁5世孙周燕,生5子,后皆至刺史、太守之职。5子号称"五龙",各居一里,皆以儒学传家。子孙繁盛,分衍出许多支脉 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两晋时期,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门三封。周颤,周嵩。周馥等著名人物。安城周氏周景家族一支迁居今安徽庐江,形成旺族其后裔世代在朝廷为官,散居各地.隋唐时期其中一支由山东迁徙湖北后再迁徙湖南,即周敦颐家族汝南安城周姓,自周燕始,除了其五个儿子,史志上留有姓名并立传者多达二百三十九人,代代人才辈出,为官者甚多。此现象堪称历史奇迹汝南安城周氏各家族经过战乱之后纷纷逃亡外地,最终遍布全国
2-唐初,有周姓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
唐朝末年,军阀混战,河南光州固始县周姓迁徙福建。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4),周德琰为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县令,生三子,三子随父居固始县。唐昭宗乾宁四年(896),六镇藩镇叛乱,周德琰次子周枢,与游、刘、翁、范等姓人闽,选择福建建瓯县(1913年建安、瓯方二县合并设置)的马伏为世居地,称为“马伏周家”。周枢随父宦居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昭宗乾宁四年人闽,居住马伏,为人闽之始祖。周枢的后裔周枯,于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迁居福建崇安县的仙店,周枯为仙店支派的一世祖。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宋高宗南渡长江,河南固始县周姓随宋南渡,迁至闽汀宁化(今福建省宁化县,古代宁化县属汀州),犹长于宁化。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这支由河南迁人福建宁化县的周姓,继续南迁入广东梅县
3-北宋末年与南宋末年从中原南徙广东。
新会县桥亭房周氏,始祖周海门,原河南汴(汴京,开封)人,宋南渡后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后乃居新会桥亭。又,新会县沙富房周氏,一世祖周监,字天枯,原籍河南许州长葛县,遭元乱,千里间关,扈宋少帝至粤之冈州崖山。
广东新会县这二房周氏,原籍均在河南,分别是南宋初年随宋高宗南渡与南宋末年随宋少帝南徙的。
梅县周氏大始祖周仁德,原籍河南固始县,随宋高宗南渡,迁居福建宁化县。南宋末元初,其裔孙“由闽迁粤”,迁居广东长东县(今五华县,在广东东部,梅江上游),至七世祖周(王宣),始迁梅县。周碹是梅县始迁祖,又是由闽迁粤的七世祖,所以至今广东梅县周姓称他为“始祖七位公”。
4-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石碑周氏初祖炳四公,兄世常,生江右(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于元明间徙居湖南宝庆邵东之石碑。湖州周氏,一世祖周志亮,元末明初“奉旨屯垦湘潭,后卜居湘潭”。周志亮次子周肇翔,洪武年间“迁屯益阳”,于是“隶籍益阳”。清初江西移民湖南的第二次高潮中,湖南衡山始祖,是由江西永新县厚田迁来。又有一支“明洪武五年(1372年)奉旨入蜀,而创业重庆府涪州”,明末清初,该支周有仁宁君之子周可伦自重庆涪洲响水沟从戎至四川苍溪落业。
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
5-周姓在台湾主要集中在台南、台北两地。
周姓大多是祖上由北方南迁福建和广东,再由福建、广东移居台湾的。
清康熙到乾隆年间,有泉州人周延群乘船东渡,入垦台北县石碇乡;泉州人周炎移居台北县景美镇开垦奠基。清嘉庆年间,富阳(今属浙江)人周凯曾任台湾道台,后死于任上。
6-大陆周姓移居海外,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周姓旅居海外的地方,主要是中南半岛与南洋一带;海外周姓侨胞,主要来自大陆的福建、广东(包括现今的海南省)两省。海外周姓华人来自广东省的潮州、汕头地区的,占较大比例。
1)广东省揭阳县的伯劳浦乡周氏。明朝洪武初年,其始祖周朴叟,人称周伯,由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迁来广东揭阳县。他在埔上开荒,又引清泉上埔,人们于是将“埔”字去土添水,改为“浦”字,将“伯劳浦”作地名。伯劳浦乡往海外谋生的人较多。泰国首都曼谷有旅泰揭阳县伯劳浦家族会,此外还旅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2)福建周姓移居南洋。清末福建周姓之移居南洋,先后梯航南来,开拓新天地。其彰明较著的创始人有:周英美之开埠文德甲,周公南之经营巫罗加什,周公秀之垦殖麻坡浮林望,周卿昌、周卿安之贸迁于新加坡及马六甲,周孙品、周孙华之往来各地沟通侨信等。
三、郡望、堂号:
