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最美的古村之一,家家户户生活在竹林中,如世外桃源

山东最美的古村之一,家家户户生活在竹林中,如世外桃源,第1张

我国南方和北方由于气候的差异,导致许多村子的面貌也相差甚远,通常认为南方多水,气候湿润,村子的面貌更为灵秀,而北方的古村多以大气雄浑而著称。不过在山东沂蒙山区,却有这么一座古村,村子里处处都是竹林,泉水随处可见,还被评为了山东最美的古村之一。

位于临沂市沂南县的竹泉村,如今已经因为奇特的环境变成了一个“网红村”,许多年轻人都会来这里打卡,刷新对于山东古村的认识。竹泉村的 历史 已有400多年,明朝末年河南巡抚高名衡的堂兄弟高名寔迁居于此,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村落,村中也以高姓居多。

整个村子都被竹林包围,在北方确实非常罕见。不过最开始这里并没有竹子,清泉倒是有一座,村子的名字也不叫竹泉村,而叫“泉上庄”。大约在300多年前,村中有人在安徽六安做官,非常喜欢当地的竹子,就带回了村里,没想到竹子在这里顺利安家并繁衍出了一大片竹林,于是改名为“竹泉村”。

村子里的小路窄窄的,路边就是茂密的竹林,旁边还有一条溪流,水质清澈,一年四季不停地流淌,竹、泉二字名副其实。竹泉村最适合夏季避暑,翠绿的竹林和冰凉的泉水本身就是避暑神器。

清朝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酷爱写竹画竹,他曾经来过竹泉村两次。郑板桥曾经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潍县就是今天的潍坊市,距离沂南县不算太远。郑板桥第一次来竹泉村是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当时乾隆皇帝来山东巡视,郑板桥作为书画史参与了接待工作,途经竹泉村,但因为公务在身没有时间游览。第二次是在乾隆十八年(1753年),郑板桥辞官回扬州老家,在竹泉村住了几日,并应高氏族人之请,题写了“竹泉村”三字。

竹泉村的房子也很有特点,因为村子地处山区,山间多石,村民建房就地取材,房子多用石块砌成,看起来古朴传统,而又特别坚固。现在村子发展 旅游 ,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跟 旅游 相关的生意,不管是开民宿农家乐,还是农家饭馆,或者售卖当地土特产,生意都做的红红火火,来这里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煎饼卷大葱是当地特色小吃,当然还有更具特色的,是粉皮卷大葱。

大片的竹林间修建了木栈道,供游客观光,在北方地区比较少见如此大规模的竹林。沿着竹林中的栈道前行,不远处就是驸马府和竹泉了。

就在竹林旁边,还有一座“驸马府”,颇有来历。明朝时青州城里有一座衡王府,王爷的女儿为郡主,老百姓通常称为公主,而公主的丈夫在明朝称为仪宾,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驸马”。驸马府其实就是仪宾府,竹泉村的一位高姓小伙子就曾被选为衡王府的仪宾,成了村子的一件破天荒的大事。如今的驸马府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起来的。

驸马府旁边的竹泉,是村子里最重要的一个景点,村子因此泉而得名。泉水清澈无比,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泉水可直接饮用。

竹泉村还有不少民俗表演,最具特色的就是当地婚俗。村里的“婚车”就是一辆独轮小推车,新郎推着新娘绕村一圈,有乐队跟随演奏欢快的乐曲,随后在石头修建的新房中拜堂成亲。

竹泉村距离沂南县城大约12公里,非常适合自驾出行,也有公共交通,可以从沂南 汽车 站乘坐到竹泉村的 旅游 专线车。竹泉村旁边两三公里处还有一个红石寨景区,可以一起游玩,两个景区之间有摆渡车。

