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小说的目录

汪曾祺小说的目录,第1张

前言

复仇

小学校的钟声

老鲁

鸡鸭名家

戴车匠

囚犯

艺术家

邂逅

异秉(一)

异秉(二)

受戒

岁寒三友

大淖记事

鸡毛

晚饭花

皮凤三楦房子

鉴赏家

八千岁

求雨

昙花、鹤和鬼火

小姨娘

露水

辜家豆腐让的女儿

薛大娘

小娘娘

名士与狐仙

礼俗大全

侯银匠

七里茶坊

云致秋行状

讲用

虐猫

八月骄阳

安乐居

子孙万代

祁茂顺

金冬心

瑞云

双灯

鹿井丹泉

《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翠文谈》、《大淖记事》、《受戒》、《异秉》等

另: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

  《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作者)

  京剧:《范进中举》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1987年);

  《汪曾祺文集》(共四卷,《小说卷》《散文卷》《文论卷》《戏曲剧本卷》1993年,江苏文艺出版社);

  《汪曾祺全集》(共八卷,《小说卷》《散文卷》《戏剧卷》《其他卷》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汪曾祺》(共五卷,《说戏》《五味》《谈师友》《文与画》《人间草木》,山东画报出版社)

  汪曾祺著作目录

  《邂逅集》,1949年4月,文化生活出版社。

  《羊舍的夜晚》,1963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1982年8月,北京出版社。

  《晚饭花集》,1985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寂寞和温暖》,1987年9月,台湾新地出版社。

  《汪曾祺自选集》,1987年10月,漓江出版社。

  《晚翠文谈》,1988年3月,浙江文艺出版社。

  《茱萸集》,1988年9月,台湾联合出版社。

  《受戒》(法文版),1989年,中国文学出版社。

  《蒲桥集》,1989年3月,作家出版社。

  《晚饭后的故事》(英文版),1990年,中国文学出版社。

  《旅食集》,1992年4月,广东旅游出版社。

  《汪曾祺小品》,1992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汪曾祺》,1992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汪曾祺散文随笔选集》,1993年6月,沈阳出版社。

  《菰蒲深处》,1993年6月,浙江文艺出版社。

  《榆树村杂记》,1993年9月,中国华侨出版社。

  《草花集》,1993年9月,成都出版社。

  《汪曾祺文集》(4卷5册),1993年9月,江苏文艺出版社。

  《塔上随笔》,1993年11月,群众出版社。

  《老学闲抄》,1993年11月,陕西人民出版社。

  《异秉——汪曾祺人生小说选》,1994年9月,甘肃文艺出版社。

  《五味集》,1996年1月,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矮纸集》,1996年3月,长江文艺出版社。

  《逝水》,1996年3月,中国青年出版社。

  《汪曾祺散文选集》,199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独坐小品》,1996年11月,宁夏人民出版社。

  《去年属马》,1997年,北京燕山出版社。

  《中国当代才子书•汪曾祺》,199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

  各地的新华书店不同,实在是无法确定能否买到,希望对你有帮助!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大学期间,汪曾祺与同学创办校内的《文聚》杂志,并不断在杂志上发表诗歌、小说。

1944年,为生活计,汪曾祺在昆明北郊观音寺的一个由联大同学办的“中国建设中学”当教师,在两年的教学期间,汪曾祺写了小说《小学校的钟声》,重写小说《复仇》。后由沈从文推荐给郑振铎在上海主办的《文艺复兴》杂志发表。此外,还写了小说《职业》、《落魄》、《老鲁》等。这期间汪曾祺与同在中国建设中学任教的施松卿相识,并建立了恋爱关系。

1946年秋,汪曾祺由昆明到上海,经李健吾先生介绍,到民办致远中学任教师两年,直到1948年初春离开。这期间,写了《鸡鸭名家》、《戴车匠》等小说。

1948年初春,汪曾祺离开上海到北京,与在北京大学外语系任助教的施松卿会合,临时借住在北京大学。失业半年后,才在北京历史博物馆找到工作。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3月,汪曾祺报名参加“四野”南下工作团,在武汉被留下来参与接管文教单位,后被派到第二女子中学当副教导主任,干了一年。

1949年4月,汪曾祺的第一本小说集《邂逅集》,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中的一种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汪曾祺初期作品8篇:《复仇》、《老鲁》、《艺术家》、《戴车匠》、《落魄》、《囚犯》、《鸡鸭名家》和《邂逅》。5月,与施松卿结婚。