1 郡望(汝南、沛郡、陈留、浔阳、临川、庐江、泰山、淮南、永安、河间、临汝、华阴、河东、清河、江陵、长安、河南、昭州)
汝南郡:汝南安城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第十八代裔孙周邕。有汝南周氏遍天下之说。汝南安城周氏在汉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这支周姓人中历代人才辈出.有汉执金吾周球.汉决曹掾周 燕.东吴大都督周 瑜.晋征西将军寻阳侯周访.晋梁益诸军都督鹰扬将军爵建城公周楚.晋龙镶将军周虓.梁庐桂二州刺史保城侯周灵起。唐武卫大将军周法尚.唐左屯卫大将军谯郡公周绍范.唐左金吾大将军征南大元帅周如锡.唐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侍郎当朝宰相周墀.宋礼部侍郎周元孙等人.自周邕开基之始,世代文武进士及第入仕.赫显历代朝廷.
临汝郡:唐天宝初年改汝州置,治所在梁县(今河南临汝),乾元初又复名汝州。临汝周氏也是由汝南安成周氏分出的,是汉汝坟侯周仁的第三十二代裔孙屯田员外郎常州长史周基。周基子周允元,仕至凤阁侍郎、平章事
沛国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部分人于秦代迁往沛郡,成为当地著姓 汉代汾阴侯周昌、周勃、名将周亚夫即属此支。。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河间郡:西汉高帝置河间周氏世居河间文县(今属河北),自称出自汉汝坟侯周仁之后,是汝南安成周氏的分支。这支周姓人中最为著名的是北周时的周惠达。
华阴郡:唐天宝元年改华州置,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华州。华阴周氏的族源尚不明确。其家谱称为晋宋之际有位名为周谟的人,曾随大将朱龄石北伐,自丹阳(今江苏南京)入关,后来留居华阴(今陕西华县),遂为华阴周氏开基。隋唐时,这支周姓人中有乐州刺史周儒、嘉川公周护仁、亳州刺史周志珪、少府监周元珪、冀州刺史周履顺等人。
河东郡:初置于秦代,治所在安邑县(今山西夏县西北),隋朝时移治河东县(今山西永济西南),一度改名为蒲州。汾阴县即是该郡辖县之一。河东周氏也是汝南安成周氏的分支,自称是汉汝坟侯周仁的后代,世居河东汾阴县(今山西万荣西南)。唐代时,这支周姓人中有主客员外郎周子敬、登州刺史周征冲、蜀州刺史周彭年、大理司直周万年、大理评事周载、国子博士周元达等人。
清河郡:西汉置,治所在清阳县(今河北清河东南),东汉移治甘陵县(今山东临清东北),称清河国,此后亦郡、国互称。北齐移治武城县(今清河西北),隋唐时一度称贝州。这支周姓人的祖源待考,是唐朝时出现的新郡望。其中有凤阁舍人周茂祯等名人。
江陵郡:唐天宝初年改荆州置,治所在江陵县(今属河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荆州。 这支周姓人的血统源流尚待进一步考察,在唐代有卫尉少卿周敏道等人知名于世。
长安郡:唐置,治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长安周氏本属于姬姓,是周赧王的后代,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这支周姓人自北朝以来就是关中大姓之一,曾相继出了北周太子太仆姬愿、唐职方员外姬思忠、万年令姬处逊、丹州刺史姬思恭、长安令姬道斌等著名人物。唐代以后,这支周姓人中的一些人又恢复了姬姓,但大多仍保留周姓不改。
河南郡:即秦代的三川郡,汉代改名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下辖22个县,相当于今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河南周氏出自鲜卑拓跋部,开基始祖为周摇。这支周姓人中有右千牛将军周虔智及其子周思亮、周思敬等人。
昭州郡:贞观八年(634年)由乐州改。乐州,武德四年以始安郡平乐县改,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因昭州曾名乐州,这支周姓人又被称为乐州周氏。 昭州周氏以世居昭州知名,先祖所出尚待考证。唐朝时,这支周姓人中的周孝谏等人世代担任乐州首领,其后又有周万才、周君谟等人,分别任永州、柳州刺史。
2、堂号:
1_)细柳堂:汉文帝六年冬,匈奴6万兵马犯汉。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几日后,文帝御驾亲往劳军。走近军营,只见甲兵森严,个个持刀执戟,张弓挟箭,如临大敌。当令门岗传报,营兵却直挺挺地站着,一丝不动,并喝令车驾停住,说:“军中闻将令,不闻天子令!"文帝亲自来到营门,又被哨兵拦住,文帝只好交出天子的符节,让哨兵进帐回报。亚夫验了证件,才下令开门放入车驾。一面嘱咐:"营内不准跑马。"车驾和随从骑兵只好按辔徐行。进入营门,亚夫才不慌不忙地出帐迎接,文帝慰问后,一出营门,兵士仍关上营门,严整如故。文帝回头看了看,高兴地说:"这才是真将军呀!象亚夫这样的将军,和他练的兵,才使敌人无缝可钻呀!"