云南“与世隔绝”的村落,适合徒步,感受地球上最后一片世外桃源

你是否喜欢旅行呢?当代很多朋友都喜欢在节假日的时候跟朋友,家人,爱人去旅行,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交通四通八达,一条条高铁飞奔在各个城市,为我们的旅行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提到旅行,我们每个人的选择会不一样,有些朋友喜欢去热闹繁华的都市,有人喜欢去悠闲的田园乡村,有些人则喜欢浏览山河,雪山,沙漠,峡谷。旅行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在旅行的旅途上,不但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景,也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新的了解。

中国可供我们选择的 旅游 景点太多了,很多朋友甚至都出现了选择困难症,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个比较偏僻的 旅游 景区,知道这一景区的人不多,真正来过这里的朋友更是少之又少。这一景区便是 云南“与世隔绝”的绝美村落,非常适合徒步,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世界上最后一片世外桃源。

云南这一村便是 雨崩村 ,首先说一下景区的具体位置, 村子位于云南省藏族自治州德钦县 。雨崩村可以说是“村如其名”,这一村子的雨季很长,村子的雨量非常充沛。雨崩村的“与世隔绝”同他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 村子位于梅里雪山东麓,村子的四周被险峻的雪山所包围着。

雨崩村四周群山众多,地形起伏变化明显,因此这里也没有什么便捷的交通可言了,据了解, 雨崩村之前只有一条与外界连接的驿道 ,除了这条驿道之外,村子里面也没有其它跟外界连接的主要道路了,随着时间的流逝,雨崩村也迎来了自己的公路,这条公路是盘山公路,这条公路是非常险峻的。

路途可以说是比较艰难的,一般朋友 来雨崩村旅行会选择报团,基本是在丽江或者是在香格里拉报团一起前往,这里的地理位置偏,路途困难,所以大家都不会选择自驾前往。大部分都是选择在西当村骑马进入雨崩村。

雨崩村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上村,一部分是下村 。雨崩村里面可游玩的景点非常多,进入到村子里面以后,你便可以 观赏天下第一奇观——长江第一湾,这里的水流从青藏高原而来。

雨崩村最主要的山脉便是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是看日出的最佳地点,我们经常提到的 “日照金山” 说的便是梅里雪山的日出景观,当最初的太阳升出来的时候,耀眼的阳光射向高处的雪山,雪山被照射出金色的色彩,这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

雨崩村的自然风光绮丽,在这里 非常适合我们徒步 徒步的起点一般是从西当村开始,徒步的路线是“南宗垭口,雨崩村,大片森林,高山垭口,笑农大本营,雨崩冰湖” ,徒步的时间以及路程是比较的长, 景区所在的海拔不低,如果是高原反应强烈的朋友,就不建议徒步了。

大理,这个位于云南的古城,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世外桃源,是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它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历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其美丽。在这里,你可以漫步在古老的城市巷道中,欣赏美丽的风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你也可以坐在湖边,欣赏洱海的美丽和宁静。无论你是来寻找宁静与放松,还是追寻历史和文化,大理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第一天:探寻大理古城的魅力

第一天的行程是探寻大理古城的魅力。大理古城位于大理市区,是大理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这座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典范之一。

早上,我们来到大理古城的南门,开始了我们的探索之旅。沿着古城的街道,我们看到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刻,感受到了大理古城的独特魅力。我们还参观了大理古城的几个重要景点,如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大理古城墙等。

中午,我们在一家当地的餐馆品尝了大理的特色美食。大理的美食以清淡、鲜美而著称,如大理烤鱼、大理过桥米线等,让人回味无穷。

下午,我们继续在古城中漫步,欣赏古城的美景。在古城的北门,我们登上了苍山,俯瞰整个大理古城和洱海,景色壮丽。在苍山上,我们还参观了苍山洱海风景名胜区,欣赏了苍山的壮丽景色。

晚上,我们来到大理古城的一家特色酒吧,品尝当地的美酒和美食,感受大理的夜生活。

第二天:领略洱海的美丽和宁静

第二天的行程是领略洱海的美丽和宁静。洱海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大理最重要的自然景点之一。它拥有广阔的湖面和壮丽的山水,被誉为“西南明珠”。

