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的觉醒与动力:死亡

哈姆雷特的觉醒与动力:死亡,第1张

哈姆雷特对复仇的犹豫,不是出自于性格懦弱,而是在宗教安排与人类自主理性选择之间徘徊。( To Be or Not to Be:哈姆雷特的犹豫和选择 )

他看到了当时宗教的无能为力,作恶如叔叔克劳狄斯毫发无损,他不再全心全意相信神的力量,他对人充满了赞美。

然而在行动上,死亡是他最大的阻碍,最终也成了他最大的动力。

哈姆雷特在犹豫什么呢?

那段“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给出了答案。

在这段著名的独白里,哈姆雷特对死亡的思考,实际上是提出了人生意义的问题。

哈姆雷特对死亡的追问,不是怕死,而是考虑着“为”与“不为”。

To be or not to be,在翻译界目前已经被公认翻译成生存还是毁灭,这样的中文念白无疑是充满气势的。

然而在英语中,be,作为系动词,有着远比“生存”更广的含义。如果仅仅是生与死,to die or to live就够了。

在英语中,be后面接的是修饰主语的句子或者单词,He is…, There is …, I am…,等等,此外,be也表示“存在”。

笛卡尔的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英译文就是“I think,therefore I am”这里的am,就是那个be,在这里对应中文的“在”。

所以be,不只是“存在”,还有“是”的含义,包含主语的动向、指向,是个非常丰富的词。

而在哈姆雷特这里,to be or not to be,不只是生还是死的问题,而是存在、去不去做、成不成为那样、是否如此行动的问题。

而 be 什么呢?显然不是复仇,而是be yourself

按照你自己的意愿(理性)行动(复仇),就等于放弃了有上帝的世界,阻碍在哪里呢?在于死亡。

有上帝(宗教)的死亡,是有形的彼岸世界,不管是天堂也好还是地狱也好,死后总有个去处,总有个念想,有个寄托。

就像今天,在一切顺遂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少思考神(宗教)的问题,然而一旦遭遇重大变故或不幸,这个问题就浮现出来。

在亲人缠绵的病榻旁,在现代医学宣布无能为力之后,在寻遍良方未果之际,人们恐怕最希望的就是有一个全能的神,冥冥之中能听到我们的祈祷,让我们的亲友奇迹般地痊愈。

这种对神的念想,就出自于对死亡的未知和恐惧。

因为没有上帝(神)的死亡,一片虚无。

哈姆雷特反复琢磨死后的问题:

对死后世界的未知,是摒弃宗教的最大障碍。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是无神论者,上了年纪之后,死亡将至,变成某个宗教的信徒。对死亡的未知和恐惧是这种转变的很大原因。

因为对死后世界的未知,哈姆雷特不能放弃上帝的指引,而按照人(自己)的意愿复仇。

而后来让他能够做出决定的,也是对死亡的不同理解。

在流放归来的路上,面对两个掘墓小丑,哈姆雷特看着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的头颅,生出了无尽感慨,伟大如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最终也化为尘土。

死亡在所有人面前,都是平等的。用《红楼梦》里的形容就是,“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特别看到了他的叔叔的恶行,让哈姆雷特觉得不能继续让叔叔为非作恶,同时醒悟人生苦短。

这种感悟也让拿着头骨的哈姆雷特成为剧中最经典的形象之一。

波兰一个作曲家在1982年过世之后,把自己的头骨捐献给了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用于舞台表演,但很长时间里演员们和导演们都觉得用真人头骨有些惊悚,直到大卫·田纳特那一版本的哈姆雷特用上了真人的头骨,演员自己说,拿着真人的头骨演绎那段著名的段落让他说台词的时候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觉。

这种更深的体会,就是对于死亡的体会。

庄子·至乐》里面有一段类似的场景,可以做一个很有趣的对照。

庄子在去楚国的路上看见了一个骷髅,庄子枕着骷髅入睡,梦中,骷髅对庄子这样形容死亡:

骷髅对死亡的快乐描述,远非常人想象中的死亡,那是连王侯将相都比不上的快乐。骷髅甚至表示不愿意放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

庄子遇到骷髅这一段,行文在庄子妻子去世之后也就是庄子“鼓盆而歌”后面,而整个篇名“至乐”也表达了死后的自由境遇。

当然,庄子的“死亡”并不仅仅是身体意义上的死亡,还有生存论意义上的存在,具有跳脱出现有的存在关系的超越意义,那是另一个深刻的话题了。

而哈姆雷特对于死亡的顿悟就是,既然 死亡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生须臾之间,就应对得起有限的生命,这不是让人及时行乐,而恰恰是让人能够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为自己而活。