2_)爱莲堂: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一生清正廉洁,一生最爱莲花。曾作《爱莲说》,通篇百余字:“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他把莲花比成君子,推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
3_)自立堂号:世德、亦政、诵芬、清白、继述、绍濂、世善、大本、承志、景濂、雍睦、敦叙、忠厚、敬爱、集贤、永思、承思、濂溪、敦稼、孝思、叙伦、笃佑等。
四、家乘谱牒:
湖南:濂溪汝南周氏族谱共八十九卷。 江苏:周氏族谱六卷、周氏家谱十八卷、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江都周氏家谱六卷、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浙江:周氏家谱不分卷、周氏宗谱不分卷、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余邑周氏宗谱三卷、汝南周氏宗谱四卷、姚江孝义周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周氏宗谱、谷阳周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周氏族谱一卷、周氏续修家谱十一卷首一卷、周氏四修族谱十二卷、小云南周氏宗谱一卷 安徽省肥东县王铁乡周冲村"爱莲堂"家谱八卷
五、历史名人:
周亚夫[?一前143],西汉名将。沛县(属今江苏)人。周勃子,初封条侯。文帝时,匈奴东进,他以河内守为将军,防守细柳(在今陕西咸阳),军令严整,被誉为“真将军”。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丞相,谢病免。后以子私买御物所累下狱,绝食死。
周 处[约236-297]:西晋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氏,字子隐,吴时为东观左丞,晋平吴后,历任新平太守,迁御史中丞,后任建威将军,封平西将军、周孝侯,当地至今流传着他改恶从善、射南山虎、斩长桥蛟之传说,京剧传统剧目《除三害》就是表现他的故事。
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氏,曾官大理寺丞,国子博士。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小溪上,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后人称其濂溪先生。他依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创始人。著有《爱莲说》。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氏。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写法新颖,被词学界推誉为“巨擘”,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 昉:唐代以画肖像、佛像著称的名画家,出身显贵家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宋代的米芾将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三人并称为"四大人物画家"。
周 瑜[175-210]:三国吴之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氏,建安13年[208年],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大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精音乐,时称“曲有误,周郎顾。”
周树人[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本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氏。周敦颐的第三十二世孙。《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06月17日第四版)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化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淮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周敦颐的第三十三世孙。
六、姓氏典故
周瑜打黄盖 《三国演义》故事:黄盖诈降于曹操,进行火攻,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这一场打既是事先商量好了的,自然是两相情愿。所以“周瑜打黄盖”成为歇后语,其下一句就是“两相情愿”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
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