早上,我们乘船游览洱海。在湖上,我们欣赏到了洱海的美丽和宁静。湖面上波光粼粼,湖水清澈见底,远处的山峦和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还参观了洱海的几个岛屿,如洱海三岛、洱海四岛等,感受到了洱海的独特魅力。

中午,我们在湖边的一家餐馆享用了美味的海鲜。洱海的海鲜以新鲜、口感鲜美而著称,让人垂涎欲滴。

下午,我们来到洱海边的一个小村庄,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这里的白族人民保留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民俗活动,如白族三月三、白族火把节等。我们参观了当地的白族村落,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还参加了白族的传统舞蹈表演。

晚上,我们在洱海边的一个度假村入住,享受洱海的美丽和宁静。在夜晚,洱海的湖水波光粼粼,星空璀璨,让人心旷神怡。

第三天:感受大理的田园风光

第三天的行程是感受大理的田园风光。大理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这里的田园风光美丽宜人,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早上,我们来到大理的一个农田,参与农耕活动。我们穿上农民的服装,体验了田间劳作的辛苦和乐趣。我们还品尝了当地的农产品,如大理的樱桃、大理的蔬菜等,味道鲜美。

中午,我们在农田边的一家农家乐享用午餐。这里的农家乐提供了丰盛的农家菜,让人回味无穷。

下午,我们来到大理的一个古镇,感受古镇的宁静和古朴。这里有古老的建筑、独特的街道和丰富的文化活动,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我们还参观了古镇的几个景点,如古镇博物馆、古镇广场等。

晚上,我们来到古镇的一家餐馆品尝当地的美食,欣赏古镇的夜景。古镇的夜景灯火辉煌,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浪漫的感觉。

大理之行结束了,我们带着对大理美丽和宁静的向往,离开了这个世外桃源。但是,大理的美丽和宁静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的后沟村,是一个在黄土高原的沟壑里默默存在了数百年的这个小山村。村子虽小,但人文历史悠久,充满着浓郁的古文化韵味,被誉为是“世外桃源”的古村落。

那年秋日,我走进了黄土高原中镶嵌的明珠——“世外桃源”的后沟古村。古村风光秀美。午后的太阳映照着山岗,环顾四周,只见玉茭黄、高粱红,路旁苹果园硕果累累,路口的是大片枣林,挂满了成熟的红彤彤的枣儿,所有的秋作物在向人们传递着丰收的信息。

后沟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村虽小,但村子里的庙宇颇具规模,魁星阁、文昌庙、真武庙、关帝庙、三官庙、观音堂、菩萨殿、山神庙、河神庙、五道庙等18座神庙1座祠堂。这些庙和祠堂,寄托着数代后沟人的梦想,同时也浓缩保存了千百年来黄土高原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这里的古建筑星罗棋布,自成体系,在古村中仪门院、吊桥院等颇具特色。

村口的关帝庙,内塑关公夜读春秋的塑像,小巧玲珑的庙里,一棵三百多年的丁香树叶茂兴盛。南侧的高地上,是坐南面北的观音堂,精美的钟鼓楼飞檐高挑,东西对峙,看上去很有气势;正殿梁架上的彩绘虽经数百年的岁月沧桑,透过尘埃浮土,依稀可见其当年的光彩。院内,一棵八百多年的古柏虬枝纵横、绿叶茂盛,显示强盛的生命力。