真正的遗憾,不是行动了而没有结果,恰恰是没有行动,你永远都不知道行动之后会怎样。

既然命运的结果不可言说,人就只能“尽人事知天命”,这样在不可避免的死亡来临之时才不会有巨大的遗憾和缺失,不会在弥留之际后悔,在心里默念着“如果自己当初怎样,是不是就会怎样”的假设。

正是这些思想的转变,让哈姆雷特最终付诸行动,在得知自己命不久矣的时候,也没有后悔与遗憾,他拒绝了好友霍拉旭陪着他赴死的请求,要求霍拉旭“暂时牺牲一下天堂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显然,在死亡来临之际,哈姆雷特不再恐惧。

很多人对“不怕死”的理解是活得足够长,衣食无忧,一生顺遂。然而很多时候,对于死亡是不能用生命的长度来衡量的。

那种从没按照自己意愿行动的人生,即使延续百年,也不过是世俗的傀儡,真正的“我”不曾活过,在临终之际为着不曾尽兴的人生而遗憾不已。

复仇之后的哈姆雷特,不再有遗憾,他的人生已经圆满,在这出最伟大的悲剧落幕之前,他道出了死亡的秘密:

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然后开始思考起关于梦境和现实,究竟哪个才是真实的问题:是我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我?

庄子的梦很有意思,表面上看,这就是个简简单单的梦境,但其实我们把“蝴蝶”替换成“生活”的话,这句话马上就能引起大家的注意:是生活改变了我,还是生活让我实现了自我?

同样是改变,但 情感 却完全不同,一个是出于生活的压力被迫改变自身,而另一个却是在生活中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这样看来,转变一下“观念”,便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除了化蝶之外,庄子还有另外二个更有趣的梦,它们所涉及的意境更加深远,包括了 生死和烦恼

庄子到楚国去的时候,途中见了一个骷髅的头盖骨,庄子便问他:“ 先生这是怎么了?你是经历国家战乱而死呢,还是病死呢,亦或者做了错事,羞愧见父母,所以自杀而死 ?”

骷髅自然是没法回答他的,晚上的时候,庄子梦见骷髅出现在了他的梦中,对他解释白天的疑惑:“你白天的话,证明你是个擅于辩论的人,但你所讲的那些,全都是人间的烦恼,人死了,便没有这些痛苦了,你愿意听死人的快乐吗?”

庄子讲:“好,请先生赐教。”

骷髅说:“死, 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 乐,不能过也。”

庄子不信,他说:“我让主管生命的神帮助你恢复形体,返回到你父母身边,你愿意吗?”

骷髅摇了摇头:“我怎么愿意抛弃称王的快乐,去过人的生活?”

但骷髅这样的生活真的算快乐吗?其实,在庄子看来,骷髅才是真正沉沦在痛苦中的人呢!

骷髅便属于其中贪恋美好的生活,靠逃避来躲闪自己不喜欢的生活方式的人,在庄子看来,这样的人“ 其为形也亦愚哉 !”

文/脑洞趣味 历史

  庄子骑着一匹瘦马,慢慢行走在通向楚国的古道上。凛冽的西风扑打着庄子瘦削的面孔,掀起他萧瑟的鬓发。庄子顾目四野,但见哀鸿遍野,骷髅遍地,一片兵荒马乱后的悲惨景象。夕阳西下,暮野四合。庄子走到一颗枯藤缠绕的老树下,惊起树上几只昏鸦盘旋而起,聒噪不休。庄子把马系好后,想找块石头坐下休息,忽见树下草丛中露出一个骷髅来。庄子走近去,用马鞭敲了敲,问它道:“先生是贪生患病而落到此地步的吗?还是国破家亡、刀斧所诛而落到此地步的呢?先生是因有不善之行、愧对父母妻子而自杀才到这地步的吗?还是因冻馁之患而落到此地步的呢?亦或是寿终正寝所致?”说完,拿过一骷髅,枕之而卧。不一会儿,便呼呼入睡。 

  

 半夜时,骷髅出现在庄子梦中,说道:“先生,刚才所问,好像辩士的口气。你所谈的那些情况,皆是生人之累,死后则无此烦累了。您想听听死之乐趣吗?”庄子答:“当然。”骷髅说:“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容游佚,以天地为春秋。即使南面称王之乐,亦不能相比也。”庄子不信,问:“如果让阎王爷使你复生,还你骨肉肌肤,还你父母、妻子、乡亲、朋友,您愿意吗?”骷髅现出愁苦的样子,道:“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话说庄子有一次到楚国去,他看见路旁有一个裸露空枯的骷髅。当时他也不知是受到一种什么思想意识的支配,就用手中的马鞭敲了敲那骷髅问道:“先生是因为贪生背理,才到这种地步的呢?还是国家败亡遭到刀斧的砍杀而死于战乱的呢?是行为上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玷辱父母、羞辱了妻儿而自杀的呢?还是在饥寒交迫的自然灾害中冻饿死的?