1950年,北京市文联成立。汪曾祺从武汉回到北京,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

1954年,汪曾祺创作出京剧剧本《范进中举》,后获北京市戏剧调演一等奖。秋,调离北京市文联,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任《民间文学》编辑。

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后,他因这篇短文受到批评,但并未划定为右派。

1958年夏,被补划为右派,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

1960年,汪曾祺被摘掉右派帽子,结束劳动,暂留农科所协助工作。

1961年春,农科所让汪曾祺到设在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画一套马铃薯图谱,可惜画稿毁于“文革”中。

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年底,汪曾祺调北京京剧团任编剧。

1963年,《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这是汪曾祺的第二个作品集。

1964年,汪曾祺等人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执笔改编同名京剧,由北京京剧团演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等党和国家***观看并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祝贺演出成功。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不久,汪曾祺即因“右派”问题被关进“牛棚”,但1968年迅速获得“解放”。

1970年5月21日,汪曾祺因参与京剧《沙家浜》的修改加工有贡献,而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

1977年,民间文学论文《花儿的格律》发表,这是汪曾祺“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作品。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汪曾祺深受鼓舞,创作热情逐渐高涨。

1979年,小说《骑兵列传》在《人民文学》第11期发表,这是汪曾祺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小说。

1980年,小说《受戒》在《北京文学》10月号发表。

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4月,《大淖记事》在《北京文学》发表。这一年汪曾祺的佳作连续发表,小说创作日趋活跃。10月,应高邮县人民政府邀请,汪曾祺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访问。

1982年,汪曾祺新作不断。

1983年,汪曾祺的创作更趋活跃,在全国各地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等近20篇。

1985年,在年初结束的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理事。

1987年2月26日,汪曾祺在京入党。4月16日,汪曾祺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云南访问。10月,应安格尔和聂华苓夫妇之邀,汪曾祺赴美国参加国际写作活动,历时三个多月。

1988年,小说无新作,间或发表些散文、随笔。

1989年1月,《北京文学》与台北《联合文学》采取同步行动,同时出汪曾祺作品专辑。

1990年2月24日,汪曾祺写散文《七十抒怀》。

1991年5月,《蒲桥集》由作家出版社再版。

1992年4月,散文集《旅食集》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

1993年6月,以故乡高邮为背景的小说集《菰蒲深处》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5年春,应台湾《联合时报》邀请,汪曾祺赴台参加“两岸三边文学问题座谈会”。

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终因抢救无效而不幸去世,终年77岁。

1、短篇小说

《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夕》。

2、小说集

《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3、散文集

《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扩展资料:

汪曾祺的文学特点: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

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和文学》的《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

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汪曾祺

《汪曾祺书信集》(汪曾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k8ch     

书名:汪曾祺书信集

豆瓣评分:87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微言传媒

出版年: 2016-9-1

页数: 257

内容简介

《汪曾祺书信集》是汪曾祺先生一生众多往来书信的首度结集作品。全书共收入汪曾祺先生与沈从文、巴金、黄裳、范用、萧珊、陆建华等众多名家的数百封书信未来,不仅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深入理解汪老和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当代文学史的史料。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男,汉族,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其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汪曾祺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五味》。

《五味:汪曾祺谈吃散文32篇》是2005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汪曾祺。本书主要收录了汪曾祺谈吃散文32篇。

有人说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他自己也说:写字、画画、做饭是“业余爱好”。他写过很多谈吃的文章,此书所选就侧重这方面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其作为郇厨的“别样才情”。读其文,这是在谈吃,又哪里是在谈吃,分明有逝去的时光在,亦有一种从容在里头。

扩展资料:

汪曾祺既不是达官贵人,又不是商贾巨富,因此所食、所喜的多是地方风味和民间小食,他谈萝卜、豆腐,讲韭菜花、手把肉,皆是娓娓道来,从容闲适;想见汪曾祺老人也是多愁善感,性情中人,遇事有激情,有感动,有愤慨。

汪曾祺并不止于见花流泪,感别伤心,而是追根究底,想要弄明白葵到底是什么物种,他从《毛诗品物图考》追到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恰巧在武昌见到了古书中的葵―――冬苋菜,终于放下了一件心事,总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

-五味:汪曾祺谈吃散文32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8681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