出观音堂,东行便是走进古村中心的龙门石桥,龙门河环村流过,潺潺的流水声似奏着音乐。过桥后,上斜坡是一块相对平坦的场地,旁边有一座古老的楼阁厅堂,场园内挺立着苍老的古树。村庄的中心地带,有座经历了六百多年风雨侵蚀的古戏台,红红的丝绒幕布在阳光照射下十分夺目,古戏台前棚后房,都是土木结构,看上去形制优美。古戏台是后沟村岁月沧桑的见证,戏台的后墙壁上,留有一些戏班演出的剧目单。据说,这座古戏台每年正月里都要派上大用场,村里常常请来外乡人唱几出山西晋剧;兴致一起,村里人偶尔也来古戏台上消遣娱乐一番。与戏台对面是雕梁画栋的菩萨殿,由左侧转弯沿曲曲弯弯的石径上坡步入村中一片开阔地带,一盘古老的石碾在叽叽呀呀的转动中碾米,这是原始的碾米器具,会让所有的游客好奇,不由自主地上前试着转推几圈。这里,还留存着一些年代久远的老酒坊、老醋坊、古道茶舍、豆腐坊、饼子铺……它们紧挨在一起,也在向人们诉说着后沟人曾经有过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的日子。

后沟村人有栽树的传统。家家门前栽满了梨、枣、槐、桑、椿,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这里树木葱茏茂盛,透过林带,可以看到三条黄土梁,像三条黄龙在四周盘着,相传当年玉帝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特地派出三条玉龙下凡守护……成为后沟村风水宝地的附身符。

风光独特的吊桥院是后沟村西崖一个窑洞,游人进出靠设吊桥,落桥而通,起桥而绝,故又称“吊桥院”。后沟村里的民居大多为清、民国年间所建的山西特有的独立式窑洞,颇为奇特。正房是上下窑式结构,进门就是下窑,空间较狭小,有灶台、水缸等,用作厨房;一直往里,有数级台阶通往上窑,上窑前壁高出下窑顶处开有一个很大的天窗,以解决上窑的采光问题;下窑进门的右侧平行位置,另有一窑和下窑相通,真有点现代的“楼中楼”结构韵味。后沟的窑院十分独特,他们大多坐落在随处高低错落的崖台上,是家连家,屋连屋的奇特建筑。你家的屋顶就是他家的院落;你家的果呀枣呀,在他家的院子里伸出手就可摘。但是,村里人十分讲究和谐,大家客客气气,礼尚往来,每家的窑院都打扫得十分干净。鸡窝、马屋、羊圈各归其位,四周还种着各种山花,每到开花时节就香溢四射,芬芳沁人。

后沟村地处海拔九百多米,村里建造的房屋最高与最低的落差约有百余米,但奇妙的是,家家户户都有井水可淘,古村设有神秘的地下排水系统,从村东北、西北的高处起,穿村过院,勾连着各家各户,形成了黄龙、黑龙两条龙的排水体系。流经村西南、东南两道水口最终归入龙门河中。水道深深都埋在地下,各家院中都留有分入水口,遇山洪不塌方,逢小雨不泥泞。其中奥妙至今也是个难解之迷。据有关专家称:古村的排水系统可以和当今一流的水利专家设计的工程相媲美。

后沟的龙王庙下还有一眼旺泉,汩汩泉水经年涌动不息,泉水清冽无比,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对人体的健康很有益处。据说龙门河水就是从这里发源的。在后沟村,七十多岁的老人大多面红堂堂的,不仅气质好,而且还能挑起数十和百余斤担,行走于崎岖的村巷里健步如飞,不亚于小青年,这与他们长年饮用此水有关……

走过高大的老椿树,沿着石砌的幽径古道穿过村北高地的山神庙,可到达全村最高处的真武殿。傍晚,站在高处眺望,夕阳中的古村尽收眼底: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院、四合院、三进院等依次延伸,高低错落有致,在夕阳下变得透红起来,这种红与黄土对耀,似乎与别处不一样,它会随着落日而演变,从深红到浅红,又从浅红到淡红,像一张纱巾把整个村子罩在里面,似神仙一般的美。建筑精巧的古庙戏台,风蚀斑剥的石阶小道,饱经沧桑的参天古树、家家屋顶上晒着的红枣……都变成了淡淡的绚红。

当夜色降临,天上一弯新月挂在柳梢头时,村口的牌楼亮起金黄的灯光,与古村中的各种形状不一的红灯笼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世外桃源”画卷。后沟是一个浑然天成的村落,一个看见村头看不见村尾的村落,听得见鸡狗叫听不见人声嘈杂的村落。后沟村是灿烂的,是幽默的、是充满神奇和魅力的村落,是现代黄土高原中的一个世外桃源。后沟是美丽的!