他对着这具骷髅说了很多话,仿佛要从这里得到什么灵感似的,就把那具骷髅当成枕头,枕着在那荒野中躺下睡着了。

到半夜的时候,庄子梦见骷髅对他说:“你说话的架势就好像是一个辩士的样子。所讲的那些东西全都是人生命的累赘,死了的人就没有这些忧虑了。你要不要听听我向你介绍死人的情形吗?”

庄子虽然在睡梦中,但也觉着冷森森的汗毛直竖。可他是个好奇心强的人,听说这骷髅要向他介绍鬼域死人境况,当然很愿意了解一番。

那骷髅说:“人死了之后,在上面,没有君主的压制;在下,也不需要覆行臣子的职守。没有四季的风霜、雪雨、炎夏、酷暑。能从容自得地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在。就是帝王的快乐,也是不能超比得上的!”

庄子听了,不相信这骷髅的快乐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于是对它说:“我假如让你当上掌管生命的神灵、恢复你的形体,还给你骨肉和肌肤,将你送回到父母、妻子、故乡朋友那里去,你愿意吗?”

那骷髅听了,满脸忧愁地说:“我怎么舍得抛弃这比帝王还好的快乐的生活,而回到那人间的困苦之中去呢?”

庄子从梦境中醒来之后,对自己与骷髅的这番对话想了很久很久,竟悟出了很多很多。

天有不测风云,不久,庄子的妻子死了。

惠子前来吊丧,却看到庄子不仅没有丝毫的悲哀之色,反而竟然端坐在那里,敲着盆子在唱歌。

惠子觉得自己的这个老朋友太缺少人之常情了,觉得他怎么这样没有人情味。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即便不说“百日恩”吧,也不能人才死,尸骨尚未寒的时候,你就在那里得意地边敲盆边唱歌呀?真是太不像话了!

惠子生气地对他说:“你和你妻子住在一起这么长的时间,她为你生儿育女,吃尽不少的苦头,现在他死了,你不但一点也不悲伤,还要一边敲着盆子一边唱歌,这难到不是太过分了吗!”

庄子回答说:“你也不能这样说,当她刚要离开的时候,我十分的哀伤!可是细想来,她起初本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连形体也没有;不仅没有形体,而且气息也没有。在这若有若无之间,她变成了气,由气而变成形,由形变成生命,现在这生命又死了,变得虚无了。在这样生来死往的变化中,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人家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是那样的安详坦然,而我在这里哭哭啼啼的,岂不是不通达生命的道理么?所以我这才没有哭。”

惠子哪里也不会知道,他这位老朋友的这番振振有辞的说教,是由一具尸骨的梦话而得来的呢!

从表面上看,庄子见空髑髅,是说人生的拖累,死亡的快乐。庄子好象是宣扬死亡的快乐,鼓励人们追求死亡的快乐。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空髑髅死后的心理体验其实是庄子在逻辑上对人生困境的一种解脱,一种超越现实负累的精神解脱,是一种超越功利的纯精神快感。。表达了庄子从人生困境中解脱,从内心苦闷中出来,求得精神自由和心灵安静的思想。

原文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

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矉蹙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翻译

庄子到楚国去,途中见到一个骷髅,枯骨突露呈现出原形。庄子用马鞭从侧旁敲了敲。于是问道:“先生是贪求生命、失却真理,因而成了这样呢?抑或你遇上了亡国的大事,遭受到刀斧的砍杀,因而成了这样呢?抑或有了不好的行为,担心给父母、妻儿子女留下耻辱,羞愧而死成了这样呢?抑或你遭受寒冷与饥饿的灾祸而成了这样呢?抑或你享尽天年而死去成了这样呢?”庄子说罢,拿过骷髅,用作枕头而睡去。

到了半夜,骷髅给庄子显梦说:“你先前谈话的情况真像一个善于辩论的人。看你所说的那些话,全属于活人的拘累,人死了就没有上述的忧患了。你愿意听听人死后的有关情况和道理吗?”庄子说:“好。”骷髅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的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的管辖;也没有四季的操劳,从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长久看作是时令的流逝,即使南面为王的快乐,也不可能超过。”庄子不相信,说:“我让主管生命的神来恢复你的形体,为你重新长出骨肉肌肤,返回到你的父母、妻子儿女、左右邻里和朋友故交中去,你希望这样做吗?”骷髅皱眉蹙额,深感忧虑地说:“我怎么能抛弃南面称王的快乐而再次经历人世的劳苦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8652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