初春四月天,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连空气都中洋溢着勃勃生机和翠绿的活力,背上行囊,踏上火车,与好友一起,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是这个季节最最恰当的决定。之前一直听闻梵净山的大名,也透过摄影作品有一定的了解,神秘、神奇和灵秀是一直以来给我的印象。心动不如行动,伴着暖暖的春风,我开始了此次贵州梵净山之行。众所周知,座落在贵州铜仁地区的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更是一座名扬遐迩的佛教名山。游览梵净山,大多数人都是直奔山顶。其实,围绕着梵净山脚下,还散落着众多钟灵神秀的自然景观的珍珠。“云舍”就是这众多珍珠中的一粒。

“云舍”,这是一个多么充满诗意和浪漫的名字呀,听名字就让人忍不住想象这里一定有着如梦如幻的景致传说。“云舍”土家山寨曾经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仙人因土家百姓勤劳、勇敢的精神而感动,移居到后山的仙人洞居住,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了土家百姓,土家人为了纪念仙人的功绩,把寨子取名“云舍”。寓意为“云中的房舍,仙人居住的地方”。实际“云舍”二字是取源于土家语,意为“猴子喝水的地方”。

巍巍梵净山下,幽幽太平河畔,坐落一宛若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这便是江口县太平乡云舍村。以前的云舍,曾是一个不起眼的土家山寨。云舍距江口县城7公里,距梵净山南山门23公里,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439户1717人中,98%的村民都是杨氏后裔,是江口乡村第一大寨。云舍土家族仍然保留着自身民族的风情习俗,因而被称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云舍的整个村寨坐落在一片平坦的坝子上,背靠绵绵青山,寨前是清流潺潺的“天堂河谷”太平河,绝对是一块风水宝地。古香古色的桶子屋是这里最典型的土家族木质建筑,斑驳的青石板小路蜿蜒围绕在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这些弯弯绕绕的巷道好似迷宫一样,将云舍的每一户人家连接在一起,如果没有当地人做向导,几乎很难走出去。美女村长自豪地说,正因如此,云舍从来没有遭遇过土匪的入侵。

村子的正中是一个宽约十米,长三四十米的深潭,名曰神龙潭。从高空鸟瞰,像一条游动的鱼。塘水清澈甘洌,冬暖夏凉,可直接饮用。水色在不同的季节和气候下,或深蓝、或青绿、或绿中带紫,翡翠般的晶莹剔透。绕龙潭湖走一圈,你会产生许多想象……

龙潭像一片蓝天。水中的天,是那样的蓝,白云朵朵轻轻飘动,鹰在云间翱翔……这是灵巧的土家族姑娘,将蓝天剪了一片,铺在云舍的龙潭中吗?

龙潭像一面镜子。镜中,可以看见土家人的三合院和茅草屋造纸作坊;可以看见土家青年男女在龙潭两边的情歌对唱;幸运的话,还可目睹土家迎亲队伍抬着新娘敲锣打鼓扬长而去的热闹场面。

神龙潭之所以神秘神奇,千百年来 历史 均有记载。《贵州通志》:“云舍泉在(铜仁府城)省溪北十里。岁旱,祈祷即雨。”道光《铜仁府志》称:“云舍泉(省溪司)北十里,岁旱,血涂之,即雨。”神龙潭总结起来有三奇:一是深不可测;二是能预报天气;三是不定期的泉水倒流。

在这里,云舍土家族仍然保留着自身民族古朴、典雅的的风情习俗和传统的农耕农作、土家织锦、手编工艺等。“云舍造纸,蔡伦为师”。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至今还完好地保留着唐代流传的水排、作坊和土法制作工艺。

村中尚存的古法造纸坊。土家人的祖先拜蔡伦为师,精学造纸,几百来年延用至今。作为云舍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支柱之一,古法造纸一直为村民所钟爱,而这一宝贵的传统工艺也伴随着云舍村走过了300多年的 历史 。云舍村海拔1500多米,山高岭险,竹林茂盛,村中神龙潭、村前太平河,流水欢歌,终年不竭。清康熙年间,云舍先民就看重了这一方风水宝地,搬迁至此,造纸谋生,造纸工艺也代代相传。

非常特别的桶子屋。土家桶子屋是云舍最具特色的土家族古建筑,其结构一般由正屋、偏屋、木楼和朝门组成,四面封墙,又叫封火桶子。一般来说,云舍桶子屋建筑整体呈正方形,北高南低,上方为正屋,分中堂和左右厢房,下方为楼子。有的四围相连,中间空出,形成四角天井。(大门左右各有一大字,为福字和寿字)

云舍的古民居多是以桶子屋、三合院、四合院为主的干栏式建筑,翘角白沿,廊椽相接,青瓦若鳞,气势辉宏,十分古朴壮观。

特别是吊脚楼各色各样的雕花栏干,虽被岁月的烟尘熏得黢黑,但巧妙的构思,精湛的工艺,着实让人叹服。

在造型设计上,有方、有圆、有斜、有万字格、有福寿图、有花卉、有动物及各种水果皆入画图。虽千差万别,但均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历代土家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云舍土家族上千年的悠久 历史 ,战国时:“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黔中,汉有天下,名曰:酉、辰、巫、武舞、沅五溪,各为一溪之长,号五溪蛮。”云舍土家族为辰水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而今特点和独到之处就是,通过 历史 演变,土家先民与其他民族先民交往、融合,通婚联姻,云舍土家族仍保留着自身民族遗传,遗留的民族习俗,这里是中国土家族上千年的 历史 ,文化再现。

在全木质结构的老屋里,还能清晰地看见各种文革时期的大字标语,成为了那个时代给这里留下的印记

弘农,郡名,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辖境约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晋以后,弘农郡的辖境逐渐缩小,但从陕西华山到河南三门峡一线,始终是弘农郡令人瞩目的地区,因为这里是天下杨姓第一望族—弘农杨氏的策源地,而弘农杨氏在天下杨姓族人的心目中,是最崇高、最受人尊敬的。许多杨姓家谱都把远祖追溯到弘农杨氏。

诸多明清古建民舍、祠堂依山傍水,高低错落;沿着幽深的巷道,走在蜿蜒起伏、崎岖而狭窄的青石板道路上,犹如走进那已久远的岁月。

刚刚飘过细雨的黄昏中,云舍多了一份如少女般轻灵娇羞的妩媚。并不巍峨的连绵山脊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满眼青葱如黛,水是清澈的,平静如镜,树叶的绿是嫩嫩的,连路边的花也是淡雅随性的,没有争宠的娇艳,走过每一步,花草泥土里飘出的都是舒畅闲适的气息。

虹霓村,位于平顺县东南30公里处虹梯关乡,距林州市35公里。是虹梯关大峡谷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虹霓村被驴友们称为悬崖上的古村落,虹霓瀑飞流直下,气势滂沱,其声撼天地,瀑下是虹霓峡,沟壑突兀,似万丈不赦之深渊。

虹霓村以虹霓河为界,分为北庄和南庄,北庄以民居为主,南庄则是由晋豫古道衍生的商贸区,店铺商号杂以民居,宽疏相宜。长虹桥,是进出村子的唯一通道,横跨虹霓河连接虹霓村南北两岸,静静地承载见证着的虹霓村的过去与现在。

虹霓瀑布、梯后羊回峡是上党地区二大特景;悬崖公路、悬崖水渠、悬崖水电站、悬崖水库是人类创下的奇迹,天然溶洞十处,构成了一幅变幻无穷的虹霓峡谷风景名胜图。近年来,网络的发达让太行山的名气越来越大,也让虹霓村这个曾经安静的山村热闹了起来,再次成为了一个 旅游 胜地。

虹霓村复杂的地质,峻峭的岩体,蔚为壮观的山形地貌,连绵的山脉,形成奇峰怪石,危崖绝壁,幽谷深渊等自然景观,也有众多人文建筑物。传说有殷纣时期武成王黄飞虎留下的三件遗物:帅盔山、鞭山、牛头山;有汉刘秀留下的汉王寨,有唐李世民留下的跳马涧等。

虹霓村古建筑遗存丰富,现存大小庙宇8处。创建于五代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的明惠大师塔是国家重点文物,还有清代遗构的关帝庙,娲皇宫、观音庙、山神庙、龙王庙、马王殿等遗址。

关帝庙为清代遗构,五檩前廊式构架,庙的对面是关帝庙戏台。正殿前面石柱上镌刻有“红面绿袍浩气悠悠陶武庙,丹心赤胆精忠耿耿对青天”左右楹联。

村内雕刻石器随处可见,门垛迎风石雕、碑刻、砖雕、门匾题字,木雕的窗棂雕饰件等,彰显着这里的厚重 历史 文化与山村农耕时代的古朴和简约。

走进这里,犹如进入了古寨古老的 历史 文化长廊中,山水相间,风土人情, 历史 故事,峭壁绝崖,绝对是一次文化艺术与自然环境撞击的震撼享受。

在长虹桥路口往北不远的的小巷里,有棵长在石头上的古杏树,非常奇特,村民告诉我们说每年杏树还会结果子,而且非常的好吃。至于这棵树有多少年头了,也无从说起,老人说只是说从记事起就有了这棵杏树,至少也有百年有余吧。

自驾路线:出发地?--导航(虹霓峡互通收费口)--虹霓村

在“中国燕都”怀集的世外桃源景区,游客可在薰衣草园赏十万薰衣草、神秘桃源洞与长寿村;还可观赏广西民族歌舞和四川变脸表演。

世外桃源是一个十分传奇的古村落,这里四面环山,风景与外界截然不同,成片成片桃花林,牛羊成群,牧歌声声,霞云在半山中傍徊,宛如人间仙境!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通过一段400多米长的有着众多地下天然雕像及佛地洞天的溶洞,千百年来靠着火把穿洞过穴与外界沟通,没有其它的通道,构成非常奇特、国内罕见的自然现象。村落里至今仍然保留着古老地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历史痕迹。在此,可以享受到陶渊明笔下真正地“世外桃源”的奇景。

天然的桃花林

“桃源洞天”距怀集县桥头镇东面约1公里处,洞内伸手不见五指,一溪穿腹而流,靠点火把才能穿行于洞,奇石千姿百态,充满幽暗神奇的色彩。步出东边洞口,突然豁然开朗,令人心旷神怡,洞口处一片松林密竹,成片成片的天然花林,曲径小道,小桥流水,岩畔不远处的“桃园村”农舍俨然,田园阡陌,鱼塘果基,桃园飘香,竹林掩映,鸡犬之声相闻,四周石山环绕,自成天地,似与世隔绝。与《桃花源记》的情景及其相似。

薰衣草海洋

桃源境内还有一大片的薰衣草群,密密麻麻的一大片展现在您的面前,每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山坡与平原化为紫色花海,空气中弥漫着特殊的幽香,为生活条件严酷的怀集彩绘出亮丽的颜色,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峰拥而来。

桃园村自古出寿星,不管长居还是外嫁女,一般都达90岁以上高龄,不少还超过100岁。桃源村外嫁女孔英以124岁获“中国长寿王后”称号。因此,这里也有“中国长寿王后”故乡之称

需要告诉你的是我没去过,这些资料是网上找的,祝你旅途愉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7966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7
下一篇2023-09-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